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防灾减灾

合集下载

三防建设情况汇报

三防建设情况汇报

三防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三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我国加强了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完善了三防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加强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各级政府加大了防灾减灾投入,加强了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提高了城乡防灾减灾能力。

同时,我国不断完善了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了防灾减灾科技支撑,提高了防灾减灾预警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国加强了抗灾救灾力量建设,提高了抗灾救灾能力。

各级政府加强了抗灾救灾组织协调,健全了抗灾救灾预案体系,提高了抗灾救灾应急响应速度。

同时,我国积极开展了抗灾救灾演练和培训,提高了抗灾救灾队伍素质和技能。

在此基础上,我国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有效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最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国加强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安排了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加强了灾后恢复重建监管,加快了灾后恢复重建进度,提高了灾后恢复重建质量。

同时,我国注重了灾后心理疏导和社会保障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走出灾难。

在此基础上,我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快了受灾地区的重建进程,恢复了受灾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综上所述,我国三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三防工作还存在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们要继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大防灾减灾投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要进一步加强抗灾救灾力量建设,健全抗灾救灾预案体系,提高抗灾救灾应急响应速度。

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进程,科学合理安排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投入,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只有不断加强三防建设,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4年防灾减灾工作方案

2024年防灾减灾工作方案

2024年防灾减灾工作方案____年防灾减灾工作方案一、工作背景2023年,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在我国也发生了多起重大灾害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损失。

面对未来几年防灾减灾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强工作,提高应对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全面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建设安全、稳定和可持续的社会。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能力,减少灾害损失;2. 强化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防灾减灾体系;3. 加强防害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4. 增强灾后恢复和重建能力,尽快带动灾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重点任务1. 加强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1)完善地震、台风、洪水、地质灾害等灾害预警系统,提高准确性和及时性;(2)加强对新型灾害风险的研究和监测,提前预警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灾害。

2. 加强城市防灾能力建设(1)加强土地规划和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控制建设在易受灾区域的规模和密度;(2)加强城市建设的抗震、防洪等设计和施工标准,提高抗灾能力;(3)加强城市排水和防洪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3. 加强农村防灾能力建设(1)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灌溉条件,提高农田防洪排涝能力;(2)推动城乡防洪一体化规划,加强农村防洪设施建设。

4. 加强社区和单位防灾减灾工作(1)加强社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应急避险意识和能力;(2)加强企事业单位的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5. 加强灾后恢复和重建(1)制定完善的灾后恢复和重建方案,确保灾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2)加强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将资金合理投入到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中。

四、工作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1)加强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2)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职责和义务。

2023乡镇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方案

2023乡镇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方案

2023乡镇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方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2023乡镇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方案2023乡镇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方案7篇防灾减灾工作不是一时一刻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总结,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23乡镇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方案,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2023乡镇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方案篇1今年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我国农村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建设意义、现状、挑战和对策

我国农村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建设意义、现状、挑战和对策

我国农村和贫困地区是灾害多发易发区域,也是防灾减灾救灾的薄弱环节,灾害的发生容易引发或加剧贫困。

我国80%以上的因灾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来自农村地区。

1989—2019年,我国农作物年均受灾面积达4020万公顷,年均死亡人口870人(不含2008年)。

我国830多个贫困县中的70%以上都处在易遭受暴雨洪涝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因灾致贫和返贫的现象突出。

我国70%以上的气象灾害发生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因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和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作为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有紧迫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深入开展农村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建设,对顺利实现和开展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现状及特征我国农村防灾减灾救灾在组织机构方面大都依托村委会和村民小组,承担减灾与应急机9月11日,两台植保无人机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大丰收家庭农场进行水稻病虫害飞防作业 IC photo/图构的职责,通常党员干部、民兵、村民中的积极分子组成应急突击队伍,负责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和应急救灾职责。

我国农村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一直在加速发展,地震和城乡住房建设部门开展了“农村安居工程”,气象部门开展了“基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和“灾害性天气预警‘最后一公里’”建设。

在地震防灾减灾救灾方面,2001年和2008年,我国分别颁布实施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161-2008》,要求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高度,选择不同的抗震等级,以此确定不同的抗震构造措施。

