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初中物理常见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常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da41d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2.png)
初中物理常见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常见知识点总结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2021年中考物理16个易错点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1年中考物理16个易错点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fccc90e518964bcf847cf9.png)
中考物理16个易错点专练一、声学易错点 1 发声体发声和人耳听到声音【易错点拨】(1)发声体振动一定会产生声音;(2)人耳(听觉正常的人)能听到声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声音的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②有传声的介质;③响度不能太小,且离发声体的距离不能太远.【易错专练】1.夜晚睡觉时,当蚊子飞近人耳时,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________产生,并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B.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教室后排的同学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因为老师声音的频率小于20 HzD. 太空中的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二、光学易错点 2 影子与倒影【易错点拨】类型影子倒影产生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后面留下的阴影,不属于像来自物体的光在水面反射,人眼逆着光线形成的虚像原理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举例日食、月食、人影等树木在水中的倒影、猴子捞“月”等【易错专练】1.成语“杯弓蛇影”和“如影随形”中的“影”与我们所学的光学知识相关,前者是由______形成的,后者是由____________形成的.2.如图的三种光现象中,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易错点 3 实像与虚像【易错点拨】(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用光屏承接.(2)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3)凸透镜成的虚像都是放大的.【易错专练】1.如图甲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可在屏上得到蜡烛清晰、倒立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图乙所示,从水面上方观察插入水中的物体,看到的物体是由于光发生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第1题图2.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 属于虚像的是④⑤C.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D.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易错点 4 平面镜成像的动态分析【易错点拨】(1)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2)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大,像的大小不随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距离而变化,且像和物体相对平面镜运动的速度大小相同;(3)人远离平面镜感觉镜中的像变小是因为人眼视角变化引起的,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易错专练】1.小明同学身高1.6 m,站在高为1.2 m的镜子前2 m处,此时小明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m,小明移动到镜子前1 m处,像到小明的距离为________m,移动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2.如图所示,A点处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位于B点,若将玻璃板沿着MN向右移动,则蜡烛的像如何移动()第2题图A. 向右移动B. 向左移动C. 靠近MND. 不动易错点 5 光学作图中的实线与虚线【易错点拨】只有实际光线画实线,其余如法线、辅助线、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等都画虚线.【易错专练】1.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第1题图2.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的某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到A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保留作图痕迹)第2题图3.小明在湖面P点泛舟游玩时,观察到水中的一条鱼,如图所示,A、B两点一个是鱼的实际位置,一个是小明看到的鱼的位置.请你在图中画出小明观察到鱼的光路图,要求标出入射点O并画出法线,保留作图痕迹.第3题图三、力学易错点 6 惯性的理解【易错点拨】(1)物体不受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受到力的作用.(2)物体运动状态变化(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3)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其他因素改变,物体惯性的大小不变.(4)惯性不是力,只能说物体“由于”“具有”惯性.【易错专练】1.同学们对运动场上出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不会立即停下来B. 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C. 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 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2.生活中惯性现象无处不在,下列现象或实例中不是应用惯性的是()A. 运动员跳远时助跑一段距离B. 体育课上同学投掷实心球C. 汽车在行驶时保持一定的车距D. 洗衣机的脱水筒将衣服甩干易错点7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易错点拨】平衡力相互作用力不同点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同物)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异物)相同点①大小相等(等大);②方向相反(反向);③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共线)说明判断是二力平衡还是相互作用力时可首先判断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然后再判断其他三个条件是否符合【易错专练】1.超市里,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购物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购物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购物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 购物车所受的重力与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购物车对小明的力与地面对小明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易错点8 摩擦力的有无、大小、方向【易错点拨】(1)产生摩擦力的三个条件:①两物体表面粗糙;②两物体间有压力;③两物体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接触面积等无关.(4)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根据二力平衡计算.【易错专练】1.如图所示,斜劈A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物体B放在A上,在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中()第1题图A. A对B无支持力B. A、B之间无摩擦力C. 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 A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2.如图,重为500 N的小科沿着竖直的直杆匀速上爬,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1;小科停在A处稍作休息,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2;之后沿杆匀速下滑,此阶段他受到的摩擦力为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题图A. f1>500 N,方向竖直向下B. f2=500 N,方向竖直向下C. f3<500 N,方向竖直向上D. f1=f2=f3,方向都竖直向上3.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有F=2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使A、B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第3题图A. A和B之间摩擦力为0B. 