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探究式教学
学生主体学习探究活动教案
学生主体学习探究活动教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此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辨能力。
2.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有关主题或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信息和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学生主体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基本知识和相关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自由交流,相互讨论和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行及时指导和引导。
3.学生主体思考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互评论和反思,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
4.学生主体展示在学生学习和探究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展示。
这些展示可以是个人展示,也可以是小组展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应该在展示之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评价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和学习。
5.学生主体评价在学生主体展示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使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和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三、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以及自我评价和互评等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因素,确定学生的个人分数和小组分数,以此来评价教学效果。
四、教学互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应该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
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
浅谈“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
浅谈“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充分显示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就是引导、诱导、指导,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导在课堂教学中受到极大的重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当前教学中特别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导作为当前教学中主要方法,重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导时,应该注意导的适量和适度,一节课中,导的太多,真象大白,学生想象太少学生就无从表现,有劲使不上,能力得不到发挥,那么这样的导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反之,导的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被调动,学习中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这样的导也是失败的.度是指深度和广度,教学中应该认真把握,应该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导的越深学生离学习的知识点就越近.学习起来就越来越容易,获取知识就越轻松,如果导的浅,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启发,信心受挫,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发展智力这一起码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完成.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地给学生提供观察、尝试、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都能认真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是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化成合作者,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氛围,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学生说的对错不要看得太重,应该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宗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该给予解答、安慰,鼓励学生敢于设想为目的,探究式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已任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探究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思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被动者,如何把被动变为主动,这就是探究式教学的新颖所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解,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诱导学生大胆地创造.例如:我在教“切线长定理”时,首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切线长,切线长与切线的区别,指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引导学生在同一平面内,从圆外一点向这个圆作切线,看能画几条?再用度量的方法量一量这两条切线,得到什么结论?(这两条切线长相等),可以用推理的方法来证实这一结论,启发学生探究知识,如:P 是圆O外一点,A、B为切点,启发学生连结 OA、OB 、OP,能证出△OPA≌△OPB,可得PA=PB ,进一步探究,如果连结AB,还能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相等的弧,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同学之间能相互探讨,从而逐一得到正确的答案,并且能说出推理过程,有据有理,最后再进行开放式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如果延长BO 到 C交圆 O于点C,连结 AC,能得到 AC ∥OP吗?还有哪些垂直关系和相似三角形,学生的学习氛围相当活跃,就像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合理诱导学生能合理设想,发散思维,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休性,通过教学可以发现要由教育者转化为受教育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活跃的教学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把紧张的灌输过程转化成愉快的学习活动,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变成主动地探讨学习,由要我学习转化成我要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索知识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教师的教应该由学生的学来确定,只有更新这些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这一例子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要总结以前的一切学习方法,吸取各种方法的精华,使问题逐步升级,有实践性和探究性,同学之间能集思广益,利用问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最终完成教学目标,为自己的教学目的来服务.。
主体性教学探究
