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数学科课程是比较科学严谨的一门课程,学生一贯都觉得数学枯燥生硬,泛味,无感情。怎样才能把这种状况改变,把冰凉的数字变得生动、趣味,活灵活现起来,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师生在轻轻松松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在长期的实践中,有些粗浅的体会,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1创设心悦的语言交流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是单向的,它具有交互性,只有在交流中,教师的语言信号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师生的思维才能碰撞出火花,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学习成效更显著,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语言作用。例如:我们讲《同类项》时,可以找学生熟悉的情景。老师讲:平时我们都到过动物园参观,发现这种现象,老虎关在一个笼子,熊猫关在另一个笼子,而不把它们关在同一个笼子,可以问这是为什么?自然学生就比较感兴趣,很多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讲为了安全;有的讲为了好管理等等,老师可继续问,生活中还有这种例子吗?学生会讲:把各种资料都分类保管等,教师这时适时表扬学生,你们好聪明,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养成分类的习惯很好,生活所见能在数学中使用。学生听到表扬心情愉快,自然学生思维活跃跟着老师的导向走。老师顺势展示出数学式子:5a和30a,2b2和6b2,-3xy和7xy;-13㎡n和4㎡n。提问;它们是同类吗?是同类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融洽互相交流,渐步让学生归纳得出“同类项”的概念,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到下课铃响了,学生还余兴未尽。但在以前我们的教学往往是以如下的语言交流方式进行的,在“分式”的教学时,老师讲: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分式》,首先我告诉大家分式的概念,“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未知数且B不等于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为分子,B为分母。请同学们记住概念,下面我们讲解例题,……”我们发现学生表情很茫然,不知所措,对分式的知识听起来枯燥、泛味,接受起来,被动、生硬、难消化。久而久之,对数学的兴趣就减弱,学数学就成为负担。上面两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少年儿童在无拘无束、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增强。所以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多引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数学例子,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为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由于知识的储备和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生活经历的积累等方

面教师处在优势。教学中最容易出现教师“一手遮天”和“一言堂”的局面。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只能当教师的听众,没有发言权,只能成为课堂的旁观者。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体意识就得不到体现。这样的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没有愉快、轻松可言,学生的思维就不会活跃,受到制约,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我们只有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思考、提问、讨论、总结和概括等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才有积极思考的动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时,可以这样做:先引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如果有居民住宅区三个,恰好处于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这样直角三角形三边代表公路,为了方便居民生活,计划修建一个供气站,为公平起见,请你作为设计师,把这个供气站修建在何处?学生就会回答:三个居民区一定要与供气站距离相等。教师接着说:请设计师的你,把供气站的最佳位置定出。学生想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有上面的假设,现在我用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表示三个居民区,为了使供气站到A、B、C的距离相等,根椐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我做了线段AC、BC的垂直平分线,它们的交点D就是供气站的最佳位置。教师继续引导说:若隐藏垂直平分线,你观察一下供气站的位置在哪里?学生回答:在斜边的中点上。教师发问:这仅仅是我们肉眼观察得到的,D点到底是不是在斜边的中点上呢?谁来证实一下我们的观察结果是真或假?学生沉思片刻,马上有同学讲:D点既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也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DA=DC=DB通过度量我发现DA=BD=2.0㎝,斜边AB=4.0㎝,也就是DA+BD=AB,所以,D点一定在斜边的中点上,且CD还是AB边的中线,2CD= AB。教师继续引导,让学生找出一般规律,从而得出定理。教师问:通过探索你们发现这个供气站正好在直角三角形斜边AB的中点上,且CD= ?AB,这是偶然的吗?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这一特点?这时有学生回答,我画一个锐角三角形,D点到点A、B、C的距离相等,但它不在AB边上,而是在三角形ABC的内部。教师继续引导,还有没有另的方法来证明你们的观察结果?学生回答:我直接画一个普通三角形ABC,取BC 边上的中线AD,观察数据AD=2.1㎝,BC=3.1㎝,显然AD≠?BC,也就是普通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并不等于这一边的一半。教师接着引导,通过你们的实验和观察,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上面的实例告诉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老师稍作引导,学生能动口、动手、动脑,对知识学习易于理解,学得快,记得牢,学得轻松愉快,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我们的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自然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打开学生的心门

由于教师有知识和社会阅历丰富的优势,往往会垄断课堂,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体意识“置若罔闻”。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出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学生,那是我们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内因,老师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而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首先必须打开学生的心门,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给机会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除了正常学生回答提问之外,可以尽量接受不正常时机发表的意见。比如:在老师讲课时,学生的“插嘴”;在教师发表见解时学生唱“反调”;学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接话”。……其实这都是学生提问和答问的一种不常规方式,则需要教师的包容和接纳,好好利用。我们老师不能简单把它们都归为“捣乱”,加以制止,我们老师要从学生的“插嘴”中找出有价值的问题;从学生唱“反调”中发现有道理的进行借题发挥,课堂上的精彩时常是这样生成的。我们再加引导,效果将会更好,为了师生更平等的交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幽默一些,以一颗平常心融入学生的心灵中,使教师变得亲切真诚,不知不觉拉近师生的距离,正是“亲其师而信其言”。教师得到学生信任,学生能够平等与老师对话,这样轻松自在的教学环境,学生自然把心里见解讲出来,将心扉打开,就会迸发出无穷的智慧,很多预想不到的解题思路自然出来,学生吸纳知识的容量比平常多,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4个性化教学

学习者是以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所得的结论是不同的。我们老师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简单生硬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对部分学生而言常规的教法作用是不大的。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做到走进每个学生的世界,学会从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分享学生的喜怒衰乐,欣赏学生的“闪光”之处,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情与认识,从学生的单纯中得到满足。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是每个教师的“使命”,所以我们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从“固定化设计”走向“人性化设计”,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这里尊重的是每个学生生命的发展与创造。教师需要真诚投入进每个学生的心灵中,进行生命的对话,生命对话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这种对话是一种独特的自我领会,是一种在领会中进行发现和创造,是一种富具个性的学习活动,而这一切的生成全靠教师营造出生命对话的环境,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学生在这种个性化的教学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真心的爱,真情的付出,对他生命的作用。由此,对教师产生崇敬之情,感恩之心,无形中规范了他的行为,从而跟着教师的导向,学习知识,从学到的知识中,获得收益,得到快乐,得到激发,有了知识的创新。

教师通过上面几方面的努力,基本上把学生带进一个从内心环境到课堂环境都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全方位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