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群优化神经网络
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训练的研究
③易与其它方法结合 , 蚁群算法很容易与其它启发 式 算法 相结 合 。 善算 法 的性能 。近年来 。 部分 学 改 有
者提 出蚁 群 优 化算 法 ( C 。 蚁 群 系统 的理 论研 A O) 为 究 开辟 了新 的领域 。 本文 在 A O算 法 原理及 框架 的 C 基础上 。 试 将蚁 群优 化算 法引人 神经 网络训 练 中 。 并 与多个算 法进行 比较 。
网络都 使用 梯 度下 降法 的学 习进 行 训 练 。 如反 向 例
传 播 算 法 ( P , 种 算 法具 有 收 敛 时 间 长 、 于 陷 B )这 易 人 局部 极值 等 缺 陷 。 2 0世 纪 9 0年 代初 。提 出一 种新 的模拟 进 化算 法— —蚁 群 算 法 ( S t,该 算法 是一 种 随机 搜 索算 A )f I。 ]
摘 要 : A O 算 法 原 理及 框 架 的基 础 上 . 蚁 群 优 化 算 法 引入 神 经 网络 的 训 练 中 . 出 了 在 C 将 提 A O训 练 神 经 网络 的基 本 原 理 和 方 法 步骤 。并 与遗 传 算 法 、 拟 退 火算 法 、 动 量 项 的 B C 模 加 P
t m. er
Ke r s a tc ln pi zt n AC ;e rln tok ; a q aeerrMS y wo d :n oo yo t ai ( O) n ua ew rs me ns u r ro ( E) mi o
人 工 神经 网 络模 型 可 在 未 提 供 相 关 被 控 对 象 和 业务 模 型情 况下 达 到学 习控制 目的 。另 外 。 经 神 网络 的并行 结 构可 用硬 件 实 现 的方 法 进行 开 发 。 这 样 就提 供 了短 的 、 可预 知 的响应 时 间 。大 多数 神 经
基于蚁群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第2 7卷 第 4期 总 9 4期
基 于蚁 群优 化 的 E l m a n神 经 网络在 故 障诊 断 中
的应 用 研 究
曹龙汉 , 牟 浩, 张 迁, 余佳玲 , 李 景南
4 0 0 0 3 5 ) ( 重庆通信学院 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 , 重庆
[ 摘 要 ] 指 出普 通 E l m a n神 经 网络 B P学 习算 法 的不 足 , 将蚁 群 算 法和 E l m a n神 经 网络 相 融
a l g o r i t h m w h i c h a d j u s t s a u t o ma t i c a l l y b y u s i n g p h e r o mo n e v o l a t i l i z a t i o n P a n d p h e r o mo n e. r u p d a t e s t r a t e g y ,a n d
u s e i t i n f a u l t di a g no s i s o f d i e s e l e n g i n e t u r b o c h a r g i n g s y s t e m.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hs s h o w t h a t t h e o p t i mi z e d El ma n n e u r a l n e t wo r k g e t s h i g h e r c o n v e r g e n c e s pe e d a n d h i g h e r p r e c i s i o n i n f a u l t d i a g n o s i s .I t c a n a l s o d i a g n o s e t h e f a u l t s o f d i e s e l e n g i n e t u r bo c h a r g i n g s y s t e m e f f e c t i v e l y, a n d l o c a l mi n i mum c a n b e a v o i d e d, S O t h a t t h e f a u l t s o f d i e s e l e n g i n e t u r b o c h a r g i n g s y s t e m c a n be d i a g n o s e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基于蚁群算法的网络优化研究
基于蚁群算法的网络优化研究摘要:网络优化是现代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为了提高网络的效率和性能,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优化算法。
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蚂蚁觅食行为的启发式算法,已经被成功应用于网络优化问题。
本文将介绍基于蚁群算法的网络优化研究,并讨论其应用领域、优势和挑战。
1. 引言网络优化是指通过改进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性能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来优化网络的过程。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网络优化方法通常具有局限性,无法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获得最优解。
因此,人们开始探索新的优化算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界蚂蚁觅食行为的启发式优化算法。
蚂蚁在搜索食物的过程中,会留下信息素,用于引导其他蚂蚁找到路径。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这种信息交流和信息素留下的方式来搜索优化解。
蚁群算法具有分布式、自适应和并行的特点,可以应用于解决多种复杂的问题。
3. 蚁群算法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蚁群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网络优化问题,包括路由优化、链路优化、拓扑优化等。
在路由优化方面,蚁群算法可以帮助网络中的数据包选择最短路径,从而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在链路优化方面,蚁群算法可以优化网络中的链路负载均衡,避免某些链路过载而影响网络性能。
在拓扑优化方面,蚁群算法可以改进网络的拓扑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
4. 蚁群算法在网络优化中的优势相比传统的优化算法,蚁群算法具有以下优势:首先,蚁群算法是一种自适应的算法,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搜索策略。
其次,蚁群算法是一种分布式算法,能够同时搜索多个解,从而更有可能找到全局最优解。
此外,蚁群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即使在网络中存在噪声和随机干扰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性能。
5. 蚁群算法在网络优化中的挑战尽管蚁群算法在网络优化中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蚁群算法的搜索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基于蚁群优化神经网络的图书馆读者服务评价研究
