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如树
初中数学知识树
初中数学知识树一、数的认识1. 整数(1)正整数、零、负整数(2)整数的基本性质2. 分数(1)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2)分数的基本性质3. 小数(1)小数的意义(2)小数的性质二、数的运算1. 加法(1)整数加法(2)分数加法(3)小数加法2. 减法(1)整数减法(2)分数减法(3)小数减法3. 乘法(1)整数乘法(2)分数乘法(3)小数乘法4. 除法(1)整数除法(2)分数除法(3)小数除法5. 混合运算(1)加减混合运算(2)乘除混合运算(3)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三、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概念(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 一元一次不等式(1)不等式的概念(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四、几何图形1. 点、线、面(1)点、线、面的概念(2)点、线、面的性质2. 平面图形(1)三角形(2)四边形(3)圆3. 立体图形(1)长方体(2)正方体(3)圆柱(4)圆锥五、概率与统计1. 概率(1)概率的概念(2)概率的计算方法2. 统计(1)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4)方差(5)标准差六、数学应用1. 实际问题求解(1)应用题的解题思路(2)应用题的解题方法2. 数学建模(1)数学建模的概念(2)数学建模的步骤(3)数学建模的应用七、数学思维与能力培养1. 抽象思维(1)抽象思维的概念(2)抽象思维的培养方法2. 逻辑思维(1)逻辑思维的概念(2)逻辑思维的培养方法3. 创新思维(1)创新思维的概念(2)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八、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1. 课堂学习(1)认真听讲(2)做好笔记(3)积极参与讨论2. 课后复习(1)及时复习(3)做习题巩固3. 考试技巧(1)合理安排时间(2)仔细审题(3)规范答题九、数学竞赛与拓展1. 数学竞赛(1)数学竞赛的意义(2)数学竞赛的准备(3)数学竞赛的参赛技巧2. 数学拓展(1)数学拓展的意义(2)数学拓展的方法(3)数学拓展的实践十、数学与生活1. 数学与生活(1)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数学与生活的关系2. 数学与科技(1)数学在科技中的应用(2)数学与科技的关系3. 数学与艺术(1)数学在艺术中的应用(2)数学与艺术的关系初中数学知识树一、数的认识1. 整数(1)正整数、零、负整数(2)整数的基本性质2. 分数(1)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2)分数的基本性质3. 小数(1)小数的意义(2)小数的性质二、数的运算1. 加法(1)整数加法(2)分数加法(3)小数加法2. 减法(1)整数减法(2)分数减法(3)小数减法3. 乘法(1)整数乘法(2)分数乘法(3)小数乘法4. 除法(1)整数除法(2)分数除法(3)小数除法5. 混合运算(1)加减混合运算(2)乘除混合运算(3)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三、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概念(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 一元一次不等式(1)不等式的概念(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四、几何图形1. 点、线、面(1)点、线、面的概念(2)点、线、面的性质2. 平面图形(1)三角形(2)四边形(3)圆3. 立体图形(1)长方体(2)正方体(3)圆柱(4)圆锥五、概率与统计1. 概率(1)概率的概念(2)概率的计算方法2. 统计(1)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4)方差(5)标准差六、数学应用1. 实际问题求解(1)应用题的解题思路(2)应用题的解题方法2. 数学建模(1)数学建模的概念(2)数学建模的步骤(3)数学建模的应用七、数学思维与能力培养1. 抽象思维(1)抽象思维的概念(2)抽象思维的培养方法2. 逻辑思维(1)逻辑思维的概念(2)逻辑思维的培养方法3. 创新思维(1)创新思维的概念(2)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八、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1. 课堂学习(1)认真听讲(2)做好笔记(3)积极参与讨论2. 课后复习(1)及时复习(3)做习题巩固3. 考试技巧(1)合理安排时间(2)仔细审题(3)规范答题九、数学竞赛与拓展1. 数学竞赛(1)数学竞赛的意义(2)数学竞赛的准备(3)数学竞赛的参赛技巧2. 数学拓展(1)数学拓展的意义(2)数学拓展的方法(3)数学拓展的实践十、数学与生活1. 数学与生活(1)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数学与生活的关系2. 数学与科技(1)数学在科技中的应用(2)数学与科技的关系3. 数学与艺术(1)数学在艺术中的应用(2)数学与艺术的关系在探索数学的旅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知识点,还要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树的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关于树的数学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自我介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self introdu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树的数学教案优秀6篇编写详细的教案需要根据教学反馈和评估结果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编写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树的数学教案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大树分支问题
