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初中物理常见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常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da41d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2.png)
初中物理常见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常见知识点总结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与路程不成正比,时间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二章- 二力平衡(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二章- 二力平衡(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4493033186bceb18e8bb53.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学期8.2 二力平衡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区分两个力是“平衡力”还是“相互作用力”,可依据这两个力( )A. 是否大小相等B. 是否方向相反C. 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 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如图所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其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 B. C. D.3.如图所示,用线将灯悬挂在天花板上。
当灯静止时,灯所受拉力的平衡力是()A. 线所受的重力B. 灯所受的重力C. 灯对线的拉力D. 线对天化板的拉力4.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篮球B. 在空中沿曲线运动的钢球C. 沿斜面加速下滑的木箱D. 正在转弯的火车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斜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如图所示.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要证明:“两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B. 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松手C. 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松手D. 手扶卡片,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下移动至与左侧滑轮在同一水平线上,松手6.如图所示是医疗机器人抱着病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病人的重力就是病人对机器人的压力B. 机器人的重力和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机器人对病人支持力和病人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7.如图所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对力属于平衡力()A. 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B. 桌子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C. 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D.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弹力8.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小军用一个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但未推动。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二力平衡有哪些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二力平衡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64356a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f.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二力平衡有哪些初三物理的成绩对中考至关重要,初三物理看似很难但大部分都是基础类知识。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以基础为主,灵活运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知识点之二力平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物理知识点:二力平衡的定义及条件定义: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定义及条件的知识扩展(1)定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体、等值、反向、共线);(2)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等值:两个力大小相等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共线: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说明:①二力平衡时要求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②判断二力是否平衡既可用二力平衡条件来判断,也可根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来确定受到的力是否平衡隐含“二力平衡”的变形题:考查二力平衡与平衡状态的试题很多,形式变化多样,有一些条件很直接,而有时具有隐蔽性,但始终遵循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对应关系,准确把握这一关系,适应多变题型。
题型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例:如图所示,各用4N的水平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4N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弹簧测力计受的合力为0N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大小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弹簧一端固定(与挂环相连的一端),叫做固定端;另一端与挂钩相连,叫做自由端。
测量时,使固定端不动,拉力拉挂钩使弹簧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越大,也就是说,弹簧测力计指针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大小,是一端的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的受力之和所以在本题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中考复习必备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中考复习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87e700f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9.png)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中考复习必备机械运动部分一、参照物的选取1.判断所选参照物2.参照物选取的原则(1)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2)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二、运动状态判断示意图三、v—t、s—t图像的理解声现象部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2.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相同温度时一般有v固>v液>v气,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1.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2.人耳能听得到声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发声体振动;②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③有传声的介质;④响度足够大,可以引起人耳鼓膜振动。
三、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1.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2.常考乐器(包含自制乐器)类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四、噪声及其防治1.噪声的定义(1)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噪声强弱的表示: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五、超声波与次声波六、声、光、电磁波的对比物态变化部分一、常见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1.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示意图注: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固态是放热过程。
2.“白气”现象的辨识:“白气”不是气态,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具体形成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如冬天口中哈出“白气”、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白气”;(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如冰棒周围冒“白气”、深秋湖面出现“白气”。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如:烘干机烘干湿衣服;2.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如:吹风机吹头发;3.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如:晒粮食、衣服时将其摊开。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5d5bd9f705cc17552709b7.png)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篇一:八年级物理下册8.2 二力平衡教案(新人教版)】 8.2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是解决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境下所遵循的规律问题,应用非常广泛。
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存在,讨论和解决问题时必然要涉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的就是这一规律。
教材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没有以定律形式出现。
而是通过司空见惯的实例得到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再与通过实验总结出的二力平衡进行比较,最后再回到实际应用中去。
教学重点对二力平衡的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二力平衡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2.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课前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两个、力传感器、钩码、计算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导入吊灯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吊灯的运动状态怎样?放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状态如何?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受力如何?苹果静止在桌面上,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问题与思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什么吊灯、书、小汽车、苹果和运动员受到力的作用还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知识要点: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所受的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3.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易错知识点整理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易错知识点整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395cba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c.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易错知识点整理大全物理是一门有趣且充满奥秘的学科,但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测量与机械运动1、长度测量易错点:读数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如,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分度值是 1mm,测量结果应记录到 01mm。
