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縻府州
唐朝羁縻府州都督和刺史的区别
唐朝羁縻府州都督和刺史的区别
唐朝的羁縻府州都督和刺史在职责和权力上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羁縻府州都督是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的官员,由当地势力首领担任。
他们需要向朝廷纳税,上报户口户籍,并且不再拥有“国王”、“单于”等头衔。
名义上,他们是唐王朝官员中的一份子。
都督一般兼任治所州的刺史,这意味着在都督府范围内,军事和民政名义上都在唐王朝的管控之下。
尽管如此,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这使得都督府实际上仍然是相对独立的王国。
其次,唐朝的刺史是州的平级官员,主要负责掌管民政。
实际上,从地位上来看,刺史和都督是相当的。
然而,相对于都督只掌管军事方面,刺史则更多地负责民政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官职叫做大总管,负责掌管军事和民政两个方面。
因此,可以认为在权力上,刺史比都督略微大一些。
总的来说,唐朝的羁縻府州都督和刺史虽然都是地方官员,但在职责和权力上存在差异。
都督更侧重于军事管理,而刺史则更侧重于民政事务。
唐代东北地区羁縻府州的设置及演变
唐代东北地区羁縻府州的设置及演变在唐代的东北地区,那可是个风云变幻的地方。
羁縻府州的设置和演变,简直就像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想象一下,那个时代的东北,大家都是一副生龙活虎的模样,个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这个羁縻府州,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个统治地方的策略,既要打压,也要安抚,真是个微妙的平衡。
先说说这个羁縻的意思。
就像老百姓常说的“养着不急”,给地方上的少数民族一点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有点儿话语权。
唐朝的皇帝们可不是傻子,他们明白,要想稳住这个地区的局势,就得让当地人心甘情愿地跟你合作。
于是,羁縻府州就诞生了。
这个设定就像个温暖的怀抱,表面上是个官府,其实里面藏着的是一颗善解人意的心。
你想啊,东北那时候的风土人情可丰富了。
各族人民,个个都有自己的习俗和文化,这可真不是一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所以,羁縻府州就像个大熔炉,慢慢地把不同的文化混在一起。
唐朝的统治者们就用这种方式,把各族人民都拉到同一个战壕里。
只要各族人民愿意和你“共舞”,日子就好过。
再说到演变,时间一长,这羁縻府州的样子也开始变了。
最初,这里可是热闹得很,大家都在一起和谐相处,感觉就像一家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风云变幻,形势也开始复杂起来。
地方上的势力逐渐壮大,有些人开始想着“独立门户”,不再那么听话。
这个时候,羁縻府州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得想办法把大家的心又拉回来。
有些官员可真是聪明,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维护统治。
比如,搞一些“互利共赢”的,让各族人民觉得跟朝廷合作有好处。
这就像“和气生财”,让大家都有所获。
时不时派一些官员下去走访,跟百姓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心声,这样一来,大家心里就觉得你真心实意,愿意为你卖命。
不过,光靠这些可不够。
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北的资源吸引了不少目光,外来的势力也开始插手。
这时候,羁縻府州的官员们可得绞尽脑汁,想办法维护地方的稳定。
毕竟,少数民族如果觉得受到威胁,那可就麻烦大了。
试析唐朝羁縻府州制度
试析唐朝羁縻府州制度摘要:羁縻政策是我国古代统治者惯用的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这是一种高度自治的制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唐朝的统治者把这一政策推向高潮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羁縻府州制度是唐羁縻政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唐中央政府和各少数民族政权都具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意义。
唐朝的统治者在羁縻府州设置和治理中成功地把握了机动灵活的原则,全方位地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基本宗旨,是唐灵活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之举。
关键词:唐朝;羁縻府州;羁縻政策中国历代王朝在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性的基础上,都曾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在行政管理上则实行羁縻民族政策。
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物质利益给以抚慰,羁縻,是笼络联系的意思,原指套在牛马头上的笼头,用在政治上就是“以夷制夷”。
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这种政策始见于汉朝,最早大规模使用“羁縻”制度的是汉武帝,汉通四域,设立西域都护和屯田驻军,主要是为了防御匈奴和确保与中亚,西亚交通路线的畅通,并不是要征服和直接统治这一地区。
只要各属国相安无事,保证文化贸易等方面的联系,汉王朝并不要求西域同内地一样划一管理,这就是羁縻的由来,到了唐朝,我国封建社会已发展到颠峰时期,高度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而统治者开放,开明,日趋完备,渐成系统的治国策略更能给人以诸多启示。
羁縻府州制度的广泛推行是唐独具特色且颇为成功的一项民族措施,这一特殊的行政管理政策,曾为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它上承秦汉以来的边州制度,下启明清的土司制度,在中国地方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羁縻府州名词解释
羁縻府州名词解释古代民族分治制度。
唐宋时期在边疆地区实行的由中央王朝控制的少数民族居住地方,包括羁縻州、府、县三级机构。
羁縻是古代“属夷”的一种。
唐宋时期对周边少数民族施行的一种管理制度,即将边疆各族划为若干行政单位,授以都督、都护等官职,委派汉人加以监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始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使之与南朝的梁、陈三个政权鼎立,这是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北方边疆的局势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1。
2。
隋朝( 581-618)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经济繁荣,国力强大,疆域辽阔。
北部边疆和东北边疆,分别设置了东夷、靺鞨、奚、高丽四个少数民族政权。
大业九年( 613),设置羁縻府州。
隋末农民起义爆发,政局混乱,先后出现了诸如窦建德、刘黑闼、梁师都等众多的割据势力。
3。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在开国时期,曾分封过突厥、回纥、靺鞨等许多氏族集团为王国,各王国称臣纳贡,史称“府州”。
在各王国内,又设“羁縻府州”。
贞观四年( 630),唐太宗下令“定天下诸州”,改州郡名号。
