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五章脂和生物膜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脂质和生物膜_PPT幻灯片
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 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 和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不能 自身合成,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 酸。
营养学上最具价值的脂肪酸有两类
n-3(或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从甲基端 数,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三和第四碳原子之间 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系统名
碳原子及 双键数
双键位置
△系
n系
族 分布
十六碳一烯酸 16:1
9
7
ω-7 广泛
十八碳一烯酸 18:1
9
9
ω-9 广泛
十八碳二烯酸 18:2
9,12
6,9
ω-6 植物油
十八碳三烯酸 18:3
9,12,15
3,6,9
ω-3 植物油
十八碳三烯酸 18:3
6,9,12
6,9,12 ω-6 植物油
廿碳四烯酸 20:4 5,8,11,14 6,9,12,15 ω-6 植物油
磷脂的结构类型
X= H X= CH2CH2N(CH3)2 X= CH2CH2NH2 X= CH2CH(OH)CHOH X= CH2CH(NH2)COO-
OH OH
O O CH2O C R1 R2 C O CH O
CH2O P O X OH
磷脂酸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甘油
X=
OH
O
OH OH
自身合成 以脂肪形式储存,需要时从脂肪动员 产生,多为饱和脂酸和单不饱和脂酸。
食物供给 包括各种脂酸,其中一些不饱和脂 酸,动物不能自身合成,需从植物 中摄取。
不饱和脂酸的分类
单不饱和脂酸 多不饱和脂酸
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
营养学上最具价值的脂肪酸有两类
n-3(或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从甲基端 数,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三和第四碳原子之间 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系统名
碳原子及 双键数
双键位置
△系
n系
族 分布
十六碳一烯酸 16:1
9
7
ω-7 广泛
十八碳一烯酸 18:1
9
9
ω-9 广泛
十八碳二烯酸 18:2
9,12
6,9
ω-6 植物油
十八碳三烯酸 18:3
9,12,15
3,6,9
ω-3 植物油
十八碳三烯酸 18:3
6,9,12
6,9,12 ω-6 植物油
廿碳四烯酸 20:4 5,8,11,14 6,9,12,15 ω-6 植物油
磷脂的结构类型
X= H X= CH2CH2N(CH3)2 X= CH2CH2NH2 X= CH2CH(OH)CHOH X= CH2CH(NH2)COO-
OH OH
O O CH2O C R1 R2 C O CH O
CH2O P O X OH
磷脂酸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甘油
X=
OH
O
OH OH
自身合成 以脂肪形式储存,需要时从脂肪动员 产生,多为饱和脂酸和单不饱和脂酸。
食物供给 包括各种脂酸,其中一些不饱和脂 酸,动物不能自身合成,需从植物 中摄取。
不饱和脂酸的分类
单不饱和脂酸 多不饱和脂酸
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
第五章 脂类和生物膜
功能:选择性透过物质运输通道,信息识别受体。
以非共价键结合
静电力结合
Pr分子末端片段插入膜中
以单一a螺旋跨膜
以多段a螺旋跨膜
通过共价键结合的脂插膜
(三)糖类
质膜:糖类占质膜2-10%,大多与膜蛋白结合,少数与膜脂结合。 内膜系统
分布于质膜表面的糖残基形成一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细胞外壳-糖萼)
糖蛋白功能:糖蛋白与大多数细胞的表面行为有关,细胞与周围环境的 相互作用都涉及到糖蛋白,在接受外界信息及细胞间相互识别方面有重 要作用。 二、生物膜的分子结构 (一)生物膜中的分子作用力 1、静电力:一切极性和带电基团之间,相互吸引或排斥 2、疏水作用:对维持膜结构起主要作用 3、范德华力:使膜中分子彼此靠近,在膜结构中也很重要。
四、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机体的损伤 1、中间产物自由基导致蛋白质分子的聚合 2、脂质过氧化终产物可与蛋白质的氨基发生作用导致多肽 链的链内交联和链间交联。被修饰了的蛋白质和酶失去生 物活性,导致代谢异常。 3、脂质过氧化对膜的伤害 脂质过氧化的直接结果是不饱和脂肪酸减少,膜脂的 流动性降低。 4、脂质过氧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5、脂质过氧化和衰老 老年斑、老年色素、脂褐素、黑色素
(二)膜蛋白 20-25%蛋白质与膜结构相联系,根据在膜上的定 位可分为膜周边蛋白质和膜内在蛋白质。 1、膜周边蛋白质(占膜蛋白的20-30%—外周蛋白 分布于膜的脂双层表面,通过静电力或非共价键与 其它膜蛋白相互作用连接到膜上,膜周边蛋白易于 分离,改变离子强度或金属螯合剂可提取,这类蛋 白质溶于水。 2、膜内在蛋白质(占膜蛋白的70-80%)
②协助扩散—溶质在顺浓度梯度扩散时,依赖于特定载体。 这些载体主要是镶嵌在膜上的多肽或蛋白质,属于透性酶 系,通过载体构象的变化完成运输,如:红细胞膜对葡萄 糖的运输。 两者的区别:协助扩散具有明显的饱和效应。 (二)主动运输(运送) 定义:凡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运输过程。 特点:①专一性(有的细胞膜只能运输氨基酸,不能运输葡 萄糖);②运输速度可达到饱和状态(需载体蛋白);③ 方向性(细胞总是向外运输Na+,向内运输K+以维持正常的 生理功能)④选择性抑制(乌本苷抑制Na+向外运输,根皮 苷抑制肾细胞对G的运输)⑤需提供能量 主动运输过程发生需要两个体系:一是参与运输的传递体、 二是酶系组成的能量传递系统。
