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山15万亩 十堰千亿造城惹争议
削山造城:喧嚣下的“生态透支”
AGR I CU I T U R AL I N F OR MA T I ON I
参考
越 来 越 突 出 。从 根 本 上 说 .只 要 我 国 城 镇 化 进 程 没 有 完
是否划算 。 ”
结 .这一矛盾 就不 会得到真正解 决 。目前人 们能够做 的 ,
就 是尽量 缓解 这一矛盾 而 全 国各 地此起 彼伏 的 “ 削山 造城 ” .其根源正在于此
3 生态风 险已然 凸显
实 际上 ,学 者们 的担忧 并 不是 空穴 来 风 。近年 来 , 此类 对生态 环境改 变 巨大 的工程 .已经引发 了一些 生态
了 1 园 1 1片区 .其 中离东川 主城区最 近的碧谷工业 园区
有5 k m.最 远 的天 生 桥 工 业 园距 主城 区达 上 百 公 里 。
2 0 1 2年 1 0月 .甘肃省兰州市举行 了 “ 兰州新 城”开 工仪 式 。建 筑公 司将 花 费约 2 2 7亿 元削 平 7 0 0多 座 山 ,
2 “ 削山填谷”为何盛行
“ 削山造城”的风行 .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 中 国社 会科 学院城 市发展 与环境 研究 所副研 究员 黄 顺江表示 .在我 国城镇 化进 程 中 ,有一个 基本 问题 始终 无法 回避 ,那就 是土 地 。由于人 多地少 的基 本 国情 ,使
填平 山谷 .打造 出 l O O k m 2 的平地 .使 开发商能在 兰州郊
2 0 1 2年 4月 .陕西延 安市投 资上千亿 元 .开 始实施
规模 巨大的削 山造城工 程 .旨在增加 7 8 . 5 k m 土地 .在延 安城市周边的沟壑地带建造一个两倍 于 目前城区的新城。 同月 .云南 昆明市 东J I I 区为拓 宽工业 园 区规模 。采 取 “ 削山填谷”的方式扩大用地 在东J I I 城区周 围 l O k m 2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亩产论英雄”推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实施意见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亩产论英雄”推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1.02•【字号】十政办发〔2021〕40号•【施行日期】2021.1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亩产论英雄”推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实施意见十政办发〔2021〕4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亩产论英雄”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意见>的通知》精神,为着力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效率,提升经济密度,促进土地利用更集约高效、更高质量、更可持续,高效支撑“经济倍增、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及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聚集土地利用结构不优、存量较大、效益不高等突出短板,以县域经济、各类开发区和工业企业为重点,严格土地使用标准,坚持精细化管理,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强化监管,建立健全“亩产论英雄”机制体系,着力提高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创建节地型城市。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5年,全市建设用地亩均GDP达到28万元/亩;开发区综合容积率达到1.0以上,各县市区新供工业用地容积率2.0以上的项目占比不得低于20%;年度批而未供消化率不低于任务总量的20%,年度闲置土地处置率不低于任务总量的25%;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其他开发区新增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分别不低于300万元/亩、200万元/亩、100万元/亩,投产后亩均税收分别不低于25万元/亩、15万元/亩、10万元/亩;中心城区(含郧阳区)单位GDP地耗低于600亩/亿元,其他县市低于1200亩/亿元。
二、建立“亩产论英雄”综合评价机制(三)开展分层评价。
关于十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十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十堰,这座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此,我想就十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一、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十堰的生态资源丰富多样,有壮丽的山脉、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等。
然而,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
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首先,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对一些生态脆弱区域要进行限制开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要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旅游项目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游客流量。
鼓励游客采用环保的出行方式和旅游行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可以开发一些生态教育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还可以通过推广生态旅游产品,如绿色食品、生态住宿等,提高旅游的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二、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十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如武当文化、汉水文化、汽车文化等。
