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高考复习综合热点模拟(三)历史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三)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三)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三)★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该制度( )A .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 .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 .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25.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了外事裁判官法。

它是外事裁判官在外事司法活动中,不依据市民法的固有规范,而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专门调节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据此可知该法( )A .已取代了公民法等相关法律B .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C .推动了罗马法不断丰富发展D .利于消除罗马自由民间矛盾 26.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

2019年全国卷Ⅲ历史真题解析——基于昭阳二中154班教学反思范文仓一、选择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24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即儒家文化。

考查中国悠久文化核心素养。

抓住关键词“孝”“悌”,即可得出源于宗法制,答案选A。

B选项禅让制、C选项郡县制够不成干扰,很容易排除。

据考生反馈,D选项察举制,由于举“孝”“廉”,仅仅根据“孝”选择了D选项。

忽略了察举选官制度与题目主旨是否相符,缺少与选项A的对比,属于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审题不准导致的失分,其实本题难度不大,属于中等难度偏下的题。

据考生反馈,失分原因在于一下子从政治题过度到历史题,心理上有些不适应。

这就需要平时加强综合科训练,尽量不要单科单打独斗,以免出现此种科际分割心理。

25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堂上对魏晋石窟艺术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杨琪教授作客中华文明大讲堂讲述的敦煌莫高窟,笔者以此拓展开来讲述了大同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并写了一首关于北魏和两大石窟的现代诗歌。

讲课时主要通过石窟艺术特点着重强调民族融合,亦即汉文化对北魏鲜卑族的影响,进而通过与近代西方列强入侵的异同归纳概括出“落后文明融入先进文明”这一规律性认识。

笔者上新课时原创的单元测试题考过,高三最后一次四声联考25题也从同一时间段同样的角度考查过。

故本题选D,儒家文化的影响,属于比较容易的题。

26题,考查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或原因,即三冗二积中的冗兵冗费。

考查史料证实核心素养。

考查题目反映北宋募兵制,士兵待遇优厚,士兵数量多。

笔者上课时以澄清水浒八百万禁军教头林冲并非领军八百万为导入,通过吴晓波《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之王安石变法》的明清军队数量对比,讲清了冗兵冗费。

B 选项提升了军队战斗力,明显北宋军队战斗力差的情况不符。

C选项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与消除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强化了中央集权不符。

D选项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材料无体现,也不符合题目主旨。

故正确选项为选A,加重了财政负担。

因此,本题属于比较容易的题。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三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论语》记载:“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这一变化表明春秋时期A. 君臣隶属关系瓦解B. 华夷之争日趋激烈C. 权力中心出现下移D. 封国统治区域扩大【答案】 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先秦政治。

由材料中“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分析可知,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故答案为C项。

A项,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遭到破坏时,君臣关系在形式上仍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的是王权衰微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华夷之争”,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封国统治区域,不能判断其是否扩大,排除。

2.《四民月令》记载了田庄主人“赈赡穷乏”“存间九族”“讲好和礼”的情形,《后汉书》记载了不少大地主“赈宗族,恩加乡间”的事。

豪强地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利用恩惠稳固依附关系B. 通过血缘形成割据势力C. 依靠宗族加强封建统治D. 借助礼乐和谐主仆关系【答案】 A【解析】【详解】材料中“田庄主人‘赈赡穷乏’‘存间九族’‘讲好和礼’”以及“不少大地主‘赈赡宗族,恩加乡间’”反映的是“豪强地主”力图通过实施一些小恩小惠的方式收买人心,他们的目的是稳固封建的依附关系。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
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
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
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

B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29.【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 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 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儒家伦理 道德,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 的说法,A选项排除;陈独秀肯定西方的民主、 科学,C选项说法错误;1916年马克思主义尚未 传入中国,D选项排除。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
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
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
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D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25.【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 的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由材料中佛像的裸 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 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无法判断两个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排除A;绘画技术不是佛像变化的主 要因素,排除B;政治权力的干预,在封建王朝 的早期和晚期都有,C选项排除。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
历史试题课件
部门:历史组 制作人:木木木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
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
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县制
D.察举制
24.【解析】材料中的“孝”“悌”“乐”“礼” 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A 选项正确;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 度,强调继任者的才干,排除B;郡县制属于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 系,排除C;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 料无关,排除D选项。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3卷试题版、解析版)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3卷试题版、解析版)

