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大纲-数字大学城

合集下载

小学德育论教学大纲

小学德育论教学大纲
(一)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二)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尊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
(三)把握德育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四)学校德育的定义及其组成部分
第二节品德定义
一、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及其形式
(一)哲学
(二)政治思想
(三)法权思想
(四)道德
(五)宗教
二、品德的涵义、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三、品德与社会意识、社会规范的关系
二、各科教学的特点及德育作用
第二节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及其活动
一、共青团组织及其活动
二、少先队组织及其活动
三、学生会组织及其活动
第三节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特点
二、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三、组织课外和校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社会实践活动
一、组织学生参加劳动
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一、提出共同的奋斗目标
二、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三、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四、建立严格的班集体纪律
五、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第五节班集体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三、评定学生操行
第六节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负责、全面安排
二、面向全班,照顾个别
三、善始善终,循序渐进
《小学德育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404208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的对象
(一)课程性质:必修
(二)课程目的:该课程旨在研究德育现象基础上,揭示德育的基本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德育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德育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及解决各种德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科学育人理念,即以人为本,遵循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进行德育实施的能力。

《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教学大纲

《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教学大纲

《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课程类别:学科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48学时、2.5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6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第五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小学德育课程,尤其是处于德育主力军地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充分明确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在学校德育中的主力地位;二是掌握小学德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三是基本了解各年级德育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四是掌握进行小学德育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以及如何进行小学德育课程的开发、利用与整合、共享,并具备初步的实践能力,为将来做一名合格小学德育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五是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热爱教育,立德树人,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二、课程教学要求1.注意本课程与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相关内容的链接,注意学科的贯穿。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为灵魂,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理念、新成就,新动向,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方法。

3.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通过见习、实习,观课、说课、磨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将来更好从事小学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品德奠定良好的基础。

4.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案例教学。

5.在教学中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将教、学、研相结合。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以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教育哲学以及其他文史学科等为先行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1.课程重点:(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小学《道德与法治》各年级教材主题解读(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探究2.课程难点:(1)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的综合性特征的落实;(2)《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及全球视野的引领。

小学数学德育纲要

小学数学德育纲要

大庆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一、德育范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谨性、逻辑性等学科特性。

数学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的拓宽。

数学也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渗透,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认识和研究:(一)爱国主义教育⒈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

结合有关的数学史料,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⒉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祖国建设和最新科技成果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我国数学家对祖国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生动例证,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积累数学学科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⒉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普通联系、运动变化、对立统一、量质互变等观点的教育,使他们掌握辩证思维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个性品质教育⒈通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有趣且具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望,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体验成功快乐,增强自信心。

⒉利用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人生观和一丝不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等学习品质。

(四)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⒈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⒉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独立思考的习惯;仔细观察、质疑问难的习惯;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善于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尊重的习惯;自觉自我评价的习惯;效率做事的习惯等。

小学生德育纲要

小学生德育纲要

小学德育纲要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它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奠基工程,就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得一个标志,从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得全过程与学生日常生活得各个方面,参透在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之中。

在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它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捉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得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培养目标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得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得思想感情与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得意识与文明行为习惯;良好得意志、品格与活泼开明得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与辨别就是非得能力,为使她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思想品德基础。

教育内容与基本要求小学德育主要就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得社会公德教育与有关得社会知识教育(包括必要得生活常识,浅显得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得法律常识)。

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也人、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着重培养与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得道德品质与文明行为习惯。

一、热爱祖国得教育教育学生知道自已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得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固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与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得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得感情与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帝图主义得欺辱与进行英勇反抗;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得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很困难,逐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作贡献得理想;知道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得国家,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就是各族人民得共同心愿;逐步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护国家财产,立志保卫祖国,热爱与平,反对侵略战争。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205003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28学时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本课程在学科属性上介于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之间,具有综合性。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本课程在内容体系上整合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哲学、德育论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注意将这些理论进行创造性梳理而不是简单拼接,力图清晰地显示其逻辑脉络,并且尽可能吸收和反映有关品德发展和道德教育实证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同时注重这些理论和研究成果在小学道德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因此本课程既有较强的理论性,也兼顾应用性。