在此前后,唐王朝曾先后分封突厥、回纥、靺鞨、室韦、契丹等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可汗,建立“羁縻府州”。
4。
羁縻府州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主要的地方行政区,其长官由朝廷任命。
如唐朝时期的单于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东都护府等都曾兼领羁縻府州。
5。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的战乱不止,无暇顾及边境。
这一时期北方地区政权林立,几乎每个政权都占有一些州县。
6。
8。
羁縻府州管辖的区域大致相当于今日中国新疆省喀什市以南,巴楚、伽师、叶城、阿克苏、库车、沙雅等县以及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鄯善等县,共计约2万平方公里。
7。
宋太祖灭北汉后,在燕云十六州故地设置顺州、儒州、檀州、蓟州、霸州、滨州、平州、营州等“七州”,又称“燕云十六州”。
元初,撤销“七州”,将北部边疆地区纳入“岭北行省”版图。
元世祖中统二年(1352)改置燕京路,后改置中书省。
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的评价
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的评价唐代羁縻府州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其在唐代边疆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这一制度的评价,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
以下是对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的评价,从其积极和消极方面进行探讨。
一、积极方面巩固边疆稳定羁縻府州制度的核心是通过笼络各地族群首领,以保持边疆地区的稳定。
在唐代,边疆地区往往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存在着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地缘政治格局。
通过将各地族群首领任命为羁縻府州刺史,唐王朝成功地巩固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减少了民族矛盾和冲突,促进了地区的发展和繁荣。
促进民族融合羁縻府州制度的实施,使得唐代的边疆地区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场所。
由于羁縻府州的设立,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增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人员流动。
这种民族融合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形成。
扩大唐朝统治范围羁縻府州制度的推行,使得唐王朝的统治范围得以扩大。
在唐代,羁縻府州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是唐朝直接统治力量难以触及的地方。
通过任命当地族群首领为羁縻府州刺史,唐王朝成功地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羁縻府州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推动边疆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
在唐代,许多边疆地区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通过设立羁縻府州,唐王朝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移民前往边疆地区,这些移民在当地开展农业生产、畜牧业和商业活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二、消极方面民族矛盾依然存在尽管羁縻府州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间的对立和冲突。
在唐代,许多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仍然复杂多变,一些民族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和纷争。
因此,羁縻府州制度的实施并不能完全消除民族矛盾,稳定边疆地区还需更多的努力。
地方势力割据风险羁縻府州制度的实施有可能导致地方势力割据的风险。
在唐代,一些羁縻府州的刺史往往是由当地族群首领担任,这些首领在当地拥有较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新唐书中关于羁縻府州的记载
新唐书中关于羁縻府州的记载一、什么是羁縻府州呢?哎呀,这羁縻府州啊,在新唐书中可有不少记载呢。
它就像是唐朝管理边疆地区的一种特别的方式。
你想啊,唐朝那么大,边疆有好多不同的民族和部落,羁縻府州就像是一种很灵活的管理手段。
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这些地方呢,当地的首领还能继续管理自己的地盘。
这就好比,唐朝这个大家庭里,有一些小家庭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来生活,但是呢,又承认唐朝是大家长。
这种方式可聪明啦,既让边疆地区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又能让唐朝对这些地方有一定的管控。
二、新唐书中的具体记载在新唐书中,关于羁縻府州的记载那是相当丰富。
比如说记载了羁縻府州的设置范围,从北方的草原地区到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都有。
它还记录了羁縻府州与唐朝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
像羁縻府州要向唐朝进贡,这进贡呢,就有点像一种表达友好和臣服的方式。
同时,唐朝也会给羁縻府州一些赏赐,这赏赐可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文化、技术之类的。
而且,新唐书中可能还会记载羁縻府州内部的一些社会结构。
比如当地的部落组织形式,他们的风俗习惯,这些都是很有趣的内容。
我想啊,这羁縻府州里的人们,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可能有的擅长骑马放牧,有的擅长种植一些特殊的农作物。
唐朝能尊重他们的这些差异,真的是很包容呢。
三、羁縻府州的意义羁縻府州的存在意义可重大啦。
它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和唐朝的汉族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这种交流包括贸易往来,少数民族的特色商品可以进入唐朝的市场,而唐朝的丝绸、茶叶等也能到达边疆地区。
而且在文化上也有融合,唐朝的文化很发达,像诗歌、绘画之类的,可能会慢慢传播到羁縻府州地区。
同时,羁縻府州的文化也会给唐朝带来新的元素。
它还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有了羁縻府州这种管理方式,边疆地区就不容易发生大规模的叛乱或者战争。
当地的首领在唐朝的认可下管理自己的地盘,他们也会努力维护自己地盘的和平稳定,这样整个唐朝的边疆就相对安宁啦。
羁縻府州
2、王立霞. 唐代羁縻府州内部结构及其相关问题 [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 (12) 唐代羁縻府州是唐仿内地行政制度而建,其结构多为府 —州,府—州—县,州—县。但县及县以下组织则较复 杂,如龟兹无县而有城,城下又有村坊;江南诸道则县下 设村洞。这两种建制既有唐制,又有地方特色,而此种 独具特色的基层建制却不是唐周边民族地区都能设臵 的,体现了唐羁縻府州的等级性,而此又决定了唐羁縻 统治的多样性。