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0C. 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 N,方向水平向左D. 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 N,方向水平向右易错点9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点拨】(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2)物体不受力时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3)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可能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4)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易错专练】1.关于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也能做曲线运动B.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一定做曲线运动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变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只受一个力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不变,但方向一定改变2.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那么它一定保持静止B.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它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D.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了,一定会慢慢停下来易错点10 漂浮与悬浮【易错点拨】状态受力情况密度关系排开液体体积关系漂浮受力平衡,F浮=Gρ液>ρ物V排<V物悬浮受力平衡,F浮=Gρ液=ρ物V排=V物【易错专练】1.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小球放在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甲球漂浮,乙球悬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球所受浮力F甲>F乙B. 两球体积V甲>V乙C. 两球排开水的体积V甲排>V乙排D. 两球密度ρ甲>ρ乙2.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A、B两实心球在液体中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题图A. 两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B. A球的重力小于B球的重力C. B球的密度小于A球的密度D. B球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易错点11 力臂的判断【易错点拨】(1)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画图时用垂线段表示.(2)当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连线与力的作用线垂直时,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连线的长度;当两者不垂直时,力臂小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连线的长度.【易错专练】1.下列力臂的画法正确的是()2.如图所示,重为G的均匀木棒OA能以O为转轴自由转动,现用力F作用于木棒A端,使木棒OA水平平衡,当力F由图示方向逐渐转到竖直向上方向时力F的大小()第2题图A. 保持不变B. 一直增大C. 一直减小D. 先增大,后减小易错点12 滑轮、滑轮组拉力与绳子段数问题【易错点拨】分别用下表三种滑轮组:物体G匀速提升的高度h(第3种滑轮组中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为f,将物体沿水平面拉动距离l),物体运动的速度为v,不计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具体分析如下:滑轮组绳子段数n=2n=3n=2力的关系F1=12G F2=13G F3=12f距离关系s1=2h s2=3h s3=2l【易错专练】1.如图,A重50 N,B重30 N,在F=20 N的拉力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C 绳拉力是10 N,在滑轮重、绳重和绳与滑轮摩擦不计的情况下,B所受水平面的摩擦力是________N;若A向右运动的速度是2 m/s,则B的速度是________m/s.第1题图2.如图所示,滑轮组上挂上甲、乙两个物体后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则()第2题图A. 甲物体的质量大B. 乙物体的质量大C. 两物体的质量一样大D. 无法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四、热学易错点13 “白气”现象【易错点拨】(1)“白气”现象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放热过程;液化的“小水滴”总是在温度相对较高的这一侧生成.(2)“白气”是液态水,可以用眼睛直接看见.气态水不能用眼睛直接看见.【易错专练】1.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 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 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D.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2.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 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 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C. 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D. 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易错点14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易错点拨】(1)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不只与温度有关,还与质量有关.(2)同一物体状态不变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不同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不一定相同.(3)一个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水沸腾.(4)热量表示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热传递时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5)物体内能减小可能是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外做了功.(6)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易错专练】1.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B.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C.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D.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0 ℃的水没有内能B. 同一物体的内能越大,含有的热量越多C. 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D. 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五、电磁学易错点 15 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易错点拨】(1)灯泡的额定功率是灯泡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具有唯一性;灯泡的实际功率是灯泡实际工作时的功率,实际电压不同,实际功率也不同.(2)灯泡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3)灯泡正常发光时,P 实=P 额.(4)在不考虑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灯泡的电阻R =U 2额P 额.(5)两灯泡串联时,电阻大的灯泡较亮;两灯泡并联时,电阻大的灯泡较暗. 【易错专练】1. 小明手中有一只白炽灯泡,上面标有“220 V 100 W ”字样,说明这只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________V ,电阻大小为________Ω,正常发光时实际功率为________W ;当它两端的实际电压为110 V 时,它消耗的实际电功率为________W .(假设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2. 把标有“36 V 15 W ”的甲灯和标有“36 V 5 W ”的乙灯串联后接在电压是12 V 的电路中,则( )A. 因为甲灯额定功率较大,所以甲灯较亮B. 因为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所以一样亮C. 因为甲灯的电阻较小,所以甲灯较亮D. 因为乙灯实际功率较大,所以乙灯较亮 易错点 16 电动机和发电机 【易错点拨】(1)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如下表:区别 电动机发电机 工作 原理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电磁感应现象 原理图 有电源 无电源 能量 转化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应用电风扇、洗衣机、电动玩具、电动车等动圈式话筒、手摇发电机等(2)若题干中出现有电流通过时 “受力转动”则为电动机原理;若出现线圈中“产生变化的电流”字眼则为发电机原理. 