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概论
文献学概论题库
《文献学概论》试题(一)一、填空题(1分X20=20分)1.宋末元初著名学者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即2.古典文献的载体类型有三种:3.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o4.别集的编排体例有、、三种。
5.我国最早的政书是唐代刘秩的o6.我国历史上的“三通”是指、7.古籍按刻书单位可分为、、o8.校勘的方法主要有、、、______ 四种。
二、判断正误:(2分X5=10分)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属通代的有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的作品总集。
()2.藩刻本质量精良,为历代藏书家所重视。
()3.校勘的目的是改正古书中的错误。
()4.校勘记用语若为“某,某书作某”,则可推知所用校勘方法为对校法。
()5.我国古代的藏书印章内容丰富,其中的一类为记事印,如鲍廷博的“老屋三间,赐书万卷”。
()三、名词解释:(4分X5=20分)1.文献学:2.丛书:3.善本:4.敦煌学:5.佚书:四、简答题:(6分X5=30分)1.简述文献载体形式的演变特征。
2.简述别集在文献研究中的价值。
3.索引通常包括哪些内容?4.文献亡佚的原因有哪些?5.简述伪书的价值。
五、论述题:(10分X2=20分)1.试述如何根据古籍本身的特征、记载来鉴别版本?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献学的认识和看法。
《文献学概论》试题(二)一、填空题:(1分X20=20分)1.我国正式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是由郑鹤声、郑鹤春撰写的2.文献按其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3.我国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4.我国古代纸质文献的装订形式主要有、5.官刻本包括许多类型,如6.古典文献讹误的类型有、、、、_ O二、判断正误:(2分X5=10分)1.《全唐诗》属断代的不加选择的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
()2.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唐代陆龟蒙的《笠泽丛书》。
()3.书帕本一般学术价值较高。
()4.校勘记用语若为“某本某下有某字”,则可推知该文献讹误的类型为脱文。
()5.我国古代的藏书印章内容丰富,其中的一类为记事印,如毛晋的“开卷一乐”。
中医文献学概论 国家精品课程
中医文献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中医文献学是指研究中国传统医学的相关文献,探索其中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学科。
作为国家精品课程,中医文献学概论旨在全面介绍中医文献学的历史、发展、分类与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中医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医文献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医学,其随着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经典医书,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中医学的发展历程,更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可以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重要依据。
中医文献的分类是中医文献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根据文献的形式和内容特点,中医文献可分为经典医书、方剂、医案和医话等几大类。
经典医书是中医学研究的基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
方剂则是中药学的重要部分,是中医治疗常用的药物组合与应用方法的总结。
医案记录了医生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案例,是研究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依据。
而医话则是医生们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的重要载体。
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考证和文本研究两个方面。
文献考证是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比对和分析,还原中医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文献考证需要对文献的篇章结构、文字用法、用词习惯等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文献的时代、作者、来源等重要信息。
而文本研究则是对中医文献原文的深入解读和探讨,从而揭示其中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文本研究需要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和解读,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医学环境,以揭示中医学的内涵和特点。
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中医文献,可以发现传统中医学的独特价值和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也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门国家精品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中医文献,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通过查阅、理解和分析文献,培养对中医学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为中医学的传承与创新做出贡献。
