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2016.10.26
标准氢的热导率方程
s se He c ,an w q ainf rtema o d cii f oma y r g n ( 5 p r- y r g n i p o o e y y tm. n e e e u t o h r l n u t t o r l d o e 2 o c vy n h aah d o e ) s r p s db
The m a o u tv t qu to o o m a dr g n r lc nd c i iy e a i n f r n r lhy o e
ZHOU n 。W U i n t o Yo g J a ga
( a eKe a oa o y o li a eFlw nPo rEn i ern Stt y lb r tr f Mu tph s o i we g n e ig,Xia a tn ie st ’ nJioo g Un v riy,
i f m 1 0K t 5 0K t rsue pt 5 a adteu cr it fh ut ni et t e3 O . s r 0 0 a esrsu 1 0MP , n net nyo e q a o si e t b . % o o p o h a t e i s ma d o
摘 要 :在 广 泛 搜 集 标 准 氢 ( 5 仲氢 ) 热 导 率 实 验 数 据 的 基 础 上 ,运 用 单 纯 形 算 法 拟 合 了 标 准 氢 的 热 导 率 计 算 2
方程 。 方 程 与 实 验 数 据 的偏 差 一 般 在 5 O 以 内 。 结 合 工 程 应 用 实 际 ,本 文 方 程 的适 用 范 围 为 10 50K,压 . 0 ~ 0 力 不 超 过 10MP 5 a的 区 域 。方 程 的 不 确 定 度 为 3 0 。方 程 具 有 一 定 的外 推 性 ,可 以用 于 10K 以下 或 5 0K 以 .% 0 0 上 的 区 域 ,但 是 不 建 议 温 度 超 过 1 0 0 0K,压 力 超 过 2 0MP 。方 程 可 以满 足 工 程 实 际 的要 求 。 5 a 关 键 词 :标 准 氢 ;热 导 率 ;关 联
黄克智院士
黄克智院士简介积跬步成千里与同济大学学友共勉——黄克智黄克智是著名固体力学家。
男,1927 年7 月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福建。
1947 年江西中正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1952年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55 ——1958 年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塑性力学教研组进修。
曾任清华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1978 年至今任教授。
1982年——1998年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1987 年 1—3 月受法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聘请作为客座教授。
1989年3月被聘为同济大学兼职教授,2001年改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曾兼任国际、国内学术职务40余项,现任国内13个大学兼职教授(其中4个大学为名誉教授)。
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力学学报》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力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历任远东一大洋洲断裂学会(原远东断裂组织)第一届顾问委员,第二届主席,第三届执委,国际断裂学会第七届副主席,第七、八届执委,北京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等职。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薄壳理论(薄壳渐近理论,压力容器分析)、塑性力学(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相变材料(形状记忆合金,铁电材料)的本构模型、破坏理论(断裂力学,裂纹尖端场,陶瓷相变韧化)、微米与纳米材料力学的研究。
发展了求解壳体问题的合成分解法和边界层理论。
提出新的换热器管板设计计算方法,领先于法、美等国五年以上,已颁布为我国国家标准,在12个工业部门应用。
得到断裂力学扩展裂纹新的尖端奇异场,并获得应用。
提出宏细观结合的相变变形本构关系,应用于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增韧陶瓷材料。
提出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及大变形理论。
建立纳米尺度下基于原子势的连续介质理论。
发表《弹苏性断裂力学》、《张量分析》、《板壳理论》、《弹性薄壳理论》、《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国体本构关系》、《张量分析(第二版)》等专著7部。
人名
光、电磁微波、物理王明新,1957年3月1日数学物理方程刘继军1965-01-19缪国庆. 1945年8月刘南生1946年10江风益1963年10月底赵凯华,祖籍浙江杭州,1930年5月26日刘文江1935-10-16李人厚1935-5-1刘纯亮1959-11-13黄伯云1945.11.24贾瑞皋1948年2季家镕1946年11庄钊文,1958年6俞宽新1946.10赵峥1943年8宋文淼1938年5丁祖荣1944年11陈维桓1940年3马礼敦1935年5耿信笃1941年4朱自强先生(1934-1995),物理学家,1934年10月23日出生于上海朱自强1936年9月1日力学朱自强1930年10月董曾南1932年11章梓雄1944 年11董湘怀1955年11范维澄(1943.1.28-)陈秉乾1937年11月chen bq@王稼军1947-09-12吴有庭1968年11月高锟(Charles Kao 1933-11-4)李新洲1946年3月17何济洲1962年10月31日出生赖珍荃1963-6-19徐旭明1964年9吴思诚1938-01-09陈熙谋1934年8马伯强1962-7-13李定平1965-4-9高春媛1972-3-7邓卫真1963-8-3刘林华,男,1966年1月生,江西省瑞金市人戴锅生男,1939年12月生吕英华男,1944年7月徐善驾1939年7月9日周文斌,1960年10月20陸衛博士,1962年5月10日阮双琛,1963年10陆学善1905年9月21日-1981年5月20日张贤科1944年3(农历2月)张光寅1932年10成平1932年6月17陈懋章1936.2.10胡刚复1892年3月24日-1966年2月19日洪嘉振1944年7朱克勤1946年10刘延柱1936-7-6包光伟59-10-31余其铮1933年10月18日彭惠民1949年6郑春开1936年3赵连城(1938.2.18-)。
