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生素
2022妇产科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全文
[6]SiChuan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Quality Control Center . Implementation R ules of Perioperative Prophylactic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Sichuan Province (四川省围手术期预 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
[M ]. 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 2015 .
[5]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ASIs R epublic of
China . No . 84r
Ministry of Health on revising the home page of inpatient medica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 ,3 ( 46 ) : 230-233 .
[2]IORIOA ,SPENCER F A , FALAVIGNA Mletal . Use of G R ADE for assessment of evidence about prognosis : rating confidence in es
水囊引产术推茬的Bi防用药为第一、二代头抱IIjf土甲硝K(推柞强度:强 推荐;证据质M: B),对于布.头胞菌素过敏史患者,可选用氨内幡件类土 甲硝畔(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t: C)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1. 背景和目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本文档旨在规范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标准,以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2. 适应症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对于电刀及传统手术的开放手术,应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 对于高危患者,如免疫力低下、直肠手术等,亦应考虑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3. 抗生素选择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选择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可能的细菌感染。
- 根据当地细菌谱情况,选择对当地常见细菌较为敏感的药物。
- 避免过度使用强力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4. 给药时间和路线以下建议可作为给药时间和路线的参考:- 静脉给药是较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口服给药。
- 抗生素应在手术开始前适当时间内给予,以确保在手术时达到有效浓度。
- 给药时间及剂量应根据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手术持续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5. 使用持续时间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持续时间应控制在以下范围:- 对于一般手术,使用24小时即可。
- 对于高风险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等,可以延长至48小时,但不宜超过72小时。
6. 监测和评估使用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后,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如过敏等。
- 评估手术切口是否出现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
- 在使用抗生素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7. 记录和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反馈机制:- 记录每例手术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等。
- 定期进行内部评估和回顾,以改进抗生素使用的质量和安全性。
- 及时将反馈结果传达给相关医务人员,以加强培训和宣传。
以上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的概述,请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参考本文档,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决策和调整。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合适的抗生素使用可以预防手术感染、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考虑抗生素的选择、剂量、给药时间和疗程。重要原则包括按照指南进行选 择、减பைடு நூலகம்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和合理控制使用时机。
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是当前面临的挑战。综合应用抗生素监测、教育宣传和临床指南等方法可以 帮助克服这些问题。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 用
通过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感染并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演示将 介绍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重要性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病原分类与定位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性质和来源,将其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了解病原的定位可以帮助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手术感染的危害和发生率
抗生素的种类和选择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类型和耐药性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常见的 抗生素类别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中的注意 事项
注意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问题。务必遵循抗生素 使用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建议。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为了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特制订本规定,并须严格遵照执行。
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包括: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应选择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应在病房或手术室给药。
预防用药条件包括: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在特定情况下可考虑使用;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药物;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不属于预防应用范畴。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包括:根据预防目的选择药物;考虑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操作流程包括:择期手术后,根据手术类型和预防目的选择抗菌药物,按照基本原则给药,定期评估疗效和药物耐受性。
在手术前一天,主管医生应开具临时医嘱,明确手术前0.5小时需要使用的药物剂量。
对于需要进行皮试的患者,病房护士应完成皮试并记录结果,并执行医嘱并签名。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手术室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追加一次药物剂量,根据药物半衰期来确定。
