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省级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PPT

合集下载

《六国论》优秀PPT课件

《六国论》优秀PPT课件
• 1、暴霜露 “曝”,曝露 •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倘若 • 3、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满足 •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通“勿”,不要
21
古今异义
•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
• 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形容词,适合,得当
然后得一夕安寝

动词,获得
35
文言虚词
•而 •之 •以 •为 •其 •则 •与
36
文言虚词



(1) 连词,表因果。 赂秦而力亏

(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
在苏洵看来,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什么?
开门见山,直陈观点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1)赂秦而力亏 (2)不赂者以赂者丧


7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小邑 得百倍
大城 失百倍
数量上
对 大欲 得难
有限
大患 献易 无厌
程度上
比 奉繁
侵急
不尽
不灭
道理上
赂 秦 力 亏 , 破 灭 之 道
8
不赂者以赂者丧
齐、燕、赵并不“赂秦”,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48
2024/10/15
49
12
• 老泉论六国之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
而卒亡于此,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

《唐宋文举要》甲编卷八引

高中语文苏教课标版必修二《六国论》陈彦伟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

高中语文苏教课标版必修二《六国论》陈彦伟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

思考题:作者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
是什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
述的?
六国破灭, 赂秦

非兵不利,
赂秦而力亏,破灭 之道

战不善,
弊在赂秦。 不赂秦
不赂者以赂者 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思考题:第三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 灭的原因的?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 论证方法?分别在哪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秦攻取所得与受赂所得对比
思考:第五段是怎样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的?
六国:只是各据一方的诸侯,
其势弱于秦,犹有不赂而胜之
对 势。
点出主旨:讽
谏北宋王朝,
吸取历史教训,

不要重蹈覆辙
宋:据有一统天下,力量远远
超过六国。却从六国破灭之故
事。
思考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的?即文章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
独 完
燕赵 破灭原因
面者不
丧能
具体原因:本身的错误 行刺客,去良将。
根本原因:燕赵处秦革灭 殆尽之际,孤立无援
齐亡的原因:与赢而不助五国。五国既丧, 不能独完。
思考:分析六国破灭的原因,作者得出 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三苏 :苏轼 ·苏辙·苏洵
主要作品:《几策》二篇、《权书》十篇、 《衡论》十篇。文集-《嘉祐集》
作品特色:精于古文写作,犹长策论,主 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 论点鲜明,论证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 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有战国纵横家 的风度
背景资料:
1)时代背景:北宋初期,西、北边患严重,自开国

《六国论》原创省级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ppt

《六国论》原创省级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ppt
3.既然如此,赂秦的是哪几国呢?试据课文回答。
据“燕赵之君……”和“齐人未尝赂秦”,可知“赂秦”仅指韩、 魏、楚三国而言。) 为什么作者不指名呢?(这是史实,尽人皆知,无须指名。)
4.哪一段是论证赂秦的危害?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从哪些方面展 开论证的?
明确:第二段针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个分论点进行论证。 (齐声朗读第二段); 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1)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 (2)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 赂秦的危害是:“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2)以赂秦之地封谋臣,礼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再读文本,分组讨论: 1.你同意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吗?试结合课文和相关知识谈谈你的 看法。
(1)六国君主中了秦国的挑拨离间的诡计,不能“合纵”联合抗秦。 (2)六国之间互相侵夺以及六国与秦的频繁战争,造成六国壮年劳动力的 大量死亡,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3)秦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能支持连年对外战争。 (4)统一乃人心所向,老百姓厌倦了几百年的混战。 从历史事实来看,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并 非像苏洵所论述的那样简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持续五百 多年的群雄争霸的的历史终结。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说说曾经称 雄一时的韩、魏、楚、赵、燕、齐六个诸侯国, 为什么会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相继灭亡?
1.梳理文本思路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2.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体会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

2024版六国论优秀课件[1]

2024版六国论优秀课件[1]

六国论优秀课件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与背景•六国概况及特点•六国政治制度与变革•六国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六国战争与外交关系•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课程介绍与背景六国论背景及意义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六国论所论述的是中国战国时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历史。

这一时期,各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和外交斗争,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