著名材料科学家、新能源科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立时
航 空 发 动 机 共 14 只 叶 片 的镍 铬 铝 钇 镀 层 任 40
务 ,实 现 了工 业 化 生产 , 并 经 检 查 合 格 已装 机 使 用 ;在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重 大 项 目中 , 完 成 了气 相 生长 金 刚 石 辐 照 场 和 流 场 传 热 模
1 .研 究 并 制 备 了 电弧 等 离 子 喷 涂 设 备 和 工 艺 技 术 ;并 根 据 火 箭 发 动 机 的 工 作 条 件 ,
设计 了等 离 子 喷涂 金 属 / 陶瓷 混 合 复合 、 多层 复 合 及 杂 化 复 合 等 方 案 ;研 制 成 耐 高温 抗 冲 刷 隔 热 系 列 涂 层 , 应 用 于 导 弹 发 动 机 尾 喷 管 , 达 到 了关 于 抗 热 震 、抗 冲 刷 、 隔 热 和 性 能 稳 定 性 等 方 面 的 技 术 指 标 , 获 1 7 年 辽 宁 97
省 重大科技成果奖 ( 电弧 等 离 子 体 发 生 技 术 及 其在 表 面涂 层上 的应 用 ) 。
2 根据 卫 星 再 入 的工 况 条 件 ,提 出 了等 . 离 子 喷 涂 陶 瓷 层 与 陶 瓷 涂 层 复 合 防 护 层 方 案 ,研 制 出返 地 回 收 卫 星 天 线 耐 高 温 涂 层 , 其 防 护 效 果 良好 ,保 证 了卫 星 返 回地 面 过 程 中 的 通 讯 联 系 。获 17 年 辽 宁 省 重 大 科 技 成 97 果 奖 ( 高温 抗冲 刷 隔热 电绝 缘涂 层) 1 8 年 耐 、 96 国家科 技进 步 奖特 等奖 ( 回地面 人造 卫星) 返 。
咨询顾问-钱七虎
咨询顾问-钱七虎钱七虎,男,1937年10月生,江苏昆山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军事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国内首次应用动力有限元法对防护门进行应力分析。
在国内提出将运筹学应用于防护工程的破坏概率确定、抗力论证及方案比较,开创了我国国防与人防工程的软科学研究。
建立了我国的三自由度土中结构相互作用计算理论及防护结构概率设计理论。
主持实施了世界最大药量的多层多列条形装药峒室大爆破工程——珠海炮台山大爆破。
主持了“21世纪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及对策”的国家咨询课题研究。
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5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获副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院长、解放军总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学会名誉理事长。
成就及荣誉钱七虎先生,一直致力于防护工程及军事系统工程、岩土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解决了冲击波作用下的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防护结构概率设计理论及地质断裂构造对爆炸应力度的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我国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计算方法;率先将运筹学及系统工程方法运用于防护工程领域,开创了我军工程兵工程保障及我国人防工程领域的软科学研究;多次参加军事防护工程的重大科技攻关,解决了孔口防护、大跨度防护门、帆布工事、土中浅埋结构等难点的计算与设计问题,其成果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军队及全国人防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经历: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参科技委常委、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原副主席、国际城市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亚洲区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防护工程分会理事长。
东华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名誉院长。
钱七虎一直致力于防护工程及军事系统工程、岩土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固体氢在极端压强下的超导性能
DOI: 10.11858/gywlxb.20230722固体氢在极端压强下的超导性能杜 昱1,2,孙 莹1,2,王彦超1,2,钟 鑫1,2(1. 吉林大学物质模拟方法与软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 130012;2.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摘要:氢元素在常压下具有最简单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
随着压强增加,氢单质发生相变,由绝缘体转变为金属,被称为金属氢。