数学大树分支问题
数学中的大树分支问题通常是指树结构中的分支数量问题。
在数学中,树是一种由节点和边构成的非循环有向图。
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分支,而分支数量就是指每个节点所连接的边的数量。
大树分支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树分支问题:
1. 最大分支数量:给定一个树,要求找到树中具有最大分支数量的节点。
这可以通过遍历树的每个节点并计算其分支数量来解决。
2. 平均分支数量:给定一个树,要求计算所有节点的平均分支数量。
可以通过遍历树的每个节点,累加其分支数量,并除以节点总数来解决。
3. 分支数量统计:给定一个树,要求统计每个节点的分支数量,并列出具有特定分支数量的节点。
可以通过遍历树的每个节点,并记录其分支数量来解决。
4. 分支数量限制:给定一个树和一个限制值,要求找到所有具有小于等于限制值的分支数量的节点。
可以通过遍历树的每个节点,并与限制值进行比较来解决。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大树分支问题示例,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相关的问题和应用。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使用图论和树算法的知识,例如深度优先搜索(DFS)或广度优先搜索(BFS)等。
离散数学7-树
(b)
(a)
V5
2
1
V7
8
9
V2
V4
2
3
V8
5
V1
V1
V4
V5
1
3
V7
V6
8
V4
2
V8
5
6
V1
1
V5
6
V7
V6
8
3
V8
5
6
V7
9
V3
(e)
V3
(f)
(g)
22
V2
V3
(h)
五.应用举例——求最小生成树
例3 用管梅谷算法求下图的最小生成树。
23
五.应用举例——求最小生成树
例3 用管梅谷算法求下图的最小生成树。
成圈。
首先证明T无简单回路。对n作归纳证明。
(i) n=1时,m=n-1=0,显然无简单回路;
(ii)假设顶点数为n-1时无简单回路,现考察顶点数是n的情况:此时至少有一
个顶点v其次数d(v)=1。因为若n个顶点的次数都大于等于2,则不少于n条边,但这与
m=n-1矛盾。
删去v及其关联边得到新图T’,根据归纳假设T’无简单回路,再加回v及其关联
边又得到图T,则T也无简单回路。
再由图的连通性可知,加入任何一边后就会形成圈,且只有一个圈,否则原图
中会含圈。
9
二. 基本定理——证明
证明(4):(3)(4),即证一个无圈图若加入任一边就形成圈,
则该图连通,且其任何一边都是桥。
若图不连通,则存在两个顶点vi和vj,在vi和vj之间没有路,若
加边(vi,vj)不会产生简单回路,但这与假设矛盾。由于T无简单回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知识树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知识树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数学的第三个单元内容。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四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的知识树。
一、加减法在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求和的运算方法;减法是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求差的运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竖式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如进位和借位的处理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乘法与除法在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求积的运算方法;除法是将一个数分为若干个相等的部分,求商的运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竖式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如进位和借位的处理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如乘法的交换律和分配律,除法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整数与小数在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整数和小数的概念和运算。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学生需要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如正整数与正整数相加、正整数与负整数相加、正整数与零相加等。
小数是数的一种表示方法,学生需要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学生还需要学习小数和整数之间的转换,如将小数转化为整数,将整数转化为小数。
四、数的应用在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数的应用。
数的应用是将数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面积和周长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数据统计解决实际问题,如统计数据、制作表格和图表等。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树
统计与概率
数与运算
实践与综合应用。
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减法 笔算。
说 教 材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认识直角 100以内 的加法 和减法 表内乘法 估量长度
建立长度概念
数的运算
等差数列
(拓展)
图形的 认识
测量
图形与 位置
从不同位置观察 简单物体的形状 认识轴对称图形
用长度 单位进 行实际 测量,
例1.5的乘法口诀
的来源、意义, 熟记口诀。
例3.3的乘法 例2.2的乘法口 诀的来源和意义。 口诀的来源 和意义。
例4.4的乘法 口诀的来源 和意义。
例5.乘加乘减 用数学 例6.乘法应用题
