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二五规划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二五规划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二五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提升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背景与意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要实现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必须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为此,教育部制定了该计划,旨在通过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提高整体学术水平和竞争力。

二、目标与任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通过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提高整体学术水平和竞争力,使我国成为若干学科领域的国际前沿。

1.引进优秀人才:通过全职引进、兼职聘请等多种形式,引进国际一流的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为我国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提升创新能力:加强高等学校与国外知名学术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学科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培养人才:以项目为载体,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参与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提升学科水平: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三、实施策略2.建立多元化合作机制:与国外知名学术机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3.加强项目管理:对引进的优秀人才和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取得实质性成果。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设置及建设规划二0一一年八月为主动适应国家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按照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我院实际,要在“十二五”期间把我院建成特色鲜明、中西部一流的现代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推进专业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总结“十一五”专业专业经验基础上,结合我院办学实际情况,制订运城职业学院2011—2015年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的现状学院现有高职专业32个(含方向),了矿山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电工程、建筑工程、汽车工程、有机食品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群。

具体为: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像制作方向)、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测量方向)、计算机控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3G方向)、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晋)、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有机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技术、印刷技术(数字印刷方向)、印刷技术(制版方向)、市场开发与营销、民管理(婚庆策划与管理方向)、物流管理、会计与统计核算。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按照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以创建特色鲜明、中西部一流、现代式高职院校为契机,“立规范、建特色、保质量、上规模"的工作方针,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优化结构,夯实基础,提高内涵;以优势专业为依托,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建设道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专业建设的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是指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目标。

该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对于促进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探讨其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首先,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这意味着要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弥补城乡教育差距,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规划纲要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

这意味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推动学校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规划纲要还强调要注重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加强教育对外开放,提高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水平。

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和意义不可忽视。

首先,规划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通过推动教育改革和加强教育质量监控,纲要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其次,规划纲要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通过关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纲要也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的进一步实现。

再次,规划纲要的出台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通过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我国的教育事业可以与国际接轨,借鉴先进经验,为推动世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然而,纲要的实施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纲要要求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仍然存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不均衡现象。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审议稿)“十二五”时期是首都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世界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学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时期。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开创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发展的新局面,根据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制订“十二〃五”规划的相关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的背景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学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创新体制、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服务首都”的发展方针,按照“提高水平,办出特色”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有别于其它高职院校的文科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办学思路不断清晰,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外部评价整体提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

办学思路更加明确。

坚持立足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现代服务业、社会公共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文科高职模式,以文科专业为基础,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注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校和社会“双课堂”,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精、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的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改革传统课程模式,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加强校社(企)合作,将课堂传授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北青—景山模式”为代表的文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新建校内实训室47个和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教学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日趋科学,教学运行规范有序,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获得多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批课程和教材被评为北京市高职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教育教学累计投入达1.17亿元。

学校专业建设规划

学校专业建设规划

江都职教集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的载体,专业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为了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地方未来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特制定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目前,学校开设有中职专业32个,五年制高职(包括其他类大专)专业16个,普通高职专业3个。

专业涵盖扬州重点发展的特钢生产加工、车船及配套件、机械电子、建筑业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四个千亿产业群和以智能电网、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多个新兴产业,其中机电、数控、建筑、电子、会计五个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

总体来看,我校专业建设有以下特点:1、专业建设工作趋于规范。

专业建设学校实行了校系二级管理,制定了《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办法》、《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办法》等规章,在专业开发、修订、评估等工作进行了规范。

实施过程中,坚持市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整合、教学计划大纲的修订、课程内容改造及校本教材建设,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内容,学习领域更贴近工作领域。

同时将专业建设工作纳入学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考核,使专业建设工作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2、专业培养方向更符合社会需要,特色更加明显。

学校成立了专业建设工作咨询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工作小组,按照“转模式、调结构”的要求,对各个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重构,按照“必须、够用、先进”原则,进一步压缩了文化课,加大了实训和一体化教学比例,不同层次实训教学比例普遍达到5:5以上,突出了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师(师傅)的配备、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评价人,校企实现了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方案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方案