3.本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一学期授完,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任课。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以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依据现代师范教育要求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式,力图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将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统一于本课程。

2.本课程主要包含两个模块,其一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发展特点,其二为活动设计。

通过两个模块的学习,。

在教师讲授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与演示的实践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每周2课时,共28课时,计2学分。

3.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必修课程,因其应用性,拟采用开卷考试。

试题的编制,按照理解、应用两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分为简答题、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以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40 :45 :15 分布。

最后总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作业成绩与课堂参与度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儿童品德心理发展规律,理解品德心理发展理论,应用基本原理分析、解释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学生道德教育问题。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具有关注和重视小学生品德发展和教育的倾向,形成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和辨识、分析与评价道德现象的能力,构建起一定的有关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知识结构,掌握道德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和策略。

小学数学德育纲要

小学数学德育纲要

大庆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一、德育范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谨性、逻辑性等学科特性。

数学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的拓宽。

数学也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渗透,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认识和研究:(一)爱国主义教育⒈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

结合有关的数学史料,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⒉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祖国建设和最新科技成果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我国数学家对祖国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生动例证,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积累数学学科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⒉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普通联系、运动变化、对立统一、量质互变等观点的教育,使他们掌握辩证思维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个性品质教育⒈通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有趣且具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望,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体验成功快乐,增强自信心。

⒉利用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人生观和一丝不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等学习品质。

(四)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⒈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⒉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独立思考的习惯;仔细观察、质疑问难的习惯;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善于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尊重的习惯;自觉自我评价的习惯;效率做事的习惯等。

小学德育纲要

小学德育纲要

小学德育纲要《小学德育纲要》实施细则《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和学习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为了贯彻实施好纲要,特制订以下细则。

一、组织管理1、领导机构(1)实现校长负责制的德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组成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导向、动手和保证作用。

(2)党支部切实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党、团组织将德育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并对党、团员在德育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有明确要求。

每学期召开3次德育领导小组会议。

(3)确立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

(4)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议。

2、计划总结(1)每年制订好德育计划,任务明确,措施具体。

(2)有德育工作月报。

(3)有德育工作总结。

3、规章制度(1)有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布置的德育工作措施。

(2)各项德育工作制度化(包括升旗、全员育人、时政教育、法制教育、班队会议、社会实践、德育基地活动文明班级奖励、优秀师生表彰、重大纪念教育、师德规范,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学生学习、生活常规等)。

4、物质保障(1)德育经费得到保证;有德育活动场地设施等;有校风、学风、教风和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名人名言或师生优秀作品,教室内有标准国旗。

(2)有必备的德育音像资料,有关的书刊严格按要求订阅,并充分发挥作用。

(3)有计划地建设、利用好校园内外的德育资源。

5、队伍建设(1)形成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团队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思品教师组成的德育骨干教师队伍。

(2)有计划地对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有关培训,有考核和奖励制度。

小学德育大纲-数字大学城

小学德育大纲-数字大学城

9

马克思和思格斯曾经指出:“一个阶级是社 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 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 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 一般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占统治地位的思 想不过是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 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 地位的物质关系。”

22

在西方,卢梭所主张的自然发展的人,洛克 的“绅士”,杜威所谓的民主社会的公民等 等,也都寄托了他们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 这些理想人格也就自然成为他们所理解的教 育与德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三、德育目的的类型

1.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和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
社会本位德育目的主要特征是从社会利益出发 界定德育目的。 古代社会出于人身依附关系的维持的需要,一 般说来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观念占主导地位。 在中国修身的目的主要被导引到“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宏大目标上去。在西方则多采取神学 目的论的立场。

