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中外历史纲要上)
性质
受众
生命力
玄学
思想
士大夫
魏晋
道教
宗教
民众
东汉末至今
三教合一一团和气——核心素养落实
一、思想宗教多元 小结:指出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特点
时期
概况
汉朝 儒学独尊 汉武帝时期,儒学在统治者的倡导下呈现繁盛之势
思想特点: 道教传播 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东汉末兴起)
①思想多元;
三教合一 一团和气——核心素养落实
一、思想宗教多元
梳理儒学的发展历程
◎
韩
春秋: 创立
愈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焚书坑儒,遭受重创
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光武帝:延续
为什么唐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三教合一一团和气——核心素养落实
一、思想宗教多元 1、儒学危机
思考: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魏晋 南北朝
佛教盛行 儒学新发展
②佛三教教在合中一国的盛历行史,趋也势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③儒儒学学开吸始收吸道收教佛、、佛道教精的神精,神有不了断新发的展发完展善,
隋朝 “三教合归儒”虽受以挑儒战学但为始主终,在调中和国并封吸建收社佛会、占道据论主导地位;
唐朝 三教并行 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佛教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
佛教 儒学
在民间广为传播,主 张“贵儒”和“尊道”
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 思想,渐趋本土化
开始吸收佛、道理论,有新发展
正统地位
诗书画刻 争奇斗艳——核心素养落实
二、文学艺术
社会动荡战乱频繁—— 人生哀伤与建功业交织
偏安江左玄学官场—— 逃避现实,归隐田园, 追寻理想人格
高中历史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帮助学生理解
发展状况。那么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与融合之
三国至隋唐文
后,其在隋唐时期有了新发展。那么这种新发展 学生思考并在课本中寻找 化的发展情
表现在哪呢?
答案:
况,同时培养
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 学生获取和处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结合 PPT)隋朝时
理信息的能力
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师活动
1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师】PPT 展示白马寺图片,进行课堂导入。 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并回答 提出问题激发
【师】大家看,这是唐朝白马寺的照片,代表了 问题
学生的好奇
唐朝时期佛教的传入。东汉初年,汉明帝于是派 1. 三国分立的状态
心,引起学生
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请来了两位高僧,还用白 2. 魏蜀吴
第 8 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科目
历史
教学设计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
课题
课时
的文化
1 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三国至隋唐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
教学目 标与
核心素 养
3.学习三国至隋唐时期科学技术 4.掌握三国至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7
(四)中外文化交流 【师】自主预习并思考: 1、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是?
【师】对。结合 PPT 进行新知讲解。
学生预习课本并回答:1、
1、佛教的传播
佛教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
(1)中印
第0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3)隋朝“三教合一”,唐朝三教并行 ①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②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③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传播 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
因为玄学盛行,佛教为求发展最初是以玄学的面目出现的,附玄学的一 些基本理论。佛教势力扩大后,也力图摆脱玄学而自张一帜。但是佛教一旦 进入中国文化系统,就不仅要受传统伦理观念的抵制、夷夏观念的排斥,而 且还受到中国本土无神论思想的挑战。
——刘炜主编、罗真宗著:《中华文明传真——魏晋南北朝》
艺术 文学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 先提出复兴儒学,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
二、异彩纷呈,文艺科技
文学艺术
1.文学辉煌灿烂,异彩纷呈 (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 ①从东汉末年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②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流派。
(2)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 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 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 教、道教的理论。
儒家独尊 佛教东传 道教发展 儒道合流 佛道交融 三教合一
复兴儒学
汉武帝时,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 流意识形态
1.以佛教研讨为主要形式 (1)中国同印度之间的交流 ①从东汉后期到北朝,陆续有中亚、 印度高僧来华,大批佛经译成汉文。 ②东晋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 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③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也 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教图(明·丁云鹏)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三教合一
泰 山
红 门 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 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唐代骑马雕塑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唐三彩:黄、绿、白三色为主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早 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 书,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的 长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 独创一派书风,其书以“险 劲瘦硬” 著称,史称“欧 体”。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 的先端,对后世影响大,他 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 称为“唐初四大书家”。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程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在思
想、文学艺术、科技、 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 成就。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 1.儒学:董仲舒进“天人三策”,建 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 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 确立儒学此后2000对年正统思想正统。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文化交流与发展一、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二、教学目标通过佛教的传入,佛教、道教、儒学的相互交融,说明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通过佛教兴盛和道教的兴起,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艺术都包含着浓郁的宗教意味;通过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这时期的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三、教学内容本课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隋唐时期的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的新成就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突出这一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教学难点: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五、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交融等方面,本课所涉及的文化方面难度较前面内容来说较低,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或者是课本内容背后的逻辑框架还是比较难理解。