3.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方案3-1 建设基础专业群由信息安全与管理(2002年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1999年省首开,国示范重点、省骨干)、通信技术(2001年开设,省教改试点)、物联网应用技术(2011年全国首开)4个专业组成,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在校生1628名,专业群毕业生6392名,平均起薪4000元,78%服务长三角地区。

主持国家教学资源库1个,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规划教材15部,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生获国赛一等奖9项,华为等ICT国际顶级认证37件,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原创漏洞证明”134张,中国网络空间安全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

工业安全是国家命脉,工业网络是关键支撑。

以万物互联、全面感知、智能优化为特征的工业互联网正在不断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江苏省信息安全产业聚集,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的示范区,4个专业技术领域契合等内外部条件为专业群带来良好发展机遇。

“一专多能、一岗多职”的产业人才需求,给专业群带来新的挑战。

3-2 组群逻辑专业群与产业链对应关系:工业互联网框架包括工业网络、平台、工业安全三部分,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群对接工业网络和工业安全。

工业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可靠运行的安全保障,工业安全通过构建涵盖工业全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打造满足工业需求的安全技术体系和相应管理机制,识别和抵御来自内外部的安全威胁,化解各种安全风险。

工业网络是工业互联网可靠运行的关键支撑,以万物互联、全面感知、智能优化为特征,将连接对象延伸到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包括工厂外网、工厂内网和感知网络,实现人员、物品、机器、车间、企业等全要素的深度互联,全面贯通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各环节。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设置及建设规划二0一二年八月为主动适应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山西省关于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我院实际,要在“十二五”期间把我院建成特色鲜明、中西部一流的现代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推进专业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总结“十一五”专业专业经验基础上,结合我院办学实际情况,制订运城职业学院2011-2015年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的现状学院现有高职专业36个(含方向),形成了矿山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电工程、建筑工程、汽车工程、有机食品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群。

具体为: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制作方向)、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3G方向)、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晋)、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技术、数字印刷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市场开发与营销、民政管理(婚庆策划与管理方向)、物流管理、会计与统计核算、商务英语(外贸方向)、电机与电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以创建特色鲜明、中西部一流、现代开放式高职院校为契机,贯彻“立规范、建特色、保质量、上规模”的工作方针,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优化结构,夯实基础,提高内涵;以优势专业为依托,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会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建设道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专业建设的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黄山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黄山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黄山学院“十二五"规划校发(2011)4号“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教育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校抢抓机遇、深化、强化管理,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统一办学思想,理清思路,明确努力方向,把握机遇,促进学校又好又快,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安徽省国民经济和“十二五”规划》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在全面总结学校“十一五”期间建设成就,认真分析现状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制定我校“十二五”规划.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一五”期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创新,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稳步提高,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声誉与日俱增,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切实思想治工作成功第一次党代会,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班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

集中开展了以“坚持科学,依托地域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主题的学习科学观活动,有效解决了影响学校和的突出问题。

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建设,加大了预防工作力度,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党纪教育。

认真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新途径。

切实对思想治理论课的指导,成立了科学部,不断推进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不断文化阵地建设,精心组织了纪念三和庆祝新成立60周年等系列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二)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科学观大讨论等活动。

扎实推进评建工作,完成了院系本科教学校内自评工作。

先后了两次全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和应用型本科建设专题研讨会,提出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修订和完善了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教学环节.办学特色更加凸显,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围绕区域经济的需要,重点以、生态、徽文化等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打造徽文化科研品牌,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十二五规划-信息化发展纲要

十二五规划-信息化发展纲要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第一节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统筹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国家干线传输网络。

引导建设宽带无线城市,推进城市光纤入户,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

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

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

以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

第二节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
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面向全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

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采集和发布,加强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

第三节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制度。

加快推进安全可控关键软硬件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加强信息网络监测、管控能力建设,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
点信息系统安全。

推进信息安全保密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安全保密防护体系。

加强互联网管理,确保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

五年高职专业群建设

五年高职专业群建设

五年高职专业群建设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五年高职专业群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旨在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从高职专业群建设的背景、现状、核心任务、挑战与对策、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高职专业群建设现状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高职院校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日益多样化和特色化,区域经济发展得到了有力支持。

