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评价表

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评价表一、对新课标的认识1. 是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2. 在教学实践中是否处处以《新课标》为准绳。
二、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贯彻情况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2)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3)能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教学内容(1)能否根据《新课标》要求,确定科学、恰当、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
(2)能否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 教学过程(1)能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2)能否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3)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能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5)能否合理运用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6)能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4. 教学方法与手段(1)能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2)能否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教具。
三、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评价(1)能否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能否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能否关注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学效果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提高。
3.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等是否得到培养。
4. 学生是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学生成绩是否有所提高。
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制定,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观的核心理念是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观的核心理念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信任、帮助、指导学生主动活泼成长”。
笔者经过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认为,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化是有效实施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根本。
面对以往重教师,轻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理性,轻感性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该在何处呢?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功,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
因而,把语文课堂教学法改革的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师生通过多维对话、互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从而感受到课堂中生活的气息,生命的涌动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素质与能力才能获得发展。
一、激活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
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而产生疑问则是触发思维的动因。
因此,一堂课开始就应该带着问题将知识点引入。
讲授《荷堂月色》一文时,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一提到荷,我们就能够想到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丽风姿,周敦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冰清玉洁;一提到月亮,我们就会浮现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的自由洒脱,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孤寂惆怅。
可是,又有谁曾领略过纤纤素荷与朦胧月色交相辉映的缠绵意境呢?同学们请随我来,到朱自清的《茶塘月色》中去寻求答案吧!学生思维的抓手怦然而起,不约而同地带着疑问,满怀激情地走进教材,走进角色。
教授柳宗元的《江雪》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是呀,不是钓鱼那是为什么?”我没有搬出现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问话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一时间学生群情振奋,各抒己见。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与探讨

体 的建构主义观点 ,教师更多地扮演 引 着教师 、学生角 色的转变 而转变 ,更加
注重学生互相评价 、 自我评价 和学生对 节 中, 教材上给 出的一个 “ 小猴摘桃 ” 些桃子 ,有 的在吃 、有 的在摘 、有 的
f 币 来制定的 ,比如在评价中主要 观测 :
改师在教学设计上有没有新 的思路 ,教 『 币 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没有新 的探索 和 善试 ,教师教学呈现的教学思想是否先 莲等方面 ,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 的
¨
课 改 看 台 l I 。
课堂教学评价 , 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 首先 ,教师 自己要对教材 内容有 深入 的
理解 ,对教材内容可能激发 的学生思维
角度 进行 预设 ,根 据小学生 的认 知能力
和心理特点准备教材案例 ,可以从生 活 中选取 ,也可以利用小 学生非 常熟悉 的
教师 的评价 。在我教授 “ 十几减 九”这 数 的。当学生认识到 6和 7的基本含义
一
殳掘和培养 的考查就相对较少。这种传 充教学思维的评价体系无疑会助长教师
时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误读和误用 ,造成 年多故弄玄虚 、华而不 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案例 。
2 . 工 具 依 赖 性 强 。 夸 大 多 媒 体 教 的 作 用
导者 、合作者 的角色 。评价 主体应 当随 女 同学 。然后 ,通过引导观察 ,让同学 们 以小组为单位 ,互相说一说图片上有
哪些人和物 ,各有多少 ,询 问是怎么数 之后 ,请学生们举例 ,生活 中哪些事物 可 以用 6和 7两个数字表示 。同时 ,通 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 、直观地展示 6 、7的笔顺 ,帮助学 生掌握 6 、7的写 法; 启发 学生想象 6 、 7 像生 活中的什 么, 培养学生 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第1课时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相应的方式方法对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
一、对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早在19世纪30年代,他们已经在这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研究,并伴随着西方课程的改革形成了一系列现代西方的评价思想、观念、方法或“模式”。
例如,以美国为例,从全国到地方都有教师教学评价标准,教师教学标准将现代教育理念具体化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求,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考评性。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课程设置上,打破了长期以来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单一课程结构,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所提高,在课程目标、课程管理等方面均有突破,但是,从适应21世纪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的要求来看,现行课程还存在不适应的方面,在课程教学评价方面较多地倾向功利,倾心知识、分数与课改评价存在的差距具体表现在:1、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有人形象地把现行评价比作一个大筛子,学生被放在上面筛,筛选的结果产生两种人:一种是筛子上面的,即成功者;一种是筛子下面的,即失败者。
2、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的内容过分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现行的教育评价把教育评价定位在甄别功能上,与之相应教育评价内容主要是智育,注重知识和技能,其标准是单一的。
这种单一标准,不仅忽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等尤其缺乏重视。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神育 州 教
