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心脑血管病学知识点

心脑血管病学知识点

心脑血管病学知识点心脑血管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和大脑血管中的疾病,包括心脏病、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了解心脑血管病的知识,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脑血管病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心脏病心脏病是一类以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它常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关。

心脏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治疗心脏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手术以及心脏搭桥手术等。

二、脑卒中脑卒中是指脑血管急性病变所导致的脑功能障碍。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的主要症状包括突发性偏瘫、失语、半身麻木等。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

三、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情况。

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很大的损害。

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

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改变生活方式、饮食调理等。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一组心脏病。

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手术以及冠脉搭桥手术等。

五、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向全身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的出现。

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等。

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脏移植等。

六、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或传导出现异常的情况。

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起搏器植入等。

七、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由于血管中的脂肪沉积和钙化所引起的,最终导致血管壁变硬、狭窄和阻塞。

动脉硬化的主要症状包括胸闷、腿疼等。

治疗动脉硬化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手术以及血管重建手术等。

八、脂肪代谢异常脂肪代谢异常是指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情况。

脂肪代谢异常包括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

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03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和组织缺血、缺氧。
心血管疾病诊断技术
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 段之一,可以检测心脏电活动的异 常。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可以检测血管狭窄和斑块的情况 。
降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降压药物
如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ACE抑制剂等,用于控制血压,降 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药物治疗,以控制 病情进展、预防复发和降低死亡率。
药物治疗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并定期进行疗效评估和调整。
社会支持
缺乏社会支持,如亲友关系疏离、社会地位低下等,可导致心理 压力增加,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
应对压力与心理调适的方法
1 2 3
放松技巧
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可以帮 助降低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情绪。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 、均衡饮食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 心理压力。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心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心脏 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等。
流行病学与现状
流行病学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有大量患者因心脑血管疾 病死亡。
现状
心脑血管疾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 率均较高。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系统的一系列疾病。

它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健康威胁之一,也是导致人们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

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1. 心脏病心脏病是指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的疾病。

最常见的类型是冠心病,它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损伤。

冠心病的症状通常包括胸痛、气短和疲劳。

其他类型的心脏病包括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和心律失常。

2. 中风中风是指大脑血管发生破裂或阻塞,导致大脑损伤的疾病。

常见的类型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而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

中风的症状可能包括面瘫、语言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

3. 高血压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特征是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也可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如果未经治疗,高血压可能增加患冠心病、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4.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中动脉内层结构会逐渐变硬并且变窄。

动脉硬化可以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常见的动脉硬化类型包括冠状动脉硬化和颈动脉硬化。

5. 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症状。

它通常表现为胸痛或不适感,可以向左臂、肩膀、颈部和下颚放射。

心绞痛在劳累、情绪激动和寒冷时更容易发作。

6. 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异常升高,特别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高血脂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可以导致动脉内壁上脂质斑块形成,进而引发动脉硬化和心血管事件。

7.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求,导致心功能下降的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水肿和疲劳。

心力衰竭通常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后果。

这些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些基础知识。

对于许多这些疾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措施可以预防和缓解症状。

这包括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

心脑血管知识

心脑血管知识

心脑血管知识
心脑血管知识是指与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的各种知识,包括心脏、大脑和血管的结构、功能、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脑血管知识:
1. 心脏:心脏是人体的泵,负责将富氧的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2. 血管: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分为动脉和静脉。

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身体周围组织和器官送回心脏。

3. 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正常血压范围为
120/80毫米汞柱,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都可能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4.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大脑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这些疾病是全球主要的致死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5. 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心脏病发作时常出现胸痛、心慌、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

尽早就医是关键。

6.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7.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要根据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人情况来确定。

及早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了解心脑血管知识对于保持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心脏解剖与生理学知识: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的四个
腔室、心脏瓣膜、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等。

2. 高血压:认识高血压的定义、病因、分类和临床表现,了解高血压
造成的危害以及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 冠心病: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
学习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 心绞痛:掌握心绞痛的定义、病因、发作机制以及心绞痛的临床表
现和治疗方法,了解心绞痛急性事件的处理。

5. 心肌梗死:学习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了解心
肌梗死的诊断和紧急处理方法。