正确做法: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误差与错误易错点:混淆误差和错误。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正确理解: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测量方法等因素导致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错误是由于操作不当、读数错误等原因导致的。
3、机械运动易错点: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理解不够深入。
正确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二、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易错点:认为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正确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而且,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 20Hz 20000Hz 之间,振动频率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人耳听不到。
2、音调、响度和音色易错点:分不清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决定因素。
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三、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易错点: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理解不透彻。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2、汽化和液化易错点:分不清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在液体表面进行,且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3、升华和凝华易错点:对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判断错误。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易错知识点整理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易错知识点整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8f4f3e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5.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之易错知识点整理大全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在一些知识点上出现错误。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初中物理易错知识点大全。
一、机械运动1、长度的测量易错点:在进行长度测量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如,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分度值是 1mm,测量结果应记录为256cm,而不是 25cm。
另外,对长度单位的换算也容易出错。
例如,1m = 100cm,1km= 1000m,要注意换算的倍数关系。
2、速度的计算易错点:在计算速度时,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容易混淆。
例如,汽车行驶的路程是100km,时间是2h,计算速度时要用路程除以时间,即 v = s/t = 100km / 2h = 50km/h。
二、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易错点:误以为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实际上,人耳听到声音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如声音的频率在 20Hz 20000Hz 之间、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有良好的听力等。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但容易记错顺序。
2、音调、响度和音色易错点:分不清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则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三、物态变化1、温度的测量易错点: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熔化和凝固易错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容易混淆。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3、汽化和液化易错点: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则需要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在判断是蒸发还是沸腾时容易出错。
初中物理教师说课答辩样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教师说课答辩样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8b595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9.png)
初中物理教师说课答辩样题及答案初中物理教师的授课答辩样题及答案:一、二力平衡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中,如果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不是相反、或者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各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答案:这将形成力偶,使物体转动状态发生变化,受合力作用产生加速度。
2.说明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答案:平衡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力。
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平衡力不互相依存,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样变化。
3.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直公路上行驶,请分析拖车的受力情况。
答案:拖车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这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需要分三种情况讨论:1)若汽车匀速行驶,则受到拉力和摩擦力这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2)若汽车加速行驶,则拉力大于阻力。
3)若汽车减速行驶,则拖车受到的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
4.弹簧测力计下端挂着的物体浸入水中并处于静止状态,请分析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说明理由。
答案: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根据平衡条件,拉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
测力计的读数反映的是物体拉弹簧的力,物体拉弹簧的力与弹簧拉物体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所以测力计的读数等于重力减去浮力。
二、滑动摩擦力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木板长一些好,还是短一些好?答案:木板长一些好。
木板长一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读数。
便于研究滑动摩擦力是否与速度有关。
2.有的学生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重有关,你怎样处理?答案:学生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是认为压力就是重力。
通过例子说明压力不是重力,例如擦黑板等。
3.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答案:不对,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滑动摩擦力阻碍物理间的相互运动,但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因此滑动摩擦力可以作为动力。
考点 平衡力与二力平衡(课件)
![考点 平衡力与二力平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4df31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4.png)
3
一、考题分析 二力平衡问题是运动和力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习力学重点内容,同样属于常考热点。二 力平衡与牛顿第一定律是不可分开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 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在力的方向上,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运动。 二力平衡包含二力平衡条件和二力平衡的应用。在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平衡力一定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二力不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重力、弹力、 摩擦力、阻力等),但一定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本考点出现的概率很高,历年考试一般都会出现此类考题,并且问题方式多样。中考主要 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选择题以考查而立你平衡条件概念和对平衡力的认识居多, 填空题以考查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居多。
【解析】A.踢球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脚对球施压一个作用力,同时球对脚施加一个 反作用力,因此脚会痛,故A正确; B.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故B错误; C.因为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因此脚对球的作用力等于球对脚的作用力,故C错误; D.惯性是物体具有的属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足球离脚后,继续运动 是因为球具有惯性的缘故,故D错误。 故选A。
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考点 平衡力与二力平衡
1
复
1.了解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概念;
习
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目
3.理解平衡力的概念;
标
4.会根据平衡力解答问题。
2
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平衡。 2.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 此平衡。简单的说就是: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4.平衡状态: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平衡状态。 5.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的例子 静止的物体,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受到的另一个力是平衡力。如在桌面上的碗、静止在空中的气 球等。 匀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如在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传动带上的 物体等。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ab157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8.png)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二力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
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
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初中物理力教案
![初中物理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b0f52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f.png)
一:[初中物理力教案]初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
2.知道二力的平衡及二力的平衡的条件。
3.能应用二力的平衡求力的大小或者判断物体的状态。
过程与方法:1. 探索二力的平衡条件。
2. 探索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物体静止时合力为0 的现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实验探索二力平衡条件并认识到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教具准备】两端有滑轮的直木板,小车模型(玩具小车)、挂盘、砝码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但是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并非都不受力。
(例如:悬挂的电灯、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而有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