《中医文献概论》学习体会
学习中医文献学概论体会
王萍 62017070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一直对中医有着很高的崇拜思想,今天有幸接触到中医文献学学习,而且能遇到知识渊博的教学老师,更是幸上加幸。
中医文献学既是一般文献学的一个分支,自然是在一般文献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学的专业特点,分化出来的一种专业文献学;是运用一般文献学中带有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原则、方法等,说明中医文献的有关问题;是在对中医文献具体研究和总结前人整理研究中医文献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或说明中医文献中的有关问题。
就目前中医文献研究的实际情况而论,其研究对象,仍以古典文献为主,因而中医的文献学,实则为中医古典文献学。
其形成的基础,包涵的内容及目的意义,仍在于中医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与应用。
南药版:是研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探讨整理和利用中医药文献的方法和理论的一门科学。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了解了“文献”的来源,知道了中医相关的典籍,通过概论的学习了解了中医文献这门课程即将呈现的内容。
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不得不感慨下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中医,更是广泛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各朝各代的典故及其多样化的医案,还有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其涉猎的广泛,所有这些的汇聚,使得这门课程更加精彩,而也深深的吸引了我,期盼着下次的课程,希望有更多的收获。
作为一名飞中医药大学出生的学生,这门课程相当于是初次接触中医相关的内容,在试着了解及深入中华文化的精髓,满足自己对中医知识的渴望,希望以后也能多多涉猎中医方面的内容,能够结合现代所学,能够更好的运用于临床,服务与患者,有助于自我研究。
文献学概论
文献学概论文献学概论文献学概论复习题1、“文献”一词、文献学、文献学研究的起源;(1)、“文献”一词的起源: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汉代郑玄注:“献,贤也。
”并以“文章贤才不足”解释“文献不足”.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2)、“文献学”一词的起源“文献学”一词始见于1920年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全相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献学者宗焉。
”三年后,梁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清初史学之建设”一章中又说:“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
”(3)、“文献学”研究的起源第一部直接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 <<中国文献学概要>>.(1928年版商务印书馆)该书作者郑鹤声在例言中援引马端临关于”文献”的解释后说”本编亦采其谊……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2、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比较;不同:(1)研究对象:古典文献学以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现代文献学则以多语种文献为对象(2)研究内容:古典文献学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为支柱;现代文献学利用现代技术,重视对文献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揭示(3) 就专家群体而言:“古典”与“现代”形成两支队伍。
相同:首先,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文献—知识的载体。
其次,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都要研究文献的整理、传播、利用,有共同的工作规律可寻。
第三,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的根本任务,都是要实现知识的科学组织与有效利用。
第四,在研究工作中,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也经常是优势互补,难以截然分开的。
3、现代文献学的起源;端倪:始于20世纪60年代,化学家、文献学家袁翰青1964年发表的《现代文献工作的基本概念》。
文献学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北师范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古典文献学研究哪些内容?A:古籍的辨伪、辑佚B:古籍的注释、编纂C:古籍的分类、编目D:古籍的版本、校勘答案:ABCD2.广义的校雠学由()开创。
A:郑樵B:欧阳修C:刘向、刘歆父子D:杜预答案:C3.刘向:“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其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曰雠”。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比今天的“校勘”意思宽泛B:是对校的意思C:比今天的“校勘”意思狭窄D:和今天的“校勘”意思相同答案:BC4.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存文献资料。