能解 , f 第 个参数的解集合设 为( ≤z ) ̄ I) 1 ≤m , p ( - ) A
表 示 t 刻 集 合 中第 f 元 素 ( 的信 息 素 令 时 个 ) 时 间 t 迭代 次数 Ⅳc的初始 值均 为 0  ̄( ( )0, 和 ,l p 0 = I) 最 大 迭代 次数 为 Ⅳ 一 给定精 度 要求 £ c 。 步骤 2 将 h只 蚂蚁 分 别 寻 找 食 物 , 而得 到 h : 从 种 网络 参 数解 的方案 ,计 算 各种 方 案 的 网络输 出误 差, 在此 输 出误 差采 用均 方误 差形 式 , 即
E ∑ ∑( ) : 一 z
— r 1 0=1 =
神 经 网络 是 由大 量 的神 经元 相 互联 结 ,模 拟人 的大脑 神经 处 理信 息 的方 式 , 有 良好 的 自学 习 、 具 自 适 应能 力和 较 强 的联 想记 忆 功 能 ,能够 有效 地 完成
其 中, £为神 经 网 络输 出节点 数 , 为 训 练 样 本 肘 数 , 、 为 输 入第 r 样 本 时 ,第 0个 输 出 节 点 的 ‰ 个 实 际输 出和 期望 输 出 。 蚂 蚁 寻找食 物 的过 程 可 以看作 是 分别 从 各个 解 集 合 中选 出一 个参 数 取值 的过 程 。对 于第 k 1 2 (= , , ) 蚂蚁 , 一个 参 数 取 值 的 选 择 , 此 根 据 式 只 每 在
…
,
高 维非线 性 转换 。 P网络 是 神经 网络 模 型 中理 论依 B 据较 完善 的神经 网络 之一 。 P网络属 于 多层前 传 网 B 络, 包含 输入 层 、 出层 和 若 干 隐含层 。隐含 层 数 目 输 及各 层 神经元 数 可 根据 具 体情 况 设定 。各神 经元 的 激励 函数 通常 采 用 Sg i 函数 。B i d型 mo P网络 各层 权 值 和 阈值 的调 整采 用蚁 群 优化算 法 。
蚁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在主汽温控制中的应用
量 干扰量 ; r 为 给定值 ; 为 主汽温 温度 。
2 控 制算 法的 实现 2 . 1 A C O( A n t C o l o n y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 算 法基 本 原
理
可逼 近 任 意 函数 的 能力 对 P I D参 数 进 行 在 线 调
利用 B P神 经 网络 算 法 对 P I D参数进行在线调 整 , 从 而 实现 了 对 主 蒸 汽 温 度 的 动 态控 制 。仿 真 结 果 表 明: 该 系统在 控 制 品质 、 鲁棒 性 方 面 都 明 显优 于常 规 P I D控 制 系统 。
关 键 词 蚁 群 算 法 中 图分 类 号 B P神 经 网络 P I D 主 汽 温 文章 编 号 1 0 0 0 — 3 9 3 2 ( 2 0 1 3 ) O 7 - 0 8 3 4 - 0 4
常规 串级 P 得 满 意的控 制效果 , 笔者 采 用图 1 所示 的基 于 蚁群 算 法优 化 的 B P神 经 网络 P I D 串级 主 汽 温 控 制 方 案 。系 统 由 3个 部 分 主
成: 蚁群 算 法 对 神 经 网络 的初 始 权 值 进 行 优 化 ;
整, 并利用 蚁 群 算 法 的全 局 快 速 寻 优 能 力 对 B P 神经 网络 P I D 的 初 始 权 值 进 行 优 化 , 使得 B P 算法 搜索 点在训 练一 开始就 落在 问题 的最优解 区 域, 进而很 快找 到 目标 函数 的全局 最优解 。
1 控 制 系统 结 构
8 3 4
化
工
自 动 化
及 仪
表
第4 O卷
蚁群 算 法优 化 B P神 经 网络在 主 汽 温 控 制 中 的 应 用
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训练的研究
"(.")%"" &8
#
"")%"" &
#
%A &
#"/%"" &
#
/"&"#
步骤 D
当所有在每步中完成元素的选择之
自动化与仪表 !""#$%& 万方数据
!!
专题研究 后 !从所有集合的每一元素的信息量中减去 ! * 步骤 ! 对一只蚂蚁 ! 从所有集合中完成元素
" 结语
本文在 345 算法原理及框架的基础上 ! 尝试将 蚁群优化算法引入到神经网络的训练中! 提出了
!" 万方数据
!"#$%&’($) * +),’-"./)’0’($)
1223!4"
专题研究
"&4 (
! "#$ 算法的原理及实现的框架
生物学家发现自然界中蚂蚁在觅食过程中一 些显著的特征 ! 蚂蚁在觅食过程中能分泌一种称之 为信息素 "!!"#$%$&" # 的物质 $ 以此来标识路线 $ 并 能 利 用 信 息 素 的 轨 迹 %"#’() & 作 为 媒 介 与 其 他 蚂 蚁 进行信息沟通 ’ 一条路经上留下的信息素轨迹的多 少与通过这条路经的蚂蚁数成正比 $ 当通过的蚂蚁 数 越 多 $则 留 下 的 信 息 素 轨 迹 就 越 多 $从 而 导 致 后 来蚂蚁选择该路经的概率提高 ’ 但是 $ 蚂蚁移动过 程中释放的信息素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 $ 在 某一规定的范围内能觉察出是否有其它蚂蚁经过 后留下的信息素轨迹 $ 蚂蚁会按照信息素轨迹多的 路径爬行 ’ 因此 $ 当有大量的蚂蚁进行这种觅食时 $ 就会表现出信息正反馈现象 $ 并指导蚂蚁最终搜索 到一条从蚁穴到食物源的最短路经 ’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 $ 蚂蚁觅食行为实际上是一种通过简单个 体的自组织行为所体现的群体行为 ’ *+, 算法的两 个重要特征 $ 其一是蚂蚁在群体觅食过程中所体现 出 来 的 正 反 馈 过 程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通 过 反 馈 机 制 的调节 $ 可以对系统的较优解起到一个自增强的作 用 $ 从而使问题的解向着全局最优的方向进行 $ 并 能获得全局的相对最优解 ’ 另一特征是分布式并行 计算能力 $ 算法可以在全局的多点同时进行解的搜 索 $ 从而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可能 ’ 结合文献
蚁群优化神经网络
二、function[R_best,L_best,L_ave,Shortest_Route,Shortest_Length]=ACATSP(C,NC_max,m,Alp ha,Beta,Rho,Q)%%========================================================== =====%% ACATSP.m%% Ant Colony Algorithm for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主要符号说明%% C n个城市的坐标,n×2的矩阵%% NC_max 最大迭代次数%% m 蚂蚁个数%% Alpha 表征信息素重要程度的参数%% Beta 表征启发式因子重要程度的参数%% Rho 信息素蒸发系数%% Q 信息素增加强度系数%% R_best 各代最佳路线%% L_best 各代最佳路线的长度%%========================================================== ======C=[1304,2312;3639,1315;4177,2244;3712,1399;3488,1535;3326,1556;3238 1229;4196 1004;4312 790;4386 570;3007 1970;2562 1756;2788 1491;2381 1676;1332 695;3715 1678;3918 2179;4061 2370;3780 2212;3676 2578;4029 2838;4263 2931;3429 1908;3507 2367;3394 2643;3439 3201;2935 3240;3140 3550;2545 2357;2778 2826;2370 2975];m=31;Alpha=1;Beta=5;Rho=.1;NC_max=30;Q=100;%%第一步:变量初始化n=size(C,1);%*表示问题的规模(城市个数)D=zeros(n,n);%D表示完全图的赋权邻接矩阵for i=1:nfor j=1:nif i~=jD(i,j)=((C(i,1)-C(j,1))^2+(C(i,2)-C(j,2))^2)^0.5;elseD(i,j)=eps;endD(j,i)=D(i,j);endendEta=1./D;%Eta为启发因子,这里设为距离的倒数Tau=ones(n,n);%Tau为信息素矩阵Tabu=zeros(m,n);%存储并记录路径的生成NC=1;%迭代计数器R_best=zeros(NC_max,n);%各代最佳路线L_best=inf.