6. 心力衰竭:了解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以及临床表现,学习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7. 心律失常:掌握心律失常的分类、病因和临床表现,了解常见心律
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学习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方法。

8. 中风(脑卒中):认识中风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了解中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学习中风的急救措施。

9. 血栓形成与抗凝治疗: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学习抗凝
治疗的原理和药物选择。

10. 动脉硬化:掌握动脉硬化的发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了解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以上是心脑血管疾病基础必学知识点的概述,详细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脑卒中成为致残和引起医疗费用不 断升高的首要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脑中风发生率最高的 国家之一;
我国现有脑中风患者2000万人, 脑中风已跃居城市人口死因首位。
16
后遗症, 患者与家人痛苦的深渊
脑细胞死亡后不可修复,易发生严重的后遗症; 幸存者中3/4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度致残达40% 后遗症包括:偏瘫、失语、行动不便、语言不灵、老年 痴呆等
不能改变的
遗传因素 性别:男性比女性较
易患冠心病
年龄:老年人易患
11
调脂治疗 ——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疗法
血清总胆固醇下降1%, 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
只要有冠心病,不论您血脂 高与不高,均应服用调脂药!!!
12
冠心病发作时急救
心绞痛发作时立刻休息,不要紧张,保持环境安静通风, 一般的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就可消失; 较重的发作,需要卧床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mg,必 要时可吸氧; 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仍不缓解,
目录
一、心脑血管疾病现状 二、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动脉硬化 四、动脉硬化的发病原因 五、高血脂 六、高血脂的治疗
1
心脑血管疾病 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 病率高、致残率高、 死亡率高、复发率高 和知晓率低、服药率 低、治疗率低、治愈 率低“四高四低”的 特点。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浆中LDL、VLDL、 同型半胱氨酸等物质含量过高,导致动脉内 膜损伤,继而出现内膜增生,内膜下胆固醇 沉积,逐渐使动脉管壁变厚、变硬、变脆, 管腔变窄,从而血流量和速度下降,使远端 的脏器出现氧气、养料供应不足,代谢下降, 功能失调,最后引发一系列病症表现。
19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血液循环过程及调节机制
01
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
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过程。
02
肺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
心房的循环过程。
03
调节机制
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进行调节,其中神经系统调节起主导
加强部门协作
卫生、教育、宣传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工作。
鼓励社会参与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形成全社 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THANKS。
脑卒中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
脑卒中发生原因
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缺 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包括血栓形成、栓塞等导致脑部血管 阻塞;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瘤破裂等 导致脑部血管破裂出血。
脑卒中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 胖、缺乏运动等。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导致血管损伤、血液黏 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增加脑卒中的发 生风险。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不同类型,如冠心病、脑卒中等,选择适
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手术方式选择
02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最佳的
手术方式。
效果评估
03
通过定期检查、康复训练等方式,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训练内容及方法选择
康复训练目标
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平衡能力、肌肉力量等,提高生活质量。
适度力量训练
结合个人情况,适当进行力量训 练,增强肌肉力量。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doc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doc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心脑血管病?山于各种致病因索导致心脑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引起的心脑组织病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心脑血管病(如屮风、冠心病等)。

二、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四高一慢”a)发病率高:发病人数占总人口最的40. 72%b)死亡率高: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达300力以上,死于屮风、冠心病的人数占全国总死亡帰的70%。

c)致残率高:90%的心脑血管病思者都有后遗症,如偏瘫、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

d)复发率高:据权威机构统计,五年内复发率在90%以上,一年内复发率为70. 46%。

e)恢复慢:发病后山于神经组织损伤恢复起來很慢,常留下后遗症。

三、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1、男比女多:约为2.5~3.5倍。

2、城市比农村多;3、北方比南方多;4、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者多:约为1.旷2.5倍;5、秋冬季节发病率高。

四、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1、心血管疾病的症状:%1、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1、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缓或过速:%1、睡眠时感到憋气,需高枕才能感到舒服:%1、胸骨后左肩部疼痛,伴有虚汗:%1、长期发作的左肩病(带有辐射性)。