这些文化是十堰的灵魂,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传承。
一方面,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修复。
十堰有许多古老的建筑、遗址等,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要加大保护力度,使其能够长久保存。
同时,通过修复和展示,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
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文化传承人才。
同时,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
比如,以武当文化为主题,创作一系列的文艺作品、影视作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提高武当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新城问题--一个挑战性的发展问题
新城问题:急速扩张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的极大挑战湖北十堰河南鹤壁湖北十堰:造城,房市,人气削山造城规模宏大的城市扩张计划,力推“千亿削山建城”的湖北省十堰市在东部新城区域.截至2013年1月底,十堰市在建、在售商品房面积多达1250万平方米,这种扩张速度几乎与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处于同等规模,但十堰市的总人口仅相当于武汉市的1/3,城区人口仅相当于武汉市的1/5,十堰市以削山造城为标志的急速扩张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的极大挑战。
十堰市95%的当地房地产开发商依靠高利贷融资,在削山造地成本高企、商品房空置占压资金的情况下,当地房地产行业面临着资金链随时断裂的风险。
东部新城十堰东部新城主干道北京路沿线的多个居民小区在晚间的亮灯率都不会超过30%。
在十堰市东部新城、西部新城的建筑工地上,大型挖掘机已经开动起来,为了“车城”的扩张“向山要地”。
在十堰东城新城的主干道——北京路上,随处可见的巨幅房产广告十分抢眼。
一个叫做大洋五洲的项目,打出了“火车不是推的,大洋五洲不是吹的”的巨型广告。
这个项目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可供1.2万户居住;与抢眼的广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这个楼盘的售楼部看房者寥寥无几。
另外一个叫做福田花园小区的项目位于北京南路23号,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分为两期开发,正在销售的临街1号楼共有210套房源,目前还有40多套房源没有售出。
在福田花园小区的售楼部,一对购买第二套房的年轻夫妻,“手里有点闲钱,想着再买套房保值、增值。
”这对夫妻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二汽的白领,他们看房子只关心路段,不在乎面积大小,他们看上了福田花园小区的位置。
福田花园小区一位销售经理告诉记者,十堰市目前的购房者除了以婚房为主的刚性需求外,多数是有闲钱的家庭出手购买第二套房、第三套房,还有一些是在外打工的人返乡置业,他们的诉求大多都是投资。
该人士还表示,“在限购、限价、限贷的政策背景下,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在需求上难以出现爆发性的增长。
削山15万亩 十堰千亿造城惹争议
削山15万亩十堰千亿造城惹争议作者:张家振| 发表时间:2013.01.18刊发于总1995期《中国经营报》[区域经济]版0条评论被49次查看收藏“车城”十堰正在老城区的东、西两面大规模造城,其中,“东部新城”的规模将达到40平方公里,“西部新城”的规模将达到46平方公里。
现在,十堰城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左右,这相当于再造一个十堰。
与延安削山建城类似,号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十堰,也要削山建城。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得知,仅是“西部新城”,截至目前已经削掉100多个山头;自2007年以来,十堰市已经“向山要地”6万多亩,“十二五”期间还将“向山要地”9万亩。
观察人士认为,“向山要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意味着二汽外迁以后十堰在城镇化大背景下的“二次重生”;反对者则担心,十堰地处南水北调源头,削山造城将使山体、水系遭受重创,带来严重的生态后果。
“向山要地”15万亩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十堰“向山要地”15万亩,“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在十堰市区的东、西两个方向,分别有一个巨幅标语。
一处在“东部新城”普林工业园背后裸露的山体上,竖立着“愚公移山,向山要地”的巨幅标语,一处是在“西部新城”的开山工地上,竖立着“愚公移山,人造平原”的巨型条幅。
记者从十堰市建委获悉,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十堰“向山要地”15万亩(相当于100平方公里),“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发展空间”。
十堰工业新区管理委员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十堰市山地整理的平均成本大约为每亩22万元,照此推算,十堰市“向山要地”15万亩的土地整理成本就达到330亿元左右。
上述负责人认为,如果加上居民拆迁安置、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等,十堰市建造东部新城以及西部新城的成本将超过千亿元规模。
从十堰市区沿着316国道向西20公里,便是十堰市张湾区红卫街道办事处,附近几座小山已经被劈开,再往西走就变得豁然开朗、热闹起来:上百座山头已经被削为一片平川,满载土石方的“东风大力神”穿梭其间,所到之处黄土飞扬。
十堰未来发展前景
十堰未来发展前景十堰市作为湖北省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未来几年,十堰市将继续朝着现代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首先,十堰市将继续加大经济发展的力度。
