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原创省级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ppt

合集下载

《六国论》公开课课件

《六国论》公开课课件
文本解读与赏析
REPORTING
重点段落解读
开篇背景介绍
文章开篇即交代了六国的历史背景和 地理位置,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
论证方法与逻辑
文章采用了对比、举例、引用等多种 论证方法,逻辑严密,使论点更具说 服力。
苏洵的论点阐述
苏洵在文章中明确提出了“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 中心论点,并通过事实论据进行了充 分论证。
能力和文学素养。
下一步学习计划
01
02
03
04
深入学习
继续深入学习《六国论》的相 关知识和背景,了解作者苏洵
的生平和其他作品。
拓展阅读
阅读与《六国论》相关的历史 文献和资料,了解战国时期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写作练习
尝试撰写与《六国论》相关的 论文或读后感,提高写作能力
和思辨能力。
交流讨论
参加课堂讨论或线上论坛,与 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秦国崛起
经过商鞅变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秦国逐渐崛起为战国后期的强国。
PART 04
思考讨论与课堂互动
REPORTING
思考问题提
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各 自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的“六 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 在赂秦”的观点,你如何理解?
苏洵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他通过 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或
01
02
03
长平之战
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场决 定性战役,赵国战败,加 速了秦国的统一进程。
邯郸之战
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国攻破 ,赵国灭亡,标志着六国 中最后一个国家的覆灭。
荆轲刺秦王
燕国派遣荆轲刺杀秦王嬴 政,失败后被秦国以此为 借口灭燕。

《六国论》优秀(上课实用)演示精品PPT课件

《六国论》优秀(上课实用)演示精品PPT课件

(请同学根据历
史、文学知识讲
述)
2
秦国 韩、魏、楚 齐、燕、赵
3
4
文史是一家
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好文章都与述 (评)历史有关。如: 《荆轲刺秦王》 《过秦论》 《项羽之死》 《阿房宫赋》
5
7
解题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 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 “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 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 之论”。
导入课文
.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 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 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 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 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 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到哪样菜,那样菜就归谁 吃, 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 “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 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 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 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 “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1
城:大城池。
译文:秦国凭借攻战获取土地之外, (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 镇,大的就获得城池。
21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较:比较。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所字结构) 而:连词,表因果关系。 其实:它实际数量。
译文: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 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它的实际数量多到百倍。
译: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 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16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以:因为。

《六国论》公开课课件

《六国论》公开课课件
——唐德宜《古文翼》 “赂字篇眼,紧粘后祸,为鉴警时也。若就六国言六国, 不如次公中肯,而警时则此较激切。以地赂,以金增赂,所 赂不同而情势同,读之魄动。”
——浦起龙《古文眉铨》
评名 价家
六国论
苏洵
嬴政并吞六国
“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 “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 “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 “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 “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目 录





战 国 七 雄
目 录





论,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 (1)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 政的见解和主张。(2)史论:通过评 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 者提供治国借鉴。
目 录





1、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1)文章开头提出了什么样的中 心论点?
2)又设立了哪两个分论点进行 论证?
3)作者开头这样写有何作用?
目 录





1、诵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本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 灭的原因?
2)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
目 录





1、诵读课文第三段,思考:
1)本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 灭的原因?
2)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
六国灭亡的时代背景
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 前280 年 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 前275年 魏割温予秦 。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

(最新整理)》《六国论》公开课课件共28张PPT(共28张PPT)

(最新整理)》《六国论》公开课课件共28张PPT(共28张PPT)

2021/7/26
27
• 6、亡
•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动,丧失、丢失)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动词,灭亡)
•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名词,逃跑的人)
• 7、终
• 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究)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底)
• 吾尝终日而思矣(副词,整、全)
• 8、故
•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形容词,旧)
四、古今异义
1、可以 古:可以凭借/今:表示许可、答应。
2、故事 古:先例,旧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有 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五、通假字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 要。)
2021/7/26
20
六、翻译
唉!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 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 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 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可悲啊!有这样的 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土地天天消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 势所胁迫啊!
1、其实 古:那实际上/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祖父 古:祖辈和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3、至于 古: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相当于现在的“以至(于)”/今:另提一事。
2021/7/26
10
假五、通假字 字1、暴(pù):通“曝”,暴露、显露。
2、厌:通“餍”,满足。
六、翻译
秦国用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
治。
2021/7/26
23
赂 (总分) 秦
力 亏 (第二段)
数量上 程度上 道理上
弊( (
在总
第 一

