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京韵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 - 第4课《京腔京韵》|人音版(简谱)(2014秋)
脸 • 脸谱是中国戏曲所采用的一种化 装手段,即用“油色”和“水色”直接 在脸上化装,用来塑造戏中某个角
谱 色形象。
•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 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 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 以称为“脸谱”。
• 脸谱的谱式很多,不同的颜色、 图案,代表不同的性格特征。
京剧脸谱人物
正净:
也称大花脸。以 唱工为主的铜锤 花脸、黑头花脸。
包拯
副净:也称二花脸,以身段动作
为主的架子花脸。
窦尔敦
曹操
武净:也称武花脸,多表现身具
武艺者,武打翻跌见长。
李元霸
典韦
油画净:指戏曲舞台上钟馗、
巨灵神等人物或天神, 造型多为夸张。
钟馗
巨灵神
丑 角 幽默滑稽的喜剧角色。
根据年龄、身份可分为: 方巾丑、文丑、武丑பைடு நூலகம்丑婆
《白蛇传》白素贞
《铡美案》秦香莲
花旦:性格活泼开朗的女子角色。
《红娘》红娘
《春草闯堂》春草
武旦: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
《打焦赞》杨排风
《打店》孙二娘
刀马旦:顶盔贯甲的女将角色。
《穆桂英挂帅》穆桂英
老旦:老年妇女的角色。
《穆桂英挂帅》佘太君
《打龙袍》李后
净 角 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
根据年龄、身份可分为: 正净、副净、武净、油画净
生 角
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
根据年龄、身份可分为: 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老生:也称须生,中年以上角色 ,带髯口(胡须) 其中唱工老生:扮演帝王、官员、文人
刘秀
诸葛亮
靠把老生:扮演武将的角色。
黄忠
岳飞
小生:年轻、扮相俊美的男性角色。 其中有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
京腔京韵教案
京腔京韵教案京腔京韵是指京剧中的一种唱腔风格,也是京剧的主要声腔之一。
它以北京方音为基础,结合了当地方言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韵律和音调。
京腔京韵丰富多样,既有平稳宽厚的慢板,也有高亢激昂的快板,表现了京剧角色的不同情感和性格。
教学目标:1.了解京腔京韵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学习京腔京韵的套路和唱腔。
3.掌握京腔京韵的发音技巧和音调的运用。
4.能够表演经典京剧曲目。
教学重点:1.学习京腔京韵的套路和唱腔。
2.掌握京腔京韵的发音技巧和音调的运用。
教学难点:1.表演经典京剧曲目。
2.掌握京腔京韵的发音技巧和音调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京腔京韵的背景和特点。
2.播放一段京剧视频,让学生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韵律和音调。
二、学习京腔京韵的套路和唱腔(20分钟)1.介绍京剧的套路和唱腔。
2.教学生学习京腔京韵的套路和唱腔,分别示范和引导学生跟唱。
三、掌握京腔京韵的发音技巧和音调的运用(30分钟)1.讲解京腔京韵的发音技巧,如圆唇音、收口音等,并进行示范。
2.引导学生练习发音技巧,并结合京剧唱腔进行演唱。
四、表演经典京剧曲目(30分钟)1.教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京剧曲目,并指导他们学习和排练。
2.组织学生进行曲目表演,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和点评。
2.展示学生的成果,让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和回顾,让他们对京腔京韵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练习京剧,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
京腔京韵课后反思
京腔京韵课后反思
在京腔京韵课后反思,我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和不足:
1. 发音不准确:在学习京腔京韵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发音不够准确。
有时候会把某些音调弄错,导致表达不清晰。
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京腔京韵的音调还不够熟悉,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听力训练。
2. 缺乏语感:京腔京韵有独特的韵律和语调,需要有一定的语感才能准确表达。
我发现自己在模仿京腔京韵时,缺乏这种语感,导致表达不自然。
为了提高语感,我需要多观察、多听、多模仿京腔京韵的表演,培养自己的感觉。
3. 缺乏背景知识:京腔京韵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学习时我发现自己对京剧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够。
这导致我无法理解一些表演的背景和意义,影响了我对京腔京韵的理解和表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多了解京剧的历史、故事情节和人物,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4. 缺乏练习机会:京腔京韵是一门需要实践的艺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提高。
然而,由于课程时间有限,我发现自己缺乏足够的练习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在课后自己进行练习,或者参加一些相关的社团活动,与其他对京腔京韵感兴趣的人一起练习和交流。
