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儿童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探讨

合集下载

浅析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

浅析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

浅析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接收的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分别50例。

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糖皮质激素治疗,为实验组患者提供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经过相同周期的临床治疗,围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深入探讨。

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无显著性区别(P>0.05)。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患者治疗后Scr、BUN、蛋白尿等水平均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比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可知,实施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在不会引发相关不良反应的前提下,该药物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极大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故值得深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片;糖皮质激素;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e tablets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 in the treatment of nephroticsyndrome.Methods:100 cases of nephrotic syndrome were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8.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To provide glucocorticoid therapy for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e tablets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 therapy for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fter the same period of clinical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discussed indepth.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 < 0.05),and the levels of Scr,BUN and proteinuria in the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 < 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Comparing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treatment methods,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e tablets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 in the treatment of nephrotic syndrome is more remarkable.Without causing related adverse reactions,the use of the dru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of patients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renal function of patients.Therefore,it is worth in-depth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e tablets;glucocorticoid;nephrotic syndrome;clinical efficacy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和全身水肿,如救治不及时会出现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1]。

他克莫司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他克莫司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56・
・.临床论著・ 他克莫司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 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林荣华陈丽植凌逸虹蒋小云莫樱
【摘要】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
法16例难治性NS患儿,其中激素依赖型NS(SDNS)2例,激素耐药型NS(SRNS)10例,频复发型 NS(FRNS)4例。15例使用过环磷酰胺(CTX)和环孢素A(CsA),其中4例曾加用麦考酚酸酯,均无效 而改为联合使用FK506和泼尼松治疗,维持FK506血药浓度在5.0~10.0斗g/L,疗程10个月后逐 渐减量,总疗程12~24个月。观察FK506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缓解15例,无效l例。其中单 纯型8例均缓解,肾炎型8例缓解7例;FRNS 4例和SDNS 2例均缓解,SRNS 10例缓解9例;病理 类型为微小病变的7例及系膜增生性肾炎的1例均缓解,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4例缓解3 例。2例患儿在FK506治疗减量过程中出现复发。在FK506治疗过程中同时H{现胃肠道反应和厌食 1例,失眠l例。结论FK506是治疗儿童难治性Ns有效、安全的药物,尤其对FRNS、微小病变的 患儿有较好的疗效,即使患儿对CTX和CsA耐药,使用FK506仍有效。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难治病;他克莫司
难治性NS是儿童NS治疗的难点,长期或反复使用大 剂量激素可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多须加用或改用免 疫抑制剂。自20世纪90年代CsA开始用于儿童原发性NS 的治疗,作为难治性NS的二线用药,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 其潜在的肾毒性、高复发率、多毛及牙龈增生等不良反应限
1.总体疗效:16例患儿应用FK506治疗的有效血药浓 度为(6.8±2.8)斗g/L,其中CR 12例,PR 3例,无效l例,应 用FKS06后中位尿蛋白转阴时间37(7~50)d。其中2例患 儿治疗缓解减量后,在感染后复发,在控制感染等干扰因素 及给予原足量FK506治疗后1例获再次缓解,另1例重复肾 活检结果提示肾脏病理类型MCD转化为FSGS,而改用其他 方案。2例SDNS患儿获CR;10例SRNS患儿中CR 7例,PR 2例。无效1例;4例FRNS患儿中CR 3例,PR l例。16例患 儿在中位随访时间11.5(4~18)个月仅前述2例复发。 FK506治疗SDNS、SRNS和FRNS患儿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x2=0.776,P>0.05)。 2.不同临床分型NS患儿的疗效:8例单纯型NS患儿中

肾病综合征综合护理体会

肾病综合征综合护理体会

肾病综合征综合护理体会肾病综合征( nephritic syndrome,NS)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尿的临床症候群[1]。

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症、高度水肿、高血脂为主要表现。

共收治肾病综合征100例,现将综合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治肾病综合征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 年龄13岁以下24例,14-59岁68例,60岁以上8例。

1.2 病因分析肾病综合征可由多种肾小球病引起,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肾脏本身的病变,如各种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继发于全身系统性病或先天遗传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1.3 并发症100例中发生并发症的16例,并发症有感染、血栓、急性肾衰竭、代谢紊乱等。

2 饮食治疗2.1 饮食治疗的原则急性肾炎病人的饮食调制是在根据病情病程限制蛋白质及盐的基础上,以品种多样、搭配合理、清淡可口和增加食欲来达到弥补、限制、均衡营养,促进康复目的。