6度区在建筑设计时须进行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7—9度区的建筑物,在结构设计时须进行抗震验算。

2011年,我国城乡住房建设部印发了《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要求享受各级政府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补助的农户实施住房重建或新建的,必须严格执行抗震要求有关规定。

村镇防灾减灾规划

村镇防灾减灾规划
减灾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城乡建设中应急保障基础 设施、防灾避难场所、抗灾鉴定与加固等公益性事项缺乏稳
定、连续的资金投入。
二是城乡防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有待加强。防灾
规划中针对新灾害类型的防灾措施研究不够;防灾避难场所 布局不合理,数量和规模不够;重要防灾减灾设施和生命线
工程建设实施不到位。
三是城乡建设存在防灾薄弱环节。大量村镇、城中村、 旧城区的老旧民房和城乡结合部的私建建筑存在灾害隐患; 大型公共建筑、学校、医院的防灾措施尚需加强;市政公用
• 2)消防通道
• 消防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60m,路面宽度不得小于 4m。当消防车通道上空有障碍物跨越道路时,路面与障 碍物之间的净高不得小于4m。
• 需要消防车道的范围:
• (1)穿越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 (2)穿越建筑物的门洞 • (3)连通内院的人行通道 • (4)环形消防车道 • (5)封闭内院的消防车道 • (6)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通道 • (7)消防车道的尺寸 • (8)消防车道的回车场
人死亡,38间房屋倒塌,30多个地下车库被淹。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突破50%,人口、 产业、工程设施将进一步向城镇集中,城镇发展与防灾能力 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加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迫在眉睫。
3、统筹城乡发展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通过村庄整治、农村危房改造以及抗 震安居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村镇房屋和基础设 施的防灾能力。但由于历史上城乡二元化管理,村镇整体抗 灾设防水准仍较低,受灾时人员伤亡远比城市严重,小灾大 损失的现象屡屡发生。甘肃岷县5.2级、云南鲁甸5.6级等中 等规模地震,平均使十余个乡镇、上万人受灾,反映了村镇
1.2消防给水与通道

山东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意见

山东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意见

山东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08.05.30•【字号】•【施行日期】2008.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建设正文山东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意见(2008年5月30日)各市建委(建设局)、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省建设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号召全省建设系统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大力支援灾区抢险救灾工作,并对我省建设系统进一步加强抗震防灾工作做出部署。

为做好全省抗震防灾工作,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加强我省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抗震防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波及面广、难以预测等特点,一旦发生,破坏性很大。

山东是个地震多发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造成了严重灾害。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十分关心并致力于解决的民生问题。

历次破坏性地震的经验教训表明,做好工程抗震设防和现有工程的抗震加固,编制和实施城乡抗震防灾规划,是提高城乡综合抗震能力,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抗震防灾措施。

为此,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抗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做好抗震防灾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增强紧迫感和政治责任感,克服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制定措施,落实责任,以对党、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抗震防灾这项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大事。

二、突出重点,认真做好既有建筑抗震性能普查工作汶川地震中发生群死、群伤的主要是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生命线工程。

住建部抗震防灾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

住建部抗震防灾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

住建部抗震防灾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一、引言在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时,住建部始终将抗震防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定、技术研究、宣传教育和实际行动,我们努力提高城乡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总结政策制定与实施制定了一系列抗震防灾相关政策,明确了抗震防灾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技术研究与创新加强抗震防灾技术研究,推动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宣传教育与培训开展了广泛的抗震防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应急准备与演练建立了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三、工作要点加强政策引导继续完善抗震防灾相关政策,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推动技术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抗震防灾技术的研发力度。

提升公众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持续开展抗震防灾知识的宣传教育。

强化应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优化基础设施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和建设,提升整体抗震能力。

四、具体措施政策层面定期修订和更新抗震防灾相关政策,确保政策与时俱进。

技术层面建立抗震防灾技术研发平台,促进技术交流和成果共享。

宣传层面利用媒体、教育、社区等多种途径,普及抗震防灾知识。

应急层面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协同应对能力。

建设层面在城乡规划和建设中,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问题一:部分地区抗震防灾意识不强部分地区和群体对抗震防灾的认识不足。