2019年全国卷Ⅲ历史试题版解析版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12.某家国有企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上下游知名民营企业出让29.8%的股权和部分董事席位,吸纳资金33.6亿元。

这有利于该企业①改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②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③调整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④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资本保值增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2012~2018年间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变化如图3所示。

促成这一变化经济现象有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①乙国吸引甲国的游客数量逐年增长②乙国在甲国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③乙国出口到甲国的文化产品日趋丰富④乙国向甲国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持续上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

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

关于打造粤港澳大的是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15.某国是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国。

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是①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③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④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16.2018年,西藏自治区开始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工程,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________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3.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________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_________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4.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___________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5.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6. 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7. 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史(三)(附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史(三)(附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历 史 (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该制度( )A .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B .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C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D .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25.罗马共和国时期,设立了外事裁判官法。

它是外事裁判官在外事司法活动中,不依据市民法的固有规范,而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专门调节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据此可知该法( )A .已取代了公民法等相关法律B .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C .推动了罗马法不断丰富发展D .利于消除罗马自由民间矛盾26.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 .壮大了反抗北洋军阀的力量C .提升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D .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27.下表是关于1954~1955年间中国外交工作的部分言语的记录。

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 )A .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B .巩固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C .强化对外联系提升国际地位D .打破西方孤立拓展外交空间 28.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2019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1.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箅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兰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

”这表明他()A.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 倡导民主共和政体C. 反对学习西方文化D. 转变救国探索方略2.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始于19世纪70年代,留学主要目的地是欧美;19世纪末,留学主要目的地转向日本。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 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B. 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转变C. 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要求D.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3.上海某县在1912年举行第一届小学联合国文竞进会,其中高小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题目分别是《说谋生之大要》、《个人自治说》、《说社会教育之必要》《论现在小学生对于中华民国之责任》,全县有70%的学生参加。

下列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A. 沿海地区观念更新较快B. 学校教育趋向近代化C. 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 新文化运动影响巨大4.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5.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

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A. 政党力量多元化B. 政权更替频繁C. 社会思潮演进加快D. 民主革命进程加速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历史试题(三)(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高三模拟考试卷历史试题(三)(解析版)
材料一 发生在宋代的结构性社会变迁,使城市中诞生了一个庞大的贫民阶层。宋朝政府自觉负起了 向贫民提供福利救济的责任,逐渐建立了完备的社会救济体系。
宋政府按照居民的家庭财产多寡,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户等,作为国家划定救济对象的参考标准。 宋朝也开始出现了接近现代意义的“贫困线”概念:凡田产 20 亩以下或者产业 50 贯以下的家庭,即为生 活在贫困线下的“贫民”。
A.传统手工业与近代工业在同步增长 B.传统手工业阻碍机器工业的发展 C.民主共和政体稳固促进了工业发展 D.近代工业已经呈现出发展的态势 31.1993 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 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 1991 年前的 50.3%上升到 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32.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 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 ) 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 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 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 33.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理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 其他发达国家。”该现象( ) A.体现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 B.导致混合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D.推动了新经济的出现 34.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 ) 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 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2019年广东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广东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学年广东省高考历史三模试卷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认为春秋时期“当时霸政,有二大要义:一则为诸夏耕稼民族之城市联盟,以抵抗北方游牧部落之侵略,因此得保持城市文化,使不致沦亡于游牧之蛮族。

二则诸夏和平结合以抵抗南方楚国之武力兼并,因此得保存封建文化,使不致即进为郡县的国家。

”由此可以推断出,春秋时期()A.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导致分封制崩溃B.南方楚国已率先实行郡县制C.“霸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宗法分封制D.南北边患造成周王室衰微2.《通典•职官》记载:“(汉武帝)令诸王得推恩封子弟为列侯,于是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又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推恩子弟赢得了地方诸侯的支持B.酎金夺爵加强了专制皇权C.推恩子弟和酎金夺爵都是为了削弱王国的势力D.推恩子弟和酎金夺爵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3.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新汀县某一繁华景象:市中交易,未晓而集。

每岁棉花入市,牙行多聚。

少年以羽为翼,携灯拦接,乡民莫知所适。

抢攘之间,甚至亡失货物。

材料主要反映了该地()A.棉花交易兴盛,商品经济发达B.棉花市场管理混乱,经常丢失货物C.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棉花销售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年间,宝山县境内工厂,邑人所创办者大多为棉织类,盖一因妇女素谙纺织,改习极易;一因土布价落,设厂雇工兼足维持地方生活也。