在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以保证小儿的生长发育需要。

2.2 饮食和入量为防止水钠进一步潴留,导致循环系统过度负荷而产生并发症,必须减轻肾脏负担。

急性期宜限制盐、水、蛋白质摄入。

对有水肿、血压高者用无盐或低盐饮食。

水肿重且尿少者限水。

对有氮质血症者限制蛋白质摄入。

小儿于短期内应用优质蛋白,可按0.5g/kg 计算。

注意以糖类等提供热量。

2.3 饮食治疗的方法急性肾炎病人多采用高碳水化合物来补充机体热量,因此,在膳食中主食就占有重要地位。

事实上,单一的主食从营养学上讲并不十分合理,杂食更有益于健康,应尽量采用多品种的主食,如玉米面和富强粉做发糕或窝头配大米稀饭。

急性肾炎病人饮食对蔬菜水果的要求是富含维生素、低钾、低钠,如蔬菜可选用油菜、葱头、西红柿等,水果可吃苹果、草莓、葡萄、橙子等。

蛋白质的选用一般以牛奶、鸡蛋、带鱼、牛肉等优质动物蛋白为主,不过要限量,不能吃的过多。

低分子肝素结合瑞舒伐他汀与醋酸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

低分子肝素结合瑞舒伐他汀与醋酸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

低分子肝素结合瑞舒伐他汀与醋酸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异常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瑞舒伐他汀和醋酸泼尼松等药物的联合应用,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其临床应用。

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种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

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蛋白尿和水肿是主要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发生与血液的凝聚和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

低分子肝素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减轻肾小球壁损伤,从而减少蛋白尿和水肿的发生。

瑞舒伐他汀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症。

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改善肾小球的炎症和纤维化,减轻肾小球受损,从而减轻蛋白尿和水肿症状。

醋酸泼尼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醋酸泼尼松能够减轻肾小管和间质的炎症反应,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从而减轻肾脏受损程度,减少蛋白尿和水肿的发生。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结合瑞舒伐他汀和醋酸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显著。

一项针对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研究发现,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瑞舒伐他汀和醋酸泼尼松的联合治疗方案,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任何一种药物的治疗方案。

在这项研究中,患者的蛋白尿和水肿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肾功能也有所恢复。

另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结合瑞舒伐他汀和醋酸泼尼松的联合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改善肾病综合征的症状,还可以减少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

除了上述临床研究外,许多动物实验研究也证实了低分子肝素结合瑞舒伐他汀和醋酸泼尼松的治疗效果。

这些研究发现,该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实验动物的肾功能,减轻蛋白尿和水肿症状,修复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结构损伤,减少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中医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中医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中医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中医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加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方案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相关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后,其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等指标改善显著,且明显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观察组的肾脏生存率及安全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十分显著,且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血白蛋白,降低其24h尿蛋白定量,获得较高的肾脏生存率以及安全性等,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医方案;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治疗;临床研究[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regimen o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DN)syndrome. Methods:select our hospital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in 100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using the methods of clinical research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 center,will b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5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yclophosphamide plus hormon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CM program.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P>0.05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its 24hurinary protein,blood albumin and other indicators improved significantly,an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renal survival rate and safe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TCM treatment effect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is very significant,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blood albumin,reduce 24h urinary protein,higher renal survival rate and safety,thu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scheme;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nephrotic syndrome;treatment;clinical study;在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中,膜性肾病(MN)最为常见,而现代医学中针对该病症尚无行之有效且公认的治疗方案,因此属于难治性肾病【1】。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IgE升高疗效及对血清IL-4、IL-12干预作用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IgE升高疗效及对血清IL-4、IL-12干预作用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IgE升高疗效及对血清IL-4、IL-12干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IgE升高疗效及对血清IL-4、IL-12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06月我科住院处肾病综合征合并IgE升高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及激素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方案,评价患儿平均尿蛋白转阴时间、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及IL-4、IL-12水平。

结果: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分布、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尿蛋白转阴时间、尿蛋白反复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IgE、IL-4、IL-12对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IgE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L-4显著下降、IL-12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gE、IL-4、IL-12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IgE升高疗效较好,可缩短尿蛋白转阴时间及后期尿蛋白反复次数,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患儿IgE、IL-4、IL-12水平实现的。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小儿肾病综合征;IgE;IL-4;IL-12小儿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主要以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症状为主[1],其病理表现往往并不严重,主要为微小病变型。

研究表明,部分NS患儿合并免疫球蛋白E(Immune globulin E,IgE)升高,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12也一定程度上参与NS发病[2],这些免疫反应的参与会增加患儿复发的几率,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一定损害[3]。