各科室应提前根据本科手术特点或预计手术时间,将第二剂量抗菌药物提交手术室备用,如果手术中未使用,应随病人一起带回病房。
为了避免胎儿接受抗菌药物,剖宫产手术应在钳夹脐带或断脐后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医嘱给药,皮试由病房护士完成并记录皮试结果。
在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时,应选择与术前相同的药物。
对于I类切口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术前用药一次即可;对于I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对于III类切口手术,可根据实际情况应用3-7天。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手术科室,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等。
三、定义1.围手术期:指手术预约的时间,手术开始的时间到手术结束后24小时的时间段。
2.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指在手术前、手术中或者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应用。
四、抗菌药物选择1.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分类和感染危险度进行,遵循抗菌药物应用指南。
2.应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尽量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在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需经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审批。
五、使用原则1.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在手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开始,并在手术后继续应用24小时。
2.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3.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可以是口服、静脉注射或外用,具体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要决定。
4.应遵循使用规范,避免超量或者错误使用抗菌药物。
5.应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温、感染标志物等指标,及时调整和终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六、抗菌药物管理1.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
2.医生应严格按照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开展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及时报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抗菌药物应由医院药房统一采购,不得由医生私自购买和使用。
4.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库,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并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出库和使用流程。
5.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应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包括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时间、疗效等信息。
七、教育和培训1.医院应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的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使用水平。
2.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认识。
八、违规处理任何违反本管理制度的人员,医院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将违规行为记入人员档案。
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乳腺、甲状腺外科腹外疝外科
围手术期概念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
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 手术切口 深部腔隙 器官
预防性应用的概念
手术前不存在感染 手术后有感染的风险
手术切口的分类
Ⅰ类(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 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 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4号
第三章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 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 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 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能选用基本药物(包括各 省区市增补品种)中的抗菌药物品种。
抗菌药物选择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阑尾手术 结、直肠手术
抗菌药物选择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 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 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Ⅰ类(清洁)切口: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 Ⅲ类(污染)切口: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
治疗性应用抗生素
各科常见的一类切口手术
普外科清洁(I类)切口手术主要包括: 体表的肿瘤切除术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乳腺手术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完整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完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管理。
第三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严格按照医学指南和规定执行。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第五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当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第六条首选药物应当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价格合理的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的首选药物。
第七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手术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开始给药,确保药物在手术开始前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二)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时,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抗菌药物;(三)手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菌情况,必要时给予第三剂抗菌药物。
第八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不得超出以下范围:(一)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二)呼吸道感染: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三)泌尿系统感染: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四)消化系统感染:第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五)其他部位感染:根据病原菌情况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第三章抗菌药物的监测与评估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进行实时监测。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指南