我国对羁縻府州制度建臵背景从古到今都有很多的研究 1.《边防典》叙述了历代的边防与边疆各民族政权的情况, 为中国古代民族史和国防史的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 2.马大正的《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政策》(2004年7月19 日 来源:光明日报)解释了羁縻的含义、以唐代为典型 叙述羁縻府州制度的历史原因,大多直接取材于第一手 资料。(较权威)
text1
政治方面 军事方面 经济方面
text2
text3 text4
文化方面
From—1、崔明德《述评唐太宗的民族关系理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995.2刊 2、《唐羁縻府州制度对当前民族行政区划制度完善之研究》 2012年湖南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
维护了隋唐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地位,巩固了国家统 一局面 ;羁縻府州制从政治上使 得中央王朝有正当的理由对边疆 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行政管理。 宋袭唐制,在西北的一些少数民 族地区设臵羁縻府州,元明清时 期都加以延续和发展。而且,随 着历史的推进,各朝在西北民族 地区的统治力逐渐增强,无论怎 么说,它们的基本精神是唐羁 縻府州体制的发展。
羁縻府州制度是唐羁縻政策系统中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当时历史条件下 的必然产物,对唐中央政府和各少数民族 都具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 面的特殊意义。唐代的统治者在羁縻府 州设臵和治理中成功地把握了适时适地、 机动灵活的原则,全方位地体现了“因俗 而治”的基本宗旨,是唐灵活处理民族关 系的成功之举,其合理内核颇有借鉴意义
唐朝羁縻府州制度
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基本内容1.羁縻府州制度早在隋代统一之初,其统治者就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的特殊性,对于归附和被征服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实行“以夷治夷”的政策,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本民族的事物。
唐朝初期的统治者就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特点,若是试图用武力或者外部的行政手段强行改变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特点,实行与汉族一样的政治制度,不仅难以奏效,而且还会激起反抗和叛乱。
于是唐朝在总结了秦汉在少数民族地区设边郡县,南北朝置左郡右县的历史经验,首创了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方式———羁縻府、州。
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先后设立羁縻府、州、县共有八百多个。
羁縻府州制度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首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羁縻州的都督、刺史等官,并且世袭其职,让他们继续统辖本族人民。
但这些都督、刺史都必须由中央政府任命,同时大部分民族地区还取消了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原有的“可汗”称号,从而保证了中央政府统治和行政管理的统一,避免了民族地区的独立与分裂。
这种民族管理制度,既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又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和扶持。
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使他们仍按照原来的方式安居乐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进步的民族管理制度。
羁縻府州在机构与管辖方面,其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1保留原有的统治机构和政治制度,从长官到僚佐均由本族人担任,并允许在本族内部称“国”。
这种依靠原有统治机构进行统治的办法,避免了因传统制度的骤变而可能出现的动乱。
唐朝在大多数民族地区采用了这种办法。
2 派遣汉官充当羁縻府州的部分官员,组成联合统治机构,共同治理。
同时也由中央派遣代表进行“监视督导”。
3 羁縻府州的区划以少数民族的活动范围为基础。
4羁縻府州的赋税仍由当地首领按原来的规定征收,但不上交唐朝财政。
唐朝皇帝还时常赐给少数民族首领大量财物。
赈济遭灾的当地群众。
羁縻府州制度
羁縻府州制度
羁縻府州是唐代的边疆民族地方管理机构,主要建置于关内、河北、陇右、剑南和岭南五道。
▶︎唐政府又在“缘边镇守及襟带之地”设边州都督府,在边远民族地区设边州都护府主掌少数民族事务,包括“慰抚、征讨、斥堠、安辑蕃人及诸赏罚,叙录勋功,总判府事”等职责,唐代共设有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个大都护府。
❖唐羁縻府州的设置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在时间跨度上,羁縻府州的设置贯穿唐王朝始终;在地域上,南疆各民族地区设置最早,继而才在西北、东北和北疆广泛设置;在总体数目上,南疆的羁縻府州少于其他各地。
由此可见,羁縻府州制度不仅是唐朝一项相当重要的民族政策,而且它与唐的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过程息息相关。
❖唐羁縻府州的特点:(1)羁縻府州县的划分不以地域、而以各少数民族部落为标准,府州县的最高官员不由中央委任,而由其部落首领担任,且职位世袭。
(2)羁縻府州不同于普通的州直隶于中央,而是隶属于边州都督府或都护府,属唐中央政权间接统治下的唐版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羁縻府州在经济发展方面享受优惠的政策,纳税少,只承担一定的贡奉义务。
唐代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
唐代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自今魏晋以来,中国特别是唐代的历史经历了一场辉煌的文化革命,新形成的社会制度为当时的中原王朝带来了持久的繁荣。
这一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唐朝将中国分成许多府州,称为羁縻府州,并且在相应地区建立行政机关,确定管辖范围和行使权力,进而增强社会治安,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羁縻府州体制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几种不同的类别划分,并且与藩属国的区别也有所不同,这里可以对这两者进行比较,从而探求出各类府州的特点和作用。
首先,我们先来讨论唐代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
按照具体的管辖权来划分,可以将羁縻府州分为三大类:直辖府州、下设府州和依赖府州。
直辖府州是唐朝直接控制的府州,也是最重要的一大类,其中按照地理位置又可以分为中州、西部州和东部州,它们分别代表着中原地区、西域以及支配的东部沿海地区。
另外,还有下设府州,它们是一些内陆小国,且由唐朝派兵出征抗击,以稳定不同地区的局势,并维护朝廷权威。
最后,依赖府州是唐朝与部落政府签订条约,被允许在其领地内行使临时执政权的府州,它们仍旧如同贴补士的贴上满说的,将一些少数民族以及非汉族群体划分到唐朝的管辖下,从而增强中央集权。
