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6年动态称重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2021-2026年动态称重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2021-2026年动态称重⾏业市场调研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动态称重⾏业前景及趋势分析(附报告⽬录)1、⾏业概况⾃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的道路运输普遍存在超载现象。
据调查,德国⼤型载货车辆中超载车辆数量达到50%,⽇本达到20%,美国达到40%-60%。
在此背景下,为治理超载超限运输,避免车辆超载对公路的破坏,更好地贯彻“受益者负担”原则,体现公平合理,各国开始对车辆超载检测技术进⾏研究。
称重检测产品由静态的整车测量发展到了动态的轴重检测,即WIM动态称重(weigh-in-motion)。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动态称重⾏业市场调研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动态称重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处理仪器,⽤来测量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辆⾏驶车辆的出现及其动态轮胎受⼒,计算车辆的重量、车速、轴距,确定车辆类型以及有关车辆的其他参数并且处理、显⽰和储存这些信息。
我国动态称重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加⼤对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投⼊,动态称重市场发展迅速。
2004年之前,动态称重主要应⽤于超限检测领域,后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在计重收费领域⼴泛使⽤。
设备主要安装在国省道⼲线公路,⼤多依托超限检测站构建;⾼速公路出⼊⼝处,⽤于超限车辆的检测处理;有些城市已经在城市桥梁上安装动态称重系统,⽤于桥梁超载监测。
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已有100多家企业从事动态称重产品制造和销售业务,不停车动态称重设备类别较多,市场上主流设备主要分为⽯英式、平板式(轴重)及弯板式等⼤类。
因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受利益的驱动,各⽣产企业注重产品的销售及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员配置不⾜且对配套软件分析系统的研发重视程度不⾜。
由此,不仅造成我国动态称重系统在实际应⽤中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有待提⾼,更使得产品的附加值及利润较低。
2、⾏业前景因素(1)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华⼈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动计划》等⽂件中,都明确规定了加⼤智能仪器仪表(动态称重)、智能交通领域发展,⿎励和⽀持拥有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基础和优势的产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
2024年体重秤健康秤市场前景分析
体重秤健康秤市场前景分析引言体重秤是一种用于测量人体重量的设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体重秤市场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体重秤健康秤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市场概况体重秤市场在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增长,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体重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体重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2. 科技进步的推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体重秤也得到了许多技术的创新,如智能体重秤、体脂秤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体重秤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3. 营销策略的改变体重秤生产商们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市场营销方面,通过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的购买。
这些新的营销策略对市场的推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市场发展趋势基于以上市场概况,可以预见体重秤市场将有以下发展趋势:1. 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体重秤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智能体重秤可以通过连接手机或其他设备,将体重数据同步、分析和存储,更好地帮助用户管理健康。
2. 多功能产品的需求增加除了测量体重,用户对体重秤的功能需求将会进一步提升。
未来的体重秤可能会具备更多的功能,如测量体脂率、肌肉质量、心率等,满足用户更全面的健康需求。
3. 个性化定制的兴起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增加,定制化体重秤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个性化定制的体重秤产品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4. 健康管理服务的整合未来,体重秤可能会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通过数据分析和云存储功能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
这种整合将进一步提高体重秤的使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市场挑战与对策然而,体重秤市场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的发展,体重秤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将是生产商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2. 数据安全问题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体重秤涉及到用户的个人健康数据。