19

董仲舒和韩愈都将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类, 上智与下愚不移。德育所能和所要做到的是 使“中民之性”或“中品”之性得到可能的 改造,与圣贤趋齐。 与此相似,古代基督教教育思想家们曾经由 原罪说引申出必须对儿童采取严厉的态度, 以去除他们身上的“撒旦”的结论。 相反,卢梭却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 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教育、德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求得儿童顺其自 然的发展。
12



第四,德育目的的确定还会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如德国人认为:“虔敬上帝,尊重人的尊严,唤起 肩负社会使命的准备”是教育或德育的主要目的。 美国人则往往强调要培养学生有民主精神,敢于开 拓,以做美国人为自豪等品质。 这种德育目的的区别很大程度上缘于两种文化传统 的区别。就是说,德意志是一个传统与文化积累较 为厚重的民族,其德育目的精神的含量也较高。美 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实用主义盛行,所以德育目 的具有更多的实用主义色彩。

小学德育纲要

小学德育纲要

小学德育纲要小学德育纲要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基本内容和要求】小学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有关的法律常识),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尊敬国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会唱国歌;初步了解家乡的物产、名胜古迹、著名人物,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帝国主义的欺侮和进行的英勇反抗,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会遇到很多困难,逐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逐步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护国家财产,立志保卫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教育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现在正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大公无私、坚持真理、全心全意为人民等高尚品质,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少先队员要接受党的教育,做党的好孩子。

A3-B7-C14 0.1 小学德育大纲

A3-B7-C14 0.1 小学德育大纲

小学德育大纲实施德育主要通过各种教学、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少先队教育、家长工作和校外工作等途径。

诸途径均应以本《纲要》为指导,在校长的领导下,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一、各科教学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

任课教师要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联系学生实际,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

其它各科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任课教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要根据各种教学大纲中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语文教学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语言文字的训练。

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使学生经常地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数学教学最易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并要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品生、品社教学最易于具体、形象、生动地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要通过教学,教育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科学教学要在讲授自然常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精神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及能力。

音乐、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治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情趣。

体育教学要在体育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及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

并通过体育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

小学德育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小学德育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德育目标的确立
1.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3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1.4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德育内容的制定
2.1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2.1.1爱国主义教育
2.1.2遵守法律法规教育
2.1.3社会公德教育
2.1.4家庭美德教育
2.2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2.1日常生活习惯
2.2.2学习习惯
2.2.3社交礼仪习惯
2.2.4环保意识养成
2.3心理健康教育
2.3.1情绪管理
2.3.2人际交往
2.3.3自我认知
2.3.4压力应对
2.4特殊时期德育工作
2.4.1新生入学教育
2.4.2节假日德育活动
2.4.3应急事件德育应对
三、德育途径的拓展
3.1课堂教学
3.1.1课程设置
3.1.2教学方法
3.1.3教学评价
3.2班级管理
3.2.1班级氛围营造
3.2.2班级活动策划
3.2.3班级制度完善
3.3家庭教育
3.3.1家长学校建设
3.3.2家长参与学校活动
3.3.3家长与教师沟通
3.4社会实践
3.4.1社会实践活动策划
4.3.2教师德育评价
4.3.3德育工作效果评价
五、德育工作的保障与支持
5.1政策支持
5.2资源保障
5.3社会力量参与
5.4德育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的融合
3.4.2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3.4.3社会实践评价
四、德育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4.1德育队伍建设

数字德育课程建设方案

数字德育课程建设方案

数字德育课程建设方案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形态,数字素养也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能力。

但是,在数字化发展的同时,数字世界也带来了新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数字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字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字伦理素质。

数字德育课程的建设是当前数字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完整的数字德育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和伦理素质。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字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字伦理素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字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字素养。

2. 能够正确理解数字世界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提高数字伦理素质。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字技术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道德品质的提高。

4. 通过数字化学习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置本课程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多个模块。

