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慈善事业的对策研究
现阶段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现阶段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公益慈善事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提出对策建议。
问题一: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不平衡虽然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地域、领域和受益对象上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公益资源仍集中在发达地区和特定行业,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公益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公益项目扶持,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
2. 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公益组织之间的横向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实现公益资源的均衡分配。
问题二:透明度和信任度不高在公益慈善事业中,透明度和信任度是关键问题。
不少公益组织缺乏透明的财务公示和项目执行情况披露,导致社会的不信任和怀疑。
对策建议:1. 建立公益组织评估机制: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公益组织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捐赠者和社会公众的参考。
2. 强化信息公示制度:设立专门的公益慈善信息平台,公开公益组织的财务信息和项目执行情况,提高透明度。
问题三:人才培养不足公益慈善事业需要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支持,但目前人才培养不足,存在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对策建议:1. 多元化培养人才:政府、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积极推动开展公益慈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2. 强化组织内部培训:公益组织应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组织运作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公益慈善事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政府、公益组织和社会各界应紧密合作,加大扶持力度,提高透明度和信任度,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调查目的:调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调查对象:慈善机构近来的负面事件调查方法:文献查阅调查人员:蔡阿燕、娄熠雪(资料收集)李树芳、朱文凤(资料分析整理)尹首航(撰写报告)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慈善事业大力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其发展进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大发展,我们做一次社会调查,通过网络、杂志、期刊、文献等搜集资料,再融汇整合,发现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前言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慈善事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慈善事业列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发展慈善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
首先,发展慈善事业,有利于保证社会稳定。
社会的发展需要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
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现代化等等固然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它们最终只是手段,人的发展和人类福利才是目的。
慈善事业兼顾效率与公平问题,有效的促进社会成员共同进步,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
其次,慈善组织是构建公民社会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社会资本提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慈善组织的发展有利于人们之间相互信任、诚实和互助的建立,促进社会规范的形成,构建公民参与网络,让公民、公民性社会组织以主体姿态,以自助、自治的方式组织起来,参与社会管理,参与社会矛盾的解决。
最后,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人类道德素质的提高,构建和谐社会。
慈善事业展现了人性中“善”的一面,提倡人道主义,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形成相帮互助、相互关爱、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在中国,慈善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和谐的社会,应是一个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
首先,以奉献爱心为宗旨的慈善事业是我国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
第二,志愿服务是慈善事业的核心价值形式,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慈善事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
但由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晚,加上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不合理定位以及慈善组织力量的弱小,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缓慢。
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慈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的《慈善法》或《慈善事业促进法》等基本法律。
慈善公益组织制度、财务制度以及机构的活动领域、募捐款项、救助项目开发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
即使已经颁布的涉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也比较零散笼统且难以得到落实。
事实上,不完善的管理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已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桎梏。
二是慈善组织行政性倾向严重。
慈善组织是在行政需求下建立的。
改革开放后经济改革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各种矛盾突现,而有限的财政无法为所有社会成员缓解社会风险,这时政府不得不寻求第三部门的帮助。
而当时社会力量比较弱小,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当时几乎没有慈善组织。
政府只能从内部分化出慈善组织,以便以合法的手段获取慈善资源。
我国大部分慈善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半官方的组织。
因而,我国慈善组织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
在登记管理上,实行“分级登记,双重管理”制度,抬高了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限制了慈善组织的活动范围和领域。
在慈善组织运作过程中,慈善组织接受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人事任免,慈善组织的大部分领导是政府部门的离退休干部,极容易造成组织的官僚化,效率低下。
三是慈善组织公信力较低。
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很低的,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这是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对中国公益事业做出的评价。