在此基础上,高职专业群建设逐步推进,呈现出以下特点:1.高职院校数量和规模的扩大: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高职院校数量迅速增长,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2.专业设置的多样性和特色化:为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多样化、特色化的专业布局。

3.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高职专业群建设注重与区域经济的对接,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五年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任务五年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

2.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与企业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就业机会。

3.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职教育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

四、五年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挑战与对策1.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育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产业实践经验。

2.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3.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高职教育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教学质量保障: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高职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食品、生物、园林专业群2011-2015年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食品、生物、园林专业群2011-2015年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食品、生物、园林专业群“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年5月目录一、背景和现状 (3)(一)背景分析 (3)(二)现状评估 (4)(四)存在问题 (8)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9)三、专业建设和发展具体目标与内容 (9)(一)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 (9)(二)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10)(三)师资队伍建设 (10)(四)教科研工作目标 (10)(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1)四、主要措施 (14)(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14)(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14)(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4)(三)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4)(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15)(五)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5)(六)大力开展职业培训,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16)食品、生物、园林专业群“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在近三年的示范性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食品与生物工程系的专业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专业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在“十二五”期间,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对食品、生物、园林专业群的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认真的规划。

为正确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办学历史、实力和条件,并且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背景和现状(一)背景分析漳州市是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试验区,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城”之称。

漳州市各级政府都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强农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力。

经过多年的建设,漳州市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水果、水产、食用菌、花卉等八大农产品基地。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漳州市食品加工产业的产值占全省GDP的40%,食品出口额占全省的8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6.15•【字号】沪教委高[2012]51号•【施行日期】2012.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教委高〔2012〕51号)各高等学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现将《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一二年六月十五日附件: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与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和《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成就与问题“十一五”时期,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实施由外延扩展为主向内涵建设为主的战略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大力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支持和服务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主要成就1.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上海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为97.76万人。

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为51.57万人和11.17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6.5%和41.9%;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为4580人。

“十一五”期间,上海继续完善包括各类奖、助、贷学金在内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现了全覆盖。

2.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探索转型“十一五”期间,上海高校办学条件整体得到提升,形态布局调整基本完成。

2010年上海高校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含学校产权和非产权独立使用)为3948.36万平方米和2147.49万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加11.9%和19.3%。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全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规划
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 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 方案。
2.基本的意义——规划由“规(法则、章程、标准、谋划,即战略层面)”和
“划(合算、刻画,即战术层面)”两部分组成。
3.规划与计划——规划与计划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规划具有长远性、全
局性、战略性、方向性、概括性和鼓动性。
五、专业建设规划参考建议提纲(综合)(1)
一、专业现状分析 1.基本状态概述 从现有专业(群)设置、工作状况、教师队伍、教学基本建设与改革等方面进行 综合描述。 2.本系专业(群)基本状态分析——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人才培养工作分析: 逐个重点分析本系现有各专业(群)的—— 市场需求性; 设置的必要性(包括在学院专业建设中的意义); 建设定位的准确性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吻合程度等。 专业群应说明群内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2)已有的专业条件状况分析: 专业定位(专业办时间、专业办学规模、现有班级、学生数。专业办学条件(师 资情况;实践教学条件;教科研成果等)。 (3)优势、特色和差距(主要与同类院校比较)、问题分析:——核心阐述部分 主要包括——专业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教科 研等方面等。
五、专业建设规划参考建议提纲(综合)(5)
表三:教师队伍建设及培训计划
发展规划
系 部 计划指标 目前 数据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备 注
专业负责人人数(专任/兼 职) 课程负责人人数 骨干教师人数
双师素质教师人数及比例 副高以上教师人数及比例
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及比 例 引进教师人数 企业挂职人数
建设实 施蓝图
系统
对应
目标

发挥重点专业龙头作用,集中优势打造重点专业群——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群)建设与管理为例