目前,该市正在推进以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的产业转型升级。
汽车产业是该市的重点发展项目,十堰市将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汽车企业,努力打造中国中部地区的汽车制造中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十堰市的汽车产业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一座重要汽车城市。
其次,十堰市将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该市将加强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
同时,该市将加大对科研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再次,十堰市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为了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该市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城市道路、桥梁、水利设施、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该市还将大力推动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十堰市将继续加强对民生的关注和改善。
该市将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该市将积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强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等乡村振兴项目的发展,努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
总之,十堰市作为湖北省的一个中心城市,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未来几年,十堰市将继续加大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民生的关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十堰市将成为湖北省乃至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经济、社会和环境都达到高度发展的重要城市。
延安新区将城市建到山上去 削山建城全国首创
延安新区将城市建到山上去削山建城全国首创 2012-06-23 08:30:2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那片地方将来是新的市政中心,底下一大片山沟要被填平。
”刘功毅指着对面半山腰一排工程活动房描绘着延安新区未来的面貌。
“建新区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这位学者出身的延安市新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如是说。
延安城区被清凉山、凤凰山和宝塔山包围,被延河和南川河分割,地处三山两河之间,城市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只能在山与河的夹缝中寻求出路。
延安城顺着三条川道延伸开来,整个城市被拉长拉扁,而建筑与山争地,却面临山体滑坡的危险。
在三山两河的夹缝中,延安城如何发展?“中疏外扩,上山建城”这个大胆想法,跳出了以往延安城市发展的框架,削山填沟,在山顶上开辟新城,这就是延安新区的建设思路。
1. 城市骨架越拉越长延安新区的建设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清凉山上。
这里正在破土动工修建延安新区北区,延安新区建设指挥部也建在这片山顶上。
按照规划,延安新区分为三个区域,一个是占地面积38平方公里的北区,主要是市行政中心、商务中心、商业中心和居住区;一个是32平方公里的南区,主要是区级行政中心,建成红色文化的体验区;还有一个3.1平方公里的凤凰小区,以旅游产业为主。
刘功毅对本报记者表示,之所以要上山建城,是因为现在延安从城市配套、交通等各方面都出现问题,市区就两条来回的主干道,交通越来越拥挤。
河流穿城而过,三山夹在周围,延安的道路与城市空间一样,在川道上沿着河流发展,河道两边也就两条主干道,而且很多道路是单行线。
延安市水务局车队司机刘伟告诉记者,随着延安车越来越多,路更显得拥挤,现在开车就怕前边发生交通事故,那样整条路就瘫痪了。
这些年,随着延安城市的发展,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在这些现代化建筑面前,延安老城区的很多红色文化遗迹被淹没了,甚至连曾经巍巍高耸的宝塔山也快要被高楼超过。
在红色文化景观被高楼大厦遮挡下,延安这座革命圣城的特色也被遮掩住了。
十堰的前景
十堰的前景十堰市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湖北省西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的城市。
近年来,十堰市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十堰市地处于长江经济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十堰市毗邻著名的三峡大坝,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支撑城市,具有绝佳的水利和能源资源。
未来,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善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十堰市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和经济中心。
其次,十堰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址。
市内有大量的山脉、湖泊和温泉资源,其中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和蓝洞风景区最为著名。
这些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对于发展旅游业具有巨大的潜力。
同时,十堰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战国时期的楚国和三国时期的蜀国都在这里留下了重要的历史痕迹。
