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旅游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摘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旅游体验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口味、宗教信仰、礼仪、美食以及对景点的欣赏方式上。
这些差异丰富了旅游体验,让游客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跨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互动。
尽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障碍,但正是这种文化差异为旅游文化带来了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我们要珍视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让旅游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
【关键词】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旅游文化、口味、宗教信仰、礼仪、美食、景点、欣赏方式、跨文化交流、独特魅力。
1. 引言1.1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概述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两种不同而又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体系。
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艺术表现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观念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传统美德。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比较突出,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
二、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儒家、道家、佛教等多种思想影响,相对宽容包容。
而西方文化主要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信仰上帝,弥撒礼拜等传统宗教活动常见。
三、礼仪习俗不同。
在中国,礼仪非常重要,尊重长辈、尊重传统、尊重规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而在西方国家,礼貌和规矩也很重要,但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尊重。
四、美食文化差异。
中国菜以口味鲜明、烹饪方法多样著称,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味道的独特。
而西方菜则更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和烹饪的精致。
五、观光方式不同。
中国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个人情感和情绪对景点的欣赏有重要作用。
而西方文化更注重对景点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及景点本身的美学价值。
1.2 旅游文化的重要性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化形式,它不仅是促进国际友谊与交流的桥梁,也是展示各国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旅游文化的影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深刻影响了旅游文化。
本文将以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价值观、行为习惯和文化传承为切入点,分析其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一、价值观的差异1.时间观念中西方的时间观念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崇尚高效和快速,注重做事的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充分利用。
而中国人则强调节奏缓慢,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不会因为时间的紧迫而感到紧张和不安。
这种不同的时间观念会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行程和行为,西方游客们通常会安排一些严谨的计划和行程,在旅游地点早早地聚集并等候入场,而中国游客则更加偏爱拖延时间,他们常常会选择在景点周围逡巡,发现有觅得好去处再去购票。
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西方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也有很大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利己主义是支配价值观的主要力量,个人的利益是最重要的,而中国旅游者则注重集体的利益,追求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这种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旅游行为,比如,中国游客会更注重团队协作和相互照顾,而很多西方游客则更倾向于独立行动,尤其是自由行的年轻人群。
3.礼仪文化中西方文化的礼仪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对礼仪的认可和遵守是互不相同的。
在中国,尊重长辈、友善待人以及具有严谨传统的礼仪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习惯则难以在西方文化中找到。
在旅游场所,旅游者的言行举止也透露出这种文化差异,在西方游客中,自动而友好的礼仪是更加流行的,而中国游客则倾向于有些拘谨的表达和尊敬。
二、行为习惯的差异1.消费方式中西方消费方式有很大不同。
西方文化中强调开支和节约,注重自助自给,而中国游客则更倾向于在旅游中展示自己的实力和优越感。
因此,与其他国家的游客相比,中国游客在购物时倾向于消费较高档次的商品,这要求游客对商品的品质和保值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旅游行为中国游客也与其他国家游客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更喜欢团结互敬,并更加关注一个团队的概念,相较于单独一人而言,中国游客更愿意选择跟团游。
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处理方式
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处理方式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而旅游过程中的文化差异也让很多人感到困扰。
因此,在旅游英语翻译中,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方式显得极其重要。
以下是本文的详细内容。
一、文化差异的影响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难以避免的。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食品、服装、语言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如果没有妥善的处理,容易导致误解、矛盾和甚至是冲突。
因此,理解和处理文化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化差异的应对方法1.了解目的地的文化背景在旅游英语翻译中,了解目的地的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目的地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地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更好地与当地人进行沟通交流。