2、脑血管疾病症状:%1、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1、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头痛、偏头痛:%1、神经系统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1、全身无力、伴随出汗、低热、心慌、胸闷:%1、肢体、面部、口舌、尤其是手指麻木,吐字不清、流口水、鼻出血;%1、恶心、呕吐、失眠、嗜睡;%1、情绪反常:%1、急躁、猜疑、幼稚、迟钝、强哭强笑。

五、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儿个指标:(nmiHg读为:亳米汞柱)1、血压:正常值:90^140/60'90nimIlg 理想值:120,/80inniHg临界高血圧:141、160/91、95mmllg 低血JR:血压低J - 90/60mmIIg脉压差正常范围值:高压一低压=30'40nuiillg ,脉压差大于dOmnillg,则有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脉压差小于30mmllg,布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等。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精选)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精选)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精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精选)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些疾病,维护自身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定义、分类、危险因素以及常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定义和分类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血管和脑部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它们通常由于血液供应不足或是血管破裂导致的血流障碍引起。

心脑血管疾病可导致心绞痛、胸闷、呼吸困难、失语等一系列症状,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脑血管疾病可以根据病因、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高血压性心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等。

按发病部位可分为心脏病、大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

按疾病严重程度可分为无症状型、亚临床型和临床病型。

二、危险因素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我们调整生活方式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1.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过量的钠摄入、饮食高盐、肥胖、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2.高血脂: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可导致动脉壁的斑块形成,引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疾病。

3.糖尿病:糖尿病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加速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4.吸烟: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液流动和血栓形成。

5.肥胖:肥胖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

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影响心脏和血管的正常功能。

三、预防和治疗方法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以及必要的手术干预等。

1.健康饮食:控制饮食中的钠摄入,限制盐分的摄入量,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心脑血管病基本知识

心脑血管病基本知识

第一章前言心脑血管病分为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四高一多”的特点。

2007年最新的一次心脑血管病统计结果表明:在我国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心脑血管病患者,且每年以300万的速度递增。

其中脑中风患者75%的人丧失劳动能力,心梗患者近半数即刻或短期内死亡,每年死于冠心病的人数达到200万。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有哪些?1、40岁以上的血压异常、血脂和血糖较高的人,尤其是男性。

2、工作紧张繁忙,精神压力大,经常感到劳累的人。

3、饮食生活没有规律、经常熬夜的人。

4、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中年人。

5、缺乏体育锻炼的人。

6、肥胖的人。

7、长期吸烟、酗酒的人。

8、经常食用油腻、过甜食品的人。

9、经常食用过咸饭菜的人。

10、性格过于激动和好胜心强的人。

第二章脑血管病一.什么是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或破裂,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

它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威胁生命,影响劳动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起病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危险性大。

二.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1、偏头痛、记忆力衰退。

2、整天想睡觉,一叫就醒。

3、失眠,每天感觉睡眠不足。

4、肢体麻、面麻、舌麻、尤其是手指麻。

5、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

6、吐字不清、流口水、原因不明鼻出血、跌倒。

7、思维缓慢、全身无力、出虚汗、心慌、反应迟钝、行为幼稚、强哭强笑。

三.为什么会得脑血管疾病(病因角度)?1、血管壁病变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约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之)、动脉炎、先天性异常(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外伤、中毒、肿瘤等。

动脉粥样硬化是如何形成的?红细胞占血细胞的95%以上,在血液中是单个分开呈游离状存在的,具有为人体各个细胞、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成份,并把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除体外的重要功能。

心脑血管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病是指心脏和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梗死、脑出血等。

以下是心脑血管病的基础知识:
1. 冠心病: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一组疾病,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2.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严重导致心脏功能失调、甚至死亡。

3.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以及心律不齐等。

4. 脑梗死:脑梗死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常见症状为中风,包括面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

5. 脑出血:脑出血是指因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可引起脑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6.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易导致心脏、脑血管的损伤。

7.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病理过程,指动脉壁发生病理性增厚、纤维化和钙化,使血管弹性降低。

8. 血栓形成:血栓是血液中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形成的凝块,可阻碍血液流动,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主要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和避免烟草和酒精等有害物质的摄入。

及早发现和管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步骤。

及时就诊、规范治疗也是关键。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心脑血管病contents •心脑血管疾病概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与预防计划•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目录定义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组涉及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分类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心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

