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安装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护理常规1、概述人工心脏起搏是由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传导刺激心脏,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代替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
[适应证] 心脏传导阻滞、伴有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逸搏心律<40次/min或心脏停搏时间<3s、反复发生的颈动脉窦性晕厥、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手术前后的“保护性”应用、心脏病的诊断等。
2、术前准备: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必要性、安全性,保证充足的睡眠。
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型、凝血象)、胸片、心电图等。
手术区备皮、青霉素和普鲁卡因皮试。
停用抗凝剂。
训练病人床上排便。
3、术中护理(1)临时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采用电极导管经外周静脉(常用右股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室,电极接触到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
适用于急需起搏、房室传导阻滞有可能恢复、超速抑制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或需“保护性”应用的病人。
(2)永久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将电极导管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送至右心室尖部,并将电极接触心内膜,带有无关电极的起搏器埋藏在胸壁胸大肌皮下。
用双腔起搏器需另置一起搏电极于右心房。
术中严密监测病人的心率、心律的变化,备好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等抢救药品,协助医生测试起搏阈值及相关参数。
4、术后护理(1)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1-3天,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做好生活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意识状态,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炎症:潜在的并发症:感染、心肌穿孔、电极脱落、电池耗竭、导线折断、起搏器感知障碍。
(2)健康教育①教会病人自己数脉搏。
②发现植入部位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③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脱落。
④避免强磁场和高电压的场所。
⑤外出时随身携带起搏器提示卡,定期随访。
临时起搏器置入术后护理常规
临时起搏器置入术后护理常规1.目的1.1确保病人安全、有效治疗。
1.2防止安全意外。
1.3预防静脉导管引发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2.范围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及肱静脉起搏器鞘管。
3.术后护理要点3.1患者行临时起搏器置入术后应予持续心电监测,观察病人心率、心律变化,生命体征及起搏器工作状况,及时发现起搏故障,及时处理。
3.2术后患者予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妥善固定临时起搏电极,穿刺侧肢体适当制动,以免电极脱位。
3.3保持大便通畅。
3.4每日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疼痛、感染等情况,定时更换敷料,3M伤口敷料1次/周,有潮湿、渗液及污染时随时更换。
3.5密切观察患者的起搏心率情况,每班记录起搏器设置的频率。
3.7床边应备有一个备用电池,当电量不足出现黄色灯亮时应及时更换。
3.8起搏器应固定在床边固定位置,以免误动设定值。
3.9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周,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或准备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
3.10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及时遵医嘱予以处理。
4.1置管时常见并发症:4.1.1气胸:由穿刺误入胸腔引起,少量气胸不必处理,如为张力性气胸,应做紧急处理。
4.1.2血胸:如血管损伤且流到胸腔则可致血胸。
4.1.3误入锁骨下动脉:可见鲜红的搏动性血液喷出,只要拔出针头,局部压迫即可;如已插入穿刺鞘者,不要贸然拔出,需请胸外科医师会诊一起处理,以防产生灾难性后果。
4.1.4锁骨下动静脉瘘:常由于进针太深,穿过静脉和动脉,形成通道。
4.1.5空气栓塞。
4.1.6心律失常。
4.1.7右心室穿孔。
4.1.8感染。
4.2基本参数的概念:4.2.1起搏频率:起搏器发放脉冲的频率。
4.2.2起搏阈值,又叫输出电流强度:引起心脏有效起搏的最低电脉冲强度。
4.2.3感知灵敏度:指起搏器感知P波或R波的能力,通常以P波或R波高度mv表示。
数值越小,感知灵敏度越高;若在临时起搏器出现竞争心律,可调高感知灵敏度。
永久起搏器护理常规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一、术前准备1 术前辅助检查:术前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
2 药物准备①术前停用活血化瘀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等,以防术中出血及皮下囊袋内形成血肿;②尽可能停用抗心律失常药3个半衰期;心力衰竭应尽可能消除或加以改善;③术前常规做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庆大霉素)试验,并做好普鲁卡因试验。
必要时术前30 min应用镇静药物(如安定等)。
3 心理护理术前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安装起搏器的必要性,了解安置术的大体过程,使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配合。
4 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熟练掌握呼气屏气动作,以便配合静脉穿刺插入起搏器导管。
5 皮肤准备:备皮范围上及下颌,下至肋缘,两侧至腋下。
术前皮肤准备范围应较大些,因为预定静脉插管如失败,常在其附近甚至改行对侧穿刺,手术部位清洁应彻底。
6 术前饮食术前一餐应少食但不禁饮食,以防患者虚脱、低血糖或静脉充盈不良。