2.尊重当地文化在旅游英语翻译中,尊重当地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游客需要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等等,不会因为这些存在差异而歧视或排斥当地人。
这对于游客来说也是一种素质和修养的体现。
3.学习一些基本语言和礼仪在旅游英语翻译中,学习当地的基本语言和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还可以避免语言上的误解和沟通上的困难。
4.避免贸然评价当地文化在旅游英语翻译中,游客需要注意避免贸然评价当地的文化。
有些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并不一定是游客所习惯的,但这并不代表它们是错的。
游客需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这些文化差异。
5.寻求专业的旅游服务机构在旅游英语翻译中,寻求专业的旅游服务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机构通常有经验丰富的导游和严格的培训程序,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和各种旅游信息,以及提供翻译和交流等服务。
三、结论文化差异是旅游英语翻译中无法避免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处理文化差异,游客需要了解目的地的文化背景、尊重当地文化、学习一些基本语言和礼仪、避免贸然评价当地文化,寻求专业的旅游服务机构等方法。
只有这样,游客才能真正地融入当地的文化,享受真正有意义的旅行体验。
中西方旅游文化区别研究
中西方旅游文化区别研究一、中西方“文化”的概念《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人文”与“化成天下”,即“以人伦秩序教化世人,使之自觉按规范行动”。
这种以文教化便是中国传统的对“文化”一词的基本含义。
在汉时,刘向在《说苑•指武篇》中称“圣人之治天下,先文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由此可见,这里“文化”的文治教化之意十分明显。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人类创造文化,同时受到文化的孕育和滋养。
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彼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根本性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是差异巨大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及民族存在和发展永恒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
某个民族在一定区域内居住、劳动和生活,同时也就创造了相应的文化。
一般说来,文化的差异最初都是来自于对自然世界认识的差异。
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发展的最初方向。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阐述社会历史发展时,认为世界上有三种地理环境,其中后两种分别是平原地区和海岸区域[2]。
在平原流域,居民依靠农业,被束缚于土地上,性情守旧、喜静、思想稳固,过着君主制的生活。
大海附近的居民却具有冒险精神、勇气为中国农业文明的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形态。
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自给自足,这种自然经济使得中国人形成尽物之性、顺物之情的价值取向。
在这种大陆文化中,中国人形成了典型的思想稳固、含蓄内敛、群族意识强、喜静不喜动等特性。
而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文明发源于地中海,其所处的海洋环境培养了西方民族原始的冒险外倾的民族性格。
从他们来看,人类的力量虽然与海洋比较起来显得微弱和渺小,但是人类可以依靠自身所具有的智慧及伟大的斗争精神征服大海,因而人类的气魄比海洋更伟大,这一切也都塑造了西方民族开放勇敢、热情豪放的性格[3]。
中西方不同国际旅游体验比较研究
中西方不同国际旅游体验比较研究国际旅游是人们认识不同文化、拓宽视野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西方文化差异悬殊,因此不同国际旅游体验也存在明显差异。
本文将从旅游观光目的地、旅游文化背景、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比较研究。
首先,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观光目的地的选择。
在西方国家,旅游者倾向于选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目的地,如欧洲的巴黎、罗马等;而中国的旅游者则更喜欢选择自然风光优美的目的地,如张家界、九寨沟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于旅游观光目的地不同的偏好。
其次,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文化背景的影响。
西方国家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因此在旅游过程中,西方国家的旅游者更加注重个人需求和体验,更愿意自由行、个性化定制旅游行程。
而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影响,使中国的旅游者更倾向于参加团队旅游活动,注重与家人或朋友的共同体验。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决定了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
第三,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服务质量的不同。
一方面,西方国家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有先进的管理经验,注重服务细节和客户满意度。
高品质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使得西方国家成为全球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
而中国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服务态度和语言沟通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但是中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正在逐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越来越多的西方游客。
最后,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的差异在于旅游态度的不同。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也有差别。
西方人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他们更倾向于自由而放松的旅行方式,更喜欢在旅行中体验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而中国人更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认同感,他们更喜欢参加团队旅游活动,愿意跟随导游的安排参观景点。
这种态度的差异可能会对旅游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中西方国际旅游体验存在明显差异。
从旅游观光目的地的选择、旅游文化背景、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游态度等多个方面来看,中西方在国际旅游体验上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有何不同?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有何不同?