经皮穿刺肾活检术100例临床分析

经皮穿刺肾活检术100例临床分析
2 结 果
可避免 突发穿刺处 出血 的情况 发生。术 后常规 检测血 压 、 脉搏 、 尿常规 。
参考文献
1Iesn P B t C.Asi t nbos ftekd e A JMe 1 5 , 1 v re . r m pr i ipyo iny. m d,9 1 1 : ao h
肾下极穿刺 。B 超定 位。局麻 , 刀片刺破 穿刺点真皮 层 , 穿
刺针在 B超导引下至肾包膜 , 打开发射器 开关 , 嘱病人屏 气 后发枪 , 到 满 意 的 肾 标 本 后 拔 出 穿 刺 针 , 刺 点按 压 取 穿 1mn 0 i。常规取 1 2次肾组织 , — 标本送 检病理检查 。如 3次 穿刺未取 到肾组织则放弃再穿刺 。术 后常规 B超复查 穿刺 处肾脏有 无 明显 出血。术 后绝 对卧 床 6 , h 监测 生命 体征 , 2h 4 后起床轻便活动。留取 5 次尿标本送 检观察血尿变化 。
术后并发症主要 以血尿为 主。国外 报道 肉眼血尿发生
率 28 .% 5 O 6, . %[_国内报道 74 一1 .%【引。血尿 多 .% 82 ・
发生在术 后 2h , 4 内 少数为迟 发性 血尿及延迟消失 。本组 j
3 (3 出现肉眼血 尿 ,h 例 5 %) 8 后无特 殊处理 而 自行 消失 , 镜 下血尿亦于 3 d内消失 ; 例虽有突发性 血肿 , 1 但无 肉眼血尿
检术。除 1 例慢性 肾功能 不全 ( 血肌酐 13 1 a/ ) , 2 .b o L 外 肾 ml 功能均正常 。术前 、 术后 1 周停用一切抗凝药物。 12 活检方法 . 采用 G E公 司 B型彩 超及 腹部 B超 探 头 ( 频率为 4 4 .M z和 B r 公 司生产 的肾脏 活检穿刺枪 . 20 H ) a d 及 1G 1G穿刺针 。患者取俯 卧位 , 6 、4 腹部 垫-/ 枕 , J 首先 B , 型彩超复查双肾大小 、 地 、 质 皮质厚 度 , 无特殊 情况 取右 侧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为特征的一种病。

控制水肿、防治感染、预防血栓形成、控制高脂血症对激素抵抗型INS 尤其重要。

标签:肾病;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肾病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疾病,估计儿童年发病率为(2~4)/100000,患病率16/100 000,我国部分省市、医院住院患儿统计资料显示,肾病综合征约占肾病内科疾病患儿的21%~31%。

一肾病综合征诊断肾病综合征是由于尿中排出大量蛋白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主要临床特点,因此临床实践中依据“三高一低”的特点进行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并不困难。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步骤如下:①是否肾病综合征;②是否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③需与全身系统及先天遗传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相鉴别;④是哪种肾小球疾病引起,必须作肾活检才能确诊。

能引起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

然而导致这一综合征临床表现的原因或病因却复杂得多,通常将各种病因分为两大类,一类原因不明,称为“特发性”,指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一类为与特殊疾病相关的肾病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是作为其他疾病的合并症而出现的,比如过敏、感染、肿瘤、系统性疾病等。

在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几乎90%以上均为特发性。

尽管以往有不少研究关注这类特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比如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或异常等,但终究未能澄清,因而尚不能对特发性肾病综合征依据病因分亚组、依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依据病因估计预后。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和在临床医学的应用,国外研究者新近确定了一些致肾病综合征的新基因,从而使一部分肾病综合征患儿可以从“特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分离”出来,也就是说近年来在肾病综合征诊断方面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能够对一些因单基因突变而导致的肾病综合征进行诊断,尤其体现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诊断,因而有助于改善治疗策略、预后估计、遗传咨询甚至产前诊断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促进我们在认识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蛋白尿发生机制等方面多一份思考。