其次,和羁縻府州相比,藩属国也有自己的特征。
藩属国是唐朝与一些小国签订的条约,并给予其一定的自治权,但需遵守唐朝的立法和税收制度,同时其他君主国要保证藩属国的和平,而不能进行任何侵犯。
和羁縻府州不同,藩属国有自己的内政和外交政策,因此只有当唐朝与藩属国签订条约后,相关地区才会划归唐朝管辖。
最后,唐朝羁縻府州分为三大类,分别为中州、西部州、东部州、下设府州和依赖府州,唐朝藩属国通过条约的签订,在唐朝的管辖下实行自治,但是唐朝仍然会对其实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干预,并要求其遵守立法和税收制度。
从此,唐朝的政治版图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统一,为中原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唐代羁縻府州是唐朝在社会管理上的重要构成,可以按照其管辖特性进行类别划分。
羁縻府州名词解释
羁縻府州名词解释
羁縻府州,是中国古代的辖区行政制度。
羁縻在历史上的含义是“边境地区”或“边疆管理”,府州则是地方行政区划的两个层级。
羁縻府州制度源自周朝,盛行于隋唐时期,被视为中国封建地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羁縻府州制度的设立是为了有效管理边疆地区,保护边境安全,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府州是羁縻府州制度的基本单位,一般由一个府或州统辖。
府州下辖若干个县,县下设有乡镇、村落。
府州制度强调中央集权,由朝廷派遣官员担任府州长官,负责管理该地区的政务、军事和经济。
羁縻府州制度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特殊性。
由于边境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民族差异,这些地区往往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通常可以兼任当地的州长或府长,维护当地的民族传统和习俗。
羁縻府州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原地区的边境安全,还促进了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同时,羁縻府州制度也为中央政府提供了较为灵活的地方行政管理模式,有助于维护国家边疆。
然而,羁縻府州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府州长官的权力过大、滥用职权等等,这些问题后来也成为中央政府的改革对象之一。
总之,羁縻府州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用于管理边境地区。
它在保护边疆安全、维护地方自治和促进文化交
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历史进程中,该制度逐渐演变和改革,被后来的政权所取代。
羁縻府州
浅论唐代的羁縻府州羁縻府州是唐朝为安置边境地区内附的少数民族部落而设置的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包括羁縻都护府、羁縻都督府、羁縻州、羁縻县四级,唐人或称为“藩州”。
自唐高祖武德年间起,至宣宗大中年间的二百四十年内,都不断的有羁縻府州的设置。
其数量之多,也为罕见,《大唐六典·户部尚书》中记载唐羁縻州有800多,而刘统经过考证则证明“唐朝设置的羁縻府州,就目前能收集到的,已达到将近1000个。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它既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睦团结及经济文化交流,又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羁縻府州作为唐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种较稳定的制度,可以追溯到隋代的岭南地区。
对隋在岭南地区设置羁縻的原因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探究.首先,从中央看,隋刚建立时,西北有突厥未靖,岭南有蛮夷叛乱不断,但因隋国力与物力有限,对这两处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
因西北的突厥贵族曾与北周的统治集团和亲结盟,隋初,突厥与隋的关系就日趋紧张,隋对西北地区的叛乱坚决回以强有力的军事打击。
开皇二年(582),沙钵略可汗带领四十万骑南下,新兴的隋朝面临危机,隋军全力迎击,在开皇三年(583)将突厥的这次进军打败,突厥正式分裂为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
东突厥汗国臣服于隋,但西突厥汗国则拥兵自重,威胁着隋的统治。
面对北边的威胁,原本就以关陇为本位的隋,更是将西北作为军事防御的重点。
而岭南地区较隋统治中心远,对中原统治构不成较大威胁,则对其采取相对宽松的政治、军事统治。
对其内部政治不多干涉,如开皇十年(590),裴矩巡抚岭南时,镇压当地叛乱后,因地而设了二十余州,并让当地渠帅为刺史、县令。
据《隋书·裴矩传》载:裴矩“所绥集者二十余州,承制署其渠帅为刺史、县令。
”这些州的设立实则同后来唐设置的羁縻府州大体相同。
其次,从地方上说,西北的突厥游牧民族对中原骚扰不断,而岭南地区相对较稳定的政治势力则无意于中原。
唐代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
唐代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羁縻府州是唐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划,也是唐王朝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最近20多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人们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在一些问题上仍存有分歧,本文拟就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两个问题加以讨论,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1990年,笔者发表了《唐代灵、庆、银、夏等州界内的侨置府州》一文(载《民族研究》1990年第4期),提出了对唐代羁縻府州进行分类的意见。
同年,谭其骧先生在其大作《唐代羁縻州述论》一文中,亦将唐代羁縻府州分为两类,一类为“本土羁縻州”,一类为“侨蕃州”[1]。
而在这前后,章群先生也曾对唐代的羁縻府州进行了分类,一类称为“在蕃”,另一类称为“入附”。
在蕃者也就是“边外”,入附者也就是“边内”[2]。
但是后来,作者对上述观点进行了修正,将羁縻府州划分为“塞内、边内、边外”三种。
“塞”指长城,“边指都护府所在地稍向外推广之处”[3]。
而对羁縻府州类型划分的标准,作者认为“二者的区别,不在于地域的不同,而在于性质上自有差异”。
而其性质上的差异,“大概而论,边外的羁縻州府,即其部落所在地设立,如松漠都督府,以契丹部落置,可说是真正的羁縻治之,边内安置的则如编籍之民。
其次,边外部落,虽立府州,而生活方式无变,边内的则大多已由游牧而渐入于农耕”[4]。
本来,章群先生将唐代羁縻府州划分为“在蕃”与“入附”两种,与谭其骧先生的“本土羁縻州”与“侨蕃州”,以及笔者的“普通羁縻府州”与“侨置府州”的划分意义基本相同,但他后来的“塞内、边内、边外”三种划分法以及划分的原则和标准,意义却大不相同了。
那么,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到底哪一种更加科学合理呢?笔者以为,还是以前者为妥。
按章群先生将羁縻府州划分为三种类别,首先,若以都护府之所在地作为唐代“边”的“指标”,正如作者所说,“唐代都护府时常迁徙”,“都护府的进退,……显示了边界的变动”[5]。
唐代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