一、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家庭、亲情、传统节日等,因此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是热情好客、尊敬长辈、保持传统文化习俗。
相反,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文化注重个人权利、自由和独立,因此他们的旅游文化通常延续了这种独特的文化特点。
二、对交通的态度
在中国,人们通常喜欢开车、乘地铁或公交车,还有一些传统的交通方式,如骑自行车和走路。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喜欢自驾游或搭乘火车、飞机、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三、饮食习惯
中国旅游文化饮食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中国人喜欢在家或酒店里用餐,而西方人通常喜欢去餐馆或咖啡馆,享受各种文化的美食。
四、信仰与宗教
中国人的信仰与宗教多以佛教、道教、儒教为主,而西方国家以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为主流信仰。
五、旅游礼仪
在中国,人们通常礼貌待客,向客人提供热情好客、礼貌、尊重的服务;在西方国家,礼貌待客也同样重要,不过有些地方可能会更加注
重客户的隐私、安全和其他需求。
总之,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各国人民的不同习惯和信仰,也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体制之间的差异。
对于那些想了解不同文化和旅游文化的人来说,这些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因此,文化交流和旅游文化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让我们共同体验世界上不同的旅游文化吧!。
中英旅游资料特征及差异分析论文
中英旅游资料特征及差异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旅游资料的特征,包括其范畴、分类、功能及中英旅游资料的不同特色。
该章指出了旅游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并重点讨论了中英旅游资料在语言文化、文体、句式及篇章结构上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旅游资料;翻译;差异一、引言中国地大物博,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古老而璀璨文化无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随着我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频繁地来到中国旅游观光,这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既是一次良好的机遇又是一次挑战。
英文旅游资料作为国外游客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目前国内旅游资料翻译的质量参差不齐,各类问题时常出现在各级旅游宣传的刊物上,这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旅游资料的翻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出发,以纽马克的文本翻译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在翻译中文旅游资料时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期望能提高旅游资料翻译的质量,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二、旅游资料的特征1.旅游资料的范畴旅游资料是集多种学科于一身的边缘科学,涉及面既广又杂。
它既包括了自然科学知识,又涉及到社会科学问题,既包含天文地理,又不乏风土人情,甚至文化娱乐、吃穿住用都囊括其中,真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因此,相应地,旅游资料也涉及多种知识、多种体裁。
旅游资料,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与旅游相关的资料,包括广告、书信、旅游日程安排及旅游调解书、旅游告示标牌、民族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景点介绍、通知、电讯、有关合同、旅游标语等内容。
其中多数也可划分为其他文体,如书信属公函文体、广告属广告文体、合同契约属契约文体、通知属公文文体等。
本文研究的旅游资料是指以外国普通旅游者为对象,介绍中国旅游资源及其社会、文化、人文、历史的各种资料,其中重点研究旅游景点介绍。
旅游资料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因此旅游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如何在旅游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在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历史文化方面的差异是旅游翻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在西方国家,历史的观念和文化的表达方式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旅游翻译中,我们需要对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并准确传达给外国游客。
风俗习惯的差异也是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处理的一个重点。
中国有很多传统风俗习惯,如春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有着特殊的习俗和寓意。
而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则与中国大相径庭,因此,在旅游翻译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介绍中国的风俗习惯,并避免出现误解或冒犯。
宗教信仰的差异也是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处理的一个关键点。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而西方国家则普遍信仰基督教。
