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电子政务灾备中心共享式灾备平台word版本
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容灾备份系统方案设计
![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容灾备份系统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4f8b267f1922791788e851.png)
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容灾备份系统方案设计作者:孟祥迪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16期孟祥迪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摘要】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的定位与功能决定了数据中心网络建设的要求—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数据中心要求多种类业务运营模式,满足业务部署的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重点要满足云计算和大数据部署要求,业务和数据层面的容灾备份,以及异地容灾备份等需求。
为了保障系统运行安全,建设数据中心网络时,需有针对性地进行灾备方案设计,有效防范各类灾难对政务信息数据中心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容灾备份一、引言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出现,以政府、金融、电力等行业为主逐步建立了大型数据中心,完成数据的集中处理。
数据的集中处理,给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意味这风险的加剧。
如果数据中心发生故障,会导致业务中断,政府和企业都会蒙受巨大的数据损失,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1] 。
据相关资料记载,受汶川地震影响,整个银行业净损失约在 50-130 亿人民币,其中未进行灾备中心建设的中小银行影响更大。
这仅仅是地震灾害带来的严重影响,现实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不可预知的灾难随时都可能发生。
一旦灾难发生时,会造成各行各业的业务混乱,不可恢复的数据丢失,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电子政务信息数据中心作为整个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节点,不仅服务于本地政府部门和本地企事业单位,还为全国性信息系统提供终端接入、信息通道、数据存储等功能[2] 。
如何针对省级政务信息数据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容灾备份策略和恢复方案,将灾难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数据中心容灾备份系统方案设计2.1 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容灾备份系统整体架构按照某省电子政务数据中心规划要求,关键业务容灾,避免业务宕机,保障业务持续可用的目的考虑,结合国家灾难恢复相关标准,电子政务数据中心灾难恢复等级为最高级别[3] 。
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采用两地三中心容灾备份方式,即同城双活和异地灾备[4] ,架构如图 1 所示。
系统灾备解决方案
![系统灾备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5ae37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a.png)
系统灾备解决方案目录1. 内容概述 (3)1.1 目的和范围 (3)1.2 文档使用和更新说明 (4)1.3 术语和缩写 (6)2. 灾备解决方案概述 (6)2.1 业务关键性分析 (8)2.2 总体策略和目标 (9)2.3 主要业务功能和数据分级 (10)3. 灾备需求分析 (12)3.1 业务连续性和可用性要求 (13)3.2 数据保护要求 (14)4. 灾备设计 (15)4.1 灾备架构设计 (16)4.1.2 核心组件和系统架构 (18)4.2 备份和恢复策略 (20)4.2.1 数据备份策略 (21)4.2.2 应用系统备份和恢复策略 (23)4.3 灾备环境规划 (25)4.3.1 物理位置和安全要求 (26)4.3.2 网络和系统配置 (28)4.4 灾难恢复流程 (29)4.4.1 灾难预警和响应 (31)4.4.2 数据恢复和系统恢复流程 (32)5. 灾备实施 (33)5.1 系统迁移和测试 (35)5.1.1 迁移前的检查和准备 (37)5.1.2 数据的导入和导出 (38)5.2 监控和维护 (41)5.2.1 监控系统设计 (42)5.2.2 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 (44)6. 灾备运行和监控 (45)6.1 日常运行管理 (47)6.2 运行监控和维护 (47)6.3 性能优化 (49)7. 灾难应对和恢复 (50)7.1 灾前预警和管理 (51)7.2 灾难发生时的响应和操作指南 (53)7.3 灾难恢复执行 (54)7.4 灾后恢复验证和审计 (55)8. 文档和知识管理 (57)8.1 文档编制和更新 (58)8.2 知识转移和培训 (59)9. 法律和合规要求 (60)9.1 法律遵从性评估 (61)9.2 数据保护立法要求 (62)9.3 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的ISO标准 (64)1. 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尽的系统灾备解决方案,以保障组织在面临各种潜在的灾难性事件时,能够迅速恢复关键业务功能并最小化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的影响。
工商银行上海数据中心灾备系统运维实践
![工商银行上海数据中心灾备系统运维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ecb83f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4.png)
工商银行上海数据中心灾备系统运维实践、“两地三中心”建设历程工商银行于1999年开启了数据中心集约化建设的先河,在北京、上海分别建设两大数据中心后,于2002年1月在国内同业率先启动了主机灾难备份工程。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持续投入,已经实现了高等级的核心系统灾备体系建设,完成了全行应用分等级灾备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工商银行启动了“两地三中心”工程建设。
根据规划,2014年将在上海嘉定建立同城数据中心,与上海外高桥数据中心构成同城双中心,同城双中心整体与北京异地灾备中心组成异地灾备模式(如图1所示)。
“两地三中心”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灾难场景下的恢复要求,实现更灵活的风险应对。
在架构布局上,上海同城双中心具备基本相同的业务处理能力并通过高速链路进行实时数据同步,两个中心之间距离约55千米,日常情况下可按主/ 备或双活模式运行。
在发生区域级灾难某个中心失效时,可在基本不丢失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双中心间的应急切换,保持业务连续运行。
北京异地灾备中心用于同城双中心的灾难恢复,当出现因大范围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同城双中心同时失效时,异地灾备中心可以用灾备系统接管全行核心业务。
二、“两地三中心”技术手段和实施策略工商银行通过技术攻关,完成了“两地三中心”模式下的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架构设计和方案研究,提出了可以提供多层级业务连续性保障水平的解决方案。
信息系统可以给银行业务应用提供A/A、A/Q和A/S等多种部署模式,最终以业务影响分析结果作为应用部署模式选型的决策依据。
在具体实施中,工商银行坚持“全面覆盖基本保障能力、重点针对关键核心应用部署高等级灾备保障技术''原则,做好资源分等级和差异化配置。
如ATM、POS、柜面业务、资本市场等核心业务系统是银行的关键应用,与其相关的应用系统就具有较高的业务连续性等级。