这些历史遗址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再次,十堰市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
十堰市已经建成了一条连接京广铁路和沪蓉铁路的铁路枢纽,交通便利。
同时,十堰市还建设了大量的公路网和快速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
此外,市内有多个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为各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十堰市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最后,十堰市政府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市内有大片的森林和绿地,生态环境优美。
市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这为十堰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十堰市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址,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十堰市将成为湖北省西部的经济中心和旅游胜地。
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十堰市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延安投千亿“削山造城”是否走对了路
延安投千亿“削山造城”是否走对了路2013-01-11 13:30:47 来源:中华建筑报作者:洪鸿通讯员何方8个月前,一场打造新城的运动在“红都”延安拉开帷幕。
延安拟通过“削山、填沟、造地、建城”四个步骤,用10年的时间整理出78.5平方公里的新区建设面积,在城市周边的沟壑地带建造一个两倍于目前城区的新城——延安新区。
据称,延安正在实施的这一“削山造城”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规模最大的岩土工程。
“这项工程如此浩大,须投资千亿!这么多钱拿来做慈善岂不是更好?用来造航母岂不是更好?填平的土地能建高楼吗?现代版‘愚公移山’,会不会有腐败贪官?如此巨大工程,会不会造福延安人民?”自推土机开始轰鸣的那天起,延安的街头巷尾,人们对一直对此议论纷纷。
延安投千亿“削山造城”自然条件成掣肘仅有50万人口的延安,凭借石油产业链以及红色革命历史,2011年人均GDP 就已突破8000美元,达到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中等水平,人均收入水平也位于陕西省前列。
然而,延安的发展仍然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瓶颈。
延安城区三山(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抱,两河(延河、南河)环绕,城市设施主要在两河沿岸的川道和沟道上修建,呈“Y”字形分布,是典型的山区带状城市。
市区仅有两条主干道,不少路段还只能单行。
一到旅游旺季,外地游客常常找不到下榻的宾馆。
“城市的发展已经让延安人曾经引以为傲的老城区红色文化遗迹淹没在了高楼大厦之间,甚至连革命圣地的灵魂建筑——宝塔山景观也即将被现代化的建筑所淹没。
这让延安红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也成为现实难题。
”延安市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功毅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延安全城也就十几辆车。
当年建好这些马路时,感觉很宽敞,大街上安安静静的,可以在马路上慢慢溜达。
”延安人邢东说:“现在延安大街上连骑自行车的人基本都没有了,马路上根本没地儿留出自行车道。
路上车快车多,骑自行车已经成了危险的事情。
和大城市一样,堵车现在也是延安的家常便饭。
中国又一逆天工程,投资1000亿,削掉33座山建城,老外直呼太疯狂
中国⼜⼀逆天⼯程,投资1000亿,削掉33座⼭建城,⽼外直呼太疯狂蜜访⼤零 2020-07-18 09:21:18旅游,尝试着⾛出去,你才会发现,世界远不是你在出⽣的城市⼀呆⼏⼗年所看的那样,你会结识不同的⼈、听到各种曲折的故事、交到⼀辈⼦的朋友。
中国⼜⼀逆天⼯程,投资1000亿,削掉33座⼭建城,⽼外直呼太疯狂⾃改⾰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在各个⽅⾯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在基础建设⽅⾯,可以说这项技术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不过我们并没有停⽌突破和建设,其中创造出了许多建筑另世界各国为之震惊,从⽽获得了众多国家的认可。
今天要给⼤家介绍⼀下,我国⼜⼀逆天⼯程,投资1000亿,削掉33座⼭建城,⽼外直呼太疯狂。
中国⼜⼀逆天⼯程,投资1000亿,削掉33座⼭建城,⽼外直呼太疯狂这项逆天⼯程就是延安新区的建设⼯程,众所周知,延安是我国的陕西省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原的中南地区。
我们最初了解它时应该是在历史课本上吧,在民国⼆⼗四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
它有⼀个特别的称呼为“⼀线城市”,它的经济并不是很发达,为什么有这样的称呼?原因很简单,延安整体的城市呈现了⼀种狭长的状态,就像⼀条线⼀样。
延安的地貌可能不像其它城市那么平坦,主要是以黄⼟⾼原和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1200⽶左右,所以在⼀定程度上城市的规划还是受到限制的。
即使它的总⾯积为37037平⽅千⽶,但在实际应⽤中,供⼈们居住⽣活和城市发展的⼟地⾯积并不多,市区最宽的发放也不⾜⼀公⾥,⽽最窄的地⽅只有200⽶,也就是两三条马路的宽度。
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的⼈⼝不断上升。
据了解,这⾥的⼈⼝密度已经达到每平⽅1.47万⼈,局部地区甚⾄已经超过北京上海这样的⼀线城市,导致延安原本⼈均⼟地资源⾯临着不⼩的压⼒。
为了解决这⼀难题,就决定在这建⼀个延安新区,这消息⼀出,让很多的国家都对我们产⽣质疑,有的⽼外直呼太疯狂了,不可能会实现的。
重新认识十堰在湖北乃至中国的重要支点作用
重新认识十堰在湖北乃至中国的重要支点作用十堰在湖北排武汉、襄阳、宜昌之后,是湖北省边缘化城市。