唐代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中国古代政府基本上是制定地方行政区域,并设立政府机构来管理和控制地方政权来统治国家,如地方长官官、县官官、县长官等。
《史记》中提到唐朝地方行政区域一般按照类别划分,其中最突出的一种是羁縻府,它是宋元时期羁縻区辖制府的简称,它主要负责管理藩镇和诸侯国。
羁縻府的辖区跨越各部分,大部分为宋代、元代和明代的江淮以南的藩镇,并以宋代理藩士为代表。
它们的职责是维持藩镇的稳定,收集藩镇的税收、保证藩镇的安全并维护明朝礼仪。
此外,它们还负责派出军队,把藩镇从外国入侵加以阻止,也负责收罗和审定藩镇地域范围内的书信。
明朝羁縻府设立于唐朝,分为两类:衙门府和藩属府。
前者负责国家机构的管理,负责行政事务,旨在对流行于大都会的习俗文化进行控制、管理和审查;后者则负责管理和控制诸侯国,旨在维持朝廷的统治。
羁縻府和藩属府的主要区别在于诸侯的地位,羁縻府主要管辖唐朝地方行政区之内的六部分,藩属府则主要管辖大唐藩镇,如宋、元、明等。
羁縻府主要是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稳定,控制地方势力,在支撑国家实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藩属府则是为了维护藩镇的稳定,保护藩镇的利益,负责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调节等。
总而言之,唐代羁縻府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是政治上的一种分类。
它是以地方行政区域的类别划分而建立的,旨在维护朝廷的统治,
维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保护藩镇的利益。
从历史上看,羁縻府在西晋末期开始建立,它与之前其他政府机构有着很大不同,它不仅是一种行政机构,还贯彻起了宋、元等藩镇的文化传统,成为唐朝统治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唐朝统治和国家实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羁縻府州 民族区域自治 经济特区 联邦制 特别行政区比较
羁縻府州、民族区域自治、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和联邦制的比较2012.5.24羁縻府州——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选修四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东突厥部众约十万人归附唐朝后,唐太宗允许他们一部分人迁到中国内地,大部分仍居原处,唐朝在那里设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这些官职可以世袭。
此后,羁縻府州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唐朝在周边地区共设置几百个羁縻府州。
】1、概况: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
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
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护府的监领。
体现了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
2、设置情况:唐时包含羁縻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由中央任命各族首领为都护、都督、刺史、县令。
3、影响:政治上:大大拓展并维持了唐朝的疆域。
经济上:促进了各民族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文化上:各民族相互学习,兼收并蓄,取长补短。
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必修一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1、概念: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由当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地区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设置情况: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按其行政区划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
3、过程:A 1949年9月《共同纲领》明确规定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呼和浩特) (第一个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乌鲁木齐)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南宁)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银川)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拉萨)(最后一个)C 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3、主要内容:第一,它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唐代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
唐代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兴盛一时的朝代,其分管行政的羁縻府州,与之前的朝代有很大不同。
羁縻府州总共有9个,每个州都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且有不同的功能和权利。
此外,这些羁縻府州与藩属国也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会就唐代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以及它们与藩属国的不同之处作出讨论。
首先,唐代羁縻府州包括内府、外府、藩镇、租界、户部、分部、口罩府、应邀府和内地封建国家共9个。
其中,内府和外府是唐代政权的最高行政机构,它们主要负责制定政策,管理内政,以及屯兵守卫等。
藩镇是唐代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行政机关,它们有一定的地方自治权,但在最终起诉时,有藩主的准许才能受理。
租界是一种地方行政机构,是唐朝用来控制和监督官方及百姓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其下分为八级州县,即弘治府、韩州、二里头、高级衙门、神策军、王府、节度司、大历府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次序结构。
户部利用统计来帮助实施政策,为整个统治国家服务,是官僚行政机构的核心。
分部是朝廷由户部分设,负责发给朝廷官员物资补助和津贴的一个行政机构。
口罩府是唐朝的外交机关,负责处理与外部交涉的事务,其中包括外交、经济、军事等。
应邀府是专门负责处理重要使节的行政机构,以接待贵宾并处理国际议题。
最后,内地封建国家是唐朝封建制下的地方行政机构,其下分为属地、宫地、县地三级,包括集团、宗族、大宗族、小宗族等不同形式,以及加上社会组织,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行政体系。
此外,唐代羁縻府与藩属国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和权力。
以上述羁縻府为例,它们的功能都是由唐王朝的朝廷来控制和分配的,而藩属国则是由封建君主自行管理的,他们有自主性,有权收税,有兵马,甚至有权决定对外关系。
