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盟(全国I卷)高三12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历史含答案
高三历史12月分考试答案
高三历史12月分考试答案第Ⅰ卷选择题(75分)第Ⅱ卷非选择题(75分)26.(12分)(1)西周:分封制;唐:三省六部制;元:行省制度(3分)(2)分封制:有利于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维护周朝统治(2分)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2分)(3)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分)核心本质:皇权至上(一切权力归皇帝所有)(1分)27.(9分)(1)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2)外交成就: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分)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2分)(3)理由: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1分)(4)最大的不同点:屈辱与尊荣。
(1分)28.(12分)(1)原则:反对专制、实行分权、依法而治。
(2分)条件:工场手工业发展;自然科学突飞猛进;资产阶级结束了旧制度。
(3分)(2)相似:①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②反对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③颁布法律文件,巩固革命果实。
(3分)(3)原因: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1分)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29.(17分)(1).①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分)条件: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侵略对自然经济的冲击瓦解作用;洋务运动的诱导刺激等。
(2分)②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
2021届高三百所重点校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届高三百所重点校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a4a7fcda-6ea1-11ec-a3ba-7cb59b590d7d2021届高三百所重点校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十二月广东省2022所高中三百所重点学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商周时期,商人家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其控制下的商业资源,而国家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所有者。
商人通过买卖与国家交换货物,但买家有限——主要是国家、奴隶主和贵族。
这反映了a.不存在工商食官现象b.商业发展保持相对独立c.商业经营权属于国家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25.以下是西汉主要思想流派著作所占比例的统计表。
图形现象反映了a.儒学的社会地位提高b.研究儒家思想有利获取功名c.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d.儒学对社会基层形响力增强26.在古代中国,每当朝代更迭时,皇帝往往比任何人都更信任或依赖王室成员。
因此,王室成员往往被赋予重要任务,支持中央政府或保卫地方政府,掌握实权。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官僚政治容易对皇权形成威胁B.亲属关系是维护政治权力的重要手段c.贵族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父权制已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27.根据中国历史明代(明朝的某一时期),在各种辅佐中,第一任总理(内阁的第一辅佐)是最重要的。
在第一任总理的领导下,有第二任总理和其他部长。
虽然他们在禁地,但第一辅佐是独立的,地位更高,这与古代的再福没有什么不同。
“对该时期的实质性描述a.内阁代替皇帝决策b.首辅掌握了实权c.皇权专制程度下降d.首辅取代了相职28.一些学者认为“正是武昌起义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武装反抗君主专制的行动。
他们冒着杀害九个民族的危险,为新中国历史开了第一枪。
随后的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依赖于历史武昌起义的阴影。
《物质论》阐述了武昌起义的革命一面。
它具有群众基础和奋斗目标。
它具有顽强的斗争精神。
D是近代中国民主运动的开端。
29.下面是1932-1934年中国从德、英、日、美四国进口机器数额统计表(单位:元).此表信息反映了a、英国在机器质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2020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0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
这表明当时()A.异族贵族以礼乐制度维系贵族身份B.异族地区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C.礼乐制度推动了西周文化的传播D.墓葬制度凸显了各级贵族的特权2.荀子反对仲尼之徒“羞称乎五伯(箱)”的政治观,认为“王道”与“霸道”的区别在于前者用礼义治国,后者以信用称霸诸侯,它们都是社会从乱到治、政治由暴而王的中间环节。
从材料可知,荀子的主张()A.背弃了孔子的儒学思想B.旨在迎合争霸战争霱要C.实现了儒法两派的合流D.超越了传统的王道观念3.九品中正制度规定,中正一定是现任的朝廷大官,亦由朝廷委任。
这样虽然把原来跟朝廷相对立的乡里清议纳入朝廷选举的轨道,但东汉以来地方大姓对乡里清议的私家操纵也由此取得合法地位。
