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注意事项
答:常用药品为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
答: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导致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9、为什么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10、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为什么要伸到集气瓶底部:
——便于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使收集到二氧化碳更纯。
11、如何“验满”: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12、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中。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要停止反应时,将止水夹夹住胶皮管,
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使试管内液面下降,
与石灰石脱离接触,故停止反应;要再次反应时,只要再打开止水夹)
4、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①连接仪器;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向锥形瓶内装入石灰石(先固后液);
④塞紧双孔塞,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并验满。
方法2:将导管一端的胶皮管用止水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若水在长颈漏斗中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好。
方法3:往长颈漏斗中加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即液封),再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双手捂住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则气密性好。
3、用右图制二氧化碳时,有孔塑料片上放石灰石,此装置有何优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注意事项
1、率装置A检查气密性:
方法1: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双手捂住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则气密性好。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学习要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学习要点1、反应药品稀盐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巧)反应。
2、反应原理CaCO3+2HCI=CaCI2+H20+CO2↑3、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且反应不需要加热,生成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相似。
一般情况下,由于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需反应物的量较多,反应容器常用锥形瓶、广口瓶、平底烧瓶等。
4、收集装置收集二氫化碳可根据它的性质考虑: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且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
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块状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③塞紧双孔胶塞:④由长颈漏斗加液体:⑤收集气体。
6、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伸入到接近锥推形瓶底部,以便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漏斗口逸散:②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胶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导出:③不加热:④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以利于排净空气。
7、验满、检验及净化①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已充满二氧化碳。
②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③净化: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氢反应,生成CO2,但不与CO2反应)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进行干燥).8、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①原理: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副产品是二氧化碳。
②化学方程式:CaCO3高温=CaO+C02↑。
知识总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制取与收集二氧化碳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
(3)实验装置:类似于制氢气的装置,因为实验室制取CO2是常温下用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得的。
(4)收集方法:因为CO2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检验方法:验证:把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这种无色气体是CO2。
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已充满CO2。
(6)注意: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原因是反应速率太快,不宜收集;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使收集的CO2气体中混有较多氯化氢气体;也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
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222CO H CO O H ===+,碳酸能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232CO O H CO H
③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碳酸钙,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O H CaCO OH Ca CO 2322)(+↓===+,利用此反应可以鉴定CO 2的存在。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注意事项教程文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注意事项1、率装置A检查气密性:方法1: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双手捂住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则气密性好。
方法2: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往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导管口有气泡,则气密性好。
2、装置B(或C)检查气密性:方法1: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若导管口有气泡,则气密性好。
方法2:将导管一端的胶皮管用止水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若水在长颈漏斗中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好。
