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微课说明
原电池说课稿
外电路:负极正极
内电路:阴离子盐桥阳离子
附:板书设计:
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既可以加深对氧化还原理论的理解,又为后续较为深入地学习化学电源、燃料电池等打下基础。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认识原电池,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
(3).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实验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问题线索设计和学生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但是,学生活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一个轻松愉快地教学环境中接受新的知识。
第二.发挥学生主动性,创设有效学生活动。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时,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因为学生起点较低。但是在新教材中,大多数化学反应原理内容都是从必修到选修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的设计理念.因此在选修阶段进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基础,设置有效活动。
三、说学法(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角度来说,学生此前通过必修阶段的电化学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原电池的条件以及简单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的书写。可以说对原电池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作为高二理科班的同学往往容易固守原有的知识,应打破对原有原电池的认识,发现简单原电池存在的缺点,从而引入盐桥的概念,构建新的原电池装置上可能存在一些学习的困难。从知识掌握角度来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出现知识遗忘。本节课,学生通过“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质疑讨论—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方法。
最后分析带盐桥的原电池,引出双液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及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方程式、闭合电路的形成(内电路、外电路),盐桥的作用.借助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为了更好地学习后面知识,我通过投影图片指出盐桥并未在实用电源中得到应用的原因,但这一原理却得到广泛应用,引出离子交换膜.至此,学生对原电池原理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
必修二原电池说课稿微博
必修二原电池说课稿微博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必修二原电池”。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原电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是电化学的基础,也是理解能量转换和储存的关键。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的组成、类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概念: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包括它是如何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
2. 原电池的组成:接着,我会讲解原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电极、电解质和电池的外部电路。
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我会详细解释氧化还原反应在原电池中的作用,以及电子是如何通过外部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的。
4. 原电池的类型:此外,我还会介绍不同类型的原电池,如伏打电池、丹尼尔电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5. 原电池的应用:最后,我会举例说明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干电池、蓄电池等,并讨论其环保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 实验教学:安排学生进行原电池的制作和测试实验,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实际价值。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反思1. 学生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小测、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原电池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原电池导入微课PPT
—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临涣中学:卢伟
学习目标
1.通过情景创设感知科学的发展需要质疑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体会经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不 同形式的能量变化,能从宏观现象辨识物质转化,到微观探析 变化本质。 3. 通过学习原电池装置,建立模型意识。
15:51:48
Cu
Zn2+
Zn2+
2+ Zn Zn2+ Zn2+
Zn2+
Zn2+
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 电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
电极反应式:
负极 Zn-2e-=Zn2+ (氧化反应)
2H++2e-=H2↑ (还原反应) 正极: 总反应:Zn + 2H+ = Zn2+ + H2↑
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物理学家们极大兴趣,他们竞相重复 枷伐尼的实验,企图找到一种产生电流的方法,意大利物理 学家伏特在多次实验后认为:伽伐尼的 “生物电”之说并 不正确,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能产生电流,大概是肌肉中某种 液体在起作用.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伏特把两种不同的金 属片浸在各种溶液中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这两种金属片中, 只要有一种与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金属片之间就能够产生 电流.