新课程理念高 碑店 一 中
摘要 : 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必须遵循教 育的规律 , 按照教 1教 学 目 标 既 要 全 面 , 要 具 体 : 确 定 教 学 目标 的 时 . 又 在 育 的 原 则进 行 。 对教 师 的 教 学进 行 评 价 主 要 的方 面是 教 学 态 候 , 考 虑 到 如何 全 面 提 高 学生 的素 质 , 且 有 利 于 全 体 学 生 要 并 度 的评价、 学能力的评 价和教 学效果的评 价 , 涉及到教 学 的 主动 发 展 和 持 续 发 展 。 学 目标 应包 括 三个 方 面 . 识 和 认 教 还 教 知 态度 、 学机智 、 学风格及教学研 究能力等方面。 教 教 知方 面 的 目标 、 育 方 面 的 目标 和一 般 发 展 方 面 的 目标 。 学 德 教 关键词 : 教学评价 原 则 目标 的这 个 方 面 有 着密 切 的联 系 。是 相 辅 相 成 、相 互 促 进 的 , 把 三个 方 面统 一 在 教 学 过 程之 中 。 三 方 面 的 目标 的培 要 这 新 一 轮 课程 改革 倡 导 “ 足 过 程 , 进 发 展 ” 课 程 评 价 . 养 必 须 有 一 个 长 期 的 过程 ,需 要 在 教 学 过 程 中扎 扎 实 实 地 进 立 促 的 这 不 仅 仅 是 评价 体 系 的变 革 , 重 要 的 是 评 价 理 念 、 价 方 法 行 。 更 评 当然 , 学 目标 落 实 到一 节 课 时 不 仅 要 全 面 , 且 要 具体 . 教 而 与手 段 以及 评 价 实施 过 程 的转 变 。新 课 程 强 调 建 立 促 进 学 生 也 就是 说 , 既要 见 森 林 , 又要 见 树 木 。教 师 在 备 课 写 教 案 的 时 全 面发 展 、 师 不 断 提 高 和课 程 不 断 发 展 的 评 价 体 系 , 综 合 候 ,在 研 究 了所 要 教 的这 一 节 课 与 它 所 在 的 单 元 和 全 册 教 材 教 在 评 价 的基 础 上 , 关 注 个 体 的进 步 和 多 方 面 的发 展 潜 能 。 课 的关 系 的基 础 之 上 ,还要 根 据 这 节 课 的教 学 内容 的特 点 和 学 更 新 程 倡 导 建 立 多 元 主体 共 同参 与 的评 价制 度 ,重 视 评 价 的激 励 生 的 实 际 , 知识 和认 知 方 面 、 育 方 面 以及 一 般 发 展 方 面 确 在 德 与 改进 功 能 。 定 明确 具 体 的 教 学 目标 。 教 学 评 价 是 对教 学 过 程 、 学 效 果 所 进 行 的价 值 判 断 。 教 教 2教 学 内容 的组 织 和 安 排 要 合 理 : 确 定 了 教 学 目标 之 . 在 学 过 程 是 教 师 的 教 和学 生 的学 相 统 一 的 双边 活动 过 程 。在 此 后 ,就要 根 据 教 学 目标 妥 善地 处 理 教 材 ,合 理 地 组 织 教 学 内 过 程 中 , 师 根 据 ~定 的 教 育 目的 , 照 课 标 的 要 求 . 定 和 容 。 要 抓 住 重 点 、 点 和 关 键 , 照 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 习 基 教 按 制 难 按 学 实施 教 学 计 划 , 行 学 习 指 导 。学 生 在 教 师 的指 导 下 , 进 主动 学 础 , 安排 教 学 内 容 的 量 、 和 序 , 在 教 学 内容 中有 机 地 溶 进 度 并 习 , 到 预期 的教 学 目标 。 学 评 价 的具 体 内容 包 括 教 学过 程 和 渗 透有 关 德 育 和 一 般 发 展方 面 的 内容 。 达 教 中教 与 学 的 方 方 面 面 。 教学 效 果 是 通 过 教 学 活 动后 , 生 的学 学 3教 学 方法 的运 用 要 恰 当 : 先 , 师在 一 节 课 中运 用 的 . 首 教 习态 度 、 习能 力 和 学 习 成绩 上 的变 化 、 展 和 提 高 。 见 , 学 发 可 教 教 学 方法 要 有 利 于 教 学 目标 的 实现 .适 合 教 学 内容 的性 质 和 学评 价 既是 对 教 师 的 教 的态 度 、 力 和 效 果 的价 值 判 断 , 是 特 点 , 要 符 合 学 生 的实 际 和教 师 自身 的 特 点 ; 次 , 论 使 能 也 还 其 无 对 学 生 的学 习 态 度 、学 习能 力 和 学 习成 就上 的变 化 作 出价 值 用 何 种 教 学 方 法 , 要 贯 彻 启 发 式 教 学 的 指 导 思 想 , 其 中 , 都 这 判断。 提 问 要有 启 发 性 以及 正 确 处理 讲 和 练 的关 系 , 至 关 重 要 的 , 是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 教学 评 价 应 遵 循 以 下几 个 原 则 : 启 发 式不 是否 定 教 师 的 讲 解 , 反 . 行 讲 解 是教 师发 挥 主 导 相 进 1 向性 原 则 : 学 评 价 要 有 正 确 的价 值 取 向 , 是 教 学 作 用 的具 体 体 现 , 键 是 如 何 “ 讲 ” . 方 教 这 关 精 。 评 价 的有 效 性 和 可靠 性 的第 一 层 次 的 最 高保 障 。 在进 行 教 学 4教 学 结 构 要 优 化 : 学 结 构 是 教 学 过 程 中各 要 素 之 间 . 教 评 价 时有 ~ 个 正 确 的 价值 取 向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我 们说 进行 评 的组 织形 式 。 统 论 的 基本 观 点 告 诉 我 们 , 统 的 功 能 取决 于 系 系 价 方 面 的改 革 是 实施 素质 教 育 的关 键 ,就是 因 为 以往 的评 价 系 统 的结 构 。 因而 , 取 得 良好 的 教 学 效 果 , 要 优 化 教 学 结 要 就 只 注重 学 生 的学 习 成 绩 ,造 成 了学 生 和 教 师 都 围 着分 数转 的 构 。 生 观 、 学 观 的变 化 , 求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教学 结 构 , 中 学 教 要 其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新模式新评价一、新课程新课程,泛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从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从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
本次课程改革,不光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
新课程改变了长期以来“一纲一本”为“一标多本”的格局,设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科目设置有综合化趋势,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
高中还分选修课和必修课。
在习惯叫法上,初中一、二、三年级分别改为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
以往历次改革主要是靠科研部门探索和推进,本次新课程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靠行政强力推进。
二、新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主战场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因此,我着重就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与大家作如下交流:1、和谐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至高无尚的地位。
师生之间地位是不平等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树立情感意识,课堂上应该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和谐、民主、平等”为主要特征,在课堂上尽力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友善、关爱”的教学氛围。
因此,教师必须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评价,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就会愿意学习、快乐学习、主动学习。
2、关注学生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性教育。
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
他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就是差异性教育。
老师在教学中,如课堂回答问题、上台表演、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是否给予一视同仁的关照或者特别的关爱,即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即一堂好课的标准,往往以教师教作为评价对象,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忽视了学生发展这一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不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等,这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桎梏。
因此,确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势在必然。
二、新课程理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立而新的形势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效性应做到:一是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二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3.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
这样不仅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它应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4.可行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评价标准呈内隐状态,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评课标准

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评课标准
在语文新课标理念下,评课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应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2. 教学内容恰当: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科学准确,容量恰当。
