颅脑外伤鉴别
颅脑损伤分级鉴定标准

颅脑损伤分级鉴定标准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其危害性较大,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对颅脑损伤的分级鉴定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颅脑损伤的分级鉴定标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识别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颅脑损伤的分级鉴定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通常是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以及头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进行评估的。
根据评估结果,将颅脑损伤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
轻度颅脑损伤,即颅脑轻微震荡,通常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意识模糊,不伴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头部CT或MRI检查结果也通常是正常的。
这类损伤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在休息后可以逐渐康复。
中度颅脑损伤,通常表现为较长时间的意识丧失或意识模糊,可能伴有一些轻度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头部CT或MRI检查结果可能会显示一些异常。
这类损伤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治疗和观察。
重度颅脑损伤,是指严重的颅脑外伤,通常表现为昏迷状态,伴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头部CT或MRI检查结果也会显示明显的异常。
这类损伤需要紧急抢救和全面治疗,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在对颅脑损伤进行分级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包括意识清醒程度、定向力和记忆力等方面。
其次,对患者的瞳孔反应进行观察,了解是否存在瞳孔不等大、光反射迟钝等异常情况。
最后,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检查,包括肢体活动、感觉、语言能力等方面。
总之,颅脑损伤的分级鉴定标准对于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颅脑损伤分级鉴定标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希望本文对于大家了解颅脑损伤分级鉴定标准有所帮助。
颅脑损伤人员伤残鉴定中的伪装与识别研究

颅脑损伤人员伤残鉴定中的伪装与识别研究-一、伪装的概念及临床表现伪装(Fake)或诈病(Malingering)是指个人为了避开对自身不利的情境,逃避应有的责任或谋求私利的一种针对病情的不实行为,使个人在躯体或精神方面的伤残鉴定更深,进而产生有利于自身的倾向或趋势。
(一)伪装智力障碍。
临床表现为说话语速较慢,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含糊不清,对明显的事实不予回答或转向其他方面进行回答;同时,如果是在回答较快的情况下,在问题还没有问完就会假装胡乱回答,毫无思考。
比如,对自己的性别、年龄等相类似的提问故意做错回答,对于相对简单的题目也要故意思考很长时间,其思维滞留在“如何才能让伤情鉴定更为严重”上,而刻意做出一些有违常理的回答或举止。
(二)伪装记忆障碍。
其临床表现为在回答问题时故意拖长回答时间,多以“想不起来”等为借口,故意表现出反应迟钝,对数字刻意表现的不敏感。
(三)伪装人格改变。
主要表现为对于临床提问不合作,故意找借口搪塞、任性、狂躁等,对提问的人恶语相加、颐指气使,回答较快但明显没有经过思考而故意脱口而出错误答案,或根本不作答。
(四)伪装神经症样症状。
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意识不清,躯体无感等,对任何问题多数回答无法思考,走路需人搀扶,并伴有叹气、呻吟的表征。
(五)伪装近似回答。
临床表现为对于简单提问多故意回答出近似答案,如一年有11个月,鸡有4条腿等,估计回答出错误答案,并且存在与之相类似的情况,如滑板说成是小汽车等。
(六)伪装选择性作答。
临床表现为对事情经过有一定的认识,不过避重就轻或者夸夸其谈,但是对一些常识性或者事件的关键点故意兜圈子或略过,有些则干脆回答“不知道”。
(七)伪装精神运动性抑制。
临床表现为少言寡语,行为被动,反应迟钝,对任何提问反应时间较长,多数回答“不清楚”来敷衍了事。
(八)伪装抑郁障碍。
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对任何问题没有心情回答而置之不理,心理波动较大,甚至会对人破口大骂。
颅脑损伤分级鉴定标准(一)