【易错专练】1. 如图四个装置中,属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是________,与电风扇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____.第1题图2.(双选)如图所示,闭合开关,使导体棒ab水平向右运动,发现导体棒cd也随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2题图A. 甲装置应用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B. 乙装置应用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C. 导体棒ab水平运动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D. 导体棒cd运动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参考答案第三部分16个易错点专练易错点1发声体发声和人耳听到声音1.振动空气频率2. D易错点2影子与倒影1.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2. B易错点3实像与虚像1.实折射虚2. D易错点4平面镜成像的动态分析1. 1.62不变2. D易错点5光学作图中的实线与虚线1.如答图所示第1题答图2.如答图所示第2题答图3.如答图所示第3题答图易错点6惯性的理解1. B2. C易错点7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1. B易错点8摩擦力的有无、大小、方向1. B2. D3. B易错点9运动和力的关系1. C2. C易错点10漂浮与悬浮1. B2. C易错点11力臂的判断1. C2. C易错点12滑轮、滑轮组拉力与绳子段数问题1. 542. A易错点13“白气”现象1. B2. D易错点14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1. D2. C易错点15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1. 220484100252. D易错点16电动机和发电机1.甲、丁乙、丙乙、丙2. BC。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二力平衡有哪些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二力平衡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64356a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f.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二力平衡有哪些初三物理的成绩对中考至关重要,初三物理看似很难但大部分都是基础类知识。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以基础为主,灵活运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知识点之二力平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物理知识点:二力平衡的定义及条件定义: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定义及条件的知识扩展(1)定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体、等值、反向、共线);(2)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等值:两个力大小相等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共线: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说明:①二力平衡时要求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②判断二力是否平衡既可用二力平衡条件来判断,也可根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来确定受到的力是否平衡隐含“二力平衡”的变形题:考查二力平衡与平衡状态的试题很多,形式变化多样,有一些条件很直接,而有时具有隐蔽性,但始终遵循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对应关系,准确把握这一关系,适应多变题型。
题型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例:如图所示,各用4N的水平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4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大小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弹簧一端固定(与挂环相连的一端),叫做固定端;另一端与挂钩相连,叫做自由端。
测量时,使固定端不动,拉力拉挂钩使弹簧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越大,也就是说,弹簧测力计指针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大小,是一端的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的受力之和所以在本题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
初中物理97条易混点
![初中物理97条易混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5afd2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3.png)
一、常见隐含条初中物理97条易混点件1、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2、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3、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4、上升:重力势能增加5、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6、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7、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8、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9、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10、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11、升高到:物体的末温12、升高:物体温度变化量13、白气:液化现象14、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 吸=Q 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15、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16、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 =I 2R 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17、并联:电压相等;选择公式P =U 2/R 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18、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有电压处断路)19、灯部分亮,电流表有示数:电路短路(无电压处短路)20、家庭电路用电器都不工作: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二、易被理解错误的知识点1.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3.4.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7.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中考复习必备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中考复习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87e700f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9.png)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中考复习必备机械运动部分一、参照物的选取1.判断所选参照物2.参照物选取的原则(1)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2)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二、运动状态判断示意图三、v—t、s—t图像的理解声现象部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2.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相同温度时一般有v固>v液>v气,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1.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2.人耳能听得到声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发声体振动;②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③有传声的介质;④响度足够大,可以引起人耳鼓膜振动。