由此可见九品中正制()A.是中央和地方妥协结果B.清除了汉代察举制的弊端C.使中正官控操控了选人大权D.沉重打击了地方大族势力4.唐中期以前,“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到清乾隆年间,盐商家庭出身的进士达到了280余名,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B.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C.士贵商贱的观念已打破D.商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5.在糊名制出现之前的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即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士族丧失政治特权B.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C.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D.冗官问题日益严重6.宋明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周敦颐认为,“万物”是从水、火、木、金、土五种特殊实物变化而来的,五种特殊实物是从阴阳二气变化而来的,阴阳二气又是从“一”变化而来的。
2023届百校联盟12月联考卷-历史及答案
2023届百校联盟12月联考卷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春秋战国A. 分封制、郡县制、科举制B. 郡县制、县官制、科举制C. 郡县制、县官制、乡官制D. 郡县制、县官制、三公九卿制A. 白登之围B. 马邑之谋C. 漠北之战D. 昭君出塞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中宗5. 北宋时期,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是由谁发明的?()A. 蔡襄B. 沈括C. 毕昇D. 王安石A. 宋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A. 郑和B. 刘家港C. 汪大渊D. 郭守敬A. 康熙B. 乾隆C. 雍正D. 嘉庆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A. 詹天佑B. 梁思成C. 刘铭传D. 张謇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A. 五四运动B. 五卅运动C. 南昌起义D. 秋收起义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淞沪会战A. 西安事变B. 卢沟桥事变C. 八一三事变D. 重庆谈判A. 《共同纲领》B. 《论十大关系》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 请简要介绍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度。
3.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设立司隶校尉,监督朝内的大臣和皇亲国戚;全国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材料一: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12月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全国卷)(含答案)
2021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卷历史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见郑庄公久不来朝,打算分权给歌公,郑庄公因此质问周王,周王予以否定。
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
周以王子狐在郑国为人质,郑国公子忽在周王室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
这体现了当时A.家国一体局面形成B,周王室的权威受到挑战C.宗法观念趋向瓦解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冲击2.《管子》记载,“君臣父子之间事谓之义”;《商君书》记载,“是以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墨子》记载,“且夫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
他们倡导“义”旨在A.维护社会秩序B.确立个体行为准则C.强化人伦关系D.建构儒学核心观念3.孟子曾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汉武帝时期的名士东方朔在其赋作《非有先生论》中却发出“谈何容易”的感叹。
士人面对君主的心态和气势产生的巨大落差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B.士人社会地位的下降C.官僚体系的完善D.皇权社会专制的本质4.《旧唐书》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太乐令孙玄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通,相传谓为法曲;陈寅恪说:“可知唐世庙堂雅乐,亦杂胡声也。
”这反映出唐朝A.周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B.文化具有包容开放的时代精神C.燕乐舞蹈开始呈现民间化趋势D.士人显现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5.宋代城市中以女子命名的食品和食店不计其数,如李婆婆杂菜羹、王小姑酒店、王妈妈家茶肆、宋五嫂鱼羹、汴河岸卖粥妪等等。
这反映了当时A.城市规划有序B.商家重视品牌经营C.坊市制度规范D.女性社会地位提高6.明初,承宣布政使司负责地方民事,按察使司负责地方法律诉讼和监察地方官员,都指挥使司负责地方军事。
后来,巡抚作为中央官被派至地方参与整顿与管理,逐渐成为地方“钉子户”,但跨省问题又使巡抚间“顶牛”,“总督”应运而生。
