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案(教师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导读:辛亥革命前后是中国近代史发生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的跌宕时期。
辛亥革命宣告自秦统一以来延续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完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正式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中国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人民仍然在为救国、强国之梦艰难探索、奋斗。
【课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课标要求】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2.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3.通过“孙中山该不该让位给袁世凯”的辩论,学会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2)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3)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4)【资源与建议】1.本课从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华民国的创建。
2.本课教学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学习过程】第一篇章中华民国的建立任务一:任务一:自主阅读教材46页独立完成下列问题第二篇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任务二:阅读教材47页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经过(一)袁世凯是怎样一步步窃取革命果实的?(二)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据材料,说说袁世凯为何能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材料1: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材料2:1911年新军总兵力不过13.18万人,袁世凯的北洋系新军有7.45万人,成为新军的绝对主力。
材料3: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材料4: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材料5: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陈绪武单元课时设计:共8课时第8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的的成立(第一课时)【内容标准】(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巴黎和会、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等知识;比较辨异:五四运动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中共一大和二大对建党的历史贡献。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分析法,初步掌握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他们关心民族前途,用于反帝反封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忱。
五四精神值得一代代青年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教学要点】要点:五四运动重点:五四运动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难点:课文内容有不少理论性概念和新名词。
如何作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释,是个难点。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导入:你知道为什么中国青年节定在5月4日?同学们将在本课中找到答案。
【新课探究】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直接原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对德的《凡尔赛和约》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相关资料:一战后结束后,战胜国为了制裁战败国,1918年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
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如下要求:取消列强在华的特权,废除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二十一条”,归还一战期间日本掠去的此前德国在山东的各种侵略权益。
但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不仅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
讨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被拒绝,说明了什么?说明列强损人利已,中国国际地位低下。
2、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后来把每年的5月4日定为青年节)3、口号与革命要求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的早期活动,了解同盟会的成立以及三民主义,思考孙中山成为革命先行者与他一些列活动之间的联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之路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讲述孙中山为辛亥革命做的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追寻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教学重点:同盟会的成立教学难点:三民主义内涵及作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中山陵)“一生就是屹立的一座中山陵,我有幸登上你生命的终点。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
其生前在紫金山曾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抷土,以安置躯壳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图片展示:认识孙中山2.材料引入:吾国人读书,非骤能从政,即从政矣,未必骤柄国钩。
倘殚心力以求作相,久而不可期,然后为医,无论良医不易为,即努力为之,晚矣。
我意一方致力政治,一方致力医术,悬其鹄的以求之,当有所获。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结并合材料,思考孙中山求学时的人生理想是怎样的?提示:《史记》上有两句话:“上医医国,其次医人。
”范文正公也说过:“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孙中山选择学医,其学医的目的,是将政治与行医并行,作为救国救民的手段。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少年孙中山3.材料引入: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
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四者既得,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欧洲其能匹哉!——出自1894年1月,孙中山所写《上李鸿章书》4.教师讲述: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改革建议,遭到拒绝。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国民党、美国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认识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原因,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同时,介绍本单元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讲授新课: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原因。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2)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如何?(3)美国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4)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3. 深入分析:教师对重点问题和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对比研究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5. 作业布置: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本单元教学设计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Unit3教案(表格式三维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Unit3教案(表格式三维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 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等级制度。
- 了解唐朝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 了解唐朝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培养以下能力:- 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原因。
-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 合作研究和交流的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珍惜现代社会的和平生活和民主制度。
-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辉煌。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等级制度。
- 理解唐朝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和理解唐朝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活动、图片或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入新课。
2. 呈现新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PPT呈现新课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
4.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合作意识和互动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个体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6. 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通过课堂练或小组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7. 课堂结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作业和小组展示等形式,及时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 通过互动讨论和思维导图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通过个体思考和总结,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研究态度。
参考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唐朝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
教师:(诗歌导入)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百年前的中国,帝国主义耀武扬威的占领着我们的土地,贪婪而蛮横的掠夺着中国的财富,而统治中国的又是一个封建专制腐朽软弱的满清政府。
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绝的境界。
正是这个时候,无数仁人志士用血的代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和“振兴中华”的道路……这节课我们走近孙中山,学习辛亥革命,重温辛亥精神。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说一说革命志士掀起武装斗争的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起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时间1906年冬1907年夏1907年1910年人物刘道一蔡绍南徐锡麟秋瑾孙中山黄兴孙中山黄兴赵声结果失败失败失败失败意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教师:(总结)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