颅脑损伤分级鉴定标准(一)颅脑损伤分级鉴定标准什么是颅脑损伤?颅脑损伤(TBI)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包括头部的直接撞击、挫伤、震动和惯性力,这些可导致脑部受损并影响脑的功能。
颅脑损伤的分级根据颅脑损伤的程度,颅脑损伤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颅脑损伤:症状包括意识状态暂时性紊乱、头痛及注意力不集中等。
意识丧失时间不超过30分钟,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在13-15分之间。
•中度颅脑损伤:症状包括意识水平下降、语言障碍和晕厥等。
意识丧失时间在30分钟至6小时之间,GCS评分在9-12分之间。
•重度颅脑损伤:症状包括昏迷、严重的认知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等。
意识丧失时间超过6小时,GCS评分在3-8分之间。
鉴定标准颅脑损伤的分级是根据以下指标评定:•GCS评分,用来评估意识状态、言语理解能力和运动反应水平。
•意识丧失时间,是指患者失去意识的时间长短。
•CT检查结果,可用来检测颅骨和脑部的损伤程度。
预防措施颅脑损伤的后果严重,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驾驶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酒驾、不疲劳驾驶。
•运动时必须戴头盔。
•避免高空坠落和突然撞击。
•保持建设性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不吸烟、少饮酒、良好的睡眠习惯等。
结论颅脑损伤分级鉴定标准是评估颅脑损伤的关键标准。
了解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鉴定标准,有助于预防和处理颅脑损伤的后果。
颅脑损伤的治疗对于轻度和中度颅脑损伤,通常不需要住院治疗,可以通过休息和药物缓解症状。
对于重度颅脑损伤,需要住院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
治疗包括手术、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康复治疗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不仅需要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还需要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包括语言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职能康复治疗等。
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功能和社会吸纳能力。
预后严重的颅脑损伤后果难以预料,通常需要长时间治疗和康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智力缺失、记忆力减退或其他严重的后遗症。
颅脑外伤 ct 和磁共振检查各有什么优势

颅脑外伤 ct 和磁共振检查各有什么优势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出行选择的电动车、私家车等交通方式越来越常见,在带给人们出行便利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颅脑外伤事件的发生率上涨,一旦没有及时确诊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颅脑外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会更高。
人们在遇到颅脑外伤问题后,都要第一时间就医检查,由于医生仅靠观察难以判断病情,需借助检查精准判断颅脑外伤情况,保证治疗措施对症下药,才可迅速缓解患者病痛。
目前常用的颅脑外伤检查包括CT和磁共振两种,那么这两种检查各有什么优势呢?患者该如何选择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颅脑外伤的ct检查与磁共振检查。
什么是颅脑外伤?颅脑外伤是较为常见的头颅部位常见外在损伤疾病,往往发生在交通事故、战争、灾难中,其中头颅撞伤、头颅跌坠伤较为常见,头颅击伤比较少见,包括颅内组织损伤、颅骨损伤、软组织损伤几种类型,很多病例合并发生三类颅脑外伤,在身体各个部位的外伤中,颅脑外伤具有极高致残率和死亡率,所以,精准检查和及时正确治疗十分重要。
致病原因:跌伤;坠伤;锐器伤;钝器伤。
并发症:很多颅脑外伤患者伴随着开颅手术后的颅内感染问题,该并发症出现几率较大,是造成患者颅脑手术后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和正确治疗颅内感染并发问题,很容易损坏患者神经功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同时加剧治疗费用。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颅脑外伤的途径包括ct检查、磁共振检查、x线平片、腰椎穿刺几种。
治疗方法:通常在颅脑外伤6小时内采取清创术方式进行治疗,配合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抗感染、防治脑水肿等脑损伤治疗措施,结合全周期康复护理措施,一般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