六国的地理位置与特点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

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军事实力,因此在外交和战争策略上也各有特色。

六国论的意义与价值六国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它揭示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及其演变规律,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六国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六国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论点通过学习六国论,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论点,了解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及其演变规律。

分析六国论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学生应该能够分析六国论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事实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六国论,学生应该能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欣赏文学作品。

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内容安排六国论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其背景介绍、主要论点阐述、论证方法分析、逻辑结构解析等方面。

同时,还可以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六国论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时间安排六国论的教学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一般来说,可以将其分为若干个课时进行讲解,每个课时讲解不同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安排一些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02六国概况及特点01020304地理位置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色以农业为主,注重水利建设和商业发展,拥有发达的纺织业和制盐业。

六国论公开课ppt课件

六国论公开课ppt课件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 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 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 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兵:兵器 道:原因
或未易量liáng 为wéi秦人积威之所劫 苟gǒu以天下之大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2、注意下列句子的正确朗读节奏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 棘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学生质疑 集体讨论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然限厌侵战判理云犹不此则,之而矣:言, 固 抱尽薪救法灾诸 暴 强 。 得奉薪愈 宜 “,:去祸火侯 秦 弱 之火急 至 以然之救柴 消 反。草 除 而比之之胜。不弥于地。。火。 灾 扩喻地欲负繁颠事,灭故古抱 祸 大用有无已。覆秦不,薪人着 , 。错,,”柴结误草果的去使方既 地 永 送 国 所 弱 清 覆 古 国 不有 远 对 以 , 清 人 ,然 给 亡 烧限 没 诸 用 谁 楚 说 就这 秦 , 完, 有 侯 不 胜 楚 : 好样 国 是 ,强 的 着 谁 了 像满 “, 的 理 火暴 侵 战 负 。用 抱足那土所就秦略争就么地当不土柴。以国也,已地救(诸然会至越的越谁经侍火诸侯的灭多于贪急强分的事。奉,全,侯心。谁得秦土。部柴”秦) 这话说对了。

《六国论》pptPPT课件

《六国论》pptPPT课件
纵横家的特点
纵横家善于辞令和权谋之术,他们游说列国君主,以智谋和口才为手段,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纵横家 在战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他战国策士及其故事
孟尝君与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是战 国四公子之一,以广招宾客、食客三 千而闻名。其中有两个门客模仿鸡和 狗的叫声,使孟尝君得以逃脱赵国的 追杀并顺利回到齐国。这个故事展示 了战国策士的智慧和机智。
六国合纵抗秦策略及失败原因
合纵策略的形成与实施
阐述六国合纵策略的形成背景、目的及实施过程。
合纵策略的成效与局限
分析合纵策略在抵抗秦国东扩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合纵策略的失败原因
探讨六国合纵抗秦最终失败的原因,如内部矛盾、秦国策略等。
文章主旨思想
01
阐述作者苏洵的历史观和政治主张
通过《六国论》一文,表达作者对历史变迁的看法和对政治策略的见解
心得1
心得2
通过阅读《六国论》,我了解到六国灭亡 的原因及作者对当时政治格局的独到见解 。
文章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入的剖析, 让我对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体会1
体会2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对国家 兴衰的关切之情以及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 理。
通过思考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我对如何 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 的理解。
THANKS
感谢观看
冯谖客孟尝君:冯谖是孟尝君的门客 之一。他三次弹铗而歌,要求更好的 待遇和尊重。在孟尝君满足他的要求 后,冯谖为孟尝君谋划了“狡兔三窟 ”的策略,使孟尝君在失去相位后仍 能保全自己并恢复相位。这个故事体 现了战国策士的远见和谋略。
平原君与毛遂自荐:平原君是赵国的 一位重臣,他广招门客以应对各种政 治危机。毛遂是平原君的门客之一。 在赵国被秦国围攻时,平原君计划联 合楚国共同抗秦。毛遂自荐随同前往 楚国游说楚王出兵救赵。最终毛遂凭 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说服了楚王 出兵救援赵国。这个故事展示了战国 策士的勇气和胆识以及他们在国家危 难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最新整理)》《六国论》公开课课件共28张PPT(共28张PPT)