2021届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全国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届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全国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但是,春秋时期日益频繁的战争使军队对兵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所以,打破国、野界限,开始向野人征兵。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平民政治的发展B.社会转型的趋势 C.中央集权的确立D.军功爵制的影响2.汉武帝时期,曾用银锡合铸而成作价奇高的“白金三品”,专门向富商豪民发行。
朝廷这种做法A.意图是稳定金融秩序B.有利于削弱地方势力C.实现对铸币权的垄断D.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3.有学者指出,从战国到鸦片战争,就政体形式而言,中国经历了军事封建君主制(依靠军功地主力量建立起的君主专制)和宗法君主制(儒法合流,儒学独尊后的封建君主专制)两个大的阶段,这一转变在汉朝完成。
推动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是A.郡国并行制度的推行B.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C.中外朝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流思想的重构4.唐初,“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
唐玄宗时期,中书门下(政事堂)成了独立的宰相署,中书省与宰相府署分离,逐渐向“以中书舍人为长官的专门负责撰写制救的机构”过渡。
这一变化体现了A.政治决策的随意独断B.三省运行机制的退化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三省地位的不断上升5.宋代,书法帖学兴起,出现新画种(版画和年画),印染工艺也获得发展。
这些新变化直接受益于A.古典科技的进步B.市民阶层的壮大 C.经济重心的南移D.核心精神的嬗变6.清初,有学者主张在中央设立“大司均”,由商人代表主管国家商业经济工作;还有学者提出主张扩大海外贸易,活跃沿海地区经济,增加就业和税收。
这些主张A.遭到政府的严厉禁止和抵制B.为“工商皆本”思想奠定基础C.推动了传统四民观念的转变D.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时代需求7.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多有“嗜奇好古”和“好奇尚诞”的性格与作风。
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后附参考答案与解析)
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新石器早中期遗址多分布在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则普遍分布在渭河平原、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
这一变化表明()A.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B.原始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C.原始人群摆脱了自然限制D.中国已经迈入了阶级社会2.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古城出土了秦朝邮筒“迁陵以邮行洞庭”,同时出土的公文简牍中也频繁出现“洞庭郡”。
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的记录。
这说明()A.考古发现可以弥补史书不足B.文书制度拓展了秦朝的疆域C.秦朝郡县制的情况难以考证D.两种文献史料无法相互印证3.唐永徽元年(650年),雍州等地爆发蝗灾后,按制“里正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尚书省)”,经门下省“取裁”,上报皇帝,再经“细勘”“检覆”,最后于永徽二年(651年)颁旨“以正、义仓赈贷”。
据此可知,唐代()A.基层组织成为救灾主体B.三省一体化的趋势加强C.地方政区向省州县演化D.中枢决策效能有待提高4.下表为宋代出版的各类农书的数量统计。
这折射出宋代()分类数量占宋代农书比例耕作、工具、水利2 1.42%粮食作物2 1.42%经济作物2417.02%观赏性作物(花、果、竹)5539.01%A.农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B.农民的职业更换相对自由C.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D.美洲的高产作物推广种植5.传统文人画题材主要是山水、“四君子”等,人物画极少,鬼怪的领域就更少有人涉及。
(全国I卷)2020高三历史12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
(全国I卷)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5.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古代不同史籍对夏启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A.大禹将王位传于启B.启统治腐朽黑暗C.益确立王位世袭制D.启成为夏朝国君2.秦国大将王翦在进军楚国途中,连续五次派遣使臣回朝,请求秦王尽快兑现已答应的田园宅产,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沈庆之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大将,但他却处处显示自己的无知,以大老粗、乡下佬的面目展示世人。
古代臣子自晦自污现象的实质是A.君臣矛盾尖锐B.世家大族把持朝政C.君主集权加强D.武将割据对抗中央3.飞天原是印度古神话的娱乐神和歌舞神,后被佛教吸收。
图一是魏晋时期的飞天形象,图二是隋唐时期的飞天形象。
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了A.西北边疆得到开发B.绘画技术水平提高C.政治权力影响加大D.域外文化的本土化4.宋代疑经并尝试改经者包括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郑樵、朱熹等共130人,怀疑对象遍及儒家十三经,其中北宋44人,南宋86人。