例3.感知乘法是相同 数相加的简便算法。 乘法的初 步认识
5的乘 法 口诀
2、 3、 4、 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 口诀
第 七 单 元 《 统 计 》
选定的一组事物与 顺序无关。
两个活动使学生感受简 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 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排列顺序不同, 就表示不同的两位 数是有顺序的。
例3
《 第数 八学 单广 元角 》
在例2的基础上加 了一个条件,难度稍 有 增加,重点让学生 说一说例2和例3 的不同。
说 建 议
镜面对称
例5.知道8的乘法口诀 的来历和含义,并会运用口 诀正确计算。
例6.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 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感受数学的 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例4.用已构建起的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的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8的乘 法口诀
9 的乘 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
例3.建立 “求一个数的 几倍是多少” 的计算思路 ,为解决问 题构建“思 维模式”。 例1.让学 生经历口诀 的编制过程, 掌握口诀的 特征,熟记 口诀。
树的影子应用题三年级数学
树的影子应用题三年级数学在数学学习中,树的影子是一个常见的问题,通常涉及到了基本的几何和比例知识。
以下是几个关于树的影子的应用题,适合三年级学生练习。
# 应用题一:树高与影子长度的关系小明在公园里看到一棵大树,他想知道树的高度。
他测量了树的影子长度为8米,同时测量了他自己的影子长度为1.2米。
小明的身高是1.5米。
请问这棵树有多高?解题步骤:1. 确定比例关系:小明的身高与影子长度的比例应该与树的高度和影子长度的比例相同。
2. 设树的高度为 \( h \) 米。
3. 根据比例关系,我们有 \( \frac{1.5}{1.2} = \frac{h}{8} \)。
4. 解这个比例,得到 \( h = \frac{1.5 \times 8}{1.2} \)。
5. 计算结果,得到树的高度。
# 应用题二:不同时间的影子长度小华在下午3点测量了一棵树的影子长度为10米。
到了下午4点,他再次测量了同一棵树的影子长度,发现变短了,只有7米。
请问这棵树的高度会随着时间变化吗?解题步骤:1. 理解影子长度的变化是由于太阳位置的变化,而不是树的高度。
2. 由于树的高度是固定的,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考察太阳位置变化对影子长度的影响。
3. 可以解释影子长度的变化是由于太阳角度的变化导致的。
# 应用题三:两棵树的影子比较在一个晴朗的下午,小刚观察到两棵树的影子。
第一棵树的影子长度为6米,第二棵树的影子长度为9米。
如果第一棵树的高度是12米,那么第二棵树的高度是多少?解题步骤:1. 首先确定第一棵树的高度与影子长度的比例,即 \( \frac{12}{6} = 2 \)。
2. 假设第二棵树的高度为 \( h \) 米。
3. 根据比例关系,我们有 \( \frac{h}{9} = 2 \)。
4. 解这个比例,得到 \( h = 9 \times 2 \)。
5. 计算结果,得到第二棵树的高度。
# 应用题四:影子长度与实际距离小亮站在一棵大树旁边,他的影子与树的影子相连。
离散数学(第二版)第9章树
e10, 则分别产生初级回路e1e3e4, e1e4e5e2, e6e8e9,
•
•
•
e7e6e9e10。
•
第九章 树
这些初级回路有一个共同特点: 它们中均只含一条弦,
其余的边均是树枝, 我们称这样的回路为基本回路。 对于
G的每棵生成树T, m-n+1条弦对应着m-n+1个基本回路,
这些基本回路构成的集合称为对应T的基本回路系统。 显
例如图9.1.3中, T1和T2是图G的两棵生成树, 1 和2 是 分别对应于它们的余树。
第九章 树
图9.1.3 图的生成树和余树
第九章 树
由图9.1.3可见, G与T1、 T2的区别是G中有回路, 而 它的生成树中无回路, 因此要在一个连通图G中找到一棵 生成树, 只要不断地从G的回路上删去一条边, 最后所得 无回路的子图就是G的一棵生成树。 于是有如下定理。
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在已知的带权图上求权最小 的生成树。
定义9.1.4 设无向连通带权图G=〈V, E, ω〉, G中带 权最小的生成树称为G的最小生成树(最优树)。
定理9.1.4 设连通图G的各边的权均不相同, 则回路 中权最大的边必不在G的最小生成树中。
证明略。
第九章 树
定理的结论是显然的, 由此寻找带权图G的最小生成 树, 可以采用破圈法, 即在图G中不断去掉回路中权最大 的边。
(5) 1, 1, 1, 1, 1, 2, 5
(6) 1, 1, 1, 1, 1, 3, 4
(7) 1, 1, 1, 1, 1, 1, 6
第九章 树
注意到, 不同构的度数列对应不同的树, 但对应同一 度数列的非同构的树不一定唯一, 所以对应(1)有T1, 对应 (2)有T2、 T3和T4, 对应(3)有T5和T6, 对应(4)有T7和T8, 对应(5)有T9, 对应(6)有T10, 对应(7)有T11(见图9.1.2)。
六年级上册知识树数学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树第一章:数的认识与运算一、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定义:自然数、0以及它们的相反数统称为整数。
整数的读法与写法:按数位顺序读写,注意0的读写规则。
二、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
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区分: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为真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为假分数。
带分数与假分数的转换:带分数可转换为假分数,反之亦然。
三、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定义: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