*ones(NC_max,1);%各代最佳路线的长度L_ave=zeros(NC_max,1);%各代路线的平均长度while NC<=NC_max %停止条件之一:达到最大迭代次数%%第二步:将m只蚂蚁放到n个城市上Randpos=[];for i=1:(ceil(m/n)) % ceil为朝正无穷方向舍入%Randpos=[Randpos,randperm(n)];endTabu(:,1)=(Randpos(1,1:m))';% n个城市,编号为1---nfor循环的次数是蚂蚁重复城市的次数,比如5个蚂蚁放到4个城市,需要重复两遍才能放完蚂蚁,每次循环产生n个1---n的随机数,相当于随机n个城市,产生城市序列循环结束Tabu一句表示将m个蚂蚁随机,每个蚂蚁放到前面产生的城市序列中,每个蚂蚁一个城市,需要m个,所以提取前面1:m个序列'表示转置,没有多大用处,可能参与后面的计算方便。
基于蚁群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煤灰熔点预测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11]公开号CN 101029892A[43]公开日2007年9月5日[21]申请号200710067875.3[22]申请日2007.03.30[21]申请号200710067875.3[71]申请人浙江大学地址310027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38号[72]发明人刘彦鹏 安庆敏 吴明光[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代理人张法高[51]Int.CI.G01N 33/22 (2006.01)G01N 25/04 (2006.01)G06F 17/00 (2006.01)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4 页[54]发明名称基于蚁群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煤灰熔点预测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蚁群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煤灰熔点预测方法。
它将蚁群优化算法与BP神经网络算法相融合共同完成神经网络训练,以提高网络模型的训练精度和预报精度;并将该网络模型应用于煤灰熔点的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精度。
本发明的优点:1)利用蚁群优化算法具有全局搜索的特性,对网络权值进行整体寻优,克服BP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2)BP算法以蚁群优化算法提供的较优权值为初值,利用其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对网络权值作进一步的优化;3)基于煤灰的化学组成成分,建立煤灰熔点的蚁群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应用于煤灰熔点的预测,验证了本发明煤灰熔点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200710067875.3权 利 要 求 书第1/1页 1.一种基于蚁群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煤灰熔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蚁群觅食搜索最短路径的仿生方法,搜索煤灰熔点网络模型的网络权值;以蚁群优化算法提供的较优权值为初值,利用BP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对煤灰熔点网络模型的权值作进一步优化;基于煤灰化学组成成份建立相应的蚁群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并以该模型预测煤灰熔点。
基于蚁群学习算法的模糊小波神经网络控制
基于蚁群学习算法的模糊小波神经网络控制
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模糊小波神经网络控制已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系统
的控制。
然而,模糊小波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仍存在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参数估计、压缩
比率、收敛性能和调节精度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蚁群学习的模糊小波神经网络控制
方法应运而生。
它利用蚁群学习的特性来完成必须的参数估计和收敛处理。
作为蚁群算法的一种应用,基于蚁群学习的模糊小波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利用蚂蚁的特
性来计算最优化的参数提供者。
具体来说,该方法向蚂蚁发送一系列参数,它们会通过迭
代计算出最优参数,从而使模糊小波神经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际性能。
同时,蚁群学
习也可以有效地改善模糊小波神经网络的收敛性能。
此外,在蚁群学习的框架下,自适应
压缩算法可以应用于模糊小波神经网络控制,从而改善系统的压缩比率,提高调节精度。
总之,基于蚁群学习的模糊小波神经网络控制方法既节约资源,又能够解决复杂系统
的控制难题。
目前,许多企业都在利用蚁群算法来改善模糊小波神经网络控制的控制性能,提高控制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
蚁群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蚁群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优化算法层出不穷,其中蚁群优化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智能优化算法,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蚁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算法流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蚁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蚁群优化算法是一种仿生智能算法,其基本原理是模拟蚂蚁在寻找食物时的行为。
在蚂蚁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蚂蚁会释放一种叫做信息素的物质,用来标记通路的好坏程度。
其他蚂蚁在寻找食物时,会根据信息素的浓度选择走过的路径,从而最终找到食物。