京腔京韵课后反思,我发现自己在发音、语感、背景知识和练习机
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通过认识到这些问题,我将会更加努力地进行学习和练习,提高自己在京腔京韵方面的能力。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第4课京腔京韵京剧行当课件(共16张)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昆曲”占领着北京的戏曲舞台。后来昆曲被封建统治者召进了宫 廷,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口味,昆曲不断地加工、修改,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民间特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于是 它在民间的地位就慢慢衰落下来。此时,由“弋阳腔”逐渐丰富、衍变而来的“京调”开始盛行。 “弋阳腔”也叫“高腔”,产生于江西弋阳一带,长期在民间流传,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在流动演出中,不断 地从各地戏曲中吸取营养、掘取精华。明末清初,“弋阳腔”流传到北京后,与北京的语言相结合,逐渐丰富、 衍变,就形成了“京腔”。
生, 旦,
净, 丑
京剧的行当分类
生
旦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 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 青衣(正旦)、花旦、闺 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 门旦、刀马旦、武旦、彩 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 旦。 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 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 穷生、武小生)。
京剧的起源
逐渐的,“京腔”在北京称盛,盖过了“昆曲”的风头。“京腔”演员一天比一天多起来,而不少“昆曲”演员 也改演“京腔”戏。这一时期,“京腔”也着实光辉了一段时日。清嘉庆、道光年间,“汉戏”也流传到北京。 “汉戏”旧称“楚调”,也叫“汉调”,声腔以〔西皮〕为主,以〔二黄〕为辅。陕西梆子传入鄂西北衍变为 “襄阳腔”,后又经过当地艺人的融汇,才演变为“汉戏”的〔西皮〕。湖北黄陂、黄岗的“二黄腔”经过不断 改进发展,才衍变为“汉戏”的〔二黄〕。 “汉戏”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早期就经常同徽戏相互影响。“汉戏”进京的时候,北京的舞台上正被声势浩 大的“徽戏”所占领。“汉戏”若单独成立班社,实难与“徽戏”匹敌。所以“汉戏”进京后,很自然地加入了 “徽戏班”,形成了“徽”、“汉”合班的演出方式。这就为“京剧”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课京腔京韵
第4课京腔京韵六年级音乐教材分析1、《京剧唱腔联奏》《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
分别是花脸唱段《贤妹暂坐雅之厅》,青衣唱段《苏三起解》,老生唱段《淮河营》,花旦唱段《叫张生》。
2、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传统京剧《铡美案》中包拯的一个唱段。
是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唱段。
唱段开头的导板高亢有力,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的刚正不阿。
3、京剧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的选段。
是沙奶奶与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充满雨水之情的对唱。
4、歌曲《校园小戏迷》这是一首京韵味浓韵的戏曲。
短小精练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
男女生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
唱词通俗简洁,含义深刻,朗朗上口。
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具有京剧的鲜明特点。
学情分析京剧进课堂是让孩子们通过接触经典作品、了解京剧常识、引导学生有欣赏戏曲的兴趣,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感受京剧表演的神韵,引导学生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的艺术文化,树立民族精神。
使孩子们不能只知道周杰伦,也应该知道梅兰芳,知道京剧四大名旦。
教学目标1、认识京剧的行当,能说出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
2、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腔片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体会声腔特点与京韵。
3、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4、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重点:认识京剧的行当;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教学难点:体验京剧的声腔特点与京韵。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视频教学方法:听唱法、讨论法、欣赏法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了解学生资料搜集的情况。