方法3:往长颈漏斗中加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即液封),再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双手捂住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则气密性好。
3、用右图制二氧化碳时,有孔塑料片上放石灰石,此装置有何优点?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要停止反应时,将止水夹夹住胶皮管,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使试管内液面下降,与石灰石脱离接触,故停止反应;要再次反应时,只要再打开止水夹)4、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是什么?①连接仪器;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向锥形瓶内装入石灰石(先固后液);④塞紧双孔塞,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并验满。
5、除了用锥形瓶,还可用什么仪器?——广口瓶、烧瓶、大试管等。
6、为什么双孔橡皮塞上的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也不能伸入过长(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7、为什么长颈漏斗的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8、为什么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9、为什么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10、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为什么要伸到集气瓶底部:——便于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使收集到二氧化碳更纯。
11、如何“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12、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室二氧化碳收集
实验室二氧化碳收集实验室二氧化碳收集是一项常见的实验室操作,它涉及到将二氧化碳气体从气相转变为液相,并将其收集起来进行后续的实验或应用。
下面将介绍实验室二氧化碳收集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原理实验室二氧化碳收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质。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高,当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时,会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溶液。
通过控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速率和水的温度,可以有效地将二氧化碳气体收集下来。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首先,需要准备一个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这个装置通常由一个玻璃瓶、一个气密塞和一根导管组成。
确保装置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2. 准备收集介质: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蒸馏水作为收集介质。
将适量的蒸馏水倒入一个容器中,准备好待用。
3. 连接装置:将导管的一端插入装置的气密塞中,并将另一端浸入蒸馏水中。
4. 开始收集:将实验装置放置在二氧化碳气体的来源处,打开气源开关。
二氧化碳气体会通过导管进入蒸馏水中,并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溶液。
5. 收集液体:随着二氧化碳气体的通入,碳酸溶液会逐渐积聚在装置的底部。
当液体达到一定的量时,可以关闭气源开关,停止收集。
三、注意事项1. 安全操作:实验中涉及到气体和玻璃器皿,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密封性:实验装置的密封性非常重要,确保装置的气密塞能够完全封闭,避免二氧化碳气体泄漏。
3. 控制速率:控制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的速率,过快的通入速率可能会导致水溅出装置。
4. 温度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通常在较低的温度下溶解度较高。
可以通过在实验中使用冷却水或控制室温来提高二氧化碳的收集效率。
通过实验室二氧化碳收集,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得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或应用。
例如,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收集可以用于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测定物质的溶解度等实验。
此外,二氧化碳的收集也可以用于制备碳酸饮料、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模拟实验等。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过程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过程注意事项
一、原理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是通过催化反应来生成的,该反应是将水和高锰酸钾(KMnO4)在酸性溶液中混合,这将导致氧化锰和水分解为质子和氧原子,再加上氢原子,就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二、实验过程
1. 将KMnO4和水混合,用酸性溶液浓缩,加热至沸腾,以驱走氧气。
2. 将混合液量入二氧化碳制备管中,用稀硝酸和磷酸盐调节比例,加热至沸腾。
3. 用方管将沸腾的液体流入收集器,并且用橡皮膏密封管口,以防止气体流失。
4. 将收集器中的液体冷却,收集结晶在收集器中,最后得到纯的二氧化碳。
三、注意事项
1. 在混合过程中,由于KMnO4是强氧化剂,因此应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以免发生化学反应而引发危险。
2. 在加温稀硝酸和磷酸盐混合液时,要慢慢加温,确保混合均匀,以免产生过剩氧。
3. 由于高温生成的气体经过管道很容易会发生过冷现象,所以要注意加热或把液体流入收集器的管道的速度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
4. 在测定二氧化碳浓度时,应尽量避免接触其他气体,以免影
响浓度测定结果。
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检验实验
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检验实验1. 实验背景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聊一个既神奇又有趣的东西——二氧化碳!这个小家伙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呼吸、喝饮料,甚至是植物的生长,二氧化碳都在默默地“出力”。
而且,它的存在还让我们的饮料变得“气”氛十足,尤其是那一口冰爽的汽水,简直让人心花怒放!不过,要想深入了解这个小家伙,我们得自己动手,来个小实验,看看二氧化碳是怎么制取、收集和检验的。
2. 实验步骤2.1 制取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别急,咱们先来一场小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一些材料。
找一根干净的试管,再准备一些醋和小苏打。
哦,对了,小苏打可不是那种“打小人”的东西,而是咱们做饼干时用的发酵剂,超级好找的。
接下来,咱们把小苏打放进试管里,倒入醋。
哇哦,瞬间就会看到“泡泡大战”的场面,二氧化碳就像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小精灵,哧哧作响,令人心情大好。
这种反应产生的气体就是咱们今天的主角——二氧化碳。
2.2 收集二氧化碳好啦,二氧化碳“现身”了,我们可得把它好好收集起来!这个时候就需要个“工具”了,咱可以用一个气球来帮忙。
把气球套在试管的口上,气体就会不断地把气球撑大,像是个小小的气球宇航员,一会儿就可以飞向太空!当然,别忘了观察气球的变化,如果气球变得越来越大,那就说明二氧化碳收集得不错哦,真是个好帮手。