颅脑外伤ct检查的作用有哪些?采取ct检查方式,能够将患者颅脑外伤范围、部位清晰反映出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继发颅内血肿情况,精确定位骨片分布、位置或者异物分布、位置,给患者接下来的癫痫病灶、脑穿通畸形、脑脓肿、脑积水等对症下药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颅脑损伤

颅脑外伤头颅部的外伤,以跌坠伤和撞伤最为多见,击伤次之。
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类头皮外伤单纯的头皮外伤可分为头皮擦伤、裂伤、血肿、撕脱伤。
头皮擦伤有少量出血和血清渗出,有不同程度的头皮肿胀,有时皮下有瘀血,局部有压痛。
治疗主要是清洁伤面,不需包扎,忌局部热敷。
头皮裂伤出血较多,需要压迫止血,头皮血肿可根据头皮解剖部位的深浅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在对血肿进行抽吸治疗时,一定剃去头发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发生感染。
头皮裂伤为开放性,治疗上应注意彻底清创,有头皮缺损的裂伤,可行头皮转移皮瓣缝合。
头皮撕脱伤视情况植皮。
颅骨骨折颅骨骨折常与脑外伤合并存在。
分为颅盖骨和颅底骨折两大类。
颅盖骨骨折以额顶骨多见,其次为颞骨。
以线样骨折居多,其次为凹陷骨折和骨缝哆开。
①线样骨折的骨折线呈线条状,可多发。
骨折线多不移位。
局部头皮可有挫伤及头皮下血肿。
X射线摄片可助确诊。
骨折本身无临床意义,亦不需特殊治疗,但若骨折线穿过硬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可使其破裂而致颅内血肿。
②粉碎性骨折多为钝器猛击颅部的加速性损伤或头部坠地的减速性损伤。
其临床意义亦在于其引起的脑损伤、脑受压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③凹性骨折,系头颅坠于有尖石块或突起的地面,或较强的暴力击于头颅所致。
小的凹陷性骨折常与头皮血肿相混淆,诊断依靠X射线颅片并增拍颅骨切线位片。
婴幼儿颅骨较软,其凹陷骨折多呈乒乓球样凹陷。
有时在婴儿哭闹颅压增高时可自行复位,半年以上不自行复位的可以考虑手术。
有局部性脑受压、癫痫发作、影响美容或深度超过0.5cm的凹陷骨折,应行手术复位。
④嵌入性骨折是截面较小的钝器用力击于头颅,使骨折片脱落穿入脑内而成。
临床意义在于硬膜或脑皮层血管的破裂所致的颅内血肿及脑组织盲管性损伤。
无血肿并发症者亦需彻底清创。
颅底骨折属线样骨折。
90%以上由穹窿部线样骨折延续到颅底所致。
与穹窿部骨折相反,颅底骨折在X射线颅片上很难显示。
颅脑外伤及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编辑ppt
颅 内 动 脉 瘤 破 裂 平 扫 及 增 强 扫 描 F/6编5辑ppt
3D重建
编辑ppt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编辑ppt
编辑ppt
二、颅内动静脉畸形(AVM)
颅内血管畸形是颅内血管床的先天发育 畸形。表现为颅内某一区域血管的异常增多和 形态畸变。以大脑中动脉系统发生率最高。次 为大脑前动脉,主要累及皮质。也可见于侧脑 室、硬脑膜、软脑膜、脑干、小脑幕上占70~ 93%
发生于任何年龄,72%40岁前起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占8.6%。
编辑ppt
畸形血管呈粗细不等的团块状,其中有血管极 度扩张、扭曲,管壁薄,有时可见动脉与静脉直 接相通。
血管造影表现 1、显示畸形血管。 2、供养动脉和引流静脉异常粗大伴局部循环加快。 3、盗血现象。 4、血肿的征象。
编辑ppt
编辑ppt
硬膜下血肿影像学表现
1、平片表现:可无异常;在颅内压 增高时可出现颅内钙斑的移位。
编辑ppt
2、CT表现:
①急性硬膜下血肿(3天内):表现为颅骨 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可跨越颅缝。50% 的病人可合并脑挫裂伤,出现明显的占位效应, 脑疝亦较常见。额底及颞底部的血肿因部分容 积效应而显示不满意,需作冠状或矢状扫描。
编辑ppt
急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编辑ppt
急性硬膜下血肿占位效应(术前和术后对比)
编辑ppt
②亚急性硬膜下血肿(4天—3周): 是急性硬膜下血肿向慢性发展的阶段,其形态 和密度呈多样性,可为新月形、半月形,高密 度、等密度、混杂密度或(个别)低密度。
编辑ppt
③慢性硬膜下血 肿(3周以后):慢 性期第一周多为混杂 密度、等密度。外伤 1—2月中期为双凸形 混杂密度、等密度。 两个月以后为新月形 低密度。
1颅脑外伤表现和鉴别

特点 表现
淤血部位
部位 前颅窝骨折 眶周(熊猫眼)
中颅窝骨折 乳突部
后颅窝骨折 乳突部或咽后壁
脑积液漏部位 鼻漏
耳漏
耳漏
损伤神经
Ⅰ.Ⅱ
Ⅱ.Ⅲ.Ⅳ.Ⅴ.Ⅵ.Ⅶ.Ⅷ Ⅶ.Ⅷ.Ⅸ.Ⅹ.Ⅺ.Ⅻ
颅底骨折的诊断
主要依靠上述临床表现来确定。另外还可通X线片 显示,但仅30%--50%能显示骨折线;CT检查不但对 眼眶及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有帮助,还可了解有无脑
血肿形成的速度影响。 2. CT检查:在脑挫裂伤
处附近或脑深部白质内 见到圆形或不规则高密 度血肿影,有助于确诊 .