主体性教学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主体性教学探究。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在于教师只能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能真正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主体性教学探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一、主体性教学探究的特点1、学生主动性高主体性教学探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评价多元化主体性教学探究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评价中也会体现出这种多元化。
除了标准化的考试评价,还有自主评价、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等多种形式,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3、个性化教学主体性教学探究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向,以实现个人最大化发展。
二、主体性教学探究的实践意义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体性教学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我探索和发掘,创新性思考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主体性教学探究培养了学生自主选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学生可以在教学中不断自我调整和反思,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发展能力。
3、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主体性教学探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具有自己特点和需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习更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
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更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三、主体性教学探究的实现途径1、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教学环境主体性教学探究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创造力。
美术欣赏课中“主体探究式”教学的尝试
随着 新课 程 改革 的不 断深 入 ,越来 越 多的 教师 开始 关注 课 堂教
三 、学 与练有机 结合,敞开主体探 究的思路
美 术欣 赏课 不 能仅停 留在 欣 赏作 品上 ,也 需要 在了解 和 掌握所 学 知 识 的基 础 上 ,创造 性 地 独 立 进 行 设 计 ,学 、 练 结合 。教 师 在
一
、
通过 激发学 习兴趣 ,确立学生 主体探 究意识 。
这个 环 节只 是 以辅 导为主 ,让 学生 能发 挥 自己的创新 能力 。 比如 在 上 《 国建 筑 艺 术 》 时 ,为 了让 学 生 能 充分 认 识 中 国古 代 木 构建 中 筑 在结 构 取法 和 发展 方 面 “ 以木 料 为 主要 构 材 、用构 架制 之结 构 、 以斗拱 为结 构 之 关 键 ,并 为 度 量 单 位 、 外 部轮 廓 之 特 异 ’钉 的特 J [
一
一
术如 何从传 统的注重 客观再现 转向现代 的着 重主观表现 从而达 到欣 赏 的 目的 ,是 一 个难 以解 决 的 问 题 。在 这 堂 课 中 ,我先 让 同 学们 闭 上 眼 睛 听 德彪 西 的 《 光 曲 》 并谈 谈 自己的 感 受 ,大 多数 学 生 听 月 从 早到 晚 的变化 给人 产 生的 心理 反映 来激 发他 们 展开 辩 论 ,从 而 引 发学 生 的探 索欲 ,为 下一 步 的 教学 活 动 的 开展 铺平 了道 路 。 B 、灵 活 的教 学方 法 相传唐 代书 法家张旭 见公孙 大娘舞 剑 、担 夫争道而 提 高了书 艺:
20 现 代 术・
美 术 欣 赏 课 中 “ 体 探 究 ,教 学 的 尝试 士 ,
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技巧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技巧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本文将详细探讨初中音乐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技巧的应用。
一、探究式教学技巧的定义及特点探究式教学技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主体性:探究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主动发现。
2.实践性: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来提高音乐素养。
3.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知识中的疑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合作性: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引入音乐世界。
例如,在教授《茉莉花》这首歌时,教师可以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例如,在教授音乐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什么是旋律?什么是和声?”等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
3.实践活动,提升素养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合唱、乐器演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小组合作,培养协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音乐项目。
例如,让学生分组创作一首歌曲,包括作词、作曲、演唱等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给予反馈,促进成长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改进。
主体探究“三段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成两份 . 一份 就 可 以 用 它 的 1 / 示 出 来 总 之 . 们 在 数 学教 2表 我 学 中 .要 注 意 领 会 和 应 用 教 学 思 想 和 教 学 方 法 来 优 化 教 学 过 程. 让学 生 主 动 参 与 学 习 . 而 培 养学 生 自学 能 力 从 教 学 活 动 是 学 生 作 为 认 识 及 实 践 主 体 能 动 地 探 索 和 改 造 客 体 的 活 动 . 们 在 数 学 教学 中 . 须 把 主 动 权 交 给 学 生 . 他 我 必 让 们 积 极 参 与 教 学 过 程 . 他 们 真 正 成 为 学 习 的 主 人 . 而 提 高 使 从
很 抽 象 . 生 学 起 来难 度 很 大 。 自从 借 助 多媒 体 进 行 教学 . 学 可 将 些 动 态 、 观 的 教 学 资 源弓 人 , 过 教 师 的 演 示 , 使 学 生 完 直 1 通 能 整 地 体 会 知 识 的 形 成 过 程 . 低 了学 生 的学 习 难 度 . 时 教 师 降 同
猜想 , 动手, 再 经过 测 一 测 、 一量 来 验 证 猜想 ; 量 之后 设 计 多种 题
目来进 行 反 馈练 习 . 现 知识 活 学活 用 这样 的设计 笔 者 觉 得会 体 我校 实施 主 体探 究 “ 三段 式 ” 教学 已有 一段 时 间 了 . 在学 校 教 学模 式 的指 导 下笔苦 尝试 了 自己的教 学 实践 探 究活 动 . 别是 今 特 年班 中实现 了多媒 体 教学 后 . 为课 堂教 学 提 供 了更 丰 富的教 学 资 源 。下 面笔 者 就教 学 中 的实践 活 动来 谈谈 自己的点 滴 体会
带 目 . 教 学 思 想 和 教 学 方 法 掌 握 各 类 知 识 的 规 律 . 握 其 内 用 把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引言一、探究式教学的定义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而是扮演着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开展实验、分析总结等方式,深入探讨和理解知识。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以学生为主体。
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 以问题为导向。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起点,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验证结论等过程,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实践性强。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活动,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4. 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5. 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以公式和定理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排斥心理。