3. 检验二氧化碳3.1 如何检验二氧化碳现在,咱们收集到了二氧化碳,接下来就是检验它了!其实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很简单,咱只需准备一小杯水,最好是清水。
然后,拿一根吸管,轻轻地把二氧化碳吹入水中。
嘿,这时你就会看到水里出现了一些小气泡,像是水底下的小精灵在蹦迪,特别可爱!这就是二氧化碳和水结合后产生的现象,真是让人开心啊!3.2 观察结果看到这些小气泡,你就可以确定,嘿嘿,我们的实验成功了!二氧化碳在这里大显身手,让人忍不住想欢呼。
不过,咱们也要注意,二氧化碳虽然小巧玲珑,但可别小看它。
它可是参与了全球气候变化的“主力军”,在大气中,它的浓度升高可是有点儿让人头疼的呢。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教案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教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是一项常见的实验室实践操作。
二氧化碳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的气体,它通常用于实验室的许多化学反应。
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制备,下面将介绍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在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通常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碳酸钙(CaCO3)和醋酸在热水浴中反应制备,这种方法因为简单易行被广泛使用。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燃烧石墨,这种方法危险性较高,建议有经验的实验室人员才能进行。
二氧化碳的制备步骤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步骤如下:1.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需要准备的器材有烧杯、试管、三角漏斗、醋酸、碳酸钙、石墨等。
2.将一定量的碳酸钙加入烧杯中。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的碳酸钙应该足够,以便产生足够的二氧化碳。
3.添加适量的醋酸到烧杯中。
醋酸的添加可以加快反应速度和增加反应产物量。
4.在三角漏斗中装入一定量的水。
将三角漏斗的小口插入烧杯中,使水可以通过漏斗流入烧杯。
5.开始加热烧杯。
使用热水浴或者炉子加热烧杯,促进反应的进行。
6.观察烧杯中的反应。
随着反应的进行,烧杯中会产生碳酸氢钠,这是因为醋酸和碳酸钙反应所产生的。
随后,二氧化碳会逸出烧杯。
生成的碳酸氢钠会在水中溶解,形成碳酸氢根离子。
7.用试管收集二氧化碳。
将一根连接试管和三角漏斗的橡胶管插入水中,使气体可以顺着橡胶管流入试管中。
8.安全处理实验产物。
将产生的碱性试液倒入容器中,避免直接处理会损坏实验室的排水系统。
二氧化碳的制备注意事项1.安全着装。
制备二氧化碳时,应该穿着实验室的安全防护装置。
2.清洁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应该在制备二氧化碳前充分清洁干净。
3.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从实验器材排出时,实验室需要保持通风状况良好,以防毒气触及操作者。
4.小心燃烧实验。
燃烧石墨制备二氧化碳需要危险品操作许可证,实验人员应该十分重视实验安全。
5.确保试剂质量。
试剂的质量应该可靠,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如下:
1. 首先,准备好实验的各个步骤,确保所有需要的设备都能正常使用,并预先称量好石灰石(大理石)的质量。
2. 搭建好实验台,整理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和溶液,按照顺序排放,以便于取用。
3. 连接好实验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可以通过加热法(如试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气密性良好。
4. 往试管或其他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
注意,加入的顺序要正确,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5. 立即将胶管连接到收集装置,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导入收集容器中。
注意操作要迅速,否则可能影响二氧化碳的纯度。
6. 使用塑料棒轻轻拨动石灰石(大理石),促使反应进行。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石灰石(大理石)的逐渐溶解,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等。
7. 当反应停止产生大量气体时,可用燃着的木条接近集气瓶口,检验气体是否集满。
如果火焰熄灭,说明集满,此时可以停止反应。
8. 最后,将实验台整理干净,关闭所有阀门,断开电源,确保安全后离开实验室。
以上就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般步骤,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但在实际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规范进行,并始终注意安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注意事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注意事项1、率装置A检查气密性:方法1: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双手捂住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则气密性好。
方法2: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往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导管口有气泡,则气密性好。
2、装置B(或C)检查气密性:方法1: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若导管口有气泡,则气密性好。
方法2:将导管一端的胶皮管用止水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若水在长颈漏斗中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好。
方法3:往长颈漏斗中加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即液封),再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双手捂住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则气密性好。
3、用右图制二氧化碳时,有孔塑料片上放石灰石,此装置有何优点?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要停止反应时,将止水夹夹住胶皮管,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使试管内液面下降,与石灰石脱离接触,故停止反应;要再次反应时,只要再打开止水夹)4、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是什么?①连接仪器;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向锥形瓶内装入石灰石(先固后液);④塞紧双孔塞,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并验满。
5、除了用锥形瓶,还可用什么仪器?——广口瓶、烧瓶、大试管等。
6、为什么双孔橡皮塞上的导管不能伸入液面以下,也不能伸入过长(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7、为什么长颈漏斗的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8、为什么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9、为什么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10、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为什么要伸到集气瓶底部:——便于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使收集到二氧化碳更纯。