7术前行电生理检查,明确能否诱发出室速或室颤及其频率、形态、终止方式。
8 留置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抢救用药。
二、术后护理起搏器系统植入后,应严密监护、及时发现起搏器失灵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1、术后监测及时接诊患者,让患者保持平卧位运回监护病房,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以备急救和术后用药。
术后一般监护2~3天,观察起搏器感知功能,患者心律、心率和临床表现。
每30 min测血压一次。
2、绝对卧床休息3天,取平卧、半卧或向左侧卧位,禁止右侧卧位,协助患者洗漱、进食、排便,做好晨晚间护理。
3、沙袋压迫伤口48小时,适当限制安装起搏器导线肢体活动,以免电极脱落。
4、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定期更换敷料,发现伤口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7-10天拆线。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6、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协助患者排便,养成每日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发生。
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护理常规
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告知患者术后可能的不适感,如心搏过快或过慢,胸闷等,并进行必要的知情同意。
术前将病人移至手术室后,连接生命体征监护仪,包括心电图监护和血压监测。
2.安置术中护理:根据手术室护士和医生的指示,协助病人进行恰当的体位,保证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如消毒皮肤、设置手术器械等。
在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心率、血压等指标,随时向医生报告。
3.术后观察和处理:监测心电图监护仪上的波形,确保心脏起搏器起搏正常,没有异常。
同时,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有无心搏过快、过慢、过缓、过速等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4.保持安静和舒适:术后的病人需要维持平静和安静的环境,以减少心脏负荷。
避免病人劳累和紧张情绪,保持有利于休息的环境。
5.定期更换电池:临时心脏起搏器通常只能维持半小时到数天的时间,因此需要定期更换电池。
护理人员需要提前监测电池的电量,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更换。
6.术后伤口护理:术后需要对伤口进行消毒和处理,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伤口是否有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
必要时,护理人员可以帮助病人进行伤口换药。
7.监测电极导线:在术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监测起搏器电极导线的稳定性,防止移位或脱出。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电极导线的长度和固定情况,并观察有无翻转、移位等问题。
8.定期检查和记录:根据医生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病人进行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并记录。
同时,监测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和电池寿命,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9.客观观察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抚和支持。
对于病人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如头晕、胸闷等,需要进行及时的解释和心理疏导。
10.教育指导:给予病人和家属关于病情、治疗和康复的相关知识,并指导病人合理活动和饮食,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以上是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一些护理常规,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术后病情的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并执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心脏起搏器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分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和临时心脏起搏。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是在皮下埋植心脏起搏器,起搏器产生电脉冲经过起搏电极导线传送至心脏,刺激心脏激动和收缩,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种方法。
临时心脏起搏是将电极导线经外周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室心内膜,将临时起搏器置于体外,发放脉冲电流来刺激心脏起搏,一般应用时间不超过1个月。
一、概述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
永久性起搏器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
单腔起搏器是将一根电极导线放置于一个心腔,如右心室(心尖部)或右心房(右心耳)。
双腔起搏器是将两根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心房和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治疗。
三腔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放置方法,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双房+右室、右房+双室两种。
双房+右室主要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阵发性房颤,右房+双室主要用于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以协调房室和(或)室间活动,改善心功能。
(一)适应症1.永久性起搏器手术适应证(1)房室传导阻滞。
(2)慢性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
(3)急性心肌梗死。
(4)窦房结功能不全。
(5)室上性心动过速。
(6)治疗心动过速起搏。