改进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问题二:抗震技术应用不够广泛一些先进的抗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不够广泛。

改进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更多地区和企业采用先进抗震技术。

问题三:应急响应机制尚需完善部分地区的应急响应机制还不够完善,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工作的建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态势,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灾害,提高抗灾能力和减少灾害损失,我们需要加强相关能力建设工作。

以下是针对该主题的建议:一、加强灾害监测预警能力1. 提高气象、地质等监测预警技术水平,及时发现灾害隐患,提前预警,减少灾害发生后的损失。

2. 加强预警信息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完善防灾减灾规划体系1. 加强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等各类灾害的风险评估和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地规划灾害防治工作。

2. 完善城乡规划,提高建筑抗灾能力,减少灾害发生后的房屋倒塌等损失。

三、强化应急救援能力1. 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加强救援队伍的训练和装备更新,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 加强救援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提高应对大型突发灾害事件的能力。

四、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1. 完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加大对灾区的经济援助和重建投入,尽快恢复受灾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2. 促进受灾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受灾地区的经济抵御能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1. 加强国际灾害预警信息交流,共享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救灾经验,提高全球抗灾能力。

2.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界灾害挑战,建立灾害应对的多边合作机制。

在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普通公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加强综合能力建设工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灾害的挑战,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强科学技术支持1. 加强灾害科学研究,推动灾害监测、预警、应对技术的创新,提高科技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应用水平。

2.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提高科技对防灾减灾救灾的支撑作用。

七、加强法律法规建设1. 完善灾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灾害防治行为,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法治意识。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
计导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8.01.03
•【文号】建办城〔2018〕1号
•【施行日期】2018.01.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的通知
建办城〔2018〕1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重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海南省规划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指导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我部组织编制了《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城市建设司。

附件: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18年1月3日。

加强领导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加强领导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建造3 3 栋 防 洪楼 , 建 筑 面 积 1 3 1 5 0 平 方 米 ,受 益 群 众 1 5 5 6 5
人 。五是加 快市级救灾物资储 备仓库建设 。2 0 1 2 年 ,文昌 3 O 万元 ,建设 市级救灾物 资储 备仓库 ,建筑 面
积3 0 0 平 方 米 。六 是 深 入 开 展 综 合 减 灾 示 范 社 区 创 建 活 动 。
宗 。三是稳 妥推进基本农 田建设 。2 0 1 0 年 来 ,文 昌市 累计
投入资金9 0 0 0 多 万 元 , 大 面 积 改 造 中低 产 田 ,改 善 排 灌 系
统 ,建设 田间机耕道路 ,基 本农 田整 治取 得 了显著 成效。 四是全面加 强防洪楼建设 。2 0 1 0 年发 生特 大洪涝灾 害后, 文 昌市 投入资 金近 1 7 0 0 万 元 ,在 全市 1 2 1 个低 洼易涝村 庄
益群众2 9 9 4 8 人 。二 是 大 力 实施 病 险 水 库 除 险
加 固 工 程 。文 昌市 现 有 大 中 型 水 库 8 6 宗 ,其 中 中型 水 库 8
宗 ,小 1 型2 5 宗 ,小2 型5 3 宗 。2 O 1 O 年 以来 ,累计投 入资金
9 7 5 2 万 元,加固病险水库2 6 宗 ,其 中小 i 型1 3 宗 ,t b2 型1 3
发生4 次重大 自然灾害 ,因灾倒 塌民房 1 3 5 0 1 ' 4,直接经济损
失4 0 多 亿 元 。 尤其 是 2 0 0 5 年 的超 强 台 风 “ 达 维 ” ̄ l J 2 0 1 0 年 的 特 大 洪 涝 灾 害 , 灾 害 发 生 范 围 之 广 、受 灾 人 口之 多 、 因 灾造成损失之重 ,历史罕见 。为推动防灾减灾 事业发展 , 文 昌市 坚 持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 以提 升 城 乡 防 灾 减 灾 能 力 建 设 为 核 心 ,加 强 领 导 ,加 大 投 入 ,城 乡 防 灾减 灾 能 力 和 水 平 不 断提 升 。