数值模拟表明,金属氢具有高温超导电性,因此,金属氢研究也被称为高压物理领域的“圣杯”课题。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固体氢在极端高压(0.5~5.0 TPa )下的结构和超导电性开展了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固体氢的高压相变序列为I 41/amd →oC12→cI16;对于同一种结构,随着压强增加,电声耦合系数减小,费米面处电子态密度减小,特征振动频率增加,超导转变温度发生小幅变化;在2.0 TPa 压强下,固体氢的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18 K (库伦赝势经验值μ*=0.10)。
研究工作将为金属氢及其超导电性的后续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属氢;超高压强;高温超导;相变中图分类号:O521.2 文献标志码:A氢作为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位,其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因此,氢应该具有最简单的物理性质。
在标准大气压下,氢与其他第一主族元素不同,以宽带隙绝缘分子相存在,这是由于2个氢原子提供2个电子,形成强共价键。
在极端高压条件下,理论预言氢单质发生高压相变,可能具有金属性和高温超导电性。
因此,氢一直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研究的焦点。
金属氢这一概念最早始于1935年,基于J. D. Bernal 关于“任何元素都应该在足够高的压力下变成金属”的观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Wigner 等[1]预言固体氢分子在25 GPa 下会发生解离并形成全氢原子化的具有立方结构的金属固体氢。
随着密度泛函理论等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的大规模应用,理论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大大提高。
考虑壁面粗糙度的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
考虑壁面粗糙度的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
张夏;周力行
【期刊名称】《燃烧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02(008)002
【摘要】提出了考虑壁面粗糙度的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将轨道模型中颗粒碰壁模型考虑壁面粗糙度和双流体模型中用概率密度函数积分法处理颗粒与光滑壁面碰撞模型的优点结合起来,引入壁面粗糙度对碰壁颗粒湍流影响的机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各方向雷诺应力之间的相互转化,雷诺应力从平均运动中得到能量,以及壁面对运动的衰减作用等因素,包括摩擦系数、恢复系数、壁面粗糙度等物理参数的颗粒-壁面碰撞模型作为边界条件时,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符合得更好.
【总页数】5页(P140-144)
【作者】张夏;周力行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煤的清洁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煤的清洁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5
【相关文献】
1.利用考虑壁面粗糙度的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模拟气-粒两相水平槽道流动[J], 张夏;周力行
2.用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模拟混合层流动 [J], 张夏;周力行
3.壁面粗糙度效应对微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 [J], 谭德坤;刘莹
4.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在突扩两相湍流模拟中的应用 [J], 张夏;周力行
5.双流体颗粒-壁面碰撞模型用于旋流流动 [J], 张夏;周力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熔纺-选择性溶胀制备嵌段共聚物多通道中空纤维膜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4 年第 43 卷第 1 期熔纺-选择性溶胀制备嵌段共聚物多通道中空纤维膜钟丁磊,黄铎,应翔,邱守添,汪勇(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摘要:嵌段共聚物的熔纺-选择性溶胀是一种制备中空纤维膜的清洁生产工艺。
本文提出构建多通道构型来提升嵌段共聚物中空纤维膜的性能,通过熔纺-拉伸-选择性溶胀,制备了具有3通道和7通道的聚砜/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中空纤维膜,研究了通道数、溶胀条件和拉伸行为对中空纤维膜微观结构、渗透性、截留率和耐压性的影响。
由于壁厚的相互支撑作用,多通道中空纤维膜的渗透性和耐压性能都比单通道中空纤维膜有所提高,且可通过拉伸和溶胀条件实现膜性能在较大范围内的高效调控。
在适当的通道数和拉伸比下,拉伸后的三通道中空纤维膜的通量比单通道中空纤维膜高20倍。