淞口以南接近沪埠,水陆交通尤适宜于工厂,故十年之间,江湾南境客商投资建厂者,视为集中之地,而大势所趋,复日移而北,自棉织以外,凡金、木、玻璃、卷烟以及化学制造之属略备。

材料反映()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B.当地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C.实业救国的思想广泛传播D.民族工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5.《郑超麟回忆录》中说:“今人不满意于辛亥革命,认为革得不彻底。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解析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系,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绘画技术进步C. 政治权力干预D. 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

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选项排除。

3.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答案】A【详解】结合北宋时期募兵制的士兵目的及人数可知,过于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选项符合题意。

由于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方针,北宋军队战斗力较低,B选项排除。

材料与对地方控制无关,强调的是军事力量,C选项排除。

材料与社会贫富分化差距无关,D选项排除。

4.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答案】C【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C选项符合题意。

2019届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江西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年级三模文综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民众力量的显现产生了富民思想。

故答案为D项。

A项,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主流,民本思想也不可能上升到社会主流思想这个高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统治者对私产的保护,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而不是缓和,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

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

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

“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2.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抑商措施,造成汉兴以来迅猛发展的私营商业遭到抑制和打击。

不过,从一些材料看,仍有商人勾结官吏,囤积贩卖,贱收贵鬻而牟取暴利。

如《居延汉简》记载:“(商人)同安粜粟四千石,请告入县官贵平贾(价)石六钱,得利二万四千。

”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实施B. 官商勾结不利于维护统治C. 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抑商措施,但仍有官商勾结的现象存在,而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对封建王朝维的经济基础不利的,故选B。

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商业活动是在宋代才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排除D。

【精品试题】2019届高考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

【精品试题】2019届高考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春秋战国时期,“士无定主”,他们以“仕”为业,靠出卖智力往来于诸侯之间,奔走于卿相之门,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列国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

这反映出当时士人()A. 迫切建功立业B. 巩固分封制度C. 维护礼乐秩序D. 支持列国争霸2.西汉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涉外机构,域外国家与西汉王朝日益频繁的贡纳关系,西域都护等官职的长期设置,都反映了西汉对外思想的巨大进步。

这说明,西汉对外关系()A. 秉承了天朝上国观念B. 呈现出制度化特征C. 采取了朝贡外交模式D. 抛弃了华夷观传统3.北宋天圣五年颁布诏书:“旧条,私下分田的佃农不得移动,如地主发遣,要给予凭证,才能允许到别处住。

自今后,客户迁移不用取得地主的凭证,如果是地主无理阻拦,准许经过县衙详细审理。

”这说明()A. 农村雇佣关系已经普及B. 土地兼并加剧C.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 自耕农经济发展4.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

徐光启()A. 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B. 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C. 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D. 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5.1910年,我国的股票风潮引发一次金融危机,之后稍有缓和。

1911年10月之后,传统金融机构票号和钱庄再次大规模倒闭;新式金融机构银行,如上海的信成、四明,浙江的三大商办银行,因在挤兑风潮中难以支撑而宣告停兑。

这表明()A. 暴力革命带来了金融动荡B. 官僚资本阻碍民族资本的发展C. 传统票号已经不适应时代D. 民国政府面临稳定财经的重任6.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最著名的民族主义领袖是孙中山,他号召消灭外国人的特权、实现民族统一、发展经济和建立以普选制为基础的民主共和政府”据此,这一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内容的显著特点是()A. 完成国家统一B. 明确提出反帝C. 实现民族平等D. 建立民主国家7.如表是1952年和1957年中国的钢和原煤总产量及增长率统计表,这些成就()A. 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 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D. 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工业体系8.如图漫画描绘的是我国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

2019届全国新高三原创模拟试卷(三)历史

2019届全国新高三原创模拟试卷(三)历史

2019届全国新高三原创模拟试卷(三)历史本试题卷共4页,15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命题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完整的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考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本科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

这一观点A. 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B. 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C. 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D. 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答案】C【解析】“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符合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的特点,故A错误;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不仅仅限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因素,还具有其它方面的巨大历史价值,故B错误;“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这一观点拓展了人们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故C正确;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确实具有一定的科学发展的因素,故D错误。

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全国高考复习综合热点模拟(三)历史试题(解析版)1、台湾著名时政评论家李敖认为:“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的解释最恰当的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运动初衷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2、五四运动后,郑振铎等人认为要“向着德莫克拉西一方面以改造中国的旧社会”。