若以一人一经为单位,则北宋共83单位,南宋共173单位。
据此可知,这一时代A.开创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B.存在开放批判的创新精神C.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得到确立D.南宋比北宋更加注重经世理念5.明朝中后期,浙江湖州“蚕月,夫妇不共榻,贫富彻夜搬箔摊桑”;嘉兴秀水县“土腴可植果实,农隙,业草屣或客鱼塘”;南直隶常州府无锡等地“居民稍闲,即以织席为业,成则负鬻于许墅虎丘之肆中”。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当时A.农村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专业化生产区域不断增多D.粮食生产趋于萎缩6.蒋廷黻叙述道: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
(全国I卷)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
(全国I卷)2020届高三历史12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5.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古代不同史籍对夏启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A.大禹将王位传于启B.启统治腐朽黑暗C.益确立王位世袭制D.启成为夏朝国君2.秦国大将王翦在进军楚国途中,连续五次派遣使臣回朝,请求秦王尽快兑现已答应的田园宅产,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沈庆之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大将,但他却处处显示自己的无知,以大老粗、乡下佬的面目展示世人。
古代臣子自晦自污现象的实质是A.君臣矛盾尖锐B.世家大族把持朝政C.君主集权加强D.武将割据对抗中央3.飞天原是印度古神话的娱乐神和歌舞神,后被佛教吸收。
图一是魏晋时期的飞天形象,图二是隋唐时期的飞天形象。
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了A.西北边疆得到开发B.绘画技术水平提高C.政治权力影响加大D.域外文化的本土化4.宋代疑经并尝试改经者包括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郑樵、朱熹等共130人,怀疑对象遍及儒家十三经,其中北宋44人,南宋86人。
若以一人一经为单位,则北宋共83单位,南宋共173单位。
据此可知,这一时代A.开创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B.存在开放批判的创新精神C.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得到确立D.南宋比北宋更加注重经世理念5.明朝中后期,浙江湖州“蚕月,夫妇不共榻,贫富彻夜搬箔摊桑”;嘉兴秀水县“土腴可植果实,农隙,业草屣或客鱼塘”;南直隶常州府无锡等地“居民稍闲,即以织席为业,成则负鬻于许墅虎丘之肆中”。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当时A.农村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专业化生产区域不断增多D.粮食生产趋于萎缩6.蒋廷黻叙述道: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
高三历史答案(12月)
2022届高三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卷答案1.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根据材料“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可归纳出当时思想家都关注社会,倡导和谐,故选A。
2.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
【解析】材料出自《后汉书·仲长统列传》,是仲长统对西汉晚期以来皇权旁落、强臣擅权的历史总结。
他认为,刘秀正是针对这一历史教训,矫枉过直,将中枢权力收归尚书台,三公仅仅是个门面而已,没有实际权力。
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
3.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落实基础。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依茗树”“把酒入银坑”“弃业长为贩卖翁”“丈夫则负担贩卖”可知,两税法以钱代役使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它的实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材料中消弭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程度过深,故D项错误;信息不涉及农民的赋税状况和商人的社会地位,排除BC两项。
4.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阅读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按照规定,中日间的贸易地点在浙江宁波,明朝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嘉靖二年(1523),日本的大内氏与细川氏发生了“宁波争贡”事件。
给明朝内部主张海禁的官员以口实,浙江市舶司最终在嘉靖八年被废止。
此后,明朝进一步加强海禁,中日间正常贸易中断,故B项正确。
A项错在开始。
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不属于基层官员,故C项错误。
D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排除。
5.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图片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落实基础的能力。
【解析】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被动向西方学习,挽救统治危机,故D项正确;地主阶级主动融入世界,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学习西方制度,排除B项;彻底打破程度过深,排除C项。