小数的读法与写法:按数位顺序读写,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四、数的运算整数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举例:23 + 45 = 68, 78 - 29 = 49, 12 × 3 = 36, 84 ÷ 6 =14分数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注意通分与约分。
举例:1/2 + 1/3 = 5/6, 3/4 - 1/2 = 1/4, 2/3 ×3/4 = 1/2, 4/5 ÷2/3 = 6/5小数四则运算:与整数运算类似,注意小数点对齐。
举例:1.2 + 0.8 = 2, 3.5 - 1.7 = 1.8, 0.4 ×0.5 = 0.2, 2.4 ÷0.6 = 4五、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举例: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c + b × c简便运算:利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举例:25 ×48 = 25 ×(40 + 8) = 25 ×40 + 25 ×8 = 1000 + 200 = 1200第二章:空间与图形一、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特点、区别与联系。
角的认识:角的定义、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角的度量。
平行与垂直: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垂直线的定义与性质。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树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CONTENTS
• 数的认识 • 数的运算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
01 数的认识
CHAPTER
数的读法与写法
数的读法
学习数的读法,包括个位、十位 、百位等,能够正确读出数字。
数的写法
掌握数字的写法,包括大写和小 写,能够正确书写数字。
立体图形认识
正方体
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它 的面、棱和顶点的概念。
长方体
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了解它的 长、宽、高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
了解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它的底 面、侧面和高度的概念。
图形变换与位置关系
平移
了解平移的基本概念, 知道平移后的图形与原
图形的对应关系。
旋转
认识旋转的基本特征, 知道旋转后的图形与原
图形的对应关系。
轴对称
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 ,知道对称轴和对称图
形的特点。
位置关系
理解前后、左右、上下 等基本位置关系,能够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04 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
CHAPTER
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的意义
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 和分析的过程,是数学中研究数据的 方法。
统计图表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比值。
确定与不确定事件
确定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 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不确定事件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简单概率计算
通过列举所有可能事件及其次数 ,计算某一事件的概率。
可能性大小比较
比较方法
通过比较两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来判断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大 小。
斐波那契螺旋树原理
斐波那契螺旋树原理
斐波那契螺旋树原理是指一种数学规律,它是由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13世纪发现的。
该原理描述了斐波那契数列的特性以及如何将它们转化为螺旋形状的树状结构。
斐波那契数列是指从0和1开始,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的数列。
例如,斐波那契数列的前几个数字是0、1、1、2、3、5、8、13、21等等。
这个数列在数学和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菜花的花瓣数、蜂巢的结构、龙卷风的旋转等等。
斐波那契螺旋树是一种基于斐波那契数列的树形结构。
它的构造方式是将斐波那契数列的每个数字作为树的节点,然后将节点按照斐波那契数列的顺序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螺旋形状的线。
最终,将这条线转化为树状结构,即可得到斐波那契螺旋树。
斐波那契螺旋树的形状和特性非常有趣。
它的形状呈现出一种逐渐扩大的螺旋形状,其中每个节点的位置和大小都是根据斐波那契数列计算出来的。
斐波那契螺旋树的分支数量也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即每个节点的分支数量等于它前面两个节点的值之和。
斐波那契螺旋树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
例如,它可以用于优化算法、图像处理、数据压缩、密码学等等。
此外,斐波那契螺旋树还可以用于设计美学和艺术作品,因为它的形状非常美观而具有吸引力。
总之,斐波那契螺旋树原理是一种非常有趣且实用的数学规律。
它的发现和应用对于推动数学和科技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离散数学第九章树知识点总结
生成树的存在性 定理 任何无向连通图都有生成树. 证 用破圈法. 若图中无圈, 则图本身就是自己的生成树.