二、新课学习1、说一说。
分别播放每个唱腔片段,并由每组分别介绍相应的京剧行当。
2、辨一辨。
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个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编出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京腔京韵音乐教案
京腔京韵音乐教案【篇一:《京腔京韵》教学设计】《京腔京韵》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类型的歌曲?2、有没有同学喜欢京剧?三、教学1、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腔京韵》,一起感受京剧的魅力。
2、大家了解京剧吗?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
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别成为,中国国粹。
伴奏乐器分为: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
3、了解京剧名段《苏三起解》《铡美案》《宇宙锋》《贵妃醉酒》《天女散花》《智取威虎山》《探阴山》《霸王别姬》4、首先我们来欣赏《智取威虎山》选段(1)通过赏析,你能听出京剧的特色吗?(2)伴奏乐器有哪些5、下面,我们再来欣赏《说唱脸谱》选段。
(播放视频)分析两首歌曲的不同(1)能说说《说唱脸谱》的特点吗(2)与《智取威虎山》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分析相同点与不同点四、引入“京歌”概念 1、京歌是加上了京剧音乐元素的歌曲。
京歌是对京剧的改良与创新,是对现代歌曲的充实与丰富。
2、京歌演唱是用京剧的唱腔、曲调、程式,加上现代音乐元素来演唱表演的一种文艺形式,适合于表现大气的节目内容。
京歌,作为歌曲中的阳春白雪,珍稀极品,大多情深意远,悱恻缠绵,大气磅礴。
她是加上京戏音乐元素的歌曲。
是对京戏的改良与创新,是对现代歌曲的充实与丰富。
3、京歌演唱的表演形式有独唱、合唱、歌伴舞等。
4、京剧和流行音乐完美结合的京歌的例子有不少。
如“好大一颗树”、“我们是中国人”、“唱脸谱”、“故乡是北京”、“梨花颂”等。
五、小结今天,我们感受了国粹的魅力,了解了京歌的特点,相信大家对京腔京韵有了浓厚的兴趣,下一环节,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富有京腔京韵的歌曲《蝈蝈与蛐蛐》。
【篇二:音乐16册京腔京韵教案】《京腔京韵》主题:京腔昆韵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教材分析:京剧又称京戏,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京腔京韵京歌十首
京腔京韵京歌十首1. 《京腔京韵》京城儿郎最出众,京腔京韵夺人心。
声声铿锵传百里,高亢激昂令人沈。
白日乘凉歌逍遥,彩衣歌姬动京都。
气吞河山风景美,传播千古庆中秋。
2. 《京歌儿》京城鼓角声声起,喧阗声里唱京歌。
花间游子写春日,故事传说到如今。
京味京韵京腔传,民谣小调乐京都。
走遍天下都是虎,唯独京城唱京歌。
3. 《京城风情》京城风情话不尽,重阳节日好芳草。
凤凰台上歌声美,举国上下皆夸好。
酒舞歌风扑面来,京腔文化扬眉开。
京城风情节日庆,游人盈门喜无边。
4. 《京谣深情》京谣深情动人心,京腔京韵传千里。
忆往昔儿时游京城,明珠琳琅留瑰丽。
正阳门外打鉴戒,彩衣歌姬舞楼台。
京谣深情传古今,承君情深令人思。
5. 《京歌世博》世博会上唱京歌,展示京城文化多。
百年风华汇天地,世界瞩目笑声多。
歌舞升平闹庆典,彩衣歌姬动人心。
京歌世博高声传,展示京城风姿儿。
6. 《京韵古都》古都风韵尽京城,流传千年音韵声。
百姓快活游京地,品味京韵激扬人。
红墙绿瓦皇城晃,登高望远情更长。
京韵古都珍如宝,流传千古激扬人。
7. 《京城红日》京城红日照中华,世界瞩目视线都。
风华绝代走红地,音符激扬动人心。
九宫格上歌声佳,儿郎英勇展风采。
京城红日耀中华,走向世界笑声多。
8. 《京城风云》京城风云展英豪,音乐舞蹈传中朝。
彩衣歌姬舞高台,声声京腔动国家。
红墙绿瓦风貌美,游人盈门喜无边。
京城风云展英豪,传扬世界笑声多。
9. 《京音乐》音乐之都唱京歌,传承京腔京韵多。
声声激昂动青年,走向世界展风采。
九宫格上音符飞,承载民族骄傲飞。
京音乐唱动人心,传颂北京笑声多。
10. 《京韵京歌》京城风情展丹青,京韵京歌传天地。
百花齐放照中华,彩衣歌姬动京都。
红墙绿瓦故事多,百姓欢笑人人夸。
京韵京歌传世界,展示京城风姿儿。
《京腔京韵》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京味儿语言的基本概念。京味儿是北京方言的特色表达,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它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北京文化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课文中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京味儿语言在描绘北京春节时的生动和趣味性,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北京文化。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京腔京韵》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京味儿语言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模仿京味儿词汇的发音,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首先,对于京味儿语言的发音,虽然我通过视频资料和示范进行了讲解,但部分学生仍然觉得发音有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学生,可以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发音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发音技巧。