2024年体重秤健康秤市场分析现状
体重秤健康秤市场分析现状1. 概述体重秤健康秤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测量和监测人体重量和其他健康指标。
它们在近年来迅速增长的健康和健身市场中越来越受欢迎。
本文将对体重秤健康秤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主要趋势和挑战。
2.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体重秤健康秤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增长,并有望在未来持续增长。
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体重秤健康秤市场的全球总收入达到了1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20亿美元。
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人们对健康和健身的日益关注,以及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消费者更加方便地使用体重秤健康秤并分析其数据。
3. 市场竞争格局体重秤健康秤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目前市场上存在众多的品牌和产品,包括Fitbit、Withings、Omron等。
这些品牌不仅提供基本的体重测量功能,还提供了其他健康指标的监测,如BMI、体脂率、肌肉质量等。
此外,一些体重秤健康秤还具备智能功能,可以与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连接,以便更好地跟踪和分析数据。
竞争日趋激烈,品牌间的差异化和创新将成为获得市场份额的关键。
4. 市场驱动因素体重秤健康秤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以下几点:•健康和健身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体重和其他健康指标。
•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普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加方便地获取和分析自己的健康数据。
•个性化健康管理的需求:体重秤健康秤提供的数据和分析帮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健康计划。
5. 市场挑战与未来趋势体重秤健康秤市场面临一些挑战和未来趋势:•精准度和准确性的提高:消费者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体重秤健康秤厂商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精准度和准确性。
•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体重秤健康秤收集的健康数据涉及个人隐私,厂商需要加强数据安全的保护措施,以免受到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全面健康管理的需求:未来的体重秤健康秤可能会加强对其他健康指标的监测,比如心率、血压等,以满足消费者对全面健康管理的需求。
2024年体重秤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体重秤市场规模分析摘要本文对体重秤市场规模进行了分析。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对体重秤市场的发展趋势、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体重秤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快速增长。
引言体重秤是一种用于测量人体重量的设备。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体重管理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因此体重秤需求量不断增加。
本文旨在分析体重秤市场的规模以及其发展趋势。
2024年体重秤市场规模分析1. 市场概况根据市场调研数据,体重秤市场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重管理,从而推动了体重秤市场的发展。
此外,科技的进步使得体重秤产品越来越智能化,功能更加强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市场需求。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数据,体重秤市场在过去几年内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
预计在今后几年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多个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体重秤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 市场增长率体重秤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在过去几年内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主要原因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智能功能被应用于体重秤产品中,如体脂率测量、健康数据管理等。
同时,体重秤产品的价格逐渐下降,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4. 市场竞争情况目前,体重秤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市场上有多个知名品牌,它们通过产品创新、广告宣传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
此外,新兴品牌也不断涌现,并且在价格、功能等方面与传统品牌进行竞争。
5. 市场前景由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体重秤市场具有良好的前景。
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增加,体重秤市场将迎来更多机遇。
结论综上所述,体重秤市场规模正在扩大,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也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未来几年内,体重秤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23年电子称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电子称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概况电子称是指将称重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实现称重数据数字化的一种设备。