→
★感染: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炎症
预防用药时机
★赶在污染发生之前,“严阵以待” ★过早给药无益,属无的放矢
★应在手术开始前20-30 min开始给药(万古霉素、克林
霉素为2h),保证在发生污染前血清及组织中药物已 达到有效浓度(> MIC 90)
★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应召给药
★结直肠手术前用抗菌药物准备肠道,应在手术前1天
需要进行抗生素预防的指征
*易感因素多 *手术创伤大,时间长 *术中污染重
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1) 病人因素
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吸烟、免 疫低下、其他部位有感染灶、已有细菌定 植、低氧血症
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2) 术前处理
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
35.4 26.3 13.5 12.2 28.9 16.9 14.2
12.3 15.3 7.6 8.1 2.1 9.5 7.9
在一些重大手术,器官/腔隙感染可占到1/3
SSI病人死亡,77%与感染有关
其中90%是器官/腔隙严重感染 [Infect Control and Hosp Epidemiol, 1999,20(4):247-280]
SSI危险指数
(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制定)
★病人术前已有≥3 种危险因素 ★污染或严重污染的手术切口 ★手术持续时间长
大肠手术
30 25
SSI 发 生 率
20 15 10 5 0 0
1
2
3
危险指数
长骨骨折开放性复位术
12 10 8 6 4 2 0
SSI 发 生 率
0
1 1
危险指数
2
3
手术切口分类
麻醉科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与规范
麻醉科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与规范麻醉科在围手术期的抗生素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准确的指导和规范化的抗生素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并控制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和规范,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是基于临床实践和研究的结论制定的。
在选择和使用抗生素时,麻醉科医生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手术类型和风险评估确定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
对于高风险手术,如心脏手术、骨关节置换手术等,抗生素使用是必要的。
而对于低风险手术,如阑尾切除手术、皮肤切割手术等,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
2. 根据手术创面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不同手术创面可能有不同的细菌感染风险,应根据术前定向培养结果和对常见病原菌的了解,在选择抗生素时考虑其抗菌谱。
3. 注意特殊情况下的抗生素使用。
对于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低下或抗生素耐药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4. 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5. 在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麻醉科医生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术后感染风险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二、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规范为了保证抗生素的有效应用和减少抗生素滥用,麻醉科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
以下是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建议:1. 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
麻醉科应结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指南,制定适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的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指南。
2. 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麻醉科、临床微生物学科、感染科等相关科室应建立临床路径,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的综合性讨论和评估,共同制定抗生素使用策略。
3. 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
麻醉科医生需要接受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培训,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指南要求,提高对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 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
麻醉科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定期统计和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并给予及时反馈,以便不断改进抗生素使用的质量。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规范背景手术是医疗领域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为了预防手术过程中的感染风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增加抗生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制定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显得十分重要。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明确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以减少抗生素滥用,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感染风险。
应用规范1.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应根据手术类型、预期感染风险、局部菌群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应优先使用窄谱抗生素,并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2. 给药时间和途径:应在手术开始前适当时间内给予抗菌药物,并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给药。
应遵循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原则,保证药物在手术期间的有效浓度。
3. 给药持续时间: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应在手术后24小时内停止抗菌药物使用。
4. 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药物积累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5. 监测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感染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估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6. 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应用水平,以确保规范的执行。
