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和学习策略论述

合集下载

论述学习动机

论述学习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学生负担过重不是反对,而是支持、赞成。于是超时学习,追求高分,为了上好学校,为找好工作和入仕做准备,这无形中又加重了学生负担。

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一、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二、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三、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第六、“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是学生负担过重的内在压力
西方国家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义务,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基本要求就行了;而中国学生和家长们信守的却是“学而优则仕”。
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家长们普遍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总是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千方百计地想在子女身上得到历史性补偿。加之,当今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把全部希望寄予其身上,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他们身上,孩子的学习、升学、择业,无一不牵连着全家的命运。
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评价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需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学生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评价正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初中 对某一中学里的10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只收回97份,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中小学生中,初中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可能性最大。在问及是否喜欢学习时,43名初中生表示不喜欢,多数认为学习无聊,这与他们对于未来目标的不明确有很大关系,有28个学生选择了对于未来很迷茫,这是他们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不会喜欢学习,而选择喜欢学习的学生中大多是因为想要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当问及能否认真听讲时,有47位同学在遇到要求严格的老师时就听,不严格的老师就不听。有11个同学经常随便找理由给老师请假,有33位同学偶尔会出现这种状况。51位同学是因为老师的缘故而完成作业。平时小测验有6人表示懒得写,有10人找一份来随便抄抄,还有45人边做边和同学对答案。对于作业,有15人表示抄完就好,有23人边做边抄,还有34人边玩边写。

第四、五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

第四、五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
v 1、淡化奖赏的外部控制作用 v 2、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
他们感到自己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 v 3、应该建立一套明确的奖励办法 v 4、奖励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
学生-高年级学生? v 5、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v 6、合理使用惩罚: v 1)惩罚“就事论事”,避免“翻老帐” v 2)公正 v 3)切忌体罚 v 4)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向迁移)、垂直迁移(纵向迁移) Ø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Ø 根据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同化性迁移、顺应
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v 迁移的作用:解决问题 / 概括化 / 指导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v 早期迁移理论 § 形式训练说(训练心理官能、无条件自动迁移) § 共同要素说(迁移是具体有条件的) § 经验类化说(贾德:概括化经验或原理) § 关系转换说(格式塔,整体关系)
影响学习的因素
v 认知因素-能不能学:智力(注意力、观察 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
v 非认知因素-愿不愿学(学习动机、兴趣、 态度等)+会不会学(学习策略、学习风格、 学习习惯等)
学习动机:愿不愿学
v 动机:内部动力
v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v 学习动机:
v 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内驱力
v 现代迁移理论 § 认知结构说 § 相互作用说
迁移与教学
v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 相似性 § 原有认知结构 §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v 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 教材 / 内容 / 程序 / 学习策略
时,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热情,具 有较高的内在动机。而当人受到外界压力去 做并非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则往往会降低内 在动机与兴趣。
v 如果奖赏较多的作为控制性因素出现,即对 人的行为起到控制作用,如一味地要求学生 按照外部强化的要求去做,这就会损害个人 的自我抉择,乃至影响自尊和自信。

07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

07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

07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

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是两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它们对学习的效果和成效有着显著的影响。

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有着显著的关联。

当个体拥有强烈的内在动机时,他们会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表现出更高的专注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兴趣是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个体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乐意去探索、学习和应用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增加趣味性、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提供有趣的学习材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学习动机,学习迁移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

学习迁移是指个体将在一个学习环境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应用到其他环境中的能力。

学习迁移可以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

近迁移指的是个体在相似的学习环境中将所学内容应用到不同情境中的能力,而远迁移则是指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更为广泛、不同领域的能力。

学习迁移的主要目的是将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学习的有效转化。

学习迁移是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个体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思考和创造。

学习迁移主要受到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习环境的影响。

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个体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的应用能力,帮助个体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不同领域中。

学习环境的创造要求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情境,使得学生可以在不同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

