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与独特价值

合集下载

论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中的市民意识

论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中的市民意识
张恨水小说中的市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对家庭、婚姻、爱情等方面的关注,对社会问题的关 注较少。
张恨水小说中的市民意识缺乏对政治、经济等社会大问题的深入探讨,难以对社会产生深 远影响。
张恨水小说中的市民意识过于注重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忽视了对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的 培养。
张恨水小说中的市民意识缺乏对女性权益和社会地位的关注,难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性别平 等。
者喜爱。
社会价值
反映社会现实:张恨水小说中的 市民意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 面貌和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张恨水小说中的 市民意识弘扬了传统文化和价值 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揭示社会矛盾:通过市民意识的 描写,揭示了社会矛盾和冲突
促进社会进步:市民意识的觉醒 和传播,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
对市民命运的关注
张恨水小说中的市民形象:平凡、真实、贴近生活 市民生活的描绘:细致入微,展现市民生活的酸甜苦辣 市民命运的关注:通过市民的命运,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变迁 对市民情感的挖掘:深入探讨市民的情感世界,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对市民文化的传承
张恨水小说中的市民文化元素:如茶馆、戏院、市井生活等 张恨水小说中的市民价值观:如勤劳致富、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等 张恨水小说中的市民情感:如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关爱等 张恨水小说中的市民智慧:如对生活的洞察、对世事的通达等
历史价值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市民 的生活状态
揭示了市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
对后世研究民国时期的社会历 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 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影响
06
张恨水小说中市民意识的局限与不 足
思想观念的局限性

张恨水小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开题报告

张恨水小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开题报告

张恨水小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开题报告在张恨水小说中,传统与现代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个主题在小说的情节、人物以及背景都有所体现。

本文将在此主题的基础上,探讨张恨水小说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含义。

首先,在张恨水小说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体现在人物角色中。

比如,《边城》中的孙少安就是一个传统的农民形象,他拥护传统的价值观,认为男女有别,婚姻必须要遵循传统的礼仪。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涌入,孙少安的传统观念也逐渐被冲淡和改变。

他面临着爱情和传统的两难选择,最终在现代与传统的矛盾之间产生矛盾。

其他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如《倾城之恋》中的景老师和小莲、《楼外楼》中的苏铁山和博芳等,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走。

其次,小说中的背景也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在小说《楼外楼》中,苏铁山和博芳的感情被战争所阻断。

战争带来了破坏和变革,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边城》中,因为交通和科技的发展,边城的生活和文化开始受到现代化的影响,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家庭方式被打破。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使小说的背景更加复杂和丰富。

最后,在小说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也传达了一种文化含义。

张恨水小说中反映出一个让传统和现代共存的文化观念。

虽然传统和现代有矛盾和冲突,但是小说中的人物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求索,也逐渐发现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可能性。

在现代城市中,张恨水小说表现了很多传统中国文化的元素,比如爱情、亲情等。

这些文化元素以不同的形式加入到小说中,使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产生了新的可能性和意义。

综上所述,张恨水小说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是切实存在的。

这种关系不仅在人物角色中得到体现,也反映在小说的背景和文化含义中。

小说中重要的一个文化观念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存与交融。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张恨水小说展现了一个多样化和富有活力的文化未来。

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

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

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雅俗大家。

文章通过传统作品与张恨水小说的对比,对不同点进行深入分析,突出展现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继而在当前背景下说明张恨水小说在中国整个小说发展史的重要意义及文学艺术价值。

标签:张恨水小说文化特征艺术价值张恨水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作品打破了雅与俗的界限,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与新时期文化相融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张恨水生活在一个过渡的历史时期,他主张创作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其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他走着一条与新文学创作殊途同归的道路。

一方面,他坚持传统文化,用通俗小说的各种样式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他又因时而变,将旧的东西转化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的文学,使旧的通俗小说散发出新的活力。

这就决定了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作家,其作品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恨水小说中的文化特征和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中国小说的发展历史,始于唐代传奇,之后是宋元时期的话本。

到明清时期,长篇章回小说开始盛行。

历史上,这些作品几乎全部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直到清代才开始逐渐有第一人称的叙事形式,如武林王晫丹麓的《看花述异记》。

之后,直至“五四”时期,以第一人称叙事形式的小说才开始大量出现。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作为一个投入社会的存在,应有一种责任感,对各种关系负责,尤其要对社会负责,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它反对个性主义,过分强调集体主义,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中,个性意识极为缺乏,对内心生活广阔领域的探索更是少之又少。

小说作为人们精神载体的文学作品之一,承受着极为沉重的社会责任负荷,常常沦落为当权者的政治工具。

中国的文人们很难像西方艺术家那样,创作出哲学化、抽象化的艺术形象。

中国作家缺少自身的内在的哲学痛苦,故而往往把悲剧的原因归咎于社会,这种文化心理表现在文体形态上便是第三人称叙事模式的大量存在,并成为中国历代小说的显著特征之一。

江西文化视野下的张恨水文学创作

江西文化视野下的张恨水文学创作

江西文化视野下的张恨水文学创作张恨水的文学创作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因素,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凡是涉足过的地方,他都留下了大量的纪游散文。

他的小说喜以真实的地理环境为背景,在展现故事主人公命运沉浮的同时,表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并以文学的形式为当地留下了珍贵的风物志。

在研究地域文化与张恨水文学的关系时,有两处地域文化是不可忽略的,一处是他的祖籍地——安徽潜山,家族与乡土对他影响至深。

还有一个重要地域,即为江西。

张恨水出生于江西广信,青少年时期,他除了10岁〜12岁回故乡潜山读书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江西。