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出现。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积极推行相应的规范,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感染风险。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短程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195例
普通外科 围手术期短程应 用抗 生素预 防切 口感染 1 5例 9
莫永鑫 , 郑 翔, 胡 毅, 卢 森
( 浙江 省安 吉县杭 垓 地 区卫 生 院外科 , 江 湖 州 3 3 0 ) 浙 1 3 5
摘要: 目的 比较普通外科 围手 术期短程 应用抗生素与术后应 用抗 生素的效果 , 探讨 围手 术期 短程 应用抗生素的 临床价值 。 方法 将普
通 外 科 手 术 患 者 3 0例 随 机 均 分 为 两组 , 1 5例 , 察 组 于 手 术 前 05~10h予 头 孢 呋 辛 15— . o 脉 滴 注 , 术 时 间 超 过 3h 9 各 9 观 . . . 3 0g 静 手 者 增 加 抗 生 素 1次 , 术后 2 4h内追 加 头孢 呋 辛 15—30g静 脉 滴 注 2次 ; 照 组 术 前 、 中未 用 药 , . . 对 术 术后 应 用 头孢 呋 辛 1 5~ . 静 . 3 0g 脉 滴 注 , 日 2次 , 续 3~ 。 果 观 察 组 术 后 患病 率 和 切 口感 染 发 生 率分 别 为 1 .9 和 2 0 % , 对 照组 的 1. 2 和 2 5 % 每 连 5d 结 17 % .5 与 28% .6 比较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P>0 0 )但 观 察组 术后 住 院 时 间 为 ( . 8 .6 d 明 显 短 于 对 照 组 的 ( . 5 .4 d( 0 0 ) 结 论 普 通 外 .5 ; 4 9 ±2 5 ) , 6 7 ±3 0 ) P< . 5 。 科 围 手 术期 短 程 应 用抗 生素 预 防切 口感 染 有 效 、 可行 , 得 I 推 广 。 值 临床
・
临床医药 ・
中l 虱荔
Chi a Ph r n a mac u 口 s e t l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一、抗菌药物选择1.术前预防用药: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因素和术前检查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常用的预防使用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头孢呋辛等。
对于MRSA感染风险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万古霉素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
2.术中使用药物:术中可以考虑给予一次性预防用药,具体用药根据患者术前的感染风险因素和相关检查结果来决定。
二、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1.术前预防用药:按照药物说明书以及临床指南推荐的剂量给药,一般在手术前30-60分钟给予。
如果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等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
2.术中使用药物:根据术中情况灵活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如需要延长手术时间或出现大出血,可以在手术中给予额外的抗菌药物。
三、用药时机1.术前预防用药:根据手术时间确定用药时机,一般在手术前30-60分钟给予。
2.术中使用药物:根据手术中的情况,在手术开始后的30分钟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可以考虑给予额外的抗菌药物。
四、用药疗程1.术前预防用药:一般给药时间在术前30-60分钟,术后24小时内停止给药,不需要延长用药时间。
五、给药暂停、终止和更换1.给药暂停:如果患者在给药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或药物不耐受情况,需要及时暂停给药,对患者进行相应处理。
2.给药终止:根据术后感染风险判断,通常在术后24小时停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3.给药更换:如果患者在给药过程中出现药物不敏感或耐药情况,需要及时更换抗菌药物。
六、监测和评估1.监测:术后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炎症指标等相关检查,及时评估患者的感染情况和药物疗效。
2.评估:根据患者的感染指征、血常规、炎症指标等进行术后感染的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或更换抗菌药物。
七、教育和宣教1.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的教育和宣教,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一、目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手术切口愈合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本制度旨在规范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有效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外科系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包括普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科、产科、整形外科等。
三、管理原则1. 遵循“预防为主,合理用药”的原则,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和细菌耐药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
3. 遵循“严格控制使用时间”的原则,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状况,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四、管理措施1.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审批制度,所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经过审批。
2.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培训制度,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提高其合理用药的能力。
4. 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收集和反馈抗菌药物使用信息,为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提供依据。
五、责任与监督1. 外科系统的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制度的落实。
3.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六、总结与改进1. 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根据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和临床实践的进展,及时调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方案,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通过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提高手术切口愈合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调查
医 疗 论 坛
Me d i e i a l Tr e a t me n t F o r u m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ua r l o f e t h n o me d i e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8 3・
[ J ] . 中国消毒学杂志 ,2 0 1 0 , 2 7( 0 5 ) : 5 8 1 — 5 8 2+ 5 8 5 . [ 5 ]杜德 才 ,沈 爱宗 ,孙 言 才等.某 三 甲医 院外 科 医师抗 菌 药认 知 调查 [ J ]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 2 0 0 9 ,1 6( 0 4 ) : 2 5 5 — 2 5 8 .
【 关键词 】 围手术期 ;抗生素 ;合理使用 【 中图分类号】 R 9 8 2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 0 0 7— 8 5 1 7( 2 0 1 3 )1 7 — 0 0 8 2— 0 2
为 了推动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用药合理化进程 ,对
我科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并对用药合理 性进行评价分析 。抗生素 的合理化运用是 目前全世界医药工