我国慈善机构的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几个领导手中,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慈善机构理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决策作用。
某市慈善事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市慈善事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慈善事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使命。
然而,某市在慈善事业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采取对策来推动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对某市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问题一:公众参与度不高在某市的慈善事业中,公众参与度相对较低,很多市民对慈善事业缺乏了解,缺乏参与的意愿和动力。
这一问题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慈善事业的宣传推广不够到位。
某市的慈善组织在宣传上存在滞后的情况,媒体报道不够全面、及时,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导致公众对慈善事业了解有限。
其次,慈善事业的透明度不高。
一些慈善组织在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方面缺乏透明度,难以为公众提供清晰的捐款去向,这也使得公众缺乏对慈善事业的信任感。
针对以上问题,某市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方面,加强慈善事业的宣传推广工作。
可以通过多渠道、多媒体的方式,及时发布慈善事业的最新进展和善款使用情况,增加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了解和认同。
另一方面,建立慈善事业的透明度机制。
慈善组织应主动公布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感。
问题二:慈善组织运行不规范在某市的慈善事业中,一些慈善组织的运行存在不规范现象。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慈善组织的管理水平不高。
某些慈善组织在内部管理上存在缺失,组织架构不完善,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慈善事业的高效推进受到限制。
其次,慈善组织的资金管理不规范。
一些慈善组织在资金的募集、使用和监管方面缺乏规范的操作程序,容易引发资金流失、滥用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某市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慈善组织的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慈善组织的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提高慈善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其次,加强慈善组织的财务监管。
加强对慈善组织的财务审计和监察,建立规范的资金使用、监管等制度,确保慈善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
浅探我区慈善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探我区慈善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我区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体现。
随着我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慈善事业在我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慈善事业的现状出发,探讨我区慈善事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1. 慈善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我区的慈善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策扶持。
近年来,我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慈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项目资助等,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持。
社会参与。
我区的慈善组织和志愿者团队不断壮大,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慈善力量。
公众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深化,慈善捐赠意愿不断增强。
尽管我区慈善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慈善组织不足。
目前,我区慈善组织数量相对较少,且大部分规模较小,资金和人力资源有限,难以开展规模较大、长期性的公益项目。
慈善公益项目缺乏连续性和持续性。
一些公益项目只能依靠临时的资金和力量支持,难以形成持续的发展模式,影响了公益事业的长期效益。
慈善数据不够透明。
一些地方的慈善事业缺乏规范的数据统计和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造成了慈善捐款和物资的有效利用和监督存在一定困难。
二、发展对策和建议针对我区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1. 健全慈善组织体系加大对慈善组织的扶持力度,鼓励民间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设立慈善组织,积极支持和引导慈善组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扩大公益服务范围。
建立健全慈善组织的准入机制和评估标准,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管理和监督,提升其组织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增强慈善组织的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2. 完善慈善项目管理建立健全慈善项目评估和资助机制,优化项目申报和审批流程,提高慈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公益项目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鼓励慈善组织和公益机构开展多元化的公益服务项目,创新公益服务模式,拓展公益服务领域,提高公益服务的覆盖面和深度。
对目前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内容摘要:一、前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以政府举办的社会救助为主体,慈善事业只是政府救助的补充。
我国的国情更为特殊,即使明确定性的慈善组织,为了获取良好的社会信任度和号召力,也力求给自己抹上一些官方色彩。
目前,开展慈善活动规模较大的的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工青妇和残联组织,以及各种全国性的慈善基金会,都有这样的特征。
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企业家的家庭责任感很重,财富积累留给子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此外,公众自愿参与的慈善形式还不够丰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中,仍以单位组织的捐款、捐物为主,民间自愿自发的慈善行为还有待加强。
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慈善观念,塑造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营造全民参与不计较贡献大小的社会慈善氛围,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慈善事业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本文以重庆市九龙坡区慈善事业的发展为例,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前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以政府举办的社会救助为主体,慈善事业只是政府救助的补充。
我国的国情更为特殊,即使明确定性的慈善组织,为了获取良好的社会信任度和号召力,也力求给自己抹上一些官方色彩。