六、教学过程导入:运用安宁法华寺石窟造像引入本课内容与哪个宗教相关,(佛教),佛教传入的时间?佛教又是如何兴盛与发展起来的呢?进入本课内容。
给出本课关键词——交流与发展。
首先,交流分为哪些?(民族间的交融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发展呢?(佛教、道教、儒学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等),我们用历史发展的自然顺序,先来看第四子目:中外文化交流。
并说明中华文化圈。
中外交流——海纳百川(用PPT讲解传佛和求佛,玄奘取经:学习讲学(讲自己的理解)中国化的背景),同时点明:翻译收集解读传播中国化的佛教)大家也许能看出,这里交流的重点还是佛教,那么,佛教在中国的具体发展又如何,我们来看第一子目: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
儒释道玄——交融碰撞(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45页,梳理儒学、道教、佛教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一、儒学式微、佛道盛行首先我们来看道教,从魏晋南北朝的纷乱入手,提出当时困苦的民众需要精神的寄托,从而提出大一统思想下儒学并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引出佛教和道教适合当时人民的需求,并简要介绍道教的情况。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难点: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学
(1)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统治者大力提倡
——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有了新的发展
(3)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
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2)唐朝: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
道教最受尊崇
道
教
三
清
◎道教的“八卦”和“五行”学说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3.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 (1)两汉: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2)魏晋南北朝: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 (3)唐朝: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传播 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
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测量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根据表格,结合材料思考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
涉及领 域领广域
数学
时期人物 南朝祖冲之
科技内容
书法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朝: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齐备。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李斯《秦始小皇篆廿六年诏铭》 《曹隶全书碑》
怀素《草自书叙帖》
王羲之《行兰书亭集序》
艺术——书法
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 世称“书圣”
《兰亭序》
王羲之《游目帖》 (草书)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文学成就:教师介绍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文学代表人物,分析他们的文学作品特点,如建安风骨、山水诗等。同时,通过朗诵、解析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这一时期文学的韵味。
2.艺术成就:教师展示三国至隋唐时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等,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发展的特点。
3.科技成就:教师介绍三国至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如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科技的先进性。
4.宗教文化:教师讲解佛教、道教等宗教在三国至隋唐时期的传播与发展,分析宗教文化对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交融与碰撞对我国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3.小组合学策略之一。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仅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小组合作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提升课堂氛围。
4.重视教学反思与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本案例注重教学反思与评价,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教学效果。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例如:在探讨三国至隋唐文化交融时,可以提问:“这一时期的文化交融对我国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案例的核心教学策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问题或主题进行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确保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教材】2021版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含解析)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目标展示·定方向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问题导引1.汉武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朝、唐朝中期儒学发展的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朝道教发展的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和武则天时期儒教发展的表现,南朝隋唐反佛灭佛的原因、表现、结果。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2.魏晋隋唐时期文学、诗歌、书法、绘画、石窟艺术发展的表现。
(历史解释)3.魏晋隋唐时期科技发展在数学、农学、地理学、印刷术、火药、天文学、医药学方面的表现。
(历史解释)4.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表现。
(历史解释)历史时空基础必备·探新知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儒学的发展(1)汉武帝时期:儒学__正统__地位确立,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__佛教__和__道教__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3)隋朝:__儒学家__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__儒学__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4)唐中期__韩愈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①背景:__佛教__和__道教__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②特点: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__天命论__和__封建纲常__来反对__佛教__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2.道教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道教受到__儒学__的影响,主张“__贵儒__”和“__尊道__”。
(2)唐朝:统治者奉行__三教并行__政策,奉__老子__为祖先,__道教__最受尊崇。
3.佛教的发展与挫折(1)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佛教也吸收__儒__ 、__道__的精髓,渐趋__本土化__。