此工作对使用清洁方法制备高性能的中空纤维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超滤;中空纤维膜;嵌段共聚物;多通道;选择性溶胀中图分类号:TQ 02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4)01-0269-10Preparation of multi-bore hollow-fiber membranes by selective swellingof melt-spun block copolymersZHONG Dinglei ,HUANG Duo ,YING Xiang ,QIU Shoutian ,WANG Yong(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6, Jiangsu, China)Abstract: Selective swelling of melt-spun block copolymers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 clean processin the manufacture of hollow-fiber membranes (HFMs). However, the performances of as-prepared HFMs remain to be improved. In this work, the multi-bore configuration in HFMs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s was constructed. The spin 3-bore and 7-bore hollow-fibers using polysulfone-block -poly(ethylene glycol) (PSF-b -PEG) were melted, followed by the axial stretching and selective swell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bore numbers, swelling conditions and the stretching percentage on the morphology, permeance,rejection and pressure resistance of as-prepared MHFMs was investigated. Thanks to the mutual support of the wall thickness, the permeability and pressure resistance of the MHFM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single-bore HFMs. Besides, the membrane properties could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in a wide range by adjusting the stretching percentage and swelling condi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ermeance of 3HFMs prepared in stretching conditions could reach 2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stretched single-bore HFMs with similar rejection performance. This work was expected to greatly improve the clean prepar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block copolymer hollow-fiber membranes.Keywords: ultrafiltration; hollow-fiber membrane; block copolymer; multi-bore; selective swelling研究开发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0644收稿日期:2023-04-19;修改稿日期:2023-05-17。
教育部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奖励类别
教育部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奖励类别:自然科学奖项目名称: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实验固体力学与材料疲劳断裂学科。
在发动机、高速列车、核电等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中,其部件材料服役承受疲劳交变载荷次数可高达109-1012个应力循环。
实验时间和费用的制约排除了用常规的疲劳试验分析结构材料在107周次循环以上的超长寿命疲劳行为。
项目对超长寿命振动加速疲劳实验方法及其实验系统,材料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发展机制与寿命预测模型方面进行了研究。
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建立和发展了超声频率振动加速疲劳实验方法及其实验系统。
建立的实验方法及其系统可以有效测试109循环以上疲劳断裂性能,揭示了材料107周循环后疲劳应力-寿命S-N曲线再次下降的特征。
被德国DGM前主任委员Mughrabi教授评价为“Wang et al. provided the first experimental evidence王提供了首次实验验证” 。
2.提出并探明了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和发展机理。
提出了材料超长寿命疲劳“外部-内部转化”的内部萌生机理;发现了铝合金材料疲劳空隙(fatigue voids),首次提出了内部空隙形核、扩展和聚合的超长寿命疲劳破坏机制;探明了零夹杂钢超长寿命疲劳裂纹发生发展机理。
被德国Zimmermann教授(VHCF7大会主席) 2012年在材料学国际一流刊物Inter Mater Rev(IF=8.500)多次评价为“findings of Wang王的发现” 。
3.建立了超长寿命疲劳总寿命和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模型。
揭示了动态下材料成分、显微组织、夹杂物尺寸、表面处理与长寿命疲劳断裂行为的内在关系规律;国际上首先提出了高强钢内部裂纹萌生寿命可超过其超长寿命疲劳总寿命的99%以上;理论上估算了临界夹杂物尺寸与钢的强度及构件表面加工粗糙度的定量关系。
被美国McDowell 教授(国际疲劳杂志主编)评价“王及合作者建立了总疲劳寿命的确定性模型,这模型成功地建立了疲劳寿命和夹杂尺寸之间的关系successful in obtaining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inclusion size and fatigue life”。