初中阶段:1. 数字世界的基础知识2. 数字安全与隐私保护3. 数字伦理与社交礼仪4. 数字创新与实践高中阶段:1. 数字世界的深入认识2. 数字化生活与数字创新3. 数字伦理与社会责任4. 数字安全与网络法律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外实践等,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四、评价方法本课程采用定期测试和作业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参加数字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成果为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提高情况。

五、教材编写教材编写应着重关注数字世界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同时体现数字化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参与数字化实践和创新活动,提高其数字素养和伦理素质。

六、师资培训为了保证数字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对教师进行数字教育和数字德育方面的培训,提高其数字化素养和数字伦理素质,以便更好地开展数字德育教育工作。

七、总结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形态,数字素养也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能力。

小学德育大纲-数字大学城75页PPT

小学德育大纲-数字大学城75页PPT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Fra bibliotek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小学德育大纲-数字大学城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小学数学德育纲要

小学数学德育纲要

大庆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一、德育范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谨性、逻辑性等学科特性。

数学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的拓宽。

数学也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渗透,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认识和研究:(一)爱国主义教育⒈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

结合有关的数学史料,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⒉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祖国建设和最新科技成果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我国数学家对祖国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生动例证,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积累数学学科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⒉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普通联系、运动变化、对立统一、量质互变等观点的教育,使他们掌握辩证思维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个性品质教育⒈通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有趣且具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望,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体验成功快乐,增强自信心。

⒉利用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人生观和一丝不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等学习品质。

(四)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⒈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⒉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独立思考的习惯;仔细观察、质疑问难的习惯;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善于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尊重的习惯;自觉自我评价的习惯;效率做事的习惯等。

小学数学德育纲要

小学数学德育纲要

大庆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一、德育范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谨性、逻辑性等学科特性。

数学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随着电脑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的拓宽。

数学也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渗透,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认识和研究:〔一〕爱国主义教育⒈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芒灿烂的数学史。

结合有关的数学史料,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⒉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祖国建设和最新科技成果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我国数学家对祖国建设作出卓越奉献的生动例证,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为祖国的繁荣兴盛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积累数学学科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⒉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普通联系、运动变化、对立统一、量质互变等观点的教育,使他们掌握辩证思维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个性品质教育⒈通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有趣且具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望,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体验成功快乐,增强自信心。

⒉利用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老实守信的人生观和一丝不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等学习品质。

〔四〕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⒈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⒉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独立思考的习惯;仔细观察、质疑问难的习惯;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善于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尊重的习惯;自觉自我评价的习惯;效率做事的习惯等。

小学数学德育纲要

小学数学德育纲要

大庆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一、德育范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谨性、逻辑性等学科特性。

数学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的拓宽。

数学也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渗透,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认识和研究:(一)爱国主义教育⒈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

结合有关的数学史料,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⒉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祖国建设和最新科技成果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我国数学家对祖国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生动例证,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积累数学学科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⒉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普通联系、运动变化、对立统一、量质互变等观点的教育,使他们掌握辩证思维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个性品质教育⒈通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有趣且具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望,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体验成功快乐,增强自信心。

⒉利用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人生观和一丝不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等学习品质。

(四)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⒈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⒉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独立思考的习惯;仔细观察、质疑问难的习惯;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善于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尊重的习惯;自觉自我评价的习惯;效率做事的习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德育目的与内容
一、德育目的概论 二、我国的德育目的 三、德育内容
1
第一节 德育目的概论
一、德育目的及其功能 1.德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教育结果, 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 的规格和标准。

德育目的:是指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 是德育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

9

马克思和思格斯曾经指出:“一个阶级是社 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 上占统治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 一般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占统治地位的思 想不过是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 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 地位的物质关系。”
3



3.德育目的的特点 第一,德育目的具有抽象性。 第二,德育目的具有预期性。 第三,德育目的具有超越性。 一是由于道德本身对生活的超越性,二是德 育目的产生于德育活动之前。 科尔伯格说:“不管是以阶段5还是阶段6来 规定学校道德教育要达到的水平,都不要紧。 但可以肯定地说,不能以比这两个阶段低的 阶段的道德概念去规定道德教育的目的。” 第四,德育目的具有可能性。
5