因东风公司的巨大利润诱惑,让其总部在省政府的撮合下,南迁武汉沌口,后被人称之为中国的废都。
2011年湖北省却在十堰召开了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
这一年十堰是大旱180余天,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到了十堰,为抗旱也为国家水资源的整体配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华北人的饮用水安全调研。
武汉因为其省会城市所在地,正向特大世界级城市迈进,其经济总量无可非议。
宜昌也因为三峡工程的发电收入巨大无可厚非。
襄阳优势,是因为其经济总量,一个平原容易发展的优势,被湖北省政府列为与宜昌同等条件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在湖北人的眼中,十堰因为东风公司的南迁,基本上就与废都联系在一起,可十堰却创造了被湖北省委称之为十堰“创造”的经济奇迹。
东风公司两个总部南迁,郧阳烟厂的政策性关停,十堰又没倒下。
十堰优势却日趋明显。
其一经济总量不断大幅攀升;其二发展速度在湖北除武汉外,十堰是最快的。
十堰优势到底在哪里?根据本人的观察,十堰具有如下优势值得我们思考:其一我们十堰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工作思路清晰、作风扎实、民主。
做到了“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工作全局,用发展才是硬道理”贯彻工作的始终。
其二十堰人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充分将原本劣势大山大水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
这里的武当山优势,东风总部南迁后,东风存量资产优势、品牌优势,南水北调——水资源优势、水资源品牌优势。
环境保护压力,转化为生态环境优势。
除此之外,十堰人的不扯腾,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的作风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十堰人知道自己的劣势是土地受限,十堰就开山辟地,土地整理破解了它土地受限的难题,十堰因水源区水质保护需求,他就建生态性、环保性的生态城、支持那些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性工业化项目,砍掉那些污染性工业项目的介入。
因为大山,她就大力支持武当山的旅游开发,将封闭的武当山用开放推向了世界,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和风向标。
石山上崛起汽车城_李启东
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9月/7日/第001版石山上崛起汽车城——十堰市张湾区开展山地整理纪实本报通讯员李启东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人均耕地0.1亩,仅相当于全国人均耕地水平的1/14。
然而,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却在这里“横空出世”,全区的耕地却一分未减。
不占耕地一分,增加万亩城市建设用地。
张湾区哪来这么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山地整理,为张湾区增加了25%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
一座汽车城由此诞生,一座城市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转折。
土地逼迫投资“碎片化”十堰市张湾区的发展,因山而始,又曾因山而滞。
上世纪60年代,中央发出“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的号召,在一片荒寂的群山中,布下了“二汽”这枚棋子。
此后的几十年间,数百万辆汽车从这里驶出。
以张湾区为源头,一座新兴的汽车工业城市——十堰市逐渐形成。
张湾区工业年产值占十堰城区的80%,占整个十堰市的60%,是十堰市名副其实的经济核心区。
因此有人说,张湾区是十堰的“心脏”,是十堰的“发动机”。
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高低悬殊、河网密布的张湾区,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人均耕地只有0.1亩。
在群山间建厂,面临山多、沟长、地少的困境。
在总面积150平方公里的群山中,东风公司将27个专业厂及其配套的机关、学校、医院布设在30多条山沟里。
公司以“围绕中心,四周辐射”为规划,以“利用山沟,少占良田,开荒还田”为方针,尽量实现占补平衡、集约用地。
在平原地区,建立一个年产20万辆汽车的现代化汽车生产基地,至少要占用耕地2.5万亩。
而在张湾区,东风公司仅占用耕地9600亩。
这是一个节约用地的时代标杆。
然而,受外部自然条件所限,东风公司数十亿元资金,被分散投放在一个个山沟里。
汽车生产从零部件到总装,往往要翻越几个甚至十几个山头。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种投资“碎片化”趋势日益严重。
“所有能用的平地,全部被东风用了。
”曾在张湾区工作过的原十堰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高明介绍道。
2021年十堰市土地开发整理行业现状和前景
2021年十堰市土地开发整理行业现状和前景一、地域经济情况 (2)1、十堰市概况 (2)(1)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2)(2)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3)(3)气候宜人,文化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3)2、十堰市经济及财政概况 (4)二、土地开发整理行业现状和前景 (6)1、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行业现状及前景 (6)2、十堰土地开发整理行业现状及前景 (7)一、地域经济情况1、十堰市概况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汉江中上游,北抵秦岭,南依巴山,汉江和武当山横贯全境。
十堰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
形成了汽车产业为主导,以生态文化旅游、能源、现代服务业、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的“一主四大四新”现代产业体系。
