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主体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客体错误的思想政治意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2、思想与行为;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4、内化与外化;5、教育与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阶级性;2、实践性;3、综合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坚持本质规定性;坚持基本原理;坚持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表现: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4.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思政教育功能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思政教育功能分类:个体性功能:1.生存2.发展功能(概念:思政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表现: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 3.享用功能定义:通过思政教育能是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社会性功能1. 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文化功能思政教育目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试题库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试题库

1、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规范对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沾沾自喜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问题的总和。

4、思想品德5、思想品德结构6、思想政治教育过程7、思想政治教育方法8、思想政治教育艺术9、思想政治教育载体10、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二、简答题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个人与社会、思想与行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内化与外化、教育与管理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3、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中怎样鉴赏习型组织理论与技术?4、简述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结合现实谈谈如何批评继承? (15 分)答:首先,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其次,在教育内容上,重视立志教育、注重修身为本,其理想人格是“圣贤”、“君子”。

再次,在道德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社会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最后,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5)对待剥削阶级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总的方法:批评继承。

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A、单纯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

B、公私德不分的倾向。

C、“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

(5)对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古为今用”的思量: A、突出“德育首位”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保证。

B、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C、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5)5、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联系实际说明其中一种功能。

6、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联系实际说明其中一种功能。

7、完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8、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它有哪些主要特点?9、联系实际谈谈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0、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1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12、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13、试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14、如何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15、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主要原则?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这些原则?16、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何意义?17、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联系实际谈谈其中一种方法18、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19、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有什么意义?20、联系实际说明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2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载体?其特征有哪些?22、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各有什么特征、功能?如何运用好这些载体?23、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24、形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应该做好哪些重要工作?三、论述题1、简析行为科学的基本观点及代表理论,并分析行为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异同。

(完整word)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

(完整word)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

第四套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 )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的规律的科学。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个人与社会;();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与管理。

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4、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管理载体;( )载体;活动载体;( )载体.5、道德观教育主要包括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确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A、人的本质的学说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C、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D、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2、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创者是( )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3、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是( )A、情感B、意志C、思想D、行为4、政治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是()A、基本国情教育B、党的基本路线教育C、形势政策教育D、爱国主义教育5、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根本原则是()A、方向原则B、求实原则C、民主原则D、渗透原则6、社会考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属于( )A、理论教育法B、实践锻炼法C、榜样教育法D、自我教育法7、在下列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中,属于微观环境的是()A、经济制度B、政治制度C、社会文化D、学校环境8、同辈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特点A、权威性B、计划性C、全面性D、自由性9、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根本原则是()A、党性原则B、客观原则C、全面性原则D、历史性原则10、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 )A、提高课堂教学质量B、加强学校对学生工作的管理C、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D、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领导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A、整体性B、有序性C、层次性D、动态性E、相关性2、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锻炼法的主要方式有()A、社会调查B、参观访问C、社会考察D、社会服务E、勤工俭学3、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特点是()A、实践性B、科学性C、创造性D、灵活性E、情感性4、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的特点是()A、社会性B、时代性C、区域性D、权威性E、基础性5、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实地调查评估法的具体形式是()A、实地考查B、抽样调查C、追踪调查D、横向对比E、模拟情景四、名词解释(前两个每个3分,最后一个4分,共10分)1、思想政治教育艺术——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3、思想品德的结构-—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2、如何对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进行“古为今用”?3、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一)※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及社会组织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和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P50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想接近的关系。

P162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P2944、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内容和信息,能为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

P392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

P324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作用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体的运行方式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有效调节方式的总称。

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内在关系、机理运用、制度规范等四个基本要素。

具有目标性、规律性、整合性、层次性、主观性、复杂性、弱结构性、适应性等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二)※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类型:P91、按范畴性质分: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关系范畴※2、按范畴作用分:基本范畴(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疏通与引导、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内化与外化、个人与社会)、重点范畴、具体范畴3、按范畴体系分:高层次范畴、中层范畴、低层次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只能是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P171、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研究综述