在旅游翻译中,我们需要尊重不同宗教信仰,避免涉及敏感话题,并尽可能地介绍不同宗教信仰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在旅游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理性对待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文化的特点;二是注重游客体验,尽可能地让游客了解和感受目的地的文化;三是尊重当地文化,不涉及敏感话题,避免冒犯当地居民。
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巧:一是在文本结构上注重导入,通过介绍背景、文化和历史等信息,让游客对目的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音译等,以便准确传达文化信息;三是在语言表达上注重简洁明了,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复杂的语句结构,以确保游客能够理解和接受。
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通过理性对待文化差异、注重游客体验、尊重当地文化等原则,以及在文本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帮助外国游客了解和感受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可以提升旅游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浅析中西方旅游文化差异
只 有 因地 制宜 , 因人 制 宜 , 才 能 制定 出更 好 的旅游 发展 策略 。 一 方面 我 国的旅 游行 业 和 管 理 部 门要 不 断 改 进旅 游 配套 政 策 以 适 应
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争鸣
文艺生活- Cu l t u r e a n d A r t 创意知识经济
浅析 中西 方 旅 游 文 化差 异
邓洁 武 汉东 湖学 院
一
、
中西文化的差异
较 少 体 现在 科 学 精神 上 。 在科学上, 中国 人 往将 精神 性和 物 质性截 然 分开 。 一 类是 人 工 玄想较多, 试 验较 少 。 而西 方 人什 么都 要 求 的公 园 、 庭 园、 娱 乐场 , 另一 类是 纯 自然 的森
( 一) 地 理原 因
中 国的 文 化 发 源 于 黄河 和 长 江 流 域 ,
人交 通 不 便 , 但 境 内 国土 幅 员辽 阔 , 再 加 上
你 拿 出试验 数 据来 , 即便 是社 会科 学也 不例 林公 园 、 动物 园 。 再如建 筑 、 宫殿 和一 些博 物
馆, 突 出的要 么是 纯精 神 审美性 的绘 画和 雕 二是 守 纪观 念 。 无 论是 中国还 是西 方 ,
阔, 着 眼 于 未来 , 富有 想 象 力 , 敢 于 冒险 进
的是 西 方 人 父子 、 夫妻 、 朋 友 间 如何 在 经 济 不 同 特 点 , 从 中我 们 可 以看 出旅 游 的导 向 ,
尚理 性及 自由思考 的 习惯 , 而且 他们 眼界 开 上斤斤 计较 。 取, 所 以 对外 部 世 界有 着浓 厚 的探 索 兴 趣 。
中西方的旅游文化对比
中西方的旅游文化对比,你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1,发达国家的旅游发展史,美洲已经有160年的旅游发展进程,而中国的旅游发展史还是处于初级。
2,游客心理:发达国家(西方国家)的游客的旅游是有思想性的和有目的性,计划周密的旅游,而中国人的旅游游客的旅游心理是从众性的,计划盲目导的。
3,旅行社的工作能力,西方已经经过了100多年的锤炼,有着很丰富的接待、设计、组织经验,中国很多的旅行社还在根据中国的游客摸索适合中国特色的旅行社管理、经营的方法首先你要知道中西方旅游的差异:从西方人的旅游心理、习惯、兴趣、安排方式去研究相应的对比中国人的的旅游需求特点。
比如中国人的旅游是从众性的缺乏目的性的,而发达国家的游客很理智的有计划的。
中国人的旅游(包括旅行社)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发的国家的旅游已经发展了近150年由于教育体制和传统观念的不同,中外旅游文化是受文化限制的,中国人和西方让你接受一个食物可能会有一个或多中看法。
世界旅游发展史:18世纪中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使整个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改变了世界范围内旅行和旅游方向。
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对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的影响重要因为以下四个方面:一,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财富的急剧增加,有产阶级规模日趋扩大,他们具备了旅游的经济条件;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大力发展,提高了运输能力,缩短了运输时间,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三,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使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工业化城市。
这一变化最终导致了人们适时逃避城市生活紧张节奏、拥挤嘈杂的环境压力的需要和对回归自由、宁静的自然的追求;四,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原先那种随农村变化而忙现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所代替,致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度假要求。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Thomas Cook)作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登上了历史舞台。
浅析中西方旅游文化的差异
Ma y . 2 0 1 3
含 蓄 内敛 、 群族意识强 、 喜 静 不 喜 动 等特 性 。 而西 方 文 化 的源 头 是 古 希 腊 文 化 。 古希 腊 文 明 发 源 于地
中海 。其 所处 的海 洋 环 境 培 养 了西 方 民族 原 始 的 冒险 外倾 的 民族 性格 。 从他们来看 , 人类 的力 量 虽 然 与海 洋 比较起 来 显得
因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客观的多样性需求极为强烈喜欢冒险希望借助旅游来实现自我因素以及主观因素生活阅历人生观世界观性格等的差价值尝试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更希望能按照自己的个性决异对于同一旅游景观中西方的旅游者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定购买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
2 0 1 3年 5月 第1 0卷 第 5期
湖 北经 济 学 院 学报 ( 人文 社 会科 学 版 )
三、 文 化 和旅 游 文 化