(2)唐朝: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
其中__禅宗__的传播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
(3)反佛灭佛①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
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发展过程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1)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_________(2)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3)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期(1)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______(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2.反佛教斗争(1)概况①南朝无神论思想家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②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2)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3.复兴儒学(1)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挑战。
(2)概况:唐中期__________________率先提出。
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__________________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文学艺术文艺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被誉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科技四、中外文化交流1.佛教的传播:请为下列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使者进行正确连线: 中亚、天竺高僧西行天竺取经,成为佛学大师东晋的法显长安求法,带走佛经和诗文集唐朝玄奘法师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日本空海法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唐朝高僧鉴真经西域至天竺,收集大批梵文经典2.其他的交流(1)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_______ _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其文化深受唐朝的影响。
(3)唐朝后期,西亚商人在广州、____________等港口城市定居。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21张PPT)
青岛超银高级中学
二、文章文学ຫໍສະໝຸດ 东汉末年 建安文学魏晋南北朝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丕:忧来思君不敢忘
曹植: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 步,罗袜生尘。
魏晋南北朝 采菊东篱下 陶潜田园诗 悠然见南山
南朝骈文 南北朝民歌
(2)隋唐:题材广泛,风 格多样。宗教画、人物画、 山水花鸟画。吴道子被称 为“画圣”。
青岛超银高级中学
三、艺术
雕塑
魏晋南北 朝时期
平城
洛阳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隋唐时期
敦煌莫高窟
青岛超银高级中学
四、科技
魏晋南北朝
(1)数学: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 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青岛超银高级中学
五、中外交流 佛教与印度
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
初年西行天竺取经,
在那烂陀寺钻研多年。
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
异域文化,在很多方
面对中国产生深远的
影响。
青岛超银高级中学
五、中外交流 大唐与日本
佛教交流: 唐朝高僧鉴真东渡六次 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 法。
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 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如 日本的空海高僧;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才 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方寸,在灾难包围 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 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 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 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 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 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的事就赶紧去做,并且尽量把它做到最好,这样才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悔恨。 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63.你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果,但不要灰心或焦虑,你不是没有成长,而 是在扎 64.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一个是专业、一个是人品。专业决定了你的存在,人品决定了你的人脉;剩下的就是坚持。65.给自己的三句话:一、年轻,什么都还来得及;二、不要纠缠于小事;三、你现在遇到的 事都是小事。66.生活只有两种选择:重新出发,做自己生命的主角;抑或停留在原地,做别人的配角。67.决定你的人生高度的,不是你的才能,而是你的人生态度!限制你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年龄,而是你的心态!68.水再浑浊,只要长久 沉淀,依然会分外清澄;人再愚钝,只要足够努力,一样能改写命运!69.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懒惰;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你全力以赴了,才有资格说自己运气不好;感觉累,也许是因 为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只有尽全力,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70.有理想,有目标,攒足力量向前冲;有勇气,有信心,艰苦奋斗不放松;有恒心,有毅力,百折不挠不认输;加把劲,提提神,前途光明见曙光。7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 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72.人生从来没有固定的路线,决定你能够走多远的,并不是年龄,而是你的努力程度。无论到了什 么时候,只要你还有心情对着糟糕的生活挥拳宣战,都不算太晚。迟做,总比不做好!73.任何打击都不应该成为你堕落的借口,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坚定的走下去。74.也许你一生中走错了不少路, 看错不少人 ,承受了许多的叛逆,落魄得狼狈不胜, 但都无所谓,只要还活着,就总有盼望,余生很长, 何必慌张 75.这世界上,没有能回去的感情。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会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记忆。是的, 回不去了,所以,我们只能一直往前。76.鸡汤再有理,终究是别人的总结。故事再励志,也只是别人的经历,只有你自己才能改变自己。77.理想艰险,遇到再大的困难,想着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也不会选择放弃。即使在阴霾的云沙下,也 会想到苍天苏醒的风和日丽。即使在封闭的角落中也会让心灵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78.只要勇于去博,英勇去闯,就可闯出一片属于自己天地,以实现人生出色。不管结局能否完美,至少你享受拼搏的过程,就是人生的成功,就是胜者。79. 一个人想要优秀,你必须接受挑战!一个人想要尽快优秀,就要寻找挑战!80.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懒惰;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你全力以赴了,才有资格说自己运气不好;感觉累,也许 是因为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只有尽全力,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81.每个人都有一行热泪,苦也要面对,因为坚强;每个人都有无言的伤,痛也要承受,因为成长。82.每一份坚持都是成功的累积!只要相信自己,总会遇到惊喜;每一种 生活都有各自的轨迹!记得肯定自己,不要轻言放弃;每一个清晨都是希望的开始,记得鼓励自己!83.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山!我没有天下,自己打天下!我没有资本,自己赚资本!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我弱了,所有困难就强了。 我强了,所有阻碍就弱了!活着就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生活,你给我压力,我还你奇迹!.你要记得,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没人像你,你也不需要去代替谁。在你的人生舞台上,你是自己的主角,不需要去做谁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欧阳询《化度寺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怀素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 怀 素和尚史称“草圣”。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思考: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 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 么?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二、文学艺术