谢谢观看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的建构
为了更好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我们需要对其基本范畴进行建构。 本次演示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目标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治教育等,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目标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治教育等,以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 人才,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思想保障和人才支持。其特点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它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结论
本次演示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 本概念、特点、现状及问题,并从目标、对象、内容、方法和评估等方面建构 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具 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然而,本次演示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未能全面考虑到地区差异、 未能深入研究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等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我们未来研究的重 要方向。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的对象性和内容丰富性。其对象不仅包括广大人 民群众,也包括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等特定群体。其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 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道德规范等多个方面。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它不仅需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 的是引导人们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形成合力。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

指主体自身的社会存在及其与周围客观世界的 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人们为了适应生存、在社 会实践中通过对外界输入信息自觉整合加工的 产物,属于精神、意识想象的一部分,但又并 非全部:即既有理性认识,也有感性认识、情 感、意志等。
2、思想的特点
1)能动性(包括认识能动性的实践能动性) 2)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自醒性、创造性 文化心理 行 为 方 式 选 择
行为
(三)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第四章详述) 教育主体是什么?教育客体是什么?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为主客体属性:
教育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受教育者既是客体又是主体
教育主体 一 般 教 育 者
特 殊 特 殊
教育客体 一 般 受教育者
(一)、个人和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盾决定了个人与社会必
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个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 基本价值定位,即促进个体价值与与社会价值 并重。 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 基本目标:促进个体社会化。
(二)、思想与行为
1、思想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所谓思想,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 基本范畴
范畴是已经经过无数次实践的证明,并已经内化、 积淀为人类思维成果,是人类思维成果高级形态 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结构稳定的基本概念,如: 单一、特殊、普遍、形式、内容、本质、现象、 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 等等,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范畴是反映事物本 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在分类学中,范 畴是最高层次的类的统称。 范畴是一种辅助概念,每一个范畴都是人为创造 出来并加以组织化的术语,给科学提供分类样式, 作为思考技术的工具,为进行共同讨论限定框架 和带来主题感觉。

第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范畴2013

第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范畴2013

(八)个人与社会
1.个人与社会的涵义 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个人的本质与所处社会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②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③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3.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关于主体与客体 主体与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 畴之一。要建构科学的思想政治育学理论, 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必须 将主体与客体范畴界定清楚。