此外,藩属国的兵马不是属于唐朝的,而是属于藩主的,因此可以完全独立行使其行政权力。
综上所述,唐代羁縻府州划分也有相应的类别,各有不同的功能,这些羁縻府与藩属国也有着本质的不同,从而给唐朝的管治权力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系统。
唐朝羁縻府州制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唐朝羁縻府州制的基本内容及特点唐朝的羁縻府州制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主要用于管理边疆地区。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基本内容及特点。
一、基本内容:1.羁縻制度:唐朝通过设立羁縻州府,对边疆地区实施特殊管理。
羁縻州府分为羁縻府和羁縻州。
羁縻府设在边疆地区,羁縻州则设在羁縻府管理之下的县市。
2.官职等级:羁縻府州制设置了官员等级,其官职等级高于普通州府。
主要官职包括羁縻使、刺史、都督等,他们在边疆地区行使行政、军事和财政权力。
3.管辖范围:羁縻府州制辖区相对较大,其中羁縻府的管辖范围通常包括数州之地,而羁縻州的管辖范围则是县市。
二、特点:1.边疆重要性:唐朝的羁縻府州制是针对边疆地区而设立的,这些地区对唐朝的边防安全和统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羁縻府州制通过设置高级官员,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和管理,维护唐朝的边疆安全。
2.依附关系:羁縻府州制中的羁縻府是对边疆地区的具体管理机构,由吐蕃、契丹、回鹘等各各族地方势力的首领或贵族担任。
这些地方势力与唐朝建立了一种宗主国和附庸国的关系,以换取唐朝的保护和赏赐。
3.军事管辖:羁縻府州制下的高级官员不仅具有行政和财政权力,还承担着边疆地区的军事指挥职责。
他们要组织边疆地区的军队,进行常年的防务活动,应对可能的外敌入侵和边境纠纷。
4.财政管理:羁縻府州制下的羁縻府享有较大的财政自主权。
他们可以征收和管理辖区内的税收,以维持边疆地区的基本行政和军事需求。
而羁縻州则依附于羁縻府,由羁縻府提供一部分财政支持。
5.多样地方差异:由于唐朝辖区辽阔,在不同的边疆地区,羁縻府州制的实行细节和形式有所不同。
例如,西北地区的羁縻府主要针对外族蕃部的管辖,而东北地区的羁縻府则主要针对契丹族的管理。
总之,唐朝的羁縻府州制是一种针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制度。
其特点是重视边疆地区的重要性,建立宗主国和附庸国的依附关系,将行政、军事和财政权力相结合,以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大唐的边疆领土:安西四镇、六大都护府和羁縻府州都有哪些
大唐的边疆领土:安西四镇、六大都护府和羁縻府州都有哪些1、安西四镇指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
贞观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同时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
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
679年在裴行俭平定反叛后,以碎叶水旁的碎叶镇城代焉耆。
从此安西四镇是碎叶、龟兹、于阗、疏勒。
安西四镇2、六大都护府都护府是唐朝设置在边区用以统辖羁縻地区的军事行政机构。
贞观十四年始设安西都护府,后陆续增置,主要的有6个。
安东都护府:辖境以东北地区为主;燕然都护府:辖境包括今内蒙以北地区;安南都护府:辖境为西南边区,南抵越南境内;保宁都护府:今四川境内;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辖境包括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两都护府建置时间较长,在唐朝所起的作用也较为突出。
六大都护府3、羁縻府州唐太宗自平突厥以后,声威大震,因此西北诸番及蛮夷纷纷内属,表示归附。
朝廷就以其部落列置州县,较大部落则置为都督府,并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县令,采用世袭制度。
这些府州县就称为羁縻府州。
有唐一代先后建置过856个羁縻府州,都由边州的都督、都护所分领。
若以少数民族及所隶之地区划分,则是:六大都护府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隶关内道,为府29,州90;突厥之别部及奚、契丹、靺鞨、降胡、高丽隶河北者,为府14个,州46个;突厥、回纥、党项、吐谷浑之别部及龟兹、于阗、焉耆、疏勒、河西内属诸胡、西域十六国隶陇右者,为府51个,州198个;羌、蛮隶剑南者,为州261个;蛮隶江南者,为州51个;蛮隶岭南者,为州92个;另有党项州24个,隶属不明。
悲剧的早熟—安史之乱中的羁縻府州
悲剧的早熟—安史之乱中的羁縻府州俯视洛阳川,茫茫⾛胡兵,流⾎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李⽩在中国领⼟的最远端,常常可以看见⽯头或者碑上刻着“汉疆唐⼟”的字样,可见中国⼈对于这两个汉民族⿍盛时期建⽴王朝的辽阔疆⼟,有着深⼊⾎液和⾻髓的辉煌记忆,确实,在汉、唐统治时期,中国极⼤的扩张了⾃⾝的版图,这其中⼜以唐代“武功之盛,亘古未有”,在全盛时期统治了东⾄鄂霍次克海,西逾葱岭(帕⽶尔⾼原)直⾄阿姆河,南⾄安南(越南),北⾄瀚海(贝加尔湖)的⼴阔⼟地,显得尤为耀眼。
马英九指着太平岛上写有“汉疆唐⼟”字样的柱⼦其实在唐代建⽴之初也是憋屈的很,隋末乱世群雄并起,⼭头林⽴,虽然摆平了⼏个不服的,但依然有⼀些割据的军阀势⼒威胁着唐朝的统治,使唐的统治者⽆法像隋⼀样抽出军事⼒量在西北地区对抗⽇益强⼤的东突厥势⼒,突厥使者每次来到长安,态度都⾮常傲慢和跋扈,甚⾄胡作⾮为,唐朝君⾂也不得不忍受,史载:每遣使者⾄长安,颇多横恣。
⾼祖以中原未定,每优容之即使唐⾼祖君⾂⽤伺候⼤爷的态度⼩⼼对待突厥,突厥依然我⾏我素,连年侵扰中原,并且勾结残余的反唐势⼒,蠢蠢欲动,试图效仿鲜卑拓跋⽒逐⿅中原,公元626年6⽉,在闻知唐朝发⽣政变(⽞武门之变)后,颉利可汗起兵攻唐,8⽉,突厥⼤军直抵渭⽔,列阵于渭⽔北岸,威胁⾸都长安,唐太宗不得已与颉利可汗签订城下之盟,突厥见唐军防守严密,强攻恐两败俱伤,于是⼤掠⽽⾛。
不可⼀世的突厥骑兵,突厥民族能骑、善战、好⽃,是当时真正的战⽃民族如此的奇耻⼤辱深深的刺痛了帝国君⾂的⼼,公元630年,突厥遭“⽩灾”(暴雪)侵袭,⼜逢内乱,唐帝国本着趁他病要他命的思想打响了精⼼准备了多年攻灭东突厥之战,李靖等六总管发兵讨伐东突厥,唐军战前准备充⾜,战技⾼超,全军上下怀着复仇之⼼⼀举击灭东突厥,解决了西北⽅向上的⼼腹⼤患。
此后,唐帝国通过连年攻伐,基本解决了除西南⽅向(吐蕃)之外的所有异族威胁,领⼟⼤⼤扩张,进⼊全盛时代,唐太宗得意⽽豪迈的说:前王不辟之⼟,悉请⾐冠,前史不载之乡,尽为州县唐太宗末期到唐⾼宗初期的唐朝版图⼀、杀降不祥东突厥灭亡后,投降的部众有⼗多万,其他依附于东突厥,在靖边战争中投降、被俘的“杂胡”更是不计其数,怎么处理这些⼈,成了摆在唐朝君⾂⾯前的⼀个⼤问题,朝⾂在这个问题上分为两派,⼀派以中书侍郎颜师古,礼部侍郎李百药为代表,主张把这些胡⼈充实到河南、河北的府州去,“授以⽣业,教以耕种”,我们姑且可以称他们为鸽派:宜悉徙之河南充、豫之间, 分其种落, 散居州县,教之耕织, 可以化胡虏为农民, 永空塞北之地。
简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
简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摘要:我国古代的羁縻政策是封建统治者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管理政策,唐朝统治者继续推行和实施羁縻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取得辉煌成就。