城乡结合部的防灾减灾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乡结合部的防灾减灾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乡结合部的防灾减灾问题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城乡结合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形式,使其面临着与城市和农村地区不同的防灾减灾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结合部的防灾减灾问题入手,探讨相应的对策,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城乡结合部的防灾减灾问题1. 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城乡结合部地区常常存在山区、河流、湖泊等特殊的地理环境,这导致了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增加。

例如,山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而河流和湖泊则可能引发洪水和山洪灾害。

2. 建筑结构薄弱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的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技术水平的不足,建筑结构往往相对较为薄弱。

这使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更高,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面临更大的威胁。

3. 居民安全意识薄弱相对于城市和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居民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

由于受到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居民对于自然灾害的风险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防范措施意识。

二、对城乡结合部的防灾减灾问题的对策研究1.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针对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应加强相应的治理工作。

可以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对潜在灾害隐患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同时,加强对山区、河流、湖泊等地理环境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规划和措施。

2. 提升建筑抗灾能力为了提高城乡结合部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应注重加强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监管。

同时,推广应用抗震设防标准,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与加固。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建筑安全意识。

3.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应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向社区居民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醒他们关注地质灾害、自然灾害等风险,并告知相应的预警措施和应对方法。

4. 建立灾害应急救援机制为了应对城乡结合部的突发灾害事件,应建立健全相应的灾害应急救援机制。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成 3 人死亡,14万平方米市区道路毁坏 ,直接经济损失 1. 7 . 32
亿元 ;2 1 年 5 7日广州特大暴雨,造成 7 00 月 人死亡 ,3 间房屋 8 倒塌,3 O多个地下车库被淹。
“ 二五 ”期 间 ,我 国城 镇 化水 平将 突 破 5 % 十 0 ,人 口、产 业 、
工程设施将进一步 向城镇集中,城镇发展与防灾能力不足 的矛
四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能力仍待加强。城 乡防灾减灾科
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 比有一定差距 ,研 究力量分散、防灾研 究 偏重单一技术 ,缺乏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 ( )面临形势 三 1 严峻的 自然灾害形势 .
指 导思 想 、基本 原 则和 规 划指 标
( 一)指导 思想
以城乡防灾规划制定和实施为先 导,以房屋建筑和市 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监 管为主线 ,以应急基础设施建设为 重点, 以城乡建设防灾减 灾法律法规 、标准 体系 为依据 , 以应急管理 队伍建设和 防灾减灾技术进步 为支撑 , 进一步 完善城 乡建设防灾减灾 管理体系 。 全面提高城乡建设防灾 减灾能力,最大 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灾害中因房屋建筑、市 政公用设施破坏造成 的人 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 ( 二)基本 原则
战之一 。
坚 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推动城市综合防御和村镇全面 设防;坚持预防为主 ,平灾结合 ,做到防灾常态 管理与灾 时应急管理并重 ;坚持科学防灾,综合防灾,统筹考虑空 间管理 与过程 管理 、近期安排与长远谋划。
2 城镇化对防灾减灾工作提 出了迫切要求 . 城市运行对交通 、 供水 、 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的依赖程度很 高 ,而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制约 ,一旦受灾极易产生连锁 、放 大效应 ,从而造成严重灾难 。 0 7 7 1 20 年 月 8日济南特大暴雨 , 造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点任务清单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点任务清单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点任务清单随着自然灾害频发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需全力以赴,制定并执行一系列有效的防灾减灾救灾措施。

下面将就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点任务进行详细阐述。

一、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工作1. 制定并实施全民防灾减灾救灾教育长效机制,加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力度,提高其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2. 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加强灾害应对能力的培训,提高广大裙众的自护自救能力。

3. 推广和宣传科学防灾减灾救灾技术和装备,提高广大裙众的科学防灾减灾救灾意识,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二、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1. 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提高灾害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加强城市防汛排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内涝抗御能力。

3. 健全城乡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抗灾救灾物资储备供应体系。

三、提高应急救援能力1. 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救援力量和救援物资快速调配,提高应急救援的反应速度和有效性。

2. 提高应急救援力量的专业化水平,定期组织开展大规模综合演练,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实战能力。

3.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救灾合作与交流,依托国际力量提高我国的救援能力。

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政策支持1. 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法治保障。