号召,提高我科室抗生素 的合理使用水平 。经调查 ,我院外 科住 院手术病人使用抗生素品种过 多 ,数量过大 ,用药时 间
过长,是应当规范抗生素使用 的重点科室 。抗生素的使用应
当严格遵循使用原则 ,选择合适 的药物 。有资料表 明,大量 使 用抗生素可抑制人体正常菌群而导致耐药性的发生 J 。所 以临床 医生在应用抗生素的时候更应该避免 经验用药 ,而应 当严格遵循用药原则 ,规范用药 ,合 理用药 。 1 资料和方法
育 。遵 循使 用抗 生素 的使 用原 则 ,避免 不合理 应用 。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围手术期是指患者因手术治疗需要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全过程。
在围手术期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实用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类手术患者,遵循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以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选择:根据手术部位、患者年龄、病情等因素,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
对于清洁手术,可选用一代头孢菌素类;对于污染手术,可选用二代头孢菌素类或联合甲硝唑等。
用药时间:术前半小时至2小时内给予首剂抗菌药物,以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血液及组织中的抗菌药物达到有效浓度。
药量:按照抗菌药物说明书中的推荐剂量给药,一般不超过常规剂量。
与其他术前准备的区别:注意抗菌药物与其他术前准备如禁食、备皮等的时间关系,尽量确保患者在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后进行手术。
预防方法: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严格遵循手术无菌操作规程。
对于手术时间较长、污染风险较高的手术,可在术中再次给予抗菌药物。
持续时间:术中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天。
剂量:术中给药剂量可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一般为常规剂量的1/2至全量。
与手术流程的关系: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和血液暴露,降低感染风险。
治疗方案:术后应根据手术部位、病情及病原菌检测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
如发生术后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种类和剂量。
疗程长短:术后抗菌药物治疗疗程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通常清洁手术疗程为1至2天,污染手术疗程为3至7天。
特殊情况下,如高龄、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药物选择:术后抗菌药物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病原菌类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
对于一般感染,可选用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类;对于严重感染,可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如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是指在手术前后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的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的目的是降低手术后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一、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则1.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和当地细菌耐药情况,选择敏感、广谱、易于给药和价格合理的抗菌药物。
2. 用药时机:通常在手术前0.5-2小时给药,以保证手术时药物浓度达到峰值。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手术时间过长或患者状况不佳,可在手术期间追加一次药物。
3. 用药时间:一般术后24-48小时停药。
对于某些特殊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术、心脏手术等,可能需要延长用药时间。
4.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及时处理。
5. 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状况等个体差异,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二、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1)清洁手术:手术部位无明显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风险。
(2)清洁-污染手术:手术部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风险。
(3)污染手术:手术部位存在明显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风险。
2. 禁忌症:(1)对所选抗菌药物过敏者。
(2)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3)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
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用药原则,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使患者了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水平,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
4.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5. 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现象的发生。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原则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原则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转载)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预防用药应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范围2.1清洁手术2.1.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2.1.2清洁手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年龄大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2.2清洁-净化手术、净化手术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预防用药。
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3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3.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3.1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3.2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人)为好,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3.3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脐带后给药。
3.4给药地点:手术室4.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药依据4.1针对手术部位一般菌群的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抗生素临床使用现状
围手术期是指手术前、中、后的一段时间,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等过程。
大量研究表明,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预防手术后感染有重要作用。