全市国土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辖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及丹江口市、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下设13个街道办事处、72个镇、34个乡、1,842个村委会、159个居委会,总人口346.60万。
主城区建成区面积93.5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5.91%。
十堰市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实力雄厚,近年来总体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1)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交通通讯便捷,襄渝铁路横贯东西,每天有73对旅客列车停靠十堰站,可直达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成都、西安、宝鸡、武汉、郑州、哈尔滨、合肥、南京、南昌、杭州、广州、福州等地,有两列始发动车组到武汉。
209和316国道交汇十堰。
汉江黄金水道运输可通江达海。
随着火车提速,武白、郧十一级路的建设,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银福高速穿市而过,即将竣工的十天高速和在建的十房高速,谷竹高速,郧十高速,将十堰打造成三横一纵的交通枢纽。
(2)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湖北十堰市国土广阔,地形复杂,生物资源南北兼有。
共有动植物3,000多种,是湖北省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生物资源3,1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51.60%,香菇、木耳、魔芋、有机绿茶、山野菜等绿色食品畅销国内外;中药材资源共有1,360多种,素有"华中药库"之称,是全国重点中药材产区之一。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3.24•【字号】十政发〔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通知十政发〔202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20〕23号)要求,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实施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自然资源,提升自然资源对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和支撑能力,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全市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严格执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实施意见,落实市委市政府“一心两翼三高地”区域和产业布局,着力培植“一主四大四新”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要素支撑。
(二)整体目标。
3至5年内,完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政策机制,提升资源管理能力,实现资源利用主要指标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相适应。
到2025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低于省政府控制总量,单位GDP地耗较2019年下降30%,开发区综合容积率较2019年提高10%。
(三)分区目标。
根据全市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功能定位等情况,合理确定分区目标。
到2025年,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主导区(十堰市城区,以下简称主导区)新增加建设用地量与“十三五”相比基本保持不变,单位GDP地耗规模控制在600亩/亿元以下,开发区综合容积率达到1.0以上。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优化区(十堰城区以外的县市,以下简称优化区)新增加建设用地量与“十三五”相比下降10%,单位GDP地耗规模降至1200亩/亿元以下,开发区综合容积率达到1.8以上。
关于山区城市裸露山体治理的思考
关于山区城市裸露山体治理的思考作者:王驰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3年第06期为了改变十堰市这座山区城市土地匮乏的现状,以便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大战略服务,十堰市采取了开挖部分荒山整合土地资源的举措,缓解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但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开挖山体后裸露山体的治理凸现得十分重要,否则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而影响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发展。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山坡利用开挖和裸露山体的治理涉及地域广泛,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政策法规,便于依法行政,现提出以下治理思考。
一、事由与原委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脉腹地,汉江中上游,是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山区城市。