学习动机作为个体持续学习的驱动力,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持续性和自主性。

而学习迁移则是将学习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关键,通过培养个体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应用能力,提高学习的转化效果。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习环境的创造,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和学习迁移的发展。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 (二)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 (三)学生自我效能的增强 (四)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维护 (五)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二、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表达明确的期望 (二)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三)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四)有效的运用表扬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三)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四)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习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 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四、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维度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学习效果
(一)激发功能 (二)指向功能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二)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来分,可以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远景性动机是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 近景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又可分为间接近景性动机与直接近景性动机。
含义: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一)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1. 结果因素是强化。 2. 先行因素: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二)班杜拉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 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四)成败归因理论—韦纳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调动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调动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调动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调动的方法和策略,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

一、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1.1 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建立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在这种关系下,学生会感到舒适和安全,从而更愿意去参与学习。

1.2 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设计有意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感到乐趣和成就感。

学生在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时,会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1.3 清晰的目标设定教师应当给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告诉学生为什么需要达到这些目标。

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和目的后,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调动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2.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实验等,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参与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2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设计学习内容和方式。

这样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学习被重视,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2.3 鼓励创新和探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提供展示和分享成果的机会。

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会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三、提供即时反馈和奖励提供即时反馈和适当的奖励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动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3.1 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表扬学生对学习的努力和成果。

这样学生会感到被认可和重视,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一、名解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2、学习动机的迁移:是指把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来,或把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动机转移到另一学科的学习中去。

3、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4、过度学习:是指在“记得”、“学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学习的时间,以便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达到更高的程度。

5、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意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6、样例:是一套通向问题解决的解题程序,其中蕴含着“条件-行动”的产生式。

7、样例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或阅读样例,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根据条件采取行动,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产生式系统。

8、任务分析策略:所谓任务分析策略就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为了教学目标取得期望的结果,需要对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9、先行组织者策略:指的是学习新知识材料时呈现一种起组织作用的、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材料,把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组织要学习的材料。

10、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1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真实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习者(这里主要指教师)对其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与讲授法相对立。

12、学习风格:又译为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

小学教育心理学项目九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教学教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项目九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教学教案
3.为个人前途、理想,为升学,甚至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
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等而勤奋学习。
(二)培养和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3.正确运用竞赛与评比
4.正确的评价和适应的表扬与批评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利用原有兴趣和动机的迁移
任务三:学习迁移
言语联结学习: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
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命题的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目的。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光。----{中}刘向”引出主题。
二、进入课程内容
任务一:学习概述
一、学习
(一)广义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
1.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
2.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强制性
2.按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的学习。
智慧技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
动作技能:通过人的一般活动而习得的一套熟练的动作系统。如写字技能、体操技能等。
3.学习任务是明确的和特定的

学习动机的详解

学习动机的详解

学习动机的详解当前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空前关注,提出了战略部署,实行科教兴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伴随着此战略部署,当前的教育事业也是逐渐的发展起来,由此教师职业便显得尤为重要,对教师人员的需求也逐渐增多,那么大部分的毕业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职业地位的筛选更倾向于选择教师岗位,所以近几年教师招聘考试也是火热的在进行当中。

那么今天主要带着大家来对学习动机部分的内容进行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在学习心理心里部分,纵观整章内容,主要分为第一节:学习动机主要处理爱不爱学的问题,第二节是学习策略的内容,那么学生爱学还不行,还必须要会学,那么学习策略主要处理的是会不会学的问题,那么第三节学习迁移,学习完知识技能之后我们还需要学习迁移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德,所以这三章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那么今天主要来剖析一下第一节学习动机的内容。

首先,学习动机是激起或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并指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机制。

在定义部分当中,特别容易出错的点是,学习动机并不仅仅指学生一直持续不间断的学习,还指的是学生之前不爱学习,刚刚有学习活动,这些都属于学习动机的范畴。

而且学习动机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动机是直接对学习起着直接的动力作用。

那么这个知识点一般通常是单选反选的形式。

这是第一个学习动机的定义部分。

那么学习动机主要是由于什么产生的呢?那么一般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来源于内部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来源于外部的学习期待,这个部分主要是多选题的形式来备考。

那么在两个组成部分当中,主要以学习需要占主导,例如我现在要考教师招聘考试,但是我发现我掌握知识非常薄弱并不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于是有个这个需要,那么另一个部分还来源于我对考上教师岗位的学习期待这两个方面最后促使我产生了持续学习的动机。

那么是不是一个人爱学习,学习动机很强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率,就是学习动机高学习效率一定高呢?那么最早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进行研究的是耶克斯-多德森,而且并不是线性的关系两者呈现的是倒U型曲线。