(最新整理)》《六国论》公开课课件共28张PPT(共28张PPT)

2021/7/26
27
• 6、亡
•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动,丧失、丢失)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动词,灭亡)
•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名词,逃跑的人)
• 7、终
• 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究)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底)
• 吾尝终日而思矣(副词,整、全)
• 8、故
•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形容词,旧)
四、古今异义
1、可以 古:可以凭借/今:表示许可、答应。
2、故事 古:先例,旧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有 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五、通假字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 要。)
2021/7/26
20
六、翻译
唉!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 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 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 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可悲啊!有这样的 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土地天天消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 势所胁迫啊!
1、其实 古:那实际上/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祖父 古:祖辈和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3、至于 古: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相当于现在的“以至(于)”/今:另提一事。
2021/7/26
10
假五、通假字 字1、暴(pù):通“曝”,暴露、显露。
2、厌:通“餍”,满足。
六、翻译
秦国用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
治。
2021/7/26
23
赂 (总分) 秦
力 亏 (第二段)
数量上 程度上 道理上
弊( (
在总
第 一

《六国论》优秀ppt课件

《六国论》优秀ppt课件

各个击破。
03
六国用人不当,人才流失
六国在用人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往往重用庸才而忽略真正的人才。同时,
六国之间的人才流动也受到了限制,导致人才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阐述作者政治主张
强调团结致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根本原因在于它们不能团结一致对抗秦国的侵略。 因此,他主张各国应该放弃彼此之间的争斗,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揭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阐述“赂秦”对六国造成的危害,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分析不赂秦的国家因失去强援而灭亡的原因,深化中心论点。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左传》
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为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战国策》
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是研究战国 历史的重要文献。
探讨春秋战国时期其他重要事件
春秋五霸
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包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取得了卓越的 成就,对春秋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视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只有拥有足够数量和优质的人才,才能推动国家的经 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各国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国家 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5
艺术手法鉴赏
对比手法运用
横向对比

《六国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省级一等奖pptx

《六国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省级一等奖pptx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及历 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和探究能力。
案例分析法
结合历史案例,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六国论》的论 点和论据,提高学生的分 析能力和历史素养。
学生参与与互动
提问与回答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 及时回答,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组讨论与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并选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 达能力。
通过一等奖课件的呈现, 展现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 件制作方面的专业素养
课件内容与结构
课件开篇
简要介绍《六国论》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文章 主旨
内容梳理
按照文章结构,分步骤解析《六国论》的论点、 论据和论证过程
重点难点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和讲解
互动环节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思考和交流
知识拓展
引入相关历史文献和学术观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 野和思考深度
课堂总结
回顾本课学习重点,总结《六国论》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 值
02
《六国论》概述
作者及时代背景
01
作者
苏洵,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02
时代背景
北宋中期,面临外患内忧的局面,作者借古讽今, 通过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来警示当后世的政论文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 誉为政论文的典范之作。
05
06
文章中的思想观点对当时的北宋朝廷及后 世的历史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03
课件制作过程
素材收集与整理
01 文本素材
从《六国论》原文、注释、译文等文本资料中, 提炼出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02 图片素材

2024优质六国论课件ppt一等奖(2024)

2024优质六国论课件ppt一等奖(2024)

逻辑论证类
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事 实依据,使目标对象认同 策士的观点和主张。
情感打动类
运用情感共鸣、激发目标 对象的同情、信任等情感 因素,达到说服目的。
利益诱惑类
通过描绘美好前景、承诺 实际利益等方式,引导目 标对象采取策士所期望的 行动。
20
典型游说案例剖析
01
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
苏秦以六国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分析天下大势,指出六国各自为政的弊
深入了解六国历史与文化
通过对六国历史的深入研究,增进学生对该时期历 史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通过对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分析,提高 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
通过六国论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关系,拓展 国际视野。
2024/1/30
4
六国论简介
80%
六国论的起源与背景
政治、军事斗争。
突出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塑造有助于突出文章的 主题思想,即强调纵横家们在战 国纷争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各国 君主为求自保和发展而采取的不
同策略和手段。
增强艺术感染力
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够增强文 章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深 入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 和命运起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
鸣和情感体验。
齐威王
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的明君形象。他 听从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整顿吏 治,使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赵武灵王
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军事实力 大增的英明君主。他勇于变革、锐意 进取的精神在文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2024/1/30
17
人物形象塑造在文章中的作用
揭示历史背景
通过对苏秦、张仪等纵横家以及 各国君主的形象塑造,文章展现 了战国时期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 ,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