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起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教师:(补充)秋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她的事迹激励着许多人走向革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0-13课)一、定向示标(1分钟)复习目标(1分钟)1. 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掌握八一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二、复习指导(1分钟)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46---63页内容,总结归纳出本单元知识结构,然后认真背记以下自己未掌握的问题答案,20分钟后进行检测。
(投影展示)三、自主复习(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学情,查漏补缺,开始自主复习,一般是读书、背诵、默写等方式。
教师投影展示复习题知识要点:(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1919年5月4日,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的黄埔,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2、北伐进军(1926-1927)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经过: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
叶挺独立团: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人称“铁军”;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意义: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坚强队伍,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体例单元主题历史要素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孙中山、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北洋政府的统治等内容。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组建革命团体,传播革命思想,不断发起武装起义。
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不断破坏民主共和制度,甚至复辟帝制,倒行逆施,最终遭到举国反对,忧惧而亡。
此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本单元上承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下启近代化探索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单元也是对上一单元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做出的回应,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仍在为救亡图存艰难地探索着。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在不断演进。
三、单元学情分析基于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导入未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形成正确的历史判断,如在学习完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基础上,比较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这两个派别在主张、活动、影响上的不同,探讨他们各自对历史发展作出的努力及其历史局限性。
四、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知道《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保守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宋教仁遇刺,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通过评价袁世凯,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重点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难点军阀割据【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师生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情境引入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中的钱币吗?这就是我们民间俗称的“袁大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发行的货币,1912年清帝退位后,实权人物袁世凯成为中外瞩目的人物,当时有人称赞他是“中国的华盛顿”,但转瞬之间他又被全国人民所唾弃,被骂作“窃国大盗”,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人们对袁世凯的印象?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吧!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探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求学生将主要知识点在课本上划出,标记有疑问的知识点)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一、二次革命1.阅读教材50页第一段,说一说二次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2.出示宋教仁图片指导学生读书,了解宋案始末,思考:宋教仁案说明了什么?3.阅读教材51页第一段,师出示知识结构,请同学们简述二次革命的过程,分析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1.阅读教材51页第二段和52页第一段,思考: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生读书回答:宋教仁遇刺案生:讨论,回答。
师:说明了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丑恶嘴脸。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的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大家一起把导言部分的这首诗《长征》朗诵出来。
(学生朗诵)教师讲述:这首诗是毛泽东所作的关于长征的诗歌,那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红军为什么要不远千里进行长征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为怕远征难》,具体了解长征的历史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大家先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前几节课我们讲到,国共第一次全作破裂以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共产党人在各地纷纷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省,之后党中央在江西瑞金建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必然会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所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围剿”,总共五次,前面四次“围剿”由于毛泽东等人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红军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10月,蒋介石卷土重来,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这一次由于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奋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最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述: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准备前往湘西,和二六军团会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复习教案
3.培养学生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步:归纳记忆(自查互记,15分钟后抽查。
)
【易错易混】一、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异同点派别不同点相同点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
术维护清朝统治,兴
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
用企业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希望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由于阶级派别的局限性和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制,发
展资本主义,请求变
法维新,在光绪帝支
持下发动戊戌变法
革命派主张实行三民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政党,
发动辛亥革命,推翻
清朝统治,结束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中华
民国
二、比较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
事件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相同点都是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发动的,都
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不领导者不同孙中山、黄兴蔡锷、李烈钧、唐继。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__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共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曲折。
学习重点:(1)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
(2)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红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对中国革命历程的认识。
学习难点:(1)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
(2)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认识。
学习方法:导学法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阶段:1、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1924年) 2、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4、抗日战争(1937-1945年) 5、解放战争(1946-1949年)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1919---1924年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五四运动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时间:1919.5.4---6.28主力:北京学生-------上海工人领导: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主要口号:(1)“誓死力争,还我青岛”(2)“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3)“废除二十一条”(4)“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意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相关节日:五四青年节2、中共一大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内容:(1)党纲:奋斗目标(2)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3)领导机构:中央局(4)领导人:陈独秀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相关节日:七一建党节二、1924---1927 国民大革命1、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1924.5地点:广州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领导人: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等意义:培养了大量军政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重点
1、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罗马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2、阿拉伯人和马可﹒波罗的贡献。
3、三大文字和三大宗教的影响。
4、阿基米德的贡献及三代文学与戏剧的发展。
教学难点