在课程结束后,我也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表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北京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语文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这让我深感鼓舞,同时也提醒我要继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2.语言建构与应用:学会运用京味儿语言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和沟通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课文描绘的北京春节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审美情趣。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北京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学习策略与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节核心素养目标紧密联系新教材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具有文化自信、语言表达、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的人才。
【教学设计】六年级音乐-京腔京韵
教学反思:这是一堂难度较高、有挑战性的戏曲片段教学,在教学时由于学生们对京剧的知识很陌生,所以在课前我带领孩子们一起查阅了京剧的很多知识,对京剧的行当、角色、人物、服饰、唱腔、表演形式有了大概的了解。再有了这个基础后才能对孩子们进行进一步的戏歌的教学,模仿是学习戏歌的主要手段,如何能让孩子们有兴趣地跟随你的思路进行表演,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激趣,起先我的双重角色扮演给孩子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整体来说课堂还是十分成功的,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盎然,对于京剧的发声有了基本的了解,能自信大胆地表演。
二、聆听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1、通过辨别书中剧照,说出“包龙图”属于四大行当中那一个行当?——“净”。
2、简介京剧《铡美案》的剧情,提问学生:
(1)包龙图指的是谁?
(2)铡美案是什么案子?
(3)你知道包公及这个案子吗?
(4)学生回答,教师再补充。
3、初听选段,知道西皮“导板”与“原板”的不同。
3、三听法:
①出示新歌。初听全曲学生哼唱熟悉歌词。
西皮二黄韵味浓,唱念做打见真功;
仔细学,认真练,古朴神韵展奇功。
②第二次聆听:教师讲解歌词朗读的节奏特点,要求学生边听边打节奏。(京剧当中的“一板一眼”)在每次的学生的表演之后及时进行评价,分两个组进行点评。
③第三次聆听:加上节奏和摇头晃脑的动作沉醉于音乐中分角色再次聆听。
第4课京腔京韵
六年级音乐
教材分析
1、《京剧唱腔联奏》
《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分别是花脸唱段《贤妹暂坐雅之厅》,青衣唱段《苏三起解》,老生唱段《淮河营》,花旦唱段《叫张生》。
2、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传统京剧《铡美案》中包拯的一个唱段。是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唱段。唱段开头的导板高亢有力,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的刚正不阿。
京腔京韵自多情听课笔记
京腔京韵自多情听课笔记
摘要:
1.京腔京韵的含义
2.京腔京韵的表现形式
3.京腔京韵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4.京腔京韵的现代发展与传承
5.京腔京韵的价值与意义
正文:
京腔京韵是北京地区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音韵、语调、词汇和表达方式,展现了北京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特征。
京腔京韵主要表现在北京话的音韵、语调上。
北京话的音韵丰富,有其独特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使得北京话听起来富有音乐性。
而京韵大鼓、北京曲剧等艺术形式,更是将京腔京韵的独特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京腔京韵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元明清三代的京师官话。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京腔京韵不仅承载了北京的历史文化信息,也融入了各地方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京腔京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传承。
如今,京腔京韵已经成为了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许多人去学习和研究。
同时,京腔京韵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文艺爱好者。
京腔京韵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京腔京韵是北京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京腔京韵,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到北京的历史文化;其