2.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防灾减灾救灾组织管理体制,健全领导指挥体系和协调机制。

3. 建立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五、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支撑1. 加大对防灾减灾救灾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我国在防灾减灾救灾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化建设,建立灵活高效的信息系统,提高灾害信息的收集和共享能力。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2022年“5.12”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2022年“5.12”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2022年“5.12”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22.04.07•【字号】厅头〔2022〕574号•【施行日期】2022.04.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2022年“5.12”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城)建局、城管委(局)、园林局、公积金中心,武汉市房管局、水务局,鄂州市水利和湖泊局: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做好2022年住建系统“5.12”防灾减灾日活动有关工作,结合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住建部、省减灾委的相关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突出主题,持续做好住建领域宣传教育活动各地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主题,认真组织开展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

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实际,通过现场教育活动、新闻媒体直播、VR体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公众大力开展住建领域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燃气、施工安全、城乡房屋安全、城市洪涝、地震等灾害事故的知识和防范基本技能。

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住建领域防灾避险应急演练活动,提高群众灾害应急能力,切实做到“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二、聚焦风险,切实加强住建领域灾害防范应急能力一是强化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监管。

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7.推动防灾减灾科技创新,鼓励企业研发先进防灾减灾技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
8.加强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防灾减灾事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四、监督与评估
1.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考核体系,对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工作成效进行评估。
2.定期开展防灾减灾专项检查,确保防灾减灾政策措施的落实。
3.强化防灾减灾工作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防灾减灾工作透明度。
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背景与目标
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旨在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计划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强化灾害风险管理,全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水平。
8.加强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防灾减灾事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025年防灾减灾工作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请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贯彻执行本计划,共同推动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让我们携手努力,共筑安全防线,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完善防灾减灾政策体系,提高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覆盖面。
2.增强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能力,提高灾害预报准确性。
3.提升防灾减灾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设防标准。
5.优化防灾减灾资源配置,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6.推动防灾减灾科技创新,提高先进适用的防灾减灾技术应用水平。
4.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抗灾设防标准进一步提高。

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三五规划

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三五规划

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三五”规划二○一六年十一月目录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抗震防灾工作成效............(二)“十三五”时期抗震防灾工作面临的形势......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目标..................................三、主要任务..................................................................................(一)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三)严格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四)推动既有建筑加固改造......................(五)强化抗震规划编制实施......................(六)促进抗震技术推广应用......................(七)提升地震应急处置水平......................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完善政策配套..............................(三)强化队伍建设..............................(四)加强国际合作..............................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三五”规划为做好“十三五”时期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乡镇防震减灾方案

乡镇防震减灾方案

乡镇防震减灾方案乡镇防震减灾方案(通用6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

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镇防震减灾方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镇防震减灾方案1一、指导思想坚持防震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坚持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全面提升灾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我镇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成立由党委书记田斌、镇长王世彬任组长,人大主席李建刚、党委副书记温友强、派出所所长黄卫卫、副镇长刘惠敏、副镇长、武装部长王然、副镇长欧映霞任副组长,镇属各部门负责人、村(社区)支书、主任为成员的沐溪镇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明确专人负责防震减灾的具体工作。

办公室设在党政办,由唐玉燕同志负责具体工作。

三、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救援队伍管理体系和灾后应急救助体系。

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受灾群众尽快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

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

四、工作任务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时效。

一是完善《沐溪镇xxx年地震应急预案》,把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等人员作用。

二是是修订沐溪镇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制度,进一步将职责明确、责任细化。

三是筹备并开展沐溪镇xxx年地震应急演练,制定《沐溪镇xxx年地震应急预案专项演练方案》,通过实际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应急小分队各成员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