脑室内出血与血肿
特点:
1.因有脑脊液的稀释作用,血液常不凝 固,出血量大者可形成血肿。 2.病情常较复杂严重,脑室内血肿可
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发生脑积水,引起
急性颅内压增高,使意识障碍更加严重;
治疗:在压迫止血、防治休克、清创、抗感染的前
提下,(1)行中厚皮片植皮术,(2)对骨膜已撕脱者, 需在颅骨外板上多处钻孔至板障,后期植皮。(3)条件允 许时,应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小血管吻合、头皮原位缝合, 如获成活,可望头发生长。
第二节 颅骨损伤
颅骨骨折定义: 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改变。
损伤。
颅底骨折治疗
原则:卧床,静养,防止用力,使用抗生素,适时修补。
* 合并脑脊液漏时,须预防颅内感染,不可堵塞或冲洗,不做
腰穿,取头高位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涕, 给予抗生素。绝大多数漏口会在伤后1--2周内自行愈合。如 超过1个月仍未停止漏液,可考虑行手术修补硬脑膜,以封闭 瘘口。
* 对伤后视力减退,诊为碎骨片挫伤或血肿压迫视神经者,
应争取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探查减压术。
4颅脑外伤

(三)脑内血肿(intracerebral hematoma)
脑实质内出血形成,约占颅脑损伤的1%,占颅内血肿的5%,
多由对冲性脑挫裂伤出血所致
(临床与病理)
部位:额叶、颞叶或邻近粉碎凹陷性骨折的脑内,常伴发脑挫 裂伤,血肿常较表浅
临床表现:与急性硬膜下血肿相似,少数呈亚急性或慢性经 过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体征
3.SAH:较重的脑挫裂伤,表现…,数天后减低、消失 4.占位表现:脑室、中线、脑疝。与范围和水肿程度有关 5.脑萎缩:广泛性、局限性 6.合并其他征象:脑内外血肿、颅骨骨折、颅内积气
脑挫裂伤(影像学表现)
MRI: 脑水肿: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点片状出血:与脑出血信号变化一致
后期-血块溶解。血块完全液化时成为低密度 边缘:边界锐利 颅缝:不超过颅缝 骨折:可伴骨折 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侧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
(一)硬膜外血肿(影像学表现)
MRI:
形态:与CT显示相似,血肿呈梭形,边界锐利 信号强度:与血肿的期龄有关 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 亚急性期:呈高信号,血肿内缘可见低信号硬膜 慢性期: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脑外伤后遗症
(二)脑萎缩 (brain atrophy) 严重脑外伤后20%可发生脑萎缩 (影像学表现)
弥漫性脑萎缩:两侧脑室、脑沟和脑池扩大。
局限性脑萎脑室、脑沟和脑池扩大,中线结构病侧移位
脑外伤后遗症
(三)脑穿通畸形囊肿
由于脑内血肿或脑挫裂伤后脑组织坏死、吸收而形成的软化灶与侧 脑室相通 影像学表现
新生儿窒息,引起脑血供和气体交换障碍所致 的一种全脑性损伤
临床与病理
★病理:
◆ 脑水肿、脑缺血、脑软化,脑出血,脑萎缩
颅脑外伤的CT诊断

头皮 损伤
颅骨 骨折
浅筋膜血肿
帽状腱膜下 血肿
骨膜下血肿 线形骨折 粉碎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 颅缝分离
脑膜
脑
损伤
损伤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 下腔出血
脑挫裂伤
脑内血肿
弥漫性 脑轴索损伤
头皮损伤
头 皮 解 剖
浅筋膜血肿:局限 性,丘状,应注意 浅筋膜血肿的局部 及其对冲部位可能 伴存的颅骨和脑组 织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CT阴性应严密随访一旦临床病 情恶化马上复查CT,以便尽早诊断和发现迟 发性血肿。
脑外伤后首次行CT检查,出现: • 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局限性脑实质密度减低 • 灰白质分界不清 • 局部脑占位效应 • 硬膜下血肿 • 提示此部位可能出现迟发性脑内血肿,应及
时复查CT。
脑挫裂伤
• 脑挫伤包括脑组织水肿、静脉淤血及小灶性出血; 1. 脑裂伤是脑、软脑膜及血管的断裂; 2. 脑挫裂伤两者兼有。 • C T有时难于准确地区分其病理改变。 1. 局限于1~2个脑叶组织散在小点状低密度灶为主,
偶尔兼有小点状高密度表现列为单纯性脑挫伤; 2. 出现混杂密度或明显脑出血者列为脑挫裂伤。 3. 同一病人在一个脑叶表现为脑挫伤,另一脑叶可表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形态 梭形、双凸形,内缘弧度 新月状,内缘弧度与脑
与脑表面弧度相反
表面一致
范围 范围较小,一般不跨越颅 范围大,常跨越颅缝,
缝,占位效应较轻
占位效应明显
合并症 一般不伴脑挫裂伤
一般伴脑挫裂伤
外力 位于同侧 作用点
位于对侧
当一部分血肿的形态不规则,难于明确其硬 膜外或下时,须留意观察有无侧脑室形态位 置的改变、双侧脑沟宽度差别悬殊;如有, 应考虑有混合性血肿的可能性。
颅脑损伤分级鉴定标准

颅脑损伤分级鉴定标准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所引起的损伤,常见的原因有车祸、跌倒、运动伤害等。
颅脑损伤可以是轻微的,也可以是严重的,而且严重的颅脑损伤往往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医学界制定了颅脑损伤分级鉴定标准,以便对颅脑损伤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治疗。