三、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1.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2.常考乐器(包含自制乐器)类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四、噪声及其防治1.噪声的定义(1)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噪声强弱的表示: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五、超声波与次声波六、声、光、电磁波的对比物态变化部分一、常见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1.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示意图注: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固态是放热过程。
2.“白气”现象的辨识:“白气”不是气态,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具体形成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如冬天口中哈出“白气”、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白气”;(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如冰棒周围冒“白气”、深秋湖面出现“白气”。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如:烘干机烘干湿衣服;2.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如:吹风机吹头发;3.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如:晒粮食、衣服时将其摊开。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2fabf0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a.png)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全 漫长的学习⽣涯中,⼤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家更好的学习。
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初中物理知识归纳⼤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篇1 第⼀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种状态变为另⼀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表⽰。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温度的规定:在⼤⽓压为1.01×105pa时,把冰⽔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称为1摄⽒度,⽤符号℃表⽰。
6、温度计的使⽤: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属、⾷盐、明矾、⽯英、冰等 ⾮晶体:没有⼀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发⽣的⼀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积、液⾯的空⽓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涂⼀些易挥发且⽆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定温度下,在液体表⾯和内部同时发⽣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5d5bd9f705cc17552709b7.png)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篇一:八年级物理下册8.2 二力平衡教案(新人教版)】 8.2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是解决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境下所遵循的规律问题,应用非常广泛。
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存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必然要涉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的就是这一规律。
教材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没有以定律形式出现。
而是通过司空见惯的实例得到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再与通过实验总结出的二力平衡进行比较,最后再回到实际应用中去。
教学重点对二力平衡的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二力平衡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2.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课前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两个、力传感器、钩码、计算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导入吊灯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吊灯的运动状态怎样?放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状态如何?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受力如何?苹果静止在桌面上,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问题与思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什么吊灯、书、小汽车、苹果和运动员受到力的作用还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知识要点: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所受的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3.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提纲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ee2ff1f78a6529657d530a.png)
初二物理力学知识点提纲【力学】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考点 平衡力与二力平衡(课件)
![考点 平衡力与二力平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4df31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4.png)
3
一、考题分析 二力平衡问题是运动和力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习力学重点内容,同样属于常考热点。二 力平衡与牛顿第一定律是不可分开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 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在力的方向上,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运动。 二力平衡包含二力平衡条件和二力平衡的应用。在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平衡力一定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二力不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重力、弹力、 摩擦力、阻力等),但一定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本考点出现的概率很高,历年考试一般都会出现此类考题,并且问题方式多样。中考主要 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选择题以考查而立你平衡条件概念和对平衡力的认识居多, 填空题以考查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居多。
【解析】A.踢球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脚对球施压一个作用力,同时球对脚施加一个 反作用力,因此脚会痛,故A正确; B.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故B错误; C.因为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因此脚对球的作用力等于球对脚的作用力,故C错误; D.惯性是物体具有的属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足球离脚后,继续运动 是因为球具有惯性的缘故,故D错误。 故选A。
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考点 平衡力与二力平衡
1
复
1.了解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概念;
习
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目
3.理解平衡力的概念;
标
4.会根据平衡力解答问题。
2
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平衡。 2.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 此平衡。简单的说就是: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4.平衡状态: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平衡状态。 5.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的例子 静止的物体,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受到的另一个力是平衡力。如在桌面上的碗、静止在空中的气 球等。 匀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如在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传动带上的 物体等。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ab157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8.png)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二力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