否则删去圈上的任一条边, 这不破坏连通性, 重复进行 直到无圈为止,剩下的图是一棵生成树. 推论 1 设 n 阶无向连通图有 m 条边, 则 mn1. 推论 2 设 n 阶无向连通图有 m 条边, 则它的生成树的余树 有 mn+1 条边.
{0,10,010, 1010} 不是前缀码
例 在通信中,设八进制数字出现的频率如下:
0:25%
1:20%
2:15%
3:10%
4:10%
5:10%6:5% Nhomakorabea7:5%
采用 2 元前缀码, 求传输数字最少的 2 元前缀码 (称作最佳前
缀码), 并求传输 10n(n2)个按上述比例出现的八进制数字需
要多少个二进制数字?若用等长的 (长为 3) 的码字传输需要
推论 3 设
为 G 的生成树 T 的余树,C 为 G 中任意一个
圈,则 C 与
一定有公共边.
基本回路与基本回路系统
定义 设 T 是 n 阶 m 条边的无向连通图 G 的一棵生成 树,设 e1, e2, … , emn+1 为 T 的弦. 设 Cr 为 T 添加弦 er 产生的 G 中惟一的圈(由 er和树枝组成), 称 Cr 为对应 弦 er的基本回路或基本圈, r=1, 2, …, mn+1. 称{C1, C2, …, Cmn+1}为对应 T 的基本回路系统. 求基本回路的算法: 设弦 e=(u,v), 先求 T 中 u 到 v 的路径 uv, 再并上弦 e, 即得对应 e 的基本回路. 基本割集与基本割集系统定义 设 T 是 n 阶连通图 G 的一棵生成树, e1, e2, …, en1 为 T 的树枝,Si 是 G 的只含树枝 ei, 其他边都是弦
初中数学思维大树教案
初中数学思维大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如分类讨论、归纳总结、转化化归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分类讨论、归纳总结、转化化归等。
2. 数学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发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介绍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如分类讨论、归纳总结、转化化归等,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道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行解决。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分享思路和方法。
4. 展示:每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评价和提问。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总结数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一道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注重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数学思维实例和例题。
2. 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3. 投影仪和白板。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开花树数学一年级
开花树数学一年级一、基础知识部分。
1. 数字认知。
- 一年级学生要熟练掌握0 - 10这几个数字的认读、书写和数的意义。
- 例如,0表示一个也没有;1可以表示1个物体,像1朵花、1棵树等。
- 书写数字时,要按照正确的笔顺,如“1”是从上到下一笔写成,“2”是从右上到左半圆再向右下写一横等。
2. 比大小。
-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
-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3 < 5,表示3比5小;7>4,表示7比4大;当两个数一样大时用“=”,如2 = 2。
- 可以通过实物比较来帮助理解,比如拿出3个苹果和5个苹果,能直观地看出3个苹果比5个苹果少。
3. 加减法。
- 加法:理解把两个或几个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例如,树上有2只鸟,又飞来了3只鸟,一共有多少只鸟?算式就是2+3 = 5(只)。
- 减法: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
如树上有5只鸟,飞走了2只,还剩几只?算式为5 - 2 = 3(只)。
- 可以用小棒等实物来演示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变化。