目前,常用的颅脑损伤分级鉴定标准有以下两种:1.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这是最常用的颅脑损伤分级鉴定标准。
它是通过评估意识、语言和运动功能来对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的。
评分标准如下:- 眼睛反应(E):4分表示眼睛自主开启,3分表示对声音有反应但不自主开启,2分表示对疼痛有反应但不自主开启,1分表示无反应。
- 言语反应(V):5分表示正常言语,4分表示混乱但有语言,3分表示无法理解但有发声,2分表示无法发音但有咕哝声,1分表示无反应。
- 运动反应(M):6分表示能按要求做出动作,5分表示能躲避疼痛刺激,4分表示肢体强直但有抗力,3分表示肢体弛缓但有抗力,2分表示肢体有反应但无抗力,1分表示无反应。
GCS总分为3-15分,评分越高说明颅脑损伤越轻微,反之越严重。
通常将GCS总分划分为轻度颅脑损伤(GCS 13-15分)、中度颅脑损伤(GCS 9-12分)和重度颅脑损伤(GCS 3-8分)。
2. 外伤性脑损伤分级(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这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在2001年制定的颅脑损伤分级鉴定标准。
它根据颅脑损伤的初发症状、颅内压力和神经影像学结果来进行分级,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轻度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后出现的昏迷时间不超过30分钟,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
- 中度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后出现的昏迷时间超过30分钟但不超过24小时,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有轻度异常。
- 重度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后出现的昏迷时间超过24小时,颅内压力升高,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明显异常。
颅脑外伤PPT课件

CT表现
1.颅骨内板下方梭形(双凸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锐利。 2.可有占位效应。 3.多伴有邻近部位骨折。 4.血肿压迫脑血管,可出现脑水肿或脑梗死。
25
CT表现
☆急性血肿内低密 度区(“漩涡征”) =急性活动性出血。
26
MRI表现
1.形态、范围同CT。 2.急性期:TI等或低信号、T2低信号;
类似脑肿瘤,CT、MRI可确诊。
41
男,7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乏力4天
42
硬膜下积液
• 当脑部受力时脑在颅腔内移动,造成脑表面、侧裂池等 处蛛网膜撕裂,脑脊液经过活瓣状的蛛网膜破口进入硬 膜下腔不能回流,当用力时脑脊液不断进入,可分为急 性、亚急性、慢性硬膜下积液。
43
• CT表现为新月形均匀的脑脊液密度,位于脑组织与颅 骨之间,老年人多为双侧;MRI呈T1低、T2高信号,邻 近脑组织受压。
• 在CT上显示最佳,常见在基底池、侧裂池、脑沟的铸 型高密度影,沿大脑镰分布时需要与大脑镰钙化区别, 无法鉴别需行短期复查。
• 常导致脑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和脑梗死。
19
男,69岁,外伤后人事不醒3小时
20
T2
FLAIR
男,71岁,伤后13天
T1
21
颅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22
按伤后血肿发生的时间可分为:
•急性硬膜外/下血肿(伤后3天以内) •亚急性硬膜外/下血肿(伤后3天至3周内发生) •慢性硬膜外/下血肿(伤后3周以上)
23
硬膜外血肿
• 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膜之间 • 损伤部位多伴有骨折 • 大多是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破裂所致,少数为静脉
窦破裂引起 • 血肿范围局限,不跨越颅缝 • 典型血肿呈双凸形(梭形) • 多不伴有脑实质损伤
司法鉴定-颅脑损伤的鉴定

头皮损伤是最常见的颅脑损伤。一般情况下,法医学鉴定中头皮损伤的重要 性往往不在损伤的本身,而是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头皮损伤是外力直接作用 的证据,不同类型的头皮损伤对判定致伤物及外力作用的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些情况下,留存于损伤部位的致伤物的碎屑可以作为确定致伤物的直接证据。 (2)头皮损伤往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颅骨或者脑的损伤,尤其是合并有脑损伤的 患者,对其预后和将来的损伤程度评定有着重要意义。(3)头皮损伤部位对外力 作用的方向、大小有提示作用,可以为判定颅内损伤情况提供帮助。
④旋转性损伤(injury of rotation):暴力作用的方向不通过头部的中心, 常使头部产生前屈、后伸、向左或向右倾斜的旋转运动,脑损伤情况,除包括脑 表面与颅骨内面因运动启动的先后不同产生摩擦致外伤,脑组织深层与浅层之间 运动速度快慢不同,大脑半球的上部与下部,前部与后部,左侧与右侧的运动方 向不同,致使脑内部结构产生扭曲(distorsion)和剪切(shear strain)性损 伤。
3)外力作用于躯体,致使躯体突然产生加速性或者减速性运动,此时由于
惯性的作用,头部的运动常常落后于躯体,可以引起头部与颈部交界处发生强烈
的过伸或者过屈动作,或者是先过伸随后又过屈。这样不但可以造成颅颈交界处
的韧带、关节、骨与脊髓的损伤,还可以使大脑在颅内产生大块旋转性移动,造