2、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防震知识普及率。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蓝图敲定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蓝图敲定
防灾避难场所建设 。开展城市绿地系统 防灾避 险规划
和完善 日常管理制度,确保防灾避难场所的保障能力 ;结合城 镇详细规划和社区建设 ,开展防灾避难场所和疏 散道路整 治, 以及高密度城 区防灾据点建设。三是建立以城镇人均防灾避难
编制或修订完善 ;基 本完 成位 于地 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灾
障基础 设施 ,大 幅提高我国城镇应急救灾能力 。二是制定 《 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进 行避难场所及其配套设 施建设 , 完善避难场所各项防灾功能 。 在固定 防灾避难场所
建设 中, 加强防灾避难功能审查 , 严格工程质量监管 ;建立
2 年 筇 l 期 01 1 O
・ ・ 7
风、雨雪冰冻 、暴雨等灾害防御措施;在初 步设计阶段进 行抗 灾设防的专项审查或论证 ;在施工 图审查中把抗灾设防质量作 为审查的重要 内容 ;在施工阶段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提高工程 质量 安全水平 。二是提高现有市政公用 设施 防灾减灾能力 。建 立市政公用设施定期防灾安全评价制度 ;开展市政公用设施排 查工作 ;对早期建设的抗灾标准偏低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改造 升级 。三 是加强市政公用设施防灾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建设 、完善市政公用设施 的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置设施 ,提 高燃 气 、轨道交通等设施突发灾害紧急 自动处置能力 ;加强灾后应 急设施建 设,研发灾后应急抢修 、紧急恢复技术。 提 高城乡房屋 建筑抗灾 能力。 一是开展对学 校、医 院和 体育馆等 大型公共 建筑的鉴定和 加 固工作 。研 究编制大型 公 共建筑抗 灾评估技 术指南 ,对 未能达到 防灾安全要求 的公共
求 的建筑 物 、构筑 物 限期采取 必要 的抗 震加 固措施 。j足提 高村镇工 程的抗灾 能力 。逐 步建立村镇 防灾服务体 系 ;加 强 村镇住宅 图集 的推 广使用 ,支持各地 因地制宜开 展农村 民居 抗震 新技术 、新材料研究 与应用 ;组织村镇 工程 防灾技术培

江苏:推进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江苏:推进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夯 实 防灾 减 灾 思 想基 础
城 乡 社 区 注 重 建 立 面 向 社 区 居 民 的 灾 害 预 警 和 防 灾减 灾 信 息 传 递 平 台,坚持不懈地开展 防灾减灾宣传教
合 减 灾 示 范 社 区 ”称 号 。 我 们 抓 住 时 机 ,在 泰 州 召 开 了全 省 防 灾 减 灾 工 作
2 4 平 方 米 的 省 灾 害 信 息 员 培 训 中 .万
一 。
强化 宣 传 教 育
江 苏 省 有 5 社 区 荣 获 首 批 “ 国综 个 全
各 级 减 灾 委 的 作 用 ,始 终把 增 强 城 乡
社 区 综 合 减 灾 能 力 摆 在 重 要 位 置 ,做 到 “ 个 纳入 ”、 “四个 统 一 ” ( 三 即 纳 入 减 灾 工 作 总体 发 展 规 划 、纳 入 年
险 路 线 、 紧 急 避 难 和 安 置 场 所 , 掌握 应 急 、 自救 、逃 生 技 能 。
强 化 组 织领 导 推 进 减 灾 管理 体 系建 设
全 省 各 级 始 终 坚 持 “以防 为 主 、 关 口前 移 ” 的 原 则 ,切 实 加 强 领 导 , 明确 责任 ,严 格 制 度 ,确 保 各 项 工 作 落 到 实处 。 一 是 健 全 城 乡 综 合 减 灾 工 作 机 制 。在 2 0 年 7 成 立 省 减 灾 委 05 月
等 方面 的 独 特 作 用 ,搞 好 上 下 联 动 、
横 向 协 调 、 纵 向指 导 ,全 方 位 、 多 渠 道 、 多 形 式 地 加 强 城 乡社 区 综 合 减 灾 能 力 建 设 ,增 强 防 灾 减 灾 能力 。 三 是 完 善 灾 害信 息 员 管 理 机 制 。江 苏 省 现

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系统,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一、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其防灾减灾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裙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灾害发生时,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承担着提供安全住所、救灾和重建等重要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提供安全住所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是提供安全的住所,保障人民裙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发生时,及时地提供安全的临时住所,对保护人民裙众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2. 救灾和重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灾害发生后,承担着救灾和重建工作。