A:对B:错答案:A5.古典文献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我国古代文献的载体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简帛B:甲骨C:羊皮纸D:纸张答案:C2.和竹简直接相关的字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册B:典C:椠D:卷答案:D3.“缥”的意思是下列哪一个?A:漂白B:青白色C:通“漂”D:青色答案:B4.“韦编三绝”是指读书勤奋,连缀竹简的牛皮绳断了三次。
A:对B:错答案:B5.“卷”和“帙”是相互配合之物,卷子每十卷为一帙,故合称“卷帙”。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以下内容属于编述的有()。
A:两汉传注B:先秦诸子C:史部群书D:六朝义疏答案:ACD2.别集的编纂包括()。
A:他人代编B:两人合著C:多人合著D:作者自编答案:AD3.以下属于地方志内容的有()。
A:职官B:风俗C:艺文D:山川E:物产答案:ABCDE4.佛典包括()。
A:《老子化胡经》B:藏译佛经C:汉译佛经D:《南华经》答案:BC5.学术翻译中汉译文献可分为三个时期()。
A:清代后期B:明末清初C:20世纪D:明代前期答案:ABC第三章测试1.我国现存的典籍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永乐大典》B:《艺文类聚》C:《元和郡县志》D:《巴郡图经》答案:D2.现存的史志目录不包括下列哪几项?A:《中经》B:《晋中经簿》C:《七志》D:《七录》答案:ACD3.《四部丛刊》三百五十种,《续编》八十一种,《三编》七十三种,编者是下列哪一个?A:郑振铎B:沈云龙C:王云五D:张元济答案:D4.王云五主编的《丛书集成初编》共4107种,4000册,至今未出者533册。
文献学概论第一二章
• 文献整理知识 版本学 校勘学 目录学 文献整理方法 抄录 注释 翻译 辨伪 辑佚
• 文献形成 著述 编述 抄纂 • 流传过程(典籍聚散) 刊印 收藏
• 文献学研究 文献学理论研究 学科性质、范围、特征 学科历史与发展 文献学方法研究 传统文献整理方法研究 新载体时代文献方法研究 新载体及技术 数字化问题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
“古籍数字化,是古籍整理发展的未来方向,顺应 这种变化,是时代向古籍整理工作提出的新要 求。 ”
——杨牧之《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第二节 记录古代文献的材料
一、甲骨
• 甲骨文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 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通称甲骨 文。甲骨文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成熟的一种文字 。 • 甲骨文是主要为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 室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 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 甲骨文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一带,是商王 般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公元前14世 纪中期~前11世纪中期),距今已3000多年。
• 周王这样说:“父歆啊!伟大英明的文王和武王,皇天很满意他们的 德行,让我们周国匹配他,我们衷心地接受了皇天的伟大命令。循抚 怀柔了那些不来朝聘的方国,他们没有不在文王、武王的光辉润泽之 中的。这样,老天爷就收回了殷的命令而给了我们周国。这也是先辈 大臣们辅助他们的主君,勤恳奉天大命的结果。所以皇天不懈,监护 着我们周国,大大巩固了降给先王的匹配命令。但是严肃的上天突然 发出威怒,嗣后的我虽没来得及领略天威,却知道对国家是不吉利的。 扰扰四方,很不安宁。唉!我真害怕沉溺在艰难之中,永远给先王带 来忧惧。”
《文献学概论》
贾玉文 编
文献学概论
文献学概论复习题1、“文献”一词、文献学、文献学研究得起源;(1)、“文献"一词得起源: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汉代郑玄注:“献,贤也.”并以“文章贤才不足"解释“文献不足”、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2)、“文献学”一词得起源“文献学”一词始见于1920年梁启超得〈<清代学术概论>>:“全相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献学者宗焉。
"三年后,梁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清初史学之建设”一章中又说:“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得史学,即文献学."(3)、“文献学”研究得起源第一部直接以“文献学”命名得著作:〈〈中国文献学概要>〉、(1928年版商务印书馆)该书作者郑鹤声在例言中援引马端临关于”文献"得解释后说"本编亦采其谊……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2、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比较;不同:(1)研究对象:古典文献学以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现代文献学则以多语种文献为对象(2)研究内容:古典文献学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为支柱;现代文献学利用现代技术,重视对文献进行静态与动态得揭示(3) 就专家群体而言:“古典”与“现代”形成两支队伍。
相同:首先,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得研究对象都就是文献—知识得载体。
其次,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都要研究文献得整理、传播、利用,有共同得工作规律可寻。
第三,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得根本任务,都就是要实现知识得科学组织与有效利用。
第四,在研究工作中,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也经常就是优势互补,难以截然分开得。
