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之摆动类手法22张
合集下载
推拿手法学:摆动类手法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的定义:
以拇指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通过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运动,使所产 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术式
• 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眼; • 以拇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 • 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以及拇指骨间关节屈伸运动
摆动类手法--揉法
➢ 动作要领: • 摆动类揉法--拇指揉、中指揉法
• 以拇指(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微屈或伸直,以肘关 节为支点,前臂部主动施力,带动腕及拇指(中指)在施术部位上做 环转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频率为每分钟120~ 160次左右。
摆动类手法--揉法
➢ 动作要领: • 环转类揉法--握拳揉法、掌揉法、五指揉、掌根揉、叠掌
摆动类手法--揉法
➢ 动作要领: • 摆动类揉法--鱼际揉法
• 腕关节微屈或水平状,拇指内收,食、中、无名及小指自然伸直,以 大鱼际附着于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带动 腕关节左右摆动,使大鱼际在施术部位上作轻缓柔和的揉动,并带动 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频率为120~160次/min。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史载:丁凤山(1843-1916),原名丁永春,扬州西门人士。自幼随父丁富山习 武,为清代咸丰年间武秀才。后任七品旗牌官,往返于中国与朝鲜之间遣送公文。 在一次从京城送公文到辽东半岛的途中,因大水而误了日期,无法复命,以至一病 不起。幸遇精通少林武术与一指禅功的河南奇人李鉴臣,以一指禅功为其点穴治疗 得愈。愈后,丁凤山即拜李为师,得其真传。此后,丁凤山在家乡扬州以一指禅推 拿行医,治愈不少疑难杂症,一时声名闻于扬州、南京等地。在为上海道台刘燕冀 疗疾后,丁凤山迁居上海,继续行医的同时,也广收门徒,使得丁氏一指禅推拿按 摩学派得以发扬光大。1916年,丁凤山在应邀赴杭州为浙江督军之妻治病的途中, 突发疾病而逝。
推拿摆动类手法

揉法是一种推拿手法,通过揉捏、揉搓、揉按等方式,达到放松肌肉、缓 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等效果。
揉法可以分为轻揉、重揉、旋转揉等多种手法,每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作 用和适用范围。
揉法可以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如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可以有效 缓解肌肉酸痛、僵硬等问题。
揉法还可以与其他推拿手法配合使用,如推法、拿法等,以达到更好的治 疗效果。
振法
振法是一种摆动类手法,通过快速、小幅度的摆动来刺激穴位
振法主要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疾病
振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提高关节灵活性
振法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对皮肤和肌肉造成损伤
摆动类手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技巧
摆动类手法的基本动作: 包括推、拿、揉、捏、搓 等
摆动类手法的力度控制: 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调 整力度
禁忌症
骨折、脱臼、扭伤等急性损 伤
添加标题
孕妇、经期妇女等特殊人群 添加标题
严重骨质疏松、骨关节疾病 等骨骼疾病
神经损伤、神经病变等神经 系统疾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皮肤破损、感染、过敏等皮 肤问题
添加标题
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 管疾病
添加标题
恶性肿瘤、恶性贫血等恶性 疾病
摆动类手法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注重安全性,降低操作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摆动类手法的定义
揉法可以分为轻揉、重揉、旋转揉等多种手法,每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作 用和适用范围。