羁縻府州制度是唐朝羁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唐朝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而专门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它是历史的产物,对唐中央政府和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唐统治者在羁縻府州的设置与管理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了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因的基本原则,是唐朝灵活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典范。
羁縻府州制度的合理内容极具现实意义,对我国现代民族区域自治提供借鉴。
关键字: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特点历代统治者都认识到少数民族的独特性,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一直都实行羁縻政策。
所谓“羁”是指用政治与军事的压力加以控制,“縻”是指用经济和物质利益抚慰。
传统羁縻政策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因俗而治”,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改其宜” 。
就是在少数民族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中央王朝允许其进行一定范围的自治,保持本民族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等。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高度的文明、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唐朝统治者开明、日益完备的治国政策更能给当今提供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羁縻府州制度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政策,加强对羁縻府州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刻理解唐的民族政策,甚至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落实党现阶段的各项民族政策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历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起着巩固作用,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一、唐朝羁縻府州在设置方面的特点唐政府为了有效管理各少数民族事务而专门设置羁縻府州,并在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建立。
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唐的羁縻府州主要分布在关内、河北、陇右、剑南、江南和岭南六道。
关于唐朝的羁縻州,《新唐书•地理志》卷末列有专篇,篇首有序,序的后半段是:今录招降开置之目~以见其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唐代的羁縻府州羁縻府州是唐朝为安置边境地区内附的少数民族部落而设置的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包括羁縻都护府、羁縻都督府、羁縻州、羁縻县四级,唐人或称为“藩州”。
自唐高祖武德年间起,至宣宗大中年间的二百四十年内,都不断的有羁縻府州的设置。
其数量之多,也为罕见,《大唐六典·户部尚书》中记载唐羁縻州有800多,而刘统经过考证则证明“唐朝设置的羁縻府州,就目前能收集到的,已达到将近1000个。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它既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睦团结及经济文化交流,又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羁縻府州作为唐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种较稳定的制度,可以追溯到隋代的岭南地区。
对隋在岭南地区设置羁縻的原因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探究.首先,从中央看,隋刚建立时,西北有突厥未靖,岭南有蛮夷叛乱不断,但因隋国力与物力有限,对这两处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
因西北的突厥贵族曾与北周的统治集团和亲结盟,隋初,突厥与隋的关系就日趋紧张,隋对西北地区的叛乱坚决回以强有力的军事打击。
开皇二年(582),沙钵略可汗带领四十万骑南下,新兴的隋朝面临危机,隋军全力迎击,在开皇三年(583)将突厥的这次进军打败,突厥正式分裂为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
东突厥汗国臣服于隋,但西突厥汗国则拥兵自重,威胁着隋的统治。
面对北边的威胁,原本就以关陇为本位的隋,更是将西北作为军事防御的重点。
而岭南地区较隋统治中心远,对中原统治构不成较大威胁,则对其采取相对宽松的政治、军事统治。
对其内部政治不多干涉,如开皇十年(590),裴矩巡抚岭南时,镇压当地叛乱后,因地而设了二十余州,并让当地渠帅为刺史、县令。
据《隋书·裴矩传》载:裴矩“所绥集者二十余州,承制署其渠帅为刺史、县令。
”这些州的设立实则同后来唐设置的羁縻府州大体相同。
其次,从地方上说,西北的突厥游牧民族对中原骚扰不断,而岭南地区相对较稳定的政治势力则无意于中原。
其主要的政治势力代表,号为“圣母”的洗夫人在开皇九年(589),面对隋的3万南下大军,“一方面推行保境安民,另一方面不囿于对隋的愚忠之情,主动请归,于是岭南悉定。
”因此隋对岭南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地方威信较大的豪族进行控制而得以实现。
这样对隋来说,避免了同不同文化、风俗的激烈碰撞,也减轻了军事负担;而对岭南地区来说,则免受了兵革之苦。
所以在岭南地区设置羁縻府州是隋较好的选择。
隋不仅在岭南设置羁縻府州,在其它地方也设有羁縻府州,如云南地区,有昆州、协州、曲州等。
《新唐书地理志七(下)》中的记载“昆州本隋置,隋乱废。
……协州本隋置,隋乱废。
……曲州本恭州,隋置,隋乱废。
”)可见,隋朝时已经比较广泛地在边疆设置羁縻府州,只是隋国运较短,并没有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完善的制度,但却为唐羁縻府州的设立提供了基础。
唐初高祖时期,国家刚刚建立,政权基础还不牢固。
统治者仍主要忙于在中原地区恢复统治秩序和从事政权建设,还没有将主要的视线放在处理少数民族的问题上。
羁縻府州的设立仍无定制,主要是继承隋的政策,且羁縻政策的实施,大多为镇压叛乱后的权宜之计。
且其设置也多因边远地区难以控制,其实质属于一种内迁。
如武德元年(618),在河北幽州境内设燕州。
《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一,引隋《北藩风俗记》曰:“初,开皇中,粟末靺鞨与高丽战,不胜。
有厥稽部渠长突地稽率忽使来部、窟突使部、悦稽蒙部、越羽部、步户赖部、破奚部、步步括利部凡八部,胜兵数千人。
自扶余城西北举部向关内迁附,处之柳城,乃燕郡之北。
炀帝大业八年,为置辽西郡。
唐武德元年改为燕州总管府。
”唐太宗即位后,随着政权的巩固,统治秩序的稳定及经济的好转,开始注重处理少数民族问题。
他总结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经验教训,在《贞观政要》中说“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
”“汉武帝伐匈奴,隋炀帝征辽左”。
“人贫国败,实此之由。
”况且“狄不可尽”。
因此,对少数民族太宗就不想采取同以前一样的过于强硬的方法。
贞观四年,唐平定东突厥后,太宗在朝廷中让大臣们商议就采取何种政策统治降服后的少数民族,意见各不相同。