3、现代文献学得起源;端倪:始于20世纪60年代,化学家、文献学家袁翰青1964年发表得《现代文献工作得基本概念》。
袁先生主张使用“文献工作”一词,就是以此区别于中国得古典文献学,文献工作就就是现在说得”现代文献学”,只不过现代文献工作得研究成果“尚不足以形成一门独立得学科”。
中医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版
《中医文献学》期末考试资料中医文献学概论一、文献的概念:1.最早是指文章典籍及博学的贤人(言论)→《论语·八佾》记载了孔子的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文:典籍也,献:贤也。
[朱熹注]2.元朝开始转变为文章典籍→马端临,《文献通考》:“凡叙事,谓之文;凡论事,谓之献。
”3.权威的定义(国家标准局)→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4.文献含有的三大元素:知识、载体、记录手段。
二、中医文献1.概念: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
2.类别:1)抄刻文献: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写本、抄本等2)印刷文献:唐以后雕版、活字印刷的线装书籍。
三、中医文献学1.概念:中医文献学是探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探究整理、研究、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新)。
中医文献学是研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讨论整理和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
(旧)2.研究对象和内容: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和训诂学为主要手段。
以中医古典文献为主要对象兼及现代中医文献。
︱殷商——1840年(观点一)︱1911年(观点二,普遍观点)↓1919年(观点三)以殷商为上限,以1911年为下限,期间所有中医文献。
3.中医古典文献的数量薛清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80年前中医药图书达12124种古典文献→一万种4.研究的方式:1)善本影印善本:文物、艺术、学术价值较高,雕刻、印刷质量较好的版本。
2)标点、校勘、注释本3)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工具书。
4)丛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以总名。
历代中医文献概况(重点,问答题)一、先秦至两汉1.先秦时期的医学典籍已经具有相当的繁荣程度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15种古医籍(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方》《杂禁方》2.首次由政府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医籍整理汉成帝命侍医李柱国校方技3.四大经典的问世标志着理论体系的完善二、晋唐时期1.医学分科逐渐向基础理论和各科临床拓展1)基础理论华佗《中藏经》,王叔和《脉经》,巢元方《诸病源候论》2)各科临床针灸《针灸甲乙经》,外科:龚庆轩《刘涓子鬼遗方》,儿科《颅囟经》,妇科:昝殷《产宝》,伤科: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2.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搜集整理经验方书的高潮1)官方:隋文帝敕撰的《四海类聚方》2600卷;隋炀帝敕撰《四海类聚单要方》300卷2)民间: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王焘《外台秘要》3.皇帝敕令编修了多种堪称标准典范的医书《诸病源候论》、《黄帝内经太素》、《新修本草》4.本草学得到空前的发展《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雷公炮灸论》三、两宋金元时期1.医籍的校勘整理和医书的编写蔚然成风1)朝廷组织:A、校正医书:宋仁宗嘉佑2年(1057)~宋神宗熙宁2年(1069)十部医著:《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脉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
文献学概论绪论
(续1)
• 2.文献学在传统人文学术领域具有主体 地位,是延续传统学脉、继承古人治学 经验的基础,具有维持传统学术于不坠 的价值。
• 3.文献学研究还具有现实文化意义,有 利于现代人文学术的基本建设和健康发 展,对于古籍整理与出版、文化经典的 传播与接受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36
(续2)
• 4.对于一个人文学科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而言,文献学是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 头、深入研究的门径。假如缺少了文献 学的基础,学习和研究很难做得出色。
文献学概论
钱钟书读书多买书少
• 杨绛《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 的》: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 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 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 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 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 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 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2