魏
晋
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南 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 北 朝 南朝骈文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佛、道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 信和民族自信。 3.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成果及影响。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 儒教
玄学 • ①早在魏晋,
2、佛教:
①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必须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才能在中国 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佛教自传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受中国古代 经济政治及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佛教调整 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 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
②佛教的传入并泛滥,必然要引起中国传统思想的抗争,首先引起 论争的是道教,在理论上与佛教争论的是儒家,但儒家是以直觉思 维进行批判的,缺乏思辨的理论色彩。由于儒家在中国的正统官方 地位十分巩固,这使得许多佛教徒竭力调和佛、儒两家,“内(儒) 外(佛)兼修”,解释戒杀为仁,戒盗为义。儒家注重用世,具有 强烈的入世精神,佛教则解释为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之事,而是降魔,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程标准认识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及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
二、素养培养1.立足时空观念,了解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历程,多角度认识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2.了解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脉络,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其成就取得的原因;3.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理解隋唐时期文化多元的原因,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文明交融及多元发展的意义。
三、教材分析本课共有四个子目: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
四个子目为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以及中外关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为并列关系。
四、学情分析文化内容较抽象,但比较容易理解。
相关内容初中已学习过,教师可不做过多说明,科技、文化、艺术等内容学生自学即可完成。
思想领域和对外交流部分为重点讲解与学生探究内容。
五、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魏晋时期至隋唐时期儒学、佛教、道教的发展情况;2.能够理解魏晋至隋唐时期文艺、科技方面的相关成就及发展历程。
3.能够概括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了解外来文化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知道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法探究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导:电影《长安三万里》导入,引出48首唐诗,反映唐朝文化的繁荣与影响深远,引出本课内容。
思:1.阅读教材第一目,归纳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状况,指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发展的特点。
儒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唐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道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魏晋玄学产生;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佛教: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武则天时佛教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派别,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但佛教发展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任务1 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 任务2 隋唐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 任务3 推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文化发展的共同因素
二、“溯”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之源头
任务一: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魏晋南北朝
材料: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
破象·溯源
——从交流的角度解读“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课程标准:认识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目 一、破象:多角度观察三国至隋唐文化发展的表现 录 二、溯源: 深层次分析三国至隋唐文化发展的原因
CONTENT
一、“破”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之气象 1.思想宗教
慧远 净土宗高僧
陆修静 道士
材料:唐代的韩愈,他认为佛教既不利于社 会教化,又不利于忠孝,因此力主排佛。但 另一方面,韩愈学说的核心是道统论。……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地理学 建筑
印刷术 火药
天文学
西晋
裴秀 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制图六体”
隋朝
李春
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领域广泛、世界领先已有、雕唐版印朝刷高的佛峰经、、实日历用和性书籍强。
唐朝
书籍中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1.思想宗教
儒家 佛教 道教
春秋
战国Leabharlann 秦东汉末年 魏晋南北朝
唐(时间)
发展趋势:多元活跃、融合发展,终归儒学
一、“破”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之气象 2.文学艺术
东汉末年
建安文学
建功立业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学课件
【特别提示】天文与历法 天文与历法是紧密联系的,但二者不能混淆。天文侧重于观察天 象,记录天文现象及变化;而历法侧重于指导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服 务。历法是在观察天文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展而来的。 思考1: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北方经济发展,江南经济开发;民族交融促进交流;佛教的 传入,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在继承秦汉时期文化成就基础上的创新。