蚁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应用到优化问题中。
在算法中,每个解就相当于蚂蚁寻找食物的路径,信息素就相当于解的质量。
当蚂蚁在搜索过程中找到更好的解时,就会释放更多的信息素,从而吸引其他蚂蚁继续探索这个解。
通过不断地迭代,最终找到全局最优解。
二、蚁群优化算法的算法流程蚁群优化算法的算法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初始化信息素和解的质量在算法开始之前,需要对信息素和解的质量进行初始化。
一般情况下,信息素的初始值为一个比较小的正数,解的质量可以通过一个评价函数进行计算。
2.蚂蚁的移动在每一轮迭代中,每个蚂蚁会根据当前信息素的分布和启发式函数选择下一步要走的方向。
启发式函数一般是根据当前解的质量和距离计算的。
3.信息素的更新当每个蚂蚁完成一次搜索后,需要更新信息素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信息素的更新公式为:τi,j = (1-ρ)τi,j + Δτi,j其中τi,j表示从城市i到城市j的信息素浓度,ρ表示信息素的挥发因子,Δτi,j表示当前蚂蚁留下的信息素。
4.全局信息素的更新在每一轮迭代中,需要对全局信息素进行更新。
一般情况下,全局信息素的更新公式为:τi,j = (1-α)τi,j + αΔτi,j其中α表示全局信息素的影响因子,Δτi,j表示当前蚂蚁留下的信息素。
5.终止条件的判断当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或者满足一定的停止条件时,算法停止。
基于改进蚁群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训练的研究
基于改进蚁群优化算法的神经网络训练的研究摘要在基本的蚁群优化算法原理和结构上,对它进行了改进,将离散的信息素分布矩阵改进为连续的信息素分布函数,并将改进后的蚁群算法引入到神经网络的训练中,提出了改进的蚁群算法训练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该算法不仅克服了传统bp神经网络算法的不足,而且使得新算法同时具有蚁群算法的全局快速寻优能力和神经网络的广泛映射能力。
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蚁群优化算法神经网络信息素分布函数中图分类号:th183 文献标志码:a20世纪90年代初,意大利学者dorigo、maniezzo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模拟进化算法—蚁群算法,基本的蚁群优化算法,主要用于离散的参数优化问题,并已经成功的解决了tsp,vrp,qap,jsp 等一些列困难的组合优化问题。
而神经网络的的训练是典型的连续优化问题,本文在分析基本的蚁群优化算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信息素分布方式及其概率分布函数,将蚁群算法成功的延伸到连续优化的范畴,并且建立了蚁群优化算法训练神经网络的基本模型,克服了传统bp算法的不足,同时使得该算法同时具有蚁群算法的快速全局寻优能力和神经网络的广泛映射能力。
一、改进的蚁群算法训练神经网络(一)优化模型。
常规的神经网络是属于连续性优化的范畴,其优化的目的是从每一个的参数的取值范围中选取一个具体的值,使得神经网络的输出误差,满足误差条件。
本文用于连续优化的模型与组合优化相似,只是其解空间从离散变量变成了连续变量的组合。
图1比较直观地表达了蚂蚁觅食时路径的选择。
其中m表示蚂蚁的个数,依次从n个连续的取值范围内选取一个值,组成自己的解sj,其中xji表示蚂蚁在个元素的取值范围内所选取的具体值。
每一个蚂蚁在信息素的影响作用下,依照概率原则,构建一组的完整的解。
通过蚂蚁间的团体协作,构建一个全局最优解。
(二)改进的蚁群优化算法。
1、信息素的分布。
理想化的状态下,蚂蚁对信息素的感知力不受左右两侧信息素浓度的影响,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影响是无法避免的,并且路径两侧的蚂蚁对该信息素的感知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弱,而且关于信息素的散发点是对称的。
利用蚁群算法优化前向神经网络
利用蚁群算法优化前向神经网络内容摘要: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简称ACA)是一种最新提出的新型的寻优策略,本文尝试将蚁群算法用于三层前向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建立了相应的优化模型,进行了实际的编程计算,并与加动量项的BP算法、演化算法以及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全局收敛性,以及对初值的不敏感性等特点。
关键词:期货经纪公司综合实力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ANN)是大脑及其活动的一个理论化的数学模型,由大量的处理单元(神经元)互连而成的,是神经元联结形式的数学抽象,是一个大规模的非线性自适应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速的运算能力,很强的自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和非线性映射能力以及良好的容错性,因而它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信号及信息处理、系统优化和智能控制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可以分为:局部搜索算法,包括误差反传(BP)算法、牛顿法和共轭梯度法等;线性化算法;随机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GA)、演化算法(EA)、模拟退火算法(SA)等。
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模拟蚂蚁群行为的随机搜索优化算法。
虽然单个蚂蚁的能力非常有限,但多个蚂蚁构成的群体具有找到蚁穴与食物之间最短路径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靠其在所经过的路径上留下的一种挥发性分泌物(pheromone)来实现的。
蚂蚁个体间通过这种信息的交流寻求通向食物的最短路径。
已有相关计算实例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速度,且在得到的最优解更接近理论的最优解。
本文尝试将蚁群算法引入到前向神经网络的优化训练中来,建立了基于该算法的前向神经网络训练模型,编制了基于C++语言的优化计算程序,并针对多个实例与多个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前向神经网络模型前向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数层相连的处理单元,连接可从一层中的每个神经元到下一层的所有神经元,且网络中不存在反馈环,是常用的一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在本文中只考虑三层前向网络,且输出层为线性层,隐层神经元的非线性作用函数(激活函数)为双曲线正切函数:其中输入层神经元把输入网络的数据不做任何处理直接作为该神经元的输出。
蚁群优化算法技术介绍
目录
• 蚁群优化算法概述 • 蚁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 • 蚁群优化算法的实现过程 • 蚁群优化算法的改进与优化 • 蚁群优化算法的案例分析