而探究式教学能够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问题驱动和实践探究,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记忆和应用的层面上。
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探究式教学往往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案例1. 通过自主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关于光的传播规律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等规律。
2.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牛顿的运动定律。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牛顿三定律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探究和总结。
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特点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主要是接受被动的知识传授。
而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来构建知识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感兴趣的题目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激发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 强调问题解决能力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推理和实践探索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归纳总结等,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 引导学习的策略探究式教学强调引导学习的策略。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兴趣。
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提问、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源,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4. 重视团队合作探究式教学强调团队合作。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综合性的评价探究式教学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通过考试和笔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而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注重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思维的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
浅谈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交流,完成知识的建构和理解的过程。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1. 学生主体性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和探究,建立起知识结构,增强记忆和理解。
2. 合作交流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协调,增强彼此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增加新知识和思维方式,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3. 独立思考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不仅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也能应对日后的挑战。
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测肉眼无法直接读出的毫米尺上的读数,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思考,探索新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同时让学生通过刻画模型、模拟实验、找规律等方式,自主发现ON,境线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小学生的探究式教学中要注重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例如,在学习计算周长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生活实际问题,以此为样板,让其他小组去计算并分享答案,展开讨论,探究正确的解决方法。
浅议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浅议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摘要:分析了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内涵,指出了目前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探究式教学课堂实践的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视角,提出了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主体性;策略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理念,探究式教学由于符合这一理念,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本文立足于探究式教学课堂实践的现状分析,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视角,提出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一些探讨。
一、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内涵主体是相对客体而言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
”主体性是指规定人为主体的本质属性。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积极思考与探索、获取新知识,从而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1.自主性自主性指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需要独立行使支配自己权力的能力。
学生主体的自主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其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方向性和选择性。
(2)学生具有独立意识,能独立思考判断,具有独立学习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独特性独特性指学生主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性,是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每个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上是不均衡的,是有差别的,因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能力,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气质,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3.发展性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随着身体逐渐成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也逐渐由弱到强,由低到高。
4.创造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最显著的表现。
主要指能够超脱具体性知觉情境、思维定式、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在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提出新的见解和思想。
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形成学生丰富人格的现实土壤。