•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 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 书时养成的。因为饱蠹楼的图书向 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 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 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做笔 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 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27
(续1)
• 3.文献及文献学发展历史研究。 包括文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历史上 的文献聚散存佚现象及其内在规律; 不同国家、地区和时代人们对文献的 整理和研究情况、成就及存在问题; 文献的发展趋势和展望等。
28
(续2)
• 4.文献流布的研究。包括文献的 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研究,如文献数 量增长规律以及与人类知识发展之间 的关系;文献半衰期(老化规律)与知 识更新周期之间的关系;文献的分布 规律与当代学科互相交叉、渗透状况 的关系;文献的相互引用及其频率与 情报知识的继承和利用之间的关系。 对这些规律的研究,构成文献计量学
文献学概论第一二章
竹简与木牍
• 木牍一般尺许,主要用作通信和书写短文,故有 “尺牍”之谓。《礼记聘礼》:“百名以上书于 策,不及百名书于方。”名即字。 • 简策长度,会因时而异。春秋战国时期,长度依 次为二尺四寸,一尺二寸及八寸;汉简最长二尺, 次一尺,最短五寸。长简书经典,短简著书信。 律法书于三尺简,以示尊重。每简字无定数,最 少八字,多或三十余字不等。
• 文献整理知识 版本学 校勘学 目录学 文献整理方法 抄录 注释 翻译 辨伪 辑佚
• 文献形成 著述 编述 抄纂 • 流传过程(典籍聚散) 刊印 收藏
• 文献学研究 文献学理论研究 学科性质、范围、特征 学科历史与发展 文献学方法研究 传统文献整理方法研究 新载体时代文献方法研究 新载体及技术 数字化问题
臿:《说文》舂去麥皮也。从臼,干所以 臿之。楚洽切 。 段注:舂去麥皮也。臿古今字也。許於 說解中用今字耳。周禮廩人。大祭祀則 共其接盛。接卽臿之叚借。凡穀皆得云 臿也。引伸爲凡刺入之偁。如農器刺地 者曰鍫臿。从臼。干聲。一曰干所㠯臿 之。此依韵會所據鍇本。干聲在十四部。 與十五部冣近。臿字本在十五部。臿又 轉入於八部。音楚洽切也。一曰干所以 臿之。則爲會意。干猶杵也。 《周禮· 地官· 廩人》大祭祀,共其接盛。 註:接讀爲扱。扱以授舂人舂之也。
不列颠百科
•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 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 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 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 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 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文献通考· 自叙》
• 元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 “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 • 清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 “虽长老无存,文献莫考,而耳闻目见颠未可述, 吾之忠贤子弟,其益绍前烈,共思葛蕾之诗。” • 清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 “余邑先辈,文献无徵,每以为恨,故于群书中 遇邑人逸事逸文,辄掌录之。”
一部卓越的文献目录学著作——读《文献学概论》
332020年 第04期兰台内外图书情报文献分析文献学是清理书籍类别,辨析史料价值和内容,考证典籍源流,阐明学术流变,最终为古典学的研究提供坚实可靠的平台。
西汉刘向、刘歆受命整理国家藏书著《别录》《七略》,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揭示文献内容、价值、流变。
当下的文献学的教材大多是“概论+通识”,使得读者不断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中迷失,《文献学概论》的问世,成为重多文献学教材的一颗新星,它重新回到了《别录》《七略》的老路,回归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途。
一、古籍类例总结该书结构上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导论、传世文献、出土文献。
导论部分作者讨论了文献、文献学、文献学编纂模式的发展、转变、调整,并对文献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内容、任务、方法提出了个人观点。
传世文献部分共分7章,分别介绍的是: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宗教部、技艺部、工具部,每部下又分若干类,共40个小类,全书介绍了768种古籍。
出土文献共分4章,分别是甲骨文献、金石文献、简帛文献、敦煌吐蕃文献。
其中介绍了4部甲骨文献整理成果、14部简帛文献整理成果、7种地方发现简帛的整理成果、103种敦煌文献及21种吐蕃文献的整理情况。
作者从传统经、史、子、集的分类介绍古籍,把浩如烟海的古籍部居类次,使读者明白在传统分类体系中明确类有所属,书有所归,从而学术情况也自然了解,这正起到了郑樵所说:“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的功效,使读者明析了古籍的总体架构。
二、古籍体例揭示本书对所介绍的每种古籍,大都记载了其书名、著者、卷数、版本、提要等状况。
这些记录使读者能了解每一种书的卷数、著者、古籍主要内容、存亡残整、学术价值及后人评价等等。
以《梦溪笔谈》为例,这样介绍该书:《梦溪笔谈》二十六卷 宋沈括撰。
凡分十七门: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事、药议,共二十六卷。
又《补笔谈》二卷,《续笔谈》一卷。
音乐文献学概论
音乐文献学概论音乐文献学概论一、“文献”释义:“文献”在英语中为“document”,它源自拉丁语“docere”。
英语的意思为“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书籍”,或“载有原始的、有关某事的官方或法律形式的书写或打印文本、用以提供决定性证据或信息”。