2023届山东中学联盟高三12月百校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中学联盟2023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富国》中提到“……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
”《荀子·王制》中强调“分莫大于礼”;为了达到“明分使群”,使不同等级各安其分,使社会成为有组织的群体,他又主张以法入礼,规范秩序,由此可见荀子的思想A.有利于维护君主的权威B.有利于恢复礼乐秩序C.开启了法律儒家化过程D.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2.《国语》《墨子》《竹书纪年》《史记》都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殷墟数十万甲骨文片中都没有提到夏朝,而“二里头文化遗址,又明确了商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只是没有带文字的文物出土证明是“夏”,经综合考证,考古学家认为,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
这说明A.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B.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C.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D.科学地进行考古研究一定能证明夏朝存在3.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傲真训》曰:“是故槐榆与橘柚合而为兄弟,有苗与三危通为一家。
……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自其同者视之,万物一圈也。
”这一观A.夷夏之辨的观念开始瓦解B.有利于铸就民族共同体意识C.推动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反映出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4.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除个别人坚守道统而排斥异端之外(如韩愈),一般都是随意出入于三教之间,或外修儒服而内通佛理,或一边求仕一边修仙,自己不以为怪,别人也司空见惯这一现象反映了A.三教合一弥漫到社会各个领域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思想文化C.思想活跃、开放包容的社会现实D.传统文化在交融借鉴中走向成熟5.《明会典》记载凡进苏木、胡椒、香蜡等香料数万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会同都司按察司官检视物货,封睹完密听候,先将番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由此可知A.明朝政府对香料贸易严格管理B.明朝中后期中外贸易活跃C.明朝政府严格执行海禁政策D.明朝政府限制香料进口6.图1的门牌,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发的户籍凭证,据此推知,当时发给门牌的主要目的是图1图1:(注:图中门牌系。
高三历史试题-福建省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24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康叔被封于殷故地卫,周公要求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唐叔被封于夏之故地,则被要求“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这反映出()A.周朝兼并了夏商的领地B.夏商治理经验符合周朝国情C.周公鼓励诸侯灵活治国D.周朝实现了与各地民族融合2.汉文帝诏书充满了谦恭自贵的淡泊平和态度。
文帝在诏有司举贤良文学时说:“今朕获执天子之正,以承宗庙之祀,朕既不德,又不敏,……此大夫之所著闻也。
”《除肉刑诏》:“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之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
”这反映出,汉文帝()A.遵循儒家和黄老治世之道B.致力于打造封建盛世局面C.推动了察举制的发展完善D.消除了社会上潜在的隐患3.南朝齐武帝时,中书舍人纪僧真深得武帝宠任,向皇帝请求改变门第,进入士族行列。
武帝让他自己去找司徒左长史江敩和吏部尚书谢瀹,结果江敩不仅不跟他坐在一起,还把他撵了出去,纪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这反映出南朝时()A.君权削弱趋势加剧B.士庶等级难以逾越C.士族掌握选官权力D.官员升迁极为艰难4.《资治通鉴》232卷载: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关中仓廪竭,禁军或自脱巾呼于道曰:‘拘吾于军而不给粮,吾罪人也。
'上忧之甚。
会韩滉(镇海节度使)运米三万斛至陕,上喜,谓太子曰:‘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I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5.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古代不同史籍对夏启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A.大禹将王位传于启B.启统治腐朽黑暗C.益确立王位世袭制D.启成为夏朝国君2.秦国大将王翦在进军楚国途中,连续五次派遣使臣回朝,请求秦王尽快兑现已答应的田园宅产,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沈庆之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大将,但他却处处显示自己的无知,以大老粗、乡下佬的面目展示世人。
古代臣子自晦自污现象的实质是A.君臣矛盾尖锐B.世家大族把持朝政C.君主集权加强D.武将割据对抗中央3.飞天原是印度古神话的娱乐神和歌舞神,后被佛教吸收。
图一是魏晋时期的飞天形象,图二是隋唐时期的飞天形象。