张恨水在江西成长,文学启蒙也在此完成,他“上了经馆和学堂”,接受了古典文学训练,他的几位启蒙教师端木先生、萧禀生、徐孺子后人都是江西人。

张恨水也把江西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但凡写江西的生活经历,无论是读书生涯、童年伙伴,还是风土人情、山光水色,无不充满温情。

甚至,他在散文《潜山县秀才》中写道:“起初,我也有点不愿称潜山籍,而况我在江西出世,一直活到十七岁,至少是半个江西老表。

”研究张恨水与江西文化的关系,笔者着重回顾了张恨水的文学生涯,分析了其以赣地为背景的文学创作。

一、清丽隐秀的艺术风格1. 赣地山水是重要的情感来源丹纳认为,环境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

“环境”首先指的是自然环境,特别是童年和少年时期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会给作家留下深刻的记忆,影响其创作活动。

此外,生活的自然环境与民俗风情也会影响作家的创作,使作品透露出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气息,从而在风格上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

江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江西文风既有山的凝重,又有水的灵秀,而张恨水的作品清丽隐秀,有南方文学的风骨。

刘师培在《南北文学论》中说:“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故所著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

”张恨水的艺术风格丰富而多样,随创作主题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特征。

但他的抒情写景、怀古咏史、纪游纪事的小品文和游记,特别是涉及赣地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如回忆性散文《湖山怀旧录》,以江西为故事背景的长篇小说《北雁南飞》《如此江山》,多呈现出江西清丽隐秀的文风,写来如鱼得水,如花映月,萧疏有致而毫不费力,又耐读耐思。

张恨水抗战文学中的小说类型及审美特质探析

张恨水抗战文学中的小说类型及审美特质探析

2021年1月第10卷 第1期 JournalofBengbuUniversity Jan 2021Vol 10,No 1张恨水抗战文学中的小说类型及审美特质探析收稿日期:2020-07-18基金项目:蚌埠学院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7SK18);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6A0583)。

作者简介:郑发友(1968-),男,安徽安庆人,讲师。

E-mail:271526469@qq.com郑发友(蚌埠学院 文学与教育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摘 要:抗日战争的爆发促使张恨水文学创作产生了转型。

纵观张恨水抗战时期的创作,从作品内质层面上看,呈现出“国难小说”“赞颂小说”“讽刺小说”等不同类型,体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表现出讽刺和揭露发人深省、人性和理性交相辉映、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鲜明体现等三个方面的审美特质。

他的文学创作也成为抗战文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张恨水;抗战文学;小说类型;审美特质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1-0023-04AnalysisofNovelGenresandAestheticFeaturesinAnti JapaneseWarLiteraturebyZhangHenshuiZHENGFa you(SchoolofLiteratureandEducation,BengbuUniversity,Bengbu,233030,Anhui)Abstract:TheoutbreakoftheAnti JapaneseWarwasamilestoneforZhangHenshuitotransformhislit eraturegenres.AnoverallsurveytohisworksduringthisperioditsuggestedthatZhang’snovelsaregen erallygroupedinthreetypes,“novelsofanationalcalamity”“praisenovels”and“satirenovels”.InthemZhangHenshuiembodiedhisuniquepersonalitiesthatwithhispositiveoutlooksofstateandnationhesharplysatiredandrevealedthedarkreality.Therefore,hisliteratureworkshaveplayedanindispensablepartinAnti-JapaneseWar.Keywords:ZhangHenshui;Anti JapaneseWarLiterature;novelgenres;aestheticfeatures 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倡导“抗战”成为主导时代的文化氛围,从前只知道风花雪月、写着言情小说、认为人世间最重要不过感情的张恨水,开始在自己主编的报纸上发表文章来谴责日军的残忍行径,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走上了创作抗战文学之路。

论张恨水《金粉世家》中的爱情悲剧

论张恨水《金粉世家》中的爱情悲剧

论张恨水《金粉世家》中的爱情悲剧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济南民间故事为基础,讲述主人公张云亭与王氏家族女子梅兰芳之间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刻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下的爱情悲剧。

首先,小说展示了封建制度下的家族规矩对爱情的压制和破坏。

小说中,梅兰芳虽深爱张云亭,但由于身为王氏家族成员,受到严格的家族规矩束缚,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爱情。

王氏家族视张云亭为平民,不允许与之通婚,迫使梅兰芳最终嫁给了族中少爷,这导致梅兰芳与张云亭之间的爱情走向了悲剧结局。

可见,家族制度对于个人自由和幸福的追求带来了巨大的限制和障碍。

其次,小说刻画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受到的压迫和限制。

梅兰芳身为女性,在王氏家族中受到重重的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束缚。

她没有选择自己的爱情的权利,而是被强行嫁给了王氏家族少爷。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深刻刻画了封建社会女性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小说表现了爱情的纯真和美好,以及爱情的悲剧性。

梅兰芳与张云亭之间的爱情始于纯真和美好,但最终走向了悲剧结局。

小说揭示了爱情本身的悲剧性,以及封建社会对于爱情的摧毁。

这种爱情悲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和不公。

综上所述,《金粉世家》中的爱情悲剧是基于封建制度下爱情受到限制和压抑的情况而呈现的。

人们应该珍惜个人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摒弃封闭陈旧的家族观念,追求真正的爱情自由和平等。