成脑的损伤。
2.开放性颅脑损伤
着力部位由于颅骨变形或骨折造成脑损伤外,脑的中线结构损伤亦较严重。脑干 受到两侧暴力作用的挤压向下移位,中脑嵌于小脑幕裂孔和延髓嵌入枕大孔而致 伤。此外,当两颞部受挤压时,暴力可以从两颞向颅底中部集中,继而又沿蝶鞍 和斜坡两侧的裂隙和骨孔呈弓形分散,造成颅底多发性骨折,可以产生多条颅神 经、交感神经和颈内动脉等结构损伤。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多发性颅神经 (II~XII)损伤,以及 Horner 综合征和偏瘫、四肢瘫等。
颅脑外伤鉴别

[预后及注意点]
1、 轻型脑挫裂伤患者预后良好,重型病人部分预后不佳。
2、 颅内压监护的重要性在于颅内压增高先于临床症状恶化,出现顽固性颅内压增高时有助于确定手术时机,赢得抢救时间。
3、 充分认识重型颅脑外伤后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可造成继发性脑损伤,如低血压、缺氧、贫血、脑灌注不足、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高血糖、癫痫发作、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并进行正确处理。
3.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较重,且持续较长时间,伴记忆力和定向力障碍。
4. 癫痫或局灶性神经症状,如瞳
孔变化、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5. 可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脑膜刺激征。
6. 额部着力,脑挫裂伤多在额部和额底部;枕部着力,常发生对冲部位如额、颞叶挫裂伤。
[并发症]
1、 迟发性颅内血肿 伤后初次头颅CT扫描检查阴性,以后重复CT扫描检查可发现颅内血肿,多发生于急性期及亚急性期。
2、 脑外伤后综合征 是脑外伤后常见的一种后遗症,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失眼多梦、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耳鸣、眼花等,症状可时好时坏迁延多时。
[治疗]
1、 加强病情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加重、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及时复查头部CT以排除迟发性颅内血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7. 头颅CT扫描检查,挫裂伤区呈点片状高度密影,周围可伴脑水肿或脑肿胀,亦可伴颅内血肿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鉴别诊断]
1、 脑震荡 一般意识障碍较轻,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必要时可行头颅CT检查。
2、 原发性脑干伤 其意识障碍程度较脑挫裂伤重,持续时间更长,其体征有去脑强直和肌张力增加,瞳孔大小不等,生命体征改变。头颅CT有助于鉴别。
常见颅脑损伤一般CT表现

常见颅脑损伤的一般CT表现陈启明2013级医学影像学【内容摘要】CT是颅脑创伤最有效的也是比较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具有方便,快捷,显示清楚,普及度高以及价格便宜等优点,对急性出血,颅骨骨折非常有效。
颅脑损伤中一部分常见的疾病,包括: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颅骨骨折,脑损伤(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内血肿等,根据各部位不同的解剖类型,特点,在CT检查中有不同的较明显的表现,比如在解剖的结构形态,成影的密度,透亮度等方面有(也可没有)较特征性的表现。
部分颅脑疾病使用CT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关键词】脑外伤;影响;CT;表现【正文】一、头皮损伤(一)头皮血肿是位于头皮下和帽状腱膜之间的血肿,由于出血受到了头皮下纤维隔的限制作用,血肿表现的较局限,血肿的体积比较小,张力较高。
一般没有波动,血中的周边区域较中心区为硬,容易误认为是凹陷性骨折。
CT表现:为局限性的头皮肿胀,密度增高影,该影可以均匀也可以不均匀。
(二)帽状腱膜下血肿帽状腱膜下层是含有连接头皮静脉、板障静脉、静脉窦导管的疏松组织层,当该层出血时,破裂的静脉血管几乎没有阻力,会沿着疏松的组织向同层周围扩散,严重者范围可波及整个头部,不会受颅缝限制,触之血肿较软,会有明显波动。
CT表现:血肿的范围可以较小也可以非常广泛,形状似帽状,阴影程高密度。
(三)骨膜下血肿一般发现于颅骨骨折或骨膜剥离,由于骨膜与颅骨之间连接紧密,骨膜与颅缝融合,因此一般血肿也较大,但是不会跨越颅缝,所以血肿被局限,而且张力较高,可有波动,常伴颅骨骨折。
CT表现:血肿的高密度影呈现出梭形或新月形的高密度影紧贴于颅外板,血肿阴影不越过颅缝线或沿着颅缝线分布。
二、颅骨骨折骨折的影像学检查一般首选为X线片,当诊断遇到疑难时会选用CT来进一步检查,或者骨折部位较为复杂时(如颅底骨折)也会首选CT来明确诊断。
CT不但能较为清楚的显示病变各部位之间的解剖关系,且易于区分骨皮质和骨松质所发生的破坏、死骨甚至是钙化和骨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癫痫或局灶性神经症状,如瞳孔变化、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5. 可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脑膜刺激征。
6. 额部着力,脑挫裂伤多在额部和额底部;枕部着力,常发生对冲部位如额、颞叶挫裂伤。