发挥重点专业龙头作用,集中优势打造重点专业群——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群)建设与管理为例
22重点专业群建设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216号文件要求学校重点专业以实现人财物的统筹为手段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依托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优势资源从专业群组建的视角重点围绕人才培养体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训体系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双师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与建设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以重点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等三个专业。 2 重点专业 ( 群) 的建设 21 重点的总体发展方 向, 另一方面 , 以 其深厚 的专业实力 , 在省 内同类专业 中也是名列前茅 。在省级 品 牌专 业和省示 范重点专 业建设 的基础上 , 始 终不断加 强内涵建 设, 努 力提升建 设层次 , 2 O l 1 年, 两个专业都 立项为 中央财政支 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 目。 这两个专 业在精品课程建设 、 校企合作 、 学生创 新能力建设 等方面更打出了响当当的品牌。 1 2 重点专业群的组建 在专业群 的组建上 , 学校应 注重优化专业结构 的基础上 , 充 分考虑 围绕 产业链和职业 岗位 群构建专业群 。专 业群的布局设 计和调整一方面应以服务产业为前提 , 通过对某个产业链 中对高 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 , 构建与该产业发展要求一 致 的专业群体 系 , 使专业群 与产业群相对接 ; 另一 方面应该充分 考虑到企业岗位的设置背景 , 针对某行业系列相关 的职业 岗位设 置专业 , 还要尽可能多地覆盖 到行 业岗位群 , 使专 业群与行业 岗
位群对接。
按照上述原则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对全校专业进行 了整 合, 先后组建 了八 大专业群 , 其中4 个专业群 省级重点专业群 , 以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和电子精密模具制造专业群为例 , 其整合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11.19•【字号】沪教委学[2012]67号•【施行日期】2012.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沪教委学〔2012〕67号)各高等学校、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上海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确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建立和完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我委制定了《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单位、各区县实际,按照执行。

附件: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2年11月19日附件:上海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十二五”行动计划序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职业生涯是个体人生历程的主体,职业生涯发展是终身发展的核心。

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是学生提高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技能、顺利实现从学校生活向社会、职业生活过渡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佳的职业选择,并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职业规划与事业愿景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

《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动辅导员队伍“科学化模式、专业化培养、多样化发展”,其中职业发展教育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的主要方向之一,并把“职业生涯指导项目”作为“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推进项目。

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当前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制定了智能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一、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方向,包括工业机器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物联网应用技术等。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

二、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应用。

规划明确提出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重点推广应用智能工厂、智能装备等先进技术。

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规划提出了加强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具体举措,包括设立智能制造专业、开展科技人才培训、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等。

通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支持,提高我国智能制造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促进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规划强调加强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等方式,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在制造业各个环节的应用,提高制造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智能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实施,将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

在规划的指导下,我们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促进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突破和发展,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略谈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内容及其相关问题

略谈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内容及其相关问题

于教育教学实践发挥其作用时 , 尚有许多基础 问题 有待我们廓清 , 才能避免项 目 实践中的障碍。因此 , 本文试就专业群建设 的内容及几个相关问题做一剖 析, 以和 同行们 交 流 , 共 同探 索 其 中 的规律 , 促 进具 体建设 工作 的开展 。

简称 1 6号文 ) , “ 专业群” 概念的含义得到 了丰富 : 高职高专重点专业群是指高职院校围绕某一技术领
域或服务领域依据 自身独特 的办学优势 与服务面 向, 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 心, 按行业基础 、 技 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 , 充分融合相关专业 而形成 的专业集合 , 并代表着院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较好地理解专业群的含义, 我们认为可从 如下角度 考虑。 1 . 专业群建设项 目 是一个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 服务领域 , 按行业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 , 充分融合相 关专业而成的专业集合。这就明确了专业群分类的 依据或专业群建设 的内容 , 确定 了专业群 的存在基
础 。这样 的规 定在 培养社 会 人才 的教育 中是 非 常必