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
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初中物理力教案
![初中物理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b0f52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f.png)
一:[初中物理力教案]初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
2.知道二力的平衡及二力的平衡的条件。
3.能应用二力的平衡求力的大小或者判断物体的状态。
过程与方法:1. 探索二力的平衡条件。
2. 探索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物体静止时合力为0 的现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实验探索二力平衡条件并认识到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教具准备】两端有滑轮的直木板,小车模型(玩具小车)、挂盘、砝码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但是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并非都不受力。
(例如:悬挂的电灯、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而有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
(例如:用力踢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为什么有些可以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有些却不能?这些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二)进行新课一、力的平衡请大家思量,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
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
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
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否则这几个力就不能平衡。
二、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6 —26 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
物体将向较大的力的方向加速运动。
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
专题5 受力分析(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专题5 受力分析(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17887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c.png)
专题5 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概念把指定的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如某个结点),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研究对象的选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作用. (3)画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逐一画出,准确标出力的方向及各力的符号(若题目给出力的大小或角度,则还应该标出力的大小和角度)(4)检查:画完力的示意图后还需回头检查,看是否漏力或者多力,每个力都应对应一个施力物体,不能找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初中阶段力学作图包括根据运动状态作图和指定力作图,若是根据运动状态作图,则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作图。
指定力作图则按照题目指定的力进行作图,不多画或少画。
(1)重力:地球上的宏观物体均受到重力作用,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2)弹力:围绕研究对象观察,看有几个接触点或接触面,再看是否有挤压或拉伸形变,判断有几个弹力以及各弹力的方向(3)摩擦力:有弹力的接触点或接触面,若接触面粗糙,且研究对象与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可确定有摩擦力,再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判断摩擦力的方向(4)已知力:“已知力”指的是题目中明确给出的外力,包括拉力、推力等,千万不可丢掉4.三点说明(1)弹力包括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细绳(弹簧)中弹力的方向沿着绳子(弹簧)且指向绳子(弹簧)恢复原状方向。
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或支持力)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2)弹力的有无可通过假设法进行判定。
(3)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定:①通过对两个相互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进行判定;①通过同一直线上受力平衡(合力为0)的方式进行判定。
5.注意事项(1)受力分析是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的力,而不是研究对象对外施加的力。
初中物理力学相关计算公式
![初中物理力学相关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5296014866fb84ae45c8d65.png)
力学:相关数据: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或受平衡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反之则越小.质量:定义: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符号:m 国际单位:千克(Kg) 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不同物体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单位不同于重量。
质量是质的属性,是实质化的量,能量是量化的量。
能量和质量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它们是不同的量。
质量可以理解为质(量、可转化的能)的多少。
质量大,物体含有物质多;质量小,物体含有物质少。
质量,是描述物体的惯性的物理量。
质量是决定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
体积:定义:是指物质或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占据一特定容积的物质的量(表示三维立体图形大小)。
符号:V 国际单位:立方米(m3)长方体:V=abc(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V=a^3;(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正圆):V=πr^2h[圆柱(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以上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归纳为:Sh(底面积×高)圆锥(正圆):V=(1/3)πr^2h[圆锥(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3] 角锥:V=(1/3)Sh[角锥体积=底面积×高/3]柱体:V=Sh(柱体体积=底面积×高)球体:V=4/3πR^3 [球体体积=4/3(圆周率*半径的三次方)]m根据质量和密度来求:V=ρ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4c990d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0.png)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受力分析在进行受力分析前,需要先了解一些概念:1.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平衡状态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个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
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平衡状态: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
处于平衡状态受力一定是成对的。
一个力的效果必定有另一个力与之相抵消。
2.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包括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物体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静摩擦力等于其方向上的拉力或重力。
动摩擦力等于拉力、重力或其和差(一定要在平衡状态下分析)。
接下来是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前,需要先确定受力的对象。