01 蚁群优化算法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蚁群优化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 中蚂蚁觅食行为的仿生优化算法 。
原理
通过模拟蚂蚁的信息素传递过程 ,利用正反馈机制寻找最优解。
算法特点
分布式计算
蚁群算法中的蚂蚁可以并行地搜索解空间,提高了算法的搜索效 率。
鲁棒性
对初始解和参数选择不敏感,能在多变的搜索空间中寻找到最优 解。
易于实现
算法实现简单,可扩展性强,适用于解决复杂优化问题。
应用领域
路径规划
任务调度
用于解决车辆路径规划、 物流配送等问题。
应用于多核处理器任务 调度、云计算资源分配
蚂蚁的移动规则
随机选择
蚂蚁在移动时,会根据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的路径上信息素浓度随机选择 下一个移动的节点。
避免重复
为了避免重复访问同一个节点,蚂蚁会根据一定的概率选择新的节点,这个概 率与路径上的信息素浓度成正比。
蚂蚁之间的协作机制
共享信息
蚂蚁通过释放和感知信息素来共享彼此的路径信息和状态,从而在群体中形成一 种协作效应。
网络路由问题求解
总结词
蚁群优化算法在网络路由问题求解中具有较好的应用 效果,能够优化网络路由和提高网络性能。
详细描述
网络路由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网络通信问题,旨在根据 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需求,选择最优的路由路径和转 发策略,以实现数据包的可靠传输和网络性能的提升 。蚁群优化算法通过模拟蚂蚁的行为,利用信息素传 递机制来指导搜索过程,能够有效地解决网络路由问 题,优化网络路由和提高网络性能。
基于蚁群优化Elman神经网络的传感器补偿
应 改变 r值 的方法 :
f ( +1 =( 一 ) f t ) 1 P r +△ () 2 r 1 P ¨州 f ( ) ( > … ) ( 一 ) t +△r r
间, 容易 出现停滞 现 象 。为 克服这 一缺 点 , 用信 采 息素 挥发 因子 P和信息素 更新 策略 自动调 整 的 自
则 当蚁 群算 法 求 得 的最 优 值 在 Ⅳ 次 循 环 内没 有
明显 改进 时 , 式 ( ) P按 1 自适 应 调 整 :
( ): 0 9 p( -1 ≥p ( ・ 5 ( f . 5 t ) Ⅲ 。 9 P 一1 )≥p I) mn () 1
高 压 的复杂环境 下 工作 , 成 了测量精 度下 降 、 造 稳 定 性差 等一些 问题 。随着 现场对 测量 精度要 求 的
法 的收敛 。为 了提 高蚁 群算 法 的全 局 搜 索 能力 , 提 高搜索 速度 , 在每 次循 环结束 时保 留最优解 。 还 1 2 信 息 素更新 策略 的 自适 应调整 . 通 过式 ( ) 1 自适 应调 整信 息 素 挥发 因子 p的 大小 , 然 可以提 高全局搜 索 能力 , 却在 一定 程 虽 但
适应 蚁 群 算 法 A C A a t eA t o n l - A A( d p v n C l yAg i o o
‘ =( p一) t △ rf) ’i 一-m(+. <Ⅱ + 1 )( ) r r (
蚁群算法优化前向神经网络的一种方法
学模 型 , 大 量 的 处 理 单 元 ( 经 元 ) 连 而 成 , 神 经 元 联 结 由 神 互 是 形式 的数 学 抽 象 , 一个 大 规 模 的 非 线 性 自适 应 模 型 。人 工 神 是
经 网 络 具 有 高 速 的 运 算 能 力 . 强 的 自学 习能 力 、 很 自适 应 能 力
文 章 编 号 1 0 — 3 1 ( 0 6 2 — 0 3 0 文献 标 识 码 A 0 2 8 3 一 2 0 )5 05 — 3 中 图分 类 号 T 1 P8
Th e Op i i a i n o e d Fo wa d Ne r l Ne wo k s d o t z to f F e — r r u a t r s Ba e n m
r b sn s n o d go a sr g n yI a s h ws t a A s i s n i v o i i a v l e . o u t e s a d g o lb l a t n e c . lo s o h t AC i n e st e t n t l au s i t i i Ke wo d : a t c ln ag r h ,e d f r a e r ln t r s r n o s a c y rs n oo y l o t m f e - o i w r n u a ewo k ,a d m e r h d
维普资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蚁群算法优化前 向神经 网络的一种方法
王 晶
( 北 电力 大 学计 算机 科 学与技 术 系 , 华 河北保 定 0 1 0 ) 7 0 3
E ma lf l u 1 21 1 6 c m — i : l n 2 @ 2 .o as
蚁群算法毕业论文
蚁群算法毕业论文蚁群算法毕业论文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和智能算法的发展日新月异。
蚁群算法作为一种模拟生物群体行为的优化算法,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优秀的成果。
本篇论文将探讨蚁群算法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蚁群算法的原理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蚂蚁觅食行为的启发式算法。
蚂蚁在觅食过程中通过信息素的沉积和蒸发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集成,从而找到最优的路径。
蚁群算法利用这种信息素机制,通过模拟蚂蚁的觅食行为来求解优化问题。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两个方面:正向反馈和负向反馈。
正向反馈是指蚂蚁在觅食过程中,发现食物后释放信息素,吸引其他蚂蚁前往。
负向反馈是指蚂蚁在觅食过程中,经过的路径上的信息素会逐渐蒸发,从而减少后续蚂蚁选择该路径的概率。
二、蚁群算法的应用蚁群算法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为著名的应用之一是在旅行商问题(TSP)中的应用。
旅行商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一组城市中,找到一条最短路径,使得旅行商能够经过每个城市且只经过一次,最后回到起点城市。
蚁群算法通过模拟蚂蚁的觅食行为,成功地解决了这个NP难问题。
除了旅行商问题,蚁群算法还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网络优化等领域。
在图像处理中,蚁群算法可以用于图像分割、图像匹配等任务。
在机器学习中,蚁群算法可以用于优化神经网络的权重和偏置。
在网络优化中,蚁群算法可以用于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的性能。
三、蚁群算法的发展方向尽管蚁群算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蚁群算法在处理大规模问题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
其次,蚁群算法对参数的选择比较敏感,需要经验调整。
此外,蚁群算法在处理动态环境下的问题时,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改进的蚁群算法。
例如,基于混沌理论的蚁群算法、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的融合等。
这些改进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蚁群算法的性能和鲁棒性。
此外,蚁群算法还可以与其他智能算法相结合,形成混合算法。