6.有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的案例分析,见课堂教学案例。

6.有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的案例分析,见课堂教学案例。

6.有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的案例分析,见课堂教学案例。

案例:小茗性格外向,父母反映他从小好奇心旺盛,喜欢新鲜事物,但往往“三分钟热度”,不能深入地思考或持续地探究。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在低年级阶段,他能很快适应学习,显得游刃有余,信心十足,而步入三年级,面对逐渐加重的学习任务﹐难度加深的学科知识﹐同学间的奋起直追和赶超﹐小茗同学一下子“失色”了不少。

他的学习信心受到打击﹐学习态度有所动摇,学习动力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消退﹐在家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种种现象日日落在父母眼中﹐免不了一次次的教育、改正,再教育、再改正……父母“关心那么乱′的做法并没有真正解决小茗遇到的实际困难,反而使他陷入了想要努力却又惧怕挫折的两难境地里以被动学习来逃避学业带来的压力。

一段时间过去了,父母发现小茗做作业的时间变长了,正确率却下降了;背书声变轻了,电视机声却更响了﹔课外书上积灰了,玩具却光滑如新……而老师也反映小茗进步不大,不爱举手,午自习好动爱玩﹐不能静心看书。

小茗同学主要表达为学习动机的减弱,原因如下:1.学习任务加重。

从低年级升入小学中年级,学科知识难度加深,学习任务逐渐加重,小茗同学未能很好地适应。

2.学习信心减弱。

由于学习任务加重,同学间的奋起直追和赶超导致小茗信心减弱,加上父母对其逐渐退步的成绩进行教育、改正,再教育、再改正……使得小茗陷入想要努力却又惧怕挫折的两难境地,从而逃避学业。

3.学习态度不正确。

小茗做作业时间变长,正确率却下降了,背书声变轻了,电视机声却更响了,课外书上积灰了,玩具却光滑如新,课堂上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午自习好动爱玩,不认真学习,不能静下心来看书,学习成绩因此退步严重。

对策建议:1.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开展区,帮助学生确立以掌握所学内容和获得好成绩为目的的、明确的、难度中等且在短期内能够实现的学习目标。

老师可以为小茗同学确定具有个性化的目标,从小的目标开始,逐渐完成大的目标,循序渐进地激发他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它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对于学习最好的激发乃是对所学材料的需要。

”可见,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呢?一、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

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

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所学课程的重大价值,只有明确认识到当前所学与将来所用的紧密联系,才能激发出对所学学科的学习需要,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树立以掌握为目标的动机,以此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培养学生争取成功、克服失败的意向。

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1、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

例如:在讲《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提出:说说你生活中常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你认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是怎么想的、做的?从中你吸取了哪些经验?这样根据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创设参与机会,使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中学阶段学生的参与意识急剧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唤起他们更强的表现欲,就更会注意完善自己的形象,需要没有或没能充分得到满足时,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

学习的动机与迁移

学习的动机与迁移

38
习得性无助的矫正


第一,充分理解习得性的成分。 第二,帮助学生发现根本的信仰,以及引起 他们自我挫折不足的歪曲知觉。 第三,教给学生改变、驳斥歪曲信仰的方法, 减少不足。
39
学习动机的激发

设置合理目标 反馈与评价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运用奖罚 竞争与合作 增强自我效能感 进行归因训练

在奥苏贝尔看来,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 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所产生,不受学习者原 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这也就是说,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 移,而学习者原有认知构的特征则始终是影 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52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下面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 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一个变量涉及学习者原 有知识的内容特征。第二个变量涉及学生个 人知识的组织特征。即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 间的异同。第三个变量是它的巩固性。原有 认知结构越巩固,越有助于促进新学习。
40
学习动机的综合辅导策略



激发认知兴趣 促升自我效能 建立合理目标 适当运用奖赏 培养积极归因
41
学习迁移的一般概念

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 产生的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 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同时,所谓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 消极影响。
26
成就动机理论

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①对中等难度的任务 有挑战性,并全力以赴地获取成功;②对达 到的目的明确,并抱有成功的期望;③精力 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④选择工 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 疏关系为前提。
27
成就动机模型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成为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的体现。