15:51:48
发现问题: 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
实验现象: 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而铜片上没有
发现问题:
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并串联一个电流 计,插入稀硫酸中
实验现象: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Cu片上有气泡产生
为什么在铜片上产生H2,而不是在锌 片上产生H2 ? Zn -
2024年41《原电池》课件公开课
41《原电池》课件公开课原电池课件公开课一、引言原电池作为化学电源的一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组成及特性,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公开课旨在深入浅出地介绍原电池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原电池。
二、原电池的定义及分类(一)定义原电池,又称一次电池,是指放电后不能充电而继续使用的化学电源。
它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用电器提供电力。
(二)分类1.按照活性物质分类:可分为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锂-二氧化锰电池等。
2.按照电解质分类:可分为酸性电池、碱性电池和盐桥电池等。
3.按照形状分类:可分为圆柱形电池、方形电池、纽扣电池等。
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原理,即通过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能的转换。
原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等部分组成。
(一)正极正极是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其活性物质在放电过程中接受电子,从高价态转变为低价态。
(二)负极负极是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其活性物质在放电过程中失去电子,从低价态转变为高价态。
(三)电解质电解质是电池中负责传递离子的介质,可以是液体、凝胶或固体。
电解质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从负极向正极移动,形成闭合回路。
(四)隔膜隔膜是电池中的一种特殊材料,位于正负极之间,起到隔离活性物质、防止短路的作用。
隔膜通常具有选择性透过性,允许离子通过,阻止电子通过。
四、原电池的性能指标(一)电动势电动势是指电池两端的电压,单位为伏特(V)。
电动势越高,电池的输出电压越稳定,适用于对电压要求较高的设备。
(二)容量容量是指电池在一定条件下所能释放的电量,单位为安时(Ah)或毫安时(mAh)。
容量越大,电池的使用时间越长。
(三)内阻内阻是指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阻,单位为欧姆(Ω)。
内阻越小,电池的输出功率越高,性能越好。
(四)放电率放电率是指电池在一定时间内放出的电量与额定容量的比值。
说课稿 《原电池》
原电池说课稿各位评委好,我是张永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说教材在必修二中,以铜锌原电池为载体,简单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在本节中,以双液电池为载体,深化认识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下一节在此基础上,介绍实用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学生:从学生方面,由单液电池上升到双液电池模型,需要在知识和能力上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
如何在旧知基础上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构建双液模型完成原电池原理的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突破对原电池原理的局限性认识是本节要重点完成的任务。
说教法与学法:鉴于以上两点思考,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和总反应式,能根据反应式设计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通过铜锌原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介绍电池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电池原理应用于电池开发的关键作用;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从三维教学目标出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教学难点:双液和分池的观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采用学生实验,模型构建,理论分析相互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形成条件形成完整认识,同时建构解决原电池问题的思维模型,初步形成设计原电池的思维和方法,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跨越。
教学过程将本节课设计为四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先展示一些图片,回忆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此激发学生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已有认知,为后续学习中产生认知冲突奠定基础。
然后,教师演示铜锌原电池实验,并且提炼出模型,为学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然后提出有关反应和装置的问题,引发学生第一次理论分析。
原电池微课教学设计课件.doc
Zn片
Cu片
总离子方程式
第三部分内容:
用PPT动画对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小结
培养学生的
归纳,总结能
力,使知识形
成一个网络。
第四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能力
并巩固所学
知识
三、结尾本节微课重点学习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原电池概念,书
写简单的电极反应。授课完毕,谢谢聆听!
本节微课借助化学小实验引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
微课《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程丽娟学科化学教龄12
微课名称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视频长度7分56秒录制时间2016年9月
知识点来源学科:化学年级:高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
知识点描述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预备知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
教学类型
探讨型讲授型练习型
适用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自我教学反思
且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整节微课体现了实验对化学课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化学
原理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将抽象的、学生难理解的原电池工作原理以FLASH动画
呈现,将电池内部的微观世界直观化,很好的突破了本节微课的教学难点。
们来学习本节微课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发学生的好
奇心和学习
兴趣,并为后
面的教学埋
下伏笔。
第一部分内容:回顾实验,得
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出原电池的
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定义
第二部分内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FLASH动画1.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
锌片上产生气泡,因为锌的活泼性比H+强,把硫酸中的H+置换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化学反应- 能够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教学难点- 掌握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电池相关的实际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造,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讲解原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之间的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过程。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过程。
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原电池的实验演示,展示原电池的组装和工作原理。
2. 引导学生观察电池的正负极变化以及电池的工作状态。
知识巩固(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