生物化学 第五章 生物膜
(2) 嵌 入 蛋 白
这类蛋白被紧密连 在膜上,并且不易溶 于水。主要靠疏水作 用通过某些非极性氨 基酸残基与膜脂疏水 部分相结合。 只有用破坏膜结构 的试剂,如有机溶剂 (氯仿)、超声波、 或去污剂(TritonX100)、SDS才能把它 们从膜中提取出来。
1998,美国MacKinnan 实验室获得链霉菌 倒锥形跨膜K+通道的 晶体。
4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 包括两段跨膜螺旋。
K+半径=0.133nm Na+半径=0.093nm
膜锚蛋白
内在蛋白的一 种特殊形式
有些膜内在蛋白本身并没有进入膜内,他们以共价键 与脂质、脂酰链或通过糖分子间接与脂质相结合并通过 他们的疏水部分插入到膜内,这种形式的内在蛋白称为 膜锚蛋白。
3. 糖类
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A.磷脂分子中脂肪酸链的长短及不饱和程度: 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流动性越大. B.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对膜脂流动性有一定 的调控作用,
在相变温度以上,胆固醇的闭合环状结构干扰了 脂酰链的旋转异构化运动,因此降低膜的流动性, 在相变温度以下,阻止脂酰链的有序排列,降低 相变温度,保持膜的流动性。
鞘磷脂
H H O CH3 H3C-(CH2)12-C C- C- C- CH2-O-P-O-CH2-CH2-N+-CH3 H OH N-H OCH3 鞘氨醇 O C 胆碱鞘磷脂 R1
鞘氨醇作骨架 分子中有亲水的磷酸化的头部(胆碱或乙醇胺)和
疏水的两个碳氢链,其中一条来自鞘氨醇,另一条 来自脂肪酸。脂肪酸以酰胺键连在鞘氨醇上。
双半乳糖甘油二酯
③固 醇
又名甾醇,也是一类 重要的膜脂。 动物膜固醇主要是胆 固醇,植物主要有豆 固醇、谷固醇等,许 多真菌以麦角固醇为 主。
_第五章生物膜
昆虫的幼虫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及对有机物的降解
达到了平衡、稳定)生物膜成熟一般需200C,30
天左右,生物膜表层生长的是好氧和兼性微生
物,厚2~3mm,剩余、回流污泥含水96-98%。
原理: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 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DO 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和微生物 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气一般直接来
排水、通风系统 包括:渗水装置、汇水沟、总排水沟 作用:①收集滤床流出的污水与生物膜
②保证通风 ③支撑滤料
优、缺点
✓ 优点:
(1)BOD的去除率较高,工艺稳定,易 于管理和节省能源。
(2)有机物被深度转化,出水中硝酸盐 含量较高,残膜呈深棕色,类似腐殖质, 沉淀性能较好。
✓ 缺点:
(1)负荷低、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处理量较大 的污水,仅在污水量小(适合处理1000m3/d), 地区偏僻,石料不贵的场合;
自大气。 随时间增长,微生物膜越来越厚,里层成 为厌氧,释放出大量H2S、 NH3等气体,同时吸 附的有机物在传递到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以前, 已被代谢掉。此时,内层微生物因得不到充分的 营养而进人内源代谢,失去其粘附在滤料上的性 能,膜不稳定,大量脱落即膜的老化。尽量避免 膜老化现象。滤料表面再重新长出新的生物膜。
物和水接触机会少,自然通风); (2)需要滤料和滤料支撑结构,基建费较高。
生物膜法的 主要工艺
第二节 生物滤池
(需要时)
水回流 (需要时)
剩余污泥
根 生据 物负 滤荷 池分
类
普通生物滤池(低负荷) 高负荷生物滤池 塔式生物滤池
影响生物滤池功能的主要因素
Ø 滤床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 ——滤料表面积愈大,生物膜的表面积也愈大,
第五章-脂类和生物膜PPT课件
膜蛋白约占细胞蛋白的1/4。其中70%~80%为膜内在蛋白(如受体、离子通道、 离子泵、膜酶、运送载体等)。
膜周边蛋白质:能溶于水,较易分离 膜蛋白
膜内在蛋白质:不溶于水,需用剧烈方法分离
10
膜结构模型的类型
关于膜的结构有流动镶嵌、板块镶嵌等模型。
(1)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特点是强调膜的不对称性和流 动性,不对称性主要指脂类和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而流 动性则指组成膜的脂类双分子层或蛋白质都是可以流动或 运动的。膜的流动性保证了生物膜能经受一定程度的形变 而不致破裂,这也可使膜中各种成分按需要重新组合,使 之合理分布,有利于表现膜的多种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允 许膜互相融合而不失去对通透性的控制,确保膜分子在细 胞分裂、膜动运输、原生质体融合等生命活动中起重要的
角",能够识别外界的某些物质,并对外界的某些刺激产生相应的反 应。 (6) 物质合成:粗糙型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7)反应场所: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具有特异性,高效性,和连续性, 使得某些代谢反应在膜上进行,前一反应的产物就是下一反应的底物, 如呼吸链与光合链的电子传递。 (8)吸收作用:细胞膜可通过简单扩散,杜南平衡,离子通道,离 子载体,离子泵,胞饮作用与分泌等方式调控物质的吸收与转移。
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对人体功能必不可少,但必须 由膳食提供,称之。
碘值: 指100g油脂卤化时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3
脂质过氧化:一般是指多不饱和脂肪酸或多不饱和脂质的发 生自动氧化产生过氧化物的现象,它是典型的活性氧参与的自 由基链式反应;
活性氧:指氧或含氧的高反应活性分子,如超氧阴离子自由 基、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等的统称;
生物膜的生理功能