次,京腔京韵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后,京腔京韵是北京人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通过京腔京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北京人的情感世界。
总的来说,京腔京韵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其丰富的音韵、语调,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北京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特征,也承载了北京的历史文化信息。
1-8单元四字词语解释
1-8单元四字词语意思1、京腔京韵:京腔京韵指令人感到好听的北京语音。
北京话字正腔圆,比较柔和,不硬,比较多“儿化韵”,听起来令人感到十分亲切。
2、名厨佳肴:肴,鱼肉等荤菜。
名厨佳肴,有名的厨师和精美的菜肴。
3、垂涎欲滴:(1)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
(2)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含贬义)。
本文取第一种意思。
4、小心翼翼:形容举动身份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5、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6、救死扶伤:救活将要死去的,照顾受伤的。
7、深有感触:课文中指感受、认识很深。
深:很,十分;程度高的。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
8、一塌糊涂:乱到不可收拾;糟糕到不可收拾。
课文中指爱因斯坦办公桌上的东西摆放得非常杂乱。
9、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10、不约而同:约:相约。
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11、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
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12、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13、严寒酷暑:非常冷和非常热的天气或季节。
严:程度深;厉害的。
酷:程度深;极。
14、疑难病症:难以判断和治愈的病。
15、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说话。
16、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17、情不自禁: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18、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19、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20、突兀而来:突然来了,出乎意料。
21、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22、鱼贯而出: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接着出来。
23、争先恐后:争着向前,恐怕落后。
24、气喘吁吁:形容大声喘气的样子。
25、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
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26、游人如织:是一种比喻。
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
27、琳琅满目:比喻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
28、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京腔京韵》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京腔京韵》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材分析歌曲《校园小戏迷》取材于深圳市东湖中学原创京剧小戏《校园小戏迷》中的一个唱段。
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涵盖了京剧的鲜明特点。
调式为“西皮”,板式为“原版”,统称“西皮原版”。
2/4节拍(一板一眼),中速。
歌曲前两句是生行,后两句是旦行,最后是一起演唱,生行宜用大嗓演唱,嗓音要洪亮圆润,唱出阳刚之气。
旦行宜用假声演唱,嗓音要明亮婉转,唱出阴柔之美。
短小精炼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
男、女声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
乐曲《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本节课根据内容需要选取了其中的两段,分别是《玉堂春》中的梅派青衣唱段《苏三起解》和《十老安刘》中的马派老生唱段《淮河营》。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地聆听、歌唱习惯和一些实践与表现能力。
积累了很多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也不断提高,他们乐于倾听感受,能够准确的感知音乐的音色和情绪,但演唱时存在张嘴难的问题,不愿意积极地表现音乐。
学生正处在变声期,应当避免喊唱。
由于本课的京歌是当代学生音乐学习中较少能够接触到的艺术作品,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及装饰音的唱句以及京调唱腔的韵味,学生很难把握。