及时、有效地组织救援和重建工作,对于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恢复灾区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尽管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防灾意识不强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由于对灾害的认识不足,防灾意识不强,导致在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中存在安全隐患,增加了灾害发生的风险。

2. 技术设备不完善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技术设备不完善的问题,灾害监测、预警、预防等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制约了防灾减灾工作的效果。

3. 救灾和重建工作不及时灾害发生后,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救灾和重建工作中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致使灾区裙众的生活和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三、改进措施为了加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防灾减灾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加强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工作人员和广大裙众的防灾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完善技术设备,提高防灾能力加大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防灾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灾害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救助等技术装备,提高防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目录序言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1(一)发展成就 1(二)主要问题 5(三)面临形势 6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指标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8(三)规划指标8三、主要任务10(一)加强法规、标准、制度建设10(二)全面开展城乡规划编制实施11(三)积极推进防灾避难场所建设12(四)确保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能力13(五)提高城乡房屋建筑抗灾能力14(六)提高灾害应急和恢复重建能力15四、保障措施15(一)加强队伍建设与政策研究15(二)推动抗灾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16(三)开展防灾减灾教育与国际合作17序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之一,内容涵盖城乡防灾规划、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城乡加固改造和灾后恢复重建,是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安排防灾减灾工作的依据。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总结防御和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工作实效,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成功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一)发展成就1、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城乡规划法》和《防震减灾法》相继出台或修订,规定城乡规划应符合防灾减灾的需求,并提出了防灾避难场所建设、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既有工程抗震加固等方面的要求。

汶川地震发生后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方针、原则,并对过渡性安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规划和实施等内容作了全面规定。

《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建设系统抗震防灾工作要点》、《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有效指导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工作。

各地通过制订有关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强化了工程抗灾设防管理和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

2、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颁布实施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村庄整治技术规范》、《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编制了《农村民居抗震设计图集》,完成了《镇(乡)村防灾规划标准》的审查工作。

汶川地震发生后,组织编制了《地震灾后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指南》,修订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防灾减灾技术标准体系。

3、建筑工程抗灾设防监管取得进展“十一五”期间,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抗震和结构安全已成为重要监管内容。

一是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中增加了关于超限大跨空间结构审查的有关内容,并对奥运工程、世博工程等进行专项审查,确保了其抗震安全。

二是推动各地实施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制度。

三是加强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技术支持和质量监管,出台了《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图集》、《全国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示例》等技术性文件。

4、防灾规划编制与实施有效推进“十一五”期间,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成立了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加强对各地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

泉州、南通、合肥、徐州、苏州、海口、武汉、宜昌、十堰、荆州、溧阳、泸州、喀什等20多个城市相继开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或修订工作,其中泉州市、南通市等地开展了规划实施试点工作。

厦门市编制了综合防范地震、台风、建筑边坡灾害的城市建设综合防灾规划,并制定了合理有效的实施计划。

5、村镇抗震设防工作逐步开展“十一五”期间,各地积极贯彻全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实施抗震安居工程、加强农村工匠技术培训、提供农居抗灾图集等形式,促进村镇房屋抗灾能力的提高。

如新疆2003年至2010年,新建农村抗震安居房194.9万户,累计投入262.5亿元;云南2007年至2010年,完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85.5万户;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完成了360万户震损农房的修复加固和145.91万户农房重建任务。

抗震安居工程经受了地震考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6、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取得成效一是抗灾救灾工作部署和技术指导及时。

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后,各地积极做好应对防范工作并建立了受灾及应对情况报告制度。

汶川、玉树地震灾后,协助灾区制定了城镇受损房屋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过渡安置房质量验收、农牧区居住房屋抗震节能设计、灾区危房拆除及建筑垃圾清理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文件。

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研究制订了受损建筑物安全性应急鉴定等方面的技术性文件。

二是对灾区应急评估和安全鉴定工作支持有力。

汶川、玉树地震以及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组织房屋建筑应急评估专家组赶赴灾区,对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受损情况进行应急评估;协调各地推荐有关技术单位,支持灾后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工作。

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南、新疆、西藏、江西等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积极应对灾害,有效地开展了地震、洪水灾后应急评估和安全鉴定工作。