随着汽车、旅游、化工、医药、建材、农副产品等行业的大力发展,经几十年建设,一座座新的厂址和一片片的厂房拔地而起,城市的发展已初具规模;随着湖北省把十堰市打造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的实施,这就给十堰市国土资源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地状况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机遇;为了适应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根据十堰市地形特点,近年来,市政府坚持慎重、适度利用山体资源的原则,科学规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就山依势、因地制宜的开挖整合部分荒山,一座座山头、山梁在这变迁中消失,通过山地治理与整合,新增建设用地达数万亩,大大缓解了城市的工业、住宅、水、电、路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行业等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此项举措已得到湖北省的肯定,被誉为节约集约用地“十堰模式”,国家国土资源部对十堰不占用耕地治理山地建设发展城市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开挖山头、坡体影响周边山地的生态景观,造成山体裸露。
伴随雨季的到来,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反而制约了社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此,要大力加强开挖裸露山体的治理工作,已成为十堰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
八零后市长主导
80后市长主导神农架削山填谷建机场惹争议2013年06月22日14:54 中国经营报如果不出“意外”,神农架机场将于2013年10月1日迎来盛大的通航典礼。
不过“意外”还是发生了。
一则“削平5个山峰填平数百个溶洞”建机场的报道已将神农架机场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原始森林大规模“开山辟地”,引发了外界对当地生态环境可能遭到破坏的担忧。
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工程是被称为中国最年轻市长、湖北省最年轻正厅级干部、湖北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周森锋在神农架任职以后主导的大手笔工程。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深入神农架林区调查发现,在建设过程中,神农架机场采用爆破的方式削平了11座山头,填平了6道深谷,“一共使用炸药327万公斤,高峰期每天使用炸药超过4万公斤”。
此外,记者获悉,神农架机场项目的获批,得益于2008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扩大内需的战略。
目前,投资已经落地,但由此带来的生态隐忧才刚刚开始。
“开山辟地”建机场“由于场区岩体强度很高,土和石的比例高达5∶95,土石方的开挖需要爆破,共使用炸药327万公斤,高峰期每天使用炸药超过4万公斤。
”2013年5月,年仅33岁的周森锋升任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正厅局级)。
此前,周曾任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神农架机场是周任期内一直亲力亲为主抓的一个项目,在2013年神农架林区召开“两会”期间,周森锋表示:“神农架机场今年通航,长期制约神农架发展的交通瓶颈有望打破,将进一步促进经济提速发展。
”目前,在“抬头是山,低头还是山”的神农架,机场建设项目让这片林区颇不宁静。
6月18日,记者在神农架机场施工现场看到,机场坐落在陡峭的山顶上,机场航站楼、航管楼、机场跑道以及中心变电站、锅炉房和水泵房等配套设施已经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苍翠的群山也掩盖不住设计立意“架木为屋”的机场航站楼。
神农架机场位于神农架林区红坪镇温水村五组大草坪——将军寨一带独立的狭长山脊之上,距离林区的首府松柏镇100公里。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征地管理依法规范供地有关问题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征地管理依法规范供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21•【字号】十政办发[2010]194号•【施行日期】2010.09.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征地管理依法规范供地有关问题的通知(十政办发〔2010〕194号)各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规范城区土地征收、供应行为,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10]15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96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城区征地管理、规范供地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牢固树立依法用地意识,实现规范有序征地各区政府(管委会)及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土地资源对于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树立依法用地意识。
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强化政府征地主体责任,完善征地体制,规范征地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依法用地的关系,确保合法有序征地,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征地管理。
征地属政府行为,市、区政府(管委会)代表国家统一实施征地。
我市征地工作必须坚持市政府统一领导,各区政府(管委会)具体组织实施的运行机制。
各区政府(管委会)作为征地工作的责任主体,对落实征地补偿标准、拆迁补偿安置、补偿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及纳入社会保障等负总责,实行统一征地、统一拆迁、统一安置、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征地、拆迁、安置一体化的工作目标。
同时,按照行政管辖与征地工作一致性的原则,要按时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征地任务,依法有序开展征地工作。