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本课注重学生的聆听和模仿,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层层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难点和京腔京韵,能够用不同的音色演唱老生和青衣的唱段,并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学习这首京歌。
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唢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苏三起解》和《淮河营》唱段,能够区分并掌握旦角和生角的唱腔音色和动作特点。
2. 了解西皮唱腔与原板板式,能用大、小嗓演唱老生、青衣唱段。
3. 通过聆听、对比、模仿、识读乐谱等形式唱会京歌《校园小戏迷》,基本唱出京腔京韵,并能声音和动作表现歌曲。
4. 通过感受老生、青衣的唱段、做功表演,表现校园“小戏迷”对京剧的喜爱与传承。
京腔京韵自多情听课笔记(一)
京腔京韵自多情听课笔记(一)京腔京韵自多情听课什么是京腔京韵•京腔:指的是在北京地区讲的普通话。
•京韵:指的是北京方言特有的发音和语调。
北京方言的特点•声调变化:在北京方言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发音,如“对”(duì)在句尾时会变成“对儿”(duìr)。
•儿化音:在北京方言中,许多字后面都会加一个“儿”字,如“吃饭”(chīfàn)在北京方言中会变成“吃饭儿”(chīfànr)。
如何听懂京腔京韵•听多:在平时多听一些京腔京韵的发音,可以提高对这种语言的听力。
•练习:在平时积极地模仿京腔京韵的发音,可以加深对这种语言的了解。
•借助工具: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可以借助一些语音软件或者视频学习京腔京韵的发音。
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标准的普通话课程,同时也要在适当的时候,将一些京腔京韵的发音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了解一些地方性的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与北京方言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文化素材,让学生在了解语言的同时也了解一些地方文化。
活动设计•举办一次北京方言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演讲来讲解京腔京韵的特点,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表达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
•为学生设计一次京腔京韵的听力测试,通过听力测试来考察学生对于京腔京韵的听力水平。
•带领学生走进北京老字号,了解老字号的历史、文化和语言特点。
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地方文化的同时也更加了解地方语言。
教学心得•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太过于强调地方独特的语音特点,应该以标准普通话为主,辅以京腔京韵的语音特点。
•在教学方面要注意让学生了解地方语言和文化的同时也不要忽略普通话的重要性,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北京方言研究,José Luis Ramírez Luengo,胡平等编著。
•京腔京韵字音附解,袁野著。
•京腔京韵教程,吕梁等编著。
第4课京腔京韵(教案)
2.教学难点
-京剧唱腔的韵味:京剧唱腔富有韵味,对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有一定要求,如何让学生掌握唱腔的韵味是教学难点。
-京剧表演技巧:京剧表演中的身段、手势、眼神等都有特定的要求,对学生身体协调性和表现力是一大挑战。
本节课将紧密结合教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京剧的魅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京剧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
3.增进学生对汉语语言的热爱,提高运用北京话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锻炼表演及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京剧的行当分类和脸谱含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京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京剧表演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京剧表演中的基本技巧。
5.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创作京剧脸谱及编排简单剧段。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北京话的语言特点:重点讲解北京话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特点,通过实例比较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差异,强调北京话在京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京剧的基本概念。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一种,起源于清朝,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京腔京韵教学内容:1. 听:《京调》(笛子与乐队)、《门前情思大碗茶》、《京剧锣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唱:《甘洒热血写春秋》、《梨园英秀》3.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歌表演《梨园英秀》、露一手“京剧身段表演”4.拓展:西皮、二黄;京剧脸谱欣赏教学目标: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乐曲。