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
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引言力学与工程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是为了表彰在力学与工程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和科学家而设立的奖项。
本文将对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的背景、评选方式以及获奖者作出的重要成就进行深入探讨。
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的背景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是为了纪念中国著名工程力学家杜庆华而设立的。
杜庆华先生是中国工程力学领域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结构力学、固体力学以及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了纪念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以及推动力学与工程的发展,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在2010年设立。
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的评选方式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是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年度奖项,旨在激励和支持在力学与工程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以下是该奖项的评选方式:1.提名阶段: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提名候选人,提名材料包括被提名人的简介、研究成果以及对力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贡献。
所有提名材料将由评选委员会进行初步评审。
2.评审阶段:评选委员会将对初步评审通过的提名候选人进行详细评审。
评审标准包括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对行业发展的影响等。
评审委员会将根据评审结果选出年度获奖者。
3.颁奖仪式:获奖者将在中国力学学会年度大会上进行颁奖仪式,获奖者将获得奖杯、证书以及一定的奖金。
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的获奖者杜庆华力学与工程奖每年评选出一位获奖者,以下是部分获得该奖项的学者和科学家及其重要成就:1.获奖者1–简介:获奖者1是一位在结构力学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学者,现任某大学教授。
–重要成就:•通过研究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结构设计方法,使得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开发了一种新的结构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形和损伤,为结构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获奖者2–简介:获奖者2是一位在固体力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现任某科研机构研究员。
–重要成就:•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材料力学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材料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徐秉业:固体力学和地温空调专家
徐 隶业教授 ( 一 ) 受 暨 南大学名 誉 右 接
教授 聘 书
徐 秉业教 授 ( 左二 )与美 国水源 热 汞专
家在清 华 赠送 纪念 品
6 4科 学中国人
2 0 年第 2 07 期
维普资讯
的时间 . 船方能 由船 台下水 。 因此设计 和 之上 , 有的达二十 多度 , 间内温暖如春。 房
制造 大型造船用 的起 重机便成 了当时的
由于 直接 由国外 引进 这项 技术 费用 白 ,徐秉业 教授与助 手们 一起 开始 了开
而令人难 以相信 的是 ,这些 热量竟 高昂 为了填补我 国在这一领 域 中的空
在别人眼 中艰深 的逻辑 , 枯燥 国九 十年代 中期地 温取 暖 才渐渐 兴 起 。 技术科学 博士学位 ,回国后在清华 大学 创新基础 ,
在 上个世纪七 十年代初 ,徐秉 业教 们与 生产实际结 合起来 ,并做 出重要 的 式 , 据热 力学三大定律: 根 在绝对零 度之 授和教研 组的几位老 师承担 了我 国第一 创新成果 。 台大型造船用 20 0 吨龙 门起重机设计 制 造 和安装任务 。当时由于我 国造船船 台 了对具 有节能和 环保双重 效果 的地 温空 少又 没有大型造船 用的起重机 ,所 以造 调项 目进行研究 。 船 工业发展缓慢 ;例 如当时造一 台万吨 九十年代 中期 .徐 秉业教授 又开展 地表 , 土壤 中储存着大量 的太 阳能 , 地下
传统上 ,人们一直 热衷 于研 究那些 出来并送至住宅进行冬 季供暖。
振动 延续 时间仅 为 4 ,测试 证明 ,计 温度较 高的地热 资源 , O秒 然而 , 利用这些地 计 和制造 的 2 0吨龙 门起重机 经受住 了 0
这 项技术改 变了传统依 靠燃烧 固有