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分析

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分析

两组 患者在手术 开始 后 的血糖 浓 度 比诱导 前 都显 著 的升 高 ( P< 0 . 0 1 ) , 子宫切除及拔管后 全身麻 醉复合 硬膜 外阻滞组的 血糖 浓度 都要 低于单纯 全身麻醉组 , 两组 比较 , 差 异有统计 学
意义 ( P<0 . 0 1 ) 。
3 讨 论
c h o l e c t s t e c t o m y[ J ] . J C l i n A n e s t h , 2 0 0 8 , 1 0 ( 7 ) : 5 4 6 .
[ 1 ] A n o n H, T a k e d a , T a r v e r S D, e t a 1 . S t r e s s r e s p o n s e s i n t h r e e
d i f e r e n t a n e s t h e t i c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 2 ] 黄仁寅 , 李卫东. 硬膜外 阻滞 加全身麻 醉在腹 腔镜手术 中的应用 [ J ] . 中 国现代医生 , 2 0 0 9 , 7 ( 2 3 ) : 1 0 1 .
[ 3 ] 陈正华. 靶 控丙 泊酚 复合 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腰硬 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 的比[ J ] . 实用 临床医学 , 2 0 1 0 ,
复合硬膜外麻 醉是腹 腔镜 手术理想 的麻醉方法 。 两组患者的围麻醉期的 HR与 MB R的变化 比较 , 差 异无
4 参 考 文 献
统计学意义 , 但 是充 气 、 手术 结束 、 切除 子宫 中, A组 的 M B R

脾氨肽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对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脾氨肽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对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2020年第4卷第22期2020 V ol.4 No.22脾氨肽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对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莫长凤(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广西南宁 530022)摘要:目的探究脾氨肽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对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儿童肾病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患儿给予泼尼松龙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6个月,治疗后随访2个月。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与随访2个月的复发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缓解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1.62%;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G(IgG)、免疫球蛋白 M(IgM)水平及外周血CD3+、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CD8+百分比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脾氨肽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复发率较低。

关键词:儿童肾病综合征; 脾氨肽; 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M; 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0.22.0020.03肾病综合征属于免疫性疾病,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儿童肾病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症状以水肿最为常见,初发于眼睑,后遍布全身,且伴有尿液减少等,严重者可出现腹腔或胸腔积液,影响患儿生命健康[1]。

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于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中效果分析

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于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中效果分析

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于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中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所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50例,予以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照组50例,予,以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

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并记录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而尿素氮、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他克莫司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

【关键词】他克莫司;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肾病综合征为不同病因及病理改变的肾小球疾病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典型症状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等。

作为严重危害机体的常见疾病,肾病综合征在肾活检病例的占比约为40%,多发于免疫力低下群体[1]。

目前,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多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选择药物干预,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等。

他克莫司属于强力新型免疫抑制剂,对T淋巴细胞有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则可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及免疫等功能,是应用较广泛的抗炎、免疫抑制剂[2]。

但在临床应用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剂量不同,产生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均符合《肾病综合征诊疗规范》[3]中相关诊断标准;②认知功能良好,依从性高;③血浆白蛋白水平<30 g/L、蛋白尿>3.5 g/24 h;④感官功能正常,具备基础沟通能力;⑤入组前 3 个月内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

不同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96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不同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96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尿蛋 白量 在 10m / 5 g d以上 。完 全缓 解 、 分缓 解计 入 总 部
有效 。
效, 并降低患者复发率 , 值得 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 ]杨军 , 1 范琳虹. 雷公藤多甙联合泼尼松治疗原 发性 肾病综合 征疗 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0 0,(6 11—12 2 1 5 1 ):6 6. [ ]聂东红. 2 不同治疗方案在肾病综合征治疗 中的效果 比较 . 国现 中
义 ( 0 0 ) 治疗后试验组 白蛋 白 、4h尿蛋白平均含量 分 P> .5 , 2 别为 (3 1 6 3 / 、 10±09 / 对照 组 白蛋 白、4h 4 . ± . )g L ( . . )gL, 2
尿 蛋 白平 均 含 量 分 别 为 ( 14±56 / 、 17±15 / , 4. . )g L ( . . )g L
2 1 引产成功率 .
观察 组患 者均 一 次引产 成 功 ; 照 组有 对
1 6例经腹羊膜腔 内注药一次引产失败后 , 阴道放米 索前列 经
醇片 20— 0 g引产成 功。 0 40 2 2 两组患者宫颈成熟情况和疼痛情况 . 见 表 1 。
否完 整 ; 胎儿及胎盘娩 出后 2h内出血量 ; 引产 并发症 ( 痕 疤
苷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及部 分缓解患 者多 , 总有效 率显著 高
于单用激素 治 疗组 , 复发 率 也 显著 降 低。这 充分 说 明激 且
素、 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 肾病综合 征能显 著提高 激素治 疗疗
以上 。复发 : 患者未减 量前 血浆 白蛋 白、4 h尿 蛋 白含量 已 2 达完全 缓解水 平 , 但减量 后血 浆 白蛋 白在 3 L以下 ,4h 5 2
( 收稿 日期 :0 1— 5— 3 21 0 0 ) ( 本文编辑 : 郎威)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进展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进展