张恨水小说的奇幻特质和审美

张恨水小说的奇幻特质和审美

的人 或 事 物 . 但 作品的细节却颇 为深入生活 . 将 细 节 描 写 得 极 为 真 实 然 而 张恨 水 先 生 却 将 这 种奇 特 性 彻 小说世界 . 才 能 真 正 领 略 张恨 水 的 爱 恨 情仇 。 领 略 张 底 颠 覆 他 描 写 的 不 再是 生活 中不 存 在 的 现 象 . 而 是 恨 水 小说 特 殊 的 价 值 与 意 义 可 能 出现 在 生 活 中 却 又让 人 觉 得 奇 特 的事 物 . 这 正 是 关键词 : 张恨 水 奇 幻 特 质 审 美 角 度 他的高超之处。 这 就是 所 谓 的“ 艺术 源 于生 活 . 又高 于


终 成 为 中 国文 学 的一 颗璀 璨 的 明珠 这 种 浓烈 的奇 幻 色 彩 是 上 古 神 话 的 一 大特 色 .正 是 由于 这 奇 幻 性 . 才
使 得 叙 事 文 学 在 世 世 代代 的读 者 中流 传 下 去 这种 奇
特 性 直 到 明 清 小 说 中 也可 见 端 倪 . 它 一 直 是 中 国古 代
生活” 。

张 恨 水 的 奇 幻 特 质
张 恨 水 先 生 描 写 的 对 象不 再 是 超 乎 人 们 想 象 的 .
张 恨 水 小 说 最 常 见 的 主 题 是 花 前 月 下 的 才 子 佳 而 是 那 些 可 能 生 活 在 我们 身边 . 我们 时 时刻 刻 可 以看 人小说 . 占据 了他 整 个 小 说 创 作 的 半 壁 江 山 。张 恨 水 到 的人 物 。读 者 看 她 作 品 的 时候 . 不 再有 看 其 他 玄 幻 先生为我们留下了大约 3 0 0 0万 的文 字 记 录 .他 的读 作 品 那 种 失 重 的感 觉 . 而 有 了 真实 的 体 验 . 因 为 那 些 者遍布南北方 . 作 品流传时 间长 . 读 者 文 化 层 次 各 有 人 物 吃 五 谷 杂 粮 . 整 日也 担 忧 吃 喝 拉撒 . 悲 伤 着 众 人 不同 . 妇 孺 皆知 , 家喻户晓 , 却 又 神 秘 难 测 。张 恨 水 先 的悲 伤 .一 切 都 显 得 那 么 真 实 。张 恨 水 正 是 以这 种 生以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将读者吸引 . 但 评 价 却 对 他 毁 “ 奇” 制胜 . 赢 得 了大 批 的读 者 . 这种 “ 奇” 的 美 丽 正 是 誉 参半 . 这独特 而复杂的存在 . 在 中 国 文 学 史 上 称 为 老 百 姓 所 熟 悉 的 。 张 恨水 即使 写 的是 达 官 贵 人 . 也 脱 “ 张恨水现象 ” 下他们华 丽的外衣 . 展 现 的是 他 们 平 凡 的一 面 . 甚 至 张 恨 水 先 生 的 成 名作 是 《 春明外史》 , 作 品从 问世 贪 婪 、 丑 陋 的灵 魂 。他 虽 然 描 写 的 是 平凡 生 活 中 的琐 之 日便 在北 平 、天津 引起 了广 大市 民 的 阅读 兴趣 , 该 事 . 但那 些琐 碎 的事 在 张 恨 水 的 笔 下 却显 出奇 幻 的色

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

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
发 展 史 上 占 据 重 要 地
化的艺术形象 。中国作 家缺少 自身的 内在 的哲学痛 苦 ,故
而 往 往 把 悲 剧 的原 因归 咎 于社 会 ,这 种 文 化 心 理 表 现 在 文 体 形 态 上 便 是 第 三 人 称 叙 事 模 式 的 大 量 存 在 ,并 成 为 中 国
历 代 小 说 的显 著 特 征 之 一 。


位。 张恨水生活在一个
过 渡 的 历 史 时期 ,他 主
张恨水的文体特征之一便是第 三人称叙事模式 的大量
存 在 ,这 与 中 国 特 有 的 文 化 背 景 之 间存 在 着 一 种 潜 在 的 ,
张 创 作 要 符 合 时 代 的 要


求 其 品 有 强 ,作 具 很 的
【 键 词】 恨 水 小说 文化 特 征 艺术 价 值 关 张
攀 水 说 化 征 术 值 恨 小 昀 特 艺 价
张 恨 水 在 我 国现 代 文 学 史 上具 有 重 要 的 地 位 .他 的 小说 作 品打 破 存 在 ,应 有 一 种 责 任 感 ,对 各 种 关 系 负 责 ,尤 其 要 对 社 会 负 责 ,即 “ 下 兴 亡 , 匹夫 有 责 ” 。 它 反 对 个 性 主 义 ,过 天
的各种样式进 行创作 ; 另一 方 面 ,他 又 因 时 而 变 ,将 旧 的东 西 转 化 成 为 符 合 时 代 需 求 的新 的
很 少采 第一人称 的形式 ,其 形态在人称上保持着最原始 的
民族 性 与 传 统 性 。 另 外 ,因 为 中 国古 代 小 说 的第 三 人 称 叙 事 模 式 大 都 着 重 对 故 事 情 节 的 表 现 ,或 对 人 物 的 塑 造 ,但 缺 乏 深 刻 的 内 在 冲 突 与 人 性 内 容 ,心 理 描 写 的匮 乏 与粗 糙 显 而 易 见 。 这