(1)分室作用:把细胞内部/的空间分隔开耒,使细胞内部区域化,发 生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
第五章脂类
Omega-3 脂肪酸 和 Omega-6脂肪酸
Omega-3 脂肪酸。多数人摄入的omega-3脂 肪是不够的,即使很多研究提示它们有助于 防止心脏病。主要有两种:EPA (eicosapentaenoic acid, 二十碳五烯酸)和 DHA(docosahexaenoic acid, 二十二碳六烯 酸)。两种在鱼类中都很多,少量可以来自 植物而在人体内形成,如亚麻籽和核桃。鱼 油补品很普遍,但是专家们认为推荐它们来 保护心脏还为时过早。他们建议还是吃鱼。
低。有些专家认为这点效果是微不足道的,可
是另外的专家建议omega-3对omega-6的应该 有一个高比例。
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类)合成途径
1、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1.保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以保证细 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2.使胆固醇酯化,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 油三酯。 3.是合成人体内前列腺素和凝血噁烷的 前驱物质。 4.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 5.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 维能力。
二、脂肪酸
脂肪酸可按碳链长短不同分成三类: (1)短链脂肪酸C4~C6,主要存在乳脂和棕榈
油中。 (2)中链脂肪酸C8~C12,主要存在于某些种子
如椰子油中。 (3)长链脂肪酸C14以上,脂类中主要的脂肪
酸。如软脂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此外,脂肪酸还可根据碳链中双键数的多少分成以 下三类:
代号
C 4:0 C 6:0 C 8:0 C10:0 C12:0 C14:0 C16:0 C16:1,n-7 cis C18:0 C18:1,n-9 cis C18:1,n-9 trans C18:2,n-6,9,all cis C18:3,n-3,6,9,all cis C18:3,n-6,9,12 all cis C20:0 C20:4,n-6,9,12,15 all cis C20:5,n-3,6,9,12,15 all cis C22:1,n-9 cis C22:5,n-3,6,9,12,15 all cis C22:6,n-3,6,9,12,15,18 all cis C24:1,n-9 cis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分章节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分章节第一章生物化学基础知识1.1 生物分子的组成和性质1.2 生物中的化学键和化学反应1.3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4 酶的性质和功能1.5 生物物质的能量转换第二章蛋白质和氨基酸2.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2 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2.3 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2.4 蛋白质的修饰和折叠第三章核酸和遗传信息3.1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3.2 DNA的复制和修复3.3 RNA的合成和修饰3.4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四章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4.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4.2 糖原的合成和分解4.3 糖酵解和乳酸发酵4.4 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第五章脂质和生物膜5.1 脂质的分类和结构5.2 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5.3 生物膜的通透性和传递5.4 脂质代谢和调节第六章生物化学技术6.1 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6.2 核酸的提取和分析6.3 生物大分子的定量和检测6.4 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第七章生物化学与健康7.1 营养与健康7.2 代谢疾病与调控7.3 肿瘤生物化学7.4 药物与生物化学第八章生物化学实验与技巧8.1 常用生物化学实验方法8.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8.3 实验安全与操作注意事项8.4 实验设计与结果解读每个章节通过介绍相关的基础知识、原理和应用,来提供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以便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相关内容。
文章整体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流畅易读。
每个小节提供详细的内容,但不以"小节一"、"小标题"等词语出现。
这样的格式和内容安排可以满足对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的需求,同时使文章清晰易读。
细胞膜的结构
糖-共价键-蛋白
细胞外被(糖萼):在大多数真核细胞的表面, 富糖类的周缘区称为细胞外被。
作用:保护、润滑细胞;细胞识别和黏附
第二节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一、 片层结构模型(lamella structure model)
二、单位膜模型(unit membrane model)
静电
所有生物膜共有
分子 团
脂质 体
4、 膜脂的特点
①膜脂是两亲性分子。 在水溶液中能自动形成双层.