自2010年工程启动以来,项目进展情况良好,完成方案规划设计和验证评审,在数据库复制技术全面推广、智能网管改造、55千米磁盘同步镜像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完成了核心主机并行系统投产,即双园区模拟同城双活的试运行,目前主机并行系统主要运行可分离查询交易,分流了部分核心生产系统的负载压力;完成13个开放平台应用服务器双活改造,预计今年将完成近50个开放平台应用的双活改造。
两地三中心容灾专项方案
![两地三中心容灾专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724d1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4.png)
Xx项目存放方案介绍目录1.现状综述 (4)2.总体建设方案 (4)2.1.建设原则和策略 (4)2.1.1.建设原则 (4)2.1.2.建设策略 (5)2.2.建设目标 (7)2.2.1.总体目标 (7)2.2.2.分期目标 (7)2.3.建设内容 (7)2.4.总体设计方案 (8)3.容灾的核心技术及选择 (9)3.1.容灾系统衡量指标 (9)3.2.容灾级别 (10)3.3.常见容灾建设模式 (11)3.3.1.同城容灾 (11)3.3.2.异地容灾 (11)3.3.3.两地三中心 (11)3.3.4.双活数据中心 (11)3.4.常用的数据复制技术 (12)3.4.1.基于存储层的容灾复制方案 (13)3.4.2.基于主机数据复制技术的灾备方案 (19)3.4.3.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复制技术构建灾备方案 (20)3.5.如何选择最优的容灾方案 (28)3.5.1.数据容灾技术选择原理 (28)3.5.2.数据容灾技术选择度量标准 (29)3.6.本项目容灾模式及技术的选择 (29)3.6.1.容灾模式选择 (29)3.6.2.容灾中心选址 (30)3.6.3.数据复制技术的选择 (32)4.推荐方案概述 (33)4.1.技术路线选择 (33)4.2.总体方案架构 (33)4.3.数据库容灾系统设计 (35)4.3.1.Golden Gate技术原理 (36)4.3.2.各委办局和同城容灾中心之间的数据库复制 (37)4.3.3.同城容灾中心和异地容灾中心之间的数据库复制 (40)4.4.非结构化数据容灾系统设计 (40)4.4.1.同城容灾中心和生产中心之间的数据容灾 (41)4.4.2.同城容灾中心和远程容灾中心的数据容灾 (43)4.4.3.应用级容灾几种实现方式 (44)4.5.一体化集中备份系统 (45)4.6.容灾网络建设方案设计 (46)4.6.1.整体容灾网络架构设计 (46)4.6.2.前端服务网络容灾方案 (47)4.6.3.服务器数据网络容灾方案 (49)4.6.4.存储网络容灾方案 (50)4.6.5.本项目建议容灾网络方案 (51)5.本项目灾备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52)5.1.需要按照灾备要求梳理系统 (52)5.2.解决好数据库系统数据复制 (52)5.3.“现实”的切换策略 (53)6.软硬件设计 (54)6.1.软硬件总体选型原则 (54)6.2.同城容灾中心软硬件设计 (55)6.2.1.一体化备份系统 (55)6.2.2.数据库容灾系统 (56)6.2.3.云计算平台容灾系统 (57)6.2.4.同城数据存储容灾系统 (58)6.2.5.机房改造系统 (58)6.2.6.网络系统 (60)6.2.7.安全系统 (60)6.2.8.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60)6.3.远程容灾中心软硬件设计 (63)6.3.1.远程数据备份系统 (63)6.3.2.远程数据库容灾系统 (64)6.3.3.远程云计算平台容灾系统 (65)6.3.4.远程数据存储容灾系统 (66)6.3.5.网络系统 (66)6.3.6.安全系统 (66)6.3.7.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66)7.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68)7.1.领导和管理机构 (68)7.2.项目实施机构 (70)7.3.运行维护机构 (70)7.4.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71)7.5.人员培训方案 (71)8.项目实施进度 (72)8.1.项目建设期 (72)8.2.实施进度计划 (72)8.2.1.同城容灾中心建设计划 (72)8.2.2.异地容灾中心建设计划 (73)9.投资估算 (75)9.1.投资估算的说明 (75)9.2.投资估算 (75)9.3.估算编制依据 (76)9.4.资金来源与落实 (76)9.5.投资估算明细表11.现实状况综述XX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自成立之日起, 就根据集中建设标准完成了“XX市电子政务外网统一平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工作, 完成了XX市124家党政部门接入工作, 完成了在全市范围内只铺设一套网络基础设施工作, 实现了市及电子政务外网和省、国家政务外网之间互联互通, 现在共有服务器500多台, 存放40多套, 布署虚拟服务器300多台。
上海市灾备中心 – 最先进的灾备理念,两级管理,两级监控
![上海市灾备中心 – 最先进的灾备理念,两级管理,两级监控](https://img.taocdn.com/s3/m/3e35c274168884868762d63f.png)
上海市灾备中心–最先进的灾备理念,两级管理,两级监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发[2003]27号文,明确提出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抗毁性与灾难恢复能力,制定并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2010年,上海市政府投资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政府灾备中心。
一期投资8亿。
整个灾备中心以浪擎软件为核心构建。
采用最先进的灾备理念:两级管理、两级监控机制实现上海市各级政府单位各种形式、不同级别的备份要求。
现状与面临问题:1)少花钱多办事,为全区域的各政府部门建立起一个共享的灾备平台;2)对灾备建设不熟悉、没经验,管理、技术、运维都面临调整、垂直行业无标准或标准混乱;投资保护和长远规划难于兼顾;3)由区域政府牵头来建设容灾备份中心,其核心难度在于:各条块、各委办局IT系统建设程度不一,数据存储形式复杂;4)如何搭建起一个同时满足各种不同复杂需求的统一灾备中心,并如何将灾备作为一种统一的、可选择的服务提供给各委办局使用,的确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任务。
浪擎科技承建的大型灾备中心上海浪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存储、备份与容灾领域解决方案研发的公司,建设了多个大型的政府异地备份系统。
2005年起至今,浪擎科技承建了上海市党委系统网(公务网)接入单位异地备份系统的多期工程,诸多接入单位通过该系统将各类业务数据集中备份或镜像至数据多个机房。
2007年,参与建设杨浦区政府灾备中心。
2008年,参于建设了杭州市政府灾备中心(二期)的建设,实现了各备份单位的加密备份和中心机房的集中备份管理;承建了上海市法院行业电子档案海量数据异地备份系统。
2009年,参与建设浦东新区公共数据(备份中心);长宁区政府灾备中心;青浦区政府灾备中心。
为什么选择浪擎?上海浪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存储备份与容灾领域的软件研发厂商,在数据安全与容灾备份领域具备一流研发能力。
浪擎科技的产品具有极高的产品成熟度和客户群。
对于上海市政府来说,灾备平台的可扩展性是相当重要的。
灾备中心方案
![灾备中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a19b3f3968011ca300919b.png)
两种数据恢复方式的说明
说明项
适用场合 软、硬件设备需求
中心端恢复方式
发生停电、火灾等较大故障 接入用户提供服务器或存储 灾备中心端的恢复软件
用户端恢复方式
服务器或存储发生故障 接入用户提供备用服务器 DX备份存储柜的实时或定时恢复软件
RTO RPO 数据校验 维护方式
恢复时间长
恢复时间短
可结合虚拟化软件,支持更多的业务
RTO
RPO 数据传输量
上述部署方式均不改变接入用户的现有生产环境
数据恢复方式
两种数据恢复方式: 1. 在灾备中心端,通过灾备中心的软件手工恢复数据到用户提供服务器或磁盘阵列,适用 在用户端发生停电、火灾等较大故障时使用,恢复时间较漫长。 2. 在用户端,通过DX备份存储柜的软件实时或定时恢复到备用服务器,适用在某台服务器 或存储发生故障时使用,优点在于备用服务器与生产服务器数据基本同步,RTO、RPO指 标较优。
• 支持两级管理模型,使备份事务和存储管理独立,两级管理各司其职
• 两级管理可清晰划分两级的职责、工作内容,减少后期运营的纠纷、运维成本。
•备份中心负责所有用户与存储设备管理、 规划、监控全网运营,并为每个用户开设 定额虚拟存储池,配置存储策略。
•各接入单位单位负责本单位各应用的备 份策略、计划、代理管理以及日常运营等。