3. 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方法应体现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4. 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过程应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注重师生互动。
5. 学生参与度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6. 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师应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7. 教师素质良好: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8. 教学效果显著: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应能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以上是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评课标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行课堂教学的评价新课程给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点、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出现了“刻意追求”、“生搬硬套”、“热热闹闹”、“样样俱全”等现象,让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
一、如何评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的教师在新课改正程中出现了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的倾向,探究变成了一种模式,变成了机械、刻板的操作。
有的教师把“自主、合作、探究”写在黑板上,作为一种固定的模式或程序,每节课照着去做。
有些实验探究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基本上学生没有思维活动……教师只培养了学生机械的动手水平,学生的思维水平、实验设计水平没有得到培养,看似热闹,实际上仅仅形式而没有实效。
这样做实际上是把新课程的理念简单化,是机械套用。
究竟需要不需要合作?值不值得探究?教师缺少深刻的思考。
所有能有效地促动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或者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实行。
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
动要动得有序,不是杂乱无章,课堂教学法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时,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理应具体研究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
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理应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二、如何评价课堂气氛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于是教师为了展示课堂的热烈气氛,显示启发式教学,便采用边讲边问,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成为较低认知水平的“填空式问题”,一节课竟能提问上百次。
试问这样不停地碎问、乱问,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吗?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
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新课程标准下,必须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使教师根据评价指标组织教学,才能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可以这样说,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程度。
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课?”“怎样的课才是好课?”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使教师根据评价指标组织教学,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
笔者就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希望与同仁一起讨论、商榷。
一、构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对课堂教学现实进行客观测量、分析诊断、综合评定以及提出指导建议的价值评判过程,它是教学实践的一根指挥棒。
通过课堂评价,以检验教学过程中课改理念是否得到贯彻落实,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实践。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保证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落实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构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为终极目标,以教学目标和有关教学理论为依据,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对课堂教学评价,首先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对评价内容的界定,也是开展评价的依据。
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方向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课堂教学的规范和质量尺度,是教师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指针,所以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
(二)科学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教学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教学评价河北省新乐市教育局教研室周素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新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教师是关键,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美好心灵的雕塑家,肩负着传承文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义不容辞。
因此,身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德为人师,行为世范;专业水平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不断进取,终身学习;课堂教学是实现生命价值的主阵地,和谐的交流、合作与探究,科学、智慧的急射,闪烁着师生睿智的喷涌。
那么,应该如何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呢?一般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1、爱岗敬业: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把教育当作一生的事业孜孜以求,热爱教育事业从真“心”开始;把工作当作一生的志趣而不断完善,关爱学生。
2、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还应当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健康的心态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既教书又育人,德为众人之高师,行为世人之典范。
二、精深的教学专业水平1、学历资格:中学教师学历达到所教学科本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学历达到所教学科大专以上学历。
其实,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学无止境,志当高远,追求卓越。
2、教学技能:普通话达到国家标准,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其次,作为教师,一手整齐、规范的标准化汉字也是一个良好的形象;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应该能制作简单的教具和课件,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具体、真实和丰厚;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不断开拓自己知识领域和思维空间,进而更好的完成本学科知识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验教学等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3、教学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感染力,以科学的知识教育人,以丰富的情感浸润学生的心灵,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业、思想态度、价值观进行正确的预测、诊断、指导,对学生实验、实践、创新活动进行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评课,是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就教育评价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评课的目的,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