张恨水生平及作品简析

张恨水生平及作品简析
张恨水
1.人物经历
目录
2.小说风格
CONTENTS
3.张恨水作品介绍
4.总结
01
张恨水人物经历
一、张恨水生平简介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 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县人。他是中国章回小说 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 “章回小说大家”。 1911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张恨 水凭借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 此后,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问世 让张恨水的声望达到顶峰。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 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对旧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 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 1967年,张恨水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巧合与误会
接着,关氏父女与樊家树游公园时,又碰巧遇着了已做军长太太的沈 凤喜,让矛盾冲突的双方直接面对面。还有,樊家树在经历了凤喜变 心的经验教训后,开始对早就暗恋倾慕他的关秀姑有了“向来不曾有 过的恳切表示”(见第十八回《惊疾成狂坠楼伤往事 因疑入幻避喜谢 新知》),樊关二人的关系有了转机。可不久,秀姑在公园里看见樊 家树与何丽娜并肩而行,恰又听别人议论说,他们是一对未婚夫妇, 于是便对樊家树有了误解,以为他对于爱情总是以容貌为先决条件, 遂起身而去,决心退出情场,两人之间的感情萌芽也由此夭折……这一 系列的巧合与误会最终导致了令人啼笑的结局:男主人公所爱的人疯 了,所喜欢的人退出了,而当初所不喜欢的时髦女子却成了与自己共 结连理的唯一理想选择。尽管事情错综复杂,但读者却在趣味性的阅 读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张恨水生平经历
张恨水所处的历史环境 张恨水先生经历了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历史时期。这是一个过渡的时代,古老封闭的中国 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历程,经历了一个痛苦的“现代化”、“世界化”过程。我们说生活 在这个时代的张恨水是不幸的,因为这个时代是这样的迅猛而艰难;同时,也正是这一特殊的人生的经历,为他创作 小说提供了源泉。张恨水也是中国通俗小说由近代走向现代的代表作家,他早年接受新学,以维新少年、革命青年自 居,却又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词章和风流才子式的小说。因而当人们提起张恨水,往往能联想到民国时期旧上海的十 里洋场,想到专写以男欢女爱为主题的爱情小说,因此有人把他归为专写爱情小说的鸳鸯蝴蝶派,尤其只是看了他的 早期作品,有这样的印象是很正常的。其实正如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免不了要刻意模仿。但当我们 真正的通读了张恨水先生的作品,我们说他和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是有区别的。

试论张恨水小说的平民视角

试论张恨水小说的平民视角

试论张恨水小说的平民视角作者:胡佳佳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17期摘要: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其作品通俗易懂而又充满现实意义,《金粉世家》就是他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

本文将从题材选择、艺术技巧两大方面分析阐述《金粉世家》中所体现出来的“平民视角”,探求这种视角的文化构成,并指出《金粉世家》及其“平民视角”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与魅力。

关键词:张恨水;金粉世家;平民视角;文学价值一、平民视角——题材选择張爱玲曾说:“喜欢看张恨水的书,因为不高不低”。

[1]一直以来张恨水先生都忠心不二地为平民读者写作,张恨水的每一次写作都会充分考虑他们的审美需求。

(一)平民文学《辞海》中对于“平民”的定义是普通老百姓,“平民视角”是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学而存在的。

早在20世纪初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就明确指出“推翻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立浅易抒情的平民文学”。

而张恨水一贯认为只有极少数的平民读者看小说不是为了消费和娱乐。

大体上而言,张恨水不仅能够抓住市民读者喜爱阅读言情的心理特征,而且能够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取材于实际生活,反映老百姓广泛关注的社会新闻和热门事件,折射出都市各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状况,因此尤其触动民心,获得了广大公众的强烈回响,使得一些仅有婚恋言情的一般作品难以望其项背。

有人提出,倘若将张恨水先生的作品“依年代次序阅读下去,我们可以对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动获得具体的认识”。

[2](二)才子佳人金燕西和冷清秋二人是自由恋爱后形成的婚姻关系,婚后金燕西慢慢地厌倦了平淡的夫妻生活,依旧本性难改,拈花惹草,夜不归宿,冷清秋苦口婆心无果,在懂得丈夫对自己的感情灰飞烟灭之后最终提出了离婚。

冷清秋便被张恨水刻画成了一个十分具有典型特征的平民女性形象。

冷清秋是一位富有封建传统意识的才女,出生于书香世家,因为父亲的早逝而家道衰落,自此留下她与母亲在城市贫户之中艰难过活。

嫁到金家以后,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时当心、处处留意,唯恐因为自己低微的身世而给金家的人留下笑柄。

张恨水通俗小说的特点

张恨水通俗小说的特点

大而珍贵 的精 神遗产 , 同时他 也因这些 作品 无可争辩 的艺术 魅力 而成 为一位具 有世界性影 响 的大作家
张小说 , 些 小说 有最 明显 的两个 特 点 : 是 在艺 术 形 最 这 一
式上 , 继承 并改 造传 统 章 回小说 , 力创 造 为大 众所 喜 闻乐 见 的形 式 , 中见雅 , 俗 共赏 ; 是在 思 想 努 俗 雅 二
维普资讯
12 7
《 淮 论 坛 }0 6年 第 2期 江 20
张恨 水具 有深 厚 的文 化底 蕴 。他才 通今 古 , 贯 中西 , 学 特别 是 有深厚 的 国学修 养 。也许 因为从小 受
传统 文化 的教育 和熏 陶 , 推 崇传 统 文化 , 想观 念 上提 倡 改 良了 的新儒 学 。所 谓新 儒学 , 他 思 即是 把传 统
文 化 中内在 的具 有活力 的因 素 , 括经 世 的 、 包 民本 的 、 自强 不 息 的思 想精 神 与 冲击过 来 的西 方文 化 中 的 精华 结合 起来 , 中为主 、 以 中西 合璧 。 它既 不抱 残守 缺 、 泥古 不化 , 也不 盲 目趋新 、 洋媚 外 。 种思想 使 崇 这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张恨水决意投笔从戎回故乡的山中打游击呈文送到国民政府的第六庆他以自己的八十一梦无情地讽刺了国民党的腐败以致国民党特务认为他已经赤化检查了他的来往信件并勒令新民报停载八十一梦当遭到张严词拒绝后国民党要员又威胁说要送他进贵州息峰集中营八十一梦亦被腰斩
维普资讯
内容 上 , 以社 会 为 经 , 情 为纬 , 成 了社 会 言 情 小说 的 模式 , 出了 鸳鸯 蝴 蝶 派一 味 言情 的才子 佳 人 言 形 跳
式 的窠 臼。 以下本 文专 就这 两 个方 面予 以分 析 。