4、 膜脂的特点
②在常温下呈液晶态, 具有流动性.
二、膜蛋白:
细胞中大约有20~25%左右的蛋白质分 子是与膜结构结合的:不同细胞膜蛋白含量 差别大,25%-75%。
㈠膜蛋白的存在方式 内在蛋白(整合蛋白) 外在蛋白(周边蛋白)
磷 脂 酰 乙 醇 胺
甘油磷脂
极性
非极性
头
尾
2、胆固醇:羟基与脂肪酸链由固醇环连接。
3、糖脂
占脂类的5%, 细菌、植物细胞糖脂:由甘油酯类衍生来。 动物细胞糖脂:几乎由鞘氨醇衍生来-鞘糖脂
半乳糖脑苷脂 神经节苷脂
糖基---头、两条烃链---尾
4、 膜脂的特点
①膜脂是两亲性分子。 在水溶液中能自动形成双层.
第五章 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 细胞质和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
第五章 细胞膜的结构
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 ):细胞 膜与细胞内膜相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单位膜 (unit membrane):
生物膜在透射电镜下呈“两暗夹一明” 三层结构,即内外两电子致密高的“暗”层 ,中间夹着电子密度低的“亮”层,其总厚 度约7nm ,这三层结构称为 单位膜。
第五章 脂类
影响油脂发生酸败的因素有: 影响油脂发生酸败的因素有: • • • • • • 温度; 温度; 光和射线:紫外线和β 射线、 射线; 光和射线:紫外线和β-射线、γ-射线; 氧气; 氧气; 催化剂:如金属元素; 催化剂:如金属元素; 脂肪酸的类型; 脂肪酸的类型;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
防止油脂酸败的措施
(三)脂肪的酸败
油脂暴露在空气中,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日光、 油脂暴露在空气中,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日光、微生 酶的作用而发出难闻的气味和口味变苦, 物、酶的作用而发出难闻的气味和口味变苦,甚至有 毒性等现象,称为油脂的酸败 油脂的酸败。 毒性等现象,称为油脂的酸败。 酸败影响食品质量、风味变坏或使其营养价值降低、 酸败影响食品质量、风味变坏或使其营养价值降低、甚 至对人体健康有害。 至对人体健康有害。 酸价:中和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消耗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消耗KOH的毫克 酸价: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消耗 的毫克 称为酸值。酸败程度一般用酸值来表示。 数,称为酸值。酸败程度一般用酸值来表示。
• • • • • • 低温贮存; 低温贮存;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避光保存; 避光保存; 降低杂质和水分含量; 降低杂质和水分含量; 包装容器干净清洁,且不用金属容器; 包装容器干净清洁,且不用金属容器; 加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 丁基羟基茴香醚、 加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丁基羟基茴香醚、 丁基羟基甲苯等。 丁基羟基甲苯等。
油脂的酸败可分为3种类型: 油脂的酸败可分为3种类型:
①水解型酸败:在酶作用下水解产生脂肪酸,如产生 水解型酸败:在酶作用下水解产生脂肪酸, 的是低级脂肪酸,则具有难闻的气味, 的是低级脂肪酸,则具有难闻的气味,若产生的是 高级脂肪酸,则不产生难闻气味。如奶油、 高级脂肪酸,则不产生难闻气味。如奶油、椰子油 产生这种水解型酸败。 产生这种水解型酸败。 酮型酸败( 型氧化酸败): ):水解产生的游离饱和 ②酮型酸败(β-型氧化酸败):水解产生的游离饱和 脂肪酸, 脂肪酸,在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有特殊刺激性臭味 的酮酸和甲基酮。 的酮酸和甲基酮。 氧化型酸败(自动氧化): ):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在 ③氧化型酸败(自动氧化):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在 空气中易发生自动氧化,生成过氧化物, 空气中易发生自动氧化,生成过氧化物,进一步分 解为低级脂肪酸、 产生臭味。 解为低级脂肪酸、醛、酮,产生臭味。是油脂及含 油脂食品主要的变质现象。 油脂食品主要的变质现象。 含水和含蛋白质较多的含油食品或油脂易受微生物污 引起水解型酸败和酮型酸败。 染,引起水解型酸败和酮型酸败。
生物膜系统
2019/8/3
10
固醇类(甾类)是含有环戊烷多氢菲 母核的一类醇、酸及其衍生物。
环戊烷多氢菲由四个固定环组成的类 固醇的母核,四个环中的三个为六碳 环,一个为五碳环,这种母核为环戊 烷多氢菲母核,整个环几乎是平面、 僵硬的,C-C之间不能旋转。
包括:固醇、固醇衍生物。
2019/8/3
11
胆固醇及其衍生物
2019/8/3
12
第二节 生物膜的结构