二、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1.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众所周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体,而学生则是自身学习与生活活动的主体,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育活动的目的,二者不可偏废。
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经验谈
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经验谈在“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研究实践中,我们追求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达到学习资源共享,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学校“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思想的引领下,我采用了课前参与、课上研讨与课后延伸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努力创建高效物理课堂,让学生走向自主探究,减负、高效的学习之路,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前预习,为实现高效课堂打好基础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使用课本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能预先借助预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的链条,并尝试用已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进行初步预先消化。
让学生带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读书,在预习中发现一些问题,把预习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包括需要教师帮助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堂学习,进而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上研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型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学生的个性需求,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所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本质要求,为此,我在课上研讨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边导边学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导在先,学生先讨论交流,得出初步意见,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归纳得出结论。
在导学过程中,“导”不是为了把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到教师的思路上,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需求,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一个环节向另一个环节顺利过渡,形成连贯、高效的课堂。
(二)从导入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把学生自然而然地领入新知识的门槛,而且更能激起他们求知的兴趣。
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索和实践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
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提出问题、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包括: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实地调查;强调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方式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在解析几何中,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何通过中位线构造等腰三角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构造方法的思考和探索,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在探究式教学中,实践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尝试。
在概率统计中,可以设计一个掷骰子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和展示成果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合作交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结论。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归纳,展示他们的成果和思考。
在数学建模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建模过程进行总结,并通过展示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1. 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提出问题、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2.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讨论,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
高中物理课堂“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
学 习是 通过 学 生 主动 的 、 过努 力获 得 的知 识 的行 为 , 自我 通 是 发展 的必要 手段 , 且是 自我能 力全 面提升 的一个 过程 。心 理学 研 并 究表 明 , 知识 内容掌 握 的难 易程 度 跟学 习 方 法有 很 大关 系 , 对于 例 如 , 生 通 过 课 堂 学 习后 , 生 对 1 学 学 O一2% 的 内 容 可 以 记 住 , 0 对 3 %看 到的事 物或 事物现 象能记 住 , 看到和 听到 或者 自己 描述 的 0 对 事情 可以记 住 7% , 果 学生 通 过 实践 或 者 描述 或 者 讲 解则 能 记 0 如 住 9% , 以这 就证 明学 生亲 自实践 对学 习很 有 帮助 , 以在 学 习 0 所 所 中调动 学 习主观 能动性 有非 常大的 意义 。 从 物 理学 科 特点来 看 , 学 中 的许多 概 念 、 律 是借 助于 实 物理 规 验而得 到的 , 因此 , 观察和 实验 是学 习物理 学的基 本方 法之 一 , 有 只 通过 观察 、 实验 才能获得 大 量的感 性知 识 , 主体 活动 探 究 式 物理 “ 课堂 教学模 式正 是从这 一点 出发 。
高中 物理课堂“ 体活 主 动探究式” 模式探索 教学
教 学改 革
高 中 物理 课 堂 “ 主体 活 动 探 究 式 ’ 学 模 式 探 索 ’ 教
李 新 胜
( 西安 市长 安 区第 四 中学
陕 西 西安
70 1) 1 17
【 摘
要】 传统的“ 填鸭式” 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低效教 学方法, 高中物理课 堂中应采用高效的“ 在 主体活动探究式” 教学模式。
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的教学中,需要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让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探究式学习,借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此,我校自从2004年以来,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从课堂教学环节入手,构建了主体探究“三段式”(课前参与、课上研讨、课后延伸)教学模式,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在这里,我详细阐述一下“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涵义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主体探究“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实践(一)课前讨论参与在讲课之前,先给学生预留一定的预习作业,使学生在上课前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并且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然后自己通过网络、图书馆、向教师咨询等途径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并整理;最后思考教师所留的问题。