《六国论》精品PPT课件19张

《六国论》精品PPT课件19张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 火,薪不尽,火不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道也。
事实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本段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体现在什么地方?
小邑 得百倍
大欲 得难 有限 奉繁 不尽
对比
大城 失百倍
大患 献易 无厌 侵急 不灭
数量上
程度上 道理上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把城池比作草芥——比喻论证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引用论证中比喻生动形象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中心论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一 故曰:
弊在
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跟。赂秦
不赂者以赂者丧
分论点二 也


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总领全文。作者开门见山地 提出中心论点,在结构上具有提领下文、统摄全篇的作用。
2.第二段哪句话可以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本段的中 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哪句话?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 论述的?整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第二段哪句话可以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本段的中心内容印 证了第一自然段中哪句话?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第三段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4、第四五段写了什么内容?得出了什么结论?
1.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从哪两个 方面加以论述的?整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段四 句的关系怎样?
祖先创业的艰难 子孙割地之轻易 “一夕安寝”与“秦兵又至”
的鲜明对比
事实论证(列举历史事实)
继续揭示赂秦 政策的失败
第二段
赂秦 对比

《六国论》优秀ppt课件

《六国论》优秀ppt课件

各个击破。
03
六国用人不当,人才流失
六国在用人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往往重用庸才而忽略真正的人才。同时,
六国之间的人才流动也受到了限制,导致人才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阐述作者政治主张
强调团结致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根本原因在于它们不能团结一致对抗秦国的侵略。 因此,他主张各国应该放弃彼此之间的争斗,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揭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阐述“赂秦”对六国造成的危害,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分析不赂秦的国家因失去强援而灭亡的原因,深化中心论点。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左传》
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为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战国策》
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是研究战国 历史的重要文献。
探讨春秋战国时期其他重要事件
春秋五霸
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包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取得了卓越的 成就,对春秋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视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只有拥有足够数量和优质的人才,才能推动国家的经 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各国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国家 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5
艺术手法鉴赏
对比手法运用
横向对比

《六国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省级一等奖pptx

《六国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省级一等奖pptx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及历 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和探究能力。
案例分析法
结合历史案例,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六国论》的论 点和论据,提高学生的分 析能力和历史素养。
学生参与与互动
提问与回答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 及时回答,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组讨论与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并选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 达能力。
通过一等奖课件的呈现, 展现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 件制作方面的专业素养
课件内容与结构
课件开篇
简要介绍《六国论》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文章 主旨
内容梳理
按照文章结构,分步骤解析《六国论》的论点、 论据和论证过程
重点难点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和讲解
互动环节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思考和交流
知识拓展
引入相关历史文献和学术观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 野和思考深度
课堂总结
回顾本课学习重点,总结《六国论》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 值
02
《六国论》概述
作者及时代背景
01
作者
苏洵,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02
时代背景
北宋中期,面临外患内忧的局面,作者借古讽今, 通过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来警示当后世的政论文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 誉为政论文的典范之作。
05
06
文章中的思想观点对当时的北宋朝廷及后 世的历史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03
课件制作过程
素材收集与整理
01 文本素材
从《六国论》原文、注释、译文等文本资料中, 提炼出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02 图片素材

六国论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六国论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六国论公开课优秀ppt课件•引言•六国概况•六国战争与外交•六国论原文解读•六国论相关问题研究•六国论在现代社会的启示•课程总结与展望引言01课程背景六国论的历史地位六国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政治文献,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六国论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六国论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六国论公开课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开设六国论公开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六国论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和学术价值,掌握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情感目标教学目的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六国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六国论的相关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六国概况02六国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六国位于亚洲东部,包括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