目前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商业销售等领域。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和商业需求的不断提高,电子称市场需求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二、市场规模及分析根据相关报告数据,2019年全球电子称市场规模达到194.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会增长到31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7.4%。
在地域分布上,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是电子称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0%以上。
目前,电子称市场主要分为工业用电子称和商业用电子称两大类。
其中,工业用电子称占据市场规模的70%左右,商业用电子称则占据约30%的份额。
工业用电子称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如化工、制药、食品、包装等行业。
在这些领域中,由于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子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其中,食品、药品行业的发展对电子称的需求增长尤为明显。
商业用电子称主要应用于零售、物流、餐饮等行业中。
随着O2O业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商业用电子称市场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此外,电子称作为快递称重的必备设备已经几乎成为快递行业的标配,对市场需求的提高也带来了重要贡献。
三、发展趋势1.智能化升级智能化升级将成为电子称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电子称将继续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等功能。
未来,电子称将增加智能化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将更好地适应用户需要。
2.装备数字化与网络化当前,电子称企业将更多地关注装备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发展。
电子称行业将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等功能,提高效率并切实解决已有问题。
同时,在网络化方面,电子称行业将通过智能手机、云计算等技术,将数据集中管理和分析,实现数据的快速安全的处理和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快速的服务。
3.健康环保型电子称发展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子称行业将进一步开发健康与环保型电子称,满足消费者增加对健康与环保的关注,为市场开创新的市场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称重行业前景及趋势分析(附报告目录)1、行业概况自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的道路运输普遍存在超载现象。
据调查,德国大型载货车辆中超载车辆数量达到50%,日本达到20%,美国达到40%-60%。
在此背景下,为治理超载超限运输,避免车辆超载对公路的破坏,更好地贯彻“受益者负担”原则,体现公平合理,各国开始对车辆超载检测技术进行研究。
称重检测产品由静态的整车测量发展到了动态的轴重检测,即WIM动态称重(weigh-in-motion)。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动态称重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动态称重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处理仪器,用来测量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一辆行驶车辆的出现及其动态轮胎受力,计算车辆的重量、车速、轴距,确定车辆类型以及有关车辆的其他参数并且处理、显示和储存这些信息。
我国动态称重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交通设施的建设投入,动态称重市场发展迅速。
2004年之前,动态称重主要应用于超限检测领域,后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在计重收费领域广泛使用。
设备主要安装在国省道干线公路,大多依托超限检测站构建;高速公路出入口处,用于超限车辆的检测处理;有些城市已经在城市桥梁上安装动态称重系统,用于桥梁超载监测。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有100多家企业从事动态称重产品制造和销售业务,不停车动态称重设备类别较多,市场上主流设备主要分为石英式、平板式(轴重)及弯板式等大类。
因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受利益的驱动,各生产企业注重产品的销售及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人员配置不足且对配套软件分析系统的研发重视程度不足。
由此,不仅造成我国动态称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有待提高,更使得产品的附加值及利润较低。
2、行业前景因素(1)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加大智能仪器仪表(动态称重)、智能交通领域发展,鼓励和支持拥有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基础和优势的产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
到2020年,基本形成目标一致、功能协调、运转高效、有机衔接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总体格局,交通运输信息化普及程度大幅度提升,重点领域智能化发展取得突破,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整体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良好的政策环境对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调整货车通行费计费方式,从2020年1月1日起,统一按车(轴)型收费,并确保不增加货车通行费总体负担”,“封闭式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同步实施不停车称重检测”。