旅游 文 化 是 一种 全新 的 、 独 立 的文 化形 态 。 它 是 以一 般 文 化 的 内涵 价 值 为依 据 , 以旅 游 诸 要 素 为依 托 , 作 用 于旅 游 生 活 过 程 中的 一 种 特殊 文 化形 态 。是 人 类 在 旅 游 过程 中精 神 文 明 和物 质 文 明 的总 和 。
“ 培育 ” ( c u l i t v a i t o n ) ,或 称为 “ 耕耘” 、 “ 栽培 ” 。例 如 。农学
( A g r i c u l t u r e ) 、 养蜂学 ( A p i c u l t u r e ) 就是 由 C u l t u r e 一 词来 的。
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
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旅游者对同一景观的审美感受是大不相同的。
中西旅游审美文化差异很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中国人特别关注山水景观所附载的人文美;而西方则关注山水景观本身的自然美。
2、中国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抒情印象重现;西方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风景的对象描写。
3、中国人的风景审美其目的在于舒适精神、怡乐性情;西方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形式美的享受以及光感、色彩、空间感的真实性。
学习中国旅游文化,有助于解释人类的旅游行为,揭示旅游活动发生发展的机理。
人类的旅游活动固然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一种自觉的活动,是文化驱使的结果。
中国旅游文化从文化这个特殊的角度来审视旅游活动,研究旅游产生、发展乃至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内在原因,为人们认识旅游的本质提供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旅游文化不仅注意对旅游现象的纵横比较,探讨旅游行为运动变化的机理、发展趋势,按照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而且有助于旅游活动的全面发展。
中国旅游文化教程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处理好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和谐统一,促进接待地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进步。
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不仅会给接待地带来经济效益,还会导致接待地社会文化的深刻变化。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最终目的还在于提高人民的整体生活品质,因此必须重视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制定旅游发展政策和具体措施的依据之一,努力将旅游的负面作用降至最低。
譬如: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如何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如何选择、吸收、消化外来文化,如何避免文化自大现象的发生,如何解决主客间的文化冲突,如何维护和加强接待地的旅游形象等等一系列问题上,中国旅游文化可以使人们提高认识,自觉地处理与旅游有关的经济、社会、文化关系,促进接待地各方面整体协调发展。
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内涵及分类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它是传统文化和旅游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从旅游文本探究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从旅游文本探究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旅游文本是中西文化差异比较明显的一类文本之一,因为旅游涉及到很多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在翻译旅游文本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中西文化差异,以确保翻译质量。
一、文化背景与历史传统中西文化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这也是导致在翻译旅游文本时出现一些难点的原因。
例如,中文中有很多的成语、俗语,它们源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而西方文化中则比较善于使用有趣、生动的比喻和类比。
翻译时,需要根据目的语言的文化特点,适当地处理源语言中包含的成语、俗语,以便让译文更贴近目标受众。
此外,在许多中西方古代文化传承与历史传统方面,如博物馆、古城等旅游景点,可能会存在很多的差异。
在此类景点的翻译中,必须准确理解并表达出源语言中提到的相关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确保访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景点。
二、风俗习惯和礼仪文化中西方饮食、居住、礼仪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翻译旅游文本也需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内容。
例如,在中国,“请客”一般会用精致的烹饪技艺来体现,而在西方文化中,“请客”可能会直接在餐厅或酒吧里面进行。
因此,在翻译包括饮食方面的旅游文本时,必须了解目的语文化中相应领域的习惯和规矩,以此准确地翻译相关内容。
另外,在旅游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礼仪文化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不太可能见到人们弯腰鞠躬或是合十礼,而在中国旅游中,这种礼仪文化可能是经常出现的。
因此,在翻译这些场合时,需要考虑目的语言的习惯礼仪的表达方法。
三、语体和选词中西方的语体和形式也存在着差异。
例如,中文中善于使用象征性的说法、比喻和类比,西方语言则更加善于使用直接简洁的表达方式。
在翻译旅游文本时,需要根据源语言和目的语言之间的差异,调整语体,确保目标受众能够理解并接受信息。
此外,在语言的选词方面,中文有很多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滑稽、反转等,而西方的修辞手法则较为注重表现力和逻辑性。
在翻译旅游文本时,需要综合考虑两种文化的修辞手法,确保译文更符合目标受众的接受习惯。
中英文化差异:出行旅游