(7)血管迷走性晕厥。
(8)肥厚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
(9)心脏移植患者。
2.临时心脏起搏手术适应证:主要是用于需紧急心脏起搏、病情可能恢复的患者。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或心动过缓伴循环不良症状。
(2)超速抑制治疗。
(3)病窦综合征。
(4)心动过缓。
(5)心脏骤停。
(6)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7)急性心肌炎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8)药物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引起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9)需保护性应用的患者。
(二)禁忌症1.重度主动脉反流。
2.周身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
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5.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常规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护理常规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应用电子仪器模拟窦房结的功能按一定的频率直接刺激心脏,有节律地控制和调节心脏活动的自律性,维持必要的循环功能的方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某些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抢救措施和治疗手段。
一、起搏器植入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首先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起搏器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效果和治疗意义。
手术前一晚向患者家属及本人详细交待病情,并安慰患者,必要时睡前口服安定片,争取安静入睡,减轻患者恐惧感。
2、根据安置起搏器所选的部位备皮,病情许可时洗澡更衣。
3、遵医嘱进行抗生素皮试。
4、训练病人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尿潴留。
5、术前可少量进食、饮水,以防止术中小便过多。
6、特别紧张的患者,术前遵医嘱肌注安定10mg ,防止术中病人烦躁不安及恐惧。
二、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1、与手术医生床边交接病人,测量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检查伤口有无渗血、血肿,遵医嘱予以沙袋压迫2-6 小时,记录床边心电图。
2、严密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发放信号是否正常,有无起搏和感知障碍,必要时重新测试、调整。
3、术后遵医嘱平卧6-12 小时后,可将床头适当摇高,术后3 天尽量保持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4、保持大小便通畅,卧床期间认真做好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
5、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5-7 天,防止伤口感染。
6、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三、出院宣教1、安装起搏器后可正常工作,但必须注意休息,术肢避免提重物,避免高强度的活动或在人群中拥挤,避免撞击心前区。
2、淋浴时,避免用力搓揉植入起搏器的皮肤处。
3、远离强磁场、电场,不宜接近高压电线、电瓶车等。
雷雨天不在户外活动或逗留,以免干扰起搏功能。
4、起搏器植入卡应随身携带,就医时应告知医生。
5、定期随访:出院后1-3 个月随访一次,病情稳定后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时发现电极故障和电池耗竭,有异常情况时(如自测脉搏﹤60 次/分)应随时就诊。
特别当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头昏、黒矇、手脚浮肿、不停打噎或感到异常发热时应及时与负责医生联系进行检查。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了解各脏器功能检查情况,评估人工心脏起博器置入的适应证、禁忌证。
2、评估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手术部位的常规备皮;术前禁食6~8小时,以防术中呕吐致窒息;术前医嘱用药、皮试;术前休息及消除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
3、检查术前有关用物,包括人工心脏起搏器、抢救车、监护仪、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起搏电器等。
【护理措施】1、术前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心脏起搏器置入的目的、过程及配合要点,给予心理支持。
2、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3~5天,术侧肩关节避免大幅度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右侧卧位。
术后5~7天可下床活动,逐步活动术侧肩关节,避免提重物。
3、术后2~3天内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
4、术后用沙袋压迫伤口6~8小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保持伤口敷料干燥,伤口敷料隔日换药1次,潮湿时及时更换;起搏器囊袋处避免外力压迫、冲击。
5、密切观察起搏器异常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眩晕、胸痛、气短、打嗝、肌肉痛等,及时发现并处理。
6、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测体温至少每4小时1次。
7、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易消化饮食。
必要时应用缓泻剂。
【健康指导】1、嘱咐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按要求卧床休息。
2、指导患者自我照顾和监测起搏器功能。
(1)随身携带起搏器急救卡,注明起搏器类型、品牌、型号、数字、设置频率等,以便发生应急事件时参考。
(2)测脉搏。
每日早、中、晚自测脉搏1次,每次1分钟。
如发现脉搏低于起搏频率5次以上或节律异常,应及时就诊。
如起搏器工作慢,注意电源是否耗竭。
(3)尽量避免与强电磁场、某些家电、理疗电器设备等接触。
(4)定期复查心电图。
出院后分别于第1、3、6月复诊;稳定后则每半年复诊1次;接近起搏器寿命阶段每1~3个月复诊1次。
