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縻府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唐代的羁縻府州

羁縻府州是唐朝为安置边境地区内附的少数民族部落而设置的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包括羁縻都护府、羁縻都督府、羁縻州、羁縻县四级,唐人或称为“藩州”。自唐高祖武德年间起,至宣宗大中年间的二百四十年内,都不断的有羁縻府州的设置。其数量之多,也为罕见,《大唐六典·户部尚书》中记载唐羁縻州有800多,而刘统经过考证则证明“唐朝设置的羁縻府州,就目前能收集到的,已达到将近1000个。”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它既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睦团结及经济文化交流,又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羁縻府州作为唐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种较稳定的制度,可以追溯到隋代的岭南地区。对隋在岭南地区设置羁縻的原因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探究.

首先,从中央看,隋刚建立时,西北有突厥未靖,岭南有蛮夷叛乱不断,但因隋国力与物力有限,对这两处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因西北的突厥贵族曾与北周的统治集团和亲结盟,隋初,突厥与隋的关系就日趋紧张,隋对西北地区的叛乱坚决回以强有力的军事打击。开皇二年(582),沙钵略可汗带领四十万骑南下,新兴的隋朝面临危机,隋军全力迎击,在开皇三年(583)将突厥的这次进军打败,突厥正式分裂为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臣服于隋,但西突厥汗国则拥兵自重,威胁着隋的统治。面对北边的威胁,原本就以关陇为本位的隋,更是将西北作为军事防御的重点。而岭南地区较隋统治中心远,对中原统治构不成较大威胁,则对其采取相对宽松的政治、军事统治。对其内部政治不多干涉,如开皇十年(590),裴矩巡抚岭南时,镇压当地叛乱后,因地而设了二十余州,并让当地渠帅为刺史、县令。据《隋书·裴矩传》载:裴矩“所绥集者二十余州,承制署其渠帅为刺史、县令。”这些州的设立实则同后来唐设置的羁縻府州大体相同。

其次,从地方上说,西北的突厥游牧民族对中原骚扰不断,而岭南地区相对较稳定的政治势力则无意于中原。其主要的政治势力代表,号为“圣母”的洗夫人在开皇九年(589),面对隋的3万南下大军,“一方面推行保境安民,另一方面不囿于对隋的愚忠之情,主动请归,于是岭南悉定。”

因此隋对岭南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地方威信较大的豪族进行控制而得以实现。这样对隋来说,避免了同不同文化、风俗的激烈碰撞,也减轻了军事负担;而对岭南地区来说,则免受了兵革之苦。所以在岭南地区设置羁縻府州是隋较好的选择。隋不仅在岭南设置羁縻府州,在其它地方也设有羁縻府州,如云南地区,有昆州、协州、曲州等。《新唐书地理志七(下)》中的记载“昆州本隋置,隋乱废。……协州本隋置,隋乱废。……曲州本恭州,隋置,隋乱废。”)可见,隋朝时已经比较广泛地在边疆设置羁縻府州,只是隋国运较短,并没有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完善的制度,但却为唐羁縻府州的设立提供了基础。

唐初高祖时期,国家刚刚建立,政权基础还不牢固。统治者仍主要忙于在中原地区恢复统治秩序和从事政权建设,还没有将主要的视线放在处理少数民族的问题上。羁縻府州的设立仍无定制,主要是继承隋的政策,且羁縻政策的实施,大多为镇压叛乱后的权宜之计。且其设置也多因边远地区难以控制,其实质属于一种内迁。如武德元年(618),在河北幽州境内设燕州。《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一,引隋《北藩风俗记》曰:“初,开皇中,粟末靺鞨与高丽战,不胜。有厥稽部渠长突地稽率忽使来部、窟突使部、悦稽蒙部、越羽部、步户赖部、破奚部、步步括利部凡八部,胜兵数千人。自扶余城西北举部向关内迁附,处之柳城,乃燕郡之北。炀帝大业八年,为置辽西郡。唐武德元年改为燕州总管府。”