【精品】张恨水小说的社会价值

【精品】张恨水小说的社会价值

【关键字】精品张恨水小说的社会价值周沙(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 张恨水的小说不仅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而且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张恨水小说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作品中表现出“人”的意识的觉醒、大胆揭露社会黑暗、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等方面,同时,这些方面也是张恨水为推动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捍卫民族尊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张恨水;小说;社会价值[中图分类号]1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322(2005)01-0049-04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大家,在其从事文学创作的30多年里,为中国文坛奉献了110多部通俗小说,这些小说题材广泛,内容包罗万象,生动反映了旧中国务阶级人们的生活状况。

作为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憎恶军阀统治,痛恨外敌入侵,同广大人民一起为推动社会变革、历史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张恨水的小说创作,他关注世情人生,关注社会时政,符合五四时期所提倡的科学、民主和革新的时代精神,也契合了当时“人的文学”、“平民文学”这两个进步的文学创作口号,能自觉地站在社会进步阶级的立场进行文学创作,在民族危亡之际,他大胆揭起抗日救亡的大旗,为唤醒民众的抗日热情,驱逐侵略者起了不可低估的宣传作用,这些都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张恨水的小说曾经在中国现代文坛上风靡一时,被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所喜爱。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其小说遭到了长时间的冷遇。

近年来,随着《张恨水全集》的问世以及张恨水的许多小说被陆续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和戏剧,他的作品再次在中国文坛上掀起了阅读的热潮。

几经浮沉最终浮现在历史地表之上的文学作品必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优秀之作,其文学审美价值、社会价值都是不容质疑的。

首先,在张恨水的作品中表现出“人”的意识的觉醒。

五四文学运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人”的发现,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残酷扼杀。

在张恨水的作品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吃人礼教的口号,但却处处体现出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婚姻自由等现代观念,为唤醒民众自尊、自立、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本意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恨水小说语言特色研究

张恨水小说语言特色研究

张恨水小说语言特色研究张恨水是中国20世纪文坛上著名的小说家,著有《庐山谣》、《秋夜长》等作品,其小说作品尤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情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恨水小说语言特色独具特点,具有鲜明的风格。

一、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张恨水的小说语言风格简明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浮夸的修饰,反而更偏向于平实自然的表达方式,像是平常人说话一样,没有强调的语气,但又充满感染力。

比如在《庐山谣》中,“他说,我给你介绍个人,很不错的人,我能看出你也是个好人”这句话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法,但是却让人感觉到作者对角色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

二、用词恰当生动张恨水在小说创作中,用词恰当生动,特别是自然景物和人物描述,用语具体生动。

比如《秋夜长》中,“威风时振风扇,倦意来孤蓑雨伞”,这些俊美词汇都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白草长的人物形象。

张恨水在语言运用上善于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方式,这些精妙绝伦的比喻描写,能够深刻地揭示出人物性格、环境和情感。

三、善于描绘心理世界张恨水小说的另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善于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不仅通过精心刻画人物的外表形象,更注重描写角色的内心思想和情感变化。

比如在《庐山谣》中,王孝正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敏感、脆弱和优雅,而郝淑雯则是一个心思细腻,有着浓郁的爱情意识的女孩。

张恨水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不仅看得到表面,还能够深入到内心,描绘出人物较为复杂和真实的一面。

四、充满情感的叙事方式张恨水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道,叙事风格更多地偏向了情感叙事,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节铺陈,刻画出了丰富饱满的感情世界。

他的小说常常通过一个个身俊美的人物,描绘他们之间的不同感情,无论是深厚的友情,还是浓郁的爱情,张恨水都能够将其真实地展现出来。

比如在《秋夜长》中,男主角白草长的爱情经历,让人感受到这份深情厚谊中所凝聚的情感力量。

综上所述,张恨水的小说语言特色独具一格,主要体现在用语恰当生动、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善于描绘心理世界以及充满情感的叙事方式等方面。

论张恨水小说的平民化特征初稿导师修改

论张恨水小说的平民化特征初稿导师修改

论张恨水小说的平民化特征摘要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余部中长篇小说,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现代文学大师,追捧他的读者数量堪达1亿,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城市中的普通平民。

通过考察和分析张恨水一生创作的小说,并结合张恨水的创作环境和人生经历,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其小说中明显存在平民意识。

小说中真切地反映平民阶层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现状。

并且张恨水小说的写作风格非常接近底层民众的阅读期望,从而受到大量读者的长期追捧。

在19世纪,中国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受到环境复杂性的影响,张恨水的创作心态发生转变,主要体现为三种特性:社会性、传统性以及现代性。

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张恨水的创作环境的复杂性,并结合社会的风雨变幻来创作相应的畅销小说,如《金粉世家》、《巷战之夜》、《啼笑因缘》、《丹凤街》、《东北四连长》、《八十一梦》、《魍魉世界》、《纸醉金迷》等多部反映军阀政府统治下的人民生活。

