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数学同步培优课件第24章 第6课时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培优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C
A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要点归纳
在同一个平面内,点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点在圆上和点在圆内.
点P与☉O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2: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量一量在
点和圆三种不同位置关系时,d与r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根据d与r的数量关系能得到对应的位置关系吗?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P
d
P d
d
r
r
点P在⊙O内
P
r
d < r
点P在⊙O上
d = r
点P在⊙O外
d > r
数形结合: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符号“ ”读作“等价于”,
它表示从符号“ ”的左
端可以推出右端,从右
端也可以推出左端.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在△ABC中,∠C=90°,AB=5cm,
A.大圆内
B.小圆内
C.小圆外
D.大圆内,小圆外
o
2.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AD=4.
(1) 以A为圆心,4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
解:AD=4= r,故D点在⊙A上,
A
D
B
C
AB=3< r, 故B点在⊙A内,
AC= 32 + 4²=5> r,故C点在⊙A外.
解得r1=2 2 ,r2=-2 2 (不符合题意,舍去).
∴⊙O的半径为2 2 .
还有其他的思路吗?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获取新知
知识点三:反证法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4章 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课件
(1)以C 心作 ,当半径 多少 ,AB与⊙C相切
?
(2)以C 心,分 以2cm和4cm的 半径作两个
, 两个 与AB分 有怎 的位置关系?
解:(1)解过点C作AB的垂线段CD
AD
∵AC=4cm, AB=8cm,
∴cosA=AC/AB=1/2 ∴∠A=60°
C
温馨提示: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第二种
方法判定。
O
O
r ┐d
l
d
┐
l
O
d
┐
l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定方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
公共点个数
2
圆心到直线距离
d 与半径 r 关系
d<r
公共点名称
交点
直线名称
割线
相切 1
d=r 切点 切线
相离 0
d>r 无 无
例1:在Rt△ABC中∠C= 90°,AB=8cm,AC=4cm,
B
解∴CD=AC·sinA=4sin60 °=2√3(cm)
因此,当半径的长为2√3cm , AB与 ⊙C相切。
(2)由(1)知,圆心C到AB的距离d= 2√3cm,
∴当r=2cm时,d>r, ⊙C与AB相离;
当r=4cm时,d<r, ⊙C与AB相交。
思考于例1(1),有其他解 法?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4√3, 由三角形面 公式得AB·CD=AC·BC 8×CD=4×4 √3 CD=2 √3
⑵当⊙A与y 相切 ,a的取 范 是____________
⑶当⊙A与y 相交 ,a的取 范 是____________
3、在Rt△ABC中,∠C=90°,∠B=30°, O是AB上的一点,OA=m, ⊙o的半径 r,当r与m 足怎 的关系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24.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三角形外接圆的作法: 1.作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确定其交点; 2.以该交点为圆心,交点到三个顶点中任意一点的距离为半径作圆即可.
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再画出它们的外接圆,
视察并叙述各三角形与它的外心的位置关系. A
A
A
●O
●O
B
┐
CB
C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三角形内;
课堂练习
1.用反证法证明时,假设结论“点在圆外”不成立,那么点与圆的位置关 系只能是( D )
A.点在圆内 C.点在圆心上
B.点在圆上 D.点在圆上或圆内
2.如图,△ABC内接于⊙O,若∠OAB=20°,则∠ACB的度数是__7_0_°__.
解:∵∠OAB=20°,OA=OB, ∴∠OBA=∠OAB=20°, ∴∠AOB=180°-∠OAB-∠OBA=140°, ∴∠ACB=12∠AOB=70°.
A
B
C
PQ R M
2.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为配到与 本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碎片应该是( D )
A.第①块 C.第③块
B.第④块 D.第②块
3.如图,AB,CD是⊙O内非直径的两条弦.
求证:AB与CD不能互相平分.
合作探究
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能作出一个圆吗?
如图,假设过同一条直线l上三点A,B,C可以 作一个圆,设这个圆的圆心为P,那么点P既在 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1上,又在线段BC的垂直 平分线l2上,即点P为l1与l2的交点,而l1⊥l, l2⊥l 这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过一点有且只有一 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相矛盾,所以过同一 条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精品课件 第二十四章 圆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拓广探索题
某地出土一明代残破圆形瓷盘,如图所示.为复制该瓷盘要确定 其圆心和半径,请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瓷盘的圆心.
解:(1)在圆形瓷盘的边缘选A、B、C三点;
(2)连接AB、BC;
B
C
A
(3)分别作出AB、BC的垂直平分线;
(4)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瓷盘的圆心.
课堂小结
点与圆的 位置关系
作 圆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矛盾.假设不成立.
△ABC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
巩固练习
6. 利用反证法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 锐角不大于45°”时,应先假设( D )
A.有一个锐角小于45° B.每一个锐角都小于45° C.有一个锐角大于45° D.每一锐角都大于45°
巩固练习
探究新知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P
d
d
Pd
r
r
P
r
点P在⊙O内
d<r 点P在⊙O上 d=r 点P在⊙O外
d>r
数形结合: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1 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例1 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AD=4.