拓展应用(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原电池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原电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作用。
2. 鼓励学生思考原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课堂作业1. 思考并写下一篇关于原电池的应用文章。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总结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确保学生对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材- 多媒体教学资料- 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高中化学《原电池》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Zn2+ 2e -===Cu 装置举例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 一 节 原 电 池【教学目标】 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重点)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难点)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重点)【教学重点、难点】1. 通过设计铜锌原电池两种方案的对比,加深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重点)2. 正确书写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3. 会设计简单原电池。
(重点)【教学设计过程】一、单液原电池提问 1:复习原电池的定义。
提问 2: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练习电极反应式书写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双液原电池提问 3:双液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 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电极反应锌片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 -2e铜片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Cu2++ 总电极反应式为:Cu2++Zn===Cu +Zn2+3. 构成条件条件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做负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思考与交流】:对比单液原电池和双液原电池的原理和优缺点。
三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问题导思】①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是正极还是负极?②若某电极在反应过程中增重,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负极?【小结】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有哪些?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中两极发生的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
若给出一个总方程式,则可根据化合价升降来判断。
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某一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上放电,该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反之,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则该电极溶解,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高中化学教案《原电池》
高中化学教案《原电池》主题:原电池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原理及其化学反应;
3. 能够解释原电池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化学反应。
三、教学内容:
1. 原电池的定义及构造;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 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化学反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介绍原电池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原电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3. 分析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化学反应;
4.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原电池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5. 总结课程内容,做一些相关练习。
五、教学评估:
1. 参与小组讨论,展示对原电池的理解;
2. 完成相关练习,检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扩展阅读:
1. 《物理化学原理》;
2. 《化学电源》杂志。
七、小结:
原电池在电化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其中的化学反应。
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原电池(盐桥)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原电池(盐桥)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对象:高中化学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组成;2.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3. 能够分析常见原电池的应用和实例;4. 理解盐桥在原电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过程;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原电池的应用和实例;3. 小组讨论法:探讨盐桥在原电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机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引导学生思考电池的原理和应用;2. 讲解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是指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3. 介绍原电池的基本组成:正极、负极和电解质;4. 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子流动,形成电流;5. 能量转化过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关于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2. 讲解盐桥在原电池中的作用:盐桥能够维持正负极之间的电荷平衡,促进电子流动;3. 分析常见原电池的应用和实例:举例说明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电池驱动的电子设备、电动车等;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盐桥在原电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分享讨论结果。
三、课堂练习与作业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原电池的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一个原电池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和描述,写成小论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堂练习评价: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原电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原电池应用实例分析和描述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提供相关章节的原电池内容;2. 课件或教学片:制作课件或教学片,用于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实例;3. 盐桥演示实验:准备盐桥演示实验器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盐桥的作用。
《原电池》 微课设计说明
(选修-4)
原电池
贵阳市第三十九中学
袁娟
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背景分析
原电池 |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和未来
|通过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充分发挥化学 课程的人文素养。
发展的需要,着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通过比较《原电池》这一内容在必修和选修课程 中的不同,分析学生在必修课程中已经建立的认 知结构,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微课