11、如何“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制取二氧化碳的一般步骤
制取二氧化碳的一般步骤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般步骤如下:
1. 连接装置:将反应装置 如试管、烧瓶等)与气体收集装置 如集气瓶、气囊等)连接起来,并确保装置的气密性。
2. 加入试剂:在反应装置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 开始反应:将稀盐酸缓慢滴加到石灰石中,直到反应完全停止。
在反应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这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标志。
4. 收集气体: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气体收集装置收集起来。
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具体方法取决于实验要求和设备条件。
5. 检验气体:可以使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收集气体的容器中,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气体为二氧化碳。
6. 结束实验:反应结束后,将反应装置中的废液和固体废物妥善处理,清洗仪器并归位。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
案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二氧化碳在实验室中的制取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应用。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1. 实验器材
- 反应瓶
- 水槽
- 橡皮管
2. 试剂
- 碳酸氢钠(重碱)
- 醋酸(稀)
- 石灰水
三、实验步骤
1. 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
2. 在反应瓶中装入适量的重碱,并加入稀醋酸。
3. 将橡皮管连接反应瓶和水槽。
4. 轻轻晃动反应瓶,观察即可观察到气泡产生,并沉入水槽中。
5. 将沉入水槽中的气泡用纸巾探取并接触石灰水。
6.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确认气泡为二氧化
碳气体。
四、实验原理
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橡皮管导入水槽中。
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会生成一种称为碳酸钙的沉淀物,
从而证实产生的气泡为二氧化碳气体。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应轻巧缓慢,避免石灰水溅出。
2.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纯碱和醋酸溅入眼睛或皮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中观察到的气泡在接触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证实气泡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
七、实验拓展
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酸和重碱进行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2. 可以进一步研究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和实际应用。
八、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研究了二氧化碳在实验室中的制取方法,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应用。
同时,在实验中也加强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实验守则的遵守。
二氧化碳制取的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制取的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制取的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有机物质,它的制取也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工业用途。
然而,在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注意事项,以下是其中的几点:
一是在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因为二氧化碳的制取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的气体,所以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比如戴上手套、口罩等以免受到毒性气体的伤害。
二是要控制好温度。
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度敏感的物质,它的温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发生反应,所以在制取二氧化碳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温度,避免发生意外。
三是要注意操作步骤。
二氧化碳的制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要仔细阅读操作说明书,确保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以上就是关于二氧化碳制取的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在操作的时候能够注意安全,确保操作的过程顺利进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1 材料准备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玩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来制造二氧化碳。
先别急,别想着要一堆复杂的设备,我们只需要几个简单的东西。
首先,咱们需要一些大理石,最好是那些碎碎的。
大理石可不是你用来做家居装饰的那种哦,而是咱们实验中的主角。
接着,一点儿稀盐酸,这玩意儿在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
别担心,不需要像魔法师一样的复杂道具,只要这两样就够了。
1.2 实验器具当然了,我们还得准备一些器具。
实验室里的常见器具,比如漏斗、试管、橡胶管,当然还有一个可以装气体的容器。
把这些东西准备好,你的实验就开始有模有样了。
把这些器具整理好,就像为即将到来的大戏做准备一样。
2. 实验步骤2.1 实验开始好了,既然一切准备妥当,那就进入正题吧!首先,把一些碎大理石放入试管中,这可是咱们实验的主角。
接下来,缓慢地将稀盐酸倒进试管里。
记得动作要稳,别像是在倒饮料一样,因为盐酸可是有点儿危险的。
倒进去后,你会看到试管里冒出一阵气泡,这些气泡就是咱们的二氧化碳了!2.2 气体收集看到气泡冒出来,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像魔法?别高兴得太早,这还只是开始呢。
用橡胶管把气体从试管里引出来,连接到另一个空瓶子里。
这样一来,咱们就可以把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收集起来了。
记住,气体会不断产生,所以要耐心等待,直到试管里的反应停止。
反应停止了,二氧化碳也差不多产生完了,赶紧把收集到的气体瓶子密封好,以防万一。
3. 实验后的处理3.1 清理工作实验结束后,可别忘了清理工作。
首先,取下橡胶管,小心别让里面的液体溅到身上。
然后,把试管里的剩余液体倒掉,最好用清水冲洗干净。
毕竟,化学实验不只是把实验做好,还要记得保持环境的整洁。
3.2 观察与记录最后,不要忘了观察一下你生成的二氧化碳。
这时,你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比如用二氧化碳去扑灭一根火柴,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记录下这些观察结果,不仅能帮助你了解实验的效果,也能为你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知 识 拓 展
交流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
