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20课时

合集下载

三字经教案20课时

三字经教案20课时

三字经教案20课时【篇一:三字经教案_文档】介绍《三字经》教学目标:交流《三字经》的背诵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背三字经。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介绍《三字经》首先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三字经》(教师读,学生听):《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人之初——不知义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1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二、新授感悟三、扩展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篇一:国学课教案《三字经》】国学课教案《三字经》诵读经典之——《三字经》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2)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三字经教案20课时免费

三字经教案20课时免费

三字经教案20课时免费【篇一:三字经教案 1-10课时】《三字经》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介绍《三字经》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三字经》教学教案(二)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

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

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教案名称: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二十个课时的教学,全面解析《三字经》的内容和意义,匡助学生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和道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1. 理解《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掌握《三字经》中的知识点和道理。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导入与预习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三字经》的背景和作者。

2. 分发《三字经》的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并预习。

第二课时:课文解读(一)1. 引导学生逐句解读《三字经》的第一句。

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和启示。

第三课时:课文解读(二)1. 引导学生逐句解读《三字经》的第二句。

2. 学生自主讨论,探索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和实际应用。

第四课时:课文解读(三)1. 引导学生逐句解读《三字经》的第三句。

2. 学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这句话所传达的道理和价值观。

第五课时:知识点学习(一)1. 教师讲解《三字经》中的常识性知识点,如历史人物、地理概念等。

2. 学生做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课时:知识点学习(二)1. 教师讲解《三字经》中的道德教育知识点,如孝顺、诚实等。

2. 学生参预角色扮演活动,体验并理解这些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第七课时:知识点学习(三)1. 教师讲解《三字经》中的科学知识点,如天文地理、生物植物等。

2. 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探索这些知识点的实际应用。

第八课时:思辨能力培养(一)1. 引导学生思量《三字经》中的疑问句,并分析其中的思辨逻辑。

2.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提问并解答疑惑,培养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课时:思辨能力培养(二)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量《三字经》中的问题,分析其中的思辨思路。

2. 学生进行辩论活动,锻炼思辨和辩论技巧。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2. 学生能够了解《三字经》的文化内涵。

3. 学生能够体会《三字经》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2. 难点:体会《三字经》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字经》的背景、作者、内容和文化内涵。

2. 诵读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体会其中的韵律和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三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入《三字经》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三字经》的背景、作者和内容(10 分钟)- 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者。

- 讲解《三字经》的结构和段落大意。

3. 诵读《三字经》(15 分钟)- 带领学生一起诵读《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 让学生分组进行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

4. 讨论《三字经》中的道德教育(10 分钟)- 引导学生从《三字经》中找出与道德教育相关的语句。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些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 总结(5 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字经》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教育。

6. 布置作业(5 分钟)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诵读《三字经》,并思考其中的道德教育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了解《三字经》的文化内涵,体会《三字经》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三字经》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标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

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理解句意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 指名读,正音。

3. 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 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1. 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

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一年级三字经教案

一年级三字经教案

一年级三字经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三字经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三字经的内容。

2. 学生能够理解三字经的意义,并能简单解释其中的词语和句子。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三字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三字经中较复杂的词语和句子,并能简单解释其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三字经,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教学准备:1. 三字经的教材和课件。

2.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本。

3. 课堂展示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三字经(20分钟)1. 教师逐句朗读三字经,引导学生跟读。

2. 分段解释三字经中的生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3. 师生互动,进行问答,确保学生理解三字经的意义。

三、小组合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三字经进行深入学习。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并解释所选择的三字经段落。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个人总结(10分钟)1. 学生个人总结所学的三字经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其中的词语和句子。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并互相评价。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教师展示与三字经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拓展材料,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拓展对三字经的理解。

六、课堂结束(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三字经。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课堂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三字经的内容和意义,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幼儿园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案

幼儿园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案教案标题:《三字经》国学经典教学活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字经》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义。

2. 掌握《三字经》的内容和朗朗上口的韵律。

3. 增强幼儿的国学积极情感,培养爱国、尊敬师长的价值观念。

4.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二、教学准备:1. 《三字经》的教材2. 彩色图片或卡片,展示《三字经》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3. 音乐播放器,准备与《三字经》相配的音乐或朗读录音。

4. 幼儿参与的游戏和活动道具。

5. 感恩小礼物,如贴纸、小糖果等。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活动一:导入(20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三字经》,告诉他们这是一本古代的国学经典,帮助人们学习做人的道理。