目前,开展慈善活动规模较大的的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工青妇和残联组织,以及各种全国性的慈善基金会,都有这样的特征。
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企业家的家庭责任感很重,财富积累留给子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此外,公众自愿参与的慈善形式还不够丰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中,仍以单位组织的捐款、捐物为主,民间自愿自发的慈善行为还有待加强。
慈善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慈善事业发展调研报告2019-08-17⼤⼒发展慈善事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善之区,具有重⼤意义。
今年已来,刘淇同志先后三次就慈善事业发展进⾏专题调研,强调要抓紧建⽴完善的慈善体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良好风尚,努⼒推动⾸都慈善事业加快发展。
为此,市委研究室、市民政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就北京市慈善事业发展情况进⾏了调研。
⼀、慈善事业的概念和特征1.慈善的内涵上世纪九⼗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开始了对慈善事业的研究。
迄今,对慈善和慈善事业的内涵并没有取得⼀致的意见。
根据受助对象的不同,⽬前对慈善和慈善事业有⼴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慈善概念是指社会公众建⽴在⾃愿基础上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偿救助⾏为。
狭义的慈善概念与英语中的charity相对应,指的是给穷⼈提供的帮助、救济和施舍,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概念。
⼴义的慈善概念是指建⽴在社会捐献经济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性救助⾏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贝克尔教授认为:“如果将时间与产品转移给没有利益关系的⼈或组织,那么,这种⾏为就被成为‘慈善’或‘博爱’。
”⼴义的慈善概念与英语中的philanthropy 相对应,指的是中⽂中的公益事业。
公益是⼀种⼤慈善,资助的对象不仅有穷⼈,还有宗教、教育、科研、⽂化、环保事业等。
⼴义的慈善事业也被笼统地称为慈善公益事业。
从狭义的慈善事业到⼴义的慈善公益事业,外延的扩展反映了慈善事业的历史演变。
现代意义的慈善公益事业较之传统意义的慈善事业,在以下⼏个⽅⾯发⽣了显著的变化:⼀是观念形态上,传统慈善观过分依赖于宗教意识,慈善⾏为被看作是富⼈对穷⼈的恩赐,⽽现代慈善活动⼀般被看作是社会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
⼆是在组织层⾯上,早期慈善主要局限于教会、⾏会、宗族等共同体,会在施舍者和受施者之间形成⼀种⼈⾝依附关系,⽽现代社会中,个⼈超越了公共体的束缚,以公民⾝份志愿参与慈善⾏为,两⼤主体是平等关系。
三是在⾏动主体上,传统慈善活动⼀般由宗教团体或单独个⼈开展,现代慈善事业越来越依靠众多的专业化慈善组织尤其是基⾦会组织进⾏。
社会慈善组织存在问题和对策
社会慈善组织存在问题和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慈善事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衔接社会保障制度、改善贫困群体的生存状况、缓解社会矛盾和提高社会凝聚力、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公德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的载体,作为联系人民和社会的中介组织,他的发展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注。
在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
尤其是在去年的汶川地震之后,我国慈善组织存在的问题暴露的更加明显。
首先,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次粗略的研究了我国慈善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外部环境。
1 政府干预过多。
在我国,慈善机构注册的前提是,必须找到一个主管单位,而且这个主管单位必须是政府部门,这样一来,慈善机构就必须与政府建立很好的关系。
也有很多慈善组织由于找不到主管部门而无法注册。
我国法律规定,只有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这一类的“官办慈善组织”才有合法募捐的权利,这样其他的民办慈善组织就失去了竞争力,造成了我国慈善组织募集的资源明显不足的现状。
全国每年募集到慈善资源不到全国GDP的%(美国慈善公益团体掌控的资源高达美国GDP的8%-9%)。
慈善组织的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推动密切相关。
大部分民间捐献被作为政府关怀和救助发放给受助对象。
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包办的模式对于现代的慈善组织仍然就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其实,慈善事业的具体操作过程是排斥政府干预的,因为政府的干预可能改变慈善事业的性质,背离捐献者的意愿.所以,政府的管理理念与政府导向就成为限制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 制度环境存在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迄今我国尚没有针对性、特定性的专门规范慈善(公益)组织的实体内容的法律与法规条款,即使是已经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亦因缺乏具体的、可供操作的配套政策而难以落实。
慈善捐赠的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得到有效落实。
政府促进慈善事业的手段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尤其是政府购买服务这套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慈善事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慈善事业发展的策略研究慈善事业是指为了公益而进行的捐助和志愿工作等活动。
作为一个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慈善事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如何发展慈善事业,成为了一个引发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慈善事业的意义、发展现状和研究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慈善事业的意义慈善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和谐至关重要。
首先,慈善事业有助于消除社会贫困。
通过慈善捐助等形式,为贫困、困难的群体提供物质上的帮助,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其次,慈善事业有助于发展教育事业。
通过向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援助和资源支持等形式,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最后,慈善事业有助于保护环境和生态。
通过对环境和生态问题进行捐助和支持等形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二、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慈善事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与国外相比,慈善法制建设尚不完善,多个依赖性捐助的问题亟待解决。
其次,慈善事业组织力量不够强大。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呈现出分散、脆弱、重复等问题,缺少统筹和整合的力量。
最后,慈善事业的公众意识和信任度有待提升。
当前社会公众对于慈善事业的认知及其信任度不高,亟需提升公众的慈善素养以及建立更多的慈善信息透明的机制。
三、慈善事业的研究策略要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创新,需要制定科学的研究策略。
在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完善慈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出更完整的慈善法规,对慈善捐赠和慈善基金进行明确、严格的监管,建立信誉评价机制,增强社会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度。