专业 群建设 的含 义
“ 专业群” 概念应用已久 , 通常被理解为 由一组
专业整合而成 的专业集合。这些专业既相独立又相 联系 ,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 目 标这个 中心 , 集中办学资
源, 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最早提出专业群概念的是 2 0 0 6 年 国家教育部 、 财政部联合下发 的《 关于实施
容主要 包括人才培养体制建设 、 专业团队建设 、 课程体 系建设、 资源保 障体 系建设和 专业群管理体 制建设等 内 容, 在建设 实践
中我们 需要 思考 专业群 的构成 、 专业群的管理、 专业群 的普及 以及专业群建设成果 的评价等 问题 。 关键词 : 专业群建设 ; 高职 院校 ; 教 育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G 7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1 5 8 0 ( 2 0 1 4 ) 1 0 —0 o 8 2 —o 4

高职院校 “十二五”发展规划

高职院校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XXXX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一年六月目录第一部分现有基础和发展环境 (1)一、现有基础 (1)二、发展环境 (3)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总体思路 (8)三、发展目标 (8)第三部分基本思路与实施措施 (12)一、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发展动力 (12)二、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特色发展平台 (13)三、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增强核心竞争力 (14)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 (15)五、进一步加强办学条件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有效保障 (16)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17)七、深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熔铸学院精神 (18)八、全面开展质量监测,健全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19)九、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拓宽学院发展空间 (19)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和谐院校 (20)十一、加强学习实践,提升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21)第四部分实施规划的保障 (23)一、编制专项规划,实现规划衔接 (23)二、分层解读规划,统一全员思想 (23)三、实施目标管理,加强绩效考核 (24)四.多渠道筹资,确保资金投入 (24)I‚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II - 前言‚十二五‛时期是学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学院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如何准确把握未来一个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理清学院发展思路,明确战略重点,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XXXX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使之成为指导学院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进一步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实现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特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纲要》的编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江苏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及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政策为依据,结合学院的发展实际,主要阐述了‚十二五‛期间学院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是我院今后五年实现科学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我院各单位各部门应履行的工作职责,是编制我院专项规划、各项政策和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目录一、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 (1)1.建设基础 (1)2.存在主要问题 (3)3.机遇与挑战 (3)二、指导思想 (4)三、建设思路与目标 (4)1.建设思路 (4)2.建设目标 (5)四、主要建设内容 (6)1.聚焦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群结构 (6)2.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抓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7)3.统筹、协调、优化课程,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7)4.整合实训资源,建设面向专业群的实训基地 (8)5.优化教师组合,建立高效团队合作机制 (9)6.构建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9)7.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专业群建设管理 (9)五、重点建设专业群要求 (10)六、服务面向与专业布局 (10)1.制造技术专业群 (10)2.控制技术专业群 (10)3.物联网技术专业群 (11)4.汽车技术专业群 (12)5.服务贸易专业群 (12)6.商务外语专业群 (13)7.艺术设计专业群 (13)六、建设具体措施 (13)1.建立和实施专业群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 (13)2.汇聚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14)3.优化人文环境,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14)4.构筑学科平台,全面提升科研水平 (14)七、经费保障 (14)附件 (15)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学院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国家级物联网示范校的重要时期。

为进一步提升办学活力,增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推动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高职院校“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1.建设基础我校是一所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多科发展的综合院校。

始建于1959年3月;2006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09年顺利通过验收。

学校设有机械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汽车技术系、外语系、数字艺术设计系、体育部、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部、工业中心、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1300多名,教职工78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围绕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产业、关联产业、附加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构建“同心多角”的专业体系。

“十一五”期间,针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以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市场营销等5个专业为龙头,重点建设机械加工技术、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服务等5个专业群。

各专业(群)围绕“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进行立项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开发了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为主干,校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布局(具体见表1)。

表1 校级以上重点专业一览表直保持在99%以上,学校连年荣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近五年有500多人次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中获奖,2007年在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荣获季军,2008年至2011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2010年在江苏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竞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2004年以来,学生累计获得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36项,其中每年至少有1项获一等奖,获奖数量和等次在江苏高职院校中名列第一。

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目前建有13门国家精品课程、16门省精品课程,18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3部省高校精品教材、6部省重点立项建设精品教材,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了优质的教科研条件。

目前拥有 1.23亿元的教科研仪器设备,建成了4个校级基础实验中心和9个大类专业实训中心,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实训基地各2个;建有江苏省传感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冷压冶金球团工程技术中心、无锡市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无锡市服务外包培训机构,成立了无锡(太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开通了无锡制造业服务网。