蚁群优化神经网络的网络流量混沌预测
力, 在网络流量预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6]。尤其 是 BP 神经网络可以寻找一种非线性函数来逼近嵌入 空间吸引子轨迹状态的映射关系, 使其在网络流量 预测方面有特定的优势, 但是 BP 神经网络初始的权 值和阈值是随机选取的, 倘若这些参数的位置选择 不当, 则会导致网络的收敛速度慢, 陷入局部最优值[7]。 目前, 克服上述缺点的一种方法是采用遗传算法 (GA) 、 粒子群算法 (PSO) 优化的 BP 神经网络, 弥补随机选 择 BP 神经网络初始连接权值和阈值存在的缺陷, 防 止 BP 神经网络在训练时陷入局部极小值, 在一定程 度上优化了 BP 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 [8-9]。蚁群算法 (ACO) 是一种源于大自然中生物世界的新仿生类算 法, 由意大利学者 Dorigo M 等首先提出, 它吸收了蚂 蚁的行为特性, 通过其内在的搜索机制, 求解一系列
, 这些方法简单, 容易实现, 基于线性建
模。然而, 现代网络流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具有多 尺度、 自相似性、 突发性、 混沌性, 线性预测方法并不 能保证网络流量预测的精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受限[4]。 近年来, 随着人工神经网络 (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发展, 其具有结构简单和优良的非线性预测能
模型 (ACO-BPNN) 。对网络流量时间序列进行重构, 将 BPNN 参数作为蚂蚁的位置向量, 通过蚁群信息交流 和相互协作找到 BPNN 最优参数, 建立网络流量最优预测模型, 并采用实测网络流量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结 果表明, ACO-BPNN 能够准确刻画网络流量变化特性, 提高网络流量的预测准确性。 关键词: 网络流量; 蚁群优化算法; BP 神经网络; 混沌预测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TP391 doi: 10.3778/j.issn.1002-8331.1207-0348
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类似的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鸟群、鱼群等动物群体的行为来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除了PSO之外,还有一些类似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也被称为群体智能优化算法,以下是一些与PSO类似的优化算法:
1.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基因的选择、交叉、变异等过程来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2. 蚁群优化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蚁群优化算法是一种模拟蚂蚁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蚂蚁的信息素传递过程来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3.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类神经系统工作方式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神经元的传递过程来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4. 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SA):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模拟金属退火过程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退火过程中的温度下降和结构变化来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5. 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DE):差分进化算法是一种模拟群体进化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种群之间的差异和交叉来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这些优化算法都具有群体智能的特性,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优化问题。
但是它们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
蚁群优化BP神经网络的电机故障诊断设计与实现
0 引言
电机 故障 诊断 是依 据 电机 在运 行过程 中出现 的
各种 状 态对故 障进 行分 类和识 别 。 由于 故障状 态和
故 障征 兆之 间存在 着复 杂 的非 线性 关 系 ,即一 种故 障状 态通 常通 过 多种故 障征 兆来 表现 ,而 同一 种故
障诊 断性能 ,为 了进一 步对 B P神经 网络结 构进 行
为 ,寻找一 条从 蚁巢 出发 的最优 路径 的行为 。蚂 蚁
在寻 找路径 的过程 中会 在路 径上 留下一 种 叫做信 息 素 的 挥 发 性 物 质 ,并 能 感 知 路 径 上 的 信 息 素 的 强 度 ,它们倾 向于 向信 息素 浓度更 高 的地方 移动 。这 样 ,通过大 量 蚂蚁 的集体 活动从 而表 现 出了一种 信 息 的正反馈 现 象 。这种 算 法具 有鲁棒 、正 反馈 以及 易 与其它 算法 结合 的特 点。 目前 已先后应 用于 资源 二次 分配 和 T P等 问题 ,并取得 了 良好效果 。 S
优化算法和B 神经网络的自适应 电机故障诊断系统 。使用B 神经网络对样本数据进行训练 , P P 可以建立故 障征兆到故 障之 间的对应关系 , 而可以克服 专家系统的不足 ,同时 ,由于传统的 从 B 算法采用梯度下降算法 ,具有 收敛速度慢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 问题 , B 神经 网络 的 P 且 P 网络结构和初始参 数在确定 时往往依靠经验 ,从而限制了其在故 障诊 断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蚁 群算法是 一种启发式 的模拟进化优 化算法 ,具有正 反馈及其分 布式计算等 特点 ,因此 , 蚁 将 群算法应用于B 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优化 ,然后采用优化 后的B 神经网络进行故障诊 P P 断 ,电机诊 断实例证 明文 中方法较B 神经 网络和遗传算 法优 化的B 神经 网络具有 更高的诊断 P P 精度和训练效率。 