中英文化差异:出行旅游和中国人节日扎堆出行旅游的现状不同,英国人旅游出行更合理、也更理性,那么英国人一般是如何旅游出行的呢?关于英国人如何渡过假期,有调查采访1000多名英国的渡假人士,结果显示超过1/3英国人,计划每年至少出门渡假两次,而其中60%的人会直接到海滩渡假,超过20%的英国人计划今年比去年渡假更多,平均的渡假天数是11-14天。
当然英国人计划出行也是经过精打细算,有调查就显示超过1/4的英国人总是先议价,以享受更加优惠的价格然后再出门享受阳光假期,但是一旦到了海边,原计划节俭支出的方法就会超过控制,1/3受访者承认今年渡假时将会超出预算,而近2/3的人每周超支的金额就高达200英镑,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预计今年用在旅游和住宿上的开支至少为600镑,而每周用于餐饮则需要额外支出250镑左右。
目前近半数的英国人喜爱自助出国旅行,他们将不同的旅游和住宿结合起来,而过去十年在网上销售廉价机票的廉价航空兴起也推动了所有自由行的渡假发展,现在有超过40%的人分别自己来订机票和住宿,然而这就意味着传统渡假打包产品也就跟团旅游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少,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渡假打包产品。
自由行更有点休闲的意味,但是我们也知道中国人多,一放假处处人满为患,交通、服务压力都不小,跟中国相比,英国的假期少但是人们不扎堆,这又是为什么呢?英国的法定假日其实并不多,除了周末双休日之外,12月份的圣诞节和4月份的复活节再加上公共假日一年大概有9天,但是按照劳动法规定职工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假期长短视工作年限不同,少的有三个星期,多就长达一个多月了。
圣诞节和复活节是英国的两大重要节日,多年来已经成为英国所谓的黄金周,也是人们每年集中休假和消费的日子。
除了这两个假期之外首先是因为气候的关系,20多年的传统,英国的在职人员法定年假休息多集中在每年7、8月份,这期间议会会关闭,政府的某些部门工作人员也会轮流休息,而日常的政务工作多处于半休眠状态。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旅游差异的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旅游差异的表现(第十课时)(一)在旅游观上在欧洲国家,人们一旦手上有了足够的钱,就会毫不犹豫地出门旅游或度假。
不少人认为,旅行和度假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至于工作,那只不过是度假的准备阶段。
在中国,由于经济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一般认为旅游消费不是日常生活中一项必要支出,而是生活之外的一项奢侈的享受,而长期享受不工作人们会有很强的罪恶感。
欧洲人渴望不同的自我,公事私事分得清清楚楚,度假就度假,跟工作完全没有关系.中国人旅游是工作的延伸,外出手机一定带着,和单位随时保持联系,有的还带着笔记本,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上网了解一下国内外最新动态.中国游客的一个特点,就是安排的景点越多越好。
去的景点越多越是觉得你这个导游好,来不及看没关系,只要到那里拍上一张照片就心满意足了,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旅游观导致人们认为每年都去同样的地方旅游是件很傻的事;而欧洲游客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收获,他们甚至会选择每年去同一个小镇,住同一家旅店,租海滩上同样的椅子。
由此可见,西方游客的重游率比中国游客要高。
(二)在旅游行为上西方人崇尚对外探索,喜欢探险旅游,性格外向,举止和生活方式上喜欢表现自我,所以他们喜欢自己决定行程和路线,讨厌别人的操作和安排,他们往往把旅行中的困难看作是旅行的一部分,出游方式多是自助游,团体包价游所占的比重较小。
而中国人提倡适度旅游,反对过于张扬和冒险,对于故土有一种执著的认同感,不易融入异乡社会,在穿着、举止、生活方式,甚至思想上都要符合“集体”的准则,出游方式是以团体包价为主。
西方人与中国人的旅游差异,还体现在对标志性景点的态度。
去纽约不到自由女神像,去埃及不到金字塔,去荷兰不看大风车,对于中国人来说等于没到过那些地方,而西方人对此却并不看重。
大多数老外出门都要带一本厚厚的旅游介绍书籍。
相比之下,大多数中国人旅游喜欢蜻蜓点水,而且“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定点尿尿,举旗报到”.说到旅游过程中的拍照,也最能体现中西旅游者的差异。
谈汉英旅游宣传资料中文化及语言风格存在的差异
2922014年12月下半月刊艺术文化交流一、旅游宣传资料简介。
任何一种宣传活动都涉及到文化范畴,旅游宣传资料也不例外,此外,它还是一种经济活动。
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英语的旅游宣传资料,一方面可以方便广大外国友人进行旅游活动,从我国角度而言,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来我国旅游,将我国的名胜古迹和经典文化推向国际,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汉语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它是一种中国文化符号。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比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和瑶族的达努节。
此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服饰,每一套服饰都有它们丰富的内涵。
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给中国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给中国带来极大的挑战。
从机遇而言,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加强了各国之间信息交流。
拓展了国际市场,给中国以及更多的国家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的发展逐步走向国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古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以及更加多的旅游资源。
吸引了更多是外国友人,他们对中国这个文明大国充满了向往,将中国文化引向世界迫在眉睫。
抓住时机,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努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是沟通异域之间的重要桥梁,尤其是英语,要想将中国的旅游市场延伸到国际,英语翻译显得更加重要。
二、中、外文化差异。