2. 准备一些彩色图片或卡片,展示《三字经》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让幼儿看图猜猜这些人物和故事在《三字经》中的出处。

活动二:学唱《三字经》(30分钟)1. 教师播放《三字经》的朗读录音或背诵,《三字经》的音乐。

2. 教师分段教给幼儿每一句的歌词,并反复跟读,帮助幼儿掌握韵律和节奏。

3. 提醒幼儿要注意发音准确、节奏感明确。

活动三:游戏串讲《三字经》故事(40分钟)1. 教师利用幼儿熟悉的游戏形式进行串讲。

例如,选择两位幼儿扮演《三字经》中的人物,通过幼儿的表演和问答来讲述故事情节。

2. 将《三字经》的故事情节拆分成多个小片段,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自己进行组织和串讲。

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3. 教师辅助指导幼儿串讲,提问引导幼儿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和价值观。

活动四:分组朗读比赛(30分钟)1. 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发放《三字经》的文本。

2.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三字经》文本进行朗读比赛,根据发音准确、节奏感和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分。

3. 评选出最佳小组,并给予感恩小礼物作为奖励。

活动五:总结回顾(10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学习过程,询问幼儿对《三字经》的感受和收获。

2. 结合幼儿的经验和理解,与幼儿一起总结《三字经》所传递的道理和价值观。

国学启蒙三字经(匏土革木石金)精品国学教案

国学启蒙三字经(匏土革木石金)精品国学教案

国学启蒙三字经(匏土革木石金)精品国学教案三字经(匏土革木石金)教案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制造乐器的材料。

2、知道我们说话的平、上、去、入四种音调。

3、熟读并背诵原文,理解原文意思教学重点:了解四声八音;熟读并背诵原文,理解原文意思。

教学难点:知道四声八音;熟读并背诵原文,理解原文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及制作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你见过哪些乐器,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自由发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古人的乐器有哪几种,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二、学习新课,理解感悟1、多媒体出示学习内容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2、多种方式诵读(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3、理解句子。

(一)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1、什么是“八音”?古时候说的“八音”,是我们古代八种乐器所发出来的声音。

它包括:(出示文字与图片)由葫芦制成的笙器--匏由黏土制成的瓦器--土由皮革制成的鼓--革由木块制成的祝歌--木由玉石制成的謦--石由铁制成的钟--金由韧线制成的弦--丝由竹制成的箫管--竹2、说说你知道的乐器的制作(随机出示相关图片)你知道什么乐器用竹子做的?(笛子,箫,竽,管)你知道什么乐器用丝做的?(琵琶,琴,瑟)你知道什么乐器用金属做的?(铜锣,唢呐,喇叭,)你还知道哪些乐器是用什么做的?(二)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1、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2、简介平、上、去、入四种音调古代汉语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而现代汉语则由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构成,因此从古代到现代语音变化可概括为八个字: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入声合入到平、上、去三声中)。

国学启蒙三字经(养不教 父之过)精品国学教案

国学启蒙三字经(养不教 父之过)精品国学教案

(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理解原文意思。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孩子们明白:要从小好好学习,对孩子严格要求是父母、老师的本分。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理解原文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明白:要从小好好学习,对孩子严格要求是父母、老师的本分。

教学准备:《三字经》儿童韵律歌。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2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轮背已学的《三字经》。

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起立大声诵读,之字形开展活动。

二、学文晓理1、出示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2、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3、质疑释义(1)找出这段文中出现了三种人物。

(父母、老师、子女)(2)对于这三种人,读了原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帮助理解译文)(3)归纳小结:做父母的生了子女后,只顾着去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过错;做老师的教育学生不够严格,不能使学生有所成就,是老师的懒惰。

做子女的,如果不好好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因为幼小时不肯即时学习,将来长大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韵律背诵。

(齐背分角色背小组背指名背)三、联系生活,拓展活动1、辩论赛正方:好父母应该严格教育孩子。

反方:好父母不能打骂孩子。

(1)先将全班学生分成正反两方。

(2)各方选出四名辩手。

(3)正反两方各自准备。

(4)辩手辩论——自由辩论——教师总结2、借助多媒体学习《三字经》韵律儿歌,人之初——老何为四、课堂小结孩子们,希望你们学习了今天的经文,以后能好好学习,不再埋怨父母的责骂、老师的严厉。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20篇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20篇