如著名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就用“document”。
中国古代,《说文解字?叙》里“文献”解释为“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夏礼,吾能言之,杞(夏禹后代的国土)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商汤后代的国土)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据朱熹的注释,文指典籍,献,贤也。
这里献指乡贤、耆宿,指熟悉掌故的人。
这段话可见孔子对文献的重视,没有根据不乱发言论。
宋末元初的马端临编著《文献通考》,他对文献的解释是“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疏,诸儒之议论为之献。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献的概念逐渐演化为专指各个领域的各种图书文物资料。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的外延也扩大了。
一些新的文献载体相继出现,使得人们对文献作出了更加严谨,更加科学的定义。
《辞海》(1999年新版)中给文献的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象、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以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
”另外,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对文献的定义为:“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物质载体。
”这是目前对文献的最简单明了的定义。
二、“文献学”概述: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
文献学是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
它可以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
文献学是在文献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为了收集、整理、交流和利用文献,就必须对文献的特点、生产方式和整理方法进行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从而逐渐形成了文献学。
中医文献学概论
中医文献学概论中医文献学概论第一章中医文献学概说第一节概述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文明史最为久的古国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
中医药学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一朵奇葩。
在悠久的历史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
这些文献记录着中华民族从事社会活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创造与发明,蕴藏着人类与自然界、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智慧,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巨大的精神财富。
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年移代革,沧海桑田,语言文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古籍—古代文明成果的主要载体——文字的形、音、义都发生着变化,古籍中的名物典章制度也有了古今的差异,更遑论由于战火兵燹、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简断编残,使得古文献的阅读和利用更加困难。
纵观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人们知道,中医药学是几千年来一直保持了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在现代科学、西方医学的冲击之下,仍然保持了其生命力的学科之一。
而两千多年来中医药学的理论、经验与方法,主要依赖古代医药学文献而保存。
这些记录有中医药知识的载体,统称为“中医文献”。
中医文献学是关于中医中药历史文献的编纂、校勘、注释、整理与利用的一门学问,是中国医药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属于专科文献学的一种。
该学科是以古典文献学理论为基本框架,以中医药文献的实际情况为具体内容构建起来的。
本章主要对文献的基本概念、作用和中医文献的概况作简要介绍。
第二节文献的基本概念与作用“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徵之矣。
”东汉郑玄注:“献,犹贤也。
我不能以其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概而言之,“文”指文章典籍,“献”指能传述典章制度的贤士的言论。
古代学者所谓“徵文考献”,即是说要了解历史,了解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礼),一是必须取证于典籍的记载,二是要采录宿贤耆旧的言论、评议。
《中医文献学概论》考核规程
《中医文献学概论》考核规程一、组织与领导考试工作由所课程负责人主持,认真抓好考试工作的各个环节,每学期期中研究和布置有关考试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组织复习、辅导答疑、命题、监考、试卷评阅和成绩评定等;学生动员会。
申明复习和考试的目的、要求和纪律,把学风、考纪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契机,通过考试纪律的学习和典型事例警示,教育学生以端正诚实的态度对待考试,以真实优良的成绩证明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德和作风。
二、考务工作1.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依据当年校历安排,期末停课复习和考试在学期的最后两周进行。