定义与分类心血管疾病症状心绞痛、胸闷、气促、心悸等。

脑血管疾病症状头痛、眩晕、呕吐、失语、偏瘫等。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公认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尤其是冠心病和脑卒中。

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影响生活质量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失语、偏瘫等。

心脑血管疾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活动受限、工作能力下降等。

03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0201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会导致血管壁发生病变,使血管壁变得脆弱易损,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血管壁病变血液中血小板聚集、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因素会导致血液成分异常,进而促进血栓形成,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血液成分异常心脏病变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不全,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脏病变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生活习惯不良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环境因素长期情绪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情绪压力遗传因素家族病史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基因突变某些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保持适量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脂和血糖水平。

戒烟限酒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限酒可以减少酒精对血管的损害。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心脑血管健康的维护。

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避免超重和肥胖。

控制总热量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培训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培训

案例三: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
• 总结词:脑卒中是脑血管意外事件的总称,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等。预防和治疗脑卒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 手,包括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及时发现和治疗脑血管疾病。
• 详细描述:预防和治疗脑卒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避免高血压、高血 脂等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其次,要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免加重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 外,及时发现和治疗脑血管疾病也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重要手段。如果发生脑卒中症状,如头痛、眩晕 、肢体麻木等,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在治疗方法上,药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结合 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方法也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案例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和康复
总结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时正确的急 救措施能够挽救生命。而康复治疗则有助于患者恢复体 力、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详细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常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等症 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危重情况。急救措 施包括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吸氧、心电监测等。在等待 救护车到来之前,患者应平卧休息,避免活动,并遵医 嘱服用药物。康复治疗方面,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 适当的锻炼和康复训练,同时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 和血脂等指标。此外,心理康复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方 面,患者应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案例一:中年男性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年男性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重要的健康议题。 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和定期检测血压,可以有 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中年男性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 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减轻压力 、保持适量运动等。其次,饮食方面要注意控制盐分摄 入,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 物的摄入。此外,定期检测血压也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的重要手段。如果血压过高或过低,应及时就医并接受 专业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按时服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不 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适当休息,保 持心情平静。
控制饮食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适量控制热量摄 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病情的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心脑血管疾病与公共卫生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地域分布
心脑血管疾病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北高南低、由 东向西的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环境因素密切相 关。
年龄与性别特征
心脑血管疾病在人群中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女性中发病率较高。
职业与环境因素
部分职业和环境因素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 缺乏运动、长时间静坐、吸烟、饮食不合理等。
控制慢性疾病
心理调节
积极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 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04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管理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通过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
介入治疗
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颈动脉狭窄介入等手段治疗血管狭窄 病变。
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 病。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遗传性疾病史,如高血压 、糖尿病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种族
不同种族间患病风险存在差异,例 如黑人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吸烟
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
缺乏运动
增加运动量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血液 循环,降低患病风险。

心脑血管知识

心脑血管知识

• 泵血: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液泵入全身。
脑血管系统的功能
• 调节血压:通过脑动脉和脑静脉的扩张和收缩,调 节大脑区域的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1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威胁之一,可 以导致心脏病、中风、痴呆等多种疾病。
2
心脑血管疾病通常具有隐匿性,不易被察觉, 因此预防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2023
心脑血管知识
contents
目录
• 心脑血管系统简介 • 高危因素与预防措施 •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及诊断 • 治疗与康复 • 日常保健与护理
01
心脑血管系统简介
心脑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
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 质输送到全身,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从细胞中排出。
日常保健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控制体重与腰围
肥胖和腰围过大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定期体检
了解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
急救措施及注意事项
识别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如突然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尤其是中老年人要警 惕这些症状。
立即停止活动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应立即停 止活动并平卧。
03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及 诊断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
胸痛
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可 能导致胸痛,常表现为压迫、紧缩 、烧灼或钝痛感。
呼吸困难
气促、喘息、呼吸费力等呼吸困难 症状可能是心衰、心律失常等心血 管疾病的早期表现。
头晕头痛
高血压、脑梗等疾病可能导致头晕 头痛,表现为头昏沉、胀痛或跳痛 感。