(1)以A为圆心,4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
⊙A的位置关系如何?
A
解:(1)∵∠ADO=∠ABO=60°, ∠DOA=90°,
∴∠DAO=30°;
探究新知 (2)求点A的坐标和△AOB外接圆的面积.
∵点D的坐标是(0,3),∴OD=3.
在Rt△AOD中,∵∠DOA=90° ,
∴AD为直径. 又∵∠DAO=30°,∴AD=2OD=6, OA= 3 3
因此圆的半径为3.点A的坐标( 3 3, 0) ∴△AOB外接圆的面积是9π. 解题妙招:图形中求三角形外接圆的面积时,关键是确定外 接圆的直径(或半径)长度.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数学第24章圆第6课时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心作圆,使 A,B,C 三点其中有两点在圆内,一点在圆外,
则⊙D 的半径 r 的取值范围为( C )
A.3<r<4
B.3<r<5
C.4<r<5
D.4≤r≤5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3.如图,△ABC 外接圆的圆心坐标是( B ) A.(2,5) B.(5,2) C.(2,6) D.(6,2)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第二十四章 圆
第6课时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已知⊙O 的半径为 5 cm,OM=4 cm,则点 M 与⊙O 的位
置关系是( B )
A.点 M 在⊙O 上
B.点 M 在⊙O 内
C.点 M 在⊙O 外
D.不能确定
2.有一个矩形 ABCD 的长为 4 cm,宽为 3 cm,以 D 点为圆
谢谢观看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B ) ①每个三角形都只有一个外心;
②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
③四边形不一定有外接圆;
④三确定一个圆.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5.已知点 P 在半径为 5 的⊙O 外,如果设 OP=x,那么 x 的 取值范围是 x>5 . 6.在 Rt△ABC 中,∠C=90°,AC=5,BC=12,则它的外 接圆的半径为 6.5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优质课件
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矛盾.
这说明假设∠1≠∠2不正确,从而∠1=∠2.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总结
(1)反证法适用情形:①命题的结论的表述为“肯定”或“否定”, 且用直接法证较困难;②证明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用直接法证
较困难.使用反证法的前提条件是“结论”的反面可列举出来. (2)反证法使用要经历:反设→归谬→结论这三步,反设是推理归
导引:要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实质上是要比较点到圆 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而半径为已知量,即需求 出相关点到圆心的距离.
第七页,共三十三页。
解:如图,连接OR,OP,OQ. ∵PD=4 cm,OD=3 cm,且OD⊥l,
知1-练
OP PD2 OD2 42 32 5(cm) r, ∴点P在⊙O上;
求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时,最常用的办法是作出圆心与三 角形顶点的连线(即半径),延长使这条半径变为直径,将 求半径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求边的长.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三点确定一个圆
B.圆有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
C.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D.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总结
知4-讲
上面证明“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圆”的方法 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证明不同,它不是直接从命题的已知得出结 论,而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 三个点可以作一个圆),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 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
D,B,C可以分别确定一个圆.故过这4个点中的任意3
个点,能画圆的个数是3.故选C.
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总结
这说明假设∠1≠∠2不正确,从而∠1=∠2.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总结
(1)反证法适用情形:①命题的结论的表述为“肯定”或“否定”, 且用直接法证较困难;②证明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用直接法证
较困难.使用反证法的前提条件是“结论”的反面可列举出来. (2)反证法使用要经历:反设→归谬→结论这三步,反设是推理归
导引:要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实质上是要比较点到圆 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而半径为已知量,即需求 出相关点到圆心的距离.
第七页,共三十三页。
解:如图,连接OR,OP,OQ. ∵PD=4 cm,OD=3 cm,且OD⊥l,
知1-练
OP PD2 OD2 42 32 5(cm) r, ∴点P在⊙O上;
求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时,最常用的办法是作出圆心与三 角形顶点的连线(即半径),延长使这条半径变为直径,将 求半径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求边的长.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三点确定一个圆
B.圆有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
C.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D.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总结
知4-讲
上面证明“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圆”的方法 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证明不同,它不是直接从命题的已知得出结 论,而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 三个点可以作一个圆),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 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
D,B,C可以分别确定一个圆.故过这4个点中的任意3
个点,能画圆的个数是3.故选C.
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总结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
第二十四章 圆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学习指南 知识管理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 分层作业
学习指南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探求过点画圆的过程,掌握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画圆的方法.
课堂导入 如图是射击靶的示意图,它是由许多同心圆构成的,你知道击中靶上不同位 置的成绩是如何计算的吗?
∵CD 为斜边上的中线,
∴CD=12AB=525(cm).
∵AC=10
55 cm> 2
cm,∴点
A
在⊙C
外;
∵BC=5
55 cm< 2
cm,∴点 B 在⊙C 内;
∵CD=5
5 2
cm,∴点
D
在⊙C
上.
类型之二 反证法 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 60°.
已知:△ABC. 求证:△ABC 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 60°.