二、主体与客体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特点,是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 教育主体关系的内在依据,因此,必须深入揭示思想政治教 育主客体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特点如下: (一)双主体性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它们都是 相对独立的教育行为者,因而都具有教育主体的属性。可以 具体表述为: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者本 人也是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是教育主体,教育环境、教育目 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是教育客体,受教育者 本人也是教育客体。任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是“双主体” 的,都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主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互动过程。如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都作符合教育规 律的活动,都成为积极教育行为主体,从始至终积极主动参 与教育活动,做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为,则教育有效。否则, 教育无效。
2. 区别:
(1)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联 系反映得更加完整和深刻,而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 则从某一侧面、某一环节上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某 些本质联系; (2)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将若干范畴有机结合起来 以判断的形式出现,而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则以单 个或成对的概念形式出现; (3)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 程整体性认识的一些较大的阶段的结晶,而思想政 治教育学范畴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许多局 部性的认识的一些较少的阶段的结晶。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新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新论
基 础 、 提 和 出发 点 。”] 也 即 , 前 [' 35 f r 3 思想 品德形 成 与发
之 概 括 为 起 点 范 畴 、 程 范 畴 和终 点 范 畴 , 过 阐释 了
思 想 政治 教 育学 基本 范 畴产 生 的先 后性 和 逻辑 性 。
另 一 种是 综 合 了时 间和 空 间两个 维 度 , 以时 间维 并
9 8
各 位 专家 学者 思 想 , 为 在 思想 政 治教 育学 基 本 范 认 畴 体 系 的逻辑 结 构 中 ,思 想 与行 为 是 核心 范 畴 , 因
范畴( 内化 与外 化 ) 和终 点 范畴 ( 人 与社 会 ) I 。 个 ”I l ㈣ 这 种 观点 比较系 统 。 学术 界 的主 流观 点 。可 以将 是
思 想 品德 形 成 发展 规 律 和 对 人 们进 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规律 为研 究对 象 。 [' 是 , 两个规 律在 逻辑 ”1) 33 0但 这 上 并 不 是并 行 的 , 而是 有 着 先 与 后 、 本 与非 根 本 根 的 区别 。“ 的思 想 品德 形成 与 发展 的规 律 是思 想 人 政 治 教育 的基 本 规律 。 研究 思 想政 治教 育 规律 的 是
[ 中图分类号 ] D 4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7 8 8 (0 1 1— 0 80 10 — 4 7 2 1 )2 0 9 — 4
在两 个 问题 : 是未 充 分联 系思 想政 治 教育 研究 对 一 关 于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学 基 本 范 畴 的逻 辑 结 构 和 体 系划 分 . 学术 界并 没 有形 成 统一 的观点 。 比较 有 代 表 性 的观 点 主 要有 两种 : 种 是 “ 逻 辑 学 的维 一 从 象 的层 次性 和先 后 性 , 从 属 于“ 个规 律 ” 使 两 的范 畴 产 生 了混 淆 ;二 是 对 范 畴 的 内涵 和 外 延 界定 不清 晰 , 不 同 逻辑 层 次 的范 畴 放在 了一 起 , 生 了重 使 产 叠 。这两 个 问题 也是 造成 争论 的原 因。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学 的基 本 范 畴 和 其 研 究 对 象 紧 密 相关 。要确定 基 本 范畴 的逻 辑结 构 , 须首 先 确 必 定 和理解 研究对 象 。关于 思想政 治教 育学 的研究 对 象 , 术 界 多 数认 同“ 学 两个 规 律 ” , : 以人 们 的 说 即 “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第二版)复习资料——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第二版)复习资料——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第二版)复习资料——绪论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一)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概念,含义基本相同,指导思想、目的和内容也基本一致,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用。

但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区别。

思想政治工作除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包括党的组织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群众工作等。

尽管这些工作也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但这些工作并不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人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一)内涵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内涵,从词义上说是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存在的根据。

3.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

(二)外延1.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与内涵是相对应的概念)2.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具有全员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全程性;思想政治教育外延受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内容与目的的制约。

(三)思想政治教育外延与内涵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与内涵,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外延的广泛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丰富性、方式和特色的多样性。

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与内涵紧密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人们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一)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是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

1996年教育部修订研究生专业目录,把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硕士学位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点合并,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仍归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在本科专业目录中保留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师范类)的专业核心课之一。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论认知上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为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形成高度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2: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整个理论体系,使其获得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的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3:使学生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观点去解释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能够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特征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对其形成高度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培养学生专业意识最重要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第二至第八章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地位、功能、过程、规律、目标、内容和任务,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关系和外部条件,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可供选择的方法,从而能够切实地帮助学生对本专业形成全面的、深刻的理性认知;特别是本课程的一些核心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目标、内容和任务等)有力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使命,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1.范畴: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普遍联系的思维形式。

2.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对本学科所研究的特殊对象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3.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教育者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则。

4.方向原则: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

5.民主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体现和落实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扬民主精神,坚持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

6.主体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7.求实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

8.激励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对教育对象施加外在刺激,以引起其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使其产生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行为准则。

9.渗透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到经济工作、文化工作、管理工作灯各方面工作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结合各项具体工作的实际进行。

10.层次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思想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

11.示范原则: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注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感染教育对象,以促进其思想品德水平不断提高的行为准则。

1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13.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特定的责任。

1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

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4页)2、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来已久还是新生事物?书4页(辨析)由来已久。

任何统治阶级都力图用特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影响其社会成员特别是年轻一代,使他们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从而巩固其统治。

这就决定了在任何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客观存在。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选择或论述)8页(1)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2)个人与社会。