心脑血管疾病医学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医学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医学知识导语: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脑血管系统发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医学知识非常重要。

一、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变,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胸痛,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即血管壁上的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

预防冠心病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饮食均衡、适量运动等。

二、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可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引发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

高血压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头晕、心悸等,但也有很多患者没有明显症状。

预防高血压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

三、脑卒中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突然发生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的疾病。

脑卒中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常常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常见的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前者是因脑血管阻塞引起脑部缺血,后者是因脑血管破裂导致脑部出血。

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导致各种症状的一种疾病。

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可以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心脏疾病,也可以是肺部疾病等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等。

五、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指血管壁逐渐变硬、变厚,丧失弹性和扩张能力的一种疾病。

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是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

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血管内膜的损伤、脂质沉积、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预防动脉硬化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避免吸烟、饮酒过量等不良习惯。

心脑血管健康知识

心脑血管健康知识

心脑血管健康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会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心脑血管健康知识,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变得至关重要。

1.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中的压力超过正常值,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高血压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减少咸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等。

2.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内壁发生斑块形成,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胸痛、心悸等症状。

预防冠心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

3. 脑卒中:脑卒中是指脑部供血不足或脑血管破裂导致的中风。

预防脑卒中的方法包括: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4. 心脏健康:保持健康的心脏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保持心脏健康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

总之,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需要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方面入手,同时定期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保持健康的心脏和血管,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

- 1 -。

心脑血管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基础知识

中风基础知识
定义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意外,通常由于脑部血 管阻塞或破裂引起脑组织缺血或出血。
病因
中风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吸 烟等。
症状
中风的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手脚麻木 、失语、晕倒等。
04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通过使用抗凝药物、抗高血压 药物、降脂药物等,控制病情
心脑血管系统关联疾病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脑血管疾病
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等。
02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分类
心血管疾病
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脑血管疾病
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等。
心脑血管疾病诱因
高血脂
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可导致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
宣传戒烟限酒,减少有害物质对血 管的损伤,降低发病风险。
心理调适
宣传心理调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心理压力
长期的精神压力可增加心 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社会支持不足
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或心理 关爱,易导致心脑血管疾 病。
行为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缺乏运 动、饮食不合理、吸烟饮 酒等,均可能增加心脑血 管疾病的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
健康宣教
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危险因素的认知。
发展。
介入治疗
通过血管介入手术,对狭窄或 栓塞的血管进行疏通和重建。
外科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脑血管基础知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王震什么是心脑血管病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心脑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引起的心脑组织病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心脑血管病(如中风、冠心病等)。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四高一慢”•a)发病率高:发病人数占总人口量的%•b)死亡率高: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达300万以上,死于中风、冠心病的人数占全国总死亡量的70%。

•c)致残率高:90%的心脑血管病患者都有后遗症,如偏瘫、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

•d)复发率高:据权威机构统计,五年内复发率在90%以上,一年内复发率为%。

•e)恢复慢:发病后由于神经组织损伤恢复起来很慢,常留下后遗症。

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1、男比女多:约为~倍。

2、城市比农村多;3、北方比南方多;4、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者多:约为~倍;5、秋冬季节发病率高。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1、心血管疾病的症状:①、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②、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缓或过速;③、睡眠时感到憋气,需高枕才能感到舒服;④、胸骨后左肩部疼痛,伴有虚汗;⑤、长期发作的左肩痛(带有辐射性)。

2、脑血管疾病症状:①、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②、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头痛、偏头痛;③、神经系统衰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④、全身无力、伴随出汗、低热、心慌、胸闷;⑤、肢体、面部、口舌、尤其是手指麻木,吐字不清、流口水、鼻出血;⑥、恶心、呕吐、失眠、嗜睡;⑦、情绪反常;⑧、急躁、猜疑、幼稚、迟钝、强哭强笑。

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几个指标:1、血压:正常值:90~140/60~90mmHg理想值:120/80mmHg•临界高血压:141~160/91~95mmHg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脉压差正常范围值:高压-低压=30~40mmHg,•脉压差大于40mmHg,则有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动脉硬化、甲亢、贫血等;脉压差小于30mmHg,常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等。