关键词 : 故障 ;蚁群优化算法 ;B 算法 ;诊断 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function[R_best,L_best,L_ave,Shortest_Route,Shortest_Length]=ACATSP(C,NC_max,m,Alp ha,Beta,Rho,Q)%%========================================================== =====%% ACATSP.m%% Ant Colony Algorithm for 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 主要符号说明%% C n个城市的坐标,n×2的矩阵%% NC_max 最大迭代次数%% m 蚂蚁个数%% Alpha 表征信息素重要程度的参数%% Beta 表征启发式因子重要程度的参数%% Rho 信息素蒸发系数%% Q 信息素增加强度系数%% R_best 各代最佳路线%% L_best 各代最佳路线的长度%%========================================================== ======C=[1304,2312;3639,1315;4177,2244;3712,1399;3488,1535;3326,1556;3238 1229;4196 1004;4312 790;4386 570;3007 1970;2562 1756;2788 1491;2381 1676;1332 695;3715 1678;3918 2179;4061 2370;3780 2212;3676 2578;4029 2838;4263 2931;3429 1908;3507 2367;3394 2643;3439 3201;2935 3240;3140 3550;2545 2357;2778 2826;2370 2975];m=31;Alpha=1;Beta=5;Rho=.1;NC_max=30;Q=100;%%第一步:变量初始化n=size(C,1);%*表示问题的规模(城市个数)D=zeros(n,n);%D表示完全图的赋权邻接矩阵for i=1:nfor j=1:nif i~=jD(i,j)=((C(i,1)-C(j,1))^2+(C(i,2)-C(j,2))^2)^0.5;elseD(i,j)=eps;endD(j,i)=D(i,j);endendEta=1./D;%Eta为启发因子,这里设为距离的倒数Tau=ones(n,n);%Tau为信息素矩阵Tabu=zeros(m,n);%存储并记录路径的生成NC=1;%迭代计数器R_best=zeros(NC_max,n);%各代最佳路线L_best=inf.*ones(NC_max,1);%各代最佳路线的长度L_ave=zeros(NC_max,1);%各代路线的平均长度while NC<=NC_max %停止条件之一:达到最大迭代次数%%第二步:将m只蚂蚁放到n个城市上Randpos=[];for i=1:(ceil(m/n)) % ceil为朝正无穷方向舍入%Randpos=[Randpos,randperm(n)];endTabu(:,1)=(Randpos(1,1:m))';% n个城市,编号为1---nfor循环的次数是蚂蚁重复城市的次数,比如5个蚂蚁放到4个城市,需要重复两遍才能放完蚂蚁,每次循环产生n个1---n的随机数,相当于随机n个城市,产生城市序列循环结束Tabu一句表示将m个蚂蚁随机,每个蚂蚁放到前面产生的城市序列中,每个蚂蚁一个城市,需要m个,所以提取前面1:m个序列'表示转置,没有多大用处,可能参与后面的计算方便。
我感觉如果m,n很大的话,你这样做会产生很大的浪费,计算很多的随机数,这样的话更好,一句就得:(如果变量Randpos后面没有用到的话,如果用到了,还要用你的程序)Tabu=ceil(n*rand(1,m))'%%第三步:m只蚂蚁按概率函数选择下一座城市,完成各自的周游for j=2:nfor i=1:mvisited=Tabu(i,1:(j-1)); %已访问的城市J=zeros(1,(n-j+1)); %待访问的城市P=J; %待访问城市的选择概率分布Jc=1;for k=1:nif length(find(visited==k))==0J(Jc)=k;Jc=Jc+1;endend%下面计算待选城市的概率分布for k=1:length(J)P(k)=(Tau(visited(end),J(k))^Alpha)*(Eta(visited(end),J(k))^Beta);endP=P/(sum(P));%按概率原则选取下一个城市Pcum=cumsum(P);Select=find(Pcum>=rand);to_visit=J(Select(1));Tabu(i,j)=to_visit;endendif NC>=2Tabu(1,:)=R_best(NC-1,:);end%%第四步:记录本次迭代最佳路线L=zeros(m,1);for i=1:mR=Tabu(i,:);for j=1:(n-1)L(i)=L(i)+D(R(j),R(j+1));endL(i)=L(i)+D(R(1),R(n));endL_best(NC)=min(L);pos=find(L==L_best(NC));R_best(NC,:)=Tabu(pos(1),:);L_ave(NC)=mean(L);NC=NC+1%%第五步:更新信息素Delta_Tau=zeros(n,n);for i=1:mfor j=1:(n-1)Delta_Tau(Tabu(i,j),Tabu(i,j+1))=Delta_Tau(Tabu(i,j),Tabu(i,j+1))+Q/L(i); endDelta_Tau(Tabu(i,n),Tabu(i,1))=Delta_Tau(Tabu(i,n),Tabu(i,1))+Q/L(i);endTau=(1-Rho).*Tau+Delta_Tau;%%第六步:禁忌表清零Tabu=zeros(m,n);end%%第七步:输出结果Pos=find(L_best==min(L_best));Shortest_Route=R_best(Pos(1),:);Shortest_Length=L_best(Pos(1));subplot(1,2,1)DrawRoute(C,Shortest_Route)subplot(1,2,2)plot(L_best)hold onplot(L_ave,'y')title('平均距离与最短距离')function DrawRoute(C,R)%%========================================================== ==========%% DrawRoute.m%% 画路线图的子函数%%--------------------------------------------------------------------%% C Coordinate 节点坐标,由一个N×2的矩阵存储%% R Route 路线%%========================================================== ==========N=length(R)scatter(C(:,1),C(:,2))hold onplot([C(R(1),1),C(R(N),1)],[C(R(1),2),C(R(N),2)])hold onfor ii=2:Nplot([C(R(ii-1),1),C(R(ii),1)],[C(R(ii-1),2),C(R(ii),2)])hold onendtitle('旅行商问题优化结果')%以下是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一个老师编的matlab程序,请尊重原作者劳动,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function[R_best,L_best,L_ave,Shortest_Route,Shortest_Length]=ACATSP(C,NC_max,m,Alp ha,Beta,Rho,Q)%%-------------------------------------------------------------------------%% 主要符号说明%% C n个城市的坐标,n×2的矩阵%% NC_max 最大迭代次数%% m 蚂蚁个数%% Alpha 表征信息素重要程度的参数%% Beta 表征启发式因子重要程度的参数%% Rho 信息素蒸发系数%% Q 信息素增加强度系数%% R_best 各代最佳路线%% L_best 各代最佳路线的长度%%========================================================== ===============%%第一步:变量初始化n=size(C,1);%n表示问题的规模(城市个数)D=zeros(n,n);%D表示完全图的赋权邻接矩阵for i=1:nfor j=1:nif i~=jD(i,j)=((C(i,1)-C(j,1))^2+(C(i,2)-C(j,2))^2)^0.5;elseD(i,j)=eps; %i=j时不计算,应该为0,但后面的启发因子要取倒数,用eps (浮点相对精度)表示endD(j,i)=D(i,j); %对称矩阵endendEta=1./D; %Eta为启发因子,这里设为距离的倒数Tau=ones(n,n); %Tau为信息素矩阵Tabu=zeros(m,n); %存储并记录路径的生成NC=1; %迭代计数器,记录迭代次数R_best=zeros(NC_max,n); %各代最佳路线L_best=inf.