高速公路根据上述方案调整计重收费方式后,将从入口杜绝超限超载车辆驶入高速公路。
受此影响,国省道治超迎来巨大压力。
国内现有国省道治超检测站数量较少,无法满足目前治超需求。
未来国省道治超应用将成为动态称重行业新的发力点。
同时,为了真正落实信用治超,实现良好的治超效果,建立治超联网平台是未来科技治超的发展方向。
(2)迅猛发展的公路建设《2019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末,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61535.3亿元,比上年末净增4621.7亿元,增长8.1%。
其中,高速公路58044.6亿元,比上年末净增4378.4亿元,占债务余额的比例为94.3%。
2019年度,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总收入5937.9亿元。
其中,高速公路5551.0亿元,占比为93.5%。
公路计重收费是动态称重衡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公路里程的增加需要先进的监控、管理系统来进行资源综合管理,这为动态称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求。
(3)道路养护意识不断加强,“治超”行动常态化我国的公路里程大幅增长,高速公路里程已达世界第一,已达到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目标。
未来,除公路里程的拓展外,会更加重视对现有公路的养护,“治超”行动即是重要体现。
“治超”是指车辆超载超限治理。
其中,超限是指汽车装载超过公路对其的限值,主要研究的是车辆装载与公路的关系,特别关注的是公路的正常使用。
超载是指汽车装载货物时超过汽车额定载重量,对超载的核定,主要关注的是汽车性能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行车安全性。
治超一直是我国公路运输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管理部门职权划分、地域限制及突击式治理等模式的限制,治超效果不明显。
2016年8月18日,交通部与公安部联合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交通运输和公安部门治超执法联动机制,统一超限超载执法标准,严厉打击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强行冲卡等突出违法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一超四罚”。
“治超”呈现多部门联动及治理行动的常态化趋势。
2017年11月9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对治超的原则、机制及保障措施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带动了高速公路入口治超、非现场执法治超等系统的需求。
3、行业主要发展趋势我国公路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日益完善的政策法规、道路养护意识不断加强。
随着“一超四罚”专项治理及“治超”行动常态化、科技进步等因素,有力推动了动态称重行业的发展。
通过分析近年来动态称重产品的发展情况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可以看出行业总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行业技术性能趋向是速率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行业功能趋向是称重计量的控制信息和非控制信息并重的“智能化”功能;行业应用性能趋向于综合性和组合性。
行业主要发展趋势资料来源:普华有策(1)微型化传统的称重系统及整车称重通常需要将车辆整体置于称重器上,因此称重器体积通常较大。
而动态称重中的称重衡器需要安装在道路上,受衡器自身体积的影响,安装时需要将路面进行面积挖掘,然后将其埋在路面后再进行灌封。
由此对路面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为此,国内外各衡器制造商制造出的新型压电式称重设备具有体积小、高度低等特点,在安装时仅需将路面挖开极小范围,道路开槽工程量小,对路面结构破坏程度低,采用专用胶进行一次性浇注,通常2-3小时即可硬化,第二天即可通车。
由此可见,动态称重衡器具有向微型化、低高度方向发展的趋势。
(2)信息网络化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等文件指出,我国交通运输要顺应时代需求,建设智慧交通。
交通运输要素资源的数字化、行业管理协同化、运输服务的智能化及信息服务便捷化水平稳步提高,即将迈入全面联网、业务协同、智能应用的新阶段。
在智能称重系统领域表现为称重设备、智能联网控制系统、嵌入式称重软件与综合性称重管理软件的发展。
称重系统信息网络化,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维护称重企业的利益。
高速动态称重系统的网络化为“互联网+”路网管理、智慧交通等公路网管理及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一库、一图、一平台”等路网管理智能化管理为称重系统的智能化提供了动力。
因此,动态称重衡器向全程监控、各项核心业务系统集成、简单操作及无人化管理方向发展。
(3)智能化不同时代的衡器之间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传递重量信息的载体不同,据此可将衡器分为机械衡器(利用“力”作为载体)、电子衡器(利用“电量”)、数字信号衡器(利用“数字信号”)。
智能电子称重是指利用现场的电子衡器、抓拍设备、识别设备、检测系统、辅助系统等外部设备获取数据,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实现电子数据实时传递,并整合为信息数据包传输到数据处理系统,实现称重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可以完成称重信号检测和处理,逻辑上可进行自由判断,能够自我检测和自我诊断,当出现偏差时,进行自我校正与补偿。
(4)多功能与集成化无论是高速公路计重收费还是“超载超限”管理对称重衡器的要求除了十分准确的称重功能外,还要具有监控功能、报警功能、信息统计、传输功能和网络信息统计管理功能等。
而传统电子衡器只是简单的具有称重、计价、显示、打印功能,无法满足公路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要求。
这就要求电子衡器与电子计算机联网,使其实现一个完整的综合控制系统,真正实现多功能、自动化管理。
(5)数字化目前称重传感器大部分均采用传统的数显仪表作为称重显示器,其基本原理是激励并接受来自应变电桥模拟电信号,进行二次放大,模数转换,最后输出数字量。
因模拟传感器传输的是模拟信号,极易受到干扰,因而信号传输线要越短越好,这就使得二次仪表要安装在尽可能接近应变电桥传感器的地方。