(一)膜脂的结构特点 (二)膜蛋白的结构特点 (三)膜脂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 (四)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生膜%不神1含实糖主的脂质是侧胞8物脂此胞细不外水3金关重膜0%同验糖外经要上膜不,类蛋 ~ 量膜外胞和属其 变 界 的质 % , 要,的2细以,和对即证 以 表白都:的还 生 金 离脂 条 结:,例 作5构细生明寡面胞 糖 形 细 称 :生超:%根,膜 膜 糖 水 金有物属子质 件 合其如 用成菌物膜 蛋 成 胞 的 质, 糖 ;物过的据脂 类蛋 属它糖膜离和组 等 有C中,生质膜只白糖内,膜功链细膜7蛋a粗随质白离脂的子一成改促大M52物膜,含和蛋膜全中能共胞中+白%略对g着子、组:些差变进部膜2及膜三糖白系部所脂越价内含质,+估调细胆成膜异而作分据对的线蛋种脂和统分有质复键膜有是种计节胞固来蛋估很改用呈A脂粒白蛋的糖都布的杂结系一与类T,膜的醇看白大变。计结质P体含白形脂有在糖多合统定膜在磷糖硫细的生等也与,。合水酶主内量质式。分非类样于的的结6脂脂脂胞生长。不膜占仅状复0要膜相,存糖布细均的 蛋 糖糖合种中物、不 是 的从膜态合是蛋差含 在 类 , 胞 暴膜 白 类类存甘以大功鞘分同 一 结某。重体磷白很量 。 在 但 质 露, 、 则,在油上约能磷化细 成 合量一膜与脂质大为 膜 细 分 的 在膜 鞘 朝它的磷。2有脂、有的上,0。中 胞 布 一 细磷 向们。脂 蛋内白膜含系量 统越 的高内,侧种。类也越胆多固。醇
第五章脂类与生物膜
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结构要点
1.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子层。 2.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内嵌蛋白“溶解”于脂质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 4.外周蛋白与脂质双分子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5.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之间
无共价结合。 6.膜蛋白可作横向运动。
☆
四、 膜的功能
2.膜蛋白
3.膜糖类
三、 膜的结构
• 双层脂分子构成(E. Gorter, F.Grendel, 1925) • 三明治式结构模型(H.Davson, J.F.Danielli, 1935) • 单位膜模型(J.D.Robertson, 1959)
• 流动镶嵌模型(S.J.Singer, G.Nicolson, 1972)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脂类的生理功能:
1、机体的主要结构成分: 磷脂和胆固醇,是所有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2、储存能量和氧化供能 机体摄取的营养物质如超过正常需要量,则转变为脂肪存于
组织中,当营养不够时,再分解释放能量供机体所需。 3、提供必需脂肪酸,协助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保温和保护作用:
脂质起润滑剂作用,能防止机械损伤;皮下脂肪能防止热量 散失,起防寒作用。 5、参与机体代谢调节:
含4个双键(花生四烯酸)
(二)甘油磷酸酯类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磷脂在水相中自发形成脂质双分子层。 ☆
一些甘油磷酸酯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三)鞘脂类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由1分子脂肪酸,1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及1分子 极性头基团组成。
鞘磷脂类 鞘脂类 脑苷脂类(糖鞘脂)
神经节苷脂类
sphingomyelin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脂质与生物膜》PPT课件
13
同一种PG对不同细胞有不同 作用。在同一种组织中,不同PG 也有不同影响,它的化学结构的 微小变化会导致生理效应的很大 差别
PG对全身系统均有作用,且 有调节其它激素的作用的功能
(二) 多不饱和脂肪酸
2)凝血噁烷(thromboxane,TX)
合成和代谢性质与PG相似 区别: 氧原子参与成环
1)C1位为潜手性S碳,C3位是潜手性R碳
Fisher投影式,C2-OH在左,三个C顺序编号
2)Sn写在母体化合 物-甘油前面
19
(一)甘油磷脂的结构
2、甘油磷脂的结构
通式:
磷脂酸 (phosphatidic acid): 甘油磷脂的母体化合物,是甘油
磷脂生物合成的中间体 20
(一)甘油磷脂的结构
39
(一)、鞘糖脂
重要的鞘糖脂有两种 1)、脑苷脂(cerebroside):
一种中性鞘糖脂,为半乳糖基 神经酰胺,占脑干重的11%
40
(一)、鞘糖脂
2)、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
酸性鞘糖脂,糖基部分含唾液酸 神经节苷脂是最重要的鞘糖脂,在 神经系统,特别是神经末梢中含量丰富, 可能在神经冲动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2、复合脂
甘油磷脂:磷脂酸、磷脂酰胆碱等 磷脂
复
鞘氨醇磷脂:鞘磷脂等
鞘
合
脂
脂
鞘糖)分类
3、衍生脂质: 由单纯脂质或复合脂衍生而来
脂肪酸;固醇类(胆酸、性激素、肾上 腺皮质激素);萜类,如天然色素(胡 萝卜素)和其他脂质,如维生素A、D、 E,前列腺素,脂蛋白
《脂质与生物膜》PPT课 件
一 引言
(一) 定义
脂质(Lipid):一类低溶于水而溶于非极性 溶剂的有机分子
生物膜是指细胞的细胞膜和多种内膜系统(包括核膜
二、信号的过膜转导
受体的概念是指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 生物活性分子(如激素、毒素、药物、抗 原或其他细胞黏附分子)并与之结合的生 物分子。能与受体结合的活性分子称为配 体。