单晶γ-TiAl合金中裂纹沿[111]晶向扩展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单晶γ-TiAl合金中裂纹沿[111]晶向扩展的分子动力学研究罗德春;芮执元;付蓉;张玲;剡昌锋;曹卉【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6(047)002【摘要】为了从微观角度探索γ-TiAl合金中特定晶向的裂纹扩展机理,研究了γ-TiAl合金中[111]晶向微裂纹扩展的过程及其断裂机理.首先在单晶γ-TiAl合金中预置[111]晶向的微裂纹,然后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该裂纹的扩展过程,最终分析了裂尖原子组态变化、微裂纹扩展路径以及应力-应变情况.研究表明,该晶向的微裂纹不是沿直线扩展,而是启裂时裂尖发生偏转,表现出明显的取向效应;微裂纹以裂尖发射滑移位错以及裂尖上形成孪晶的方式进行扩展;受边界的影响,微裂纹扩展到一定阶段会在边界位错堆积处萌生子裂纹,且扩展机制与主裂纹类似;在两个裂纹尖端发射滑移位错的相互作用下,在主裂尖前端再次萌生子裂纹,最终主、子裂纹相连导致断裂;微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应力分布主要集中于裂尖和扩展过程中形成的孪晶面上,并且随着微裂纹的扩展,裂尖应力值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总页数】5页(P2067-2071)【作者】罗德春;芮执元;付蓉;张玲;剡昌锋;曹卉【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50;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数字制造技术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46.2+3;O346.1【相关文献】1.铌对单晶γ-TiAl合金裂纹扩展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J], 杨利;芮执元;罗德春;剡昌锋2.加载速率对单晶γ-TiAl裂纹扩展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J], 曹卉;芮执元;罗德春;剡昌锋;陈文科3.单晶γ-TiAl中孔洞位置对裂纹扩展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J], 罗德春;芮执元;曹卉;陈文科;剡昌锋4.单晶硅预制初裂纹扩展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J], 郭鹏;王雪青;郭宗标;宋有林;贾瑜5.单晶铝裂纹扩展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J], 闫新兴;徐建刚;胡晓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十八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2016.10.26
扬州大学 华侨大学
二维碳硼氮纳米材料晶界性能的力学
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何陵辉
茶歇
万泽青,李世荣
周平,沈纪苹 姚林泉
王茂林,孙云 李世荣
王凯,聂国隽
徐艺伟,傅晨玻 徐凡,霍永忠
胡统号,沈纪苹 姚林泉
余炎子,王丽雅 李英琪,王奉超
变曲率功能梯度 Timoshenko 曲梁几何 非线性分析
纳米材料相变过程中的失稳与耗散---材料 内部尺度效应
香港科技大学 王东东
Enhancement of piezoelectric property in piezoelectric/dielectric composites due to
flexoelectric effect
浙江大学
9:20-9:50
35万泽青李世荣周平沈纪苹姚林泉王茂林孙云李世荣王凯聂国隽徐艺伟傅晨玻徐凡霍永忠胡统号沈纪苹姚林泉余炎子王丽雅李英琪王奉超报告人黄争鸣顾嘉杰张有畅吴君正张能辉程昌钧蒋泉袁晓光周志东王瑄李世荣周克民李寅峰危安然报告题目层合板结构的分层萌生粘弹性?弹性层合微悬臂梁的自由振动reissner板中的缺陷和夹杂问题的分析与计算功能梯度levinson圆板轴对称自由振动分析由拓扑优化类桁架连续体形成离散桁架结构二维碳硼氮纳米材料晶界性能的力学研究茶歇变曲率功能梯度timoshenko曲梁几何非线性分析基于levinson三阶剪切理论功能梯度轴对称圆板特征值问题分析径向弹性约束作用下功能梯度圆板的热过屈曲分析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高速冲击性能优化液晶聚合物薄板光致弯曲非线性力学行为分析利用dqm分析径向功能梯度压电圆环板面内自由振动基于mno2纳米结构材料的离子筛选扬州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同济大学霍永忠单位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南通大学何陵辉扬州大学华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主持人复旦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第十八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厦门大学11月6日上午地点
微尺度单晶碎屑θ单动XRD分析
微尺度单晶碎屑θ单动XRD分析
杨雨灵;王栋;刘建鹏;张森;兰勇;戴穗安;李修建
【期刊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对研磨不充分的硅单晶碎屑进行θ单动XRD实验,得到无规的衍射图像。
根据碎屑的SEM扫描图像和进一步模型分析,给实验结果定性解释:碎屑颗粒较大且大小不均匀导致的微取向不均匀,使得衍射强度随θ角度变化剧烈。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杨雨灵;王栋;刘建鹏;张森;兰勇;戴穗安;李修建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73;第三军医大学,重庆 400038;国
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73;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73;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34
【相关文献】
1.单晶铝微尺度铣削表面质量实验研究 [J], 蔡明;巩亚东;高奇;温雪龙
2.单晶DD98微尺度铣削表面质量试验研究 [J], 蔡明;巩亚东;于宁;高奇
3.微尺度金属单晶应变突变现象的理论模型 [J], 张旭;邵吉吉;尚福林
4.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微尺度磨削温度仿真 [J], 巩亚东;周俊;周云光;黄雄俊