1、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2、科技和思想文化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
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一
任教老师
孙虹丽
班级人数
人
单元综述
本单元共4课,主要介绍了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及罗马帝国的扩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古代的科技与思想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古代的战争与征服。
(2)了解文化传播与融合
(3)了解马可﹒波罗掀起古代“东方热”。
(4)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三大宗教的影响等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全面辩证认识历史现象和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过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目标:
(1)通过图片、文字以及多媒体等课程资源的运用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历史直观教学。
(2)通过阅读课本内容,教会学生学会以现有知识为依据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情境导入法:利用生动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图片分析法:使用相关图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历史图片,掌握一定的图片分析方法。
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学案导学法:运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分为课前预习、课上探究和课堂巩固练习三个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内容了解革命党人的一系列起义的情况,知道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大致情况。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72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知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影像、图片等资料,带领学生直观感受英雄人物的事迹,了解起义经过;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主动地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培养学生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才能体会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对革命烈士人物事迹的叙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情况。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四、教材分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剧变之一,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因而在整个近代史中,辛亥革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从历史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来看,让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中体会中国革命的艰辛以及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对旧版教材而言,新教材中增加了革命志士的奋斗一幕的内容,更加直观和严谨的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呈现出来,也让学生更加感慨,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而更加理解和崇敬辛亥精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三大
主义,合称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
。
展示成果,教师小结。
【探究一】20 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内容,广泛传播原因及其传播产 生的影响是什么?
合
作
探
【探究二】“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师点拔 合作成果
收获平台
。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有
和
。
2.为了
,1905 年 8 月,孙中山联合 、 、
等革
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
。
3.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确定了
的政治纲领,
选举
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4.中国同盟会是
。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
派有了一个
,大大推动了
。
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知 识 网 络 图
这一节课我的收获是?(学生主发挥,教师辅导)
1.1903 年 6 月,________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 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2.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3.“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 了振兴中华,他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4.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革命纲领的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5.20 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接受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C.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D.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3、[08盐城中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4、[09德州中考]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5、[08芜湖学业]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
该影片再现的是:()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6、[09河北中考]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遵义会议的召开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7、[09烟台中考]右图是江泽民为南昌的题词。
下列史实与此有关的是()A.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D.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8.[09黄石中考]黄石某中学决定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的路线应是()A.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B.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C.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D.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吴起镇9、[09滨州中考]下面是老红军黄镇在长征途中的速写。
图片反映的史实发生在()红军过草地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 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创建的过程,认识到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2. 时空观念:能够准确把握中华民国创建的时间、地点和历史背景,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3. 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分析中华民国创建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辨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 历史解释:能够对中华民国创建的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理解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中华民国创建过程中革命志士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华民国的成立。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中华民国创建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2. 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历史地位。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3. 历史文献、研究著作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中华民国成立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提问学生:这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场景?它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新课教学中华民国的成立介绍中华民国成立的背景,包括辛亥革命的胜利、清帝退位等。
讲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等。
展示中华民国成立时的相关图片和史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场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讲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
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即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组织学生讨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目标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复习重难点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线索。
难点: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性。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1.五四爱国运动【重难点突破】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提示学生从领导阶级方面思考)【归纳】因为五四爱国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发挥了领导作用。
2.中共的诞生【重难点突破】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并举例说明。
【归纳】代表利益新、指导思想新、革命前途新、革命道路新。
举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过不断地探索,但是都失败了,可是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直到彻底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的胜利、渡江战役的胜利。
3.北伐战争【重难点突破】【归纳】北伐战争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为什么还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代表——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政府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4.星星之火【重难点突破】毛泽东为什么要放弃长沙,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在此之后,中共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归纳】(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在农村建立工农武装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例题分析】(1)胡锦涛曾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学习目标】:1、记住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时间、地点、领导人、口号、主力军的变化、运动中心的变化、结果、意义。
