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正创新,务实求进
——浅析语文学科新教材体例特征及教学对策
张大权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然而,一些所谓的课改就是一种追求花样翻新的作秀。只务虚,不务实;只重形式的热闹,不重内在的实效。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只有在洞悉教材体例,了解教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实际,针对性的选择教法才是有效的,才不违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才不违背新课改“一切为了学生”的初衷。
【关键词】新教材体例特征构建教法守正创新
当下,新课改正热火朝天,如火如荼,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教学形式花样百出,教学理念层出不穷,确实热闹非凡。然而,我认为我们对待新课改,既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也不能盲目冒进,趋之若鹜。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传承性,东方人一直固有的审美特点,决定了语文这个学科教学的传统性;同时高考题型,考点也没有较大转变;所以在新课改下,我们最好的选择是“守正创新”。“守正”是指坚持以前有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是指在新课改的精神下,逐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效率。以务实的态度,寻求教学的革新与进步。抓纲务本,面对新课程,我们在教学中将何去何从,现我结合这两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新教材的体例特征谈谈我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新教材体例特征及相应的教学调整
1、新教材的构成及体例特征
新教材由选修和必修构成。必修由《语文》必修1-5构成,共5本教材,每册由“阅读鉴赏——写作——口语交际——梳理探究——名著导读”五个板块构成;选修由《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先秦诸子选读》《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中与修改》《影视名作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构成,共11本教材。必修教材较内容精微,选修教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为必修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新教材使用两年,通过这两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现在使用的新教材必修教材是一套精炼、系统、人文、科学的教材。精炼,主要体现在必修内容和老教材相比更加的简约,删除了老教材中在思想性和文学性不是很适应现今社会发展需要,与当代学生的理解有较大距离的篇目,保留了老教材中的精华篇目,适当的增加了在世界文学中的经典篇目,以及部分实用文体范本。系统,主要体现在选择的阅读部分文体体例清晰,教材的梯度明显,随着学习的深入,对学生能力训练逐渐深入;特别是写作部分,其体例特征更是明显而系统,高一记叙,高二议论,系统而实用。人文,教材所选的篇目,更加的注重对人性的关照,而不是的阶级特色,更加的关注人性深处的东西,求真,向善。科学主要体现在新教材特别注意了语文教学各部分的关系,阅读与表达交流,相得益彰,并且也关照到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语文学习能力培养。
编者由于必修内容的简约,所以编配了与必修内容相对应的选修教材。选修教材依照文体特征,将与必修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编排在一起。内容充实而全面,而且有很多非常经典的篇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盛宴,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多选择的自由。
2、必修教材和老教材外显区别
必修内容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4个部分构成。阅读单元比老教材少了2个单元,分别减少了1个文言文单元和1个现代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文章由老教材的4篇变成了现在的3篇。表达交流,即原来的写作、口语交际,但更加的系统、科学。新增加了名著导读1个部分。
3、在新教材体系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处理好必修与选修两套教材精读篇目与泛读篇目的关系,有选择的教学。
必修教材的简约势必会为我们的教学减去很大的教学负担,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厚积薄发的语文学习,若没有一定的量的积累,由怎么谈得上“厚积”呢?我们在新高一的教学中,正是受到必修教材内容的大量删减(实际上减少了五分之二,3个单元的内容),因而优哉游哉,将选修内容置于一边,一心一意,高高兴兴,慢慢悠悠教必修。然而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够,我们教学的惬意,换来的是学生素养的低下,试想高一上期文言文仅仅3篇文章,怎么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我个人认为高一文言就是讲10篇,学生文言阅读能力也不一定就好,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为我们提供大量优秀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所以当我们在盯着必修在教学的时候,其实我们真的应放出点眼光到我们的选修上去找找,是否有可教的类容,比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我们提供的大量的文言文:《过小孤山大孤山》《庖丁解牛》《阿房宫赋》《西门豹冶邺》《大铁椎传》《伶官传序》《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项脊轩志》《游沙湖》《苦斋记》。这些文言文可谓是偏偏经典,不可不教。比如《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为我们提供的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这些文章不可谓不优美,可以说篇篇都触及到我们国民的灵魂,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能力可以说是难得的素材。
所以我今天,想提醒大家的是,我们不要被必修的精简而放慢了教学的进度,放低了教学的标高,放弃了教学的抓手。怎样用活教材,活用教材,确实是值得大家研究的一个话题,需要集整个备课组之力,大家共同甄别筛选,构思研究。比如必修一第一单元,现当代诗歌阅读,为我们提供了4首诗歌,即《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这四首诗歌,若以考试为重可重点讲《沁园春·长沙》,其余三篇均可一首一课时解决,若以怡情为重,则可重点讲《雨巷》《再别康桥》,其余两篇可略讲。这样我们可以抽出时间,在选修上去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一丰富了我们的课堂,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活力。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谓新课改,或许首先就是在教材的使用上的改革,那就是用活教材,活用教材。所以在使用教材时我们要注意处理好必修与选修两套教材精读篇目与泛读篇目的关系,有选择的教学。切不可拿着看似简单的必修,而喜不自胜,麻痹大意。我个人认为必修不一定课课必修,但选修必须要选择的修修,而不能不修。既要大刀阔斧的砍,又要披沙拣金的挑,还要精耕细作的教。教好必修是王道,但用好选修才是水平。那么怎样用好这两套教材呢?
②注意充分利用必修与选修教材,处理好教和导的关系,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新课改形势下,虽然课改盛行,然大多数老师并未在教学上进行调整。一则受自身固有的知识和理念的限制,二则受高考的命题变化不大的影响,直接制约了我们课改的向前迈进的步伐。然而,课改是不可停滞的。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的问题,成为语文教学的诟病;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已成为语文老师头痛的的问题。
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改变。我们不仅要增加语文课的文化、文学的内涵,还应活化语文学习的活动;前者是针对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后者则是针对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如果学习成为一种活动,那么学习的方式,就不应该只有教师的讲授,或则简单的一问一答的简单互动。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怎么样构建鲜活的生命课堂,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就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组织学习活动,是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的讲授,和启发那么简单。是要建立在要对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知识构架有准确了解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对所教学的内容的知识构建了如指掌,包括重点、难点、知识本体(文本)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类型。比如上《滕王阁序》,既是赋文,而且用韵,意蕴丰富,感情强烈,其表现出来的学习特征,极适合诵读;比如《逍遥游》较抽象深奥,其表现出来的学习特征,就适合讲授。
很显然,将我们的教学,转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而不仅仅是讲授,这必将是教学的一场革命。革命者成为先驱的比较少,成为先烈的比较多。很显然,我们成不了先驱者,但我们也不能成为先烈。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操正步”教必修,而放手在选修上做一点课改尝试?我们是不是不可以像泸州二中那样搞一下学案式课堂?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引进选修的学习?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经典诵读,戏曲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