受体的类型:1、配体门控通道型
2、G蛋白偶联型
3、酪氨酸激酶型
4、DNA转录调节型。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2.1720.12.17T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谢谢大家!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12.1720.12.17Thursday, December 17,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0:48:0210:48:0210:4812/17/2020 10:48:02 AM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2.1710 :48:021 0:48De c-2017 -Dec-2 0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10:48:0210:48:0210:48Thur sday, December 17, 2020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2.1720.12.1710:48:0210:48:02December 17, 2020
பைடு நூலகம்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2月17日 上午10时48分20.12.1720.12.17
第五章 生物膜
Bio-membrane
生物膜是指细胞的细胞膜和多种内膜 系统(包括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 膜、高尔基体膜、溶酶体膜、过氧化 物酶体膜、叶绿体膜等)的统称。
第一节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组成, 还含有少量糖类、金属离子和一定 量的水。
生物膜中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与膜 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多样,含 有的膜蛋白的含量和种类越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脂肪酸根据其碳链长度分为短链、中链和 长链脂肪酸
大西洋沙丁 鱼
12
1.7
3.9
*以100 g 食物计算
牡蛎
2.4
0.8
0.4
花生仁
62
8.6
3
4
109
14
91
20.9
85
1.4
426
0
0
4.1
1253
1.1
112
0.62
106
1.5
59
0.5
53
2
120
1.2
134
4.2
81
0.5
34
0.7
100
2
55
5.7
142
1.1
53
60~70年代后,薄层层析和气-液层析技 术迅速发展,为科学家认识脂类的特殊作用 提供了有力工具,揭示了脂类在生物膜、转 运、受体和信息转导中的作用。
目录
第一节 脂类与复合脂
Lipids and Lipid Complexs
目录
一、脂类结构成分复杂且非均一
(一)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大类
脂类(lipids):脂肪(fat)和类脂(lipoid)的总称,是一类不 溶于水的生物分子。
第五章
脂和生物膜
Lipids and Biomembrane
目录
脂类研究历史:
1881年,Johann Thudichum发现了鞘脂 的功能,提出Tay-Sachs病系由脑苷脂降解缺 陷引起。
1940年间,Konrad Bloch和同事证明了 胆固醇所有碳原子皆来自乙酰辅酶A 。
目录
20世纪50~60年代,科学家已经揭示了 脂类在储能物质和膜结构组分发挥重要生理 作用。
3. 构成血浆脂蛋白
目录
脂类的基本元素组成是碳、氢和氧
脂类的基本元素组成为碳(C) 、氢(H) 、 氧(O) ,一些复合脂含有氮(N)和其他元素 。
脂类是一类非均一化合物,结构的不均 一性可导致功能的多样性。
目录
脂类物质的基本构成: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甘
FA
油 FA
FA
目录
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
• 系统命名法——标示脂肪酸的碳原子数即碳 链长度和双键的数目和位置。
• △编码体系——从脂肪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 原子的顺序。
例如: 油酸含18个碳原子,在第9-10位间有一个
双键,被称为9-十八碳单烯酸,写成18:1(9)或 18:1Δ9 。
目录
ω或n编码体系
目录
例如:
甘油磷脂 (phosphoglycerides)
甘 FA
油 FA
X = 胆碱、水、乙醇
Pi X
胺、丝氨酸、甘
油、肌醇、磷脂
酰甘油等
胆固醇酯
胆固醇 FA
目录
脂类是水不溶性生物分子
• 脂类组成的共同特征是含有不溶于水的长链
脂肪酸或胆甾(基)。
O
HC
3
(CH )n
2
C
OH
2
3
长链脂肪酸
12 H 13 17
19.7
0
32.8
0
目录
二、甘油三酯是甘油的脂肪酯
(一)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是脂肪烃的羧酸
•脂肪酸结构通式为CH3(CH2)nCOOH。 • 高等动植物中的脂肪酸碳链长度一般在
14~20碳之间,且为偶数碳。
目录
1.脂肪酸的系统命名是由母链混合物派生的