当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时,他们会更加专注、认真地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至关重要。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和热情的表现,是学生愿意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享受到乐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和策略: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温馨的教室环境、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等方式,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实践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努力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动力性。

五、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六、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和成绩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根据学习迁移的有关理论和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根据学习迁移的有关理论和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根据学习迁移的有关理论和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取得更好
成果的能力。

"为迁移而教"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
迁移能力。

要想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发展跨学科的思维和学习策略。

学习迁移不限
于特定的学科领域,而是跨学科的。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
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通用的
学习策略,如归纳、类比等,帮助学生将这些策略应用到不同的学科中。

第三,教师应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研究表明,挑战性的学习
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而促进学习迁移。

所以,教师应设定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思考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已学知识。

学习迁移
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真实问题中,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实验、
实地考察、建模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迁移能力。

最后,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是指人们对自己的
认知过程和认知策略的了解和控制能力,是学习迁移的重要支持。

教师可
以通过开展元认知训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优势,培养他们
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迁移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其次,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学校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和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良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此外,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都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水平,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和拓展任务,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

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思考和实践,为学生的学习之路增添更多的色彩和动力。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促进迁移的策略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促进迁移的策略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促进迁移的策略学习迁移是指将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应用于新的学习环境或问题中的能力。

在学习迁移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因素影响着个体的迁移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及促进迁移的策略。

1.先前知识和技能:个体已有的先前知识和技能对于学习迁移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先前知识和技能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有关联,那么迁移将较为顺利。

相反,如果两者之间的关系较弱,个体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才能实现迁移。

2.学习任务的特征:学习任务的特征,如复杂度、抽象度、具体度等,也会影响学习迁移。

如果学习任务过于抽象或复杂,个体可能很难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其上。

相反,如果学习任务过于具体,个体可能会难以将其推广到其他领域。

策略:逐渐增加学习任务的复杂度和抽象度,以便个体能够发展一种灵活的、泛化的思维,能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各种情境下。

3.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迁移的影响不可忽视。

如果学习环境与新的学习任务相似,个体将更容易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相反,如果学习环境与新任务相差较大,个体就需要更多的调整和适应。

策略:提供与新任务相似的学习环境,例如实际应用场景的模拟或实践,以帮助个体在新环境中快速适应并实现迁移。

4.动机和情感:个体的动机和情感状态也会影响学习迁移。

如果个体对学习任务有兴趣并有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迁移的可能性会增加。

相反,如果个体缺乏动机或对学习任务持消极情绪,迁移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策略:激发个体的学习动机,例如提供有趣的学习材料、与其兴趣相关的学习任务,以及鼓励和赞扬个体的努力和成果,以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

5.社会支持和合作:社会支持和合作对于学习迁移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个体可以共享和交流知识和经验,从而加深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策略:鼓励学习者进行合作学习,例如组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等,以便个体能够相互促进、互相学习。

总之,学习迁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也叫训练迁移,是学习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现代教学活动,强调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能力的培养。

造就创新型、特色型人才,所以,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迁移问题的研究。

目前,教育界流行着“为迁移而教”的口号,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研究影响迁移的条件,又要以此为根据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锐意进取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迁移效果显现和综合能力提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远实践意义。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及作用学习迁移问题是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它存在于人的各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活动之中。

我国古代学者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迁移”的概念,但却是最早发现了迁移现象,并自觉运用于教学和学习实践。

如“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等等。

西方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有两百年的历史了,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有代表性的是桑代克的相同因素说。

他指出:“只有当两种官能有相同因素(包括目的、观点、方法的观念、一般原则观念和态度观念)时,一种官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官能”。

他还应用相似变化和相反变化进一步阐发他的迁移理论。

这说明桑代克的迁移理论实现是有条件的,并且只有在外力和自觉的作用下,学习迁移才能顺利实现。

著名的迁移观点还有贾德的概括化(类化)迁移理论。

他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况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

还有些学者认为顿悟关系是获得迁移的一般训练的真正手段。

以上三种迁移理论对人们知识、技能、态度等迁移都有一定的作用。

从实际教学过程看,习得的知识技能的相同因素是迁移的客观条件。

但迁移或干扰之所以产生,在主观上又决定于人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可见,国内外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对于今天进一步探讨学习迁移问题仍有指导意义。