此 同时 . 新药 的运用也 开辟 了治疗的新 途径 , 近期疗效 好 ,毒 副作用少 ,但远期疗效及 毒副作 用有待深入研 究。 霉酚酸酯( MF 及环孢 素 A C A 可抑制免疫排斥 M ) (s )
反应 . 用于抑制器 官移植后 的免疫 排斥 反应 , 由于其疗
困难。中西医结合治疗 , 可提高缓解率 , 减少复发率 , 降 低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 。已经得到大家公认 的经典
治疗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 现将其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
1 西 医治 疗 目前 多 数 研 究 集 中在 传 统 药 物 和 经 典 方 案 的 改 进
效好而毒副作用少成为研究的热点 。 易著文等[ M ] MF 用
治疗d J 频复发肾病 3 例 , MF2 —0m ・g d , ,L 7 M 0 3 gk ・ ~ 同 ・
3 _ _ 二
儿童难 治性 肾病综合 征 的 中西 医结合治疗新进展
赵 兴 伟 , 张 君
【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童; 儿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62 R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6320 )606— 3 636 1(080—390
难治性 肾病综合征 ( N ) R S 是指原发 肾病综合征 中
的首选药 , 主张延长治疗时 间, 素用量足 , 激 推荐 中长程
m ・g ・~ 同时配合 中小剂量泼 尼松 , gk d , 近期 总有效率 10 随访复发率低 , 良反应少。 MF对难治性肾病 0 %, 不 M 综合 征的疗效差异与 肾病综合征 的病理类型有关 。何 庆南等 ] 应用 MMF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 2 1例 R S N 儿童 ,结果显示其对增生性 R S的效果显著优 于非增 N 生性 。MM F联合激素疗法可能是治疗儿童激素依赖型 肾病综合 征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 值得进一步探索。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临床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 年 07 月第 07 期
者的安全和管道的正常使用,预防并发症,通过对49例PICC置管的病例 资料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ICC置管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原因,总结相 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9例PICC置管患者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28~78岁,平均 53岁。其中40例为化疗药物输入,9例为高浓度或高渗性药物输入。 1.2 方法 49例患者均于床旁行PICC置管术,置管位置:右贵要静脉25例,右 正中静脉6例,右头静脉4例,左贵要静脉8例,左正中静脉4例,左头静 脉2例。 2 结果 49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中,术后经胸部正位片证实置端位置。 置管时间:最短留置时间25天,最长留置时间210天,平均 117.5天。10 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和护理问题,其中3例出现静脉炎(经有效治疗好转2 例),感染1例,导管堵塞4例(经处理后均能通管),导管脱出2例(经 妥善固定后导管均可继续使用)。 3 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3.1 静脉炎 静脉炎主要表现为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改变,局部皮 肤红肿疼痛功能障碍,并且伴有温度升高。其发生原因多由于:PICC导 管的选择不合适、血管选择不合理、穿刺肢体活动过度、穿刺技术不熟 练、穿刺过程中病人精神紧张使血管收缩痉挛等均可能造成静脉炎。所 以置管前应做好评估及向患者解析置管操作,评估病人的血管是否符合 穿刺条件,置管部位应避开穿刺远端有损伤或有感染处,禁止选择有硬 化或有损伤的血管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送管动作轻柔,遇阻力时避免 盲目反复送管,置管后24小时常规更换敷贴,3天内进行热敷,促进血液 循环,减少静脉炎发生。本组发生静脉炎患者,男 1 例,女 2 例,发 生率为 6% ,上述几例经湿热敷、喜疗妥涂抹等处理后,红肿疼痛等症 状均有效缓解。 3.2 感染 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分为全身感染及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者多出现寒战、高热等菌血症表现,局部感染者多表现为穿刺 点红肿、疼痛。本组病例未发现全身感染病例,局部感染有1例:表现为 穿刺部位出现4~5 mm大小的红肿,压痛,无发热。为避免置管后感染的 发作,穿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出现局部感染时停止该通路液体输入, 给予局部50%硫酸镁或PVP碘湿敷,每日肝素液封管1次。如经上述处理无 改善必要时退出导管5~10cm,观察1~2d,症状缓解可继续使用,症状

王雪峰教授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特应性皮炎经验探析

王雪峰教授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特应性皮炎经验探析
ngq
i,andt
or
educ
et
hes
i
dee
f
f
e
c
t
so
f
"powe
r
f
u
l
f
i
r
ec
on
s
umi
ngq
i
",s
oa
st
op
r
e
v
e
n
ts
t
e
r
o
i
dd
e
e
nd
e
n
c
ea
ndf
r
e
e
n
tr
e
c
u
r
r
e
n
c
e.Al
s
o,RNSc
omb
i
n
e
d
p
qu
wi
t
hADi
sd
i
f
f
e
r
en
tf
r
om c
ommons
量激素引起的情志变化等副作用.同时随证适当加
f
r
e
t
l
e
l
aps
i
ngn
e
r
o
t
i
cs
r
ome(
FRNS)i
s"powe
r
f
u
lf
i
r
ec
on
s
umi
ngq
i
",a
ndt
h
ef
o
c
u
si
nt
h
et