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20篇《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幼儿园国学三字经教案20篇!(1)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三字经第五节》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三字经》中“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两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经内容,让幼儿从小就懂得讲诚信,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引导幼儿在三字经中学习,感悟生活。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故事《狼来了》的图片。

《三字经》文字。

活动过程:一、教师复习学过的《三字经》内容。

1、师:“小朋友,上次我们学了一个《黄香暖席》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黄香小朋友孝敬父母。

)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香九岭,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两句。

)2、师:我们还学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说出:孔融小朋友尊敬哥哥、爱护弟弟。

)三字经里是怎样说的?(幼儿一边拍小手一边诵读出“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两句。

)3、师:今天,老师再给小朋友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听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出示图片老师讲故事。

)二、学习新的内容“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1、提问:故事里有谁?他做了什么事情?(.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为什么狼真的来了人们都不来救他呢?2、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讲真话,不能骗人,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3、师:在《三字经》里是这样说的“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出示《三字经》文字)三、幼儿学习诵读。

1、教师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

并鼓励幼儿用手拍节奏。

4、幼儿完整地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此五常,不容紊。

”活动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语言特点,主要的教学支点就是“读”,采用自读、练读、指读、合作读、表演读、竞赛等多种方法,让幼儿在读的过程中熟悉文本,并感悟文本。

新版国学三字经20.凡训蒙须讲究 教学设计

新版国学三字经20.凡训蒙须讲究 教学设计
【初】刚开始学习。
【〃浮】书名,是古代童的启蒙课本,由宋代学者朱森编写.
【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施》,统称为四书.
3初步讲解全句话的大概意思
对于求学的人来说.开始时一定要打好皆出.只有读熟《〃浮》后,才能读论语《孟子》《大学》《中虚》这样的懦冢经典书籍.
4.根据阖文进一步理解文意
为学者,必有初:对于求学的人来说,开始时一定要打好基础。打好了基础在往」学难的就简单了,我们的学习就像爬金字塔.作为最底下的郸出掌握的越大越好
【句读】语句之间的停顿,完整的句子为"句",句子中应该停顿的地方为"读".
3.初步讲解全句话的大概意思
在对儿窗进行启蒙教育时,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把每句话都解•释明白,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根据闻文迸一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凡训薪,须讲究:在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时,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
详训诂,明句读:把每句话都解释明白,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面来朗读、教师鼓励幼儿
3.教师带领幼J用节拍读
4.小男生和小女生接龙读
2.饼解句子,阐拜疑念
1.教师诵读"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2.经典重点询语的意思.
【训蒙】指对儿点进行的启蒙教育.训,教导.蒙,蒙昧无知,指还5殳读书识人的小孩。
【究】彻底弄清整。
【训诂】又拮代诩的懈程
《三字经》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三字经第二十课时
教时
45分钟
主备人
丁老师
敕学内容
凡训三,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教学目标
1.理解"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宪?,至四书.”的内容.

国学启蒙教育《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

国学启蒙教育《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

国学启蒙教育《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与背景介绍目标:•了解《三字经》的基本背景和历史,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认识。

内容安排:1.介绍《三字经》的作者、成书时间和作用。

2.讲解《三字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启发学生对国学的初步思考和认识。

第二课时:诵读与理解目标:•掌握《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内容安排:1.引导学生诵读《三字经》全文。

2.解读《三字经》中的重要概念和内容。

3.分析《三字经》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和作用。

第三至五课时:逐节解读目标:•深入理解《三字经》中的每一节内容,扩大对国学知识的了解。

内容安排:1.逐节解读《三字经》的内容,讨论每一节的意义和引申。

2.引导学生思考《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鼓励学生就《三字经》中所传达的思想发表看法和见解。

第六至十课时:名句背诵和作文目标:•掌握《三字经》中的名句和典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内容安排:1.每节课选取一至两句名句进行背诵。

2.就名句中的典故和道理展开讨论。

3.引导学生根据名句进行作文创作,表达对国学的理解和认识。

第十一至十五课时:故事讲解和互动游戏目标:•通过故事讲解和互动游戏增强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和兴趣。

内容安排:1.讲解《三字经》中的相关故事和典故,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2.设计相关游戏和活动,巩固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和记忆。

3.鼓励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体会国学的魅力和智慧。

第十六至二十课时:综合复习和考核目标:•综合复习《三字经》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国学知识的掌握。

内容安排:1.设计综合复习课,回顾《三字经》全文内容,强化重点和难点。

2.进行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结课式活动,分享学习感悟和成果,展示国学启蒙教育的效果。