他们也强调其“改造的方法是向下的”,要“把大多数中下级的平民的生活、思想、习俗改造起来”。

这说明郑振铎等人()A.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B.扩大了宣传科学思想的群体C.重新选择了改造中闰的武器D.继续以西方文化变革中国3、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到1922年7月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逐渐由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巨大飞跃的主要原因是()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解C.建立了广泛的民主联合战线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4、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中心策略》通告,认为全国群众斗争已经“走向平衡发展的道路”,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直接的革命形势。

该通告()A.正确反映了当时的国内革命形势B.预示着国内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C.对国内革命形势的估计偏离实际D.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反应5、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带”“割据区域”等。

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6、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共产党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

……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

”这里的“新的内容”()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准备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7、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主动对华提供贷款,三次贷款共25000万美元,年息均为3厘。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再次主动给中国3亿美元贷款,年息1%,分10年还清。

苏联的这两次主动对华贷款()A.都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B.都与当时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有关C.都明显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D.都长期影响了中国基本国策的制定8、1938年2月美国记者的纪实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在上海出版发行,考虑到时局因素,而特意改名成《西行漫记》。

据此推断其“改名”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化高压政策B.日本侵略者的文化殖民政策C.中共陕甘宁边区采取开明政策D.西方国家言论自由权利影响9、1946年10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

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

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于二周内打通。

”这一判断()A.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B.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C.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D.轻视了中共的作战能力10、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主席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11、毛泽东在多次谈话中做出判断,“党的统一战线的成分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减少了,一部分增加了”,“减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间派”,“在新的形势面前,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必须考虑自己的立场,计算将来出路。

”毛泽东所说的“新的形势”是指()A.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B.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2、1948年11月4日,陈毅率领军队于临沂附近向南发动攻势,国民党军队将兵力向徐州集中,两军准备于此决一死战。

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B.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的开始C.渡江战役开始D.淮海战役已拉开帷幕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只能向那些不发达国家显示其未来的景象。

……马克思断定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

1858年马克思曾写信给恩格斯表达这种担心:当欧洲实现社会主义时,繁荣的殖民地仍然维持着资本主义,因而会进攻和“扼杀”新生的西方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

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动工人们,他将知识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毛泽东年谱(节选)——根据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青年毛泽东思想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

以1925—1930年毛泽东撰写的著述为视角,简述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实现“中国化”的?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材料一(见示意图)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光辉业迹,已成定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

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是什么?材料说到“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愿望,并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至少三条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答案1.D2.D解析:1915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民主”“科学”为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政治事务的关心;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革命活动,让知识分子看到变革中国的新力量。

材料中的“德莫克拉西”即“民主”,故A、B选项错误;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C选项的结论;郑振铎等人的活动及主张,表明他们在此时仍以“民主”为武器,只是要将宣传的对象扩大到平民。

故选择D选项。

3.A4.C5.A解析: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城市中心道路的不可行,开始思考革命的新出路,把承心转到农村,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失畋后党把工作重心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但直至1930年都没有放弃城市革命中心论,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割据”等理论不等同于井冈山式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开始注重农民阶级的力故D项错误。

6.A解析:材料中的“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指的是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故选A项;B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排除;C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排除;D项是井冈山时期提出的,排除。

7.B8.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上海已被日军占领,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文化殖民政策,故《红星照耀中国》改名成《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发行,故B正确;1938年上海已是沦陷区,国民政府已迁往重庆,不能管辖上海,故A排除;中共陕甘宁边区也没有管辖上海,故C排除;西方国家言论自由权利与《红星照耀中国》改名成《西行漫记》无关,故D排除。

9.D10.A11.C12.D13.1.构想:工业化在全球扩展;西欧率先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

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深重,军阀混战,国家分裂;康梁改良和孙中山革命都没能挽救中国危亡;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丝光明。

简述: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再次强调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解析:第(1)问,第小问根据材料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只能向那些不发达国家显示其未来的景象”可得出:工业化在全球扩展;根据材料一“马克思断定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可得出:西欧率先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根据材料一“当欧洲实现社会主义时,繁荣的殖民地仍然维持着资本主义,因而会进攻和‘扼杀’新生的两方社会主义社会”可得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

第二小问回忆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深重,军阀混战,国家分裂;根据材料二“1910年”“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1911年”“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康梁改良和孙中山革命都没能挽救中国危亡;根据材料二“1918年”“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1919年”“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1920年”“已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可得出: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丝光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