图 24-2-3
5.已知 A,B,C 三点,根据下列条件,说明 A,B,C 三点能否确定一个圆.如 果能,求出圆的半径;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1)AB=2 3+1,BC=4 3,AC=2 3-1; (2)AB=AC=10,BC=12.
解:(1)∵2 3+1+2 3-1=4 3, ∴AB+AC=BC, ∴A,B,C 三点共线, ∴不能确定一个圆. (2)∵10+10=20>12, ∴A,B,C 三点不共线,
2019/7/1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1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知识管理
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规 律:设圆的半径为 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 d,则有: (1)点在圆外⇔ d>r ; (2)点在圆上⇔ d=r ; (3)点在圆内⇔ d<r . 总 结:这个关系式既是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一种判别方法,又是点和圆 的位置关系的一个性质.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学习指南 知识管理 归类探究 当堂测评 分层作业
学习指南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探求过点画圆的过程,掌握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画圆的方法.
课堂导入 如图是射击靶的示意图,它是由许多同心圆构成的,你知道击中靶上不同位 置的成绩是如何计算的吗?
∵CD 为斜边上的中线,
∴CD=12AB=525(cm).
∵AC=10
55 cm> 2
cm,∴点
A
在⊙C
外;
∵BC=5
55 cm< 2
cm,∴点 B 在⊙C 内;
∵CD=5
5 2
cm,∴点
D
在⊙C
上.
类型之二 反证法 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 60°.
已知:△ABC. 求证:△ABC 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 60°.
图 24-2-3
5.已知 A,B,C 三点,根据下列条件,说明 A,B,C 三点能否确定一个圆.如 果能,求出圆的半径;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1)AB=2 3+1,BC=4 3,AC=2 3-1; (2)AB=AC=10,BC=12.
解:(1)∵2 3+1+2 3-1=4 3, ∴AB+AC=BC, ∴A,B,C 三点共线, ∴不能确定一个圆. (2)∵10+10=20>12, ∴A,B,C 三点不共线,
2019/7/1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1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知识管理
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规 律:设圆的半径为 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 d,则有: (1)点在圆外⇔ d>r ; (2)点在圆上⇔ d=r ; (3)点在圆内⇔ d<r . 总 结:这个关系式既是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一种判别方法,又是点和圆 的位置关系的一个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学课件-第24章-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新课讲解
问题2: 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量一量在点
和圆三种不同位置关系时,d与r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反过来,由d与r的数量关系,怎样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呢?
p
d
d
Pd
r
r
p
r
点P在⊙O内 点P在⊙O上 点P在⊙O外
d< r d =r d>r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新课讲解
● ●O ●● O ●O
OA ● O
能画出无数个圆,圆心为点A以外任意一点,半径为这 点与点A的距离.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回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的方法 1.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 大于二分之一AB的长为半径 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N;
2.作直线MN.
A
新课讲解
M B
N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合作探究
3.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8,则这个直角三角形外 接圆的半径是 5 .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随堂即练
4.画出由所有到已知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cm并且小于 或等于3cm的点组成的图形.
1
2cm · O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拓展提升
如图,是一块圆形镜片破碎后的部分残片,试找出它的圆心. B
A C
第二十四章 圆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 位置关系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重点) 2.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及其运用. (重点)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 4.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思想.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新课讲解
问题2: 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量一量在点
和圆三种不同位置关系时,d与r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反过来,由d与r的数量关系,怎样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呢?
p
d
d
Pd
r
r
p
r
点P在⊙O内 点P在⊙O上 点P在⊙O外
d< r d =r d>r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新课讲解
● ●O ●● O ●O
OA ● O
能画出无数个圆,圆心为点A以外任意一点,半径为这 点与点A的距离.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回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的方法 1.分别以点A和B为圆心,以 大于二分之一AB的长为半径 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N;
2.作直线MN.
A
新课讲解
M B
N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合作探究
3.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8,则这个直角三角形外 接圆的半径是 5 .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随堂即练
4.画出由所有到已知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cm并且小于 或等于3cm的点组成的图形.
1
2cm · O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拓展提升
如图,是一块圆形镜片破碎后的部分残片,试找出它的圆心. B
A C
第二十四章 圆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 位置关系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重点) 2.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及其运用. (重点)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 4.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思想.
数学课堂教学课件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根据:圆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 .
A
O·
C
r B
设⊙O 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
也就是说,圆的_______确定圆的大小,圆的_______确定圆的位置;
又∵∠DAO=30°,∴AD=2OD=6, OA=
如图, ▲ABC中AB=AC,∠ABC=70°,点O是▲ABC的外心,则∠BOC的度数为 ( )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三角形外.
点P在⊙O内 设⊙O的半径为r,说出来点A,点B,点C到圆心O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
13 cm 或 5 cm
D.
点P在⊙O内
d<r
(1)任意的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
∴△AOB外接圆的面积是9π.