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了A.西北边疆得到开发B.绘画技术水平提高C.政治权力影响加大D.域外文化的本土化4.宋代疑经并尝试改经者包括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郑樵、朱熹等共130人,怀疑对象遍及儒家十三经,其中北宋44人,南宋86人。
若以一人一经为单位,则北宋共83单位,南宋共173单位。
据此可知,这一时代A.开创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B.存在开放批判的创新精神C.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得到确立D.南宋比北宋更加注重经世理念5.明朝中后期,浙江湖州“蚕月,夫妇不共榻,贫富彻夜搬箔摊桑”;嘉兴秀水县“土腴可植果实,农隙,业草屣或客鱼塘”;南直隶常州府无锡等地“居民稍闲,即以织席为业,成则负鬻于许墅虎丘之肆中”。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当时A.农村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专业化生产区域不断增多D.粮食生产趋于萎缩6.蒋廷黻叙述道: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
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
作者认为A.中国的禁烟政策应当稳步推进B.英国通商是出于资本输出需要C.中国闭关锁国加剧了紧张态势D.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7.太平天国推行“天历”。
与传统历法相比,节令在时间上有很大不同。
太平天国禁止民众按旧历过年,违者必究,甚至有天京民众庆贺旧历新年,结果受到杖责和枷锁的惩戒。
“天历”的推行A.有利于推进中西文化的交融B.极易造成民众与政权相疏离C.是强制推行西方文化的表现D.有助于获得列强的文化认可8.《清史稿》中提到“军故多闽人,汝昌以淮军寄其上,恒为所制”,“步蟾通西学,海军规制多出其手,顾喜引用同乡,视统帅丁汝昌蔑如也。
时论责其不能和衷,致偾事。
”由此说明,甲午战争清军失败的原因是A.统帅腐败无能B.兵舰装备落后C.内部矛盾重重D.乡党意识浓厚9.20世纪初期,中国产生了国粹派,他们倡导古学复兴是以文艺复兴为蓝本的,提倡国粹的目的有二:一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鼓吹排满光复;二是从中国古代的“良法美意”中寻找某些可以克服资本主义弊端的对策,反对醉心欧化。
可见,国粹派A力图从传统文化挖掘近代化需要的东西B是封建复古主义发展的表现C.适应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文化需要D.与新文化运动的出发点一致10.1920年,全国各地的“五一”节纪念活动,除了哈尔滨是在俄共的影响下开展的以外,其余都是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进行筹备和组织的。
工人阶级积极参与,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盛况。
这反映了A.国际运动促进中国劳工觉醒B.先进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C.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以俄为师”成为先进知识分子共识11.中共六大后,从1928年到1930年间中央的一些重要文件明确指出“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方式是“农民意识”,“忘记了城市的领导作用。
”这种提法A.脱离了当时中国革命实际B.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放弃了党对革命的领导权D.践行了中共“八七会议”决议12.刘鸿生公司生产了“九一八”牌毛呢,受到中国民众的热烈欢迎,迅速夺回了日本毛呢在中国抢占的很大一部分市场。
国民政府机关甚至也规定以“九一八”牌毛呢为公务员的制服材料。
这体现了A.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全面调整B.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手段多样化C.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已经形成D.民族资产阶级主导了救亡运动1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强调:现在准备随军南下的五万三千个干部,是很不够用的,我们必须准备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
这样,干部就够用了,广大地区的工作就可以展开了。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为新政权的建设提出发展方向B.确立解放军战斗职能向政治职能转变的方针C.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基石14.1949年6月,刘少奇秘密访苏期间,苏联不仅答应给予即将建立的新中国以经济援助,还主动提出将贷款利率由2%降至1%,而毛泽东则提出使用东欧标准2%。
1950年,当苏联终于答应和新中国签订盟约时,毛泽东却表示出了深深的优虑。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外交上奉行A.“一边倒”政策B.“另起炉灶”方针C.不结盟精神D.独立自主原则15.1967年2月,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批示“应准备一套新版人民币设计图景,要多反映生产关系方面的题材,克服第三套人民币生产力题材多的问题”。
由此判断下图中第三套人民币是16.下表为不同时期罗马公民的构成。
据此可知,罗马公民构成的变化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实现了贵族与平民的平等C.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D.顺应了罗马疆域扩大的需要17.有史学家指出:认为所有的人文主义者摒弃了基督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
应当记住,文艺复兴是在基督教的大本营意大利兴起的。
它的热心者们在肯定人的同时,至少在形式上仍然保留着对教会的虔诚信仰。