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认识。
三是对课堂教学亮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评课有利于教师端正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有利于新课标精神的贯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评课的主要内容(一)评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因此,对教师教学思想的评议很重要。
1 •看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传统的教学反映的是“教师本位”的思想观念,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课堂上应看到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
2•看是否具有“开放教学”意识。
课堂教学应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学生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空间,开放的教学时间等,合理运用资源,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3•看是否从“权威教学”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观念。
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4•看是否关注学生的成功感受。
教学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价值的体现也是在学生身上。
一节课下来,如果教师只考虑自己的板书是否完整,教学环节是否完成,而不去考虑学生是否有什么收获,这样的教学就往往是只有“教”而没有“学”的不成功的教学。
我们应注意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成功感。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小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此为基础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
下面将从学生、教师和课堂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学生评价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他们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语言水平:学生英语水平是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的考察,可以了解学生在英语方面的掌握程度,包括词汇量、语法应用、语音和语调等方面。
2. 学习兴趣:学生是否对英语课程感兴趣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教学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这些都是评价的重点。
3. 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
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是否有学习英语的自觉性等方面。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供依据。
二、教师评价1. 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是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
包括是否能够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
2. 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评价的重点内容。
包括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授课、是否能够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是否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
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三、课堂环境评价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来说,良好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课堂环境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教学设施:课堂内的教学设施是否完备,包括黑板、投影仪、音箱等设备是否齐全、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的问题

面发展 。
三、认真把握评价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 充满激 励的评 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 自 信 中走向成功。冷淡、责怪、不适当的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 自信 心。苛求学生,不如用心去鼓励学生获得 自信;饱含激励的评价 ,
学 生会体验 成功 的滋 味。在表扬激励 的同时,要用 学生可接受的方 式发现 自己的不足 ,感 受到浓浓 的师 爱,得 到向上的力量。婉转地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不仅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达成“三维目标”的主渠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其关键就在于两个促进:促进学生发展和促进教师成长。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活动过程,而且应该是师生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
一堂课的好坏既要从教师角度评价,更要从课堂的主体——学生发展情况来评价。
一、教师的教1.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要包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坚持开放的教学观;坚持学科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及整合;坚持不断探索与创新。
2.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和气质,能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能引导学生与他人、自然、社会和睦相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教学思路: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信息量科学合理、全面、准确,体现单元要求,体现学科特色,课程开发利用意识强;作业布置适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探究性;注重实效(学生想学、会学);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课堂常规训练,注意读写姿势;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4.学科功底:学科教学基本功(普通话、板书、板图,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教师自身习惯与能力;创造性地理解与把握教材的能力;知识传授准确无误。
5.组织协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鼓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课堂注意创设情境,活而不乱;课堂结构疏密有致,各环节衔接紧密,主动学习。
6.教学机智:灵活处理偶发事件;控制自身不良情绪;善于尊重学生、发现学生、欣赏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心灵对话。
二、学生的学课堂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如下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如下三大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
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
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⑤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新世纪之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迅猛推进,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能否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任务和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能否落实新课标的各项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认真领悟,并反思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适应新课标要求应做的教学改进。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联合导向性,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为此,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宗旨,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关注的中心,制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反思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点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看讲得如何。