因显示仪表所提供的信号输入口是固定的,其能连接的应变电桥数量是有限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将模拟信号就地转化为数字信号的直接数字式称重传感器。
目录第一章动态称重行业概述第一节动态称重定义第二节动态称重应用领域第三节动态称重产业链结构第二章动态称重行业运行环境第一节动态称重行业发展经济环境分析第二节动态称重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第三节动态称重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第四节动态称重行业发展技术环境分析第三章全球动态称重行业供需情况分析、预测第一节全球动态称重厂商分布状况分析第二节全球主要动态称重厂商产品种类第三节2016-2020年全球主要地区动态称重产能、产量统计第四节2016-2020年全球主要地区动态称重需求情况分析第五节2021-2026年全球主要地区动态称重产能、产量预测分析第六节2021-2026年全球主要地区动态称重需求情况预测分析第四章中国动态称重行业供需情况分析、预测第一节中国动态称重行业厂商分布状况分析第二节中国主要动态称重厂商产品种类第三节2016-2020年中国动态称重行业产能、产量统计第四节2016-2020年中国动态称重行业需求情况分析第五节2021-2026年中国动态称重行业产能、产量预测分析第六节2021-2026年中国动态称重行业需求情况预测分析第五章中国动态称重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预测第一节2016-2020年中国动态称重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一、动态称重行业进口状况分析二、动态称重行业出口状况分析第二节2021-2026年中国动态称重行业进出口情况预测分析一、动态称重行业进口预测分析二、动态称重行业出口预测分析第三节影响动态称重行业进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第六章中国动态称重行业总体发展情况分析第一节中国动态称重行业规模情况分析一、动态称重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二、动态称重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三、动态称重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四、动态称重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五、动态称重行业敏感性分析第二节中国动态称重行业财务能力分析一、动态称重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二、动态称重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三、动态称重行业营运能力分析四、动态称重行业发展能力分析第七章中国动态称重行业重点区域发展分析一、中国动态称重行业重点区域市场结构变化二、重点地区(一)动态称重行业发展分析三、重点地区(二)动态称重行业发展分析四、重点地区(三)动态称重行业发展分析五、重点地区(四)动态称重行业发展分析六、重点地区(五)动态称重行业发展分析第八章动态称重行业细分产品市场调研第一节细分产品(一)市场调研一、发展现状调研二、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第二节细分产品(二)市场调研一、发展现状调研二、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第九章动态称重行业上、下游市场调研分析第一节动态称重行业上游调研一、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二、行业集中度分析三、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第二节动态称重行业下游调研一、关注因素分析二、需求特点分析第十章中国动态称重行业产品价格监测一、动态称重市场价格特征二、当前动态称重市场价格评述三、影响动态称重市场价格因素分析四、未来动态称重市场价格走势预测分析第十一章动态称重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分析第一节重点企业(一)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产品三、企业销售网络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发展规划第二节重点企业(二)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产品三、企业销售网络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发展规划第三节重点企业(三)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产品三、企业销售网络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发展规划第四节重点企业(四)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产品三、企业销售网络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发展规划第五节重点企业(五)一、企业概况二、企业主要产品三、企业销售网络四、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五、企业发展规划第十二章动态称重企业发展策略分析第一节提高动态称重企业竞争力的策略一、提高中国动态称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二、动态称重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向三、影响动态称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四、提高动态称重企业竞争力的策略第二节对我国动态称重品牌的战略思考一、动态称重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二、动态称重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三、我国动态称重企业的品牌战略四、动态称重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第十三章动态称重行业投资情况与发展前景预测第一节动态称重行业投资情况分析一、动态称重总体投资结构二、动态称重投资规模状况分析三、动态称重投资增速状况分析四、动态称重分地区投资状况分析第二节动态称重行业投资机会分析一、动态称重投资项目分析二、可以投资的动态称重模式三、动态称重投资机会分析四、动态称重投资新方向第十四章动态称重行业进入壁垒及风险控制策略第一节动态称重行业进入壁垒分析一、技术壁垒二、人才壁垒三、其他壁垒第二节动态称重行业投资风险及应对措施一、动态称重市场风险及应对措施二、动态称重行业政策风险及应对措施三、动态称重行业经营风险及应对措施四、动态称重同业竞争风险及应对措施五、动态称重行业其他风险及应对措施第十五章动态称重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