通过本教案设计,《三字经》的教学将更加系统和有序,有利于深入挖掘国学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为其品格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

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

第1课时一、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非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平等对待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水一样纯净。

每一个婴儿,父母的教导及生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

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本性。

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这样才可以学有所成。

否则样样通,样样不精。

并且养成浮躁的习气。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故事。

6作业:默写课文。

第2课时一、内容: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 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默写课文。

第3课时一、内容: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小学三字经1—20课教案+教学计划

小学三字经1—20课教案+教学计划

《三字经》教学规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课程的开设,是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三字经》开设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刚接触三字经的低年级学生,目标设定相对要低些,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乐于背诵,做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的著名教材,它内容丰富,言简意赅,非常适合儿童阅读。

全书仅有一千一百多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

这本书的原作者是南宋学者王应麟,他为人非常耿直,在朝廷任高官期间辞掉官职回了老家。

他编写了一本歌谣,这本歌谣就是《三字经》。

《三字经》分五个部分,以“教育”为核心,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独立的中心,但五个部分又合成一个整体,在编排顺序上极有章法,都是劝诫世人要好学上进,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1)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思想和独特魅力,使学生能在传统文化的积累与运用过程中得到熏陶,具备“良好行为规范,高雅审美情趣”。

(2)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中的大意,对课文内容有粗略的理解。

(3)激发学生喜爱诵读的兴趣。

学习诵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2、教学难点:(1)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中意思浅显的句子。

对课文意思有粗略的理解。

(2)激发喜爱诵读的兴趣。

(3)学习诵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四、教学目标:我们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三字经》,达到传承文化知识和弘扬传统美德的双重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培植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向往与热爱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经典育人与文化兴校的双向发展。

五、教学内容:(三字经全文)六、教学措施:1、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诵读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熟读成诵,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字经教案20课时

三字经教案20课时

三字经教案20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和目标设定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三字经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活动:1. 首先,老师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三字经的作者王懿荣,以及其写作的背景和目的。

学生可以观看一段关于王懿荣的短视频。

2. 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他们的观点和体会。

第二至第五课时:三字经的文本分析和理解目标:指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三字经的内容,掌握其中传达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活动:1. 将三字经的文本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给学生每组分配一部分进行阅读和分析。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提出问题和讨论自己的理解。

2. 老师可以针对每一部分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些示范性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讨论。

例如:“哲人教民,以治国平天下,你认为这句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3.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小组可以汇报他们的发现和理解。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总结和梳理各组的观点,形成全班的共识。

第六至第十课时:课文背诵和解释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对三字经内容的记忆和掌握。

活动:1. 学生可以在家里准备好每一部分的课文,课堂上轮流背诵给全班听。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在学生背诵时,老师可以解释一些生僻字和词语的意思,并让学生通过类比和联想理解和记忆。

3. 通过课文背诵和解释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于三字经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十一至第十五课时:故事改编和表演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将三字经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并进行小组表演。

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则三字经中的故事进行改编和创作。

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节,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故事改编的讨论和头脑风暴,确定角色设定,剧情起承转合等。

3. 学生利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准备表演和排练。

老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表演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帮助学生诵读并理解《三字经》的部分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背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带领学生诵读《三字经》,纠正读音,读出节奏。

(2)讲解《三字经》中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到生活中。

2、难点(1)理解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

(2)让学生将《三字经》中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三字经》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生僻字词和难懂的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故事法:讲述与《三字经》相关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三字经》中的道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或展示一些传统文化的图片,如书法、国画、京剧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中国古代的蒙学读物,从而引出《三字经》。

2、介绍《三字经》(1)简单介绍《三字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和历史地位。

(2)讲解《三字经》的特点,如三字一句、押韵顺口、内容丰富等。

3、诵读《三字经》(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错误。

(3)分组朗读、个人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4、理解文意(1)逐句讲解《三字经》的内容,解释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中,“初”指刚出生,“性”指本性。

(2)结合故事和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比如,讲解“香九龄,能温席”时,讲述黄香温席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5、讨论与分享(1)组织学生讨论《三字经》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三字经》中的道理。

6、背诵与巩固(1)引导学生尝试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案(5篇教案:《三字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讲述了教育的意义和目的,第二章介绍了孝道和家庭伦理,第三章讲解了礼仪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内容。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并理解《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内容。

难点:对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家庭伦理、礼仪等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学生课本、《三字经》注解、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字经》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逐章讲解第一、二、三章的内容,注意突出重点,解释难点。