马克思指出,个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

”然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要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以及良好的社会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个人的社会化,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3)思想和行为。

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并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和行为相脱节的矛盾,使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按照社会要求实现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而如何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4)内化和外化。

内化: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将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使之成为自己品德意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将已形成的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内化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变“社会要我这样做”为“我要这样做”,外化则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变“我要这样做”为“我正在这样做”。

内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

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有内化。

思政教育范畴五对关系

思政教育范畴五对关系

思政教育范畴五对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的概括和反映。

以下是五对思政教育范畴关系:
1.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实施教育的主体,负责传授和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而受教育者则是接受教育的对象,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来改变和塑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 思想与行为:思想是指人们的观念、意识和价值观,它是行为的内在动力和指导;而行为则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和结果。

思想和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思想可以影响行为,行为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思想。

3. 理论与实践:理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认识和总结,它为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而实践则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中的具体行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和发展理论。

4. 内容与方法: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要传授和培养的具体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而方法则是指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内容和方法相互依存,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

5. 个体与社会:个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单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特点;而社会是个体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它对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

个体与社会相互关联,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关注个体的发展,也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和要求。

这些范畴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第一章绪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1是思政存在的内在根据2贯穿于思教始终并推动其发展3制约着思教领域其他矛盾)基本范畴:1个人及社会,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以共同点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思想及行为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相互关系范畴。

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总和(理性感性情感意志)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关系: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思想,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具有反作用。

(表现略)思想转化为行为需①外部条件,行为的环境支持因素(风气,舆论,习俗)②内部条件,行为必须通过动机态度等环节。

动机转化为行为受到两个制约①文化观念,动机形成后能否表露受价值准则判断的制约,符合公认准则就可以②合适的行为方式选择。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及客体关系4内化和外化。

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范畴。

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注意,理解,接受)三环节。

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产生良好行为结果的过程。

制约因素;①内部制约因素是个体的价值观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作用和对行为方式的选择。

②外部制约 first内在动机外化行为所需要的时间地点和条件。

Second 个体意识是否外化受到制约 third从众效应的影响(公共场合尤甚)关系:二者是思教过程密不可分的环节。

两者统一性表现为;①实践活动是两者的共同基础②目的相同,最终都为了通过良好行为产生良好社会效应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促进。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划分的新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划分的新视角
( 城 大学 山 东聊城 2 25 ) 聊 5 O9
j 要: 商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 范畴是 思想政 治教 育 学范畴 的重要 组成部分 和研 究重点 。本 文从 新的视角划分
思想政治教育 学的基本 范畴: 即认为个人与社会 既是起 点 范畴 , 也是终 点 范畴 ; 主体 范 畴是 思想政 治教 育者和 受教 育者 ; 思想和行为是思想政治教 育学 的客体 范畴 ;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内容 、 目标 、 环境、 法则是思 想政 治教 育学 的中 方 介 范畴; 内化和外化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 的过程 范畴而存 在的。这一新 的思考 , 对于 当今 思想政 治教 育具有 重大
二 、 思 想 政 治 教 - 学 基 本 范 畴 划 分 的 对 f 新 思考
1个 人 与 社 会 既 是 起来自点 范 畴 , 是 终 点 范 畴 . 也 第 一 , 先 从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产生 和落脚 点 分 首 析 , 想 政治 教育 的形 成 和 发展 是 在 产 生 了人 类 社 思 会 之 后 , 随 着 阶级 社 会 的 产 生 而 形 成 和 发 展 的 , 伴 否 则便 无从谈 起 。同时 , 会 存在 决定社 会 意识 , 何 社 任 社会 意识 , 括统 治 阶级 的思想 观念 , 是 社会存 在 包 都
视 角 ” 出 , 想 政 治 教 育 学 的起 因 范 畴 是 统 治 阶 级 指 思
的需 要 和 教 育 客 体 的 思 想 行 为 , 想 政 治 教 育 学 的 思 中介 范 畴 是 载 体 与 组 织 、 息 与 传 输 、 育 主 体 , 信 教 而 思 想政 治教 育学 的 结果 范 畴是 教 育 客 体 、 化 与 外 内 化 , 一新 视 角 具 有 重 要 的 参 考 价 值 。 孙 文 营 博 士 这 认 为 , 想政 治教 育学 的起 因范 畴是 个人 与社会 , 思 主 体 范 畴是教育 者 与受教 育 者 , 体范 畴是教 -环境 、 客 f 教 育 目标 、 育 内 容 、 育 方 法 , 程 范 畴 是 内 化 与 教 教 过 外 化 , 点范 畴是 思想 与行 为 , 从 理论意 义和 实践 终 并 意义 揭示 了其 划 分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学 基 本 范 畴 的 意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含义