安装临时起搏器护理常规
安装临时起搏器护理常规安装临时起搏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治疗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导致的心律失常。
在临时起搏器安装后,护理的重点是确保起搏器稳定运行,及时识别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提供适当的护理与照顾。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时起搏器的护理常规。
临时起搏器护理常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评估患者病情、监测起搏器功能、观察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教育患者及家属、饮食护理等。
一、评估患者病情:1.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状况等生命体征,以及起搏器的工作状态。
2.观察患者的症状,包括胸闷、头晕、呕吐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定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二、监测起搏器功能:1.每天检查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包括起搏器输出电流是否符合要求,电池电量是否充足等。
2.定期进行起搏器功能测试,以确保起搏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观察起搏器的工作指示灯,判断起搏器是否在正常工作。
三、观察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1.观察患者的起搏点压痛情况,及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受。
2.定期检查胸部导线固定情况,确保导线不松动。
3.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及时处理并向医生报告。
4.定期更换导线固定贴剂,以确保导线的固定性。
四、教育患者及家属: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临时起搏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2.教育患者及家属起搏器的保养与维护方法,如定期更换电池、防止导线拉扯等。
3.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急救措施,在起搏器工作异常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建议患者及家属定期到医院复诊,进行起搏器功能检查及评估。
五、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过于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2.控制饮食中的盐分摄入,以预防水钠潴留,导致心脏负担增加。
3.避免饮酒和咖啡因含量高的饮料,以防止诱发心律失常。
六、其他护理:1.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提供温暖、安静的护理环境。
2.定期更换起搏器电池,避免电池电量耗尽导致起搏器失效。
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
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一、术前护理:1.确保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过程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进行术前评估,包括心电图、胸部X线、心脏彩超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和手术风险。
3.患者需要空腹,通常要求禁食6-8小时,以减少手术期间呕吐的风险。
二、术中护理:1.为患者提供适当的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决定。
2.护士需要做好术中的观察和监护工作,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保持手术区域清洁,并适时递交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三、术后护理:1.将患者转入观察室或病房,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并监测心电图的变化。
2.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3.检查手术伤口,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情况,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4.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和活动,以预防肺部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
5.教育患者及家属关于起搏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强电磁场和避孕方式的选择。
6.定期随访患者的起搏器功能和心电图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7.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手术的不适和恢复期间的困难,鼓励他们积极配合康复计划。
四、并发症及处理:1.起搏器移位或脱落:若发现起搏器异位或脱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重新植入起搏器。
2.出血:如有术后出血,应施行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输注血浆等。
3.感染:如伤口感染,应进行合理的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伤口清创等。
以上是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内容。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手术的风险,并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护士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术后护理要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成功率。
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护理常规
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安慰患者,稳定情绪。
