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汇总7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汇总7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汇总7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汇总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一)冰雪覆盖的地区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11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11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册第十单元《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极地地区二、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和游戏竞答等方式组织教学,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1、运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运用图文资料,对比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热爱科学的态度3、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极地地区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学生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基本的地理现象,并且明白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明白了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是有利于学习的方面。

但由于极地地区离我们较远,我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不是太多,加上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五、重难点和关键重点:两极的位置及范围;极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难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关键: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有效攻克重难点知识。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学生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八、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有关南北极的照片,让学生对极地的神秘与美丽产生向往,有想亲自去体验的冲动,从而设计极地游,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旅行前准备教师讲述:旅行前,要先确定路线,就要知道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参考课本第92~93页地图,自主完成学案练习,从而认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让学生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锻炼了读图能力以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的内容,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本章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了极地地区的气候、动植物、冰川以及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提高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极地地区的认识相对较少,对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可能对极地地区的动物和景色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掌握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认识极地地区的动植物和冰川,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极地地区的动植物和冰川。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极地地区的动植物和冰川。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分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极地地区的图片、视频、地图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初步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一、教案主题: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环境。

2. 让学生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3. 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极地地区的概念及地理位置2.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3. 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4. 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5.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实际问题和人类活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第一课时:极地地区的概念及地理位置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极地地区吗?能描述一下它的位置吗?2. 总结:极地地区位于地球的两极,包括南极和北极。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2. 分析极地地区的经纬度范围。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介绍极地地区的周边国家和地区。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极地地区的位置。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极地地区有什么特殊的气候特点吗?2. 总结:极地地区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风大。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分析极地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介绍极地地区气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讨论极地地区气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课时: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极地地区有哪些特殊的生态环境吗?2. 总结:极地地区生态环境独特,包括冰川、海洋、陆地生物等。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资源分布以及生态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方向。

4. 增强学生对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 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

4.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1. 极地地区的方向辨别。

2. 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二、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0分钟)1. 教师在地图上指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解释南极和北极的区别。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在地图上找出极地地区的范围。

三、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10分钟)1. 教师展示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图片,如冰川、雪地等。

2. 学生观察图片,总结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讲解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10分钟)1. 教师介绍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如严寒、狂风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

五、介绍极地地区的资源和生态环境(10分钟)1. 教师展示极地地区的资源分布图,如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2. 学生观察图示,了解极地地区的资源分布。

3. 教师介绍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如企鹅、北极熊等。

4. 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

六、讲解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0分钟)1. 教师阐述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 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教师介绍极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如科学考察、旅游管理等。

4. 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七、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极地地区》教案(通用3篇)

《极地地区》教案(通用3篇)

《极地地区》教案(通用3篇)《极地地区》篇1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要求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构分析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

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内容点析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

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

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关于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章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两大部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认识极地地区的重要性,增强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极地地区由于其特殊性,学生可能对其认识较浅,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加深对极地地区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极地地区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极地地区的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3.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南极和北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学习极地地区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保护措施。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针对性讲解,巩固学生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极地地区(第1课时)示范教案

极地地区(第1课时)示范教案

《极地地区》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地图,说出南、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重点: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知道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认识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欢迎来到冰雪世界!教师播放视频:提问:视频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的地理信息?生:(可能的答案)冰山、冰雪、企鹅、北极熊等。

师:展示图片:南北极都有哪些吸引你的独特环境?为什么环境如此独特呢?今天让我们开启极地冒险之旅吧!(板书)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五节极地地区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动一动:转动地球仪,找找极地的位置。

生:(可能的答案)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南北两端。

(承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分别去往南北极看看吧。

2.南极地区活动:1.观察地图,描绘南极圈,找出南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

2.在南极地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3.找出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

生:(可能的答案)1.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边的海洋。

2.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呈顺时针。

3.南极大陆被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环绕。

师:介绍南极自然环境特征。

这里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极端寒冷的冰雪世界。

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 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酷寒、干燥和烈风,是南极地区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

这里年平均气温-30℃,被称为世界的“寒极”;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是世界上风速最大、风力最强劲的地区。

阅读材料:在南极科考的日子里提问:读完秦大河的南极科考日记,你有什么感受?生:(可能的答案)感受到了南极地区气候的寒冷,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感受到了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一、教案主题: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地理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关爱地球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极地地区的概念与地理位置教学重点:理解极地地区的定义、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经纬度范围。

2. 第二课时: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教学重点:掌握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极端低温、干燥等。

教学难点:理解极地气候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第三课时: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教学重点: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教学难点:认识到极地地区资源开发的挑战与矛盾。

4. 第四课时: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教学重点:掌握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如科学考察、捕鲸等。

教学难点:分析极地地区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

5. 第五课时: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教学重点:了解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极地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各种问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地图、视频等,增强学生对极地地区的直观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空间观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极地地区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其对极地地区问题的思考。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极地地区的研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第六课时:南极洲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掌握南极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质构造等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南极洲的冰川形成、冰盖运动等地质现象。