其次,建设更集中化、规范化的慈善组织平台,整合各方面力量,避免分散和竞争,提高组织力量和管理水平。
最后,重视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度和慈善素养。
可以通过加强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加强慈善教育、促进慈善文化的传播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慈善事业的理解和认同。
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摘要:近年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主要表现在:民众公益慈善参与率不高、公民的公益慈善观念相对落后、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较差、公益慈善事业行政色彩浓厚、公益慈善事业法律法规严重滞后等方面。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非理性的社会财富观制约公民公益慈善意识的发展,“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导致“爱有等差”的公益慈善观念,监督不到位造成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政府在公益慈善事业中角色定位不清,政府传统公益慈善思想导致法律法规滞后。
要改善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现状,需要倡导树立理性的财富观,培育公民的现代公益慈善意识,加强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督,政府转变角色促进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完善我国的公益慈善法律法规。
关键词:公益慈善事业;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财富观;政府角色近年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无论公益慈善的社会支持环境、民众的捐赠热情、公益慈善组织的快速发展,都表明了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在不断推进和完善。
但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困境,需要认真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并找出对策。
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有所裨益。
一、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困境1.民众公益慈善参与率不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与经济的迅猛增长相比,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从2008年起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也会提速。
根据这个判断,2008年应该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提速的转折点。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2008年社会慈善捐助的确因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原因一度出现快速增长,捐款额占GDP的比重大约为0.34%。
但是,这种状况如昙花一现,随后几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慈善捐助额度出现不增反降的局面,如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捐款额分别占当年GDP 的比例为0.16%、0.25%、0.18%、0.16%。
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发展迅速,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准入门槛高,税收优惠政策少,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管理滞后和人才匮乏等方面。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近年来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立足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吸纳,试图在对策研究方面有所创新。
关键词:民间慈善组织发展困境政策建议1 我国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现状在我国,关于慈善组织的概念,法律没有明确界定。
学术界对慈善组织的研究也多采用列举法。
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慈善组织是除了具有萨拉蒙所说的非营利组织的六个特征[1]外,在组织目标上,还具有慈善性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慈善事业进入高度发展的阶段,慈善主体数也在逐年增加。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将发展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第一次写入了支持发展慈善事业的内容。
在此背景下,我国慈善组织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社会团体23.9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9.0万个,基金会1843个,各类经常性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3.3万个(其中:慈善超市8101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城市的社会捐助网,并逐步拓展到部分乡镇、社区。
[2]但是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慈善事业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有近200家慈善组织,其中绝大多数带有官方色彩,纯粹意义上的民间慈善组织屈指可数。
而美国各类民间慈善组织超过l50万家。
这一数据的强烈对比,反映出了民间慈善组织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大力培育与发展。
2 我国民间慈善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2.1 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2.1.1 准入门槛过高首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民间组织的登记有很多的限制性条件;其次,申请成立民间组织要先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再次,我国实行“分级登记,双重管理”的体制,即民间慈善组织既要接受登记注册部门的管理,又要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民间慈善组织缺乏独立性。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慈善事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
但由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晚,加上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不合理定位以及慈善组织力量的弱小,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缓慢。
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慈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的《慈善法》或《慈善事业促进法》等基本法律。
慈善公益组织制度、财务制度以及机构的活动领域、募捐款项、救助项目开发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
即使已经颁布的涉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也比较零散笼统且难以得到落实。
事实上,不完善的管理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已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桎梏。
二是慈善组织行政性倾向严重。
慈善组织是在行政需求下建立的。