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DOA=90°,
圆心是确定的一个点,半径也是确定 的
点P在⊙O的外左端可以得到d右>端r ,从P
dP O
r
Od
r
P
dO
右端也可以得到左端.
r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P
d
d
Pd
r
r
P
r
点P在⊙O内
d<r 点P在⊙O上 d=r 点P在⊙O外
d>r
数形结合: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思考:平面上的一个 圆把平面上的点分成 哪几部分?
圆外的点
圆上的点
圆内的点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P在⊙O内
d<r
dP O
r
点P在⊙O上
d=r
Od
r
P
点P在⊙O外
d>r P d O
r
2、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A
O·
C
r B
设⊙O 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
也就是说,圆的_______确定圆的大小,圆的_______确定圆的位置;
又∵∠DAO=30°,∴AD=2OD=6, OA=
如图, ▲ABC中AB=AC,∠ABC=70°,点O是▲ABC的外心,则∠BOC的度数为 ( )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三角形外.
点P在⊙O内 设⊙O的半径为r,说出来点A,点B,点C到圆心O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
13 cm 或 5 cm
D.
点P在⊙O内
d<r
(1)任意的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
∴△AOB外接圆的面积是9π.
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DOA=90°,
圆心是确定的一个点,半径也是确定 的
点P在⊙O的外左端可以得到d右>端r ,从P
dP O
r
Od
r
P
dO
右端也可以得到左端.
r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P
d
d
Pd
r
r
P
r
点P在⊙O内
d<r 点P在⊙O上 d=r 点P在⊙O外
d>r
数形结合: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思考:平面上的一个 圆把平面上的点分成 哪几部分?
圆外的点
圆上的点
圆内的点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P在⊙O内
d<r
dP O
r
点P在⊙O上
d=r
Od
r
P
点P在⊙O外
d>r P d O
r
2、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章圆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C.点A在⊙O外
D.点A不在⊙O上
分析
解方程x2-6x+8=0, 得 x1=2, x2=4
R=2, d=4 R=4, d=2
点A在⊙O外 点A在⊙O内
锦囊妙计
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点”技巧
(1)
心的距离(d)和半
径(r)的大小关系.
(2)数形结合:解决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捷 径是利用数形结
合的方法, 借助图形进行判断.
题型三 有关三角形外接圆的计算和证明
例题3 如图24- 2-10, ⊙O是△ABC的外接圆, ∠B=60°, OP⊥AC于点
P, OP= 2 , 则⊙������ O的半径为( A ).
A.4 ������ B.6
������
C.8
D.12
分析 ∵圆心角∠AOC与圆周角∠B所对的弧都为弧AC , 且∠B=60°, ∴∠AOC=2∠B=120°. ∵OA=OC, ∴∠OAC=∠OCA=30°. ∵OP⊥AC, ∴∠APO=90°. ∵在Rt△AOP中, OP=2 ���,���∠OAP=30°, ∴OA=2OP=4 ���,���即⊙O的半径为4 .������
锦囊妙计
在使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 一定要遵循反 证法的证明步骤, 假 设原结论不成立, 就是假设 原结论的反面成立, 当原结论的反面不 止一种 情形时, 要考虑结论的反面的所有情况, 并一一 否定, 从而 得出原命题成立. “一定”“可能”“全都是”的否定分别 为“不 一定” “不可能”“不全是”;特别注 意“一定”的否定不是 “一定不”.
锦囊妙计 在圆中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
(1)利用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关系证 明;(2)利用垂径定 理证明;(3)利用等角对等边 证明;(4)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 线的性质 证明.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四章 圆的有关性质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切线长的定义及切线长定理. 2.初步学会运用切线长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
导入新知
A
A
P
O.
P
O
B
B
现在我们学会了过圆上一点作已知圆的切线(如图所示),如果 点P是圆外一点,又怎么作该圆的切线呢?过圆外的一点作圆的 切线,可以作几条?
合作探究
切线上一点到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作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A
切线长与切线的区别在哪里?
O P
①切线是直线,不能度量.
②切线长是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圆外一点和 切点,可以度量.
PA为☉O的一条切线,沿着直线PO对折,设圆上与点A重合的点为B.
OB是☉O的一条半径吗?
A
PB是☉O的切线吗?
A
OP垂直平分AB.
证明:∵PA,PB是⊙O的切线,点A,B是切点, O. M
P
∴PA = PB ,∠OPA=∠OPB,
B
∴△PAB是等腰三角形,PM为顶角的平分线,
∴OP垂直平分AB.
若延长PO交⊙O于点C,连接CA,CB,你又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并给出证明.
CA=CB
证明:∵PA,PB是⊙O的切线,点A,B是切点,
3.如图,PA, PB, DE分别切☉O于点A,B,C,点D在PA上,点E在PB上. (1) 若PA=10,求△PDE的周长; (2) 若∠P=50°,求∠DOE的度数.
解:(1) 因为PA,PB,DE分别切☉O于点A,B,C,
所以PA=PB,DA=DC, EC=EB,
所以PD+DE+PE=PD+DA+EB+PE=PA+PB=10+10=20, 所以△PDE的周长为20.