我们常说的“隔离法”、“整体法”,指的是受力的对象是单个物体,还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对于连接体,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要变换几次研究对象之后才能解决问题。
有时候,选取所求力的受力物体为研究对象,却很难求出这个力,这时可以转移对象,选取这个力的施力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反作用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所求力。
2.有序地分析受力养成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受力分析的惯,这样可以避免漏力或添力。
一般分三步走:先分析重力;然后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分析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最后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
3.确定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有三个常用的方法:假设法、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三定律。
4.具体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整体法指的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或单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
初三物理功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功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10bfe2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71.png)
初三物理功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物理功学问点归纳总结有哪些?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和学习啦我一起看看吧!以下是学习啦我共享给大家的初三物理功学问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三物理功学问点归纳机械效率和功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三种不做功的状况:(1)有力没距离、(2)有距离没力、(3)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
3.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率5.功率(P):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FS/t=Fv。
单位:P瓦特;W焦;t秒。
(1瓦=1焦/秒)机械效率6. 滑轮组里有用功:W有用=Gh额外功:W额外=G额h总功:W总=FS (F:人作用在绳端的力; S=nh) 7.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W有/W总8.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 有用功确定,减小额外功;减轻机械自重,减小摩擦。
(2) 额外功确定,增大有用功;增加所提物重。
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要把握质量不变。
通过转变同一小球A由斜面下落的高度来转变速度,高度越高,速度越大;(2)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要把握速度不变。
让不同质量小球由同一高度下落。
(3)通过观看木块B移动的距离来观看动能的大小。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平衡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基础) 知识讲解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平衡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基础) 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0e8019b0c22590103029d44.png)
力的平衡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3、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要点诠释:1.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
2.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要点二、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要点诠释:1.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概括说就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同物: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等大:大小相等。
(3)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4)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1)根据平衡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3要点三、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或方向改变)。
【典型例题】类型一、基础知识1、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79871e5a8102d276a22f49.png)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7-8章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初二物理- 物体受力分析方法
![初二物理- 物体受力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947221410a6f524ccbf85bf.png)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如图4所示是两人乘坐双人动力滑翔伞正在空中水 平匀速直线飞行,设 O点为整个装置(包括人)的重心,图中已画出 整个装置所受重力,请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将整个装置所受的力 补画完整,并用相关字母表示出这些力。
图4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踢毽子是一项有益健康的体育活动。毽子踢出后竖直
上升又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均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若毽子上升和
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分别为F1、F2,则F1、F2的大小关系正
确的是
(A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解析】 毽子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而空气阻力的方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类型之三 多力平衡状态的受力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2页第4题
【思想方法】 初中阶段的多力平衡包括两种情况,其一,物 体受到四个力平衡,可以用某一方向的二力平衡方法来解决。例 如: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此时汽车是受到四个力的作 用,这四个力可以分为两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汽车的动力和摩 擦力平衡,竖直方向上汽车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其二,物体在 同一方向上,受到三个力平衡。这类问题可以利用共线力合成和 二力平衡的知识就可以解决。例如下面的例题变形3中,小车在水 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平衡,其所有向左的力之和等于所有向右的 力之和,利用此思路可以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精品课件
︻ 教 学 • 重点: 重 • 1能识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点 • 2.会进行同一直线上力的,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 受力分析示意图 点 • 难点: ︼ • 会进行同一直线上力的三力平衡的条件受力
分析示意图
精品课件
【例题引路】 一、前置性学习
大两小个_力________大______小_、__方,向二__力__平__衡_相_时__反、合并同力且为一在________。_____同_上一,直则这线
平衡
0
★3、物体间 ________的一对力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课堂检测】
相互作用
★4、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________
两个物体间发生相互作 用而产生的两个力叫做 相互作用力
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
两个物体既是受力者同时 又是彼此施力者
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性质可能不相同
的两个力
精品课件
性质相同的两个力15
【例题引路】【例3】★★15.起重机的钢丝绳竖直吊着一个
重物。下列情况中说法正确的是 ( D)
【迁移练习】
★★【问题】力的相互作用具有什么样的特 点?