根据属性的差异,中国的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包括地形、水文、气候等观赏的天然资源;社会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族风俗、文艺活动等具有特殊文化涵义的文化成就,深刻反映了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但是,由于中外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存在差异,他们形成的文化认识就会极大不同。
只有充分了解国外文化,才能给国际友人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只有让他们熟悉中国的文化,才能对中国文化心领神会,深入了解中国景观的重要意义,不枉此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源国文化概论三级项目报告》——“中英旅游文化差异”小组成员:边凯月 1314050410杨鑫 1314050410李亚慧1314050410罗媛媛 1314050410李凯凯 131405041041指导教师:冯麟茜2016-11-27【摘要】中英传统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中英旅游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
中国人喜好中庸之道,不爱过分张扬,甚至以自我贬抑作为处世经典,接人待物、举止言谈以谦虚为荣。
而英国文化则倾向于开拓、好奇、竞争、冒险、坦率、独立、自信、勇于创新、注重个人主义等。
我们可以从中可以探求境外旅游的发展策略。
我国的旅游行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深度建设,不断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建立起一套既适应旅游全球化发展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
【关键词】中英;旅游文化;比较目录【摘要】 (2)前言: (4)一、中英社会人文的差异对比 (5)(1)姓氏对比 (5)(2)称谓对比 (5)(3)问候对比 (5)(4)教育差异 (6)(5)节日差异 (6)(6)宴客对比 (6)(7)家庭关系对比 (7)(8)个人和集体荣誉对比 (7)(9)隐私对比 (8)(10)婚姻对比 (8)(11)禁忌对比 (8)二、中英旅游文化的差异与对比 (9)1.旅游饮食观对比 (9)2. 旅游审美观对比 (9)3.旅游消费观对比 (10)三、旅游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和对比 (10)1.旅游方式和动机 (10)2 关于导游服务 (11)四、结语 (11)参考文献 (12)前言: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障碍会导致的信息误解,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这学期学习了冯麟茜老师的客源国文化概论这门课,下面是我们小组学完这门课后,浅谈对中英文化差异的一些理解。
通过这篇项目报告,可以让人更好的了解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对去英国游玩提供了简单的素材。
也能让中英之间更好的文化交流。
分工:李凯凯——Word文档编写边凯月——罗媛媛——杨鑫——李亚慧——一、中英社会人文的差异对比(1)姓氏对比1.汉语的姓氏名号中,有单姓、复姓、三字或四字姓之分,以单数姓居多。
英国姓氏中有复姓,但数目极少,主要是单姓。
2.汉语和英语的姓氏中,姓是世代相传的,子女一般承袭父姓。
但中国妇女婚嫁后保持本姓,英国的已婚妇女一般改随夫姓。
比如Marry Cooper嫁给了Jim Tailor那她婚后就叫Marry Tailor.3.汉语姓氏和英国姓氏体系中,名字都有性别之分。
如Francis是男名,而Frances却是女名。
4.汉语名字的排列顺序和英语正好相反。
中国是先姓后名,而英国则相反。
5.在中国,称呼他人名字是一件很敏感的事,忌讳直呼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名字。
(2)称谓对比相同之处:这两种称谓体系的社会功能都一样,有利于保持、加强、甚至建立各种人际关系。
同时,他们都有通称、职务称谓、职业称谓、姓名称谓、不称等类型。
他们都受到性别、年龄、身份、地位等制约。
不同之处:1.汉语中某些亲戚称谓可用于非亲属成员之间。
比如汉语中“阿姨”就可以用于称呼年龄偏大的妇女,而在英国这种用法不普遍。
2.有时有些称谓语无法在对方称谓语体系中找到相对应的称谓。
如英语中“sir”一词,尽管很多人都译成“先生”,实际上它比汉语中“先生”的含义要广。
汉语中“先生”一词大多只用于对大教育家、大理论家及学者文人的尊称。
(3)问候对比相同之处:1. 问候具有相互性。
无论在中国还是英语国家,甲问候了乙,乙必然会做出反应。
中国人相见均喜欢用“你好”来问候对方;而英国的人们初次见面大多会说“How do you do?”2. 问候形式受时间、地点、场合、地位、身份等因素影响。
例如“新年好”“新年快乐”只能在一年中的某个特定时段使用。
不同之处:即问候语的表达方式。
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见了熟人长爱用“你吃过饭了?”“干什么去?”“你去哪啦”等话来问候对方。
而在英国的人看来,这无疑是侵犯个人隐私,他们通常会用谈天气来问候对方。
(4)教育差异中英应试教育之差,应该是外界呼声甚高的。
中国的学生在老师和学生的带领下过于追求成绩,而英国的老师则注重学生品格上的教育。
同时英国的教育课堂十分开方,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比之下,中国的教育过于拘谨,这也是东方和西方的一大差异。
英国教育仿佛大部分的时光都在讨论当中度过,而且上课时间很短暂,上课的时候还可以随时提问和解答,课后的作业也相当少。
那么我们呢?很真实的说,看见的永远是忙碌的学生以及忙碌的家长。
中国的古语是这样描述学习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们的祖先以高山和大海来比喻学习。
于是我们自觉埋头学习。
英国的课堂上,学生非常的自由,听不懂是老师的问题。
在中国的课堂上我们是默默的聆听者和安静的模仿者。
在教育方面,中西方在看重知识方面是不同的。
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英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英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
在教育这一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5)节日差异中国由于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在节日方面有着较为浓厚的农业色彩,也有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
封建社会造成中国的节日以家庭内部为中心,而英国则是以自我为中心。