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及其对不同年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综述

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及其对不同年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综述

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及其对不同年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综述1引言自布鲁纳于1956年首次提出“认知策略”以来,学习策略出现在大众眼前。

传统的教育教学注重既定的应试知识的传授,忽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教学环境中,缺乏自我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继而失去继续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投入更加适合自己、更加富有计划和价值的学习中。

而学习策略正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是有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的方针。

近二十年来,基础教育研究的重点从教师“如何教”逐渐转移到学生“如何学”,学习者“学会学习”、“有效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学习策略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者们对智力、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等进行的积极探索,产生了大量有关学习策略的新理论、新知识,使大众对学习策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然而,目前研究者们对学习策略的界定、结构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且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也相对零散,因此,现将近年来有关学习策略的部分研究成果做一综述,并简要介绍学习策略在不同年龄阶段个体中的应用及效果,以促进该领域研究的持续发展并促进学习策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主题2.1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2.1.1学习策略的界定时至今日,对学习策略的界定一直在研究者中存在较大的分歧,百家争鸣,各执一词,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种是有倾向的界定,也就是肯定了学习策略与学习目标的关系,肯定了学习策略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是有利于学习的。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丹塞雷: “学习策略是能够促进知识获得与贮存,以及信息利用的一系列过程或步骤。

”林崇德、傅安球“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

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

”国内史耀芳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有意识地调控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学习过程的关键因素。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教师的教学成效以及学生的成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问题的提出单老师是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中学教师。

原本雄心壮志的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据她的讲述,她所教的学生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许多学生在英语课上“不在状态”一一英语课上,许多学生上课看的书与英语无关,比如说数学,小说等;也有的学生上课时交头接耳,谈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搅乱了正常的上课秩序,也影响了他们自己和周边同学的学习;还有少数同学把英语课当成了休息课,英语课的铃声一响,他们就趴在桌上,为睡觉做起了准备。

她提到,课后她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然而尽管如此,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不耐烦,没有积极性,不愿意参与课堂的活动,更不愿意认真听课。

这个问题成了单老师教学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也是她工作难以进展的最大阻力。

二、问题的分析从心里学的角度,单老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归因于动机。

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说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动机不足,甚至是“无动机”一一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当前的任务不感兴趣。

只有行为能够满足“未满足的”的需要,那么该彳T为才会显得有趣和吸引人.举例来说,教师说一个学生“无动机”可能实际上只是说“课堂的生活”无法满足他的需要。

当课堂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时,甚至这个“无动机”的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那么,什么是学习动机呢?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用来说明个体为什么要从事某种活动,而不是用来说明某种活动本身是什么或怎样进行的。

学习动机指的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动机对学习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高动机水平的学生,通常具有高成就水平;其次,动机对于那些长期的有意义的认知领域的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再次,动机与学习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即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之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小议学习动机的形成和迁移

小议学习动机的形成和迁移

据学 生的具体情 况进行奖 励 , 以吸 引学生 的注意力 , 促 使 学 生 由外 部 动 机 向 内 部 动 机转 换 。 比如 , 在学 习餐 巾折 花 时 , 男 生很不感兴趣 , 但 是 他 们 对 折 纸 却 很 感 兴 趣 。折 花 、 折 纸 既有
相 同之 处 , 又 有 不 同 之 处 。教 师 可 以 这 么 做 : 在教学指 导 、 示 范之余 , 让同学们分成两组 , 其 中一 组 用 餐 巾进 行 折 花 , 另 一 组 用 纸 张 折 同样 的花 , 完 成 造 型后 , 杯花插在酒杯里 , 盘 花 摆 在 盘子 上 , 让大家观赏 、 点 评 。通 过 比较 不 难 发 现 , 餐 巾折 花 无 论从艺术性 的角度 . 还是 观赏性 的角度 来说 . 都 更 优 于 折 纸。 从 而 激 发 了学 生 餐 巾折 花 的兴 趣 , 将 折 纸兴 趣 迁 移 到 餐 巾
小 议 学
习 动 机 的 形 成 和 迁 移
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福 建 建 瓯职 业 中专 学校 , 福建 建 瓯 3 5 3 1 0 0 )
摘 要 : 学习动机强. 学 习效 果 就 显 著 。在 教 学 中 , 教 师 要 准 确设 置 目标 ,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趣 , 促进 学 生 动机 形 成 和 迁 移; 建 立 良好 师 生 关 系 , 引导 积 极 归 因倾 向 , 提 高动 机 水 平 , 使 学生 能 愉 快 地 进行 学 习 。 关键词 : 学 习动 机 形成 迁移