三是基础设施和群众生活保障灾后应急支撑体系得到保障。

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后,协调各地加大城市水源地,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重要基础设施抢修力度,切实保障了市政公用设施正常运行。

汶川、玉树地震后,组织支援灾区应急供水救援车、真空式吸污车、压缩式垃圾运输车、移动厕所、垃圾桶等,并选派专家对保障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支持,指导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理工作。

7、国际合作和科学研究不断深化“十一五”期间,我国先后承办了第十四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2007年国际减灾会议、第五届中日美生命线地震工程三边研讨会、东北亚城市防灾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

汶川地震后,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日本国际合作机构联合开展了抗震技术培训项目,加强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国际交流。

国家有关部门针对灾害影响机理以及重要建筑、市政设施和村镇防灾等课题开展了多个攻关项目。

住房城乡建设部针对城市建设防灾减灾技术、农村民居抗震防灾措施、抗震抗风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城乡防灾减灾管理等方面,先后启动了50余项研究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二)主要问题一是在灾害管理方面“重救轻防”。

灾前城乡建设防灾减灾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城乡建设中应急保障基础设施、防灾避难场所、抗灾鉴定与加固等公益性事项缺乏稳定、连续的资金投入。

二是城乡防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有待加强。

防灾规划中针对新灾害类型的防灾措施研究不够;防灾避难场所布局不合理,数量和规模不够;重要防灾减灾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建设实施不到位。

三是城乡建设存在防灾薄弱环节。

大量村镇、城中村、旧城区的老旧民房和城乡结合部的私建建筑存在灾害隐患;大型公共建筑、学校、医院的防灾措施尚需加强;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能力参差不齐,灾后应急救灾保障能力差。

四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仍待加强。

城乡防灾减灾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研究力量分散、防灾研究偏重单一技术,缺乏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三)面临形势1、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十一五”期间,我国自然灾害共造成22亿人次受灾,10.3万人因灾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2.4万亿元。

这期间几次大灾巨灾严重影响我国城乡建设:2006年“桑美”台风造成483人死亡;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造成129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517亿元;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17923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51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2010年玉树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经济损失数十亿元;2010年舟曲泥石流灾害,造成1765人遇难或失踪。

据民政部统计,1993至2009年我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GDP比例2.2%,远高于发达国家0.5%左右的水平。

自然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十二五”期间城乡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2、城镇化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城市运行对交通、供水、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的依赖程度很高,而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一旦受灾极易产生连锁、放大效应,从而造成严重灾难。

2007年7月18日济南特大暴雨,造成37人死亡,1.4万平方米市区道路毁坏,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2010年5月7日广州特大暴雨,造成7人死亡,38间房屋倒塌,30多个地下车库被淹。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突破50%,人口、产业、工程设施将进一步向城镇集中,城镇发展与防灾能力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加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迫在眉睫。

3、统筹城乡发展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十一五”期间,通过村庄整治、农村危房改造以及抗震安居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村镇房屋和基础设施的防灾能力。

但由于历史上城乡二元化管理,村镇整体抗灾设防水准仍较低,受灾时人员伤亡远比城市严重,小灾大损失的现象屡屡发生。

甘肃岷县5.2级、云南鲁甸5.6级等中等规模地震,平均使十余个乡镇、上万人受灾,反映了村镇建设防灾能力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严峻现实。

“十二五”期间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要求,急需解决如何在城乡建设中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升城乡防灾减灾总体水平的问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指标(一)指导思想以城乡防灾规划制定和实施为先导,以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监管为主线,以应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城乡建设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为依据,以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和防灾减灾技术进步为支撑,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管理体系。

全面提高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灾害中因房屋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基本原则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推动城市综合防御和村镇全面设防;坚持预防为主,平灾结合,做到防灾常态管理与灾时应急管理并重;坚持科学防灾,综合防灾,统筹考虑空间管理与过程管理、近期安排与长远谋划。

(三)规划指标1、法规制度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

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和城乡规划监察中针对城乡防灾减灾的监督管理内容,加大监管力度。

2、防灾规划编制。

地震高烈度地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基本完成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重点针对地震、台风、雨雪冰冻、暴雨、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开展城镇综合防灾规划、村镇防灾规划的编制试点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