中共一大的内容、意义。
2、通过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
分析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关系。
3、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学习难点:对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46页——47页,标出并记住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人物、口号、主力军和运动中心、结果及性质。
五四爱国运动:1、原因(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宣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游行示威。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3、口号:他们要求“,内除国贼”、取消“”、反对在上签字、惩办卖国贼等人、“誓死力争,”。
4、过程:1919年月初以后,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五四爱国运动的斗争中心转移到。
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5、结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上签字。
6、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的开始。
(原因是无产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二、阅读教材47页——48页,标出并记住中共一大的内容、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后转移到)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等13人。
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大会。
2、中共一大内容:(1)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建立,实现。
(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3)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为中央局书记。
3、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的面貌就了。
(四个“新”:指导思想、代表利益、革命前途、革命道路)3、阅读48页,说出中共一大与二大的任务,思考49页的动脑筋。
(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什么是“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三)拓展延伸:1、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四)系统总结:1、五四运动:原因→经过→结果→意义2、党的诞生:条件→成立→意义(五)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C.“还我青岛”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国内专电:免曹(汝霖)令已下。
”此电文反映了哪一运动取得的初步成果:(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3、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共一大的召开4、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热点。
潍坊市某校夏令营计划暑期组织一次红色旅游。
他们选择了上海。
你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 )A.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红军长征D.中共七大5、《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二、阅读材料:“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请回答:(1)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2)材料反映了参加者什么精神?(3)该事件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三、简述五四运动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修改与补充第11课北伐战争【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目的、对象、战场、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学习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学习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文P50—52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注意在课本上勾画要点。
)知识点一:黄埔军校的建立1、1924年5月,孙中山在和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任校长,共产党人曾任政治部主任。
2、黄埔军校培养了,为建立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北伐胜利进军1、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
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三个军阀。
任总司令,主要战场是、。
3、叶挺领导的独立团猛攻武昌城,北伐军登上武昌城,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了。
北伐的胜利进军: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4、、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5、年月,在成立“国民政府”。
政权性质: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利益。
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有什么历史贡献?三、拓展延伸: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四、系统小结: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
五、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黄埔军校创办于()A、1912年B、1917年C、1922年D、1924年2、“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学校的创办者是()A、李大钊B、毛泽东C、孙中山D、蔡元培3、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国民党办了一所学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这所学校是()A、保定士官学校B、云南讲武堂C、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D、中国陆军学堂4、“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5、下列不属于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对象的是()A、吴佩孚B、孙传芳C、袁世凯D、张作霖6、北伐过程中,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在这里消灭的军队是()A、吴佩孚 B 、孙传芳C、袁世凯 D 、张作霖7、叶挺领导的独立团隶属于()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C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D 、国民党第四军8、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A、汀泗桥战役之后 B 、贺胜桥战役之后C、武昌战役之后 D 、南昌战役之后9、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是由于()A、北伐战争失败 B 、北伐军阀的进攻 C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D 、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背叛革命(二)材料解析题本党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以人民的统一政府……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北伐宣言》1、材料中“本党”指什么党?2、根据材料指出北伐的目的。
3、北伐战争开始后,革命形势是如何发展的?六、当堂反思:本节课的收获:不足:修改与补充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习目标】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有关史实。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学习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注意图文结合,在课本上勾划要点,明确答案后立即记忆,记下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知识点一:南昌起义1、阅读P54找出南昌起义的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及意义;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阅读小字了解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知识点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3、阅读P55,在课本中标出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
1927年9月,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随后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
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的唯一正确道路。
从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4、阅读红军歌谣:思考①你从歌谣中能获得哪些信息?②这首歌谣反映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③我们应如何学习这种精神?5、阅读P56,在课本图中标出井冈山会师的时间、会师的双方1928年4月,、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湖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两军改编为,由任军长,任党代表。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党为挽救革命进行了哪斗争?(2)、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三、系统小结:(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提示: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失利证明,通过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毛泽东同志开创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四、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白色起义2、下列人物中没有领导南昌起义的是()A、周恩来B、叶挺C、贺龙D、毛泽东3、中国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湘赣革命根据地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4、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革命实践中得到的宝贵经验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B、必须把工作的重点从城市转到农村C、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5、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A、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B、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C、工农红军D、国民革命军第四军6、井冈山会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军长和党代表分别是A、朱德、毛泽东B、陈毅、朱德C、周恩来、毛泽东D、毛泽东、朱德7、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长征胜利8、中国农村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陈毅9、 9、小明为井冈山市“红色旅游推介会”撰写宣传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五四运动发源地B、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敌后抗日根据地D、改革开放的窗口10、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说:我爷爷是1928年在井冈山入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