不同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不同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2 结 果
研究 组患者有 2 8例完全缓解 , l 0例患者病情有 缓解 ,总有 效率达 到 9 2 . 7 %, 3 例患者复发 , 对 照组 l 4例 患者完全缓 释 . 1 6 例 患者部 分缓释 , 总有效率 7 3 . 2 %, 和对照组 比较 , 差异 有统计 学意
生很 多激素抵抗 、 继发感染类 的不 良反应 , 为 了减少激 素产 生的 不良反应 . 很多临床医生使用激素时通 常会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l 】 1 。 为 了探讨不 同方法 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 ,现回顾性 分析该 院2 0 0 7年 1 月一2 0 l 1 年 6月间收治 的 8 2例 。 肾病综合症 病人 的
临床资料 , 分析药物治疗效果 , 现报 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料
义( 0 . 0 5 ) 。研究组复发率 为 9 . 8 %, 对照组复 发率 为 3 6 . 6 %, 两组
对 比, 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 在2 4 h治疗后测定 尿蛋 白含 量 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 0 . 0 5 ) 。见表 1 。
【 中图分类号】R5 8 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0 4 ( c ) 一 0 0 5 8 — 0 2
肾病综合 征多见于临床治疗 中 ,在肾病 中有较 高的 临床 表
现, 现在大多使用 激素疗法 。因为激素疗法 有较高 的复 发率 , 发
2 4 h 测 定 尿 蛋 白含 量 值 为 ( 1 . 1 _ 0 . 7 ) g / L , 对 照 组 治疗 后 的 白蛋 白含
所有患者都实施 内科常规治疗 。研究 组采用 甲泼 尼松联合 雷公藤 多苷进 行治疗 . 0 . 8 mg / ( k g ・ d ) 甲泼尼松并 5 0 mg / 次双 嘧达

临床病例报告范文

临床病例报告范文

临床病例报告范文标题:儿童肾病综合征临床病例报告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例。

患者为一名7岁男孩,主要症状为全身水肿,尿量减少。

初步检查发现尿蛋白显著增多,血压也明显升高。

经过详细的检查和分析,最终确诊为儿童肾病综合征。

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并且在随访期间,观察到症状缓解,肾功能得到改善。

本病例报告有助于提醒医生对儿童肾病综合征进行诊断和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儿童肾病综合征、尿蛋白、水肿、随访引言:儿童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尿蛋白增多和全身水肿的疾病。

其发生率逐渐增加,给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是预防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关键。

本文报告了一例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例,以期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参考。

病例展示:患者为一名7岁男孩,因全身水肿和尿量减少而来诊。

患者父母称水肿开始于1个月前,从脚部逐渐向上蔓延,现已波及面部区域。

同时,患者尿量减少,尿色较深,尿频次也减少。

家长并未观察到其他明显症状。

患者无家族肾脏病史。

体格检查显示患者面部、双下肢和腹部水肿,血压为140/90 mmHg。

初步检查:患者的尿液分析显示尿蛋白显著增多(3+),尿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

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肾功能指标略有异常(肌酐升高)。

超声波检查显示肾脏大小正常,形态无异常。

诊断和治疗:经过详细的检查和分析,我们最终诊断患者为儿童肾病综合征。

治疗方面,患者被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初始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毫克,每天分为2次口服。

此外,饮食方面,患者被建议限制盐分摄入,并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随访:在治疗开始后的第一个月,患者的尿蛋白减少到1+,水肿明显缓解。

在随访期间,通过连续监测尿蛋白和血压,我们发现患者的症状持续改善,肾功能得到稳定并逐渐恢复。

讨论:儿童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科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尿蛋白增多和全身水肿。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减少尿蛋白的排出。

不同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不同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不同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实验以该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同时选择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3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均有所改善,a、b两组患者除24 h尿蛋白量外,其他指标均显著由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该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不同方法;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a)-0028-02肾病综合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即水肿、高血脂症、低蛋白血症和大量蛋白尿等,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发生无尿、浆膜腔积液等临床症状。

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等。

该次临床实验探讨了不同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实验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次实验以该院收治的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60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8~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4.3)岁,患者平均病程为(17.6±4.2)个月。