主题一 魏晋隋唐时期的科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史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中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 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史料二 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 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 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 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 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羽衣霓裳 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探究3:依据史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其形成的原因。
四、中外文化交流 1.佛教向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1)表现 ①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__中__亚___、__天__竺___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 经翻译成_汉__文____。 ②东晋的_法__显__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③唐朝的高僧_玄__奘____,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在天竺 佛教中心钻研多年,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 (2)影响: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 远影响。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知道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情况2.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科技的多元特征和领先地位。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三教发展概况1.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蓬勃发展。
2.魏晋南北朝①道教:东汉末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②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③儒学: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历史纵横”:魏晋玄学: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3.隋唐时期①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②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③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2.反佛运动1.原因:佛教的盛行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民众不断反对佛教。
2.表现①民间: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②统治者四次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3.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3.复兴儒学1.原因:随着佛道的发展,儒家的正统地位也受到了挑战。
2.表现:中唐时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原则反对佛教观点,巩固了主流儒学的主导地位。
二、文学艺术谁能教教我怎么编辑表格吗555三、科技领域时间成就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间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地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理法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印刷唐朝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火药唐中期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天文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医学唐朝孙思邈完成《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讲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课程标准】在概括三国至隋唐的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和中外文化交流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概述和说明各文化领域的突出成就和发展历程,探究这一时期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主要讲述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上承先秦秦汉,下启宋元,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儒释道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时期,是中国文化开放、包容而又自信的时期。
儒道的发展,使儒学受到了冲击,不断吸收佛道精华促进自身发展,体现着吸收外来的文化发展特质;书法、绘画、诗歌大放光彩,展现着中国文化的高度自信;注重对外交流、不断对外传播既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吸收外来和自信满满,又彰显着中国文化的世界眼光和世界价值。
【教学目标】唯物史观:归纳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的发展的表现及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理解魏晋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原因,体会社会发展对文化繁荣的原因。
时空观念:通过三国两晋至隋唐文化的发展脉络的了解,掌握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外交流演变发展的历程,并结合彼时的政治、经济、民族交融等现状理解其繁荣之因,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历史图片、历史实物等实证材料,进一步加深对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思想文化的感性具体的认知以及理性客观的思考。
历史解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深对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认识到魏晋到隋唐时期文化的发展,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
就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看,高一的学生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对于三国至于隋唐的政治经济社会特征已有了全面的把握,同时也通过语文课堂、美术课堂、科学课堂对于隋唐时期的唐诗、书法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乏系统的掌握;此外高一的学生还具备一定的史料阅读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好奇心旺盛,但是其综合分析问题和对学术性语言的运用能力较差。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历史文化现象进行讨论,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交融”、“隋唐时期的盛世文化”等。
2.深入剖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话题的历史背景、成因、影响等方面。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文化现象,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剖析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交流合作能力。
2.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再现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组织课后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撰写历史文化小论文等,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
2.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通过课后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建议
3.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型:
1.选择题:针对历史文化知识点的巩固,设计选择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问答题: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如“请分析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葛洪的主张( )
A.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B.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 展
C.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 D.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解析:材料只谈到儒家和道家,未提佛教,所以与“三教合一”无关,A项错 误;葛洪反对张角,强调“忠孝和顺仁信”,这对社会和谐发展是有利的,B项 正确;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葛洪的思想对统治阶级是有利的,有利于稳固统治, 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想不相适应,经过几百年的磨合,佛教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晚唐几个皇帝都是佛教 的信仰者,佛教盛极一时。当时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据儒学思想,提 出反佛的意见。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儒佛矛盾以一种激烈的形式暴发了。元和 十四年是开塔的时期,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 《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 佛求福,乃更得祸"。但韩愈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2.道教:主张“贵儒”和“尊道”
五斗米教 或正一道
唐朝奉李耳为始祖,唐高宗李治于乾封 元年(公元666年)二月追号为"太上玄 元皇帝";唐明皇李隆基天宝二年(公 元743年)正月加尊号"大圣祖"三字; 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六月又加尊号 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见《旧唐 书.高宗纪下》及《礼仪志四》。唐 杜甫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诗之五: “ 大历 三年调玉烛, 玄元皇帝 圣云 孙。” 唐 李绅 《赠毛仙翁》诗:“忆 昔我祖神仙主, 玄元皇帝 周 柱史。”
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唐代骑马雕塑
唐三彩:黄、绿、白三色为主
π=3.1415926535897932 ‥ ‥ ‥
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 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领先 世界达1000年之久。
祖冲之
贾思勰《齐民要术》
特点: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北 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 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三教图(明·丁云鹏)
三教合一
泰 山
红 门 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 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重点解析:
“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 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 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2.魏晋时期佛教盛行: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 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
梁武帝定佛教为国教,四次出家。朝廷为给他赎身, 累计给同泰寺捐了五万万钱。因为梁武帝尚佛,全 国的庙宇越来越多,不做事的和尚尼姑越来越多, 老百姓的赋税越来越重,日子越来越难过,当时民 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 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 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 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 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体肥硕
丰润、点画厚重、 结构端庄雄伟、 显示出雍容大度 的气派。柳体则 点画瘦劲、骨力 遒劲、结构严谨。 二人有“颜筋柳 骨”之誉。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张
怀
旭
素
草
草
书
书
怀素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 怀素和尚史称“草圣”。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奔放跃动,任情纵性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周武帝宇文邕
唐武宗李炎
后周世宗柴荣
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背景: 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
目的: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 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 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 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谏迎佛骨,是中国历史上儒佛矛盾斗争的一个重大事件。外来宗教与本土的传统思
•
3.批评文章却 写 得 天 花 乱坠 , 一 再 上 演“ 皇 帝 的 新 衣” 闹 剧 。 这 些批 评 牵 强 附 会、 肆 意 升 华 ,外 延 无 限 扩 张, 乃 至 另 起 炉灶 , 使 批 评 成为 原 创 式 的 畅想 , 早 已 失 去了 与 原 作 品 的联 系 。
•
4.评庸俗化表 现 为 概 念 代替 文 本 , 行 为代 替 写 作 。 较之 个 体 性 的 埋头 创 作 , 不 少诗 人 似 乎 更 喜欢 混 个 脸 熟 ,在 这 样 的 背 景和 语 境 下 , 诗歌 批 评 基 本 沦为 诗 人 间 的 交际 和 应 酬 。 哪怕 是 纷 纷 攘 攘的 流 派 或 主 义之 争 , 也 往 往是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程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在思
想、文学艺术、科技、 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 成就。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 1.儒学:董仲舒进“天人三策”,建 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 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 确立儒学此后2000对年正统思想正统。
A.汉族文化为各少数民族效法吸收 B.各少数民族文化 异彩纷呈各具特点
C.各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D.继承了历代传 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多民族色彩,是在各族人民交往密切 基础上的文化交融。
3.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
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
(2)中国同日本、新罗等国的交流 ①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 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 ②唐朝高僧鉴真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 法。2.以使节、商人、留学生为主要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
1.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 农。《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功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反道,劳而无获”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真正意义 上的山水画,它以描绘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
阎立本《步辇图》反映松赞干布使向唐太宗求婚情景
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代的 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盛唐气象。
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 所画的衣袖有轻盈飘举的动感,人称”吴带当风”,后人 将吴道子称之为”画圣” ,这是他的《送子天王图》.