7. 头颅CT扫描检查,挫裂伤区呈点片状高度密影,周围可伴脑水肿或脑肿胀,亦可伴颅内血肿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鉴别诊断]
1、 脑震荡 一般意识障碍较轻,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必要时可行头颅CT检查。
2、 原发性脑干伤 其意识障碍程度较脑挫裂伤重,持续时间更长,其体征有去脑强直和肌张力增加,瞳孔大小不等,生命体征改变。头颅CT有助于鉴别。
3、 颅内血肿 鉴别诊断往往有赖于CT、MRI检查。
[并发症]
1、 颅内血肿,由挫裂伤脑组织出血融合而成。
[诊断要点]
1、 头部外伤史。
2、 意识障碍轻者如脑震荡,重者类同脑挫裂伤或脑干伤。
3、 可有脑膜剌激征。
4、 CT扫描检查,侧裂池、环池、纵裂池等高密度影。
5、 腰椎穿剌脑脊液为均匀血性,压力增高。
[鉴别诊断]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出血引起,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要点在于外伤史。后者有确定的头部外伤史。
7、 CT扫描脑干有点片状密度增高区,脑干肿胀或伴出血,基地池、四叠体池、四脑室受压或闭塞。
8、 MRI检查可清晰显示脑干伤,但检查费时。
[鉴别诊断]
典型脑干伤与脑挫裂伤、脑震荡及颅内血肿易于鉴别,但与重度脑挫裂伤有时难以严格区别且无意义,因为两者常合伴。
[并发症]
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应激性溃疡、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并发症]
同脑挫裂伤和脑干伤。
[治疗]
1、 同脑挫裂伤及脑干伤。
2、 必要时行减压手术。
[预后及注意点]
1、 与损伤后GCS评分相关,一般治疗效果较差,部分病人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和长期植物生存。
2、 CT扫描所见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不成比例为其特征。
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部外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来源有静脉或动脉,可合并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
4、 手术时机极为重要,若在脑疝出现之前确诊并手术,可大大提高预后,故必须加强临床观察,建立医院绿色通道,可挽救部分危重病人的生命,改善预后。
5、 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较好,80%以上患者能恢复正常,病人治疗时是意识状态与预后密切相关。
五:弥漫性脑轴索损伤
弥漫性脑轴索损伤是大脑白质弥漫性变性,多为头部旋转运动引起脑白质剪切力伤。可单独或与其它脑挫裂伤,脑干伤和脑深部出血同时发生。
4、 其他治疗同脑挫裂伤。
[预后及注意点]
1、 硬膜外血肿病死率达5%~43%,关键在于手术时患者的意识状态,如神志清醒,术后病死率几乎为零;而术前深昏迷伴脑干损伤者,病死率高达50%以上。
2、 急性硬膜下血肿伴有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高达35%~50%。
3、 脑内血肿术前清醒者术后病死率为6%,术前昏迷者则为45%。
作者:; 【阅读:9623】 【留言】
一、 脑震荡
为轻型脑损伤,是脑干网状结一过性功能障碍,可能有微小的病理改变如轻微脑弥漫性轴索伤。预后较好。
[诊断要点]
1、 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2、 伤后短暂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30分钟。
3、 逆行性遗忘,清醒后病人不能回忆受伤经过,但对伤前事件尚能记忆。
3、 注意早期减轻患者思想负担,消除其对脑震荡的顾虑和恐惧心理,减少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生,以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
二、 脑挫裂伤
为脑实质损伤,包括发生在着力部位的冲击伤,一般后者重于前者。常伴有其他类型的颅脑外伤。
[诊断要点]
1. 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2. 外伤后出现意识障碍的程度轻重不一,大多数时间较长,严重者可持续昏迷至死亡。
[诊断要点]
1、 多为交通伤,少数为坠落伤,为头部处于运动状态下,头部加速性或减速性旋转运动引起的脑深部剪切力损伤。
2、 原发性昏迷,大多数病人昏迷时间长,恢复慢或不全。
3、 瞳孔改变,约1/3-1/2病人有瞳孔改变,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或同向凝视。
4、 头颅CT扫描早期可见大脑皮质与白质交界处点片出血病灶,伴有脑组弥漫性肿胀、脑室缩小、环池缩小,但中线无明显移位。
5、 MRI检查T2加权成像见脑白质和灰质交界处、胼胝体、上脑干等部位有散在、分布不对称的约1CM圆形或椭圆形异常高信号、T1加权为低、等信号,急性小出血灶则为等信号(T1)和低信号(T2)。
6、 病理:脑深部轴突断裂,呈卵圆形球状物。
[鉴别诊断]
典型弥漫性轴突伤易与脑挫裂伤和脑震荡区别。合并有脑挫裂伤、脑干伤者,鉴别困难且无意义。
[诊断要点]
1、 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脉缓、呼吸深慢(Cushing反应);意识障碍,可表现为伤后清醒到浅昏迷再到深昏迷,或昏迷到清醒到再昏迷,后者称中间清醒期。
2、 局灶症状:如偏瘫、失语和局灶性癫痫,常在伤后逐渐出现。
3、 脑疝症状: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有对侧偏瘫,提示同侧幕上血肿引起小 脑幕切迹疝。晚期则有双瞳散大、固定和去脑强直。枕大孔疝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病理性呼吸,并很快呼吸心跳停止。