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同时选择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包括利尿、对症降压、环磷酰胺及激素等要治疗,同时,加强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的摄入量。

a组患者在上述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0 mg阿托伐他汀进行联合治疗,用药1次/d,与晚餐共同服用,连续用药6周。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紫癜性肾病100例临床分析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紫癜性肾病100例临床分析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紫癜性肾病100例临床分析郭静【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08(029)001【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AP)引起的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紫癜性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均以强的松中长程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疏血通注射液21d,观察4~6周并随访.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脂、肾功能、血流变学等各项有关指标,并记录治疗后两组患儿血压、浮肿、蛋白尿、血尿、β2~MG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尿素氮、肌苷、胆固醇、甘油三脂、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红细胞压积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浮肿、蛋白尿、血尿、β2~MG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紫癜性肾病疗效好,能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总页数】3页(P8-10)【作者】郭静【作者单位】郭静,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儿科,山东,临沂,27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免疫抑制剂加"紫癜活血汤"治疗紫癜性肾炎肾病型的临床研究 [J], 陈骅;张海松;任琢珊;贾海红2.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黄葵胶囊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疗效观察 [J], 夏桂志;刘海燕3.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紫癜性肾病100例临床分析 [J], 郭静4.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刘圣山5.基于单中心5年lgA肾病和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分型—对lgA肾病和紫癜性肾炎临床和病理分型的商榷 [J], 张宏文; 苏白鸽; 徐可; 肖慧捷; 姚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味地黄汤加味结合西医治疗小儿肾病的疗效

六味地黄汤加味结合西医治疗小儿肾病的疗效

六味地黄汤加味结合西医治疗小儿肾病的疗效摘要】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味结合西医治疗小儿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100例经临床确诊为肾病综合征患儿,根据西医常规用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的不同阶段,经中医辩证为气阴两虚型。

将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n=50)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对照组(n=50)仅常规予强的松、环磷酰胺治疗。

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味结合西医治疗小儿肾病疗效显著,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疗效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肾病六味地黄汤加味疗效小儿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中丢失,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个临床综合征[1]。

据国内统计,原发性肾病占同期住院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21%,本病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部分患儿多次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严重影响健康,部分难治性肾病最终发展成慢性肾衰,甚至死亡。

在探索治疗本病的新方法时,我科积极挖掘中医潜力,采用中西医结合优势,自2006年6月—2011年12月,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结合西医治疗50例肾病患儿,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0例均来自我院儿科住院患儿,治疗组50例,单纯型30例,肾炎型2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在3~14岁之间;对照组50例,单纯型30例,肾炎型2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在3~14岁之间。

所有病例发病时间1~16个月。

临床表现:患儿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减退,皮肤干燥,毛发干、枯黄,眼脸、颜面、四肢浮肿,腹水,水肿为凹陷性,男孩常有显著阴囊水肿,体重增加,严重水肿患儿于大腿和上臂内侧及腹壁皮肤可见白纹或紫纹,水肿同时伴有尿量减少,部分患儿有血压增高和血尿。

实验室检查具有四大特点:(1)大量蛋白尿,定性检查≥(+++);(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3)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胆固醇超过5.72mmol/L;(4)水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例儿童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6-06-07T15:38:25.0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作者:王春梅
[导读] 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

结论:新型免疫抑制剂作为刚进入临床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值得提倡,当然要注意对症下药,对待不同类型的肾病综合征对药物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王春梅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11
【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00例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与观察,探究儿童肾病综合征治疗的最佳方式。

方法:对100儿童患者分别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与刚用于临床治疗的新型免疫抑制剂,观察患者反应,以及之后的复发性等,分别对两种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述与比较。

结果:通过观察发现,临床上首选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患者表现出频繁复发、激素依赖或激素耐药等情况;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复发的可能性。

结论:新型免疫抑制剂作为刚进入临床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值得提倡,当然要注意对症下药,对待不同类型的肾病综合征对药物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关键词】儿童;肾病综合征;新型免疫抑制剂
前言:儿童肾病综合征是儿科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其在过去的死亡率也是相当之高的。

其在临床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以及水肿等,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有条件的单位应对有适应证的患儿进行肾活组织检查(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1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1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
病理检查及类型: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或肾小球呈极轻微地改变,免疫荧光下肾小球无免疫复合物沉积[部分可见少量非特异性IGM(或)lgG沉;电镜下肾小球呈现弥漫性足突融合现象为其特征性改变。

临床表现特点:大量蛋白尿,临床分型为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且治疗反应分型多数为激素敏感型。

1.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检查及类型:光镜下系膜细胞增多和系膜基质增宽,系膜增生严重时可见毛细血管腔受挤压变窄,基底膜正常。

免疫荧光下可见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以系膜区IgA或IgM沉积为特征的被分别称之为IgA肾病和IgM肾病。