六国论获奖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六国论获奖公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8/14
第二段是采取什么样论证方法来叙述六国破 灭原因?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证法、比喻论证等
9/14
不一样点 相同点
试比较燕赵两国异同地点?
1、以荆卿为计 2、牧以谗诛用武而不终
1、始有远虑 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
2、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0/14
思索
1、齐燕赵灭亡共同原因是什么?
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智力孤危。所以,燕、赵灭亡 “诚不得已”。
2、本段最终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出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愈加深入全方面, 同时为下文深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3、本段主要利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假设论证
11/14
第四段在结构上作用是什么?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结论? 第四段---承上启下 第五段---
借古(六国破亡) 讽今(在六国下)
假设论证(第四段)
14/14
1/14
六国论 苏洵
文体知识
• 论,是古代惯用一个
文体,分为两种:
• 一个是政论,主要用于 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看法 和主张
• 一个是史论,经过评论 历史,总结历史教训, 为当初统治者提供治国 借鉴。
• 本文属于史论文。“六 国论”是倒装省略句, 是“论六国灭亡根本原 因”。
2/14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 家。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率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 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 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于是 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
结论:
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2/14
结构:紧凑而富于改变,错综而有条理。 语言:整齐而不呆板,音调铿锵,简练明快,多用 比喻,论点鲜明。

六国论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六国论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及拓展空间
六国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对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其异同点,探讨各种政治制度 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六国经济变革与发展研究
分析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变革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总结经济变 革对六国兴衰的影响。
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提出具体的保护措 施和传承策略。
六国论公开课优秀ppt课 件
• 引言 • 六国概况 • 六国战争与外交 • 六国论原文解读 • 六国论相关问题研究 • 六国论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背景
六国论的历史地位
六国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 政治文献,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 价值。
05
六国论相关问题研究
六国灭亡原因探究
内部因素
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军事力量削弱、文化衰落 等。
外部因素
强敌环伺、外交失误、自然灾害等。
综合因素
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落 后,以及外部环境的恶化,共同导致了其灭亡。
六国政治制度演变分析
政治制度概述
分封制、郡县制、官僚制等。
政治制度演变过程
文化贡献
六国各自拥有独特的文化和思想 体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对后世影响
六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人提供了重
要的历史借鉴。
04
六国论原文解读
原文作者及时代背景
作者
苏洵,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
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患内忧,作者通过六国灭亡的教训,警 示当朝统治者。

《六国论》72205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六国论》72205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15/20
唉!(假如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土地来封 给天下谋臣,用侍奉秦国心来礼遇天下奇才,齐 心协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 人吃饭都咽不下。真可悲叹啊!有这么有利形势, 却被秦国积久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 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 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势力即使比 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用不赂秦伎俩战胜秦国形 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么大国家,而重蹈六国灭 亡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食之不得下咽 yàn
胜败之数 shù
6/20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被击破被灭亡,并不是(他们)武器不尖锐, 仗打不好,弊病就在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 国使自己力量亏损,(这)是被灭原因。有些人会问: “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 说:不贿赂秦国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国家而灭亡, 因为(不行贿赂国家)失掉了强有力外援,不能单独地 保全。所以说:弊病就在贿赂秦国。
六 国苏 论洵
1/20
背景介绍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 ,实施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 成了军事上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 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时代,北宋 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 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么“陪邻”结果,助 长了契丹、西夏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 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么现实撰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4/20
课题解释
论:是散文一个,以论证为 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 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 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 灭之论”。