唐太宗即位后,随着政权的巩固,统治秩序的稳定及经济的好转,开始注重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他总结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经验教训,在《贞观政要》中说“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汉武帝伐匈奴,隋炀帝征辽左”。“人贫国败,实此之由。”况且“狄不可尽”。因此,对少数民族太宗就不想采取同以前一样的过于强硬的方法。

贞观四年,唐平定东突厥后,太宗在朝廷中让大臣们商议就采取何种政策统治降服后的少数民族,意见各不相同。大部分官员仍对突厥怀有戒心,建议将投降的突厥分散,充到内地,以分化他们的势力。魏征则主张将他们远迁河北,以免对中原造成威胁之势。而中书令温彦博则建议:“如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五原塞,全其部落,以为扦蔽,不革其俗。因而抚之,实其空虚之地。”太宗分析各种建议,认为强行将少数民族内迁,即不尊重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特点与风俗习惯,迫使其同化于汉族之中,势必造成民族隔阂、对抗和冲突。这不仅无法安定边疆,而且会危及唐王朝的统治;而让其远迁,又会人为的隔断民族联系,加深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冲突,也不利于边疆的安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唐太宗断然否定前两种主张,果断地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在朔方,自幽州属灵州,建顺、佑、化、长四州为都督府,剖颉利故地,左置定襄都督,右置云中都督二府。”其后,唐便以此作为建置羁縻府州的基本方针,但羁縻府州的设置在唐初仍多属内迁的形式。直到贞观十三年(639),突利可汗的弟弟结社率行刺太宗未遂。太宗思想变化,认为突厥降户居住在内地是危险的,于是以阿史那思摩为可汗,“突厥及诸胡在诸州安置者,并令渡河,还其旧部,俾世作藩屏,长保边塞。”让许多内迁的突厥人又回到原来的地方,以内迁为主的方式到此基本结束。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8)平薛延陀,羁縻州在边境地区大量设置,对其管理也逐渐规范,将其与唐朝直接控制下的正州区别开来。一般来说,羁縻州的地位低于正州,中央政府对他们的控制并不严,日常事务都由边州都护府托管。

唐朝设置的羁縻府州,虽有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羁縻县四级。但内附的少数民族并非都严格按此四级设置管理。有的内附部落未设羁縻州,仅设一羁縻县而已,附于正州境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显然与羁縻府州的设置方式有关,唐朝的正州基本上由朝廷统一设立,其领地、户口、官员皆有定制。而羁縻府州则不同,大致有以下四种方式。(一)由朝廷直接下令设置。贞观四年平东突厥,“置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定襄、云中都督府。”贞观二十年(646)平薛延陀,太宗至灵州会见诸内附部落酋长。次年,“诏置瀚海、金微等六府,皋兰等七州。”“分突厥地置蒙池、昆陵二都护府。据诸姓降者,准其部落大小,位望高低,授刺史以下官”这几次设置,均由朝廷直接下令,且规模较大。(二)朝廷派使节出访设置。地域较为偏远的西域地区多为小国,且原多被突厥控制,在唐平突厥后,多由朝廷派使节出访设置。《唐会要》卷三十六:“显庆三年五月九日,以西域平,遣使往康国及土火罗等国,访其风俗物产与古今废置,画图以进。”《唐会要》卷九十九记载“果毅董寄生往康国,置康居都督府。又往史国置去沙州,以其国王为都督、刺史。以陇州南由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王、董二人置州县后返回长安,撰《西域国志》六十卷,后由许敬宗在显庆三年将书上奏朝廷,其设置的羁縻府州由朝廷予以承认。(三)由军事将领在征讨中开置。在东部,隋时就开始的对高丽的征讨,唐仍没有停止,且战局时胜时负,高丽对唐的降叛局势也因军事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那些地方羁縻府州的设置则由军事将领在征讨中开置。显庆五年八月,苏定方平百济,“平其国五部、三十七郡、二百城、户七十六完。乃析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擢酋渠长治之。命郎将刘仁愿守百济城,做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文度济海卒,以刘仁轨代之。”)这是唐朝在朝鲜半岛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