英国的节日通常受到宗教色彩的影响,向往自由,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没有中国紧密。
(6)宴客对比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林语堂先生说,英国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不足道。
在英国人眼中,饮食为生存的必然条件。
所以英国的饮食文化,尤其是烹饪方面远逊色于中国。
他们请客时礼貌周全,但缺乏中国人的热情好客,饭菜也比不上中国的丰盛。
中国人以饮食为人生之至乐,所以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内心的欢快。
(7)家庭关系对比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是一家人。
哪怕成家立业,另立门户,和父母仍不分彼此,中国人把赡养父母,侍奉父母,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然而英国人却不同,子女一到成年,就会离巢而飞,父母不再抚养他们,而子女一旦独立,对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会,更别说赡养父母或几代同堂了。
英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父母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
子女一旦结婚,就得搬出去住,经济上也必须独立。
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
这种做法给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时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如果一大家子来购物,父母为小孩买东西天经地义,已成年子女为父母代付钱也是理所当然。
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
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
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
老外却不同,父母、子女各自理财,互不搭界。
现实中的英国,儿子可以是百万富翁,父母却照旧穷困潦倒,和中国人的“母以子贵”,“一人得道,合家升天”的中国传统实在天差地别。
(8)个人和集体荣誉对比英国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在英国人看来,谦虚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在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方面,英国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他们认为自己应该为自己负责。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英国文化鼓励人民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
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中国人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更愿意维护现状,保持和谐。
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
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主张同甘共苦,团结合作,步调一致。
(9)隐私对比由于受儒教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标榜“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事无不可与人言”,因此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视自己的隐私,也不尊重他人隐私。
而在英国,这是无方想象的,他们认为隐私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英国的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
他们对于年龄、婚姻、收入等都不愿公之于众。
但隐私也不是绝对的。
对于一些官员、明星而言,是没有隐私权的。
(10)婚姻对比英国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
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
一个人有权选择和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就有权作第二次选择。
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
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
而中国人的婚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这是因为中国人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谨慎对待,认真选择,一旦决定了,就不会轻易改变。
而且中国人一向把婚姻当作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喜新厌旧,或是第三者插足都被认为是极不道德的。
(11)禁忌对比在跨文化旅游交际中,往往会遇到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禁忌。
“禁忌”一词,国际学术届统称为“塔布”,英语音译“Taboo”.禁忌几乎无处不在,小至衣食住行,大至政治外交等都有禁忌的身影,故择要加以介绍。
社交禁忌:在英语国家,拜访某人须事先预约,带上一些小礼物,准时拜访,不可提早拜访,忌突然造访。
②饮食禁忌(餐桌禁忌):在英国喝汤是忌出声;进餐时,忌狼吞虎咽;用刀叉时忌弄响水杯,取菜时,刀叉忌出声。
进食时,忌口中有食物还说话。
餐毕,刀叉按规矩放好,忌当众剔牙。
中国吃饭时忌用筷子敲空碗;忌把筷子悬空中,眼睛搜索爱吃的菜;忌把筷子插在盛满饭的碗中;数字禁忌:“三”几乎在所有的东西方国家都受到尊重,被视为神性、尊贵和吉祥的象征。
“四”在中国,他被视为一个不吉祥大刀数字。
由于和“死”同音,车牌号码,电话号码尾数有四的就不欢迎。
人们尤其要避开“十四”(谐音“要死”)。
在英国,在选择结婚日子时,人们一般会避开周四,认为“星期四,运气衰”。
“六”在中国是吉祥的数字,意味着顺顺利利,俗话说“六六大顺”。
“七”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是吉祥的。
因为上帝在七天内创造了万物。
“十三”在中国和英语国家都是不吉利的数字。
尤其在英语国家,“十三”可是个令人恐惧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