浪擎科技的方案理念
共享式备份管理平台 – 缩减管理,缩减投入 两级管理 – 边界清晰,各行其责 横向扩展 - 支撑更多的用户 用户管理模式 – 逻辑独立 分级传输与存储 – 保障接入安全,本地与异地相结合 三位一体安全 - 登录、传输、存储等阶段的全方位安全保障 全功能、全平台 – 针对复杂的、多样性的备份需求(软硬一体化)
大型灾备中心解决方案
![大型灾备中心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5489c04afe04a1b071de40.png)
大型灾备中心解决方案项目概况上海市电子政务灾备中心是上海市政府投资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政府灾备中心,机房面积达到12000多平方米,提供应用级容灾、数据级容灾、介质异地存放等灾备功能。
面向异构系统、不同管理主体的应用系统,建设集中式灾难备份中心,普通的单一技术方案显然不能满足要求。
为此,在项目前期技术调研人员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对现有金融业灾难备份模式、IT各主流厂商灾备技术路线、产品特点和应用方案作了了解,其中包括了EMC、CISCO、NETAPP、华为、飞康、IBM、HP等国内外知名厂商,最终浪擎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经受住了严峻产品测试考验,成为了此项目唯一的国产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且为包含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工商局、上海市司法局在内的四十多家委办单位提供了灾备服务,根据其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容灾备份策略——核心业务系统及用户需要实时访问的则采取双活容灾解决方案,对于非核心的业务系统则采取实时备份或定时备份。
项目按照统筹设计、分批实施,目前第二期的项目实施已即将结束。
项目背景上海市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中心是负责为上海市政府所属的各个委办单位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包含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以及网络化等一系列技术的服务平台。
尽管出于数据安全可靠性考虑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来保障此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如对该业务系统采用集群负载均衡技术来降低电子政务系统出现故障的风险,但是如果此负载均衡集群技术出现崩溃也会导致业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此时,如何在保障现有电子政务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采取其他技术方法来降低风险将是当前迫切紧要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于政府事业单位技术智能化,服务人民便利化等要求,因此政府相关单位需要在现在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升级。
备份容灾技术是当前互联网深入发展后有所需求而产生的,真正意义上对数据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目前我国信息系统的备份建设状况如下:数据备份层次低,备份速度慢,恢复难度大目前部分机构仅有的备份只是定时的数据备份,至今没有做到全部信息备份,备份层次低,速度慢的问题依旧存在。
灾备方案资料
![灾备方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30b0a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c.png)
• 站点级灾备:确保整个站点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运行, 如多站点部署和备份站点策略。
• 灾备方案选择:根据企业业务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成本预算, 选择合适的灾备方案。
• 评估企业业务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 • 平衡灾备方案的成本和效益
• 互联网行业灾备方案实践:通过实施数据备份、恢复、应用切换等方面的内容,保障互联网业务连续性和稳定性 。
• 数据备份与恢复:采用高效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确保数据安全。 • 业务连续性计划:制定针对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连续性计划,确保业务在灾难发生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灾备中心与基础设施设计:规划和建设灾备中心,满足互联网业务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需求。
DOCS SMART CREATE
灾备方案设计与实施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灾备方案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灾备方案的定义与作用
灾备方案定义:为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确保企业 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而制定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人为事故、技 术故障等 • 保障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保护企业数据安全和客户利益
持续改进:根据实施结果和反馈,对灾 备方案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提高灾备
效果。
• 收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反馈 • 分析问题原因和影响 • 对灾备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03
灾备方案的关键要素与技术
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数据备份技术:采用磁带、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 将企业数据定期或实时复制到备份介质,防止数据
灾备方案对企业业务的影响与价值
灾备方案对企业业务的影响:确保企业业务在灾难 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降低损失,提高业务连续性。
政务数据“两地三中心”异地容灾备份服务项目需求说明
![政务数据“两地三中心”异地容灾备份服务项目需求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f0a0ee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e.png)
政务数据“两地三中心”异地容灾备份服务项目需求说明一、项目背景本次项目根据《XX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关于印发政务云灾备指南(试行)的通知》(X数局发函〔2022〕4 号)要求,在异地建立一个数据备份中心,用于生产中心的数据备份。
当生产中心因意外(如火灾、洪水、地震、人为蓄意破坏等)造成数据部分或彻底毁坏时,可使用异地备份数据进行恢复,确保数据安全。
依照《信息安全技术灾难恢复服务要求》和《信息安全技术灾难恢复服务能力评估准则》相关要求,X2区政务云目前所管理的260多套ECS没有构建相应的异地灾备体系,如本地数据环境出现异常情况,对于业务、数据等连续性和完整性保护是极大的挑战。
本次项目需对现有的云环境进行异地灾备体系的建设,使X2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具有异地备份及异地接管业务的容灾能力。
二、建设目标本次项目的建设目标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当灾难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数据损失风险,要求在安徽X1建设异地灾备机房,并对灾备机房存储的数据进行安全灾备机制,同时满足《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