所有课程原则上不允许提前考试。
因特殊情况确需提前考试的,由任课教师提出书面申请,所主管领导审核后,报教务处审批,教务科备案。
考试日程按上午、下午两个时段安排。
笔试时间一般为120分钟。
课程考试的具体考试时间,由教务科统一安排,考查课由老师根据教学进度自行确定考核时间。
2.考场安排按照以自然班为单位并满足考生隔位就座的原则安排考场。
考场由教务科统一安排,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更改。
确因特殊情况需调整考试地点的,应提前向教务处提出申请。
3.监考所有考试都要安排人员负责监考。
每个考场设监考人员2名(主考1人),由教研室派出,人员不足时必须提前一周向文献所申请另外安排人员协助监考。
监考人员名单须在考试前一周报所办公室认可备案,并上报教务科以便统一安排监考人员。
一般不得安排教师在其任教班级监考。
监考安排必须落实到人。
4.巡视文献所每天应有专人负责本所的考试工作和监考人员的考勤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试卷管理试卷用纸以及印刷格式要规范。
试卷要求字迹清晰,图形准确,无漏页漏题,经命题教师校对后,在考试前一周内打印印刷。
做好试题保密工作。
命题教师和接触试题的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泄漏试题。
如发生泄漏或变相泄漏试题情况,要迅速采取措施,变换试卷或试题内容,同时追究当事人责任。
评阅后的试卷不发给学生,应交各教研室登记封存,存期一般为自考试之日起的5年,长学制专业班级的试卷,应适当延长时间至学生毕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学概论文献学概论复习题1、“文献”一词、文献学、文献学研究的起源;(1)、“文献”一词的起源: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汉代郑玄注:“献,贤也。
”并以“文章贤才不足”解释“文献不足”.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2)、“文献学”一词的起源“文献学”一词始见于1920年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全相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献学者宗焉。
”三年后,梁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清初史学之建设”一章中又说:“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
”(3)、“文献学”研究的起源第一部直接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 <<中国文献学概要>>.(1928年版商务印书馆)该书作者郑鹤声在例言中援引马端临关于”文献”的解释后说”本编亦采其谊……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2、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比较;不同:(1)研究对象:古典文献学以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现代文献学则以多语种文献为对象(2)研究内容:古典文献学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为支柱;现代文献学利用现代技术,重视对文献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揭示(3) 就专家群体而言:“古典”与“现代”形成两支队伍。
相同:首先,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文献—知识的载体。
其次,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都要研究文献的整理、传播、利用,有共同的工作规律可寻。
第三,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的根本任务,都是要实现知识的科学组织与有效利用。
第四,在研究工作中,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也经常是优势互补,难以截然分开的。
3、现代文献学的起源;端倪:始于20世纪60年代,化学家、文献学家袁翰青1964年发表的《现代文献工作的基本概念》。
袁先生主张使用“文献工作”一词,是以此区别于中国的古典文献学,文献工作就是现在说的”现代文献学”,只不过现代文献工作的研究成果“尚不足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4、文献学研究内容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文献学的研究内容首先,文献应当是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或研究主体,包含有文献属性、类型、载体、体式等内容。
其次,文献属于社会文化范畴,包括文献生产、整理、揭示、传播、收藏和利用等的社会运动过程,文献价值及其实现、文献与文化学术的关系等方面。
再次,文献还是一个历史范畴,包括文献的起源、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等。
最后,包括文献学基础理论,如文献学定义,研究对象,学科体系,文献学史等,一起构成动态的有机整体。
(2)文献学研究存在的问题①文献学的理论研究薄弱:关于文献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等基本问题仍众说纷纭,分歧较大;②学科体系的构建还需大量的研究成果加以充实和支持;③文献观、文献学史及文献学研究方法论等方面探讨较为薄弱;研究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④研究人员较为分散等问题仍然存在.5、文献四要素及其各种关系;文献的要素:(一)知识、信息:这是文献的核心要素,是概念化的非物质形态。
(二)载体:它必须是物质形态的东西,是文献的外在表现形式。
(三)文字、符号、音像、音频、视频:这是有形的知识、信息。
(四)记录:三者的桥梁6、再生文献生产与原生文献生产的含义;再生文献生产:社会文献生产组织运用抄写、印刷等复制方式,将原生文献批量生产,转化为社会产品的过程。
原生文献生产:作者为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记录在一定的载体上形成的文献。