(例如:用力踢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为什么有些可以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有些却不能?这些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二)进行新课一、力的平衡请大家思量,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
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
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
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否则这几个力就不能平衡。
二、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6 —26 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
物体将向较大的力的方向加速运动。
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
初中物理力的概念
![初中物理力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2b829729b6648d7c1c7467b.png)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7、应用: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合力为0,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合力不为0,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画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三、摩擦力: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正确使用:①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②调零;③应是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初中物理力学相关计算公式
![初中物理力学相关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5296014866fb84ae45c8d65.png)
力学:相关数据: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或受平衡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反之则越小.质量:定义: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符号:m 国际单位:千克(Kg) 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不同物体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单位不同于重量。
质量是质的属性,是实质化的量,能量是量化的量。
能量和质量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它们是不同的量。
质量可以理解为质(量、可转化的能)的多少。
质量大,物体含有物质多;质量小,物体含有物质少。
质量,是描述物体的惯性的物理量。
质量是决定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
体积:定义:是指物质或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占据一特定容积的物质的量(表示三维立体图形大小)。
符号:V 国际单位:立方米(m3)长方体:V=abc(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V=a^3;(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正圆):V=πr^2h[圆柱(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以上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归纳为:Sh(底面积×高)圆锥(正圆):V=(1/3)πr^2h[圆锥(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3] 角锥:V=(1/3)Sh[角锥体积=底面积×高/3]柱体:V=Sh(柱体体积=底面积×高)球体:V=4/3πR^3 [球体体积=4/3(圆周率*半径的三次方)]m根据质量和密度来求:V=ρ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物理常见条件(初中)
![物理常见条件(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77416e7f27d3240c8447ef4a.png)
物理常见条件常见隐含条件1.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2.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3.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4.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5.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6.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7.上升:重力势能增加8.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9.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10.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11.升高到:物体的末温12.升高:物体温度变化量13.白气:液化现象14.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15.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16.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 = I2·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17.并联:电压相等;选择公式P = U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18.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有电压处断路)19.灯部分亮,电流表有示数:电路短路(无电压处短路)20.家庭电路用电器都不工作: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易被理解错误的知识点1.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4c990d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0.png)
初中物理受力分析方法和步骤受力分析在进行受力分析前,需要先了解一些概念:1.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平衡状态平衡力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个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合力为零。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两个。
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
平衡状态: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力为零。
处于平衡状态受力一定是成对的。
一个力的效果必定有另一个力与之相抵消。
2.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包括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物体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静摩擦力等于其方向上的拉力或重力。
动摩擦力等于拉力、重力或其和差(一定要在平衡状态下分析)。
接下来是受力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前,需要先确定受力的对象。
我们常说的“隔离法”、“整体法”,指的是受力的对象是单个物体,还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对于连接体,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要变换几次研究对象之后才能解决问题。
有时候,选取所求力的受力物体为研究对象,却很难求出这个力,这时可以转移对象,选取这个力的施力物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它的反作用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所求力。
2.有序地分析受力养成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受力分析的惯,这样可以避免漏力或添力。
一般分三步走:先分析重力;然后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分析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最后分析电场力、磁场力等。
3.确定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有三个常用的方法:假设法、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三定律。
4.具体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整体法指的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或单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平衡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基础) 知识讲解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平衡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基础) 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0e8019b0c22590103029d44.png)
力的平衡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3、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要点诠释:1.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
2.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要点二、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要点诠释:1.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概括说就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同物: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等大:大小相等。
(3)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4)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1)根据平衡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3要点三、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或方向改变)。
【典型例题】类型一、基础知识1、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初二物理- 物体受力分析方法
![初二物理- 物体受力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947221410a6f524ccbf85bf.png)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如图4所示是两人乘坐双人动力滑翔伞正在空中水 平匀速直线飞行,设 O点为整个装置(包括人)的重心,图中已画出 整个装置所受重力,请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将整个装置所受的力 补画完整,并用相关字母表示出这些力。
图4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踢毽子是一项有益健康的体育活动。毽子踢出后竖直
上升又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均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若毽子上升和
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分别为F1、F2,则F1、F2的大小关系正
确的是
(A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解析】 毽子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而空气阻力的方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
类型之三 多力平衡状态的受力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2页第4题
【思想方法】 初中阶段的多力平衡包括两种情况,其一,物 体受到四个力平衡,可以用某一方向的二力平衡方法来解决。例 如: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此时汽车是受到四个力的作 用,这四个力可以分为两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汽车的动力和摩 擦力平衡,竖直方向上汽车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其二,物体在 同一方向上,受到三个力平衡。这类问题可以利用共线力合成和 二力平衡的知识就可以解决。例如下面的例题变形3中,小车在水 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平衡,其所有向左的力之和等于所有向右的 力之和,利用此思路可以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G
二力平衡的条件
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时它们大小、 方向、作用点应该有什么关系?