第二十四章 圆的有关性质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切线长的定义及切线长定理. 2.初步学会运用切线长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
导入新知
A
A
P
O.
P
O
B
B
现在我们学会了过圆上一点作已知圆的切线(如图所示),如果 点P是圆外一点,又怎么作该圆的切线呢?过圆外的一点作圆的 切线,可以作几条?
合作探究
切线上一点到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作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A
切线长与切线的区别在哪里?
O P
①切线是直线,不能度量.
②切线长是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圆外一点和 切点,可以度量.
PA为☉O的一条切线,沿着直线PO对折,设圆上与点A重合的点为B.
OB是☉O的一条半径吗?
A
PB是☉O的切线吗?
A
OP垂直平分AB.
证明:∵PA,PB是⊙O的切线,点A,B是切点, O. M
P
∴PA = PB ,∠OPA=∠OPB,
B
∴△PAB是等腰三角形,PM为顶角的平分线,
∴OP垂直平分AB.
若延长PO交⊙O于点C,连接CA,CB,你又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并给出证明.
CA=CB
证明:∵PA,PB是⊙O的切线,点A,B是切点,
3.如图,PA, PB, DE分别切☉O于点A,B,C,点D在PA上,点E在PB上. (1) 若PA=10,求△PDE的周长; (2) 若∠P=50°,求∠DOE的度数.
解:(1) 因为PA,PB,DE分别切☉O于点A,B,C,
所以PA=PB,DA=DC, EC=EB,
所以PD+DE+PE=PD+DA+EB+PE=PA+PB=10+10=20, 所以△PDE的周长为2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4章 圆 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课件资料
垂直平分线MN;
2、连接AC,作线段AC的垂直平
C
分线EF,交MN于点O; 3、以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圆。 所以⊙O就是所求作的圆.
问题4:现在你知道怎样将一个如图所示的破损的圆盘 复原了吗? 方法: 1、在圆弧上任取三点A、 B、C; 2、作线段AB、BC的垂 直平分线,其交点O即为 圆心; 3、以点O为圆心,OC长 为半径作圆. ⊙O即为所求.
分别为8cm、10cm、12cm,则点A、B、C与⊙O的 位置关系是:点A在 圆内 ;点B在 圆上 ;点 C在 圆外 . 2.圆心为O的两个同心圆,半径分别为1和2,若 OP= 3 ,则点P在( D ) A.大圆内 C.小圆外 B.小圆内 D.大圆内,小圆外 o
要点归纳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P d P d P个圆?过两点可以作多少
个圆?
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以其 上任意一点为圆心,以这点和 点A或B的距离为半径画圆即可; 可作无数个圆.
·
A
· · ·
B
问题3: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能不能确定一个圆? 经过A,B两点的圆的圆心在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上. 经过B,C两点的圆的圆心在线段 BC的垂直平分线上.
A
B
C
O
针对训练 某一个城市在一块空地新建了三个居民小区,它们 分别为A、B、C,且三个小区不在同一直线上,要 想规划一所中学,使这所中学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 等。请问同学们这所中学建在哪个位置?你怎么确
定这个位置呢?
A ● C
B ●
●
三 三角形的外接圆及外心
试一试: 已知△ABC,用直尺与圆规作出过A、 B、C三点的圆.
点D(0,3). (1)求∠DAO的度数; (2)求点A的坐标和△AOB外接圆的面积. 解:(1)∵∠ADO=∠ABO=60°, ∠DOA=90°, ∴∠DAO=30°;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课件(共22张PPT)
3.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 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O
l A
Or
d
A
l
O
A
l
证切线时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1) 有交点,连半径,证垂直; (2) 无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典型例题
如图,点D在⊙O的直径AB的延长线上,点C在⊙O上,AC=CD,∠D =
30°.求证:CD是⊙O的切线.
解:如图,连接OC.
性质定理 有1个公共点 d=r
圆的切线垂直于 经过切点的半径
有切线时常用辅助线 添加方法: 见切线,连切点,得垂直
中考实题
1.如图,AB是⊙O的直径,PA切⊙O于点A,连接PO并延长交⊙O于点C,连接AC,
AB=10,∠P=30° ,则AC的长度是( A )
D
115
3.如图,△ABC内接于⊙O,∠B=60°,CD是⊙O的直径,点P是CD延长线 上一点,且AP=AC.求证:PA是⊙O的切线.
解:如图,连接OA. 因为∠B=60°, 所以∠AOC=2∠B=120°. 因为OA=OC,所以∠OAC=∠OCA=30°. 又AP=AC,所以∠P=∠ACP=30°, 所以∠OAP=∠AOC-∠P=90°. 所以OA⊥PA,所以PA是⊙O的切线.
再见
A O
C
应用该定理时,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经过半径的外 端;二是垂直于这条半径.
判断下面的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
O.
A l
(1)
O.