3. 示范:教师示范朗读《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要求学生跟读,直到熟练掌握。

4. 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以巩固学习成果。

5.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三字经》中的某一知识点展开讨论,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三字经》第一、二、三章主要内容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三字经》中孝道、家庭伦理、礼仪等知识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应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三字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并理解《三字经》的第一、二、三章内容。

难点:对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家庭伦理、礼仪等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字经》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案(5篇

《三字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教材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详细内容涉及对经典语句的解读、文化背景的介绍及道德教育引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字经》第一章的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掌握《三字经》第一章的内容,熟读成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三字经》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

2. 新课内容展示:(1)PPT展示《三字经》第一章内容,教师领读并解释。

(2)讲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人性的善良。

3. 例题讲解:(1)给出例题:“请举例说明‘性本善’的表现。

”(2)教师示范解答,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2)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性本善”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字经》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2. 板书内容:(1)人之初,性本善(2)性相近,习相远(3)苟不教,性乃迁(4)教之道,贵以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第一章。

(2)以“性本善”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2. 答案:(1)见课本。

性本善,是指人在出生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

然而,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性格和行为会产生差异。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善良的本性,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三字经》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2)开展“道德故事我来讲”活动,让学生通过讲述道德故事,提高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道德教育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教案20课时【篇一:三字经教案_文档】介绍《三字经》教学目标:交流《三字经》的背诵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背三字经。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介绍《三字经》首先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三字经》(教师读,学生听):《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人之初——不知义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1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二、新授感悟三、扩展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1. 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不知义”14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1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1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5、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

6、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1)你认为那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7、请学生思考问题: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说明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我们是儿童,早上八九点中的太阳,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扩展活动: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香九龄——千而万授课目标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重点)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教学目的: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5、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诵读《三字经》吗?为什么喜欢?不喜欢又因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好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肯定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了解《三字经》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师简介《三字经》,板书:言简意赅,内容丰富。

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语句举例验证。

)二、复习已学语句1、2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2、全班随音乐传球诵读《三字经》。

游戏规则:每人诵读一句(6个字),接过球后,起立大声诵读,然后再转身传球。

3、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游戏中误读的情况发现、研讨、纠正、强化。

4、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揭示揭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的孩子讲谦让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学文释义1、讲解:(东汉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才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然后提问:(出示图片)⑴图中谁是孔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⑵孔融最先拿梨,本来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却是怎么做的呢?⑶他为什么要给自己选一个最小的?⑷孔融把大梨、好梨让给了哥哥和弟弟,这说明了什么?⑸孔融吃梨时讲谦让,爸爸的表情怎样?(课件展示插图)爸爸看到孔融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他会怎样夸奖孔融?⑹谁能学学爸爸的语气夸夸孔融?⑺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扬,心里会怎样想?⑻孔融这样做,他的哥哥会怎样想?弟弟呢?他们以后也会怎样做呢?2、小结: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在好处和方便面前不抢先,能让人,他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

所以,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孔融也成为了小朋友学习的好榜样。

3、那么,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呢?四、学文晓理:(一)、自读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五、新授1、出示新授语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3、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4、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5、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6、故事情景再现:学生表演。

七、总结(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

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三才者——应乎中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教学内容1.《三字经》的新句子:“三才者”至“应乎中”2.结合句子,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概念,阐释“天人合一”3.介绍我国古代“四象二十八星宿”的知识,介绍和星宿有关的诗文,如“南箕北斗”、“牛郎织女”、《西游记》里的“昴日星君”,古诗“迢迢牵牛星”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篇二:经典诵读《三字经》教案】二年级上《三字经》经典诵读教案教学内容:经典诵读教材――《三字经》。

原文: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并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会读、会背这两句三字经。

2、使学生理解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三、教学准备:苏询故事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1、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询是谁?(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有关他的故事呢?3、好的。

现在老师给你们讲讲《苏询苦读》这个故事。

放苏询故事磁带。

苏询,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询年轻时并不好好读书,而是糊里糊涂地日子,直到二十七岁才发愤学习。

学了一年多,就去考进士,茂才,结果都没有考中。

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

一天,苏询的书房里冒出了黑烟,大家都很奇怪,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走进去一看,只见苏询正把一摞摞文稿往火炉里送。

原来,他要把他过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全部烧掉,决心从头开始。

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

如此发愤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文章轰动京师,士大夫争相传阅,学者竟相郊法。

4、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已见,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