电镜下主要系膜区内皮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临床表现特点: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为血尿伴程度不等的蛋白尿。

1.3膜增生性肾炎
病理检查及类型:根据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的不同又可分为3型:Ⅰ型,即免疫复合物型;Ⅱ型,即致密物沉积病,又称为D.D.D;Ⅲ型,膜增殖性肾炎与膜性肾病的混合型。

此3型共同的病理特点:均有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增生。

临床上以Ⅰ型最多见。

临床表现特点:以肾炎伴低补体血症为特点。

常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后转为肾炎型肾病综合征表现,常有肾功能受损且呈慢性进展过程。

1.4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病理检查及类型:以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分布的透明硬化、玻璃样病变为特点。

电镜下示系膜基质增宽,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消失,肾小管萎缩,病灶周围可见代偿增大的肾小球和扩张的肾小管;肾间质纤维化。

免疫荧光检测在硬化区可见大块状不规则的IgM沉积和C 3沉积。

临床表现特点:表现为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并常伴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常见下列两种情况:起病即呈非选择性蛋白尿、激素耐药、持续肾病状态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或起病似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多次反复或复发后进展为典型的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治疗措施
2.1常规激素治疗
当口服激素 2 mg·kg-·d-1治疗 4 周后尿蛋白仍阳性时,根据2009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订的《儿童常见肾脏病关于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治指南》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序贯疗法[6]:对 SRNS 患儿可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MP)(15~30 mg·kg-1·d-1)冲击治疗,每天 1 次,连用 3 d为一个疗程,最大剂量不超过 1 g。

冲击治疗一个疗程后如果尿蛋白转阴,泼尼松按激素敏感方案减量;如尿蛋白仍阳性者,应加用免疫抑制剂,同时隔日清晨顿服 2 mg/kg 泼尼松,随后每 2~4 周减 5~10 mg,并以一较小剂量长期隔日顿服维持,少数可停用。

2.2新型免疫抑制剂
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用药,力求避免副作用。

单一免疫抑制剂能解决问题的,不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免疫抑制剂;当病情需要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时,需注意应该使用不同作用位点的免疫抑制剂,避免同时使用作用于同一位点的多种免疫抑制剂。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针对机体的整体情况,选择适合病情需要的药物,做到既能发挥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应,又能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EhrichJH等对86例SRNS患儿采用泼尼松(隔日疗法)和CSA基础上加或不加MP冲击治疗的对照研究,其中原发性FSGS 52例,遗传性或遗传综合征相关性FSGS 20例,MCD 14例,泼尼松隔日1次,分别为40mg/(m 2· 48h)、30mg/(m 2· 48h)和20mg/(m 2· 48h)各4周,疗程第13周开始为10mg/(m 2· 48h)维持治疗;CSA疗程6个月;MP冲击治疗为疗程第1周使用3~ 8次,300~ 1000mg/(m 2·次)。

结果原发性FSGS加MP冲击治疗组总持续完成全缓解率高于仅仅服用泼尼松加CSA者(84% VS64%);而14例MCD型SRNS则全部达到完全缓解,均未出现ESRD;遗传相关性FSGS效果不佳。

然而,Yor-ginPD等]在11例SRNS患儿的治疗中采用MP冲击治疗,其中5例加CTX口服,4例假CSA维持治疗,结果9例获完全缓解。

由于该组仅1例有肾穿刺病理资料,所以其临床参考价值有限。

3辅助治疗
目前有诸多证据支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 ARB 类药物可以降低蛋白尿和保护肾脏功能。

肾病综合征患儿通常伴有血
液高凝,不但会造成肾脏微循环障碍,还能促进肾小球硬化,低分子肝素由于分子量小,与蛋白和细胞的结合减少的特点使其具有出血风险性小、量效反应可预测性强等优点,可有效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同时也可辅助使用蝮蛇抗栓酶点滴及口服双嘧达莫片辅助治疗。

有效的抗脂治疗能减轻系膜增殖和基质扩展,缓解肾小球硬化。

有肾小管与间质病变的患儿可加用冬虫夏草制剂,可起到改善肾功能,并能减轻毒性物质对肾脏的损害。

患儿出现肾功能异常时建议低盐低脂饮食。

结语
儿童肾病综合征在目前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对于常规的激素治疗来说,患儿在不同时间阶段对病理类型对激素的敏感性不一样,需要有适合当时病理类型的具体方案;新型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开始使用,其疗效也比常规治疗有所进步,但对患儿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患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措施仍需进一步研究,寻找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 (12):746 -949.
[2]何威逊.有关难治性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5):326-3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