2、心率正常范围值:60~100次/分,一般人为70~80次/分3、呼吸:正常情况下为16~20次/分,大于20次提示可能心功能不齐,小于16次可能有脑血管病。

4、常规四项:血压、心率、呼吸、体温。

心脑血管病的分类:心血管疾病:1、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心病):•为心脏大血管在胎儿期中发育异常所致,病变累及心脏各组织和血管。

2、后天性心脏病:(1)、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供血障碍时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分类: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塞型、心肌硬化伴心率失常型、猝死型。

※心绞痛简介:①、概念: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②、发病特点:•部位:胸骨后、心前区、手掌大小范围,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

•性质:为压迫感、发闷,或紧迫感、压榨感的疼痛或刺痛。

•诱因:体力劳动和心情激动,另外,饱餐和寒冷亦可引起。

•持续时间:数秒或3—5分钟,一般在休息,消除诱因或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就缓解。

(2)、风湿性心脏病(凤心病):•风湿性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变。

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急性期主要引起心内膜、心肌和心包炎症,称为风湿性心脏炎;•慢性期主要形成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称为风湿性心瓣膜病。

(3)、原发性高血压:显着而持久的动脉血压增高可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

(4)、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为肺、肺血管或胸腔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而导致的心脏病。

(5)、感染性心脏病:为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侵蚀心脏而导致的心脏病。

(6)、内分泌性心脏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减退性心脏病。

(7)、血液病性心脏病:如贫血性心脏病等。

(8)、营养代谢性心脏病:如脚气病性心脏病。

(9)、心脏神经官能症: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

(10)、其他:如药物或化学制剂中毒、高原性环境、放射性或其他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心脏病。

脑血管病:1、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脑溢血)。

2、缺血性脑血管病:(1)、脑梗塞:※概念: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脑血栓、脑拴塞、腔隙性梗塞等疾病的统称。

※脑血栓和脑拴塞的异同:相同点:结果都是致残或死亡,后遗症都一样。

不同点:脑血栓是由脑部血液自身凝结而成,即动脉的血液有血栓形成,从而自身凝结,形成脑血栓;脑拴塞是由外界因子(如风湿性心脏病、空气拴子、脂质拴子脱落)介入而形成。

※发病特点:①、在睡眠时间或上午容易发作;②、60—79岁的患者发病率高;③、70%的人都有后遗症;④、发病后6小时之内可能抢救,否则很难抢救;⑤、大多数的病人都有高血压,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发病;⑥、复发率高,随季节转换(如春、秋、冬发病率高);⑦、肢瘫、肢残,1年内积极治疗可能恢复较好,超过一年,难度较大。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脑萎缩(4)、小卒中(小中风)(5)、早年性痴呆(老年性痴呆)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回事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主要侵害大、中动脉,使血管内膜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的疾病。

它虽然进展缓慢,但最终会导致血管腔过分狭窄,局部供血不足或中断,或者在局部继发血栓而引起的心肌梗塞、脑卒中、远端肢体缺血坏死、甚至猝死。

发生了AS的血管有那些变化呢正常的动脉硬膜附有一层内皮细胞,是非常光滑的。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可见到微隆起或不隆起于内膜表面的黄色点状或条状病变,其主要成分是沉积在细胞内外的脂质。

此时我们称之为脂质条纹期。

在肌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脂质条纹可自然消退或发展扩大,增生的动脉平滑肌细胞和激活的巨噬细胞,可吞噬大量脂质。

由于其细胞内部发生质脂代谢紊乱,不能很好地代谢所吞噬的脂肪而演变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特有的泡沫细胞。

纤维组织的大量增生,脂质的进一步沉积,可形成明显硬化的纤维斑块,即纤维斑块期。

纤维斑块的表面覆有纤维组织形成的纤维帽,深部是粥样物质的堆积(包括细胞外基质,坏死、变性的细胞,泡沫细胞及胆固醇结晶等)。

•病变进一步发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出现溃疡、出血、血栓形成、钙化等,此时即称为复合病变或复杂病变期。

目前一般认为病变发展到此期已经无法使其逆转。

有学者认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溃疡、出血,可能是引起顽固型心绞痛的主要机制之一;而血栓形成则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AMI)不可忽视的因素。