1、 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数预后良好。
2、 合并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原发性脑干伤侧预后与病人入院时意识评分密切相关。防治脑血管痉挛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扩容治疗时机宜早(3天内)。
※※无意识障碍的颅脑外伤※※
头部外伤时无意识障碍多见于颅伤,少数可见于轻微脑挫裂伤,后者严格讲应有轻微意识障碍如恍惚待。但常被病人忽略。
[并发症]
1、 迟发性颅内血肿 伤后初次头颅CT扫描检查阴性,以后重复CT扫描检查可发现颅内血肿,多发生于急性期及亚急性期。
2、 脑外伤后综合征 是脑外伤后常见的一种后遗症,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失眼多梦、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耳鸣、眼花等,症状可时好时坏迁延多时。
[治疗]
1、 加强病情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加重、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及时复查头部CT以排除迟发性颅内血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2、 外伤性癫痫,以损伤部位在中央区附近多见。
3、 长期昏迷患者可伴发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治疗]
1、 轻者按脑震荡处理,重症患者应在NICU监护、救治。必要时作颅内压监护(GCS评分〈8分〉。
2、 卧床休息,床头抬高30度,有利静脉回流。
3、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稳定血压,维持脑灌注压在70mmHg左右。
1、 头皮损伤(擦伤、挫伤、裂伤、血肿、撕脱伤)
2、 颅骨骨折:颅盖骨折分为线型骨折、凹陷性、粉碎性与穿入性骨折。
颅底骨折:分为前颅底骨折、中颅底骨折及后颅窝骨折。
3、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多发生于外伤后早期,1-2周之内。
颅脑外伤鉴别.txt大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需要不停地做出选择;而小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从来没有选择的机会。男人因沧桑而成熟,女人因成熟而沧桑。男人有了烟,有了酒,也就有了故事;女人有了钱,有了资色,也就有了悲剧。有意识障碍的颅脑外伤
发表:(2006-07-19 09:07); 最后修改:2006-08-02 10:38; 栏目:[科研进展]
[并发症]
1、 脑血管痉挛,伤后3-7天出现临床症状加重或新的缺血症状和体征,可用经颅多普勒(TCD)证实。
2、 交通性脑积水,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脑脊液吸收障碍形成脑积水。
[治疗]
1、 同脑挫伤。
2、 防治脑血管痉挛,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扩容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预后及注意点]
[并发症]
同脑挫裂伤
[治疗]
1、 保守治疗,适用于无症状颅内小血肿,主要为脱水治疗和对症处理,但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复查CT。
2、 外科治疗,适用于有症状的颅内血肿,血肿量幕上>30ml,或中线移位>5mm者.后颅血肿宜积极外科治疗。
3、 手术治疗可采用骨瓣成形开颅术。慢性及部分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可钻孔冲洗。在无CT设备或紧急脑疝状态下可行钻孔探查术。
[治疗]
1、 同脑挫裂伤。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气管切开,纠正低氧血症。
3、 合并颅内血肿者应及时诊断和手术清除血肿。
[预后及注意点]
重型脑干损伤病死率很高,有报告病死率达80%以上。因此要积极防治继发性脑干损伤的发生。
四、外伤性颅内血肿
伤后血液积聚在颅腔内幕上达20~30ml以上、幕下10ml以上者称颅内血肿。根据位置可分为:(1)硬膜外血肿;(2)硬膜下血肿;(3)脑内血肿;(4)脑室内出血。根据时间可分为:急性血肿(伤后3天内);亚急性血肿(伤后3天至3周);慢性血肿(3周以上)。
2、 休息7-14天,避免不良剌激,减轻思想负担。
3、 对症治疗,头痛时给予止痛剂,必要时可使用安定、谷维素、维生素B6、尼莫地平、脑复康等。
4、 心理治疗,后期病人症状仍不好转应予心理疏导。
[预后及注意点]
1、 绝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2、 症状较重,特别是伴有颅骨折者,应加强观察,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5、 生命体征改变:呼吸、血压、心率、体温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如呼吸抑制、脉搏加快、血压低或升高。
6、 损伤局限者可出现以下定位征:(1)中脑损伤,瞳孔大小和形态变化正常、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2)桥脑损伤,双瞳孔极度缩小、眼球同向偏斜或双眼向外侧散开;(3)延髓损伤,出现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