学 习 动 机 是 指 直 接 推 动 学 生 进 行 学 习 的 一 种 内部 动 力 , 是 激 励 和 指 引 学生 进 行 学 习 的一 种 需 要 。 学 习 动机 强 , 学 习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原因进行推 测的过程
※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的成败原因的分析主要可 归纳为四方面的因素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第一节 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五)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认为成就动机的强度是动机水平、期望和诱 因三者的函数关系。
公式: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X期望X诱因) ※成就动机的分类: ☆力求成功的动机 ☆避免失败的动机
2.相同要素说(桑代克) ※迁移就是将先前学习任务中获得的特定的行为应用
于新的任务中。 ※两项学习任务间之所以有迁移,是因为它们之间有
共同的元素。 ※一种心理功能或活动之所以能改进另一种心理功能
或活动,原因是两者之间包含了共同的元素。 ※人的心智是由众多独立的能力构成的,任何学校训
练课程只能对人的心智产生非常有限的影响。
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第三节
学习策略
第三节 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基本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 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 法。
理解: 1.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
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 2.学习策略不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方法的选择、组织和
第一节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1.间接远景性学习动机和直接近景性学习动机 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3.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动机理论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反应构成的,强化 在这种联结中起着决定作用
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 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和学习策略论述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第一节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
(二)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
1.学习需要、内驱力与诱因 2.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广义:学生头脑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狭义: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内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第二节 学习迁移
※认知结构变量(认知结构特征) 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在
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固 性。 ☆可利用性涉及学习者对原有知识的实质性内容。是指面
对新任务时,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用来同化 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可辨别性涉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的组织。是指面对新的任 务时,学习者能否清晰分析新旧知识间的异同。 ☆稳固性涉及学习者掌握原有知识的牢固程度。是指在面 对新的任务时, 用来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是否已被牢 固掌握。
第二节 学习迁移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 (二)当代迁移理论
3. 元认知迁移理论 ※元认知是指“有关个体认知过程的知识,负责对 个体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和协调 ”,其中 包含了对个体认知过程的意识、监控及调节。 ※基本思想:认知策略的训练要达到可以在多种情 境中迁移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有相当 的元认知水平。 ※与学习和迁移有关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元认知的 缺陷造成的。
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
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判断
第一节 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个体成败经验
*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 *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
☆个体归因方式
第一节 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四)归因理论(韦纳)
第二节 学习迁移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 (二)当代迁移理论
2.产生式的迁移理论(安德森) ※所谓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 C-A规则。C代表行为产生的条件,是认知内容;A 代表行动或动作。 ※在前后两项学习间发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技能的 产生式有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技能学习分两个阶段:陈述性阶段和程序性阶段。
第二节
学习迁移
第二节 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1.根据迁移的效果,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根据迁移的影响,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3.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4.根据迁移的内容,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加工。 3.学习策略是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高级认知能力,是衡量学习
者学习能力的尺度,是会不会学的标志。
第二节 学习迁移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3.概括化理论(贾德)
前后学习中存在共同成分,并不能保证迁移 发生,迁移出现的重要条件是学生理解任务 中的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 部运用于两项学习任务中。
第二节 学习迁移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 (二)当代迁移理论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第二节 学习迁移
三、迁移与教学
(一)加强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 (二)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 (三)在进行教学时应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
何种迁移 (四)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五)意识地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助他们
掌握学习中有效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六)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
第二节 学习迁移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学习某些具有“普遍价值”的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心
智的功能。 ※人的心智由意志、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官能组成。 ※各种官能彼此独立,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 ※迁移就是心的官能提高训练而得到发展的结果。
第二节 学习迁移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
(二)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节 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一成就行为 的主观判断
※影响行为的因素 ☆强化—行为的结果因素 ☆期待—行为的先行因素
第一节 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期待的种类 ☆结果期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