揉法可以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如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可以有效 缓解肌肉酸痛、僵硬等问题。
揉法还可以与其他推拿手法配合使用,如推法、拿法等,以达到更好的治 疗效果。
振法
振法是一种摆动类手法,通过快速、小幅度的摆动来刺激穴位
振法主要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疾病
振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提高关节灵活性
振法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对皮肤和肌肉造成损伤
摆动类手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技巧
摆动类手法的基本动作: 包括推、拿、揉、捏、搓 等
摆动类手法的力度控制: 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调 整力度
禁忌症
骨折、脱臼、扭伤等急性损 伤
添加标题
孕妇、经期妇女等特殊人群 添加标题
严重骨质疏松、骨关节疾病 等骨骼疾病
神经损伤、神经病变等神经 系统疾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皮肤破损、感染、过敏等皮 肤问题
添加标题
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 管疾病
添加标题
恶性肿瘤、恶性贫血等恶性 疾病
摆动类手法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注重安全性,降低操作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摆动类手法的定义
遵义医专推拿学5-摆动类手法

三、操作
• 沉肩 • 垂肘 • 悬腕 • 指实掌虚 • 紧推慢移
• 频率:120~160次/分
四、动作要领
• 1.沉肩:肩关节放松。 • 2.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使肘尖于最低
点,肘尖距胸壁 20厘米,约3个拳头的距 离。 • 3.悬腕:腕关节自然悬曲,在保持腕关节 放松下,尽量使腕关节悬曲90度。 • 4 . 指实掌虚:拇指自然着力,使拇指罗 纹面吸定于一点,不可摩擦。 手掌部与其 余四指放松,自然弯曲,掌心虚空。 • 5. 紧推慢移:摆动速度要快,移动速度要 慢。
揉法
揉法
⑴ 鱼 际 揉
⑶搓揉 类手法 ①揉法
⑵掌根揉
⑶ 指 揉 ⑷全掌揉
四、动作要领
1 .本法贵在柔和,所施压力要小而轻柔。揉转的幅 度要由小而大,用力应先轻渐重。
2. 要吸定在操作部位上,带动皮下组织作回 旋运动,不得在皮肤表面摩擦或滑动; 3.动作要灵活、连贯,富有节律性。 4.往返移动时应在吸定的基础上进行。 5. 频率:120~160次/分。
五、注意事项
• 1.起始动作: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
盖住拳眼,拇指吸定。 • 2.力量来源:放松的力 • 3.频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钟120-160次
• 4 . 指实掌虚:外摆和回摆时,用力轻
重为3:1 。称“摆三回一”。
• 5.移动:紧推慢移。
六、临床应用
本法的特点是着力点面积小,作用 力压强大,深透性强,刺激量的大小可 根据需要随意调节,是一种持续的节律 性的柔和刺激。 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及痛点操作。
是临床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本法除头面、 前颈及胸腹外,其他部位均可使用,特别 适用于腰背、腰臀及四肢肌肉较为丰厚的 部位。
摆动手法

胸前距身体15cm左右桌子上,然后 按照本法操作步骤,熟悉手法要领, 从基本动作开始左右交替练习。练 到具有一定持久力时,再转入人体 操作练习。
滚法
训 练 时 的 体 位
练习时要注意:
(1)滚法吸定点为小指掌指关节背
侧。这点附着于一定部位,以肘部 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 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2)腕关节屈伸幅度120º (屈80º , 伸40º ,掌背尺侧仅1/2接触治疗部 位。
[临床应用]
1、滚法压力大而柔和,接触面积较
广,适用于肩背、腰臀、四肢等肌 肉丰厚的部位(除却面部、腹部等 的所有部位) 2、多用于运动功能障碍,如四肢、 腰背疼痛、麻木、瘫痪等症状
[作用]
1、舒筋活血
2、滑利关节
3、缓解肌肉、韧带痉挛 4、增强肌肉、韧带活力,促进血液
一指禅推法
坐 位 垂 肘 、 悬 腕 推 法
一指禅推法
手 握 空 拳 指 端 着 力
一指禅推法
腕 部 向 内 摆 动
一指禅推法
腕 部 向 外 摆 动
[练习方法] 分为两个阶段 先在沙袋上练习,目的是锻炼指力和掌 握一指禅推法手法要领; 在人体上操作训练,目的是使手法能适 应人体各个不同部位的需要而灵活变化 运用。
循环及消除疲劳的作用
滚法的变化
1、拳滚法:手握拳,以指间关节着力。 2、小鱼际滚法:
3、大鱼际滚法:
4、前臂滚法:
2、一指禅推法
目前称一指禅流派,包括滚、捻、缠、
搓、揉、抄法等,其中一指禅推法是 “一指禅流派” 的主要手法。此流派发 源于清· 李鉴臣,以后由上海的朱春连、 王继松二位老先生(四代门生)继承下 来,在上海一带较为盛行。
推拿手法02摆动类手法

03 摆动类手法应用
肩部摆动类手法
动作要领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医者站于 患者患侧,用拇指或掌根部在肩 部痛点处进行摆动,力度适中, 摆动幅度由小到大。
注意事项
摆动过程中,医者要保持与患者 身体的协调,避免过度用力或突 然发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髋部摆动类手法
动作要领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患侧, 用双手托住患者膝关节上方,轻轻摆 动髋部,使髋关节做被动屈伸运动。
感谢您的观看
04 摆动类手法的注意事项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摆动类手法适用于缓解肌肉紧张、舒缓肌肉疼痛、促进血液 循环等,尤其适用于软组织损伤、肌肉疲劳等病症。
禁忌症
摆动类手法不适用于骨折、关节脱位、炎症等急性损伤,以 及恶性肿瘤、严重心脏病等严重疾病。孕妇和儿童应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推拿治疗。
操作注意事项
力度适中
02 摆动类手法的基本要领
动作要求
摆动类手法要求动作轻快、均匀,摆 动幅度要适当,摆动过程中不能停顿 或中断。
摆动类手法要求摆动的幅度要从小到 大,逐渐增加,以避免过度刺激肌肉。
摆动类手法要求摆动的方向要与肌肉 纤维的走向相垂直,以充分放松肌肉。
力度要求
摆动类手法要求力度 适中,以不引起疼痛 为度。
案例二
患者取侧卧位,医者站在患者身旁,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在患者肩部进行前后摆动,力度适中,摆动范 围由小到大,反复操作5-10分钟。
髋部摆动类手法案例
案例一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旁,用双手掌根部在患者髋部进行左右摆动,力度适中,摆动范围由 小到大,反复操作5-10分钟。
案例二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在患者腿外侧,用双手在患者髋部-10分钟。
摆动类手法:滚法

动作要领:
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
摆动类手法—㨰法
• 动作要领:
• 肩关节略前屈,外展,上肢与胸壁间 相隔约一虎口的距离;
• 上臂与前臂的夹角为120°至150°; • 前臂与受术体表的夹角30°至60°;
摆动类手法—㨰法
临床应用: 特点:接触面积大,刺激平和舒适; 功效:松解粘连、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 主治:以运动系统疾病和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为主; 适用部位:颈肩背部、腰臀部、四肢等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摆动类手法--滚法
指骨间关节滚法(拳滚法) 术者手握空拳,拇指盖住拳眼,用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近 端指骨间关节背面吸定于受术部位,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摆 动,带动腕关节做屈伸运动。
摆动类手法--滚法
临床应用: 舒经通络、理气止痛功效; 适用于头颈部、项部和腹部。
摆动类手法
㨰法
摆动类手法—㨰法
㨰法:
以手背近尺侧部分在受术部位做节律性往返 由一指禅推法流派原来的滚法发展而来,
滚动的手法。
㨰法推拿流派的标志性手法。
摆动类手法—㨰法
术式:
术者五指自然放松,以小指掌指关节背 侧为主吸定于受术部位,以沉肩、以肘 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 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使手背 近尺侧做节律性往返运动。
摆动类手法—㨰法
滚法分类:
㨰法 滚法 肘滚法
作用轴
滚
法
三
吸定点
要
素
接触面
摆动类手法—㨰法
动作要领:
向外滚动 前臂外旋,配合屈腕 向内回复 前臂内旋,配合伸腕
摆动类手法--㨰法
腕关0~80°,
前
回滚时背伸约30 ~ 40°)
滚
回 滚
摆动类手法--㨰法
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
摆动类手法—㨰法
• 动作要领:
• 肩关节略前屈,外展,上肢与胸壁间 相隔约一虎口的距离;
• 上臂与前臂的夹角为120°至150°; • 前臂与受术体表的夹角30°至60°;
摆动类手法—㨰法
临床应用: 特点:接触面积大,刺激平和舒适; 功效:松解粘连、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 主治:以运动系统疾病和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为主; 适用部位:颈肩背部、腰臀部、四肢等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摆动类手法--滚法