这样学生在课前的参与不仅熟悉了教学内容,减少了教学时间,增加了教学效率,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在课堂中让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使学生带着事前的准备进入课堂,不打无准备之仗,促进课上的学习研讨,更为学生学会收集、组织、分析、加工、运用信息提供了锻炼机会,培养了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二)课上研讨这一阶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在班级中进行讨论,一般形式为小组讨论,小组成员为4人或者6人。
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时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提示,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并且在小组讨论中锻炼自己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自己倾听、思考、质疑的习惯。
研讨时要做好指导工作,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相互交流,一同切磋;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相互帮助,共同分享;相互欣赏、共同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进而使今天在校的学习成为明天做人的基础。
“课上研讨”突出一个“研”字,强调把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主体部分充分留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各自的课前参与状况,进行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和网状交流研讨。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手段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手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它追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学术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意义、方法和手段三个方面对探究式教学进行探讨。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动机不高。
而探究式教学侧重于问题的引导和解决,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学生在主动探索中产生了解决问题的需求和动机,因此学习动机也会更高。
再次,探究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学生思维被动、僵化。
而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与他人合作,分享想法和知识,展现自己的能力并从他人那里获得启发。
这种合作和互动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设立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掌握问题的关键点,但并不直接给出答案。
再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作者:谢欣哲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3年第08期1 “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1.1 “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论强调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是学生内在的属性.教育应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主体意识充分觉醒,主体能力全面释放和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跟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或听教师讲授之后,学生能记住10~20%的内容;学生对他们看到的事物或事物现象能够记30%;如果又听又看到事物或事物现象,自己又描述,便能记住70%;如果学生亲手做过,又描述或讲过,则能记住90%.这也说明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物理学科特点来看,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规律是借助于实验而得到的,因此,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只有通过观察、实验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并力求通过教改实践的探索,较好地将此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1.2 “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涵义我所探索的教学模式是——“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是以探索、质疑、讨论、自主研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模式,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而构建起来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它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探索和解决物理问题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有七个主要操作环节:探索式预习(含阅读)→反馈式质疑(含实验)→参与式讨论→分层次指导→自主式训练→点拨式精讲→激励性评价(见图1).在这个模式中我强调了课堂预习的工作,其实这一工作我们非常熟悉,可就是从来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而如果我们的学生(尤其是理科)在我们走上讲台之前对我们将要讲的东西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话,那么我们的教学势必低 [TP8GW09.TIF,BP#]效.简而言之就是我们与我们的学生并不是在一个平台上交流,那其实就注定了我们之间无法对话,这也就难怪我们有些老师说上课是对牛弹琴了.以往学生课前的预习工作经常流于形式,教师很难检查;而如果将课堂上的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预习,教学任务又无法完成,所以我的教学模式中强调了学生易操作,教师易检查的课前预习策略——程序前置策略,即把以前每节课学完后要留的任务提前布置,我留总任务,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再将总任务分解成具体的分任务布置给小组成员,并在下节课前检查,这样一来学生就必须在课前动起来进行主动探究,并且要进行相互间的合作学习.那么等我进入课堂时,学生和我其实已经基本站在了一个平台上了,我们之间就可以进行对话了,在课堂上的小组展示,师生交流中学生就可以把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解决了.从而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使课堂教学变的有效.1.3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强调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方式,分组根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或混合编组或自愿结合编组.这样,学生不再只是面视教师,也可以面视同伴,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作的群体,这一形式为每一位学生创设了“无威胁”的课堂氛围.实施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l)增加了信息交流量;(2)教学互助合作精神.2 “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反馈2.1 关于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学生问卷调查(附表1)关于物理教学课堂改革的学生问卷调查(表1)班级[CD#3] 性别[CD#3]课改前:1.课改前你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如何?A.非常浓B.较浓C.一般D.低2.课改前你的预习工作做的怎么样?A.非常充分B.一般C.没预习3.课改前你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你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是?A.请教老师B.同学讨论C.自己查资料D.不管它4. 课改前课堂老师的讲授对你学习物理有帮助吗?A.非常有帮助B.一般C.