七、第七课时: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利用教学重点:了解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油气、矿产等,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2)掌握极地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及其生活习性;(3)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保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通过实例,分析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3)通过讨论,探讨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保护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对未知领域的探究;(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共同探讨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3)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保护。

2. 教学难点:(1)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物的影响;(2)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3)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过程及意义。

1. 教具:地图、图片、视频、课件等;2. 教材:七年级地理教材;3. 参考资料:关于极地地区的书籍、论文、新闻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新闻和现象,引发兴趣;(2)提问:“你们对极地地区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让学生观察地图和图片,分析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3. 课堂讲解:(1)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讲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3)讲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保护。

4. 实例分析:(1)分析极地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及其生活习性;(2)分析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保护案例。

5.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2)引导学生探讨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保护的意义。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极地地区的重要性及人类的责任。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极地地区的地图,标注出主要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2. 写一篇短文,介绍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及人类对其的保护措施;3. 调查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与同学分享收获。

七下-第十章极地地区两课时教案

七下-第十章极地地区两课时教案

《10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学案导引:1、分别观察课本中的“南极地区图”和“北极地区图”,边观察边讨论这几个问题。

(1)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与以往见过的大洲地图一样吗?不同在哪里?(2)找出图中的南极圈、北极圈,说明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简单分析这种纬度位置的意义。

(3)通过图例,你能说一说两个地区谁以海洋为主、谁以陆地为主?(4)两个地区各包括哪些陆地和海洋?2、阅读“南极地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沿各经线向南极点是什么方向?反之是什么方向?如何标注地图的自转方向?如何判定东西方向呢?3、要求学生判读下列问题:(1)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位于南极大陆的什么方向?(2)印度洋位于大西洋什么方向?(3)中国的中山站位于中国长城站的什么方向?教学反思:两极地区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位置、资源、气候、我国科学考察站等),为本节课作铺垫。

本堂课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层次探讨。

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学生发言相当踊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主要起了引导作用。

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

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还是有老思想,感觉一堂完美的课应完成教师预设的所有内容,没有深入展开。

这些将是我以后改进的方向。

《10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二)学案导引:1、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到南极去考察:那里有什么丰富的宝藏?为什么说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2、北极地区又存在哪些研究科考的价值?3、通过对课本阅读材料的了解,科学家去极地考察的原始目的和最终目的是什么?4、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6材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极地地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极地地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一、极地地区概述.定义:极地地区主要包括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两大区域,这些地区以严寒的气候为主要特征。

.重要性:极地地区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二、南北极地理位置.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四周被南冰洋包围,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

.北极:位于地球的最北端,主要由北冰洋及其周边陆地组成,包括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等。

三、气候特点与成因.气候特点:极地地区气候极端寒冷,风速大,降水少且以雪为主。

.成因:由于纬度极高,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少;冰雪反射阳光,导致地表进一步降温;同时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形成寒冷干燥的气候。

四、生物种类与适应性.生物种类:极地地区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具有独特的适应性。

如企鹅、北极熊、海豹等。

.适应性:极地生物通过特殊的生理和行为方式来适应极端寒冷的环境,如厚实的脂肪层保暖、冬眠、集群等。

五、资源分布与开发.资源分布:极地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等。

.资源开发:在开发极地资源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六、环境保护与意义.环境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因此,保护极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保护极地环境有助于维护全球气候稳定、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福祉。

七、极地探险与科学考察.极地探险:极地探险活动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人类勇气和智慧的重要方式。

.科学考察:通过科学考察,人类可以深入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八、极地地区与人类关系.科学研究:极地地区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地球气候、生态、地质等领域的天然实验室。

.气候影响: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旅游资源:极地地区的独特景观和生物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旅游胜地。

总结:极地地区作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来说既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又面临环境保护的挑战。

极地地区的教案

极地地区的教案

极地地区的教案【篇一: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345【篇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整合问题。

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2、反馈(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汇报、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教学方法访谈教学方法课前准备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准备:1、将两极地区分为“自然概况”、“自然资源”、“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专题。

2、两个小组(男、女)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并选出两名学生代表,做为主持人,各小组做好汇报顺序和形式的安排。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

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极地地区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资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极地地区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例如:“极地地区有哪些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个关于极地地区的任务。

例如:制作极地地区的手抄报、PPT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和措施,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保护极地环境的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案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案4

《极地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

(二)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东西两半球地图。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极地地区二、讲授新课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真要到两极地区旅游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投影展示: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读图分析,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图10.1——北极点;图10.2——南极点)(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图10.1——内北外南,顺西逆东;图10.2——内南外北,顺东逆西)(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图10.1呈逆时针方向;图10.2呈顺时针方向)(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图10.1——面向南,0°经线的右侧为东经度,左侧为西经度;图10.2正好相反)(7)在北(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8)找出北(南)极圈,说明北(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初中地理_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

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

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

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教案: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 了解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掌握两极地区的气候、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 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 培养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 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学难点:1. 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 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两极地区的特点。