然后,进一步分析作家写作心态的复杂和多情化,用真切的语言感动读者,本文中分别通过作家富有的悲悯情怀、儒家思想和佛道的领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等衬托作家具有“多情”的生命形态。

虽然张恨水小说中主人公主要以才子佳人为骨干路线,甚至其中还对人物塑造一种期望和梦幻的形象,但这些并不能断定张恨水是一个喜欢生活在白日梦的才子,相反,透过其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发现他并没有将自己完全附在传统才子身上,而是从现实生活着手,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揭露社会现象。

本文中阐述了其平民意识形成的原因、才子佳人的平民主义以及小说中道德判断的平民立场。

最后,我们重点分析张恨水小说的平民化特征,从读者范围到小说题材选取,从小说故事以及人物塑造到写作语言的风格,都可以充分体现了张恨水融入到群众中,客观反映城市平民阶层的心理需求、生活态度、道德操守、感情纠葛、理想追求等多个方面,这些都与大多数读者的社会心理形成默契,受到读者广泛而强烈的追崇,同时激发了广大群众的阅读兴趣,为他们提供一种精神享受和思想共鸣。

张恨水《西京胜迹》的赏析

张恨水《西京胜迹》的赏析

张恨水的《西京胜迹》是一篇以古都西安为背景的历史小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西京的辉煌历史和丰富文化。

以下是对该小说的赏析:一、历史背景的呈现《西京胜迹》以西安作为历史背景,通过作者的描绘,展现了这个古都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

作者通过对西安历史遗迹、风土人情的细致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古都之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独特。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他们各自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读者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三、艺术风格的独特张恨水的《西京胜迹》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元素,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小说中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也充满了张恨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强烈的艺术享受。

四、主题思想的深刻《西京胜迹》的主题思想深刻而丰富,通过对历史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人性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和历史事件都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变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小说中也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

总之,《西京胜迹》是一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的历史小说,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呈现、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风格的独特以及主题思想的深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赏析。

这部小说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古都西安的独特魅力,也引发了读者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的开题报告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的开题报告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的开题报告
题目: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张恨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戏剧家和翻译家,他深受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在创作上致力于推翻传统观念,创造出新的小说形式和风格,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

他的作品中以《边城》、《长河》等为代表的现代通俗小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因此,探讨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分析其所倡导的现代艺术观念及其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回答以下问题:
1.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有哪些特点和内涵?
2.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受到了哪些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3.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有何贡献和影响?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及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1.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背景和社会价值;
2. 张恨水小说创作中所表现的现代主义观念和艺术风格;
3.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与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关系;
4.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意义和影响。

四、预期研究结论
本文预计得出以下结论:
1.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和拒绝,对现代主义艺术的追求和肯定。

2.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受到了包括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多种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3.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论张恨水及他的《金粉世家》

浅论张恨水及他的《金粉世家》

浅论张恨水及他的《金粉世家》作者:蔡译萱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5期内容摘要:“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他的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金粉世家》情节曲折起伏,故事生动有味,是其最为轰动的作品之一。

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上层社会的腐败,成功塑造了平民女子冷清秋自尊自爱、独立自主的形象,生动揭示了齐大非偶的主题。

关键词:守成文学中庸平民视角悲剧自尊自爱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三种不同的文学形态,有启蒙,有革命,有守成。

“守成文学”反对“西化”,对传统持平和理性的态度,同时与政治和时髦的文化文学保持一定的距离。

“守成文学”的作家们认为文学不是工具,他们主张和谐美、中庸,不极端,继承了中国古典的审美风格——“缺憾美”、“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并且他们拥有永恒的文学主题,观念陈旧但久远。

如沈从文的《边城》,在小说里沈从文描绘了一幅幅充满乡土人情的湘西风俗画。

在小说的结尾沈从文没有交代傩送是否回来而是写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样既给读者以期望又使读者感伤,弥漫着缺憾美。

又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木兰是一个既时髦又守旧的女子,她认为男女平等却又主张丈夫纳妾,因此看出这类文学的主题不是婚姻自由等时髦主题。

“守成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言情、武侠小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30年代,中国以上海为标志的现代都市基本成型,通俗文学读者群扩大,这时的通俗文学向现代型方向转变,因此出现了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雅”文学自觉地向“俗”文学移动,通俗小说也从“现代”方面着眼,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味,由“俗”及“雅”。

其标志是一批“社会言情小说”、“名作”和“名家”的出现,而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张恨水。

一.张恨水以及他的中庸之道在现代中国通俗文学史上,张恨水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叶圣陶语),他的读者上有鸿儒,下至白丁。