暂时没帮助D.没帮助5.课改前你上课经常走神吗?A.经常B.偶尔C.不走神课改后:6.课改后你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如何?A.非常浓B.较浓C.一般D.低7.课改后你的预习工作做的怎么样?A.非常充分B.一般C.没预习8.课改后你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你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是?A.请教老师B.同学讨论C.自己查资料D.不管它9. 课改后课堂老师的讲授对你学习物理有帮助吗?A.非常有帮助B.一般C.暂时没帮助D.没帮助10.课改后你获得物理知识的渠道主要是?A.老师B.自己C.同学D.其他11.课改后你上课经常走神吗?A.经常B.偶尔C.不走神其他:12.老师分配下节课任务后,你们小组A.人人积极参与B.一部分同学参与C.小组长一人参与13.老师组织你们小组讨论、回答时,你们A.人人积极发言B.一部分同学发言C.小组长一人发言14.课改后比课改前同学间学习的互助有什么变化?A.增加了B.一般C.没变化15.你对物理老师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满意?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16.你对这次物理课程改革的前景抱什么态度?A.需要改革,效果很好,希望推广到其他课B.需要改革,效果一般,以后希望推广到其他课C.需要改革,但不用推广到其他课D.不需要改革17.目前小组的划分是否合理?A.合理B.一般C.不合理D.你的建议[CD#3]18.你对课前一题的看法?19.你觉得预习对你听课有什么帮助?20.对物理老师、物理课程,你还有什么建议:[CD#3].2.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学生人数为347人,其中男生180人,女生167人,问卷试图调查了解学生课改前后学习状态的变化及学生对“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2.2.1 学习兴趣的变化2.2.2 预习的变化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课改后学生的预习工作明显得到了加强,预习非常充分的学生增加了30多个百分点,而不预习的同学减少了20多个百分点.19题你觉得预习对你听课有什么帮助?学生回答(摘录):①课前的预习中,我总结了不少问题,当老师再次讲解时,问题被解答,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增加了,很有必要.②帮助很大,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并且老师所讲的是你所熟悉的内容,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③觉得预习对我来说太重要了,要不然第二天听老师讲,很多却很迷糊.④不像以前那样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了,一些基础知识自己都知道了,挺好的.⑤现在的预习对我学习很有帮助,不仅使自己从内心更注重物理学习,也能自主学习,不会的和同学讨论,效果不错.⑥帮助很大,了解到了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并将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使上课听课的效率高了很多.2.2.3 学生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的变化[]同学讨论[]不管它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课改后对待学习中的问题同学间的互助有所提升,而对问题置之不理的同学有所下降了.2.2.4 小组成员参与学习和同学互助的情况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小组成员参与学习的情况总体还是比较良好的,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具体指导一些参与度不高的小组.课改后有32.9%的同学认为同学间的互助学习增加了,这是一个好的苗头,在后续的教学中要继续促进同学间互助.2.2.5 学生对待小组划分的态度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认为小组划分不合理的同学虽然只占到11%的少数,但认为分组合理的同学也没有超过半数,可见在学习小组的划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值得研究.比如17班将男女生分开进行分组,但每次上课前绝大多数学生都要离开自己原来的座位,按照物理学习小组坐在一起,这样一来就会造成课前短暂的混乱,对学生也增加了一些麻烦;14班按照座位一列为一组,比较固定,但学生间的距离就比较远,课堂交流起来很不方便;15班10人左右一组,13班和16班按照座位就近原则六人一组,但由于各班每周都要换座位,一个小组经常就会被拆的七零八落,给课堂交流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我觉得各班应该由最熟悉本班学生的班主任老师来划分和调整学习小组,这样在班级管理方面就可以协调和利用这些小组,增强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协作与竞争,同时也避免了其他各学科的重复分组,也为学期末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带来了方便.2.2.6 学生目前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接受程度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愿意接受新的学习方式的,而且有近40%的同学还愿意在其他学科也实行这种方式.但同时也应看到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接受不了这种学习方式,说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和改进.2.3 学生学业成绩反馈这组数据是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课改前)与第二学期期中(课改后)的两次物理成绩对比,两次成绩的样本除了由于滚动制造成的个别学生的变化外无明显差异,表格中的数据是根据班级的平均分在年级中的排名所换算出的百分位.数据显示80%的班级课改后的成绩都有所提升.综上所述,“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将会从根本上完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灌输——接受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我们主张学生要积极、能动地学,从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想,而且要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议、动耳听、动情读、动笔写,即学生自己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正如古代学者荀子所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要想让学生知道天高地厚,只有让他们亲自动手.【本文是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小课题《“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研究》(立项号:2011XKT-ZXWL134)成果】。
简述探究式教学。
简述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将思考的功能充分发挥,支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相互的交流和合作,去发现隐藏在学习内容背后的秘密,从而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探究式教学将问题的提出作为教学的起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从而形成课堂的“主导权”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点为:
1)探究本质:通过深入的探究和讨论来深化学习内容,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2)注重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由学生主动参与,将学生从被动储存信息变成主动创造性的探究者。
3)注重技能培养:提供有效的练习,加强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创新的思维方式。
4)灵活的教学方式:注重学习者个性差异,通过自由探究,把握学习者的兴趣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的自我驱动。
- 1 -。
构建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课 堂 教 学 中 出现 的 诸 多 问题 都 是 因 为 教师 在 备 课 环 节 缺 乏 设 计 、 乏 思 考 造 成 的 , 要 真 正 体 现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学生 缺 若 让
个 过 程 , 以 在 学 习 的过 程 中 就 没 有 学 习 能 力 的 形 成 , 有 所 没
学 习 习 惯 的 养成 , 有 思 维 能 力 的形 成 。 因 此 我 们 要 特 别 关 注 没 学 生 的 学 习方 式 , 导 学 生 自己 去 获 得 知 识 , 养 学 生 形 成 科 引 培