二、解决问题部分。
1. 简单的图文应用题。
- 学会看简单的图画和文字描述来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一幅图上画着4朵红花和3朵黄花,问题是“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解题步骤:首先要理解图中的信息,知道红花有4朵,黄花有3朵,要求一共有多少朵,就是把红花和黄花的数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为4+3 = 7(朵)。
- 还有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
图上画着一共有7个苹果,其中3个是红色的,其余是绿色的,问绿色苹果有几个?这就要用减法计算,7 - 3 = 4(个)。
2. 排队问题。
- 在一年级数学中,排队问题是比较常见的。
例如,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2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解题思路:要注意不能只把前面的人和后面的人相加,还要加上小明自己,所以算式是3+2 + 1=6(人)。
数字大树大班数学教案
数字大树大班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掌握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乐趣。
2. 教学重点•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3. 教学内容3.1 数字的认识•数字的基本概念:0-9;•数字的读法和写法;•数字大小的比较。
3.2 加法运算•加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加法的运算法则;•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3.3 减法运算•减法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减法的运算法则;•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4.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合作,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
5. 教学过程5.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呈现数字大树,引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5.2 认识数字•通过数字大树的例子,让学生认识0-9的数字;•利用字卡游戏,让学生熟悉数字的读法和写法;•进行数字大小比较的游戏,让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5.3 加法运算•在生活情境中引入加法的概念,如购物、分糖果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加法运算的过程;•利用游戏形式巩固加法的记忆和运算能力。
5.4 减法运算•在生活情境中引入减法的概念,如吃苹果、给小朋友减少糖果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减法运算的过程;•利用游戏形式巩固减法的记忆和运算能力。
5.5 综合练习•给学生布置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
6. 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现积极性;•作业评价:对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题进行评分;•测验评价:进行定期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掌握情况。
7. 总结通过数字大树大班数学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充分认识数字,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如树(决赛特等奖)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高三杨笑颜
当那场突如其来的声势变得浩大而鼎沸之时,我还在晕头转向地抠数学题,神态迷茫得仿佛做了革命人的阿Q。
窗外是小区里的花园,从我家阳台刚好看见全景。
此时那棵厚重而阴沉的橡树已被连根拔起,被拖上墓穴一样的卡车。
橡树原来所在的位置只留下三折些许枝条的大坑,周围的红叶石楠歪倒一地。