建成了高水平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目前专任教师中已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各3个。

2007年以来,教师开展四技服务数百项;申获专利3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并有19项实现了成果转让;年社会培训2万人次。

教师的研究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特等、一等、二等奖共7项。

2.存在主要问题学校在专业(群)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群)之间存在着建设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部分专业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深度不够,教育教学改革不够深入,专业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不够突出。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双高师资(高职称、高学历)、科研团队建设、团队管理水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专业(群)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是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的层次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国际交流与合作视野不宽、项目拓展能力不强。

3.机遇与挑战装备制造业升级、“两化融合”为我校专业(群)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主席率先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经过5年的发展和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主席继续完善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科学发展的观念。

工信部确立了“系统推进、多维推进、关键突破”的总体思路,即宏观、中观、微观(线-行业、面-地域、点-企业)的三级推进思路。

作为中国工业化的脊梁,装备制造企业大多还处在从传统工业化向现代产业化转型的历史阶段,产业升级不仅表现在设备、工艺技术的提升,更体现在以“两化融合”为核心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

在“塑造企业价值—2010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表示: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条件,装备制造业要做“两化融合”的主力军。

物联网技术是“两化融合”的补充和提升,两化融合也是物联网四大技术的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之一。

“两化融合”最基础的传统技术是基于短距离有线通讯的现场总线的各种控制系统,如PLC,DCS,HMI,SCADA等。

物联网理念把IT技术融合到控制系统中,实现“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装备制造业一直是江苏省、无锡市的支柱产业,而且无锡也是物联网产业的领军城市。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

江苏省提出“举全省之力,聚焦无锡”建“感知中国”中心,使无锡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基地”。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无锡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应用注入了更强的活力和动力。

而我校长期坚持服务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发展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技术和智力支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依托学校“十一五”期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领域的建设基础,结合国家级物联网示范校建设,科学规划、逐步完善专业建设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和加强内涵建设,不断丰富专业特色,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设思路与目标1.建设思路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服务装备制造业升级、“两化融合”的需要,规划与建设机电类专业群;服务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规划与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类专业群;服务汽车制造与服务业的需要,规划与建设汽车技术服务专业群;服务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的需要,规划与建设服务贸易专业群;服务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规划与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群;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划与建设商务外语专业群。

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专业群建设思路,规划与建设部、省、市和校级重点专业群。

根据教育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新要求,将高职本科、中高职衔接等专业建设纳入相关专业群建设规划之中,实现专业群的优化布局。

梳理重点专业群的建设要素,规划“十二五”期间的建设重点,研究新专业开设的基本要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建设目标总体目标:围绕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升级、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进行专业群构建、专业设置,力争建成3个省级、5个校级重点专业群,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专业,形成专业群建设体系。

力争在高职本科专业教学点和专业硕士教学点的建设上有所突破,构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专业群结构。

“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制造技术、物联网技术、汽车技术、服务贸易、设计艺术、外贸经济等专业群。

其中,以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市场营销等5个专业为核心,重点建设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汽车技术和服务贸易等5个校级专业群,力争建成3个省级重点专业群。

(2)专业课程体系。

纵向梳理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横向分类建设平台课程、共享课程、专业课程,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形成专业集群优势。

(3)师资队伍。

每个重点专业群建成1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专业群共享主干课程建成课程教学团队。

争取省级以上团队的数量达到5个,建成1个市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

(4)实践教学平台。

建设、调整服务专业群的实践教学平台。

重点提高现有国家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级电气实训基地和汽车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完成国家物联网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江苏省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力争新建2个省级实训基地(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争创国家重点实训基地。

(5)教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

新增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含国家一级学会课题)10~15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8~10项;在核心期刊(北大版)上公开发表论文400篇左右。

国家专利申获总量达600个,其中学生申获专利不少于100个,专利转化率13%左右,争取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年度统计中列前500位;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力争1项;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数量达3个;省级工业支撑计划项目5项,市级工业支撑计划项目10项,省级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5项;四技项目概念创收达9000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