相 信 学 生 的 表 现 。 怎样 能让 学 生 涉 猎 更 多 的 课 外 书籍 、 宽 知 拓
识 面 ? 这 才是 老 师应 该考 虑 的 问题 , 才 是 真 正 地 调 动 学 生 积 这
极 性 的措 施 。 们 知 道 勤 能 补 拙 , 是 , 论 什 么 时 候 我 们 都 不 我 但 不
是 落 实 主体 教 学 的基 础 . 则 构 建 主 体 探 究 式 的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否
将 会是 天方 夜 谭 。 二 、 方 便 学 生 学 的 角 度 设计 教 学 从
成绩 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至 会 误 人 子 弟 。 通 过 自己 学 习 获 得 的 知 甚 识 是 学 生 自 己思 考 、 消化 、 收 的结 果 , 生 不 仅 获 得 了知 识 而 吸 学 且 学 会 了学 习 的方 法 , 了 自己 思 考 问 题 的 能 力 。通 过 老 师反 有
培 养 学 生 发 现 问 题 、 考 问题 、 决 问 题 的 良好 习惯 。 思 解 让学 生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探究式教学”
——让孩子走向灵动智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
”这给予教育工作者以深刻的启示: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责任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上的幸运儿——让每位学生都能拥有自主学习、探索的时空,都能从中获得愉悦与成功的情感体验;将每位学生都置身于必要的问题情境,在应对问题、思考对策、探寻解决方略的历练中闪烁智慧,砥砺意志,滋生探究的欲望,养成探究的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因为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而变得更为灵动、智慧。
一、利用好奇心理,诱发探究的意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积极动力,更是推动、维持和促进学生自主探求知识所必要的心理基础与支持。
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数学的奥秘,首先就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新颖别致的事物、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引人入胜的问题,诱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意向和志趣,促使他们以最佳心理状态和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如:……先把学生的探究欲望调节到制高点上,再去引导后续的具体探索。
二、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的内需。
数学探究活动常常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方式,而且这种思维活动大
多是独立的、具有一定深度的,它需要学生有内在的、直接而强烈的心理驱动不断地来调节、维持与强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驱动,最主要是利用数学知识自身内在的魅力针对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特定的逻辑联系,通过适切的途径和方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矛盾运动去生发求知驱动。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以比赛的形式抢答“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进行之中突然出示“37+6=?”,学生自然地得出各种结果,到底哪一个结果正确呢?学生的脑海自然会产生“究竟是多少、应该怎么算、为什么这么算等困惑、疑问和探究的心理驱动,这些欲望是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强烈而又迫切,深刻而又持久,无需教师再作调动与激励,学生接下来的思考、争论、交流全都成为了他们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我要”而不是“要我”了。
三、引导动手动脑,习演探究的本领。
无论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还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不管是哪类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是哪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其教学目标的主要内涵都离不开两个基本宗旨:一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二是让学生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数学学习和数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探索,还是数学学习方法与探究方法的习得、练就,其最佳的途径与方法当为手、口、脑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
站在学生学习与探索的角度思考,充分考虑到学生手、口、脑的协同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之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练就实施数学探究本领。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分三步引导学生探索猜想、实践验证和交流归纳。
第一步,借助木条钉成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比较,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第二步,借助三根小棒摆三角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以深化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的认识;第三步,借助原先的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设法使它不变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为几个什么图形(两个三角形),然后猜想、动手验证、体验并交流,最后集体归纳概括三角形的特性是稳定性。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学生不仅很好地体验、领悟、归纳出三角形的稳定性,而且从中经历了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在进行数学学习与数学探究的过程之中学习、练就数学学习和数学探究的本领。
四、启发类推联想,提升探究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很好地激发和充分地利用这一珍贵的教育资源,关键取决于教师。
教学中,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对象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应该很好地通过启迪、撩拨,充分发掘其认知潜能,设法让他们去迁移、类推、联想、猜想和创造。
如在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首先让学生回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面积单位之
间进率的推导方法。
接着让学生猜想:1立方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进而验证。
整个猜想过程与联想验证过程中,教师只作必要、适量的点拨,学生经历了推导进率的主要思维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迁移、类推、联想等丰富的心理活动,其间也不乏一些生成性创造。
多让学生经历这样的再创造过程,他们将会变得越发的灵动和自信。
五、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探究的价值。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知识抽象,概括性强,对于数学的价值作用与数学学习、探究的实际意义,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难于从数学知识本身获得直接感受和理解。
这就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学以儿童生活经验为背景和基础,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究与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良好的数学探究活动能使抽象而理性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和有趣,更能让学生变得聪明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