三、建设清单四、建设内容明细及要求(一)X1侧1.数据库审计系统2.灾备系统3.存储备份系统4.下一代防火墙5.综合日志审计系统6.灾备集中管控系统7.运维终端PC8.机房线路(二)X2侧五、其他要求1、建设周期:合同签订后三个月内完成。
2、售后服务要求:服务期内,投标人应提供以下免费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①.投标人应提供7*24小时的服务响应。
如系统发生故障,投标人应在1个小时内做出响应,组织技术资源进行故障的分析与排除;②.投标人应定期面向系统管理人员及普通用户进行系统回访服务,听取意见并及时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随时给予解决,必要时需派遣技术人员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③.以上售后服务事项,如有需要,投标人应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服务。
3、质保期:项目验收合格起三年。
4、培训安排:乙方负责甲方使用人员的培训,针对项目培训成立专门的培训小组,提供满足业务技术人员的个性化培训。
基于数字化应用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灾备研究
![基于数字化应用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灾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06cae2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c.png)
42 集成电路应用 第 38 卷 第 4 期(总第 331 期)2021 年 4 月Applications创新应用 1 国内外电子政务灾备的发展状况 1.1 国外发展研究近年来,全球数据中心、灾备中心服务市场迅速发展,各国将数据与灾备服务作为未来战略产业的重点,开始部署建设国家级数据与灾备中心基础设施,美国、日本等国家基本已建立起相对成熟的容灾备份机制。
在政策层面,美国政府制定了COOP计划,确定政府容灾能力下限,并制定重要信息资产的保护必须按照启动恢复小于12h,维持能力大于30天。
日本政府制定了《充分发挥民间和市场力量的防灾战略基本提案》,包括数据处理、灾难恢复和业务持续性计划的指导方针和企业防灾能力评价等内容。
除美国、日本之外,其他国家0 引言当前,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人类社会,从中央到地方都对数字化转型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
近年来,随着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务部门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信息系统一旦被灾难毁坏,会对人民生活、国家政治和国家经济造成无法估计的影响。
与此同时,“城市海量数据资源”“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电子政务应用的逻辑和物理集中,也使得局部风险的发生可能带来大范围的影响。
因此,从城市级数据安全、系统连续性等角度出发,急需在电子政务领域形成纵深防御的多元化安全应对格局[1-10],筑牢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课题项目。
作者简介:熊婕,云赛智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翊信息技术分公司,硕士,研究方向:智慧城市顶层规划、云计算、大数据。
宁庭勇,云赛智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翊信息技术分公司,硕士,研究方向:云计算、人工智能。
胡永波,云赛智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翊信息技术分公司,硕士,研究方向:智慧城市顶层规划。
收稿日期:2021-03-03,修回日期:2021-03-21。
摘要:从防范城市级灾难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地理地质环境、电力通信资源、业务与技术支持能力、数据传输网络、公共资源与服务配套能力等因素,结合国家标准及行业经验,选择异地灾备选址,依据实际需求、可行性和可控性等要求,阐述采用自建、共建、互备、购买服务3种方式建设异地灾备系统。
省级政务云平台-两地三中心灾备建设方案
![省级政务云平台-两地三中心灾备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44f11b90c69ec3d4bb7512.png)
省级政务云两地三中心灾备建设方案目录第1章建设目标、范围、任务 (1)1.1 建设目标 (1)1.2 建设范围 (1)1.3 建设任务 (2)第2章省级云计算中心方案 (4)2.1 整体架构 (4)2.2 容灾备份建设方案 (5)2.2.1两地三中心容灾技术方案 (5)2.2.2备份系统技术方案 (84)第1章建设目标、范围、任务1.1 建设目标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导,统筹推进省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提升、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协同发展、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数据开放利用;按照湘府阅[2015]53号文件要求,以资源整合、集约建设、稳步推进为原则,建成安全可靠、统一高效、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为全省各级部门提供弹性的云计算和云存储能力、政务外网承载服务与应用能力,基本满足省直部门“十三五”期间非涉密业务的统一网络、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库服务、备份服务、安全服务等需求,提升政府效能,促进政府管理创新,达到简政、兴业、惠民的目标。
1.2 建设范围省级电子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为各省直部门的非涉密电子政务业务提供承载服务。
本次建设省级电子政务外网统一云平台,总体框架为“1+2+N”,即“1网、2中心、N多应用云”,省本级政务大数据中心,初步形成“8+3+5”的基本框架。
具体业务目标主要包括:“一个网络”——优化升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满足省直部门间以及省到市、市到县网络传输和承载的需求;“两个中心”——建设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满足省直部门十三五期间非涉密业务需求,为政府领导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
“N 朵应用云”——建设基于云平台的N 个全省性应用系统,包括政务服务、政务管理、政务行业、政务决策和政务办公等领域。
“8大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完成人口、法人、宏观、地理空间、政务服务信息、工商企业、信用信息、电子证照等8大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1的建设、迁移、备份共享;“3大平台”——完成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数据开放平台3大平台;“5大示范工程”——完成全省旅游大数据分析、12345服务平台、区域经济脸谱大数据分析、省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分析、省政府网站群智能监测分析5大示范工程;建设建设统一的安全体系;建设统一运维管理机制;设计迁移策略,完成部分系统的迁移;明确云平台建设、管理、运营模式,节约投资,提升服务质量。
灾备中心功能及架构
![灾备中心功能及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e27a5dd8b14e852458fb57b1.png)
需要灾备
--案例2
2002年7月23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离港系统出现故 障停机1小时,60个航班和约6000名旅客被延迟。
需要灾备
--案例3
2003年7月1日,上海市轨道交通4号线凌晨发生险情, 临江花苑大厦内的劳动保障局和市财税局的重要信息 系统被迫11月8日,北京火车站售票系统死机瘫痪,不得已 采用手写无座票的售票方式进行应急处理,直到 5小时后 系统才修复。
需要灾备
--原因
客观原因
– 天灾无法控制 – 人祸不可避免 – 信息系统存在生存期
主观原因
– 信息系统技术本身存在缺陷 – 信息系统缺乏灾难防护能力
需要灾备
信息系统灾难就在我们身边 并非遥不可及!