改革开放后经济改革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各种矛盾突现,而有限的财政无法为所有社会成员缓解社会风险,这时政府不得不寻求第三部门的帮助。
而当时社会力量比较弱小,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当时几乎没有慈善组织。
政府只能从内部分化出慈善组织,以便以合法的手段获取慈善资源。
我国大部分慈善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半官方的组织。
因而,我国慈善组织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
在登记管理上,实行“分级登记,双重管理”制度,抬高了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限制了慈善组织的活动范围和领域。
在慈善组织运作过程中,慈善组织接受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人事任免,慈善组织的大部分领导是政府部门的离退休干部,极容易造成组织的官僚化,效率低下。
三是慈善组织公信力较低。
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很低的,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这是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对中国公益事业做出的评价。
我国慈善机构的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几个领导手中,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慈善机构理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决策作用。
这就造成了慈善机构有时候会做出一些违背慈善机构章程宗旨,捐赠人意愿的错误决定。
大连慈善事业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连慈善事业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同时也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石。
大连市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先行区和海洋经济中心城市,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需要一个健全的慈善事业体系的支持。
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大连慈善事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当前大连市慈善事业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大连市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趋势,进一步加强对大连市慈善事业的理解和认识。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大连市慈善事业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大连市慈善事业的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以及大连市慈善事业的未来趋势分析。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 收集与大连市慈善事业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对大连市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
2. 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深入了解大连市慈善事业的运营模式、组织结构、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等情况。
3. 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有关大连市慈善事业的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等的意见和建议,用于本研究的后续分析。
4.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大连市慈善事业的受益者或者受捐人的意见和建议,从社会基层的角度,为本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5. 结合研究结果,分析大连市慈善事业的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及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一份完整的关于大连市慈善事业发展的研究报告,其中包含了对大连市慈善事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详细分析和研究结果,同时也将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大连市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国慈善事业现状及对策
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及对策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298-02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特别是前一段闹的纷纷扬扬的李连杰“壹基金”事件更是凸显了我国当今慈善事业的困境,怎样建设好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慈善事业,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慈善事业理念法律捐赠慈善一词,出自《魏书,崔光传》:“光宽和慈善,不忤於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
”是指公众以捐赠款物、志愿服务等形式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行为,通过某种途径自愿地向社会及受益人提供无偿的社会救助和社会援助的行为是慈善的核心所在。
中国慈善思想和慈善活动源远流长。
隋唐作为我国封建经济的鼎盛时期,统治阶级在各地广设义仓,用于对灾民的救济,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动荡不安。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1.我国的慈善事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巨大进步。
我国现代的慈善事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末,在经历了艰难起步、缓慢发展的阶段,到90年代中期才有明显的改观。
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我国共有基金会1800余家,其中公募基金会为991家,绝大多数由政府各部门创办。
而非公募基金会因国家的鼓励政策,从2004年第一家至今,已发展到800多家。
这些慈善机构在政府和公民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确保了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
2.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资金来源。
目前我国慈善资金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社会各界的捐赠与赞助。
这是慈善机构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企事业单位、组织赞助和个人捐款。
(2)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团体的捐赠和赞助。
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对策
广 阔 天地 大 有 作 为
船 读 就 业 薪 藏 最
一
罾 袈 ▲
继上个世纪 7 0年代末知 青返 城 、0年代 国企工人下 岗浪潮后 , 件 , 9 因此 , 农村 将 为成 为今 后 就 业 工作 的重 点 。 我们迎来了第三次就业高峰。面对这第 三次就业浪潮 , 到农村就业将 ( ) 投 入 为 岗位 开 发 提 供 了保 障 三 资金 会 成 为就 业 的 新 热 点 , 将 引 领 今 后 就 业 的 主潮 流 。 并 在我 国农村城市化 进程 中 , 国家对农 村投入 了大量 的资金 , 先是
、