(2)德育目的之道德功能(从对学生道德学习的作用
的角度)
第一,引导功能 意向性作用,诱发学习个体的道德动机;意 志性作用,能够促进个体在实施道德行为时 有明确的目标,因而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 动力。 第二,规范功能 首先是预防,其次是禁止。

6
二、德育目的确定的依据 1、客观依据 首先德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发展水平的制约。 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低下, 不允许全体社会成员都接受学校教育。教育与 受教育的权利都控制在极少数统治阶级的手中。 同时由于社会生产的科技含量水平较低,劳动 者也无须经过学校教育的专门培训。古代学校 德育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培养有一定品德素 养的统治者——神职人员和政治、军事、法律 等方面的“治才”。
12



第四,德育目的的确定还会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如德国人认为:“虔敬上帝,尊重人的尊严,唤起 肩负社会使命的准备”是教育或德育的主要目的。 美国人则往往强调要培养学生有民主精神,敢于开 拓,以做美国人为自豪等品质。 这种德育目的的区别很大程度上缘于两种文化传统 的区别。就是说,德意志是一个传统与文化积累较 为厚重的民族,其德育目的精神的含量也较高。美 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实用主义盛行,所以德育目 的具有更多的实用主义色彩。
2


2.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第一,德育目的就是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 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观点至 今仍有许多人认同。 第二,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 教育目的具有整体性,需要分解为若干方面,德育 目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需要予以具体化。道 德发展在教育目的中只是一个概括性的项目,但在 德育目的中它就必须予以具体的确认。

7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还是 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者不具备一定的科技、 文化和品德素养,就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社会 生产。因此机器大工业出现之后,资本主义 国家普遍实施了强制性的国民义务教育,学 校德育开始具有全民性、民主性。 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将不仅对全体社会 成员的文化与科技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而 且由于信息资源的剧增,社会价值多元已成 为现实,道德教育目的中必须加大培养道德 价值的批判与选择能力。
8

其次德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 制度的制约。 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一方面会利用其经济 和政治上的统治权,制定出符合本阶级需要 的德育目的;另一方面还会利用自己在经济、 政治上的权力,维护本阶级在教育资源占有 上的特权,并保证这一德育目的的实现。所 以德育目的的制定会体现一定社会经济、政 治的要求,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0
第三,德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 进程。 在德育目的理解上,一个重要的分歧表现在 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上。 社会本位的教育家,往往强调教育的使命在 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德育目的的核心 是使教育对象社会化,形成一定的社会人格。

个人本位的思想家,往往强调个人价值,认 为德育目的应当从人的本性出发,求得个性 的自由发展、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11



实际上,社会人格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之间,也可以 说是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是一种历史的辩证 的关系。 ①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的 进程上是统一的。 ②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社会人格和个性发展之间 又有矛盾的一面。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有规范和制 约的一面,社会总是要求人的个性朝合乎社会发展 需要的方向发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不同个体 在个性发展上机会并不均等,在阶级社会中人的个 性发展甚至会以阶级对抗的形式,即用牺牲一部分 人的发展的方式来求得另外一部分人的发展。

4
4.德育目的的功能



(1)德育目的之教育功能(从教师实施道德教育角度说) 第一,导向功能。 德育目的规定德育活动所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实 际就是规定了道德活动的最大方向,对具体德育活 动具有引导和激励功能。 第二,调控功能。 德育主体在设计和实施德育活动方案时,会自觉按 照德育目的的要求行事,以克服具体德育活动的盲 目性;当德育活动偏离德育活动所规定的具体方向 时,德育主体自觉反思和纠正。 第三,评价功能。 检验德育活动成功与否,衡量受教育者品德发展情 况,以及评价教育者德育业绩的直接依据。
13

第五,德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 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影响。

不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制定 出来的德育目的就不能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 构成一定的超越性。 不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就不可能激 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