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
《道德经》语录【三篇】
![《道德经》语录【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453cf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0.png)
【导语】《道德经》,⼜称《道德真经》、《⽼⼦》、《五千⾔》、《⽼⼦五千⽂》,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分家前的⼀部著作,为其时诸⼦所共仰,是春秋时期⽼⼦(即李⽿)所作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历最伟⼤的名著之⼀。
【《道德经》语录】 1、道可道,⾮常道。
名可名,⾮常名。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合抱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千⾥之⾏,始于⾜下。
3、故道⼤,天⼤,地⼤,⼈亦⼤。
域中有四⼤,⽽⼈居其⼀焉。
4、上善若⽔。
⽔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之所恶,故⼏于道。
5、⼈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
6、天下万物⽣于有,有⽣于⽆。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出⽣⼊死。
⽣之徒,⼗有三;死之徒,⼗有三;⼈之⽣,动之于死地,亦⼗有三。
9、有⽆相⽣,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下相盈,⾳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1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之治,虚其⼼,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常使民⽆知⽆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为,则⽆不治。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2、多⾔数穷,不如守中。
13、⼈之⽣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之⽣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强则折。
强⼤处下,柔弱处上。
14、天之道,其犹张⼸欤?⾼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补不⾜。
⼈之道,则不然,损不⾜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圣⼈常⽆⼼,以百姓⼼为⼼。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道⽣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贵德。
18、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常⾃然。
故道⽣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不有,为⽽不恃,长⽽不宰。
是谓⽞德。
19、修之于⾝,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老子道德经中的名言_名人名言精选
![老子道德经中的名言_名人名言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e83ef7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d.png)
老子道德经中的名言众所周知,道德经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其中的名言更是精华。
下面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子道德经中的名言,欢迎阅读。
更多资讯尽在栏目!老子道德经中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治人事天,莫若啬。
治大国,若烹小鲜。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25f38c8bd64783e08122bdb.png)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篇一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
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
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
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
所以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
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老子的名言名句推荐
![老子的名言名句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ddd7337be23482fb4da4c77.png)
老子的名言名句推荐1、希言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
《道德经》第十八章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5、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第九章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9、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1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1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1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1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道德经》第七章1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道德经》第十九章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第二章1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2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精选)
![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b42dd1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d.png)
1.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
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
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感悟】老子认为,事物达到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感悟】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
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
5、治大国若烹小鲜。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
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
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
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
小事不做,大事不成!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
![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816558d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8.png)
【导语】《道德经》的作者是⽼⼦,⽼⼦⼜称⽼聃、李⽿,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
下⾯是®⽆忧考⽹分享的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
欢迎阅读参考!1.道德经经典名句翻译与感悟 1、以正治国,以奇⽤兵,以⽆事取天下。
——出处:《道德经》第五⼗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兵,与民休息安定民⼼才能⾂服天下。
【感悟】治国须正,⽤兵须奇,顺应⾃然,才能达到⽆为⽽治。
这是⽼⼦关于治国、⽤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见⼩⽈明,守柔⽈强。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翻译讲解】:察见⼏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对外⼜能守持柔弱。
3、⼤成若缺,其⽤不弊。
⼤盈若冲,其⽤不穷。
⼤直若屈,⼤巧若拙,⼤辩若讷。
——出处:《道德经》第四⼗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但它的作⽤永不衰竭。
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没有穷尽。
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感悟】⽼⼦认为,事物达到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然。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处:《道德经》第五⼗⼋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感悟】这是⽼⼦具有辩证思想的名⾔。
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
5、治⼤国若烹⼩鲜。
——出处:《道德经》第六⼗章 【翻译讲解】:治理⼤国就像烹煮⼩鱼(⼀样的道理)。
【感悟】这是⽼⼦关于治国的⽅略。
⽑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
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 6、图难于其易,为⼤于其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做⼤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感悟】只有由易⼊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事。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事,必作于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于容易,天下的⼤事,必定起于细微。