信息系统周围潜伏了无数的灾
难,随时会损坏甚至摧毁信息
系统!
需要灾备
业务
--后果
每小时停机损失
证券经济类
国务院信息 化办公室
《重要信息系 统灾难恢复指 南》
灾备技术的现在
-政策引导
2007年7月 2005年4月
国内
2004年9月
2003年8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灾备恢复工作
《关于做好重 要信息系统灾 难备份工作的 通知》 《重要信息系 统灾难恢复指 南》
国务院信息 化办公室
RPO 对应着灾难造成的数据丢失。 -如果RPO=0,相当于没有任何数据丢失 -否则,就需要进行业务回复处理,修复数据丢失
灾备
--体系结构
在信息领域,灾备系统可以理解为是以存 储系统作为基本支撑系统、以网络作为 基本传输手段、以容错软硬件技术为 直接技术手段、以管理技术为重要辅助 手段的综合系统。
区域性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中心建设模式以及技术路径选择
![区域性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中心建设模式以及技术路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761fed43852458fb770b56dd.png)
务 的灾备 中心 , 也有 正在积极扩展业务增 长点 的电信服务运营商 。 上海市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方式 , 是典型的由当地 政府 建设 并运营的区域性综合灾备中心。 为解决 电子政务灾备 中心对不 同单位的服务功能, 解决灾难备 份系统入驻 中心的基础需求, 在统筹考虑土建工程 的基础上 , 需要 进一 步完善介质存放库 、 弱 电系统、 运营管理系统、 强 电接入 、 UP S 系统 、 部分备用柴油 发电机组及必要的安保系统需进行统筹考虑 , 相应空调的设计安装应结合信息系统人驻的规模和节点逐步完善 。 此外, 电子政务 灾备 中心规划建设的时候 , 必须考虑到 日后数 据恢复演练的 日常管理环节。 由于不 同部门间的 电子政务系统异构 程度 高 , 系统版本差异大 , 完全依靠灾备 中心 自行配置 的设备难 以 满足 系统多样性的要求。 因此 , 数据恢复演练的重点工作应 由各政 1电子政务灾难备份系统建设面临的标准困境 府部 门作为主体各 自承担, 而灾备 中心作为管理方 , 在 日常工作 中 信息 系统灾难备份是指利用技术、 管理手段及相 关资料确保既 有必 要进行 技术的模拟 , 提升 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 并为未来建设 定的关键数据 、 关键数据处理信息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 发生后可 单位演练提供基础支持。 以恢复和重续运营的过程 。 国家对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等级提 出 了卜 6 级的界定【 】 l , 并 以RT O ( 恢复时间 目标 ( 和R P O( 恢复点 目标( 作 3灾难备份主流技术及适用度分析 为选择 灾难恢复能力的关键指标 。 R TO 和R P O 越小 , 信息系统 的可 目前市场上主要 的灾难备份设 备及服务 厂商 , 均提出了应用 恢复性越 高, 同时灾备 的建设 成本越高 。 因此 , 在灾难备份 系统( 也 级、 数据级 、 文件备份级三个层 次的灾难备份策略。 灾难发生 时, 首 可被称为容灾系统( 的设计中, 会进一步引入TC O( 总体投入成本( 和 先要保证业务 系统数据的安全 , 其次, 是尽快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保 投资回报率( R OI ( 指标 。 证数据的安全就是要确保两个地方的数据 的一致性[ 2 】 a 在解决数据 对企业用户来说 , 因灾难引起的数据丢失、 信息系统停机所发 致性问题时 , 无论是应用级 、 数据级还是文件级 的灾难备份 , 其核 生的损失是可 以进行基本估算的。 但对于政府部门来说 , 由于机构 心技术仍为备份和复制两种方式。 备份技术是将系统中某个时刻目 非盈利性 、 服务性的特点, 较难评估 电子政务系统因信息系统数据 标数据导出到其他存储位置的工作, 目标数据可以是数据库 、 也可 丢失或停 机所造成 的损失成本。 目前 , 电子政务系统 的灾备 等级划 以是具体文档[ 3 】 。 复制技术是时刻记录系统变动的工作 , 复制的对象 分尚无 明确的规范及研究予 以支撑, 财政部等部 门曾发布针对本部 可 以针对数据库 , 也可 以按逻辑卷或者磁盘 阵列进行镜像 。 门条线的信息 系统灾难备份指导意见 , 但不具有推广 的意义 。 尤其 由于备份和复制技术本身的差异性 , 往往在不同等级 灾难备份 在如何界定业 务系统需求 、 划分生产系统与灾备系统管理边界 、 如 工作中结合使用。 备份技术 由于其使用方式灵活 以及时间点标识明 何选择简便 、 经济 的灾备 方式等问题上 , 目前 尚无定论 。 确的特点 , 便于进行规律性的全数据及增量数据 的备份 , 对存储空 根据“ 统一规划 、 分步实施 ” 的建设 原则 , 上海市采用选择数家 间的利用率更高, 广泛应用于 电子政务领域大部分实时性要求并不 具有 不同信息系统规模、 应用服务能级的部门作为首批接入同城异 高的业务。 而对于部分需要进行持续性服务的业务 系统来说 , 复制 地灾难备 份中心的试点单位 , 通过试点方式积累经验 , 为未来逐步 技术能提高系统 的健壮程度 , 系统的R T O和R P O 水平较高 , 可在灾 推广同城异地的集 中式灾难备份工作提供实 践基 础。 难发生后 , 最大程度减少系统数据的损失 。 备份和复制技术的特点 比较详 见下表 。 2区域灾备中心统筹建设的总体思路 表 1备份与复制技术特点 比较表 目前同城异地灾备 中心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类为针对 备 份技 术 复制 技术 单业务 的应用级灾备 中心 , 第二类为 区域性的综合灾备中心。 单业 实时 性 较 低 高 务的灾备系统往往采用“ 两地三 中心” 的模式, 即本地两套生产系统 恢复 速度 较慢 快 互为热备 , 异地采用镜像 复制 技术建立第三套系统 。 通常用于业务 方 式 灵 活 。可针对 全数 据 、增 当前 全数 据复 制 连续度高或中断产生重大损失的生产性系统。 灾备 中心的运营主体 量 数据 等多 种方 式
共享灾备云解决方案