7、我国古代出版机构有哪三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官刻:特点:资金充足、编辑认真、校勘严谨、质量可靠、用料讲究而大方。
类型:儒家正经、正史为主,以及编辑大型类书,卷册浩繁的释藏、道藏等。
坊刻:特点:唯利是图、偷工减料、校勘不善,使人不可尽兴。
类型:力求迎合社会的需求,刻印适应科举考试用的类书和民生所需的医卜星相杂书,各种形式的通俗文学。
私刻:类型:以文集为多,也兼刻一些正经、正史。
特点:同官刻一样。
8、简述我国的活字印刷史:(1)非金属活字泥活字:北宋毕昇——清道光咸丰年间翟金生《泥版试印初编》李瑶木活字:元王祯《大德旌德县志》;明官方报纸《邸报》;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2)金属活字铜活字:始于明代,无锡华氏和安氏是代表人物。
华氏的《宋诸臣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铜活字本,安氏的《正德东光县志》,是我国唯一一部铜活字本方志。
9、我国对图书质量管理的规定是什么?1997年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10、我国和西方在再生文献管理上各自采取的方法;(1)我国文献生产单位的设立管理上采取审批制,在对再生文献内容的管理采取追审制。
(2)西方国家无论在文献生产单位的设立上,还是对再生文献内容的管理上均采取追审制。
11、二十四史、十三经的典籍有哪些?《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
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12、印刷纸张的重量表示方法;重量:以定量及令重来表示。
定量(又称克重):就是纸张每平方米的重量,标准规定以克来表示,一般写作g/m2。
令重:是表示每令纸张(500张)的总重量。
计算如下:令重(千克)=纸张的面积(m2)x 500(张)x定量g/m2/ 100013、我国古籍的版式结构、装帧形式、书册结构;(1)版式结构:古籍单页版式包括版框、界行、版心、鱼尾、象鼻、天头、地脚、书耳等名称,现分别介绍:版框,也叫边栏,指一张印页四周的围线。
界行,字行之间的分界线。
版心,也叫中缝、书口、版口,指每页正中较窄的一格。
鱼尾,版心全长四分之一处的鱼尾形标志。
象鼻,连接鱼尾和版框的一条线。
天头,是指上栏以外的空白处。
地脚,下栏以外的空白处。
书耳,是版框外边上端的小方格(2)书册结构:包括书衣、书签、书名页、书首、书根、书脑、书脊(3)装帧结构: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包背装和蝴蝶装的区别在于:包背装书口在外,用纸捻穿订。
蝴蝶装书口在里,用浆糊粘连。
14、国际标准书号(ISBN)结构与特点、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ISRC)的结构;国际标准书号结构:由以“ISBN”为标志的四段(组号、出版社号、书序号、校验码)十位数字组成,各段间以连字符联接。
如:ISBN 组号-出版社号-书序号-校验码特点:(1)ISBN编号采用10位数字定型定长的结构,同时各段编号(除校验位之外)长度可变。
(2)采用错位分档的办法,设置组号和出版者号,保证ISBN编号分段的惟一性。
(3)设置校验位,有很高的查错功能。
(4)整个编号结构的层次性,便于计算机在世界范围的分散管理及各种自动化处理。
ISRC的一般结构形式以大写字母“ISRC”为标志的5个数据段(国家码、出版者码、录制年码、记录码和记录项码) 。
各段之间以连字符“一”相隔。
5个数据段的总长度为12个字符。
15、ISBN升位方案ISBN将于2007年1月1日起由10位升至13位。
现有的ISBN前将加上“978“。
升位后的13位ISBN号将与现在的图书EAN 13位条形码完全相同。
当已有号码容量消耗完时,原ISBN号码前将加"979"。
如果ISBN前加“979”,校验码可能也会随之变化。
16、总集、丛书、别集的区别;(懂的区别具体书籍)总集是按一定的体例将两家以上的作品编在一起的书,如,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全唐诗》等;别集是按一定的体例将一位作者的作品汇集在一起;丛书是将若干单独著作汇编在一起,冠以一个总的书名的出版物;17、按写作方式对文献分类有哪些类型?1、著作:就是前无所承,在内容、体例上具有创始立新的写作。
2、编述:就是前有所承,把已有的资料,用新的体例整理编写成通俗适用的另一种书。
3、钞纂:把纷杂的文献资料或着作,加以排比,分门别类地辑录成一种新体式的书。
4、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表达出来。
18文献整理工作包含哪些方法?注释:即用文字来解释字句,对文章中的语汇、内容等所加的说明。
考证:则是经过考察从而证明,即根据有关资料或事实的收集、鉴别、归纳、考核,证明书中记载内的是非。
辨伪:就是通过对古书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书中附益情况的考核,来辨别书的真伪,并进而估价书的使用价值。
明代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将其概括为八条:“核之《七略》,以观其源” ;“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核之文,以观其体”;“核之事,以观其时”;“核之撰者,以观其托”“核之传者,以观其人”抄写:以手写的方式形成文献辑佚:是将佚书保存在现有书籍中的文字资料搜集、整理、考订、编辑成册,以恢复佚书全貌或部分面貌的工作。
19、书院刻书的历史,主要刻本有哪些?书院刻书起源于唐朝,在元代最为兴盛,代表刻本西湖书院的《文献通考》;条件:第一,书院拥有大量藏书,其中多有善本。
第二,书院拥有大量学田,这是刻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
第三,山长学术水平较高,精于校勘,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刻书的质量,第四,众多的书院生徒,为书院刻书提供了市场。
20、文献增长与文献老化规律的应用;(1)文献增长规律:①文献指数增长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反映了文献的增长情况。
但是指数增长规律是指每一年的文献积累量而言,与所研究的文献的学科和时间有关。
它是个理想模式,没有考虑许多复杂因素对文献增长的限制。
②文献逻辑增长规律:是文献增长速度分阶段而不同:在初期以及急剧增长的阶段,近似指数增长曲线;以后渐趋平稳,接近线性,再后速度减慢,最终不再增长而接近停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