高一语文六国论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高一语文六国论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结论: 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第16页
(过渡) (分总)
赂 秦 力 亏(第一、二段)不赂者以赂者丧
(总 分)
弊在赂秦
(总分) (第三段)
数量上 程度上 道理上
(并 列)
齐亡之事实
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 之所劫哉
(第五段) (引古) (递 进)
(总分) 燕亡之教训
(第四段)
赵亡之悲剧
毋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
(第六段)(讽今)
[合纵]-----------苏秦 [连横]-----------张仪
第2页
六国灭亡时代背景
(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 前280 年 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 前275年 魏割温予秦 。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
第3页
六国灭亡时代背景
(2)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
F、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前例、旧事。今指真 实或虚构有些人物有情 节事情。)
第19页
• 2、以下各句没有通假字一句是 (D) A、暴霜露
“暴”同“曝”。读pù,晒,引 申为“暴露”,意为“冒着”
B、暴秦之欲无厌
“厌”同“餍”。读yàn,满足。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
“无”通“毋”,读 wú 不,不要。
• 始速祸焉 才,副词 • 终继五国迁灭 终于,副词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 故曰“弊在赂秦也”所以,所以,连词
•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形容词 • 强弱胜负已判矣 胜利,名词
• 而犹有能够不赂而胜之之势 战胜,动词
第23页
较秦之所得 得到,取得,动词 此言得之 适宜,得当,形容词 诚不得已 能,能够,动词 暴秦之欲无厌 想要,追求,动词 则秦之所大欲 欲望,名词 暴霜露 暴露,显露,动词 暴秦之欲无厌 贪暴,形容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熟读课文,疏通句义,掌握字、词、句方面的文言知识要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方法逐层论证的方法。 3.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 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 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1.李帧认为“六国皆欲为秦所为”,而“秦能独为之”,是 “得天助”。请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写出你对六国灭亡原因 的看法,题目就叫“六国新论”。
2.推荐阅读《苏洵散文选》《一代才臣苏洵》《苏洵故事》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 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 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 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 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 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2.删掉倒数第二段的语气词,朗诵并体会其变化。
3.调整倒数第二段语气词的语序,朗诵并体会其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1.改写文章最后两段,朗诵并体会两者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封谋臣,礼奇才,并力西,秦人恐。 积威劫,趋于亡,为国者,当三思。 皆诸侯,弱于秦,持大义,尚胜之。 天下大,从故事,苟宋亡,足可悲。
2.删掉倒数第二段的语气词,朗诵并体会其变化。
作者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请找出来并翻译。 明确: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改写文章最后两段,朗诵并体会两者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封谋臣,礼奇才,并力西,秦人恐。 积威劫,趋于亡,为国者,当三思。 皆诸侯,弱于秦,持大义,尚胜之。 天下大,从故事,苟宋亡,足可悲。
请试从文章的观点、写作意图和语言的角度,比较这两篇文章的不同点。

苏洵《六国论》
苏辙《六国论》
观点
赂秦
虑患疏,见利浅,不知势
意图
借古讽今
谋六国图存之道
语言
生动、感性
平实、理性
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1.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准确停顿。 2.充分利用课下注释理解文义,尝试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字义。 3.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速读课文,感知文体和文章内容,并梳理结构脉络。
史论叙述评论历史事实、总结历史教训、讽喻时政
第一部分(第一、二节),提出论点,并作理性分析,从不 赂者和赂者两方面论证论点。 第二部分(第三、四节),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 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第五、六节)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
作者生于真、仁、英宗三世。其时,宋王朝虽然尚 未疲弱不堪,但北有契丹(大辽),西有西夏,它们不 断骚扰,国家不得安宁。1004年,大辽举兵攻宋,当时 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辽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 形势如此有利,真踪却一味求和,订下“澶渊之盟”, 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自此,抗敌 卫国只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 宋均慨然应答。1044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却 反而给西夏银、绢、茶。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被 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苏洵是睹之心忧, 忧而思救,以为这和战国六国以地赂秦相比,有国之而 无不及,下场更加不堪设想,于是写下了这偏醒世文章。
3.调整倒数第二段语气词的语序,朗诵并体会其变化。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 ,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 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 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 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 、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 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 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 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 国,可不悲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