③其歌咏祖国的壮美山水,名篇名句迭出,这与当时文人学 士漫游天下的风气有关。
“诗圣”“诗史”杜甫
1.风格特点: ①诗风具有凝重与沉郁,充满忧患意识和鲜明的人道主义色 彩等特点; ②同时还具相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特点。 2.原因: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 (3)代表作:《三吏》《三别》《秋兴八首》、《登高》; 五律《春望》、《月夜》等 ,被后人称作“诗史”“诗 圣”。
3.佛教:吸收儒学精髓,渐趋本土化
东汉时期明帝时(公元68年)为铭记佛法传入之功,修建了这座白马寺。
麦
龙
积石 窟
敦 煌 莫 高 窟
三教合一之三教图
右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 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 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 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 的社会思潮。画中释氏跌坐于 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 装束的孔子相对。
A.因地制宜 B.多种经营 C.商品生产 D.重农抑商
答案:A 材料突出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应注意分析《齐民要术》所反映的 农学思想,根据材料和结合选项可知,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 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与材料“顺应天时,裁量地利,根据规律办事, 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相符合,故A项正确
2.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更增添了鲜明的多民族色彩,这主要 是由于( )
唐末宋初战争中已经使用火药箭。
唐:雕版印刷术
唐咸通九年(868) 我国印制的《金刚 经》卷子,是迄今 所知世界上最早的 有明确刊印日期的 印刷品。但遗憾的 是,它于1907年被 英国人斯坦因在敦 煌所骗购,现为大 英博物馆所藏。
1、黄道游仪,世界上首次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2、制成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3、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答案:B
•
1.批评对作品 的 意 义 不 言而 喻 。 好 的 批评 如 同 灯 光 ,指 引 着 作 品 从暗 处 走 向 前 台。 近 些 年 的 诗歌 批 评 中 , 不乏 这 样 的 经 典或 中 肯 之 作 。
•
2. 但 与 此 同时 , 诗 歌 批 评庸 俗 化 的 趋 势越 来 越 明 显 ,不 少 诗 歌 批 评为 了 应 酬 需 要, 违 心 而 作 ,学 术 含 量 可 疑, 甚 至堕 落 为 诗 人 小圈 子 里 击 鼓 传花 的 游 戏 道 具。 这 类 批 评 对诗 歌 创 作 来 说类 同 饮 鸩 止 渴, 还 不 如 索 性没 有 的 好 。
梁朝佛寺满人间 和尚尼姑赛神仙 谁言佛教能救国 百姓哭地又喊天
后来梁武帝在“侯景之乱”中被软禁,被活活的饿 死。他死后不到十年,陈霸先废掉了梁朝的最后一 个皇帝,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陈。
“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 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 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
僧一行 唐朝天文学 家、佛学家
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三、中外文化交流
1.以佛教研讨为主要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