2. 图导图练法: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两极地区的特点。

3. 读图分析法: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4. 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总结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教学准备:1. 图片: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景观图片。

2. 地图: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

3. 资料:两极地区的气候、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两极地区有什么了解?两极地区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地图,找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2. 让学生结合资料,总结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 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四、读图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两极地区的地图,找出重要的经纬线。

2. 引导学生利用经纬网,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让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总结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两极地区环境。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两极地区的特点。

2. 强调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了解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初中极地地区教案

初中极地地区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极地地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

(3)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分析极地地区的地理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2)运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极地地区的环境特点。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增强学生保护极地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环境保护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

3. 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 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

(3)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2. 教学难点:(1)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

(2)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极地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极地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极地地区的哪些知识?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

(2)讲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3)讲解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极地地区的环境特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案授课人学科地理班次时间课题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 ,了解极地地区位置、和范围说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 ,认识极地科考的意义 ,知道我国在这方面做的努力;〔3〕认识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4〕学会在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区分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了解极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通过图片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3〕了解我国在极地考察方面做的奉献〔4〕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协调开展、极地现状 ,让学生对极地有全面认知。

以上内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通过进一步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爱探险、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4〕从我国极地考察所做的努力好成绩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5〕加强学生对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热爱。

教材分析与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活页教案B教师活动过程设计教学活动1〔一〕、组图欣赏 ,激情引趣 ,导入新课。

展示极地地区代表性的地理图片 ,与我们身边的景观比照有什么不同显现。

联系生活我们有什么差异。

极地地区位置、地形、科学考察介绍 ,给学生极地整体感觉。

教学活动2〔二〕、读图获息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引入新课〕认识一个地区 ,首先要明确位置、地形;知识点一: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课件显示:极地地区教师启发谈话:怎样描述极地地区位置、地形呢?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读图 ,从回忆经验 ,对照新图片内容、点拨。

师生共同总结:极地地区——极地地区:1.南极地区〔1〕范围:南极圈以南的的南极大陆与周围的岛屿和海洋;〔2〕主体:南极大陆;〔3〕周围: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4〕纬度:66.5S以南;〔5〕动物:企鹅;〔6〕面积:1405.1万平方千米;〔7〕海拔:平均海拔2350米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8〕气候特点: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烈风、枯燥和酷寒〕;〔9〕“白色大陆〞和“风库〞之称 ,冰层平均厚度2019多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案授课人学科地理班次时间课题9.5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了解极地地区位置、和范围说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认识极地科考的意义,知道我国在这方面做的努力;
(3)认识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4)学会在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了解极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通过图片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3)了解我国在极地考察方面做的贡献
(4)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极地现状,让学生对极地有全面认知。

以上内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进一步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爱探险、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4)从我国极地考察所做的努力好成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加强学生对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热爱。

教材分析与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活页教案B
教师活动过程设计教学活动1(一)、组图欣赏,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展示极地地区代表性的地理图片,与我们身边的景观对比有什么不同显现。

联系生活我们有什么差异。

极地地区位置、地形、科学考察介绍,给学生极地整体感觉。

教学活动2(二)、读图获息,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引入新课)认识一个地区,首先要明确位置、地形;
知识点一:极地地区——冰封雪裹的世界
课件显示:极地地区
教师启发谈话:怎样描述极地地区位置、地形呢?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读图,从回顾经验,对照新图片内容、点拨。

师生共同总结:极地地区——极地地区:
1.南极地区
(1)范围:南极圈以南的的南极大陆与周围的岛屿和海洋;(2)主体:南极大陆;
(3)周围: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4)纬度:66.5S以南;
(5)动物:企鹅;
(6)面积:1405.1万平方千米;
(7)海拔:平均海拔2350米,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8)气候特点: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的大陆(烈风、干燥和酷寒);
(9)“白色大陆”和“风库”之称,冰层平均厚度2019多米。

(10)自然景观:冰山;
(11)文森山——南极最高峰;
2.北极地区
(1)范围:北极圈以北,北冰洋大部分,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大陆的最北部和诸多岛屿;
(2)主体:北冰洋;
(3)周围:印度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4)纬度:66.5N以北;
(5)气候特点: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
(6)动物:北极熊;
(7)格陵兰岛——世界最大岛屿,90%的面积被冰雪覆盖;(8)白令海峡——北冰洋与太平洋的唯一通道。

(9)北极夏季会出现:苔原
3.极点:站在南极点的人,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都朝向南方。

(解释:因为在南极或者北极点上,所
有的方向都是沿着经线的方向,而经线正是南北方向的教学活动4(四)、课堂小结,知识梳理,畅谈收获。

请同学们说一说极地地区的气候、特征;
结合ppt看极地地区,在描述其他地区;
提醒学生误区警示。

教学活动5(五)、反馈练习,巩固新知,提高能力。

1、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题,师生共做;
2、小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一组做的又快要对。

对优胜小组予以表扬、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