指骨间关节滚法(拳滚法) 术者手握空拳,拇指盖住拳眼,用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近 端指骨间关节背面吸定于受术部位,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摆 动,带动腕关节做屈伸运动。
摆动类手法--滚法
临床应用: 舒经通络、理气止痛功效; 适用于头颈部、项部和腹部。
摆动类手法
㨰法
摆动类手法—㨰法
㨰法:
以手背近尺侧部分在受术部位做节律性往返 由一指禅推法流派原来的滚法发展而来,
滚动的手法。
㨰法推拿流派的标志性手法。
摆动类手法—㨰法
术式:
术者五指自然放松,以小指掌指关节背 侧为主吸定于受术部位,以沉肩、以肘 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 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使手背 近尺侧做节律性往返运动。
摆动类手法—㨰法
滚法分类:
㨰法 滚法 肘滚法
作用轴
滚
法
三
吸定点
要
素
接触面
摆动类手法—㨰法
动作要领:
向外滚动 前臂外旋,配合屈腕 向内回复 前臂内旋,配合伸腕
摆动类手法--㨰法
腕关0~80°,
前
回滚时背伸约30 ~ 40°)
滚
回 滚
摆动类手法--㨰法
摆动类手法

(二)一指禅推法
以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治疗 部位,沉肩、垂肘、悬腕,以周期性的 肘关节屈伸带动前臂与腕关节作内外摆 动,以及拇指关节屈伸的联合动作。
1、动作结构
术者取坐位或直立位, 预备动作: 沉肩、 垂肘、 悬腕:腕关节屈曲向下悬垂,使桡骨下端 与第一掌骨在腕关节处的夹角在90-110度之间、 掌虚:食、中、无名、小指呈自然屈曲状, 手握空拳,不要用力捏紧、 指实:拇指伸直盖住拳眼,以指峰或罗纹 面着力,稳定的支撑在治疗部位,使拇指与治 疗部位呈90度直角
常用操作
⑴掌背滚:用手背近小指侧部,或小指、无名指、 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一定部 位上,通过碗关节屈伸外旋作往还移动,使之 产生的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一定部 位。 ⑵指间关节滚法:用第二三四五掌指关节背侧吸 附于治疗部位,以腕关节的屈伸动作,使手背 在治疗部位上做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 ⑶掌指关节滚法:用掌指关节背侧附着于治疗部 位,作往返来回的滚动。
指揉法
大鱼际揉法
掌根揉法
2、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⑴要吸定于操作部位,带动皮肤及皮下组 织一起回旋转动,不可在体表摩擦; ⑵施加压力不宜太大,幅度要由小到大; ⑶肩、肘、腕关节摆动要协调连贯,动作 要灵活,贵在柔和。 ⑷要有节奏,不能忽快忽慢。
3、临床应用
揉法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活血散 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安神镇惊等功效。 揉法作用力轻柔缓和而深透,通过揉 动形成的内摩擦,可在组织深层产生温 热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操作,是推 拿临床常用手法之一。
动作说明
动作从预备位开始,首先肱三头肌发力,使肘关 节略伸,同时前臂旋后肌与肱二头肌协同收缩,使前 臂向后转臂约45度的外摆位,此时桡骨下端交叉到尺 骨前方,并带动腕关节向前折屈,使弓成半圆形的手 背沿支撑面向外滚动; 接着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与旋后肌群放松,旋前 肌群收缩,使前臂向内做旋前转臂,经中立位再向内 摆动,此时桡骨又回到尺骨的后方,腕关节随之由屈 过渡到伸,手背的着力面在施术部位上完成内摆的半 周滚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 一、摆动类手法
(一)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是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 锋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通过前臂与 腕部的来回摆动,带动拇指关节作屈伸活动, 使之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的一 种方法。
1.动作要领 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 肘关节略低于腕部。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 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运动。 压力平稳,不可用蛮力,摆动幅度要均匀, 动作要灵活,要紧推慢移。手法频率每分钟 120~160次。