脂肪酸系统命名遵循有机酸命名的原则,将 包括羧基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直链碳链作为主链, 依其碳原子数称为某烷酸,并从羧基碳原子开始 编号;若碳链中含有双键,从羧基端编号,称为 某碳烯酸,并将双键位置写在其前面。
目录
半乳糖脑苷脂(galactocerebroside)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 鞘糖脂(glycosphignolipid,GSL)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目录
脂类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称为脂蛋白
•脂类可与蛋白质有机结合形成脂蛋白(lipoprotein) 血浆脂蛋白 脑脂蛋白 核蛋白类(nucleoprotein)
目录
(二)脂类有简单脂和复合脂,可与 糖、蛋白质形成复合脂
简单脂:脂肪酸和醇类所形成的酯 如:甘油三酯
复合脂:除脂肪酸、醇类化合物外还 含有其他成分的醇脂、酸酯
如:甘油磷脂类
目录
脂类与糖形成的复合物称为糖脂或脂多糖
糖脂(glycolipid): 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其间通过糖苷
键相连,也是两性分子,普遍存在于真核和原 核细胞的质膜上。
些
鸡蛋白
0
0
0
常
鸡蛋黄
29.4
8.8
11.2
见 食
牛五花肉
25.7
11.5
13.1
物
牛全精肉
14.2
6.5
7.3
的
猪五花肉
8.8
3
4.4
脂
猪全精肉
5.3
1.9
2.7
肪
羊五花肉
24
11.1
10.4
和
羊全精肉
16
7.2
6.8
胆
鲶鱼
18
4.4
8
固
蛤肉
1
0.2
0.3
醇
螃蟹
2
0.3
0.3
含
量
大马哈鱼
6
1.5
1.9
脂肪:动物源性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 植物源性TG
类脂:胆固醇 (cholesterol, CHOL)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 CE) 磷脂 (phospholipid, PL) 鞘脂 (sphingolipids)
目录
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
目录
人体内脂类的来源:
自身合成 利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合成,如甘油三 酯、磷脂等。多为饱和脂肪酸和单不 饱和脂肪酸。
食物供给 包括各种脂肪酸,其中一些不饱和脂 酸,动物不能自身合成,需从植物中 摄取。
目录
牛脂肪
100
50.2
43.6
猪脂肪
100
40
46
鸡脂肪
100
29.8
44.7
一
全鸡蛋
10
3
3.8
亚麻酸为18碳3烯多不饱和脂肪酸,其双键 位置按碳原子编号分别为9、12和15;按字母 编号分别为ω-3、ω-6和ω-9。根据碳原子编号命 名为9,12,15-十八碳三烯酸,写成18:3(9,12,15)或 18:3Δ9,12,15;按字母编号归类于ω-3不饱和脂肪 酸,写成18:3ω-3 。
目录
2. 脂肪酸主要根据其碳链长度和饱和度分类
11 C
1
H 10
H
D 16
9 8 14 15
A
H
H
B7
5
4
6
胆甾(基)
目录
结构决定了脂类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即不 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但磷脂的结 构中含有少量如羟基、氨基或磷酸等亲水基团, 在体内微环境中,这些磷脂可带电荷,使其具 有微弱的亲水性。磷脂的这种特性是其作为生 物膜基本成分的基础。
分类 含量 分布
生理功能
脂肪
95﹪
甘油三酯
类脂
5﹪
糖酯、胆固
醇及其酯、
磷脂
脂肪组织、 1. 储脂供能
血浆
2. 提供必需脂肪酸
3.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 热垫作用
5. 保护垫作用
6. 构成血浆脂蛋白
生物膜、 神经、
血浆
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 素、 维生素D3、胆汁酸等
大西洋沙丁 鱼
12
1.7
3.9
*以100 g 食物计算
牡蛎
2.4
0.8
0.4
花生仁
62
8.6
3
4
109
14
91
20.9
85
1.4
426
0
0
4.1
1253
1.1
112
0.62
106
1.5
59
0.5
53
2
120
1.2
134
4.2
81
0.5
34
0.7
100
2
55
5.7
142
1.1
53
60~70年代后,薄层层析和气-液层析技 术迅速发展,为科学家认识脂类的特殊作用 提供了有力工具,揭示了脂类在生物膜、转 运、受体和信息转导中的作用。
目录
第一节 脂类与复合脂
Lipids and Lipid Complexs
目录
一、脂类结构成分复杂且非均一
(一)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大类
脂类(lipids):脂肪(fat)和类脂(lipoid)的总称,是一类不 溶于水的生物分子。
第五章
脂和生物膜
Lipids and Biomembrane
目录
脂类研究历史:
1881年,Johann Thudichum发现了鞘脂 的功能,提出Tay-Sachs病系由脑苷脂降解缺 陷引起。
1940年间,Konrad Bloch和同事证明了 胆固醇所有碳原子皆来自乙酰辅酶A 。
目录
20世纪50~60年代,科学家已经揭示了 脂类在储能物质和膜结构组分发挥重要生理 作用。
3. 构成血浆脂蛋白
目录
脂类的基本元素组成是碳、氢和氧
脂类的基本元素组成为碳(C) 、氢(H) 、 氧(O) ,一些复合脂含有氮(N)和其他元素 。
脂类是一类非均一化合物,结构的不均 一性可导致功能的多样性。
目录