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
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
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独特表现力。
教学重点:以“京腔京韵”为主线,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让学生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并带孩子们尝试、模仿,走进不常涉猎的祖国戏曲艺术宝库,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材分析:1.《京调》(笛子与乐队)这是顾冠仁于1960年根据京剧西皮原版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队。
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
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引子+ABABA+尾声。
2. 京剧锣鼓京剧锣鼓的基本乐器包括:鼓板(鼓板实为檀板、单皮鼓两件乐器,因由一人掌握,故合称为鼓板)、大锣、铙钹、小锣四件乐器。
鼓板在京剧乐队中是起指挥作用的乐器。
锣鼓在京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唱、念、做、打都离不开它。
它的特点是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用来加强节奏,制造气氛。
“急急风”是京剧常用的一种锣鼓点,常被用来表现人物的奔跑、战斗、撕打等急促紧张激烈的场面。
3. 前门情思大碗茶这是一首具有京腔风格的创作歌曲。
它通过归国华侨回忆儿时在北京生活时的往事及对大碗茶的情思,表达了远方游子祖祖辈辈对祖国故乡北京的无限爱恋之情。
歌曲的旋律吸收了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运用大鼓,吐字运腔的装饰手法,体现说唱风味,字正腔圆,声声入耳。
在伴奏中使用电子合成器模仿三弦、琵琶等音色,使歌曲京味十足,韵味无穷。
4.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在原歌的基础上,渗入京剧的音调改编的创作歌曲。
这种创作者借用或化用戏曲音乐作为素材创作而成的歌曲称为戏歌。
它保持了原歌的特征音调,又打破了歌曲规整的节奏,以抑扬长短的错落,加入京剧“西皮腔”的乐汇,戏曲化地倾吐人民对共产党的热爱。
5. 京剧唱腔京剧唱腔是板腔体,“西皮”是腔(旋律),“流水”是板(节拍),西皮腔,京胡用6、3定弦,上下句结构,旦腔落在6、5上。
“西皮”和“二黄”本是京剧中两种不同的声腔。
“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西皮流水曲调流畅,旋律琅琅上口。
西皮的主要板式有:导板、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散板等等。
而其中的“流水”是快板的一种,为西皮腔下有板无眼的板式,结构紧凑,叙说性强。
这段西皮流水是传统戏《苏三起解》中的一个旦角唱段,脍炙人口,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6. 京剧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故事取材于曲波的同名小说《林海雪原》。
侦察排长杨子荣主动请命乔扮土匪胡彪,以献联络图为名打入威虎山匪窟。
这个唱段是杨子荣在百鸡宴上胜利前的演唱,唱出了信心与英雄气概。
《甘洒热血写春秋》属于老生行当的唱腔,与旦角唱腔旋律不同,上下句落音在2、1上,用大嗓唱,加上锣鼓伴奏烘托,更显刚强有力。
此段为“快二六”,这也是快板的一种,一气呵成,犹如蓄势后拉开闸门,将戏曲推向高潮。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听:《京调》(笛子与乐队)2.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3.拓展:西皮、二黄教学课时目标:1.通过听、动的音乐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京剧中“西皮”、“二黄”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起源于形成的历史知识。
教学难点:认识“西皮”、“二黄”声腔与板式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听:《京调》(笛子与乐队)1.导入:老师唱京剧选段问学生,老师唱的是什么戏曲种类?——京剧。
2.讲述:简介京剧知识。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乾隆帝祝寿。
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
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
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
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
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
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
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第一代京剧演员的成熟和被承认,大约是在1840年左右。
)3.听《苏三起解》的伴奏音乐,感受京剧的韵味。
4. 讲解:“西皮”、二黄”知识。
(西皮、二黄是京剧中两种不同声腔。