1.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含义,类型及内在关系范畴意为根据事物的本质,将事物归于不同的类别。

——区分类别与类别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范畴是概括和反映客观事物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各种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含义:应当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中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手段和工具。

一般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的所有基本概念都可以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

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思想与行为2.教育的主体与教育客体3.疏通与引导4.言教与身教5.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6.教育与管理7.内化与外化8.个人与社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涵义,类型及内在关系为突破口,以揭示和厘定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科学内涵为首要理论问题,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与逻辑功能、逻辑内容、逻辑特征按照性质状态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可分为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关系范畴;按照高低层次不同,可以分为核心范畴、基本范畴、一般范畴和具体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基本特征:客观性、流动性、抽象性、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主要功能:认识功能、方法功能、构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起点范畴:思想和行动2、中心范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3、中介范畴:疏通和引导、言教和身教、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教育和管理4、结果范畴:内化和外化5、终点范畴:个人与社会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体系,应遵循实践性、全面性、开放性、创新性等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定义: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第一章1、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又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

2、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3、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个人与社会、思想与行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内化与外化、教育与管理。

5、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阶级性(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突出的无产阶级党性)、实践性、综合性。

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探索时期(1978-1984)、系统建设时期(1984-1999)、全面建设时期(1999年至今)。

7、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

第二章1、如何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论述要点P26):第一“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和理论基石;二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性质和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三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四是坚持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理论品质。

(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反映论原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方法论等。

二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所有制理论等。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

1、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

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就是对本门科学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

有以下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

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给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

社会也总是人的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

个人与社会的有着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关系,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时,不仅要看到个人与个人行为,而且要看到个人及个人行为的背景,即一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在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注意到教育的影响作用,还要注意到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所造成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要形成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生活以及良好的社会关系,就必须重视个人的社会化,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可见,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思想和行为就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

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又包括感性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

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效果检验思想。

两者之间在很多时候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因而我们可以通过人的思想预知其行为,也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分析其思想。

然而两者之间的不一致也是经常发生的,表现为表里不一,知行脱节。

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思想,并帮助人们客服这种思想和行为不一致的矛盾,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达到统一,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因此,对思想和行为范畴的科学把握,有助于揭示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作者简介:蒋海英(1987.—),女,四川广安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思想与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基本的一对范畴,由它出发,可以逐步推演和展示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其他范畴。

因此,弄清思想与行为的含义、把握思想和行为活动的规律,对于我们更好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思想;行为;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和行为的涵义
(一)思想的涵义
在日常生活中,思想是一个使用频率特别高的词语。

然而,对于思想的内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做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解释。

从语义学上来看,《现代汉语词典》将思想解释为“(1)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2)念头;想法。

(3)思量”[1]。

从理论界上来看,主要把思想理解为:
(1)某种特定的理论体系。

(2)理性认识的过程。

(3)理性认识的过程和结果。

(4)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

还有些学者将思想与精神、意识、心理和观念等概念联系起来理解,从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中来把握思想的涵义。

通过对以上观点的综合比较,笔者认为将思想定义为“主体对自身的社会存在及其与周围客观世界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为了适应主体生活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大脑对输入的外界信息自觉进行整合后的产物,它属于精神、意识现象的一部分,但不是它们的全部”[2]更合理。