脂类物质的基本构成: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甘
FA
油 FA
FA
目录
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
• 系统命名法——标示脂肪酸的碳原子数即碳 链长度和双键的数目和位置。
• △编码体系——从脂肪酸的羧基碳起计算碳 原子的顺序。
例如: 油酸含18个碳原子,在第9-10位间有一个
双键,被称为9-十八碳单烯酸,写成18:1(9)或 18:1Δ9 。
目录
ω或n编码体系
目录
例如:
甘油磷脂 (phosphoglycerides)
甘 FA
油 FA
X = 胆碱、水、乙醇
Pi X
胺、丝氨酸、甘
油、肌醇、磷脂
酰甘油等
胆固醇酯
胆固醇 FA
目录
脂类是水不溶性生物分子
• 脂类组成的共同特征是含有不溶于水的长链
脂肪酸或胆甾(基)。
O
HC
3
(CH )n
2
C
OH
2
3
长链脂肪酸
12 H 13 17
19.7
0
32.8
0
目录
二、甘油三酯是甘油的脂肪酯
(一)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是脂肪烃的羧酸
•脂肪酸结构通式为CH3(CH2)nCOOH。 • 高等动植物中的脂肪酸碳链长度一般在
14~20碳之间,且为偶数碳。
目录
1.脂肪酸的系统命名是由母链混合物派生的
脂肪酸系统命名遵循有机酸命名的原则,将 包括羧基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直链碳链作为主链, 依其碳原子数称为某烷酸,并从羧基碳原子开始 编号;若碳链中含有双键,从羧基端编号,称为 某碳烯酸,并将双键位置写在其前面。
目录
半乳糖脑苷脂(galactocerebroside)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 鞘糖脂(glycosphignolipid,GSL)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目录
脂类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称为脂蛋白
•脂类可与蛋白质有机结合形成脂蛋白(lipoprotein) 血浆脂蛋白 脑脂蛋白 核蛋白类(nucleoprotein)
目录
(二)脂类有简单脂和复合脂,可与 糖、蛋白质形成复合脂
简单脂:脂肪酸和醇类所形成的酯 如:甘油三酯
复合脂:除脂肪酸、醇类化合物外还 含有其他成分的醇脂、酸酯
如:甘油磷脂类
目录
脂类与糖形成的复合物称为糖脂或脂多糖
糖脂(glycolipid): 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其间通过糖苷
键相连,也是两性分子,普遍存在于真核和原 核细胞的质膜上。
些
鸡蛋白
0
0
0
常
鸡蛋黄
29.4
8.8
11.2
见 食
牛五花肉
25.7
11.5
13.1
物
牛全精肉
14.2
6.5
7.3
的
猪五花肉
8.8
3
4.4
脂
猪全精肉
5.3
1.9
2.7
肪
羊五花肉
24
11.1
10.4
和
羊全精肉
16
7.2
6.8
胆
鲶鱼
18
4.4
8
固
蛤肉
1
0.2
0.3
醇
螃蟹
2
0.3
0.3
含
量
大马哈鱼
6
1.5
1.9
脂肪:动物源性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 植物源性TG
类脂:胆固醇 (cholesterol, CHOL)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 CE) 磷脂 (phospholipid, PL) 鞘脂 (sphingolipids)
目录
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
目录
人体内脂类的来源:
自身合成 利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合成,如甘油三 酯、磷脂等。多为饱和脂肪酸和单不 饱和脂肪酸。
食物供给 包括各种脂肪酸,其中一些不饱和脂 酸,动物不能自身合成,需从植物中 摄取。
目录
牛脂肪
100
50.2
43.6
猪脂肪
100
40
46
鸡脂肪
100
29.8
44.7
一
全鸡蛋
10
3
3.8
亚麻酸为18碳3烯多不饱和脂肪酸,其双键 位置按碳原子编号分别为9、12和15;按字母 编号分别为ω-3、ω-6和ω-9。根据碳原子编号命 名为9,12,15-十八碳三烯酸,写成18:3(9,12,15)或 18:3Δ9,12,15;按字母编号归类于ω-3不饱和脂肪 酸,写成18:3ω-3 。
目录
2. 脂肪酸主要根据其碳链长度和饱和度分类
11 C
1
H 10
H
D 16
9 8 14 15
A
H
H
B7
5
4
6
胆甾(基)
目录
结构决定了脂类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即不 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但磷脂的结 构中含有少量如羟基、氨基或磷酸等亲水基团, 在体内微环境中,这些磷脂可带电荷,使其具 有微弱的亲水性。磷脂的这种特性是其作为生 物膜基本成分的基础。
分类 含量 分布
生理功能
脂肪
95﹪
甘油三酯
类脂
5﹪
糖酯、胆固
醇及其酯、
磷脂
脂肪组织、 1. 储脂供能
血浆
2. 提供必需脂肪酸
3.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 热垫作用
5. 保护垫作用
6. 构成血浆脂蛋白
生物膜、 神经、
血浆
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 素、 维生素D3、胆汁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