《原电池》
谢谢!
贵阳市第三十九中学| 袁娟
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设计 总任务: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子任务: 1.学生巩固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2.提出带有盐桥的原电池装置,与学生以往的知识发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自主 学习兴趣。 3.通过介绍盐桥的作用以及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动画,学生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 理解,能进一步剖析带有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 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交换膜等原电池的知识扩充,学生感受化学与现代科学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通过微课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综合能力。
设计思路
利用微课的反复可视性,对学习的重点进 行加强,难点进行突破,疑惑
Microsoft PowerPoint 2013
编辑文字内容、绘制所需素材、编辑文字和图片的动画效果
学生学习任务单
二:任务(问题)设计 1.巩固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2.能够自主理解带有盐桥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 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自主学习
《原电池》教学设计
《原电池》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原电池实验。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学习使用简单工具搭建原电池实验装置;3. 进行原电池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结果;4. 探究不同代码的电池的性能差异。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原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原电池是由一个阳极、一个阴极和一个电解液组成的,电解液中含有改性电离质,阳极和阴极通过电解液相连,在阳极和电解液交界处,金属离子会流入电子,电子在电路中流动并经过负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原电池的构造。
2. 搭建原电池实验装置(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一根铜线- 一根锌线- 砂纸- 纸巾- 盐- 容器- 万用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示和操作指南,操作步骤如下:1. 用砂纸擦拭铜线和锌线,使其表面更加光滑;2. 将铜线和锌线分别插入容器中,保持一定间距;3. 在容器中加入盐水,电解液的制备比例为:约 100 mL 的水中加入 3 g 的盐;4. 用一根导线将铜线和万用表正极相连,另一根导线将锌线和万用表负极相连;5. 观察万用表读数。
学生进行原电池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改变电解液的浓度或使用不同金属,比较不同条件下电池的性能差异。
4. 拓展探究(2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原电池实验的进一步拓展,如:- 给不同代码的金属进行标号,观察数码管上的数据变化;- 在电解液中加入不同的改性电离质料,比较其对电池的影响;- 测量不同间距的铜线和锌线间的电势差。
三、教学评价四、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铜线、锌线、砂纸、纸巾、盐、容器、万用表;2. 教学辅助材料:PPT、原电池实物模型、操作指南。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原电池优质课公开课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原电池优质课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原电池》。
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它由两个不同金属或半导体通过电解质连接而成。
本节课主要讲述原电池的原理、组成、类型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组成、原电池的类型和原电池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及工作原理,理解原电池的类型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原电池的原理、组成、类型及其应用。
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微观解释,原电池的类型及其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PPT、实验仪器(原电池装置、电解质、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电池的使用,引入原电池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类型及应用。
结合PPT和实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原电池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原电池的应用实例,分享彼此的发现,扩大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原电池的定义2. 原电池的组成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 原电池的类型5. 原电池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列举至少三个原电池的应用实例,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3.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原电池实验。
答案:1.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主要由两个不同金属或半导体通过电解质连接而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或半导体的电位差,使得电子从电位较低的金属或半导体流向电位较高的金属或半导体,从而产生电流。
高中化学原电池微课精品课件
简单原电池
A
CuSO4 溶液
预测现象:
1.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2.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行实验探究
A
实验要求:
1.按照图示组装实验,分组实验,
选出小组组长。分工合作,并将
实验现象记录在学案上。
2.两金属同时插入到溶液中。
3.两金属在烧杯中不要接触。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思考:为什么锌片表面会有铜析出?
实验分析
通过导线传递给 Cu2+ 获得电能
锌片 失去e-
一锌二用
CuSO4 溶液
直接传递给 Cu2+ 能量损失
实用电池
普通干电池 手机电池
钮扣电池
笔记本电脑 专用电池
摄像机 专用电池
“神六”用 太阳能电池
CuSO4 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1.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但不稳定; 2.两个电极上都有红色物质析出; 3.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CuSO4 溶液
实验分析
预测现象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锌片逐渐溶解 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实验现象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但不稳定 锌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原电池》说课课件(省级优质课比赛)
扩
环节三:分组讨论 扩展认知
电极反应:Zn-2e-=Zn2+ 电解液未参加反应,起导电作用。 讨 学 生 活 动:小 组 实
论 验
按照下图所给的装置,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将反应 负极 正极 方 负 正 Zn+CuSO4=ZnSO4+Cu设计成为带有盐桥的原电池,在小组内 现象 案 极 极 电解液 电解液 部讨论你的设计思路,并将这些想法记录在学案的表格中。
•介绍电池发展史,激 发学习兴趣,感受原 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 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 建构,渗透对立统一 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了解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
2.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适 度 引 导
实现教学途径,引导学 生自主建构,达到能力 与知识的双重突破.
设疑问创情境
正极:还原反应 2.电极方程式 2 + Cu +2e-=Cu
利用学生所写的电 极方程式重现氧化 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之间的联系,回顾电 强调: 两极、一液、 流产生的原理,强调 成回路的重要性 闭合回路的重要性, 为后续的盐桥的引 入打下基础.