西皮定弦为“6-3”;二黄定弦为“5-2”。
西皮唱腔脱胎于梆子腔,故而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
二黄唱腔源于南方剧种,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
板式决定唱腔的节拍和速度,西皮有原版、慢板、流水、快板、导板、二六和散板。
流水和快板都是1/4拍,快板比流水快一点。
西皮流水的旋律比较流畅,比较容易上口。
)5. 听:播放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
简介,乐曲的音乐源自《苏三起解》这个唱腔。
6.对比京胡与竹笛音色的差别、演奏风格的差别。
7. 逐段听赏:听辨不同段落的情绪、色彩。
第一部分主题:曲笛吹出清脆明亮的京剧曲牌,使人感到轻松愉快;第二部分主题:笛子模仿唱腔,舒展、柔美的音调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第三部分主题: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三.学唱《西皮流水》1.视唱:跟着老师一道进行“西皮流水”旋律的视唱。
反复几遍,开始速度可放慢一些。
然后再试着跟伴奏音乐唱一唱。
2.我的创造:试着在有色快的乐谱上填写歌词,唱一唱,并起个名字。
(建议起名:“京剧艺术源流长”)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听:《门前情思大碗茶》2.唱:《甘洒热血写春秋》教学课时目标:1.通过欣赏《门前情思大碗茶》,让学生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热爱之情。
2. 学唱京剧唱腔《甘洒热血写春秋》,增强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巩固所学习的京剧知识—西皮教学重点:感受京腔京味的《门前情思大碗茶》。
教学难点:学唱京剧唱腔《甘洒热血写春秋》。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听:《门前情思大碗茶》1.导入:“寻找老北京”介绍北京的民俗、民风。
(旧时北京最热闹的地方有前门、北海、琉璃厂…….这里有卖豆汁、窝头、大碗茶的,还有玩杂耍的、说书的、聊天的、遛鸟的、卖杂货的……。
)2.结合课件,播放歌曲《门前情思大碗茶》,请学生说说听后和看后的的感受。
(书中插图左右分别为民间艺术---京韵大鼓、双簧。
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描述了前门旧时情景,今天海外归来的心情。
)3.讲述:歌曲韵味隽永,旋律有着京韵大鼓的特点,曾有多位歌唱家用民族、通俗等不同的演唱方式演绎过,已成为海内外中国人怀家乡、念故土、爱家园的一首著名歌曲。
4. 再听一遍,进一步感受“京腔京韵”的魅力。
三.唱:《甘洒热血写春秋》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京剧知识,今天让我们再学唱一段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唱腔《甘洒热血写春秋》。
简介剧情。
(《甘洒热血写春秋》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六场“打进匪窟”中杨子荣所唱的一段西皮快二六。
《智取威虎山》大概情节是: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某团参谋长少剑波率小分队进剿盘踞于威虎山的座山雕匪帮。
威虎山地势险恶,侦察排长杨子荣主动请命乔扮土匪胡彪,以献联络图为名打入匪窟。
在百鸡宴前夕,只剩栾平,巧送情报,最后与参谋长率领的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匪徒。
)2.听:播放唱段。
请学生说说唱段的角色是京剧中的什么行当?唱段表现了角色怎样的形象?(唱段角色:是京剧中“武生”行当。
表现了杨子荣沉着镇定、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
)3.学唱: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要让学生多听、多读,掌握京剧特有的节奏和韵味。
要特别注意长音拖腔时值的控制,学会自由反复记号的运用。
4.露一手:向学生演示唱段中的笑声,让学生来模仿表演。
(笑声-要由慢到快充满必胜的自信心。
)5.唱:唱《西皮流水》。
回味传统唱腔的韵味。
6.对比:引导学生说说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区别。
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 听:《京剧锣鼓》2. 唱:《梨园英秀》3.动:歌表演《梨园英秀》4.拓展:京剧脸谱欣赏教学课时目标:1.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2.通过京剧脸谱欣赏,引导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听赏《京剧锣鼓》,对国粹京剧艺术能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学唱说唱形式的京歌《梨园英秀》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听:《京剧锣鼓》1. 结合课件介绍:京剧打击乐器,讲述它们在戏剧中的作用。
戏曲中的打击乐器:板鼓、板子——是乐队的指挥,声音非常清脆,没有余音。
在锣鼓谱中念作“打”、“八”;镗锣、钹——音色明亮,有余音;大锣——音色低沉,余音很长。
锣鼓在京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唱、念、做、打都离不了它。
它的特点是音响强烈,节奏鲜明;作用是加强节奏,营造气氛。
京剧中有许多“锣鼓经”,分:开唱锣鼓、身段锣鼓和开场锣鼓。
“急急风”一般为演员上场前的开戏锣鼓,十分有特色。
2.听:聆听锣鼓“急急风”音响效果。
3.念:念一念“急急风”的锣鼓经。
(八大 |仓才|仓才|仓才|仓才|……|八大 .|仓‖)三.唱:《梨园英秀》1.导入:《梨园英秀》是一首融合了京剧元素的儿童歌曲,由著名作曲家孟庆华作词、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