2.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大致方法、过程及术中配合要点。
3.手术部位备皮,剃除毛发,清洁皮肤。
4.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
5.术前遵医嘱予镇静剂,如地西泮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术后护理】1.术后返回病房应立即做十二导联心电图;进行持续心电监护,采用P波较明显的导联,打开报警开关,观察有无感知不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2.观察有无打嗝或肌肉痉挛等电极移位症状;有无心脏压塞三联征(即血压突然下降或休克、心音低弱遥远、颈静脉显著怒张)、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心肌穿孔至心脏压塞的症状。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备好抢救用品。
3.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保持穿刺点敷料干燥,按无菌原则定期更换。
4.严格执行医嘱,对临时起搏器的治疗参数要详尽的交接班,检查接头连接处有无松动,以防脱节。
妥善固定临时起搏器,避免磕碰。
5.如果经股静脉插入临时起搏器导管,必须绝对卧床,协助患者取平卧或左侧卧位,避免右侧卧位,防止电极脱落,并协助患者每2小时变换体位1次,进行下肢被动按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每日观察双下肢皮温、颜色、腿围是否对称,有无变化。
6.经前肘窝处插入临时起搏器导管,用夹板固定上臂,并用绷带缠绕,嘱患者不要抬高手臂过头。
7.鼓励患者每小时做1次深呼吸,防止肺不张。
8.做好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日常洗漱、进食、排泄等生活所需。
9.卧床期间应少食产气食物,如:鸡蛋、豆制品、冷饮、冷食等,防止卧床后胃肠蠕动减弱,腹腔胀气。
10.由于卧床时间较长,应严密观察皮肤受压情况,保持床单位干燥无渣屑。
心脏起搏器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分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和临时心脏起搏。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是在皮下埋植心脏起搏器,起搏器产生电脉冲经过起搏电极导线传送至心脏,刺激心脏激动和收缩,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种方法。
临时心脏起搏是将电极导线经外周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室心内膜,将临时起搏器置于体外,发放脉冲电流来刺激心脏起搏,一般应用时间不超过1个月。
一、概述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
永久性起搏器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起搏器。
单腔起搏器是将一根电极导线放置于一个心腔,如右心室(心尖部)或右心房(右心耳)。
双腔起搏器是将两根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心房和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治疗。
三腔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放置方法,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分为双房+右室、右房+ 双室两种。
双房+右室主要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阵发性房颤,右房+双室主要用于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以协调房室和(或)室间活动,改善心功能。
(一)适应症1.永久性起搏器手术适应证(1)房室传导阻滞。
(2)慢性双束支和三束支阻滞。
(3)急性心肌梗死。
(4)窦房结功能不全。
(5)室上性心动过速。
(6)治疗心动过速起搏。
(7)血管迷走性晕厥。
(8)肥厚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
(9)心脏移植患者。
2.临时心脏起搏手术适应证:主要是用于需紧急心脏起搏、病情可能恢复的患者。
(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或心动过缓伴循环不良症状。
(2)超速抑制治疗。
(3)病窦综合征。
(4)心动过缓。
(5)心脏骤停。
(6)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7)急性心肌炎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8)药物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引起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9)需保护性应用的患者。
(二)禁忌症1.重度主动脉反流。
2.周身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
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5.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搏器安装术护理常规
人工心脏起博器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组成。
脉冲发生器通过电极与内膜相连,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频率、振幅的电脉冲,通过电极刺激心脏,代替起搏点发放脉动,使心脏有规律的收缩,达到人为地控制心率,维持心脏泵功能的作用。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向病人作好解释工作和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取得病人的术中、术后配合。
2、签手术同意书,做血常规、凝血、感染四项、心电图等项检查。
3、术前备皮:右或左锁骨下皮肤。
4、术前留置套管针。
5、术前禁食4-6小时,可以饮水。
术后护理:
1、绝对卧床一天,尽量少搬动病人,非搬动时应平稳。
避免患侧上肢外展活动,颈部过度牵拉,第二天晨起换药后可下床活动。
2、伤口处沙袋压迫2-4小时,同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或感染。
3、术后可根据情况进行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低于起搏心率或出现其它异常情况,应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监测术后体温情况。
常规应用抗生素一天,预防感染。
5、术后食清淡、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7、教会病人数脉搏,以便自我监测起搏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