A
l
B
(2)
O
A
l
(3)
判断一条直线是一个圆的切线有三个方法: 1.定义法: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数量关系法:圆心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即d=r;
O
l A
Or
d
A
l
O
A
l
证切线时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1) 有交点,连半径,证垂直; (2) 无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典型例题
如图,点D在⊙O的直径AB的延长线上,点C在⊙O上,AC=CD,∠D =
30°.求证:CD是⊙O的切线.
解:如图,连接OC.
性质定理 有1个公共点 d=r
圆的切线垂直于 经过切点的半径
有切线时常用辅助线 添加方法: 见切线,连切点,得垂直
中考实题
1.如图,AB是⊙O的直径,PA切⊙O于点A,连接PO并延长交⊙O于点C,连接AC,
AB=10,∠P=30° ,则AC的长度是( A )
D
115
3.如图,△ABC内接于⊙O,∠B=60°,CD是⊙O的直径,点P是CD延长线 上一点,且AP=AC.求证:PA是⊙O的切线.
解:如图,连接OA. 因为∠B=60°, 所以∠AOC=2∠B=120°. 因为OA=OC,所以∠OAC=∠OCA=30°. 又AP=AC,所以∠P=∠ACP=30°, 所以∠OAP=∠AOC-∠P=90°. 所以OA⊥PA,所以PA是⊙O的切线.
再见
A O
C
应用该定理时,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经过半径的外 端;二是垂直于这条半径.
判断下面的直线是不是圆的切线:
O.
A l
(1)
O.
A
l
B
(2)
O
A
l
(3)
判断一条直线是一个圆的切线有三个方法: 1.定义法: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数量关系法:圆心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即d=r;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章_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_教学课件
边可以推
d>r
出 左边.
新课讲解
例 1 画出由所有到已知点O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cm并且小
于或等于3知cm识的点点组成的图形.
解:如图所示
2cm
O·
∴阴影部分就是所求图形.
新课讲解
练一练
(湘西州)⊙O的半径为5 cm,点A到圆心O的距
离OA=3 cm,则点A与圆O的位置关系为( B )
A.点A在圆上
新课讲解
知识点
活学巧记
过一点可作无数圆;
过两点可作圆无数,
圆心全在一直线;
过三点能作一个圆,
前提是三点不共线.
新课讲解
练一练
如图,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D在直线AB外,过这4个 点中的任意3个点画圆,能画圆的个数是( C )
A.1
B.2
C.3
D.4
新课讲解
知识点3 三角形的外接圆
已知△ABC,用直尺与圆规作出过A、B、C三
1. 外接圆与内接三角形 ⊙O叫做△ABC的外接圆, △ABC叫做⊙O的内接三角形.
2.三角形的外心
B
定义: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作图: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性质: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A
●O C
一个圆可以有无数个内接三角形,但是一个三角形只有一个外接圆.
P l1
A
B
l2
l C
新课讲解
反证法的定义 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经过推理得出矛盾(常与公 理、定理、定义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 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① 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② 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矛盾, ③ 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在Rt△OBD中,由勾股定理得OD= 52-42=3(cm),
∴AD=AO-OD=5-3=2(cm), ∴S△ABC=12×BC×AD=21×8×2=8(cm2).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如图2,当O在△ABC内部时,连接AO,交BC于D,连接
OB,由勾股定理易得OD=3 cm, ∵AD=AO+OD=5+3=8(cm), ∴S△ABC=12×BC×AD=21×8×8=32(cm2).
(1)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 点A在⊙O外 ; (2)点B与⊙O的位置关系是 点B在⊙O上 ; (3)点C与⊙O的位置关系是 点C在⊙O内 .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7.【例3】如图,用尺规作图. (1)已知点A,求作⊙O,使它经过A点; (2)已知线段BC,求作⊙E,使它经过B,C两点.
略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解:(1)∵在矩形ABCD中,AB=3,AD=4,
∴AC=BD= 32+42=5,
∵12BD·AF=12AB·AD,
∴AF=3×5 4=152,
同理可得DE=152,
在Rt△ADE中,AE= 42-1522=156.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2)∵AF<AB<AE<AD<AC, ∴若以点A为圆心作圆,B,C,D,E,F五点中至少有1个 点在圆内,且至少有2个点在圆外,即点F在圆内,点D,C 在圆外, ∴⊙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152<r<4.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知识要点 知识点一: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 (1)点P在圆外⇔d > r; (2)点P在圆上⇔d = r; (3)点P在圆内⇔d < r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对点训练 1.已知⊙O 的半径为 4 cm,点 A 到圆心 O 的距离为 3 cm,则 点 A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A ) A.点 A 在⊙O 内 B.点 A 在⊙O 上 C.点 A 在⊙O 外 D.不能确定
小结:注意分类讨论.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5.等腰三角形ABC的外接圆为⊙O,底边BC=8 cm,⊙O半 径为5 cm,求S△ABC. 解:分为两种情况:
如图1,当O在△ABC外部时,连接AO,交BC于D,连接
OB,
∵⊙O是△ABC的外接圆,AB=AC, ∴AO⊥BC,BD=CD=12×8=4(cm),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3.如图,已知三点A,B,C,用尺规作⊙O,使⊙O经过点 A,B,C.