5.单晶硅微尺度侧磨表面质量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J], 周云光;巩亚东;高奇;朱宗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体力学专家杜庆华
固体力学专家杜庆华
王勖成;姚振汉
【期刊名称】《中国机械工程》
【年(卷),期】2000(011)001
【摘要】@@ 1 甘当人梯培养工程力学人才rn他主编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我国第
一本<材料力学>教材.从1957年起一直沿用至60年代末期 ,为我国工科专门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页数】1页(P238-238)
【作者】王勖成;姚振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王建祥固体力学专家
2.力所能致研究固体力学--记力学专家范镜泓
3.边界积分方程再认识及其软件研发——纪念杜庆华院士诞辰100周年
4.山钢副董事长谭庆华、日钢董事长杜双华双双否认“强势吞并”——山钢日钢重组幕后的山东战略
5.栉
风沐雨“勤”为先—访著名水工结构和固体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伯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分充液转子受侧向激励的精确解
部分充液转子受侧向激励的精确解
陶明德;张文
【期刊名称】《力学学报》
【年(卷),期】1993(025)005
【摘要】本文讨论当部分充液转子受到侧励时,作用在转子上的扰动力,首先我们在和转子固连的旋转坐标系中证明了扰动流动是无旋的,然后在分析中把整个流动分解为常涡量的定常流动和无旋的扰动流动。
求得了自由面和作用在转子上的合力的显式表达式,可见对于某一给定的充液比,存在两个临界频率。
【总页数】5页(P638-642)
【作者】陶明德;张文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33
【相关文献】
1.流体黏性对部分充液柔性转子稳定性的影响 [J], 祝长生
2.部分充液悬臂柔性转子系统不稳定特性的实验研究 [J], 祝长生
3.部分充液悬臂转子在不稳定区的动力特性 [J], 祝长生
4.充液或部分充液转子的动力稳定性 [J], 唐炯;陶明德;张文
5.受谐激励的带压电层充液圆柱容器稳态解 [J], 林启荣;刘正兴;李红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会场报告三:新兴固体力学 .............................................................................. 10
11 月 5 日下午 ........................................................................................................................................ 10 11 月 6 日上午 ........................................................................................................................................ 11
由拓扑优化类桁架连续体形成离散桁 架结构
扬州大学 华侨大学
二维碳硼氮纳米材料晶界性能的力学
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何陵辉
茶歇
万泽青,李世荣
周平,沈纪苹 姚林泉
王茂林,孙云 李世荣
王凯,聂国隽
徐艺伟,傅晨玻 徐凡,霍永忠
胡统号,沈纪苹 姚林泉
余炎子,王丽雅 李英琪,王奉超
变曲率功能梯度 Timoshenko 曲梁几何 非线性分析
11 月 5 日下午
地点: 克立楼 3 号会议室
报告人
报告题目
单位
主持人
黄争鸣,顾嘉杰
层合板结构的分层萌生
同济大学
张有畅,吴君正 张能辉,程昌钧
蒋泉,袁晓光 周志东
王瑄,李世荣
周克民
李寅峰,危安然
粘弹性弹性层合微悬臂梁的自由振 动
上海大学
Reissner板中的缺陷和夹杂问题的分析 与计算
南通大学
功能梯度 Levinson 圆板轴对称自由振 动分析
第十八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
厦门大学
会议概况
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七届。第十八届华东固体力学 学术会议将于 2016 年 11 月 5-6 日(4 日报到)在厦门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与福 建省力学学会共同承办,上海市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江苏省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 浙江省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安徽省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和江西省力学学会固体力 学专委会协办。
纳米材料相变过程中的失稳与耗散---材料 内部尺度效应
香港科技大学 王东东
Enhancement of piezoelectric property in piezoelectric/dielectric composites due to
flexoelectric effect
浙江大学
9:20-9:50
中频声学计算的质量重构有限元 (MR-FEM)方法研究
宁波大学 湖南大学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 福建省力学学会
协办单位: 上海市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 江苏省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 浙江省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 安徽省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 江西省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委会