1.实验中不用木块而是用小车做实验的目的: 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 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来改 变力的大小。 3.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把小汽车扭转一个角度后 松手,发现小汽车_______,这是由于小汽车所受的 两个拉力F1、F2__________. 4.如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规律总结】
【迁移练习】
★★19.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课堂检测】 A.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B.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 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如果是受力物体,这个物体一定不对其它物体施力
【巩固提升】
︻ 板 书 设 计 ︼
一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不同点: 作用的物体不同,平衡力作用在一 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 体上
【例题引路】
【 问题引路】
【规律总结】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目标1
★【问题】你对这句话是怎么认识的?
【迁移练习】 ★★【问题】力的相互作用具有什么样的特 点?
【课堂检测】
力相互作用的三个同时性: 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巩固提升】
【例题引路】 ★ 【例1 】 (20题 )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 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图中能正确表 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其中正确的 【规律总结】 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专题4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 学 情 分 析 ︼
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平衡力和相互 作用力,但两组力的主要区别不 清晰,单独说还会判断,但放在 一起时就模糊,尤其是在具体的 情境中无法区分。通过本节的典 例分析让学生会区分两种力,并 能进行受力分析会列出等式。
︻ 【学习目标】 教 • ★★1能准确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学 ★★★2.会进行同一直线上力的,二力、三 目 力平衡的条件受力分析示意图 标 【过程与方法】 • 采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念辨析能力。 ︼•会进行同一直线上力的,二力、三力平衡的条件受力分析示意图
二 力学解题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 3、列平衡式 4、解题
︻ 教 研 组 ︼备 课 组 意 见
1. 整个课的设计紧紧围绕两组里的 区别与联系进行,并由浅入深, 利用归纳总结得出两阻力区分的 关键内容,教学策略得当。 2. 所选例题具有典型性,采取了对 比的方法一处不同点与相同点。
︻ 创 意 点 ︼
【例题引路】 ★24.如右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
【例题引路】
【巩固提升】 ★17.图12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________N。________N。 ★★18.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目标1
B
F
F
【迁移练习】
F G A G B G C
【课堂检测】
D
★ 1. 球离开脚,球对脚还有力的作用吗? 【巩固提升】 ★★ 2.为什么没有脚对球的踢力? 力相互作用的三个同时性: 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 【例2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 放在水平地面上,小阳同学对甲、乙两个物体分别进行 了受力分析,如图(a)、(b),其中属于一对相互作 用力的是 F甲对乙支 与 F乙对甲压 (用图中所给的力表示)
【课堂检测】 【迁移4】 ★13、甲、乙两同学推一辆小车, 甲用50N的力向右推,乙用30N的力向左推, 两力沿同一直线,则小车受到推力的合力大 小和方向分别是 ( B) 目标2 【巩固提升】 A.80N,向右 C.50N,向右 B.20N,向右 D.30N,向左
【例题引路】★1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哪一对力能
【巩固提升】 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B )
A
18
【迁移2】★★16. (多选)如图5所示,一杯水静止在水 平桌面上,杯中的水所受重力为G1,杯子所受重力为G2, 杯中的水对杯底的压力为N1,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为N2, 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为N3,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BD)
A.N1与N2大小相等
目标1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
• 重点: • 1能识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 2.会进行同一直线上力的,二力平衡的条件 受力分析示意图 • 难点: • 会进行同一直线上力的三力平衡的条件受力 分析示意图
【例题引路】
一、前置性学习 ★1.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两个力 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 当物体在_________ 平衡。
【规律总结1】 ★★★ 【问题】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有什么区别? 分类
定义
平衡力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 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 力叫做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两个物体间发生相互作 用而产生的两个力叫做 相互作用力
受力体 施力体 相同点
同一个物体 分别是两个物体