历史背景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创造了著名的春秋战国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六国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六国政治制度以君主制为主,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齐国实行的是“田氏代齐”的政治制度,楚国则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

经济状况六国时期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商业贸易繁荣,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同时,货币流通和金融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六国文化特色及传承文化特色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同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

2024版优质六国论课件ppt一等奖

2024版优质六国论课件ppt一等奖

2024优质六国论课件ppt一等奖目录CONTENCT •引言•六国论背景及历史沿革•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剖析•重要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战国策士游说技巧及策略应用•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探讨•总结与展望01引言背景与目的深入了解六国历史与文化通过对六国历史的深入研究,增进学生对该时期历史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对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通过六国论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关系,拓展国际视野。

80%80%100%六国论简介介绍六国论的起源、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阐述六国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六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等。

分析六国论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意义。

六国论的起源与背景六国论的主要观点六国论的影响与意义01020304课件目标内容概述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估与反馈课件目标与内容概述介绍课件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以及使用的教学辅助工具。

简要介绍课件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国历史与文化、六国政治与经济、六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六国论的影响与意义等。

明确课件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说明课件的教学评估方式,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课件进行调整和优化。

02六国论背景及历史沿革社会变革与动荡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思想文化繁荣春秋战国时期背景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不断进行争霸和兼并战争,形成了复杂的政治格局。

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景象,各种学派和思想流派纷纷涌现。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六国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这六个强国,它们各自起源于不同的地区和族群。

六国的起源六国的发展六国的衰落通过不断的扩张和兼并,六国逐渐壮大起来,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

随着历史的演进,六国逐渐衰落,最终被秦国所灭。

030201六国形成与发展过程六国之间政治关系复杂多变,既有联合抗秦的合作,也有相互攻伐的争斗。

《六国论》72205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六国论》72205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15/20
唉!(假如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土地来封 给天下谋臣,用侍奉秦国心来礼遇天下奇才,齐 心协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 人吃饭都咽不下。真可悲叹啊!有这么有利形势, 却被秦国积久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 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 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势力即使比 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用不赂秦伎俩战胜秦国形 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么大国家,而重蹈六国灭 亡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食之不得下咽 yàn
胜败之数 shù
6/20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被击破被灭亡,并不是(他们)武器不尖锐, 仗打不好,弊病就在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 国使自己力量亏损,(这)是被灭原因。有些人会问: “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 说:不贿赂秦国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国家而灭亡, 因为(不行贿赂国家)失掉了强有力外援,不能单独地 保全。所以说:弊病就在贿赂秦国。
六 国苏 论洵
1/20
背景介绍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 ,实施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 成了军事上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 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时代,北宋 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 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么“陪邻”结果,助 长了契丹、西夏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 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么现实撰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4/20
课题解释
论:是散文一个,以论证为 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 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 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 灭之论”。