略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8.【例4】如图,已知△ABC,∠A=60°,BC=6. (1)用尺规作△ABC的外接圆⊙O; (2)求∠BOC的度数; (3)求⊙O的半径.
(1)略 (2)120° (3)2 3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4.如图,已知△ABC,∠C=90°,BC=16,AC=12. (1)用尺规作△ABC的外接圆⊙O; (2)求⊙O的面积.
(1)略 (2)100π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9.【例5】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外接圆⊙O的直径为10,如 果圆心O到底边BC的距离为3,求△ABC的面积. 8或32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0.【例6】如图,在△ABC中,∠ACB=90°,AB=10,BC =8,CD⊥AB于点D,O为AB的中点.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以C为圆心,6为半径作圆,试判断点A,D,B与⊙C的位 置关系; (2)当⊙C的半径为多少时,点O在⊙C上? (3)若以点C为圆心作圆,使A,O,B三点至少有一点在圆 内,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C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A.三点确定一个圆 B.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确定一个圆 C.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边距离相等 D.任意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知识点三:外心的位置 (1)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 内部 ; (2)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 斜边 ; (3)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 外部 .
(2)连接OC,在△ABC中,∠ACB=90°,
∵O为AB的中点,∴OC=21AB=5,
∴当⊙C的半径为5时,点O在⊙C上.
(3)∵AC=6,OC=5,BC=8, ∴OC<AC<BC, ∴当5<r<8时,A,O,B三点至少有一点在圆内,至少有一 点在圆外.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作DE⊥AC于 点E,作AF⊥BD于点F. (1)求AF,AE的长; (2)若以点A为圆心作圆,B,C,D,E,F五点中至少有1个 点在圆内,且至少有2个点在圆外,求⊙A的半径r的取值范 围.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解:(1)在△ABC 中,∠ACB=90°,AB=10,BC=8, ∴AC=6,∴A 在⊙C 上, ∵CD⊥AB,∴S△ABC=12AC·BC=21AB·CD,
即 6×8=10CD,
∴CD=4.8<6,∴D 在⊙C 内, ∵BC=8>6,∴B 在⊙C 外.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6.【例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 O 为圆心,5 为半径作圆,
下列各点,一定在圆上的是( B )
A.(2,3)
B.(4,3)
C.(1,4)
D.(2,-4)
小结:依据坐标求出点到圆心的距离.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2.已知⊙O的圆心O的坐标为(0,0),半径为5,点A(-6,0), 点B(3,4),点C(0,4),则: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3.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16 和 12,则此三角形的外接圆 直径为 16或20 .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知识点四:反证法 假设命题的结论 不成立 ,由此经过推理得出 矛盾 , 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 不成立 ,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A.点 A 在⊙O 内
B.点 B 在⊙O 上
C.点 C 在⊙O 外
D.点 A 在⊙O 外
小结:熟记结 数学
变式练习
11.已知⊙O 的半径为 r,点 P 到圆心的距离 d=6. (1)若 r=3,则点 P 在 圆外 ; (2)若 r= 6 ,则点 P 在圆上; (3)若 r >6 ,则点 P 在圆内.
4.用反证法证明时,假设结论“点在圆外”不成立,那么点与 圆的位置关系只能是( D ) A.点在圆内 B.点在圆上 C.点在圆心上 D.点在圆上或圆内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精典范例
5.【例 1】已知⊙O 的半径为 6 cm,A,B,C 为射线 OM 上
三个点,OA=9 cm,OB=3 cm,OC=6 cm,则( D )
返回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知识点二:外接圆、外心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三 个点确定一个圆; (2)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 三个顶点 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 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3)外心: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 垂直平分线 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第二十四章 圆
第6课时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知识要点 03 对点训练 04 精典范例 05 变式练习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学习目标 1.了解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掌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三点确定一个圆”,并能作出这个圆. 2.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建模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在Rt△OBD中,由勾股定理得OD= 52-42=3(cm),
∴AD=AO-OD=5-3=2(cm), ∴S△ABC=12×BC×AD=21×8×2=8(cm2).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如图2,当O在△ABC内部时,连接AO,交BC于D,连接
OB,由勾股定理易得OD=3 cm, ∵AD=AO+OD=5+3=8(cm), ∴S△ABC=12×BC×AD=21×8×8=32(cm2).
(1)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 点A在⊙O外 ; (2)点B与⊙O的位置关系是 点B在⊙O上 ; (3)点C与⊙O的位置关系是 点C在⊙O内 .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7.【例3】如图,用尺规作图. (1)已知点A,求作⊙O,使它经过A点; (2)已知线段BC,求作⊙E,使它经过B,C两点.