现在,抗凝、溶栓疗法在预防和治疗AMI中已经起到了有价值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常识,自来水管内会形成厚厚的垢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垢斑还会越来越厚,越来越大。

形成水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水质不纯,一些不溶的颗粒在水流不稳或水流减慢处慢慢沉积下来;水中所含的某些酸性或碱性物质可以不断侵蚀管壁,使其表面凹凸不平,而有利于不溶物质的沉积。

这一过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非常类似。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目前认为它是多种内、外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下形成的疾病。

经过近百年的不断努力,人们已经找到一些与AS形成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等等。

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说,其中以损伤修复学说较为重要。

这一学说认为,多种因素(包括机械的、化学的、免疫的等等)的刺激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内皮细胞剥离,使动脉内膜的平滑性和连续性受到破坏。

就像水管壁被腐蚀一样。

血液中的质脂(主要是胆固醇)即可从内膜受损处进入并沉积于内膜下层。

血小板也可迅速吸附、聚集于受损处,并被暴露的胶原等激活,释放出多种促使细胞生长分裂的生长因子。

内皮的损伤、血脂的沉积兼之血小板释放多种生长因子的作用,可激活内皮细胞的动脉中层的平滑细胞,使之大量合成并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使自身和周围细胞大量繁殖。

增殖的平滑肌细胞还可迅速合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

血液中的巨噬细胞在粥样硬化病变的早期就已有粘附、聚积和激活,释放出巨噬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

•巨噬细胞和增殖的平滑肌细胞增殖。

巨噬细胞和增殖的平滑肌细胞吞噬大量的质脂,最终演变成泡沫细胞。

通过以上多种因素、多种途径的综合作用,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如果内皮的损伤是单次而轻微的,那么病变趋于愈合;如果是长期反复的损伤,则导致质脂的不断沉积和平滑肌细胞的持续增生,最终发展成复杂病变,出现钙化并可进一步发生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

近些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人们发现AS的形成与一些原癌基因激活和过高表达有关,并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高脂血症是怎样形成的血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都有两个来源:外源性者来自食物,经消化后由小肠吸收;内源性者由体内合成,甘油三脂在肝内而胆固醇主要在肝和小肠粘膜合成。

体内有复杂的反馈机制,调节胆固醇的吸收、合成、分解以及排泄,保持其血中浓度的动态平衡。

血清胆固醇主要来自体内合成,肠道的吸收量受到肌体的严格调控,并不与进食的胆固醇量成正比。

•如每人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增加10毫克,血清胆固醇只上升3—5毫克。

体内每天合成胆固醇量约有克,这个量比外源性胆固醇高得多。

肝脏既是胆固醇的合成场所,也是分解处理胆固醇的地方,当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可成为肝、小肠合成胆固醇的原料)或有肾病综合症、先天性脂代谢障碍,肝脏代谢出现障碍时,可造成高脂血症。

其他一些因素,如精神刺激、吸烟、紧张、季节气温变化、月经妊娠等等,都可引起血清胆固醇水平的明显波动。

血脂和脂蛋白通常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这是因为老年人血脂和脂蛋白代谢全面降低的结果。

一般地,男性到50岁,女性到65岁左右,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达到峰值。

上海市438名老年人的血脂以及脂蛋白调查表明:市区老年组的血清质脂明显高于青年组,老年人的血脂浓度随体重增加、活动减少、伴有高血压及冠心病而有所增高。

引起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俗称,临床上也称为脑卒中。

引起脑中风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下面综合近些年国内外研究情况,对其危险因素作一简要介绍:⑴、年龄:•脑中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40岁——60岁发病者约占40%,60岁以上发病者约占60——70%。

所以称脑中风是常见的老年病之一。

年龄是不可改变的因素。

⑵、遗传因素:•很多疾病都有遗传倾向,高血压和脑血管病也不例外,有人作过调查比较,在患者的直系亲属中得脑中风的人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

说明遗传因素不容忽视。

⑶、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脑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不论年龄和性别,也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中风,都和高血压有密切关系。

据统计约70——80% 的脑中风病人都有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史,即使平时没有明显症状的高血压病,其发生脑中风的机会也会比正常人高4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