农村” 口号提 出后 , 农村的城镇化水平有 了大幅度提 高 , 已不在是过去 大量 的 资 金投 入 为就 业 岗位 开 发 提 供 了保 障 。 传统意义上 的以农村生产 为主的种植 、 养殖型农 村 , 现代化 的农业生 二 、 村 就 业 的 主要 途径 农 产 和 企 业 的 出现 , 开 发 岗 位 提 供 了 可 能 。 为 ( ) 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提供大量就业 岗 ( ) 村 将 是 今 后 经 济 建 设 的 重 点 二 农 建设 社会 主 义 新 农 村 , 须 加 强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涉 及 到 以小 必 社 会 主 义 新 农村 建 设 的 提 出 , 立 了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 村 将 成 为 型 水利设施 为重点 的农 田基本 建设 , 确 农 防汛 抗旱 和减灾体 系建设 , 农村 我 国经 济建 设 的重 点 。近 三 年 , 中共 中央 制定 出 台 了 关 于 “ 农 ” 三 问题 道路 、 饮水 、 沼气 、 电网、 通信等 基础设施 和人居环境 建设 , 教育 、 卫生 、 的 三 个 一 号 文 件 , 力 促 进 了农 业增 产 增 收 , 高 了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 文化 等 农 村 公 共 事 业 建 设 等 一 系列 基 础 设 施 建设 , 而 可 以 开 发 大 量 有 提 从 力 ,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在 2 0 0 6年政府工作报告 的就 业 岗位 。 以吉 林 省 和 龙 市 为 例 , 市 共 有 2 人 口 ,6个 行 政 该 24万 8 中, 温家宝总理指出“ 要贯 彻工业反哺农业 、 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确 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 , 城 , 该市用于村路 、 水利等基础设施建 立 了农村将是今 后经济建设 的重点。而 经济又是拉 动就业 的前提条 设 投 入 了 大量 的资 金 , 带动 就 业近 万人 :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320-01摘要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探求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对策。
关键词慈善事业对策建议一、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状2005年以来,慈善事业被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并载入国家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央政府主管部门也开始强势主导着慈善事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09)》披露,零八年,中国接收国内外各类社会捐赠款物共计1070亿元,是零七年的35倍;募集彩票公益金371亿元,比零七年增长42%;参加志愿者1472万多人,年增长率达31.8%。
零八年个人捐赠达到458亿元,占捐款总额的54%。
零八年中国内地个人人均捐款34.66元,是零七年的人均捐款额的近14倍。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捐赠仍有很大的差距。
零七年美国慈善捐赠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零八年我国的慈善捐赠总额达到1070亿元,只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0.356%。
二、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角色错位在慈善事业中政府正确的角色应该是倡导者、管理者,搭建平台、倡导民众捐赠,并对慈善机构进行监督规范,而不能限制民间组织的筹款空间。
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慈善事业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时代里形成的政府包办的模式,内地的慈善组织,都有政府机构或官方机构作为其主管部门,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
同时,政府主导的或与政府有着密切联系的慈善机构维持垄断格局。
比如我国目前只有中华慈善总会与中国红十字会等7家慈善机构是捐赠全额免税的慈善组织。
在这种格局下,慈善事业依附于政府,其行为主体形同“二政府”组织,行政劝募成为慈善筹款的主导,这就必然会制约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
(二)公众慈善意识淡薄慈善意识是影响慈善事业发展最深层的因素。
我国当前慈善事业发展瓶颈分析及模式选择研究
我国当前慈善事业发展瓶颈分析及模式选择研究一、本文概述慈善事业,作为社会公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缓解社会矛盾、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和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当前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模式选择与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总结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成就。
然后,重点分析了当前慈善事业面临的主要瓶颈,包括慈善组织发展的不平衡、慈善资金筹集和使用的不透明、慈善法制建设的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深入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如慈善组织内部管理的不规范、慈善市场的不成熟、慈善文化的缺失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模式选择。
一方面,要推动慈善组织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慈善市场的培育和监管,完善慈善资金筹集和使用的机制,确保慈善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同时,还要加强慈善法制建设,完善慈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文章提出了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包括加强慈善文化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和参与度;加强慈善组织的内部管理和自律机制建设,提高慈善组织的运行效率和公信力;加强慈善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促进慈善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慈善法制建设,完善慈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本文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走向更加规范、透明、高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瓶颈分析近年来,尽管我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瓶颈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社会保障》考查课试卷院系:刘成伟班级:2009级行政管理一班姓名:刘成伟学号:090203036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慈善事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
但由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晚,加上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不合理定位以及慈善组织力量的弱小,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缓慢。
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步伐越来越不适应。
“郭美美事件”就给我过的慈善事业发展好管理敲响了警钟!关键词:慈善事业慈善立法慈善组织慈善意识慈善行政化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慈善事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
但由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晚,加上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不合理定位以及慈善组织力量的弱小,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缓慢。
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是慈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的《慈善法》或《慈善事业促进法》等基本法律。