因为这种定义,不仅交代了思想反应的内容——人类自身以及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还阐述了思想产生的初始动力——主体生活的需要。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想的形式虽然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作用的对象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就偏偏对这一事物产生了反映,形成了某种或对或错的思想呢?这就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需要,它促使人们有意向的对事物进行选择性的加工;还特别明确的说明了思想产生的途径和过程——在社会实践中,大脑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这就说明了思想不是人脑中所固有的,思想也不会自动的反映到人脑中来,客观事物要通过社会实践这一桥梁,借助人的感觉系统,才能从外界这一此岸到达人脑这一彼岸,在到达彼岸后,客观事物并不能主动地形成某种思想,还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经过思维活动的加工才能形成思想;最后这一定义还说明了思想的属性——精神现象,从而明确了思想的范围,以便把思想和其他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加以区分和理解。

(二)行为的涵义
对于行为的涵义,理论界的看法都大相径庭。

认为处于一定环境中的人,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自身机体会做出一定的反应。

这种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反应,就是行动。

从对行动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和动物的“猎食”“防御”等与生俱来的本能活动不同,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活动,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那样:“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的存在着。

”[3]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够通过自己有意识的行为来改变环境,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求,为自己的发展服务。

行为是在人们后天的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而获得提高。

二、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
“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4]。

“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

[5]这就是说,物质因素、政治因素、精神因素、社交因素等客观外界在人们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作用于人们的头脑,通过大脑的接受、筛选、加工和处理,形成一定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与人们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产生一定的动机,
通过需要、愿望、动机和意志等桥梁作用,在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使思想支配行为,这只是思想行为活动基本规律的一个方面。

然而,行为并不是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它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反过来影响思想,这种影响的结果是多种多样的,她可以是使人们形成某种新的思想,也可以是矫正或加深对原有思想的认识,或者改变正在形成的某种思想。

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一样,思想支配行为不是最终目的,思想支配行为的最终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

这就是思想行为活动规律的第二个方面。

从思想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看出,支配行为的思想,是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其外界因素作用于大脑的结果,它来源于客观外界,又指导行为去改造客观外界,并且在改造客观外界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想,产生新的行为,从而进一步改造客观外界,如此循环往复,推动事物和人们的认识不断的向前发展。

在思想和行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本身也不断的更新,获得新的内容。

“思想指导行为,行为是思想的延续,行为深化思想,行为的结果检验着思想,又形成新的思想,新思想又是行为的结果”[7]。

总之,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思想不断地转化为行为,行为又不断地转化为思想,这种转化随着活动的延续而不断地重复,以致无穷。

三、研究思想和行为的意义
(一)研究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是揭示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毫不例外,也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它以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

而要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就必须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就是思想和行为产生发展的规律。

思想虽然是人脑的产物,但它不是人脑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人脑凭空想象的,而是客观外界事物通过社会实践这一桥梁作用于人脑,经过人脑的加工活动才产生的。

它在物质、政治和精神等客观因素和思想主体的素质、能力、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

产生于人脑中的思想,又支配行为去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又会形成新的思想,产生新的行为……而思想品德是由多层次,多方面的要素构成,思想、行为和心理这三个子系统是基本的要素。

因此,我们在揭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时,必须首先注意这些影响思想和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注意积累丰富的资料,把握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二)研究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关键。

思想支配行为,一般来说,要经过需要、愿望、动机和意志这几个心理子系统,人们的思想就是在这几个子系统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支配行为的,这几个子系统共同作用的过程,就是思想支配行为的活动过程和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帮助受
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错误思想、观点和立场,并且促使内在正确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实际的外部行为。

克服知行脱节的弊端,使思想和行为达到高度的统一,了解思想支配行为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遵循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选择适合的手段和方法,以及教育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这样可以因势利导,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教育活动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上午印书馆.2005:1290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出版社育.1997: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0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7]徐志远、宾培英.思想与行为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