一指禅推法(一):拇指自然伸直,余四指呈 半握拳状,拇指盖住拳眼,用拇指端罗纹面或 拇指桡侧着力于施术处。
沉肩、垂肘、悬腕
手握空拳、拇指自然着力
一指禅推法(二):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主动 左右摆动,带动腕关节和拇指节律性地摆动。
腕部向内摆动
腕部向外摆动
2.临床应用 本手法接触面积小,深透度大, 刺激量属于中等,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 有调和营卫,舒筋活络,健脾和胃,祛瘀消 积,调和脏腑的功能。临床上多用于伤、内、 外、妇、儿各科许多病症。如头痛,胃脘痛, 关节酸痛等病证。
(附)颤 法 定义:以手掌或掌指自然伸直着力于施术部位,用腕 部作急剧而细微的撮动,称为颤法。 一、手法操作及要领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手掌及掌指自然伸直平放于施术 部位,稍施压力与施术部位贴实,将力贯注于施力的 手及臂部,用腕力连同臂部作左右急剧而细微的摆动 (摆动的速度要快,幅度要小)摆而滞为颤。在施颤 中以腕的自然而有节奏的颤摆使施术部位产生温热、 颤动、舒适、松弛的感觉,此法常与振法合用。颤法 根据术者在施颤时发力的不同分为以力施颤法及以气 施颤法。又根据着力的大小分为单掌贴实颤法、虚掌 颤法、叠掌颤法等。
擦法
大鱼际擦法
大鱼际着力于施术 处,腕关节伸直,五指 自然伸开,肩关节为支 点,上臂主动运动,带 动大鱼际做前后或上下 方向的快速直线往返连 续擦动。
(一)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是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 锋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通过前臂与 腕部的来回摆动,带动拇指关节作屈伸活动, 使之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的一 种方法。
1.动作要领 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 肘关节略低于腕部。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 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运动。 压力平稳,不可用蛮力,摆动幅度要均匀, 动作要灵活,要紧推慢移。手法频率每分钟 120~160次。
一指禅推法(一):拇指自然伸直,余四指呈 半握拳状,拇指盖住拳眼,用拇指端罗纹面或 拇指桡侧着力于施术处。
沉肩、垂肘、悬腕
手握空拳、拇指自然着力
一指禅推法(二):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主动 左右摆动,带动腕关节和拇指节律性地摆动。
腕部向内摆动
腕部向外摆动
2.临床应用 本手法接触面积小,深透度大, 刺激量属于中等,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 有调和营卫,舒筋活络,健脾和胃,祛瘀消 积,调和脏腑的功能。临床上多用于伤、内、 外、妇、儿各科许多病症。如头痛,胃脘痛, 关节酸痛等病证。
(附)颤 法 定义:以手掌或掌指自然伸直着力于施术部位,用腕 部作急剧而细微的撮动,称为颤法。 一、手法操作及要领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手掌及掌指自然伸直平放于施术 部位,稍施压力与施术部位贴实,将力贯注于施力的 手及臂部,用腕力连同臂部作左右急剧而细微的摆动 (摆动的速度要快,幅度要小)摆而滞为颤。在施颤 中以腕的自然而有节奏的颤摆使施术部位产生温热、 颤动、舒适、松弛的感觉,此法常与振法合用。颤法 根据术者在施颤时发力的不同分为以力施颤法及以气 施颤法。又根据着力的大小分为单掌贴实颤法、虚掌 颤法、叠掌颤法等。
擦法
大鱼际擦法
大鱼际着力于施术 处,腕关节伸直,五指 自然伸开,肩关节为支 点,上臂主动运动,带 动大鱼际做前后或上下 方向的快速直线往返连 续擦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动作要领
肩关节放松, 沉肩
肩部不要耸起用力, 肩部下垂。
垂肘
上臂肌肉放松, 肘部自然屈曲 120~1400 。
松腕 手腕自然
屈曲。腕关节部 放松。
小指掌指关节背侧 为吸定点,小鱼际 掌背侧着力于治疗 部位上(掌背侧中、 无名、小指部位)。
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 前臂旋转和腕关节伸屈的复合运动 。
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 各部,老幼皆宜。
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 肿止痛 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胀痛,胸
闷胁痛,便秘泄泻等胃肠道疾患,以及因外 伤引起的红肿疼痛等。
(二)操作要求
1、手法吸定部位 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 辗动或跳动。
2、压力、频率、 摆幅度要均匀,动作要 协调而有节律。
3、手法频率 120—160次/分。