3.原电池形成条件
创
环节一:复习旧知 创设情境
实验回顾:搭建Zn-Cu/CuSO4原电池 仪器和药品:电流表(mA)、铜片、锌片、 导线、烧杯、 CuSO4溶液
介绍盐桥 问题一:装置是否
G
Zn
提供电子的物质
Cu
接受电子的物质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果汁(含电 解质溶液)
了么? 补充实验:用CCl4代替 盐桥中通常装有含 NaCl 溶液浸泡的滤纸当 新旧知识的融合: 做”盐”桥重复试验,观 琼胶的 KCl饱和溶液 盐桥在原电池中起到 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的重要作用。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微课)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微课)★教学法设计从具体到抽象,从感知到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从一个橙子能发电这个具体的现象,到橙子是如何发电的?考虑它的发电原理,用一杯同样是酸性的稀硫酸溶液代替橙子探究发电原理,再从实验进一步到抽象的图像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最后以动画模拟的手段加深印象。
★教学过程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探究1】用小烧杯的硫酸代替橙子模拟刚才的过程①只连接锌片形成闭合回路②只连接铜片形成闭合回路③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观察现象]①锌片上产生大量气泡,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②铜片上无明显现象,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③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锌片溶解,电流计指针向铜片方向偏转。
引导学生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讲解引入】这种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1、工作原理:⑴图像模拟【画图讲解】外电路电子定向移动导电内电路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导电(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观看动画]通过图像模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知识升华抽象内化为自我的理解。
CuA正极负极稀硫酸1.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是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铜、银)与稀硫酸反应2.某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为A.铝 B.铜 C.锡 D.硅3.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的是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B.白铁(镀锌)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D.铁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4.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5.铁制品上的铆钉应该选用下列哪些材料制成A.铝铆钉B.铜铆钉C.锌铆钉D.锡铆钉参考答案:D 2.C 3.BD 4.D 5.AC★教学反思1.在上本节课的过程中,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在重组的课本上的顺序后,我把水果原电池提到了引课中,学生一看,怎么一个橙子也能发电呢?一下就提起了学习的兴趣,但是课后又再想如果能把这个实验做得再生动一点,比如说准备一个音乐贺卡,让橙子带动它亮灯并响起音乐,那么对学生的触动会更大,所以每一节课的引课的精心准备会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本节微课介绍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
这堂课的亮点:在整体设计时能够前后呼应,紧紧围绕所创设的情境展开,利用现代化技术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能快速、清晰地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实现教学难点。
教师姓名
袁娟
学校名称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十九中学
微课名称
原池
视频长度
6分44秒
录制时间
2017年11月
知识点来源
学科: 化学(选修四)年级: 高二教材版本: 人教版
知识点描述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1.立足于适应于现代化生活与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着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人文素养。
适用对象
本节微课适用于高二的学生,
在高一化学中已经对原电池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掌握,本节课从单液原电池-双液盐桥原电池-离子交换摸原电池进行学习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微课类型
(注:可选择如下选项,也可以补充填写)
√知识点讲解 □试题剖析与指导 □专题讲解
□任务布置 □拓展资料 □其他
微课用途
(注:可选择如下选项,也可以补充填写)
□课前预习√课上自学 □课后复习 □其他
设计思路
利用微课,对学习重点进行加强,难点进行突破,疑惑点进行解惑。
利用微课的反复可视性,加强内容的学习效果。
教 学 过 程
内 容
时间
一、片头
视频导入,新型新能源燃料电池客车首次亮相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学生感受原电池与环境、能源的联系,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通过此次微课我发现自身的教师基本功仍然很欠缺,对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让自己获得进步!
【知识扩展】介绍现代应用广泛的离子交换膜原电池以及氢氧燃料电池,提出“只有蓝天,没有雾霾”绿色出行口号,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生活、关注环境,增强主任翁意识。
1分20秒
三、结尾
化学与生活: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尤其是原电池的出现为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信未来有更多的化学产品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0秒
二、正文讲解
再探单液原电池,发现单液原电池的缺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58秒
实验探究如何改进单液原电池?
引出盐桥双液原电池。
55秒
盐桥在原电池装置中的重要作用,展示原电池工作的微观动画将微观的知识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突破学习的重点实现学习难点。
1分35秒
习题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