略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解:(1)∵在矩形ABCD中,AB=3,AD=4,
∴AC=BD= 32+42=5,
∵12BD·AF=12AB·AD,
∴AF=3×5 4=152,
同理可得DE=152,
在Rt△ADE中,AE= 42-1522=156.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2)∵AF<AB<AE<AD<AC, ∴若以点A为圆心作圆,B,C,D,E,F五点中至少有1个 点在圆内,且至少有2个点在圆外,即点F在圆内,点D,C 在圆外, ∴⊙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152<r<4.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知识要点 知识点一: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 (1)点P在圆外⇔d > r; (2)点P在圆上⇔d = r; (3)点P在圆内⇔d < r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对点训练 1.已知⊙O 的半径为 4 cm,点 A 到圆心 O 的距离为 3 cm,则 点 A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A ) A.点 A 在⊙O 内 B.点 A 在⊙O 上 C.点 A 在⊙O 外 D.不能确定
小结:注意分类讨论.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5.等腰三角形ABC的外接圆为⊙O,底边BC=8 cm,⊙O半 径为5 cm,求S△ABC. 解:分为两种情况:
如图1,当O在△ABC外部时,连接AO,交BC于D,连接
OB,
∵⊙O是△ABC的外接圆,AB=AC, ∴AO⊥BC,BD=CD=12×8=4(cm),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3.如图,已知三点A,B,C,用尺规作⊙O,使⊙O经过点 A,B,C.
略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8.【例4】如图,已知△ABC,∠A=60°,BC=6. (1)用尺规作△ABC的外接圆⊙O; (2)求∠BOC的度数; (3)求⊙O的半径.
(1)略 (2)120° (3)2 3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4.如图,已知△ABC,∠C=90°,BC=16,AC=12. (1)用尺规作△ABC的外接圆⊙O; (2)求⊙O的面积.
(1)略 (2)100π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9.【例5】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外接圆⊙O的直径为10,如 果圆心O到底边BC的距离为3,求△ABC的面积. 8或32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0.【例6】如图,在△ABC中,∠ACB=90°,AB=10,BC =8,CD⊥AB于点D,O为AB的中点.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以C为圆心,6为半径作圆,试判断点A,D,B与⊙C的位 置关系; (2)当⊙C的半径为多少时,点O在⊙C上? (3)若以点C为圆心作圆,使A,O,B三点至少有一点在圆 内,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C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A.三点确定一个圆 B.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确定一个圆 C.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边距离相等 D.任意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知识点三:外心的位置 (1)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 内部 ; (2)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 斜边 ; (3)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 外部 .
(2)连接OC,在△ABC中,∠ACB=90°,
∵O为AB的中点,∴OC=21AB=5,
∴当⊙C的半径为5时,点O在⊙C上.
(3)∵AC=6,OC=5,BC=8, ∴OC<AC<BC, ∴当5<r<8时,A,O,B三点至少有一点在圆内,至少有一 点在圆外.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作DE⊥AC于 点E,作AF⊥BD于点F. (1)求AF,AE的长; (2)若以点A为圆心作圆,B,C,D,E,F五点中至少有1个 点在圆内,且至少有2个点在圆外,求⊙A的半径r的取值范 围.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解:(1)在△ABC 中,∠ACB=90°,AB=10,BC=8, ∴AC=6,∴A 在⊙C 上, ∵CD⊥AB,∴S△ABC=12AC·BC=21AB·CD,
即 6×8=10CD,
∴CD=4.8<6,∴D 在⊙C 内, ∵BC=8>6,∴B 在⊙C 外.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6.【例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 O 为圆心,5 为半径作圆,
下列各点,一定在圆上的是( B )
A.(2,3)
B.(4,3)
C.(1,4)
D.(2,-4)
小结:依据坐标求出点到圆心的距离.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12.已知⊙O的圆心O的坐标为(0,0),半径为5,点A(-6,0), 点B(3,4),点C(0,4),则: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3.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16 和 12,则此三角形的外接圆 直径为 16或20 .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知识点四:反证法 假设命题的结论 不成立 ,由此经过推理得出 矛盾 , 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 不成立 ,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A.点 A 在⊙O 内
B.点 B 在⊙O 上
C.点 C 在⊙O 外
D.点 A 在⊙O 外
小结:熟记结 数学
变式练习
11.已知⊙O 的半径为 r,点 P 到圆心的距离 d=6. (1)若 r=3,则点 P 在 圆外 ; (2)若 r= 6 ,则点 P 在圆上; (3)若 r >6 ,则点 P 在圆内.
4.用反证法证明时,假设结论“点在圆外”不成立,那么点与 圆的位置关系只能是( D ) A.点在圆内 B.点在圆上 C.点在圆心上 D.点在圆上或圆内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精典范例
5.【例 1】已知⊙O 的半径为 6 cm,A,B,C 为射线 OM 上
三个点,OA=9 cm,OB=3 cm,OC=6 cm,则( D )
返回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知识点二:外接圆、外心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三 个点确定一个圆; (2)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 三个顶点 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 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3)外心: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 垂直平分线 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返回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第二十四章 圆
第6课时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知识要点 03 对点训练 04 精典范例 05 变式练习
九年级全一册(RJ) 数学
学习目标 1.了解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掌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三点确定一个圆”,并能作出这个圆. 2.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建模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