老子 道德经 名句
![老子 道德经 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806641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e.png)
老子道德经名句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5、致虚极,守静篤。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9、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1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经典道德经名句及翻译分享
![经典道德经名句及翻译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e155d55915f804d2a16c151.png)
经典道德经名句及翻译分享篇一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
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4、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
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经典名句摘抄大全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经典名句摘抄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919848df78a6529657d536c.png)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经典名句摘抄大全《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的《道德经》经典名句: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5、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老子《道德经》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道德经》8、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老子》1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道德经》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道德经》1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道德经》1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道德经》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道德经》1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道德经》1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道德经》1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道德经经典名句长句
![道德经经典名句长句](https://img.taocdn.com/s3/m/5499d6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f.png)
道德经经典名句长句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春秋末期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所著。
这部作品以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深刻道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道德经开篇的第一句,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语言来表达,那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同样,“名”如果可以用文字来描述,那就不是真正的“名”。
老子以此表达了他对“道”的理解,即“道”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字的存在,它是无法用言语来完全表达的。
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句话是道德经中对“善”的最高赞美。
老子将“善”比喻为水,因为水能够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
这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正是老子所倡导的“善”。
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句话揭示了美与丑、善与恶之间的辩证关系。
老子认为,当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美,那么丑陋就产生了;当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善,那么不善也就出现了。
这表明,美与丑、善与恶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四、“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句话揭示了福祸相依的道理。
老子认为,好事和坏事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
这就提醒我们,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五、“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对知识和语言的理解。
他认为,真正有知识的人是不会轻易说出自己的知识的,而那些总是夸夸其谈的人往往并没有真正的知识。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谦虚谨慎,不要轻浮炫耀。
六、“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这句话体现了老子的人生观。
他认为,成功之后应该淡泊名利,回归自然,这才是顺应天道的做法。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懂得适时放下,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七、“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的十句经典名句
![老子的十句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4690d4c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a.png)
老子的十句经典名句老子,又称李聃,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道教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作《道德经》也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道德经》中,老子留下了许多经典名句,这些名句不仅具有哲学思想的深刻性,还带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
以下是老子的十句经典名句。
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道德经》的开篇,也是老子最著名的名句之一。
它表达了老子对道的理解和态度。
老子认为,道是超越人类认知和表达的,无法用言语和文字来描述和界定。
因此,凡是能被说得清楚的,都不是真正的道。
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名言表现了老子的人性观。
老子认为,天地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仁慈,它们只是把万物当做草芥一般看待。
相比之下,圣人更应该像草芥一样看待百姓,而不是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超然物外。
三、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而民自化。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的治国思想。
老子认为,治理大国就像烹制小鲜一样,需要恰到好处的火候和调味。
而治理的关键在于遵循道的原则,以道德来统治国家。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百姓才能自然而然地遵守法律。
四、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这句话是老子对知识和智慧的看法。
老子认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才是真正的智慧。
相反,认为自己已经全部知道了,就会变得病态。
因此,老子强调谦虚、审视自己的局限性,才能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五、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对事物本质和表象的看法。
老子认为,轻重之分是表象,而根本是重要的。
同样,躁动是表象,而安静才是真正的本质。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事物本质,追求内心的宁静。
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对修行的看法。
老子认为,道是无法被完全理解和掌握的,因此,越是学习,就越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相反,越是追求道,就越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因此,老子强调在修行的过程中要谦虚、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改进。
七、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最新-老子名言名句老子《道德经》语录集锦 精品
![最新-老子名言名句老子《道德经》语录集锦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b2390499b6648d7c0c74624.png)
老子名言名句,老子《道德经》语录集锦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1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7、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8、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1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经典道德经名句及翻译分享