评价的内容存在很多弊端,主要有:教师目标指向单一,缺少学生学习目标指向,以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更确切地说是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作为一节好课的重要指标。
而新课程认为,认知性目标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或惟一目的,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个性的发展;教学思路程序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学程序封闭:复习或课程导入→新知讲解→例题→课堂练习→小结→作业。
观摩课,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走,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限制了学生的思路。
把一节好课上成表演课,演员就是教师,或者说主角是教师,学生则是配角,观众。
与新课标倡导的学生主体相悖而行;“面面俱到”的评价标准,导致教学环节的设计往往是为迎合评课标准而设计的使教学忽略学生学习实际需要。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基本理念要想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产生的弊端,必须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构建的“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新课程实施的成败。
而教学评价又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实施中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性作用,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
因此如何建立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鲜明特点,我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应该作以下几点改变:
一、应重新确立评价的立足点,评价的立足点从教师转向学生。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都是教师,在评价中体现“以教为主,学为教辅”的观念。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关注的无非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流畅,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是否已经得到了突破等等。
在评价中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怎么对课堂进行控制,怎么对学生进行引导,把课堂看成是教师的课堂,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评价的次要因素。
即使有些评价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反应、表现作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成果的参照物。
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的特点,是有违新课程的理念的。
本次新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建议下学习的。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立足于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成效。
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
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以“以学为主,教为学辅”的原则,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把通常意义上看一堂课的好坏以“看老师教学生教得好不好”为标准变成以“学生有没有在老师的帮助下学得更好、得到发展”为标准。
这一标准的转变将对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冲击和启示。
二、应改变单一的评价形式,评价形式应从单一变为多元。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多以量化、封闭、概括的评价为主,这和新课程的理念是相矛盾。
新课程的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强调多样化和灵活性,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该如此。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开发。
这种“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思想,要求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重点必须由结果向过程、由成绩向态度、由显性指标向隐性指标转移。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重视规范、量化和评比,评价标准一般由一系列量化指标体系构成。
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任课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与不足,关注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对传统的量化指标体系提出了挑战。
因为课堂教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教育现象,纯粹的、过分的量化描述,容易把教师和学生那种丰富的个性表现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字中,把问题简单化、表面化,甚至引导到庸俗的功利追求。
而质化评价则更多的关注内在的、过程性的东西,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去把握二者相互作用、促进发展的机制,抓住了教学中最有意义的、最根本的内容,是一种描述性的发展性评价。
质化评价的方法正以其全面、深入、真实的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人性化优点,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需要。
另外传统评价中过分具体的评价标准(如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生举手与回答问题的次数等)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教师的教学。
而过分概括的评价标准则显得笼统空泛,会使一堂好课的要求难以落实,也会给评课带来麻烦。
因此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尽量做到具体和
概括的最适当的结合,可以具体评价的内容就采用具体的评价标准(例如教学活动,内容充实多样;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有实效等方面),应该采用概括评价标准的就应该采用概括评价标准(例如关于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方面的评价)。
三、应改变评价的主体,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和操作者的主体地位常常被忽略,只是简单地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这是极不合理的,尤其是在新课程这个开放的大背景下。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往往以其他人评价教师为主,教师多处于被动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很少有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
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课堂听课所获得的信息往往不够全面,据此做出的评价也往往有失公正和全面。
另外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衡量,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就十分必要。
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促使教师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新课程的推行,对教师评价不再是简单地判定谁是优秀的教师,谁合格或达标,而是和教师一起分析工作中的成就、不足,提出改进计划,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能为教师列出各方面的标准,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不仅可以成为教师工作总评的重要依据,而且也可以实现帮助教师改进工作的评价目的。
虽然自我评价常常会有夸大自己的价值、评定等级偏高的嫌疑,但是这并不妨碍教师会在内心上客观的评价和分析自己的工作和业绩,作出如何改进和完善的决策。
促进教师的自我评价其实也是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通过评价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这实际上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意义。
而推进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说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捷径。
总之,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在突出导向功能,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上下功夫。
具体把
握科学性、导向性、人本性的原则,重视教学主体的感受、体验、主体性以及潜能的发掘,不应一味强调外在物质性的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