![共享灾备云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9df68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3.png)
共享灾备云解决方案灾备是指在突发事故或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的情况下,通过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确保关键业务不间断地运行。
然而,传统的灾备方案面临着许多挑战,如高成本、复杂的部署和管理、不可靠的恢复速度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转向共享灾备云解决方案。
共享灾备云解决方案是一种能够提供跨地域、跨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和灾备保护的云计算方案。
它利用云平台的弹性和可伸缩性,为企业提供了实时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以确保业务的持续性和可用性。
共享灾备云解决方案的主要特点包括:1. 备份数据的实时性:共享灾备云解决方案通过将所有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备份,可以实时监控和同步关键数据。
这意味着即使在灾难发生时,企业也可以迅速恢复数据并继续运营,减少了数据丢失的风险。
2. 跨地域灾备保护:共享灾备云解决方案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部署数据中心,以实现跨地域的灾备保护。
当一个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另一个数据中心可以自动接管业务,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3. 快速恢复能力:共享灾备云解决方案采用虚拟化技术,在灾难发生时,可以快速恢复关键业务和系统。
虚拟机的快速迁移和恢复功能可以减少业务中断时间,缩短恢复过程,提高业务的可靠性。
4. 灵活的计费模式:共享灾备云解决方案提供了按需计费的方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收费。
这种灵活的计费模式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并根据业务需求随时调整资源规模。
5.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共享灾备云解决方案采用先进的加密和访问控制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备份数据,保护企业的核心业务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窃取或篡改。
共享灾备云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如下:1. 需求评估:企业首先需要评估自身的灾备需求,确定关键系统和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优先级。
根据业务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确定需要保护的系统和数据。
2. 架构设计:根据企业的需求和预算,确定共享灾备云解决方案的架构设计。
包括数据中心的部署位置、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网络和安全措施等。
政务云灾备服务方案
![政务云灾备服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fdb6c13968011ca20091c5.png)
政务云灾备解决方案1.1政务云灾备整体设计政务云灾备中心的设计基于对业务平台及其数据的保护为基本要求,采用最新一代灾备平台实现对所有业务平台及数据的备份保护机制,针对政务云项目的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备份保护,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之间在灾备资源方面,为了满足三级等保要求,采用链路,平台及备份介质资源池互相隔离模式部署。
同时能够将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灾备数据集中备份到灾备中心。
备份运维管理监控方面采用统一的备份云管理平台进行备份任务运行状况监管,备份资源平台统一管理等功能特性。
政务云的灾备体系建设思路整体以云灾备模式建设,可提供自助式申请备份资源,进行对多地多台备份服务器的计算资源、介质资源、任务运行状况、审计报告、统计报表分析等运营。
通过集中管理分散的备份设备,提升IT管理员工作效率,保证高效率的运维管理。
方案配置:在政务云集中部署灾备云管平台,能够为每个厅局分配一个或多个区域管理员,负责厅局内内的运维管理。
IT管理员可实时监控设备和资源的运行状态,根据突发情况快速制定应急方案。
政务云灾备平台可实现政务外网和互联网资源池业务的平台级高可用,通过定时备份对业务系统及业务数据进行数据保护,达到数据出错或丢失时能够实现业务数据恢复,具体拓扑如下图:基于政务云的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分别部署灾备平台,通过网络与安全设备实现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的业务隔离。
为了防止数据出现人为误删除、逻辑错误、物理故障及自然灾害等问题,在政务外网和互联网网段内分别部署灾备节点,根据政务外网业务及互联网业务的数据量情况取决部署的节点数量。
同时能够支持对灾备数据集中远程备份到灾备中心的模式。
在政务云平台开通相关区域,部署包含了灾备数据保护的基础设施和实现灾备过程的相关组件,用于各委办局的灾备平台管理、备份、恢复和数据副本的保留;为了便于管理与统一的灾备平台运维监控,采用灾备云管理平台实现对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内的所有灾备节点进行统一管理,包含实现对灾备平台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备份任务执行监控,备份任务执行结果等信息的统一运营。