大部分官员仍对突厥怀有戒心,建议将投降的突厥分散,充到内地,以分化他们的势力。
魏征则主张将他们远迁河北,以免对中原造成威胁之势。
而中书令温彦博则建议:“如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五原塞,全其部落,以为扦蔽,不革其俗。
因而抚之,实其空虚之地。
”太宗分析各种建议,认为强行将少数民族内迁,即不尊重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特点与风俗习惯,迫使其同化于汉族之中,势必造成民族隔阂、对抗和冲突。
这不仅无法安定边疆,而且会危及唐王朝的统治;而让其远迁,又会人为的隔断民族联系,加深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冲突,也不利于边疆的安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唐太宗断然否定前两种主张,果断地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
“在朔方,自幽州属灵州,建顺、佑、化、长四州为都督府,剖颉利故地,左置定襄都督,右置云中都督二府。
”其后,唐便以此作为建置羁縻府州的基本方针,但羁縻府州的设置在唐初仍多属内迁的形式。
直到贞观十三年(639),突利可汗的弟弟结社率行刺太宗未遂。
太宗思想变化,认为突厥降户居住在内地是危险的,于是以阿史那思摩为可汗,“突厥及诸胡在诸州安置者,并令渡河,还其旧部,俾世作藩屏,长保边塞。
”让许多内迁的突厥人又回到原来的地方,以内迁为主的方式到此基本结束。
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8)平薛延陀,羁縻州在边境地区大量设置,对其管理也逐渐规范,将其与唐朝直接控制下的正州区别开来。
一般来说,羁縻州的地位低于正州,中央政府对他们的控制并不严,日常事务都由边州都护府托管。
唐朝设置的羁縻府州,虽有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羁縻县四级。
但内附的少数民族并非都严格按此四级设置管理。
有的内附部落未设羁縻州,仅设一羁縻县而已,附于正州境内。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显然与羁縻府州的设置方式有关,唐朝的正州基本上由朝廷统一设立,其领地、户口、官员皆有定制。
而羁縻府州则不同,大致有以下四种方式。
(一)由朝廷直接下令设置。
贞观四年平东突厥,“置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定襄、云中都督府。
”贞观二十年(646)平薛延陀,太宗至灵州会见诸内附部落酋长。
次年,“诏置瀚海、金微等六府,皋兰等七州。
”“分突厥地置蒙池、昆陵二都护府。
据诸姓降者,准其部落大小,位望高低,授刺史以下官”这几次设置,均由朝廷直接下令,且规模较大。
(二)朝廷派使节出访设置。
地域较为偏远的西域地区多为小国,且原多被突厥控制,在唐平突厥后,多由朝廷派使节出访设置。
《唐会要》卷三十六:“显庆三年五月九日,以西域平,遣使往康国及土火罗等国,访其风俗物产与古今废置,画图以进。
”《唐会要》卷九十九记载“果毅董寄生往康国,置康居都督府。
又往史国置去沙州,以其国王为都督、刺史。
以陇州南由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
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
”王、董二人置州县后返回长安,撰《西域国志》六十卷,后由许敬宗在显庆三年将书上奏朝廷,其设置的羁縻府州由朝廷予以承认。
(三)由军事将领在征讨中开置。
在东部,隋时就开始的对高丽的征讨,唐仍没有停止,且战局时胜时负,高丽对唐的降叛局势也因军事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那些地方羁縻府州的设置则由军事将领在征讨中开置。
显庆五年八月,苏定方平百济,“平其国五部、三十七郡、二百城、户七十六完。
乃析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擢酋渠长治之。
命郎将刘仁愿守百济城,做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
文度济海卒,以刘仁轨代之。
”)这是唐朝在朝鲜半岛最先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
设置五个都督府后,苏定方即挟带百济王公大臣及百姓1.2万人乘船返回,新罗乘势占据大部分百济故地,只有刘仁轨驻守的熊津都督府还在唐朝的控制之下,唐朝军队驻守在泗茈、熊津、带方三城。
总章元年(668)九月,“李绩拔平壤,高丽”李绩“分高丽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户,为九都督府。
四十二州、百县,置安乐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
擢其酋帅有功者为都督、刺史、县令,与华人参理。
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检校安东都户,总兵二万人以镇抚之。
”后李绩又上奏朝廷,建议与高丽贵族泉男生、刘仁轨共同商议在高丽、百济故地设置羁縻府州。
但这种羁縻府州的设置主要是凭借军事的威慑力而置,因此它的统治是不能巩固的,唐军撤退后,高丽、百济境内的羁縻府州很快废弃。
(四)由边州都督府开置。
在南部剑南、岭南和江南三道,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经济不发达。
在这些地区羁縻府州的设置,主要是利用招抚和征讨的方式,将地方豪族大姓控制下的领地纳入唐朝边州都督府的管辖之下而设置。
武德五年,李靖“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遣子弟来谒,靖承制授其官爵。
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
授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武德七年(624),商州都督府长史韦仁寿检校南宁州都督,“将兵五百人至西洱河,周历数千里。
蛮夷豪帅皆望风归附,来见仁寿。
仁寿承制置七州十五县,各以其豪帅为刺史、县令。
”)羁縻府州大都设置在少数民族地区,依据部落大小而列置。
在唐朝设置的羁縻府州中,其最高一级是都护府,其次是都督府,都督府内别置经略一官,可直接处理各府下辖羁縻府州的民族事务。
羁縻府州则以部落划分,大者为府,小者为州,在岭南地区更小者为洞。
在羁縻府州的机构设置上,唐廷采用了与普通州县不同的统治方式。
在羁縻府州内,保留了原来部落部族首领酋长的政治地位,保留原有的统治机构,不改变原来的政治制度,不触动原有的经济结构。
所有的羁縻府州,均由该地区的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
他们可以用原来的统治机构,按本民族习惯去治理所辖的区域。
如回纥酋长吐迷度在被唐朝封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后,吐迷度仍私自号可汗。
“署官吏,一似突厥。
有外宰相六,内宰相三,又有都督、将军、司马之号。
”此外,“在高宗显庆年间,平阿史那贺鲁与于天山以北(西突厥故地),设昆陵、蒙池都护。
”这两个都护府的全部官员从都护到各都督府的都督、各州的刺史都由本族的酋长首领担任;对诸部落,二都护又兼有可汗称号。
对西突厥的十姓部落,唐保持了原来的部落体系、政治制度。
按其部落的范围大小列置州县,任命原来酋长为都护,都护在唐廷派来的官员监督与协助下,可以任命刺史以下官员,这些官员也大都为原来的酋首土长。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则是以汉官参治,即派遣汉官充任羁縻州的部分官员,组成联合统治机构。
对于社会经济形态与中原基本相同的民族地区,如辽东一带采用此种办法。
朝鲜古籍《三国史记》卷七记咸亨元年(670)六月,“高丽谋叛,总杀汉官。
”仪凤元年(677)二月,唐朝“徙安东都护府于辽东故城,先是有汉人任安东官者,悉罢之。
”可见唐朝平定高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的一段时间,在管下诸羁縻府州中曾普遍设华官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