但目前在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很多临床医生对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目的、应用时机、药物选择、使用时程等存在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导致药物滥用现象严重,引起二重感染、细菌耐药性日益增加。
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宣传和管理,对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减轻病人医药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目的
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主要是为了预防和控制感染。
预防感染主要预防发生术后感染,目前认为任何术后预期感染率超过5%的外科手术均应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同时,抗生素的使用还可协同手术治疗有效控制已有感染或控制术后已发生的感染[13]。
2 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现状
目前很多医院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情况存在大量不合理现象,如抗生素使用率过高,适应证掌握得过松;抗生素选择不合理,费用过高;联合用药比例高,且联合用药配伍不当;用药时机不规范或用药时间过长;用法用量不规范;随意更换药物等问题大量存在[4]。
王丽等[5]调查了346例手术病例中抗菌药的使用情况,发现抗生素使用率为100%,但仅有18例在术前2 h内正确地预防性使用了抗生素;累计使用1、2、3种抗菌药物的病例分别占所有病例的100%、78%、28%;有10.6%和0.03%病例累计使用了4种和5种抗生素;0.01%病例累计使用了6种以上抗生素。
李小兰等[6]抽查并分析98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显示,全部患者使用了抗生素,在应用抗生素中头孢三代占55.2%,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比例高达51.0%,单一病人住院期间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62.2%。
吴秀荣等[7]对819份外科手术患者病历的分析显示,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单用比例为76.4%,二联用药比例为17.3%,三联及以上用药比例为6.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涉及6大类15个品种,大多数病例用药时间过长,且抗菌药物选用主要以经验为主。
3 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常见问题和认识误区
3.1 预防用药不当
目前国内各医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超过99%,治疗用药约占5%,预防用药约占95%[8]。
但过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以增加临床的“安全感”是不可取的,手术病人如过度预防性用药会增加医院内细菌的生态压力,有加大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危险,导致医院感染中的耐药菌的滋生和病人体内的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
3.2 用药时间不当
目前认为患者应于术前1~2 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且在择期手术结束后,患者继续应用抗生素可更有效预防感染的观点较普遍,多数患者在术前、术后兼用,并将抗菌药物用至拆线或体温正常后2~3 d仍继续用药。
但临床回顾性研究显示,术后多次给药并不能降低术后感染率,反而造成患者费用的增加[9]。
3.3 使用指征不当
认为所有手术进行前均须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较普遍;国内部分医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可超过95%,说明适应证掌握得过松,不符合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10]。
3.4 联合用药不当
造成抗菌药物应用品种过多的原因是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没有连续性。
一般情况下不应因预防目的而盲目使用抗菌药物,更不能联合应用以作预防目的。
有资料表明,抗菌药物应用越多,术后感染率反而可能越高,一般联合应用二联即可,三联、四联并无必要,更不宜随意选择广谱高值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
4 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
4.1 严格把握使用指征
目前传统分类中清洁和可能污染(Ⅰ、Ⅱ类)手术是否都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认识似已渐趋一致。
现大多认为清洁或污染手术,估计伤口感染率低于5%者,不必应用抗生素;无菌手术、病人抵抗力正常、手术室环境良好、不置放引流管者也不一定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主要为:无法避免术中污染的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大、中手术;患者具有较多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如器官移植)等;感染后果严重的清洁大手术,如开颅手术、心脏及大血管手术、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等;使用人工材料的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和人工血管移植术等;术前已发生污染的手术(如开放伤)[11]。
4.2 严格控制用药时间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给药时机极为关键,必须在术前给药,但术前不存在细菌污染,因此不必过早提前预防用药。
为保证抗生素在手术过程中、污
染发生前已在血清及组织中形成有效浓度,通常不应早于术前1 h给药,最佳给药时间为切皮前30~60 min。
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时间较短(小于2 h),术前用药1次即可。
由于短半衰期抗生素一般只能提供3 h的有效预防浓度,为保证有效抗生素浓度覆盖手术全过程,因此手术时间超过3 h者需重复给药1次。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过长是外科滥用抗生素中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
由于细菌污染在术后将不再发生,若无特殊情况,无需持续应用抗生素,至少应在术后24 h内停用。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用药时间为24 h,必要时延长至48 h。
有感染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龄)者,可用药至术后48 h;术前已发生细菌污染者(如开放伤),可用药至72 h。
Ⅲ、Ⅳ类手术以及手术中创伤较大、严重污染或患者存在免疫力低下等情况才在术后应用数次或数日,一般在48 h内停药,但对于治疗性应用抗生素例外[12]。
4.3 合理选用药物
应根据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药,并结合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理想的预防用抗生素应是抗菌谱广、杀菌力强,既能有效渗透组织、又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药物,且安全价廉。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肾毒性较强,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的耐药率高,两者均非理想的预防用药[13]。
头孢菌素被公认为最理想的预防用药,但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针对革兰阳性菌,应用渐少,而第四代头孢菌素一般不用于预防[14]。
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是目前最常用的,如头孢三嗪噻肟(菌必治),其渗透组织力强,半衰期可超过8 h,一次用药1 g,组织内可维持较高浓度和较长时间。
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过敏者,可用克林霉素单药或与氨曲南联用来替代。
在术后频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病区或医院,可选择性地给予万古霉素。
对于污染明显的下消化道手术,预防用药应覆盖常见厌氧菌,通常联合甲硝唑或克林霉素。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抗生素临床使用现状不容乐观。
因此,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临床医生与临床药师的共同努力尚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