政务云异地灾备中心选址方案
![政务云异地灾备中心选址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c623bcaeaad1f346933f62.png)
第二部分
交通运输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基础设施 专业技术支撑
第五部分
地方政策环境
第六部分
产业带动
19
20
产业带动
市场化 运作
政府
土地 税收 电力 房屋 政策 ⋯⋯
宣传与 引导
集成商
平台 服务 业务 ⋯⋯
平台搭建 与运营
电子 商务
旅游
电子 政务
互联 网应
用
工业
医疗 卫生
智慧 社区
教育服务Βιβλιοθήκη 金融与资本融资 贷款 投资 ⋯⋯
二、气候条件 属南亚热带亚湿润气候。常年日照多,太阳
辐射强,是全国可开发利用太阳能最好的地区之 一。
3
自然条件
三、自然灾害——地震 从四川省的地质构造来看,全省均属于
南北地震带,省内包含龙门山断裂、鲜水河断 裂、安宁河断裂等活动断裂。从这各条断裂的 活动性来看,龙门山断裂和鲜水河断裂均为全 线活跃,安宁河断裂北段较活跃,攀枝花与龙 门山断裂最南端的直线距离约400公里,与鲜 水河断裂最南端直线距离约450公里,与安宁 河断裂南端直线距离约150公里。我市几乎不 受这三条活动断裂地震活动的影响。我省境内 的多条断裂又将我省划分成六个小的地震带, 分别为鲜水河地震带、金沙江地震带、松潘-较 场地震带、龙门山断裂带、理塘地震带、木里盐源地震带,我市位于这六大地震带之外。
基础设施
过渡时期保障思路
省政务云
虚拟机
APP APP
OS APP OS OS
APP APP
OS APP OS OS
云双活 云主备
物理机
DB APP
FC/IP SAN
临时异地灾备中心
电子政务外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电子政务灾备中心共享式灾备平台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更新时间:2015-12-20一、项目概况灾备中心共享化是一种符合政府信息化需求特点的建设趋势,即建成后将用一个灾备中心同时满足多个政府部门的数据备份保护需求。
同时,灾备是一项长效的、专业的系统工程,只有专业的管理和服务才能将产品、技术、运维、演练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将灾备落到实处。
然而各政府部门用户普遍“人少事多”,在规划和建设灾难故障备份和恢复系统时,经常面临着许多同样的困惑,例如对灾难故障恢复建设不熟悉、没经验,管理、技术、运维都面临调整、垂直行业无标准或标准混乱;投资保护和长远规划难于兼顾等等。
因此,集中建立一个共享的灾备平台,实现专业人员集中管理,将灾备作为一种既统一管理、又可自主选择灾备级别的服务提供给各委办单位使用,能从根本上避免“建而不管,备未无患”的尴尬,采用共享式灾备,能极大的节约灾备中心的软硬件重复性投入。
上海市电子政务灾备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政府灾备中心,机房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机房面积达到12000多平方米。
灾备中心提供了数据级灾备、应用级容灾、介质异地存放等灾备功能。
目前数据级灾备接入37家,应用级容灾自行建设4家,介质存放单位几十家。
二、项目建设模式上海市电子政务灾备中心是上海市政府投资建设,自行运营的项目。
数据级灾备由政府统一采购灾备平台、为单位提供定时、实时、异地备份等服务;应用级容灾则为各大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提供了场地,由接入用户自行申报灾备经费、自行运营;介质存放层提供了封闭、全年恒温恒湿的场所,供各委办单位存放重要介质。
数据级的传输网络是政务外网,应用级则是由接入单位自行决定,使用政务外网或自建光纤网络。
三、项目建设历程在规划和建设统一的灾备平台,上海市政府综合考虑技术路线、运维管理、投资保护、长远规划等方面,做到统筹规划、分批实施。
2012年,第一期作为试点接入9家单位,为了确保灾备技术的可靠性,接入单位采用了不同的灾备技术,其中包括了华三的存储层复制技术及浪擎的软件备份技术。
经过两年试点,浪擎基于软件为核心的灾备解决方案在可靠性、稳定性及用户体验等方面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各接入单位的好评。
2014年作为推广阶段的第二期项目,在通过两轮严谨的技术测试认证后浪擎凭借“完善的产品架构——同时具备成熟的定时、实时及高端双活解决方案;创新的灾备中心端共享式、两级管理灾备平台;满足两不一致的技术要求”三大亮点获得了专家与客户的高度赞赏,二期计划接入的28家单位全部采用浪擎灾备解决方案,至2015年末,所有单位的项目实施已正式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
四、浪擎共享式灾备平台解决方案1、设计思路统一灾备平台的建立,其最重要的目的是能高质量地满足数据恢复可用的需求。
灾备中心信息系统将面对整合所有主流品牌的异构平台的挑战,而且用户应用系统规模、用户技术力量差异较大的现状。
鉴于此次建设的目的,并根据制定的原则以及明确的灾备等级要求、业务连续性要求,在对各个业务系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和归并后,采用模块化方式,建立一套面向全市的、多系统的通用解决方案。
其总体设计思路就是,灾备中心建立一个共享式的灾备管理平台来统一管理灾备中心的存储与计算资源,每个委办局单位作为平台的一个接入用户;这个共享式的灾备管理平台建立标准的、菜单式的备份容灾技术方式,满足各类用户、信息系统的差异化需求;接入用户按照其信息系统的实际状况来管理其备份策略、计划、作业、虚拟存储空间。
2、方案架构方案架构拓扑图接入用户根据业务对容灾等级的不同需求选择浪擎不同技术路线的灾备软件,生产端可通过备份软件将业务数据传输到前置存储,按照中心端的调度策略同时也将数据复制到中心端;也可由前置存储自行定时、实时复制数据到中心端。
在用户端发生停电、火灾等较大故障时,在灾备中心端,通过灾备中心的软件可手工恢复数据到用户服务器或磁盘阵列,但恢复时间较漫长;当某台服务器或存储发生故障时,在用户端,通过前置存储的软件实时或定时恢复到备用服务器,优点在于备用服务器与生产服务器数据基本同步,R T O、R P O指标较优;当接入单位业务系统发生故障时,从灾备中心的存储实时恢复数据到灾备中心的容灾服务器或虚拟服务器上,实现应急容灾。
