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论张恨水小说市民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恨水小说市民形象

一、课题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被誉为“通俗文学大师”和“章回体小说大家”,目前学界将其创作大致划为4个时期:1919年以前为其习作期;1920年到1935年是其成名期;1935年至1949年是他创作的成熟期;1949年至1967年由于张恨水的身体受疾病困扰,其创作开始进入衰退期。通读他每个时期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主要是以社会言情小说为主,其中《春明外史》、《啼笑因缘》、《金粉世家》、《欢喜冤家》(又名《天河配》)等均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在成熟期他的作品主要是以爱国抗战为主要题材,但也不乏优秀的社会言情作品,如《如此江山》、《艺术之宫》、《北雁南飞》、《夜深沉》、《秦淮世家》、《丹凤街》、《纸醉金迷》等,其中《纸醉金迷》虽是以抗战期间陪都重庆的社会现实为背景,但取材依然是以小市民的物欲为主要内容。通读上述社会言情小说,可以看出作者始终是站在小市民的立场上,描写他们的世俗生活,并代表他们表达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看法。市民形象是作者小说中贯穿始终的,因此笔者就从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中的市民形象这一角度入手,去深入分析了张恨水与市民文学的关系、市民形象在其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市民意识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二、相关研究成果

纵观张恨水的社会言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风格,不难得出其人物有类型化倾向。李洁非在《小说学引论》中分析类型化人物应具有如下特征:1.类型人物有固定的性格、才干、行为方式;2.特定类型的人物即使在不同的作品中,也都有明显的相似性;3.类型人物在作品中经历基本相似;4.读者容易识别并估计到人物的处境及结局。如上节提到市民读者对文本简单书写的选择原因之一就是人物类型化,作者之所以要将人物类化,除迎合读者的阅读能力以及欣赏水平以外,他自身也由于被现实生活所迫,需要批量化的创作文本,在他的回忆录中,他说自己曾同时创作六部小说,这种产量可谓惊人,六部作品里的主要人物,保守累计也不下百人,试想如果每部作品里的不同人物性格各有千秋,再加之故事情节也不尽相同,单是理清人物思路这项工程就足以令人顺舌。将人物类型化这一创作风格,也是张恨水在卷秩浩繁的创作中寻到的一条捷径。在他的社会言情

小说的代表作里,人物形象有多种类型,关于市民的形象是作品中所占篇幅最多也是刻画最成功之处。他笔下的市民形象大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多情才子,2.薄命红颜,3.侠义之士,4.财迷老者。

张恨水的创作成名期与成熟期长达30年之久,而今虽然距我们已有多半个世纪之久,但他在21世纪又重新被发现,且通过“影视化”。)被重新阐释,并受到观众的热捧。由此,单从适应市场这一方面而言,他就足以在现代文学作家中傲视群雄,同时,他本人也在这种由劳动产品向商品的转换中实现了他作为一名旧式才子的价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身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的当代文坛作家们,张恨水的成功经验也给他们提供了可贵的启示。

张恨水虽然是靠卖文养家,但他并没有以牺牲作品的社会效应来换取经济效益。在创作中,他向来把握住了小说思想内容的积极健康的准则,并使之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这也是他长时间受读者追捧的原因。再次,张恨水的小说虽然适应读者的欣赏水平,但也并没有一味地去迎合读者,他在作品中添入了新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一些创作技巧和新的观念,这不仅让广大市民读者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同时,也使自己的小说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最后,他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他对社会现实及人性温情批评的思想,虽然这并不如新文学阵营高举推翻腐朽旧制度的口号,但他的这种低姿态的劝诫,在那个时代对人性的启蒙,对人的思想发展和当时的社会进步,也起到了正面的作用。正如罗成烈先生曾说:“张恨水的作品对世道人心有很大的启示”。

三、总结

可以说近年来,针对通俗文学的研究遍地开花,我们则要满怀信心,不仅要研究通俗文学在当时的意义,更要结合当代,研究它更深远的意义。

四、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晓娟. 张恨水小说中重庆市民形象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13.

[2]王娜. 论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中的市民意识[D]. 云南民族大学, 2012.

[3]薛凌. 论张恨水小说的市民性[D]. 湖南师范大学, 2009.

[4]胡梅花. 论张恨水言情小说中的市民意识[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5]曾锦华. 试论张恨水前期长篇言情小说中的中下层女性形象[D]. 重庆师范大学,

2010.

[6]王晓文. 论张恨水小说中的市民价值观和文化心理趋向[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2007, 28(4):20-24.

[7]陈璟. 论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鸭绿江月刊, 2014(5).

[8]张宏建, 曾锦华. 张恨水小说女性形象生成之作家因素剖析[J]. 长沙大学学报, 2010,

24(3):85-87.

[9]潘荣妹. 张恨水言情名作中女性命运探析——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

因缘》为例[J]. 北方文学旬刊, 2011(4):32-33.

[10]温奉桥, 李萌羽. 论张恨水小说的若干特点[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5(3):266-277.

[11]刘玉芳.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论张恨水及张恨水小说[J]. 船山学刊,

2010(2):192-195.

[12]温奉桥, 李萌羽. 论张恨水小说的文体现代性[J]. 东方论坛, 2004(5):37-43.

[13]姜友芝. 论张恨水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与特质[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11):183-191.

[14]杨惠. "戏中戏"与延宕技巧——论张恨水小说《夜深沉》的电视剧改编中的戏剧元

素[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 24(3):97-100.

[15]谢昭新. 在中国传统文化规约下的生命“追寻”主题——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思想

价值[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9(5):163-170.

[16]王晓文. 论张恨水小说中的市民价值观和文化心理趋向[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8(4):20-24.

[17]焦玉莲, JIAOYu-lian. 论张恨水小说的结构类型与时空表现[J]. 太原大学学报,

2007, 8(1):51-53.

[18]王原全. 笔墨与影像的互通——论张恨水小说中蕴含的影视元素[J]. 安徽文学月

刊, 2011(1):145-146.

[19]曹晓丽. 试论张恨水小说代表作的可读性[D].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