【课堂检测】 力相互作用的三个同时性: 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巩固提升】
精品课件
【例题引路】★ 【例1 】 (20题 )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 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图中能正确表
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其中正确的
【规律总结】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专题4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 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平衡力和相互 学 作用力,但两组力的主要区别不 情 清晰,单独说还会判断,但放在 分 一起时就模糊,尤其是在具体的 析 情境中无法区分。通过本节的典 ︼ 例分析让学生会区分两种力,并
能进行受力分析会列出等式。
精品课件
︻ 【学习目标】 教 • ★★1能准确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学 ★★★2.会进行同一直线上力的,二力、三 目 力平衡的条件受力分析示意图 标 【过程与方法】 ︼•会•进行采同用一对直线比上的力方的,法二培力、养三学力生平衡的的概条件念受辨力析分析能示力意图。
目标1
B
F
F
【迁移练习】
F
【课堂检测】 G
G
G
A
B
C
D
【巩固提升】 ★1.球离开脚,球对脚还有力的作用吗? ★★ 2.为什么没有脚对球的踢力?
力相互作用的三个同时性: 同时产生、同精品课时件 存在、同时消失
★★ 【例2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放 在水平地面上,小阳同学对甲、乙两个物体分别进行了 受力分析,如图(a)、(b),其中属于一对相互作用
【规律总结】A大.重物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最
B.重物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最 【迁移练习】大
【课堂检测】C大目.标1重物以0.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拉力最
平D.衡以力上合三种力情为况0拉力一样大 【巩固提升】 什么是合力?
F=F1-F2 F=F1+F2精品课件
【例题引路】
力的是 F甲对与乙支 (用F图乙对中甲所压给的力表示)
目标1 乙
F甲对乙支
F地对甲支
甲
乙
甲
G乙 (a)
其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F甲对乙与支
F乙对甲压
G甲 (b)
G。乙
8
精品课件
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 几个力就叫平衡力。这个物体所 处的状态就叫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精品课件
三、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同体
两 个
大小相等
等大
力 方向相反
反向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共线
精品课件
• ★★9.在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A厅”,有一个 有趣的磁悬浮灯泡,其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磁悬 浮灯泡的内部装有一块永磁体,在灯泡上方的展 柜中安装有永磁体和一个励磁线圈,给励磁线圈 通电,在控制电路的调节下,永磁体和励磁线圈 所产生的磁场能使灯泡静止悬浮在空中.关于灯 泡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_静__止__或__匀___速__直__线__运___动________,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
【规律总结】 体在________两_的个作力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_________上的两个力,如果
【迁移练习】
,方向 ________
。
这两个力大小之和与其中任何源自个力★5、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的方合向力,大小等于
【巩固提升】 ________
,方向 ________ 。
这两个力大
小之差
精品课件
与其中较大一个 力的方向相同
【例题引路】 【 问题引路】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目标1
【规律总结】 ★【问题】你对这句话是怎么认识的?
D
【规律总结】 【迁移练习】
小结2
• 利用二力平衡解 题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课堂检测】
2、受力分析 3、列平衡式
4、解题
【巩固提升】
精品课件
【例题引路】 目标1 【迁移1】 ★7.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
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D)
【规律总结】 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 A 灯泡受到的磁力方向竖直向下 • B 灯泡受到的磁力方向竖直向上 • C 灯泡受到的磁力小于灯泡受到的重力 • D 灯泡受到的磁力大于灯泡受到的重力
精品课件
【规律总结1】 ★★★ 【问题】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有什么区别?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 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 力叫做平衡力
同一个物体
分别是两个物体
态
精品课件
思考?
物体受二个
F
力的作用时满足
什么条件才能保
持平衡?
精品课件
G
二力平衡的条件
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时它们大小、 方向、作用点应该有什么关系?
精品课件
1.实验中不用木块而是用小车做实验的目的: 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 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来改变力 的大小。 3.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把小汽车扭转一个角度后 松手,发现小汽车_______,这是由于小汽车所受的两 个拉力F1、F2__________. 4.如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