作者旨在强调人文主义者A.以延续和继承基督教文化为目的B.从神学角度论证人的独立C.对基督教的信仰仅停留在形式上D.思想中带有过渡性的特点18.古往今来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国家,让成千上万的7岁至12岁的儿童每天在热不可耐的纺织工厂中工作15个小时;其中只给他们40分钟来吃饭和换空气,当然更因为机器的不停运转也需要冷却。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早期殖民扩张C.垄断组织壮大D.工业革命开展19.巴黎公社建立之后,公社认为纪念拿破仑一世胜利的凯旋柱是一个波拿巴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象征,于是将其拉倒。
包括德国在内的工会和社会主义组织举行集会并传递了支持巴黎公社的信息。
这反映出A.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应用B.法德工人运动的斗争目标趋于一致C.工人运动的国际主义精神D.第二国际对于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20.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任何人要想成为议员必须首先得到政党的支持。
由于有着严格的党纪的约束,议员很少按照个人的意志来行动,而要与本党保持一致。
通常内阁成员主要是由执政党的核心成员构成,执政党在下院又占了多数席位。
这体现了A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 B.议会对行政机关监督的加强C.政府行政效率日益降低D.责任内阁制运行的基本原则21.文化形态学派较早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他在1918-1920年间出版的《西方的没落》一书,系统地提出了文化形态学的理论,并据此作出了西方文化即将没落的预言。
这体现了当时A.西欧社会存在悲观和幻灭的心理B.欧洲文化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C.西欧民众开始质疑工业社会文明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成为必然22.苏俄内战期间,大多数农民对红军和白军都极其不满,但在不得不做出选择时,他们常常决定支持红军,他们认为红军站在他们这一边。
这体现了A.苏俄工农联盟异常团结与巩固B.农民对苏维埃政权政策具有矛盾心理C.民众渴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内战使农民对苏维埃政权认同感增强23.“石油化工和信息技术的共同之处在于突破了原有的瓶颈,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渗透到传统领域的各个角落,创造出社会普遍接受的新的产品和服务。
”“后者突破原有瓶颈”A.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全面来临 B.使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C.顺应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潮流D.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依托国内市场24.右图是1990年2月在欧洲大陆出现的一幅政治漫画。
该漫画反映了当时的欧洲部分国家民众A.认为德国将通过军事完成统一B.反对柏林墙的修建与驻军C.对德国的统一存在着顾虑D.认为德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5题~第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8题~第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材料一明清时期,通过中西方的贸易往来和在华传教士的宣传、介绍,欧洲人接触了许多中国商品和工艺品,从而使得中国产品,尤其是中国丝绸、瓷器和漆器等风靡西方,欧洲的贵族、廷臣们以拥有中国工艺品而自豪,以至所谓“中国风趣”风行一时,随后又出现了模仿中国风格的“洛可可运动”。
18世纪时,欧洲兴起了中国园林之风。
法国商人采用中国花纹染色技术,仿制中国丝织品,结果市利百倍。
18世纪初,德国已能仿造白底兰花的中国瓷器,并用欧洲的透视法于其上作中国风景及人物画。
欧洲本无扇,但在17、18世纪,法国宫廷贵妇人“手必持中国式折扇,无问寒暑”。
——摘编自王艳燕《明末清初中国文化西传及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材料二明代之后,西方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科技。
由此,中西方科技开始有了交集,尤其是在17世纪明末清初时期,两者的汇通达到非常可观的水平。
例如,徐光启和利玛窦等人之间的合作,使得相当一部分西方的科学技术传到中国并移植到中国。
其中西方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数学、红夷大炮等军事技术、钟表等机械技术以及天文、测地等科学技术,都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刘大椿《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与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风趣”风行一时的原因。
(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并比较这一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同点。
(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一天然状态下,自然人(原人)服从自然法则:自爱和怜悯。
自然的自由体现为感性的任意性,沉醉于大自然里的自我,没有做主人的欲求和意识,原人所拥有的自由并不等于自主。
社会状态下,人自身的理性得到发展和不断完善,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种种政治、经济乃至精神的不平等,强烈要求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废除因受骗上当而被迫签订的社会契约,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