(三)与滚法的区别
滚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中的辅助手法之 一。
动作要领:腕部悬屈,掌握空拳,食中无
名小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为着力点,前臂作 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往返均匀的摆动(如 圆球状),随着腕部的摆动,四指的第一指 间关节在施术部位上作缓慢移动。
可用于有些神经系统疾患,软组织损伤 和运动系统疾患。
三、揉法
吸附于一定部位或穴位,带动该处的皮下组 织作轻柔缓和回旋揉动,称为揉法。
揉法分为掌揉,指揉两种。为多种流派的辅 助手法。
(一)动作要领
1、掌揉法 (1) 用手掌大鱼际 或掌跟或手掌吸定于 一定部位或穴位上。 (2) 腕部放松。 (3)以肘部为支 点,前臂作主动摆动, 带动腕做轻柔的揉动。
疾病,尤以治疗内妇科疾病,头痛,胃痛,
腹痛,面瘫,失眠,高血压,消化道疾病及
关节疾病等见长。
二、扌法
扌法是扌法推拿学术流派主要手法, 由丁季峰老师在继承祖传一指禅推拿的 基础上创立的。以手背部在体表进行连 续的滚动,称为衮法。以其滚动之力作 用于体表,刺激平和,安全舒适,易于 被人接受,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 ❖ 3、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 4、在拇指端或其罗纹面能吸定的基础上,再练
习在腕部摆动时,拇指端作缓慢直线往返移动 ,即所谓紧推慢移。
(三)临床运用❖源自本法由于接触面积小,压强大,因而渗
透度大,可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
本手法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
瘀消积、健脾和胃的功能。
❖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等各科
操作要求:压力均匀,动作灵活,频率
160次/分左右。
(四)临床运用
本法由于腕关节伸屈幅度较大,所以接 触面较广,压力较大,掌背尺侧面着力柔 和而舒适,故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 肉较丰厚的地方。
本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 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 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运动。
总的来说,本法动作要领贯穿着一个“松”字 。只有将肩肘腕掌各部都放松,才能使功力集中 于拇指,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动作灵活, 力量沉着,刚柔相济,柔和有力,才能称得上为 “一指禅” 功夫。
(二)操作要求
❖ 1、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 ❖ “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 2、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
(一)动作要领
沉肩
肩关节放松,肩部不要耸起 用力,肩部下垂。
垂肘
上臂肌肉放松,肘部自然 下垂,略低于腕部。
悬腕
手腕自然垂屈,不可将腕关节用力屈曲。 腕部放松。
掌虚
除大拇指以外 其余四指及手掌 都要放松,切不 可挺劲。
指实
用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 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手握成空拳状,四 指不着掌面,拇指伸直,食指中节桡侧抵 住拇指面或指间关节,使拇指关节活动时 起稳定作用。
2、指揉法: (1)用手指罗纹面吸 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 上,常用的有拇指揉; 中指揉;食、中、无 名三指揉等。 (2)腕部放松。 (3)以肘部为支点, 前臂作主动摆动,带 动腕和掌指轻柔和缓 的揉动。
(二)操作要求
(1) 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2) 频率120~160次/分。
(三)临床运用
定义:通过腕关节有节奏的摆 动,使手法产生的力轻重交替、 持续不继地作用于所施部位的 手法归类为摆动类手法。
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滚 法、 揉法三种
一、一指禅推法
❖ 一指,指大拇指;禅,即是定,吸定;推 法,并非是推,而是摆动。
❖ 用拇指的指端,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 是穴位上,沉肩垂肘,腕关节悬屈,通过前臂旋 转和腕关节的协调摆动,使产生的轻重交替 的功力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或是穴 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