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久拖未决的鱼死亡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焦点访谈):贵州遵义的乌江水库水产丰富。近些年来,这里的鱼业养殖搞得很红火。可是2010年5月,在乌江水库的息烽河河段,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鱼死亡事件,养殖户网箱里养的几百万斤鱼几乎绝产。而奇怪的是,这样一起严重的事件,直到一年半以后的今天,却仍然没有得到处理。鱼死之谜,为什么会无解呢?
2010年年初,贵州省遭遇了一场历史罕见的干旱,直到5月初,一场大雨才宣告旱情的结束。然而人们没有想到,这场大雨解除了旱情,但同时也让乌江水库库区息烽河河段的渔业养殖户们蒙受了惨重的损失。
记者沿息烽河逆流而上,看到两岸有上百家网箱养殖户。据介绍,这里从2006年开始发展养殖业,有鲤鱼、草鱼、青鱼、鲈鱼和武昌鱼等等近10个品种,到2010年前后,刚刚形成规模有了收益。可是2010年春天的那场大雨之后,这上百家养殖户无一例外地遭遇了飞来横祸。每家的死鱼少则几万斤,多则十几万斤。据息烽县当时对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数量统计,仅养龙司乡和流长乡就达到了400多万斤。不仅如此,在当时,息烽河里的野生鱼也出现了大量死亡。
为什么大旱之后的一场大雨,就会造成息烽河河段的野生鱼和网箱鱼出现如此大规模死亡呢?这一突如其来的死鱼事件,曾经一度引起养殖户们的恐慌。是鱼病?是污染?还是养殖户自身的管理?一时间鱼死亡的原因扑朔迷离。2010年6月,由贵州省农委牵头,请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生态监测中心展开调查,发现黄磷中毒是死鱼的主要原因。
通常,生活污水中的洗涤剂、养鱼的鱼饲料中都含有磷化物,所以在内陆河道里出现磷化物是正常的,而且没有毒性,只有黄磷等单质磷才有剧毒。那么,息烽河水里的单质黄磷是从哪里来的呢?事件发生后,贵州省环保厅也对息烽河流域做出全面勘察,出具的报告显示,黄磷的唯一来源就是息烽河上游的一家黄磷厂,记者来到了这家黄磷厂。
厂方强调,自己是贵州省循环经济先进单位。废渣、废气和废水从不外排,导致鱼死亡是超密度养殖所造成的。息烽河河段有一百多家养殖户,当时的网箱养鱼规模的确很大,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这是死鱼事件的主要原因呢?
有关专家认为,死鱼现象在高密度集中养殖区是会发生,但是每一次发生都有特定条件。这次死鱼并不是因为缺氧、泛塘或者流行病所致。因为水位降低,养殖密度过大,发生了缺氧,一般是凌晨死鱼,就是晚上没有光合作用情况下河里缺氧。太阳出来之后,河里很快就有氧了,就处于氧的饱和状态,白天不会死鱼。缺氧死鱼的话不是全部死掉,总会留下一部分,缺氧死鱼不会有中毒特征出现。
看来,养殖规模过大、缺氧、泛塘、鱼病、水体富氧化等等因素,都不会造成短时间内几乎绝产的死亡现象。那么,如果是黄磷中毒,息烽河河段的黄磷又是怎么来的?黄磷厂没有故意排放,大量的鱼是怎样中毒死亡的呢?
如果是黄磷中毒,为什么息烽河水体中检测出的黄磷含量极低呢?贵州省环保厅的《调查报告》给出了分析。由于企业长年的生产积累以及企业早期建设过程中环保措施的不完善,导致企业厂区、污水处理池、废渣堆积场、排水沟渠等处的土壤、淤泥中,都检测出高含量的黄磷。而黄磷厂厂区雨水从两条沟渠汇入息烽河,汇入点的息烽河上游河底没有检测到黄磷,汇入点下游一公里处的河底淤泥中,却检测出高浓度的黄磷。从这些检测点可以看出,在强降雨过程中,黄磷厂周围多年累积的黄磷的确被冲刷到了息烽河里,而黄磷本身并不溶于水,降雨过后,风平浪静,水体中的黄磷会逐渐沉淀到河底,所以河水中就不会检测到高浓度的黄磷。是降雨过程让上游黄磷厂地表被严重污染的黄磷泥冲到河道里面,导致了这次死鱼发生。
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生态监测中心是农业部授予的、具有甲级资质、国内最高级别的鉴定机构,加上贵州省环保厅对污染源的排查结论,完全可以还原事件一个真相。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调查报告已经出具了一年多时间,当记者找到息烽县政府的时候,得到的答复却是没有看到调查报告。
没有明确的结论,就谈不上任何赔偿。在息烽河河段,绝大部分网箱仍然在闲置,没有恢复生产,人们已经看不到昔日繁忙的景象。
鱼死了,不是自然原因,而是中毒死亡。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也证明了息烽河河底确实沉淀着高含量的黄磷,可是黄磷厂不承认污染,当地政
府声称对污染调查报告不知情。养殖户们的损失无人赔偿,死鱼事件至此也就没了下文。既然是人为原因,就应该有人负责,养殖户们的困难也总该有人过问,也许接下去的调查有难度,也许地方政府有苦衷,但是,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无所作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