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 席:王东东(厦门大学) 副主席:何陵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黄模佳(南昌大学) 委 员:陈海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伟球(浙江大学),陈 文(河海大学) 陈昌平 (厦门理工学院), 杜建科(宁波大学),高存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黄志龙(浙江大学),霍永忠(复旦大学),蒋 泉(南通大学) 李世荣(扬州大学)宋固全(南昌大学),王 骥(宁波大学) 许金泉(上海交通大学),姚林泉(苏州大学)张颖(厦门大学) 张俊乾(上海大学),仲 政(同济大学),周克民(华侨大学) 卓卫东(福州大学)
苏州大学
7
第十八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
厦门大学
分会场报告二:计算固体力学与本构关系
时间 14:00-14:15 14:15-14:30 14:30-14:45 14:45-15:00 15:00-15:15 15:15-15:30 15:30-15:50
11 月 5 日下午 地点: 克立楼 2 号会议室
基于修正变分法开孔和加强板结构 的自由振动分析
中国船舶工业 集团公司第七 〇八研究所
薄膜中电话线翘曲的结构特征及生长 中国计量大学 张俊乾
动力学
9:15-9:30 9:30-9:45 9:45-10:05
刘汉义
夏骏,刘晓毅 王嘉楠,王奉超
吴恒安
三根火柴吊矿泉水瓶的力学分析 厦门理工学院
石墨烯中 V2 缺陷在高能脉冲加载下 中国科学技术
第十八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 会议日程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6 年 11 月 5-6 日
第十八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
厦门大学
目录
会议概况 ................................................................................................................... 1 会议日程 ................................................................................................................... 3 大会特邀报告 ........................................................................................................... 5 分会场报告一:复合材料与结构力学..................................................................... 6
合影/茶歇
9:50-10:20
倪勇
10:20-10:50 钱征华
薄膜材料中后屈曲结构形成的力学
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
仲政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结构分析的二维板方程 南京航空航天
研究
大学
10:50-11:20 丁淑蓉
11:20-11:50
周强
弥散核燃料中的裂变气体肿胀-热-力耦合 行为研究
页岩水力压裂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复旦大学 南昌大学
黄模佳
5
第十八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
厦门大学
分会场报告一:复合材料与结构力学
时间 14:00-14:15 14:15-14:30 14:30-14:45 14:45-15:00 15:00-15:15 15:15-15:30 15:30-15:50 15:50-16:05 16:05-16:20 16:20-16:35 16:35-16:50 16:50-17:05 17:05-17:20 17:20-17:35
复旦大学
苏州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
霍永忠
6
第十八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
时间
报告人
11 月 6 日上午 地点: 克立楼 3 号会议室
报告题目
厦门大学
单位
主持人
8:30-8:45 8:45-9:00 9:00-9:15
高玉岩,宋吉舟
激光驱动转印力学
浙江大学
袁国清,俞瑜 王宗龙,李宁 蔡佑林,孙驰
余森江
的转化机理
大学
茶歇
10:05-10:20 10:20-10:35 10:35-10:50 10:50-11:05 11:05-11:20 11:20-11:35
桑川,王凯 聂国隽
含椭圆开孔的丝束变角度复合材料层 合板的屈曲性能
同济大学
何泽洲,吴凤超 蔡洋,吴恒安
吴景慧,吴荣兴 吴丹,黄斌
马廷锋,张爱斌 杜建科,王骥
会议联系人 王家睿(厦门大学),电子邮件:ecsolidmech2016@
1
第十八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
会议日程
日期 11 月 4 日 11 月 5 日
11 月 6 日
时间 全天 8:00-8:20 8:20-9:20 9:20-9:50 9:50-11:50 12:00-13:00 14:00-17:35 18:00-19:30
分会场报告二:计算固体力学与本构关系............................................................. 8
11 月 5 日下午 .......................................................................................................................................... 8 11 月 6 日上午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