慈善公益组织制度、财务制度以及机构的活动领域、募捐款项、救助项目开发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
即使已经颁布的涉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也比较零散笼统且难以得到落实。
事实上,不完善的管理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已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桎梏。
(2)、是慈善组织行政性倾向严重。
慈善组织是在行政需求下建立的。
改革开放后经济改革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各种矛盾突现,而有限的财政无法为所有社会成员缓解社会风险,这时政府不得不寻求第三部门的帮助。
而当时社会力量比较弱小,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当时几乎没有慈善组织。
政府只能从内部分化出慈善组织,以便以合法的手段获取慈善资源。
我国大部分慈善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半官方的组织。
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课程名称作者考试批次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完成时间发展慈善事业的对策研究——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取得显著的成就。
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在我国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越拉越大,造成很多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
如何对困难群众进行有效地救助是政府部门面临的一个挑战,而发展慈善事业是解决群众困难救助的一个有效途径。
那么何为慈善事业?慈善事业就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对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
是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的事业。
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有悠久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都有慈善事业的痕迹,只不过和今天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封建社会的各级政府部门和个人以及团体的赈灾就是慈善的最好表现。
新中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起于,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的创立,之后民间慈善机构(包括省级慈善机构和地方性慈善机构)纷纷建立,慈善活动也频频开展起来。
内地的慈善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相关慈善事业的专项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社会捐赠减税免税政策还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但是现行的法律法规尚不能规范、保护和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仍须规定慈善主体的进入资质、公益产权的界定、投融资方式及退出路径等。
当前仍需从法律上明确慈善组织的性质、慈善活动的主体负责人、慈善组织的监管机制、慈善活动的程序;很多有意从事慈善事业者之所以没有参加慈善活动中来,多种原因盖源于此。
另外,社会捐赠减税免税的政策还不完善,影响大宗善款募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论文(案例)考核社会保障概论作者许盛时学籍批次 201203 学习中心福建电大学习中心层次高中起点专科专业行政管理发展慈善事业的对策研究—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一、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一)发展慈善事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平等自愿原则1.由广大慈善捐助者自己决定如何实施捐赠,他(她)们有权利选择具体的捐赠规模、方式和用途等。
严禁对捐赠人采取强加、索取、变相摊派等违规行为!充分尊重受赠人的人格尊严和保护隐私。
2.确保企业自主捐款,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社会各阶层人士踊跃参与慈善事业地发展。
(二)公开透明原则是发展慈善事业的又一基本原则1.公益慈善的捐赠程序、款项物资管理和具体使用方式、捐助所获得的社会效果评估等专业信息通过有效公开,主办机构自觉地接受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监督。
2.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完善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查询、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形成专项资金募集、运作、使用的全过程监管机制。
捐赠信息公开,必须充分尊重款物捐赠人的意愿。
3.把牢捐赠款项、物资的实际监管,建立慈善信息统计、披露机制。
实行年检和评估工作把关,加强专业信息披露、日常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的监管,促进形成一个集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财务审计联合社会公众舆论监督、行业自律等多方面结合的公益慈善组织监管体系。
设立公众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数据,定期对外界公布事业发展报告。
(三)政府部门鼓励创新原则1.倡导全国各级行政服务单位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如何才能召集更多社会资源、加强对捐助行为及款物的监督管理,积极有效地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2.政府部门制定落实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培育监管公益慈善活动的专业组织、严格规范实际操作流程。
充分地显示出政府对公益慈善运行的总体决策指挥权。
3. 加大开发资源力度、发动社会力量共同紧密协作、实施受助人员的高效帮扶等综合改革与能力建设。
二、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存在的困难与矛盾(一)公益慈善事业长期存在着实际捐赠总量与人均捐赠数量相对较少,相关法规政策与慈善事业发展不相对应,实际能力与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不相适应,行业人才与发展需求不相匹配等问题。
(二)面临着组织登记困难、募捐资格不明确、行为不规范、信息披露与公开透明机制不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三)广大民众主动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识普遍较低,特别是缺乏富裕人士参与捐赠。
激励社会捐赠的法规制度亟待完善;相关专业机构、组织数量偏少;从业人员的募捐能力较差,大多数仍然带有一股浓重的行政部门办事作风。
这让广大公众普遍心存不满,严重影响到公益慈善从业人员在社会上本应树立起的光辉形象。
(四)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超过九成的民众对当前我国慈善信息公开度表示不满!公益慈善领域积压着大量的问题和矛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慈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
慈善活动信息的公开情况的确不容乐观!有一半以上的受调查者表示有经常捐赠款物,但近九成的民众却从未收到过任何相关的信息反馈!全国已建立起3.1万个常驻的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公益慈善超市,正在初步形成多种类型、分工协作的社会捐赠网络。
公益慈善组织成为吸纳就业机会、服务社会大众的重要操作平台。
三、根据慈善事业的发展规律,对薄弱环节和缺漏进行整改(一)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1. 对社会捐赠实行免税、减税政策是激励社会力量对公益事业的投入,鼓励先富帮助未富的有效手段。
根据国家颁布的规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向公益性、非营利性慈善组织的公益救济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2.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简化办事程序,为捐赠人办理免减手续提供规范、便捷服务。