在读者心目中就像京剧爱好者心目中的梅兰芳。

论张恨水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小说的文化内涵_张治安

论张恨水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小说的文化内涵_张治安

包容兼有的态度。这种态度,反映到小 够自觉地去追求文本的文化内涵,贯通
说文本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本的 雅俗,提升市民读者的审美品位,努力
思想深度,却也成为其能够吸引广大市 超越时代。
民读者的良好诱因。
关键词:张恨水 文化价值取向 小说
张恨水把市民读者作为自己的目标 文化内涵
读者,使其创作具有“趋俗”意味,但 中图分类号:I 03
地归纳、概括,严密有序地深入论证,彰 还不够。东西较多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但 2005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当代
显出作者评析作品的高超技术。多篇文 在作品评论中,小说文本和影视剧本之 小说及文学评论。
53
作家杂志 2008 NO.1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多治国做人的大道理,倒也不必过于抹 等。由于她们个性张扬、行为放纵、我 北京的风物介绍得活了,小说历历如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论张恨水文化价值取向 张治安 曹晓丽 及其小说的文化内涵
2008 NO.1 作家杂志一Biblioteka 每一位作家都会在自己的文本中自
摘 要
然流露出个人的文化价值取向,现代通
张恨水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市民
俗小说大家张恨水也不例外。他对中国 文化采取了批判、包容兼有的态度,暗
传统文化及现代市民文化采取了批判、 合了现代市民读者的审美心理。他也能
“新旧合璧”的。在其文本世界中,张恨 等。试看张恨水小说中的游艺娱乐之 然而今日饮食团聚,明日仍饮食团聚
水塑造了大批的新旧合掺、亦新亦旧的 俗,诸如:“踏青、下棋、抹骨牌、打 否?未可知也。吾有吾身今日品茗吟
人物,杨杏园(《春明外史》)、冷清秋 麻将、看戏、看电影、逛天桥、逛妓院、 诗,微醺登榻,至逸也。然而今日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与独特价值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作家,深受鸳鸯蝴蝶派的影响,由于他对旧通俗文学的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文学的边界,因此也堪称为 20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

其作品如《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春明外史》、《纸醉金迷》是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张恨水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于传统中融合新知却又不生硬,于现代中贯穿封建却又不牵强,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融合改造的可能性,对章回体小说有现代性的改造,这正是张恨水小说的价值所在。

因此,我们必须弄清张恨水传统的旧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看他作品中所包含的现代性特征,从而在历史的流变中欣赏他的独特价值。

一、传统文化特征的体现(一)作者本身的传统文化特征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

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

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饶广信税务当职员而在上饶出生,并在上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童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

青年时期的张恨水成为一名报人,并开始创作。

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

到1919年为止,这时期创作的作品,如《青衫泪》、《南国相思谱》等,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均可列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

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长达九十万言的作品在此后的五十七个月里,风靡北方城市,使张恨水一举成名。

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

但真正把张氏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分集于一体的长篇《啼笑因缘》,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二三十个版本,在发表的当时就因各大电影公司争先要将之拍摄为电影而几成新闻,由它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也不在少数,而因《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

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

张恨水的小说赢得新旧两方面众多读者的欢迎与他创作背后独特的文化心态有关。

他说:“由于学校和新书给予我的启发,我是个革命青年,我已剪了辫子。

由于我所读的小说和词曲,引我成了个才子的崇拜者。

”这一方面是新的性格特征—积极、上进、民主,另一方面是旧的传统的文化心态。

但毕竟时代氛围不同了,他所处的是一个传统文化失去主导地位,外来的西方文化逐渐成为强势的时代。

迫于时代压力,再加上在新式学校受教育时“我受着很大刺激,极力向新的路上走”,使他又具有了趋时向新的心理特点。

然而,在张恨水的心理构成中,无疑传统文化成为了主导。

他的趋时向新的心理只不过是时代压迫下新的文化心理的无奈追加,只是起着催化刺激他适应时代要求的作用。

由此他的文化心理构成逃不出“中体西用”的框子,这决定了他的文化心态是稳中求变,促使他在旧的传统文化支撑下吸收融合新的文化素养,使旧的文学焕发出富有现代性的活力与气息。

导致他具有如此的文化心态,当然有“过渡时代”的原因,再加上他个人所接受的旧式教育,使他“长久地在新旧文化之间徘徊着,艰难地进行着对新旧文化的独特选择,在新旧兼容中探索着对传统文化的改良。

”(二)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特征作为通俗小说大家的张恨水作品具有丰富的传统的文化特征。

张恨水的小说深植于丰厚的中华民族审美基因的地层,水乳交融地与中国传统通俗小说的审美因子连脉,它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小说走向的一种必然。

虽然,古代神话与传说的审美形态简单,审美方式稚嫩,但是包括现代通俗文学在内的所有的通俗文学都同它有着割不断的审美渊源。

张恨水的小说虽然在审美形态和审美方式上有所改善,但基本形态方式未变。

如《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和沈凤喜、何丽娜、关秀姑的四角恋爱中充满了传奇般的色彩,令人啼笑皆非。

而《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爱情离合也是在生动曲折的故事推进中让读者获得无限的审美情趣与愉悦。

张恨水由于是一个传统型文人,自然具有丰富的传统思想特征。

他从启蒙时期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少年时代熟读孔孟之书,形成正统的儒家文化心理,成为他的人格支柱。

儒家思想的影响使他坚持儒家伦理道德。

他把道德修养视为“立人”、“立国”的根本,将“尽孝”、“尽忠”视为做人的起码道德。

他的个性与气质与儒家标榜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道德信条有着直接的承传关系,其作品中主人公的一些性格特征成为他这种性格特征最生动的注解。

如《金粉世家》中对金燕西的心里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心理。

围绕在金燕西身边的有具有现代气息的大小姐白秀珠,善于交际的乌氏姊妹,电影明星邱惜珍,但当他遇到传统的冷清秋,心中不免想“若说交女朋友,自然是交际场中新式的女子好。

但是要结为百年的伴侣,主持家事,又是朴实些的好。

若是我把那个女孩子娶了回来,我想她的爱情,一定是纯一的,人也是很温和的,决不象交际场中的女子,不但不能干涉她的行动,她还要干涉你的行动啦。

就以姿色论,那种的自然美,比交际场中脂粉堆里跳出来的人,还要好些呢。

”从《啼笑因缘》中主人公樊家树对待爱情的心理中,同样可以看到很深的儒家文化心理特征。

他对爱隋的艰难选择体现了传统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人由传统向现代过渡中徘徊、彷徨的心态。