*ones(NC_max,1); %各代最佳路线的长度L_ave=zeros(NC_max,1); %各代路线的平均长度while NC <=NC_max %停止条件之一: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停止%%第二步:将m只蚂蚁放到n个城市上Randpos=[]; %随即存取for i=1:(ceil(m/n))Randpos=[Randpos,randperm(n)];endTabu(:,1)=(Randpos(1,1:m))'; %此句不太理解?%%第三步:m只蚂蚁按概率函数选择下一座城市,完成各自的周游for j=2:n %所在城市不计算for i=1:mvisited=Tabu(i,1:(j-1)); %记录已访问的城市,避免重复访问J=zeros(1,(n-j+1)); %待访问的城市P=J; %待访问城市的选择概率分布Jc=1;for k=1:nif length(find(visited==k))==0 %开始时置0J(Jc)=k;Jc=Jc+1; %访问的城市个数自加1endend%下面计算待选城市的概率分布for k=1:length(J)P(k)=(Tau(visited(end),J(k))^Alpha)*(Eta(visited(end),J(k))^Beta);endP=P/(sum(P));%按概率原则选取下一个城市Pcum=cumsum(P); %cumsum,元素累加即求和Select=find(Pcum>=rand); %若计算的概率大于原来的就选择这条路线to_visit=J(Select(1));Tabu(i,j)=to_visit;endendif NC>=2Tabu(1,:)=R_best(NC-1,:);end%%第四步:记录本次迭代最佳路线L=zeros(m,1); %开始距离为0,m*1的列向量for i=1:mR=Tabu(i,:);for j=1:(n-1)L(i)=L(i)+D(R(j),R(j+1)); %原距离加上第j个城市到第j+1个城市的距离endL(i)=L(i)+D(R(1),R(n)); %一轮下来后走过的距离endL_best(NC)=min(L); %最佳距离取最小pos=find(L==L_best(NC));R_best(NC,:)=Tabu(pos(1),:); %此轮迭代后的最佳路线L_ave(NC)=mean(L); %此轮迭代后的平均距离NC=NC+1 %迭代继续%%第五步:更新信息素Delta_Tau=zeros(n,n); %开始时信息素为n*n的0矩阵for i=1:mfor j=1:(n-1)Delta_Tau(Tabu(i,j),Tabu(i,j+1))=Delta_Tau(Tabu(i,j),Tabu(i,j+1))+Q/L(i); %此次循环在路径(i,j)上的信息素增量endDelta_Tau(Tabu(i,n),Tabu(i,1))=Delta_Tau(Tabu(i,n),Tabu(i,1))+Q/L(i);%此次循环在整个路径上的信息素增量endTau=(1-Rho).*Tau+Delta_Tau; %考虑信息素挥发,更新后的信息素%%第六步:禁忌表清零Tabu=zeros(m,n); %%直到最大迭代次数end%%第七步:输出结果Pos=find(L_best==min(L_best)); %找到最佳路径(非0为真)Shortest_Route=R_best(Pos(1),:) %最大迭代次数后最佳路径Shortest_Length=L_best(Pos(1)) %最大迭代次数后最短距离subplot(1,2,1) %绘制第一个子图形DrawRoute(C,Shortest_Route) %画路线图的子函数subplot(1,2,2) %绘制第二个子图形plot(L_best)hold on %保持图形plot(L_ave,'r')title('平均距离和最短距离') %标题%%function DrawRoute(C,R)%%========================================================== ===============%% DrawRoute.m%% 画路线图的子函数%%-------------------------------------------------------------------------%% C Coordinate 节点坐标,由一个N×2的矩阵存储%% R Route 路线%%========================================================== ===============%N=length(R);%scatter(C(:,1),C(:,2));%hold on%plot([C(R(1),1),C(R(N),1)],[C(R(1),2),C(R(N),2)],'g')%hold on%for ii=2:N%plot([C(R(ii-1),1),C(R(ii),1)],[C(R(ii-1),2),C(R(ii),2)],'g')%hold on%endtitle('旅行商问题优化结果')蚁群算法求解TSP问题的matlab程序%蚁群算法求解TSP问题的matlab程序clear allclose allclc%初始化蚁群m=31;%蚁群中蚂蚁的数量,当m接近或等于城市个数n时,本算法可以在最少的迭代次数内找到最优解C=[1304 2312;3639 1315;4177 2244;3712 1399;3488 1535;3326 1556;3238 1229;4196 1004;4312 790;4386 570;3007 1970;2562 1756;2788 1491;2381 1676;1332 695;3715 1678;3918 2179;4061 2370;3780 2212;3676 2578;4029 2838;4263 2931;3429 1908;3507 2367;3394 2643;3439 3201;2935 3240;3140 3550;2545 2357;2778 2826;2370 2975];%城市的坐标矩阵Nc_max=200;%最大循环次数,即算法迭代的次数,亦即蚂蚁出动的拨数(每拨蚂蚁的数量当然都是m)alpha=1;%蚂蚁在运动过程中所积累信息(即信息素)在蚂蚁选择路径时的相对重要程度,alpha过大时,算法迭代到一定代数后将出现停滞现象beta=5;%启发式因子在蚂蚁选择路径时的相对重要程度rho=0.5;%0<rho<1,表示路径上信息素的衰减系数(亦称挥发系数、蒸发系数),1-rho表示信息素的持久性系数Q=100;%蚂蚁释放的信息素量,对本算法的性能影响不大%变量初始化n=size(C,1);%表示TSP问题的规模,亦即城市的数量D=ones(n,n);%表示城市完全地图的赋权邻接矩阵,记录城市之间的距离for i=1:nfor j=1:nif i<jD(i,j)=sqrt((C(i,1)-C(j,1))^2+(C(i,2)-C(j,2))^2);endD(j,i)=D(i,j);endendeta=1./D;%启发式因子,这里设为城市之间距离的倒数pheromone=ones(n,n);%信息素矩阵,这里假设任何两个城市之间路径上的初始信息素都为1tabu_list=zeros(m,n);%禁忌表,记录蚂蚁已经走过的城市,蚂蚁在本次循环中不能再经过这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