六国论公开课课件完ppt

六国论公开课课件完ppt
C、义不赂秦
“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D、不能独完
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E、李牧连却之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5.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 项是( ) ①思厥先祖父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提出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 入全面, 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为 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 一层。
3、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事实论证、假设论证
第四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第 五段得出了什么结论?
第四段------ 承上启下 第五段------
引古(六国破亡)------讽今(在六国下) 结论: 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9、日削月割 名词作状语,每日,每月。
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判断句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4)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5)举以予人。省略句,省略宾语。 (6)赵尝五战于秦。 介词结构后置
3、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D) A、暴霜露
“暴”同“曝”。晒,引申为“暴露”,意为“冒着”
B、暴秦之欲无厌
“厌”同“餍”。满足。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
“无”通“毋”。不,不要。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
A、日割月削
“日”“月”,名词作状语
B、以地事秦
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
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是 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整段在文中的作 用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既然如此,赂秦的是哪几国呢?试据课文回答。
据“燕赵之君……”和“齐人未尝赂秦”,可知“赂秦”仅指韩、 魏、楚三国而言。) 为什么作者不指名呢?(这是史实,尽人皆知,无须指名。)
4.哪一段是论证赂秦的危害?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从哪些方面展 开论证的?
明确:第二段针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个分论点进行论证。 (齐声朗读第二段); 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1)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 (2)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 赂秦的危害是:“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2)以赂秦之地封谋臣,礼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再读文本,分组讨论: 1.你同意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吗?试结合课文和相关知识谈谈你的 看法。
(1)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不能“合纵”联合抗秦。 (2)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 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3)秦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能支持连年对外战争。 (4)统一乃人心所向,老百姓厌倦了几百年的混战。 从历史事实来看,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并 非像苏洵所论述的那样简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持续五百 多年的群雄争霸的的历史终结。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说说曾经称 雄一时的韩、魏、楚、赵、燕、齐六个诸侯国, 为什么会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相继灭亡?
1.梳理文本思路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2.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体会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
再读文本,分组讨论: 2.你认为作者有什么样的写作意图? 你是从何得知的?试结合文本和时 代背景进行分析。
从课文第五段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可知,讽谏北宋王朝面对外来 侵略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历史覆辙,这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即是本文 的主旨。作者将六国的情况和北宋的情况作对比,六国力量虽然比秦弱 小,“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而北宋现在一统天下,力量强大 ,来劝谏宋王朝改变妥协政策,奋起抵抗才是唯一出来。这是一种借古 讽今的手法。
翻译下列句子。提醒学生圈点句中的重要词语,注意特殊的文言句式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2.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省略句)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4.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省略句)
翻译下列句子。提醒学生圈点句中的重要词语,注意特殊的文言句式
自由诵读课文,并快速阅读文后赏析。思考并回答问题。
5.齐国未尝赂秦,燕、赵两国也“义不赂秦”,可为什么也灭亡了?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灭亡的自身原因是:燕“以荆卿为计”, 惹火烧身;赵“牧以谗诛”,自取。而苏洵认为的根本原因是:“燕赵 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孤立无援,其灭亡是“诚不得已”。
6.假如苏洵是战国时韩、魏、楚、齐、燕、赵六国的谋臣,你认为他会 采取什么策略来对抗秦国,而保全自己?试结合文章作答。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议定。每 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 年(1044年),宋又被迫与辽订盟,每年加“岁币”银 十万两、绢十万匹。 同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西夏对 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 万斤。 尽管如此,辽和西夏的侵略活动仍未停止。苏洵 此文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写的。
2.提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是“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一),这是从贿秦的 诸侯国来说的;二是“不贿者以贿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分论点二),这是从不贿秦的诸侯国来说的。 其作用是,总 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自由诵读课文,并快速阅读文后赏析。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活动
1.全班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先组内交流、讨论、解 决课前预习时遇到的文言词句方面的问题。 2.小组还有没弄明白的问题,再提出来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翻译下列句子。提醒学生圈点句中的重要词语,注意特殊的文言句式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2.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省略句)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4.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省略句)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与其子 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 在文学上取得显著成就,是经过一番刻苦读书、认真作 文的过程的。据他自述,少年时,他不爱学习,到了二 十五岁,才开始知道读书。自以为比伙伴们学得好,但 后来取古人之文一读,才觉得古人的“出言用意”都跟 自己大不相同,于是下决心将过去所写的数百篇文章全 部烧毁。然后,将《论语》《孟子》、韩愈的文章取来 ,终是诵读,读了七八年,才感到古代文章确实写得好 。时间一久,读之益精,自己胸中也“害然以明”,但 还未敢自出其言。又经过一番努力,胸中之言日益多, 甚至不能控制自己,只好将它书写下来。到了这时,落 笔为文,才“浑浑乎觉其来之不易矣”。这就是历史上 关于苏洵焚稿、勤奋读书、刻苦作文的美谈。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2.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省略句)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4.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省答问题。
1.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论点的?
本文的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弊 在贿秦”。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对于六国的灭亡,古今学者进行过许多分析和探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 面文段,并回答问题。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 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 ,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 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 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宋]苏辙《六国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