这让我想起很多年之前的情形。
那时它墨绿的色调很像雷雨前压抑的云层,隐埋着沉默与严厉的目光——妈妈一般都是用这样肃杀如秋风的目光盯着走神的我——厌倦了她平平仄仄讲数学题的腔调,我把眼睛瞟向了花园里最为显眼的橡树,结果发现它古板的形象和单调的数学一样讨厌。
他们都像鲁迅所说的“红纸里包着的烂肉”。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妈妈一定郁闷过为什么她有一个不爱数学的女儿。
她时不时地给我补充点数学压轴题,表情充满鼓励与期待。
而我便是老气横秋凄凄惨惨的祥林嫂,数学狰狞的面孔活像那只吃了阿毛的狼。
我一直对数学提不起兴趣。
数学是来学的吗?明明就是来折磨人的!上街买菜可能会用到文学——“姐姐你皮肤真好,所谓‘美者颜如玉’当是如此……诶,芹菜便宜一点儿好吗?”但绝不会用到——“大妈,我刚才算了一下你卖菜价格的获利差……”就算能用得到,大妈也一定很心累。
而且就算费尽心机地算出来了,菜也估计卖得差不多了。
我笃定不会爱上数学。
数学有什么好的,不如文学。
云破月来花弄影,影子延伸出江南女子细细的眉眼和才子脚下洋溢着桨声灯影里的河面,沉入河水便是沉寂的文明与落定的长诗碎片,折射出遗忘之乡的模糊侧颜——这才是我要的第三种绝色。
眼看着卡车浩浩荡荡地绝尘而去,我心里感到莫名的畅快。
我把笔一扔,颇有气壮山河之态。
这时我听到鲁迅趴在我耳边低声道:“让他们怨恨罢——我一个都不宽恕。
”
半个小时后,妈妈如期来检查我的作业。
我躺在床上闷声道:“这题不会,太难了……”妈妈很轻松的识破了我的谎言,我视死如归地低头准备接受痛斥,而她叹了一口气,拿着两张在我看来“窗户纸也不配”的纸,脚步沉沉,进了卧室。
我的心随着不大的关门声突然一沉,之前的调侃心情消失地无影无踪。
我知道,我伤了她的心了。
愧疚感袭来如同《百年孤独》的那场庞大的风暴。
我站在阳台,看见花园里空虚无比的洞。
妈妈如果训斥我,我可能还觉得好受一些,但是她没有……想必他一定很久之前就看出我对数学的不耐烦吧。
一直以来,她在我身上注入了很大的期望,可是我……
树上沉浸在在即世界的男爵突然摔落下来。
我想象这下面将会发生什么,越发惶恐不安。
我又瞥了瞥花园中央的巨大空洞,觉得心——也被生活锋利二冰冷的齿轮,狠狠磨掉了一块。
一大块。
可是,这能怪我吗?我一直找不到学习数学对于我,对于生活的意义。
它像孔乙己排在柜台上的铜板,给不了孔乙己温情和安慰。
我心里又是一阵委屈。
徘徊间,书房的门被敲了两下,我从阳台退回书房,跑去开门。
妈妈递给我那两张试卷,如今它们已被写满了字。
她扶着我的肩,注视着我。
我被迫与她对视。
没有想象中的谴责、愤怒、伤心,只是平静。
她的瞳孔是浅棕色的,和我的一模一样。
她只是注视着我。
海。
棕色的海埋葬所有的暗流,孕育出不问明天的希望来。
我再一看试卷,写满了题目分析、解题步骤、知识点链接。
红笔,黑笔,蓝笔。
我心里一酸,脑海里又浮现出那棵大而阴郁的橡树。
没有橡树,花园衰老了许多。
没有数学,我知道我的未来会很坎坷,在时代的天空下,走着,低着头,一直走到那漆黑的洞里。
可我还是找不到数学的意义。
这时妈妈轻声说:“我知道你不爱数学,也知道你不得不学数学……但是你知道吗?数学,在生活中是有影子的。
”
我瞪大眼睛,奇异地盯着她。
“数学,教你逻辑与理性。
这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妈妈转向书架,“江南,江南你知道吧?他大学是学逻辑的。
我相信他宏大而细节的叙事风格与他的理性知识是分不开的。
”
妈妈居然读江南的书?我一直以为她是个相当古板的人啊!
“它以理性的思维,为你打开另一扇观察世界的门。
有的人,用数学得到了财富,而有些人,用数学的理性成为了自己。
分情况讨论也好,代元转化也好……”妈妈停住了,拍了拍我的肩,“不爱数学,但要以平常心去接受。
”她知道我讨厌听大道理。
接受?我突然想起一段话:只有接受,平凡的生活才会不平凡。
我曾以为我和妈妈之间的纽带就是数学,然而,并非如此;我曾偏执地认为,数学就是用来摧残人的,而以后议论文用到的理性思维、多角度告诉我:并非如此。
如今我还会在做错数学题时暗叫一声:可恶!然而心中已无烦躁。
我拿起红笔,认认真真订正。
有人告诉我,我做题的模样像极了妈妈。
果真如此,是吗?我笑了笑。
不过,比这个更重要的,是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从那次事件后,我们都学会了相互理解,不再寻找沉淀在眼底那隐晦的目光。
花园里,橡树原来的位置上,栽上了一棵挺拔高大的银杏树。
金黄的叶片在深秋的阳光下深思。
我常去树下拣拾那金黄的叶片做书签总感觉那纹理中有远处腾空而起的风声饱含着数学密码。
指导老师:朱艳飞【点评】
本文描述了不爱数学的“我”找不到学习数学的意义,而作为数学老师的妈妈不断鼓励并启发,使“我”慢慢接受。
作者的聪明之处,在于借助花园里的橡树被挖走,又栽植一棵银杏树的真实经历为依托,生动形象地描写“我”对学习数学态度的前后变化。
作者引用鲁迅的语言,使语句诙谐幽默,表现了一个高中生在繁重学业的烦恼中挣扎后选择接受的心理变化,真实可感。
最后一段点题,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