思路是什么?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 和注意事项
反应的药品 1)反应原理 2)装置图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Ca CO3+2HCl=CaCl2+ H2O+ CO2↑
二 氧 化 碳 实 验 室 制 法
3)收集方法 4)验满方法 5)检验方法
向上排空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满。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 则为二氧化碳。
一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
①组装仪器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加药品 ④收集气体 ⑤验满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常用方法:
升温法、注水法、抽气法、充气法
先加固体,后加液体
实 验 室 制 取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各有什么不同。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收集气体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CO2要点
1.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在多孔隔板上方放置反映的固体块状药品2.多空隔板下方用分液漏斗连通在注入液体药品使液体与固体接触反应3.想停止时关闭导气管的橡胶开关内部因继续反应产生气体使压强增大,会把液体压到隔板以下,使其不与固体接触停止反应。
一.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三. 实验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从锥形瓶口装大理石,塞紧塞子。
“加”:从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
“收”:收集气体。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四. 收集方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
五. 注意事项装置注意事项:发生装置的导管露出塞子即可,不能伸入过长;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
操作注意事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
六.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析疑(一)为什么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碳酸盐跟酸起反应,一般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若选用可溶性的碳酸盐(如碳酸钠等),与酸反应速度过快,难以控制;若选用不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镁等),则其来源一般较少。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酸反应适中,其在自然界中含量也极其丰富,价格低廉。
所以,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最好选用稀盐酸?答:如果用稀硫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SO4=CaSO4+H2O+CO2↑,结果生成微溶性固体硫酸钙,它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使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脱离接触,导致反应太缓慢。
如果用硝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由于硝酸是一种不稳定性的酸,在见光或受热时易分解:4HNO3=4NO2↑+O2↑+2H2O,从而使制得的CO2中混有NO2和O2等杂质。
如果用浓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CO2中混有较多的氯化氢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工业制取方法优
缺点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
•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
1.原理和药品: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注意:
(1)制取CO2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因为反应
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在溶液中析出后包裹在大理石(或石灰水)的外面,阻碍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2)制取CO2一般不选用浓盐酸,因其挥发出HCl气体,使收集到的CO2不纯。
(3)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物质还有Na2CO3、K2CO3等。
Na2CO3+2HCl==Na2CO3+H2O+CO2↑。
从反应速率看,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快慢适中,Na2CO3与稀盐酸反应较快。
2.装置:固液混合不加热
(1)发生装置
A装置为简易装置,不便于加液体;
B,C使用了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使用B、C装置时应注意,长颈漏斗下端管日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D装置使用了分液漏斗,便于加酸,还可以利用活塞控制反应。
(2)收集装置: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其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如图:
3.现象: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4.检验: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5.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证明已集满。
6.实验步骤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装入石灰石(或大理石);
c. 塞紧双孔塞;
d.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
e.收集气体;
f.验满。
7.注意事项:反应物不能用浓盐酸、硫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会挥发出氯化氢气
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硫酸不会挥发,但会生成硫酸钙沉淀,沉淀的硫酸根附着在碳酸钙(或石灰石)表面,使碳酸钙(或石灰石)与酸的接触面积变小,最后反应停止!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选择:
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注意:
(1)不能选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橙盖在碳
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不能选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得不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3)不能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因为反应太剧烈,产生的气体难以收集。
反应速率
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和接触面积有关。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物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反之,则越慢。
各组物质反应情况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