![经典道德经名句及翻译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0560439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4.png)
【导语】《道德经》⽂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治国、⽤兵、养⽣之道,⽽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意深奥,包涵⼴博,被誉为万经。
下⾯是分享的经典道德经名句及翻译分享。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信⾔不美,美⾔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出处:《道德经》第⼋⼗⼀章 【翻译讲解】:诚实的语⾔不华美,华美的语⾔不诚实,善良的⼈不会花⾔巧语,花⾔巧语的⼈不善良;⼤智的⼈不杂博,杂博的⼈不智慧。
【感悟】⽼⼦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五千⾔的精辟结语。
2、我有三宝,持⽽保之:⼀⽈慈,⼆⽈俭,三⽈不敢为天下先。
——出处:《道德经》第六⼗七章 【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是慈爱,⼆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感悟】⽼⼦提出“三宝”作为⾃⼰的理论基础。
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三宝”的核⼼。
3、善为⼠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者为之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章 【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的,不与敌⼈正⾯交锋,善于⽤⼈的⼈对⼈谦下。
【感悟】“处下”与“不争”是⽼⼦思想的重要⽅⾯。
此处结合⽤兵、⽤⼈,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
4、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出处:《道德经》第六⼗九章 【翻译讲解】:两军势均⼒敌,哀痛的⼀⽅胜利。
【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前,战⽃⼒。
5、民不畏威,则⼤威⾄。
——出处:《道德经》第七⼗四章 【翻译讲解】:当⼈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感悟】赢得民⼼,关注民⽣,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6、圣⼈⾃知不⾃见,⾃爱不⾃贵。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圣⼈有⾃知之明⽽从不⾃我表现,有⾃爱之⼼从不⾃显尊贵。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7d2006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4.png)
【导语】《道德经》的作者是⽼⼦,⽼⼦⼜称⽼聃、李⽿,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
下⾯是©⽆忧考⽹分享的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上善若⽔,⽔善利万物⽽不争。
——出处:《道德经》第⼋章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样,⽔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却安居其下⽽不与之争。
【感悟】⽔是⽣命的源泉。
这⾥⽤⽔⽐喻上善者的⼈格。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记中写道:“做⼈应该像⽼⼦所说的如⽔⼀般。
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再向前流去。
容器是⽅的,它成为⽅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
因此它⽐⼀切都重要,⽐⼀切都强。
” 2、不⾃见,故明;不⾃是,故彰;不⾃伐,故有功;不⾃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出处:《道德经》第⼆⼗⼆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便能更明了世事;不⾃以为是,反⽽能更彰显⾃⼰;不⾃我夸耀,反⽽能成就功业;不⾃⾼⾃⼤,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种天道⾃然准则,它实际上是⼀种以不争为争的君⼦之术和处世之⽅。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故能长⽣。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存,所以能够长久⽣存。
【感悟】天地不⾃⽣,故能长⽣,⽼⼦以天地体现⼤道之品格⽽昭⽰⼈类社会。
4、飘风不终朝,骤⾬不终⽇。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早晨,倾盆⼤⾬下不⼀天。
【感悟】⽼⼦主张“希⾔⾃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然的。
飘风、骤⾬不能持久,故尔:*是不会持久的。
5、五⾊令⼈⽬盲,五⾳令⼈⽿聋,五味令⼈⼝爽,弛骋⽥猎令⼈⼼发狂,难得之货令⼈⾏妨。
——出处:《道德经》第⼗⼆章 【翻译讲解】:五颜六⾊使⼈眼花缭乱,五⾳(铿锵)使⼈听觉不敏,五味悦⼝使⼈⼝味败坏,驰马打猎使⼈⼼发狂,珍贵的财物使⼈偷和抢。
道德经经典名句,道德经最经典的一句话
![道德经经典名句,道德经最经典的一句话](https://img.taocdn.com/s3/m/05ddf4bb915f804d2b16c1b6.png)
道德经经典名句,道德经最经典的一句话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道德经》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道德经》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老子》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道德经》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道德经》10、功成身退,天之道。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12、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道德经》1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老子《道德经》1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道德经》1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道德经》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道德经》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19、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2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老子《道德经》2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道德经》2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道德经》2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道德经》2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老子《道德经》2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道德经》2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
老子名言集锦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4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
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
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
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
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
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12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
13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
14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15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
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2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
2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24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25为无为,则无不治。
(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2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
27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道规律,叫作明智。
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
2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
2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
30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
3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35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6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3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40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4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3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4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