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
两个物体既是受力者同时 又是彼此施力者
三、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同体
两 个 力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等大 反向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共线
• ★★9.在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A厅”,有一个 有趣的磁悬浮灯泡,其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磁悬 浮灯泡的内部装有一块永磁体,在灯泡上方的展 柜中安装有永磁体和一个励磁线圈,给励磁线圈 通电,在控制电路的调节下,永磁体和励磁线圈 所产生的磁场能使灯泡静止悬浮在空中.关于灯 泡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灯泡受到的磁力方向竖直向下 • B 灯泡受到的磁力方向竖直向上 • C 灯泡受到的磁力小于灯泡受到的重力 • D 灯泡受到的磁力大于灯泡受到的重力
够相互平衡?( C )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相互作用力 B、书受到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是哪个? 【规律总结】C、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 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受到的重力 目标1
★21.将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处于静止状态,则( ) 【迁移练习】A.金属块所受的重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金属块所受的重力跟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弹簧测力计所受的重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 【课堂检测】衡力 D.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块的拉力跟金属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 对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是哪个? 目标1
1. 素材系的选取创新,体现在ppt6,题目的选取及设计 由于受力物体的不同巩固由二力平衡发展到三力平 衡 的分析,并列等式突破本题。 2. 教学组织形式创新,体现在ppt10,题目的选取具有 一定的难度,在突破本题时采取学生讨论的教学组 织形式便于学生对两组力的理解。 。
︻ 课 后 反 思 ︼
【规律总结】
【迁移练习】
同一 上的两个力,如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_________ 同一直线 大小 、方向__________ 相反 果大小_________ 、并且在_________ 平衡 上,则这两个力 _________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_____ 。 0
【课堂检测】
相互作用 ★3、物体间 ________ 的一对力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目标1
乙 甲
F甲对乙支 乙
G乙
F地对甲支
甲
F乙对甲压
G甲
(a)
其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F甲对乙支
与 G乙
(b)
。
8
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几个力就叫平衡力。这个物体 所处的状态就叫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思考?
物体受二个 力的作用时满足 什么条件才能保 持平衡?
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性质可能不相同 的两个力
性质相同的两个力15
【例题引路】【例3】★★15.起重机的钢丝绳竖直吊着一 个重物。下列情况中说法正确的是 ( D )
A.重物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规律总结】 B.重物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迁移练习】
【课堂检测】
【巩固提升】
目标1 【例题引路】 【迁移1】 ★7.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 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D) 【规律总结】 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迁移练习】
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课堂检测】 D、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B
★22、用一个竖直向上的10N的拉力提一个8N的重物,拉力和 【巩固提升】 目标2 重力的合力是 2 N,方向 竖直向上 。 ★23、推动一辆小车至少要用300N向前的推力,现有一人用 240N方向向前的力推车,为了推动小车,至少还需要向 施加 前 一个 N 的力的作用。 60 目标2
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 B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C.推力一定小于重力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 【规律总结】 (动手实验克服难点) ★25、重500N的物体,在10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与重力相平衡的力是 支持 力,大小 为 500 N,与水平推力相平衡的力是摩擦 力,在水平方向上物 目标1 【迁移练习】 体所受力的合力为100N。 ★★26.(多选)如图8所示,物体A所受重力为GA,在水 平向左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 【课堂检测】 体A所受的支持力为N,物体A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f ,绳 子对物体A水平向右的拉力为F1。物体B所受重力为GB, 绳子对物体B竖直向上拉力为F2,忽略绳子质量及滑轮轴处 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目标1 AC 【巩固提升】 A.F1、f之和与F大小相等 B.F与f是一对平衡力 C.GB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GA与N是一对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