数据恢复期间需根据实际环境来配置网络连接等让接入用户能访问容灾服务器的业务系统。
共享式的备份管理平台将每个委办局作为系统的一个接入用户,所有用户共享这个统一的备份管理平台和资源。
每个用户拥有独立的虚拟存储、备份策略、计划、帐号等资源。
横向扩展可做到灾备中心备份能力的堆叠,灾备中心只需配置更多的服务器和存储加入到共享式备份管理平台中来不断扩充灾备中心的备份支撑能力。
当新增一个接入用户时,只需为该用户新增用户端接入子系统即可,无需再购买中心端软件平台。
而传统的备份系统是针对一个用户单位的备份需求来设计其系统架构的。
因此,采用这种架构来解决备份中心的需求时,有多少家政府部门要做备份,就需要购买多少套备份系统,这样从技术上无法做到共享管理,管理上则需要维护很多备份软件,从而增加大量的维护工作,造成大量的重复投入。
3、方案功能浪擎制定了定时备份、C D P备份、数据库双活复制三种技术来构建统一的、适用于全市各异构应用系统的灾备平台。
平台规定容量、由用户自行定时复制所有需要保护的业务数据,以实现数据级灾备。
定期演练,确保灾备数据可恢复性。
定时数据备份几种备份策略的参数比较浪擎D系定时备份是指对业务系统数据进行定时备份保护业务系统的数据。
当业务系统的生产数据发生丢失时,备份数据可以恢复成可用数据进行使用,适合于一些低等级的容灾方案,对R T O和R P O要求相对比较低。
D系对备份服务器硬件和网络等无特殊要求,可实现低成本、高保障的数据备份。
其支持主流的数据库和文件的备份以及恢复,具有全面保护、安全可靠、功能强大、简单易用等产品特色。
C D P(可持续数据保护)备份容灾技术浪擎D系D a t a B a c k u p实时备份是对业务系统数据进行实时在线备份,持续保护业务系统的数据。
当业务系统的生产数据发生丢失时,可以实现任意版本、任意时间点的数据恢复、裸机异机恢复,达到R T O、R P O 趋于零的保护。
D系实时备份支持定时、实时备份功能;支持本地、异地、远程备份容灾,对备份服务器硬件和网络等无特殊要求,可实现低成本、高保障的热备份和热容灾。
其支持主流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和文件的备份以及恢复,具有全面保护、安全可靠、功能强大、简单易用等产品特色。
双活容灾浪擎A g i l e M i r r o r镜像系统是数据库级别的实时复制容灾产品,将生产端的业务数据实时复制到容灾端服务器上,当生产端业务系统发生故障时,容灾端的备用系统可以无需恢复直接接替生产端的业务系统使用,以保证业务连续运行。
镜像系统首倡双活容灾与在线式应用级容灾理念。
在线式是指容灾端的备用数据库是在线的,处于可读可查询的状态;应用级是指镜像系统复制的数据是数据库事务,是属于应用层的。
具备“零丢失、零恢复、零窗口”三大容灾优势。
基于数据库的双活复制零恢复:恢复指的是当主服务器系统发生故障到备用系统代替使用的过程。
备用数据库是在线的,无需恢复,仅需恢复业务系统即可。
所以整个备用系统替换主系统的过程非常快,比其他容灾系统要快。
零丢失:采用实时增量数据复制技术将数据复制到备用系统上,复制延时秒级别,数据丢失量极少,趋于零。
只有没被复制到备用系统的数据才会丢失。
零窗口:备份窗口是备份开始到备份结束的一个时间段。
镜像系统采用的是实时增量复制,复制的数据量非常小,而且非常快,其备份窗口趋于零,对主服务器性能影响很小。
镜像系统的“容灾、容错、查询”三大核心功能,超越容灾的技术范畴,能盘活用户的容灾投资,从而为用户带来增值的效益。
查询功能为用户带来了一个极为实在的用处——创建备用数据库可以用来实现查询统计功能,分流主数据库的性能压力,容错功能防止数据被损坏,保护业务数据。
4、运维与管理特点接入用户管理和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中心两级监管共享式灾备管理平台设计方案的“两级监管”使备份事务和存储管理独立,两级管理各司其职。
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中心提供通用备份和存储服务,负责存储、备份作业、各用户状态、网络等的监管。
接入单位作为共享式灾备管理平台的一个逻辑用户,拥有可以配置的存储限额,逻辑独立的存储空间。
各接入委办局单位也可根据业务应用特点选择不同备份服务类型,或者数据定时备份,或者数据实时备份,或者更重要业务系统的容灾接管,且各自负责本单位各应用的备份策略、计划、代理管理以及日常运营等。
策略管理某些委办局重要的业务系统需要实现容灾接管的策略功能,则可通过共享式灾备管理平台分配合理的计算点,实现容灾服务器的接管。
对于那些不需要容灾接管的委办局业务系统则采取数据定时/实时的备份策略,并通过共享式灾备管理平台的分布式存储技术把数据备份到存储设备上。
统一监控、W E B管理平台用户端可以安装W eb模块负责本区委办单位用户的监控管理,监控整个灾备中心服务设备、网络运行、容灾业务等。
无论在用户端还是在中心端,相关的运行监管、备份策略、故障报警等配置都可以通过W e b平台界面方便操作和维护。
强大的横向扩展功能备份中心面临越来越多需要备份的区委办单位,横向扩展可以做到备份中心备份能力的堆叠。
备份中心只需添置更多的服务器和存储加入到共享式备份管理平台中,再将新增的用户指派给这些服务器。
这种模式无需再购买共享式灾备管理平台的备份管理软件即可不断扩充中心的接入能力。
5、针对性设计优化的备份技术共享式灾备管理平台要解决如何支持更多接入单位的问题,优化的备份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浪擎把每个接入单位作为共享平台的一个用户,且分配不同的用户在不同备份服务器。
数据备份过程中,采用了一次性全量和追逐式增量复制技术,保证备端数据的完整性;“备份任务”、“备份目录”两级引索加快备份速度。
优化的网络传输通过W E B端的统计报表可以对某个特定时间段系统运行速率、流量进行监控、分析、优化。
为了避免网络堵塞的情况发生,可以通过调配用户端的备份计划运营时间及备份时间段来保障网络的通畅。
优化的数据捕获与复制优化的实时复制/双活复制技术,仅复制改变的数据块,或仅复制数据块变化日志块,大大减少了数据传输量从而保障了网络的通畅;旁路I O 复制、异步复制技术,不会造成因复制发生故障而影响用户生产系统。
两层监管备份中心负责所有用户与存储设备管理、规划、监控全网运营,并为每个用户开设定额虚拟存储池,配置存储策略。
各接入单位单位负责本单位各应用的备份策略、计划、代理管理以及日常运营等。
?两级管理可清晰划分两级的职责、工作内容,减少后期运营的纠纷、运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