他具有强烈的“平民化”色彩,这与儒家的“爱民”思想相关。

他为人正直、平易近人,具有淡泊名利的儒家内敛的风范和为人处世的伦理特征。

他对于沈凤喜、何丽娜的爱隋选择,无疑是在传统儒家伦理与审美价值观下做出的选择。

由于他固守东方传统文化,所以喜欢具有东方古典美的少女沈凤喜,而不喜欢具有现代西方美的何丽娜。

作者故意将沈凤喜、何丽娜两人的面貌设计一样,更让读者明白,樊家树的选择,女性外表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内在气质。

樊家树在儒家审美情趣的影响下,更喜欢天真浪漫、温柔多情、委婉含蓄的沈凤喜,显示了他对以儒家审美价值观为基础的东方情调执著而深沉的追求。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张恨水小说乃至他本人身上浓郁的传统情调与儒家文化特征。

(三)传统的佛道思想传统佛道思想更是张恨水重要传统的文化特征。

我们看到他借助佛教来超越现实人生,解脱内心痛苦,寻求精神和谐。

同时,他又用道家思想使自己享受生命乐趣。

我们可以从他的重要作品《金粉世家》看到浓重佛教的“色”、“空”风格。

张恨水在自序中也说过“今吾儿死,吾深感人生不过如是,富贵何为?名利何为?作和尚之念,又滋深也。

此以吾思想而作小说,所以然,《金粉世家》之如此开篇,如此终场者矣。

”在文章第二十八回金凤举与晚香终日厮混,身怀有孕的佩芳只能靠读佛学书籍来排解心中的无奈,正如她对慧厂所说“你不要说这是无聊的书,你仔细地看看,必然感觉得这种善书里也有好多名言至理。

看了之后,一定会若有所悟,解除不少烦恼。

这后面是《楞严经》。

如来和阿难尊者反复辩难,说得天下事无一不是空的,非常有味。

我觉得和人争气,真无意思了。

”而金太太又将《金刚经》背的烂熟,“年老的人,富贵荣华全有了,就不能不怕出岔事。

二来也希望长寿。

这两样事,都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就只念佛,做那修行的功夫了。

”当金家败落金太太又隐归西山别墅,但“原来这屋子正中,悬了一幅极大的佛像,佛像前一张桌子,陈设了小玻璃佛龛,供着装金和石雕的佛像,佛像面前,正列着一个宣炉,香烟缭绕的,正焚着沉檀。

原来刚才在山路上闻到的沉檀香气,就是这里传出去的了。

佛案两边,高高的四个书格子,全列着是木板佛经。

在书格子之外,就是四个花盘架子,架着四个白瓷盆子,都是花叶向荣的盆景。

在佛案之下,并不列桌椅,一列三个圆蒲团。

乍来一看,这里不是人家别墅,竟是一个小小的佛堂了。

”在《啼笑因缘》中,樊家树与沈凤喜、何丽娜、关秀姑的爱情本身具备世事姻缘各有机缘的佛教思想。

何丽娜为获得樊家树,宁愿一个人呆在西山别墅,清心寡欲,用佛学来解脱自己。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张恨水浓厚的佛教文化特征,张恨水是借助佛学来体验人生的悲凉感,用佛学去支撑起自己的人格大厦。

由于双重人格的影响,加以旧诗词的熏陶,张恨水具有浓厚的名士情结,这也是他的传统文化特征之一。

他自己也曾说过:“用小铜炉焚好一炉子香,就作起斗方士来。

这个毒是《聊斋》和《红楼梦》给我的。

《野叟曝言》也给了我一些影响。

”他的成名作《春明外史》的主人公杨杏园无疑是对张恨水自己的一个有效注释杨杏园是位颇有诗兴词趣、性格孤傲、不乏正直善良的人但由于没有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作保障,其名士气不是很潇洒具有穷愁的意味。

他淡泊名利,具有超逸淡远的人生态度他对梨云除了情感寄托外,自然具有才子佳人传统文化情结的根由。

当梨云死后,他写挽联,清明祭典读悼文,如在第二十九回中,杨杏园独自游园,心情落寞,借景想起“春江水暖鸭先知”、“红飞花影瘦”等诗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流落异乡,颇有名士气的文人形象。

杨杏园的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风范,不仅是儒教风范,也是名士情趣的表现形式。

由此,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张恨水的名士情结。

张恨水小说的审美题旨同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联系,保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底。

从审美的综合因素来看,张恨水小说不侧顷承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社会言情的走势流向,且极力地拓展了通俗小说的审美疆界,增强了作品的审美张力,使张恨水成为中国传统小说真正的嫡传者。

二、新的文化特征的融合(一)作者的现代特征张恨水处于过渡时代,自然我们会发现他身上富有活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特征。

他主张创作要符合时代要求。

他具有传统的“风流才子文人隐士”的思想习性,又有对新事物与时代风气的追求。

我们可以看到张恨水身上具有同时代知识分子趋新避旧的特征。

正是由于这一点,使他的小说逐步摆脱旧文学的束缚,不断吸纳新文学富有现代特性的因素,获得广泛的欢迎肯定。

他走着一条同新文学殊途同归的路。

他一方面坚持传统文化,用通俗小说的各种样式创作;另一方面又因时而变,将旧的东西转化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的文学。

这就决定了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作家,他的作品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恨水因时而动的趋新特点可从他对传统章回体通俗小说从内容到形式的现代性改造中体现出来,使之重获生命力。

张恨水凭借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吸纳新文学各种必要因素,他认识到旧的通俗小说艺术更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他主张“花样无非翻旧套,文章也要顺潮流”。

他在作品取材、思想设定上顺应时代潮流,淡化封建士大夫立场,接受个性解放意识和平民精神;在艺术技巧上花样翻新,学习新文学技巧、注重细节描写、性格刻画和景物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