(二)增强社会慈善意识继承、发扬传统慈善文化,将其纳入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部署规划。
大力宣传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宣传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宣扬先进代表、人物事迹,普及对慈善理念的教育,传播优秀文化,弘扬伟大精神,营造出深受民众关心、支持的慈善事业氛围。
(三)建立慈善公益组织的行业自律能力1. 加快专业化建设的发展步伐,迅速提高慈善公益组织的整体素质。
“公众信服力”是个具有实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吸引公众筹款的能力!公信力的加强需要通过行业自律,特别是要专业分工、相互监督、相互依存才能实现。
2. 现阶段需要大力培育国有公益筹款机构,规范引导行业发展能力和风范,形成合乎规范并接受资助的慈善执行机构之间相互合作监督。
3. 发展基层社区慈善公益机构,直接面对基层问题和需求,针对性和反应力强,运作成本较低,能将举办公益慈善活动的价值延伸至社区街道。
四、公开款项使用情况,接受社会公开坚督,获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
(一)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1.公开透明原则是公益慈善事业加快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
将具体的捐赠程序、款项物资管理和使用方式、捐助效用评估等信息有效公开,自觉接受政府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
捐赠信息的公开,首先必须尊重捐赠人的自主意愿。
2. 提倡所有公益慈善组织联合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加强廉洁自律,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邀请具备资质的社会机构为第三方进行评估,维护自身长期发展,发挥对社会积极有益的贡献价值!(二)慈善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是获取社会公众信任的基石1. 财务收支与服务效率采取公开公示制度,从行业标准到取得的社会效果,逐步做到慈善信息呈现递进式的全程公开。
2. 公益慈善组织的年检和评估工作必须严格把关,加强专业信息披露、日常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的监管,促进形成一个集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财务审计联合社会舆论、公众监督、行业自律等多方面相互结合的公益慈善组织监管体系。
3. 注重社会公众对此类信息的认知领悟力,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让慈善信息公开形式获得民众普遍赞誉,大幅度提高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众信服力。
推进慈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完善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查询、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形成专项资金募集、运作、使用的全过程监管机制。
4. 建立起全面的慈善信息统计制度、设立公众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数据,定期做出事业发展报告。
(三)建立权威、公正、客观的第三方评估制度1. 公益慈善事业的一大发展特点,是以组织运作为平台,实行专业化,且富有实际效率!完善第三方评估制度,可以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其社会作用。
2. 通过实行年检和评估制度,重点对相关信息的披露、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加大监管力度。
第三方评估制度非常重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长期稳定的独立资金支持,这样做出的评估具有权威、公正、客观地说服力,有利于促进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稳步提升。
3. 提倡所有公益慈善组织联合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加强廉洁自律,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邀请具备资质的社会机构为第三方进行评估,维护自身长期发展,发挥对社会积极有益的贡献价值。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帮助困难群众、调节贫富差距、增强社会责任、促进公平发展有重要意义。
(四)国家对公益慈善机构的双重审批、注册制度必须实行制度改革1. 取消主管部门审批制度。
建议通过采取直接注册或备案制度,培育出更多慈善公益组织,让市场经营来决定优胜劣汰。
2. 尽快出台与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采取分类分级管理,筹款机构、执行机构之间相互区分,从全国到地方,乃至社区公益机构呈相互依托关系。
建立起全国慈善信息统计制度,对慈善捐赠进行确认、登记、分类、汇总,这是总体衡量慈善事业发展水平、寻求规范化发展的要素。
3. 有些公益慈善活动,被举报或者清查出执行机构内部非法侵占、挪用慈善捐款等恶劣现象,贪腐性质的歪风邪气必须坚决给予严惩!绝不能姑息、妥协、迁就甚至同流合污!对于腐败、堕落现象,必须让整个公益慈善行业都引以为戒。
五、创办民营公益慈善组织机构的建议(一)慈善本属民间公益活动,政府单位起到倡导、扶持和保护的作用1. 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慈善价值观念,通过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鼓励民众参与慈善志愿活动。
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推动民众自觉加入到公益慈善志愿者服务。
2. 促进公益慈善活动全面向民间发展有一大优点,就是吸收社会捐款较为容易、简便。
以往纯粹地由官方来举办各类慈善活动,难免会有部分民众心有疑虑,总是担心众人所捐赠的款项、物资是否真的用于公益慈善方面到底会不会被政府单位的工作人员私吞、瓜分了这种心理在当前国内各个阶层普遍存在着。
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刚起步,尚处于政府全权管辖状态,包括众所周知的中华慈善总会与各省、市慈善会,均在民政部门的职权范围内运作。
但是,这一切都不符合慈善行业的创建宗旨与整体发展方向!国有制慈善事业要想进行转型化发展变革,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宣扬全民参与慈善活动意识,营造出公益慈善事业长期蓬勃、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国家出台具体政策法规,严格立法、积极鼓励、帮助民间广泛设立公益慈善团体机构1. 规范社会募款和捐助活动。
民营性公益慈善事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和充分发挥出自身能效,必须尽可能地组建起大量公益慈善会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民众从事慈善活动的积极性。
2. 成立专门的慈善团体联合会,邀请当地资金财力雄厚的企业家、商业人士,由他(她)们担任民间公益慈善基金会的会长或董事会成员,以此增添他(她)们的社会责任感。
经常联系业务,定期召开团体会议,交流心德体会,总结工作经验,当遭到灾害袭击,可以及时地统一调配,实施赈灾救助。
我国历史上曾数次饱受天灾人祸,最终大多数人还是能够从死亡线上挣扎了过来。
这并非是依靠当时政府施予的赈济,而是因为众多社会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无偿援助。
(三)国家在税收、财政方面照顾慈善事业1. 利用税收杠杆,实行捐赠减免税,实现公益事业参与者的税收照顾和优惠,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此项事业。
2. 应用政策和法律调控机制,促使社会资源整合,为慈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财政给第三部门发展安排更多转移支付,壮大慈善事业长期发展。
3. 建立专项公益慈善资金集合信托管理,为中小型慈善机构提供慈善专款的保值、增值服务。
(四)参加慈善活动是无私奉献的高尚行为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相关任职人员应属义务工作者,不收取任何报酬,除了必要的服装、饮食和劳保用品之外。
开展调查、到受灾地区发放救济品等,由相关慈善团体负责全部费用。
如此,那些没钱捐献的人士,通过参加公益慈善活动,成为一名义务志愿者,表达对慈善事业的满腔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