湖北神农架削山3千亩建机场 地产项目或成鬼城神农架削山造地旅游地产
湖北神农架削山3千亩建机场地产项目或成鬼城神农架削山造地旅游地产湖北神农架削山3千亩建机场地产项目或成鬼城2014年05月03日01:10 中国经营报微博我有话说(309人参与) 收藏本文神农架机场通航在即,环评仍是“不能说的秘密”,2002~2013年共发生六次泥石流李正豪5月8日,曾被当地报道“削平5个山峰、填平数百个溶洞”、占地3000多亩的湖北神农架机场即将迎来首飞航班。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神农架林区看到的是,一段段被“开膛破肚”的山体,一片片被顺着山谷而下的泥石流冲毁枯死的树木。
在破坏最严重的三四个地段,神农架林区政府在机场公路旁边竖立了“生态修复后效果图”,画面显得郁郁葱葱,与现实中山体上一个个巨大的“伤疤”形成鲜明对比。
在全国和湖北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整个神农架林区都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一部分,属于限制开发区;而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则属于禁止开发区。
随着机场的建设,神农架林区似乎是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打开了削山造地的“潘多拉魔盒”——正在挖山的康帝温泉酒店项目和即将展开的神农架龙降坪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神农架临空经济区项目等,都将是削山千亩以上的项目。
对于这些削山造地项目的负面生态影响,神农架林区宣传部在回复记者的采访时表示,造成削山造地既成事实的神农架机场和康帝温泉酒店项目已经进行了环评,龙降坪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等将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进行环评。
但公开资料显示,神农架机场环评是在2013年底进入试运营阶段才获得湖北省环保厅的批复,而且湖北省环保厅提出“试运行期限为3个月,在此期间需向环保部申请竣工验收”。
但截至发稿前,本报记者在环保部官方网站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一栏中,并未查到环保部对神农架机场项目的环评批复,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受理情况”一栏中,也未查阅到神农架机场项目的任何信息。
武汉大学[微博]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神农架林区的开发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进行,相关项目在立项和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环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削山15万亩十堰千亿造城惹争议
作者:张家振| 发表时间:2013.01.18
刊发于总1995期《中国经营报》[区域经济]版0条评论被49次查看收藏“车城”十堰正在老城区的东、西两面大规模造城,其中,“东部新城”的规模将达到40平方公里,“西部新城”的规模将达到46平方公里。
现在,十堰城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左右,这相当于再造一个十堰。
与延安削山建城类似,号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十堰,也要削山建城。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得知,仅是“西部新城”,截至目前已经削掉100多个山头;自2007年以来,十堰市已经“向山要地”6万多亩,“十二五”期间还将“向山要地”9万亩。
观察人士认为,“向山要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意味着二汽外迁以后十堰在城镇化大背景下的“二次重生”;反对者则担心,十堰地处南水北调源头,削山造城将使山体、水系遭受重创,带来严重的生态后果。
“向山要地”15万亩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十堰“向山要地”15万亩,“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在十堰市区的东、西两个方向,分别有一个巨幅标语。
一处在“东部新城”普林工业园背后裸露的山体上,竖立着“愚公移山,向山要地”的巨幅标语,一处是在“西部新城”的开山工地上,竖立着“愚公移山,人造平原”的巨型条幅。
记者从十堰市建委获悉,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十堰“向山要地”15万亩(相当于100平方公里),“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发展空间”。
十堰工业新区管理委员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十堰市山地整理的平均成本大约为每亩22万元,照此推算,十堰市“向山要地”15万亩的土地整理成本就达到330亿元左右。
上述负责人认为,如果加上居民拆迁安置、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等,十堰市建造东部新城以及西部新城的成本将超过千亿元规模。
从十堰市区沿着316国道向西20公里,便是十堰市张湾区红卫街道办事处,附近几座小山已经被劈开,再往西走就变得豁然开朗、热闹起来:上百座山头已经被削为一片平川,满载土石方的“东风大力神”穿梭其间,所到之处黄土飞扬。
十堰工业新区管委会综合协调部相关负责人透露,自2007年开工以来,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项目建设指挥部已累计征迁1000多户居民,迁坟5000多座,投入机械上万台(套),削掉山头100多座,同时向山谷丘壑硬要了1.5万亩土地,“今后两年还要平整土地1万亩,这里将成为张湾区乃至十堰市跨越式发展的大跳台和主阵地”。
“西部新城”已成为十堰最大的集中连片建设用地。
记者获得的《十堰市西部新城发展概念规划》显示,十堰工业新区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5平方公里,分为A、B、C三个功能分区,A、B、C区面积分别为6、5、4平方公里。
据记者了解,十堰工业新区A区已基本完成山地整理和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有50余家企业落地,初步实现“项目满园”;B区是东风公司的新基地,已平整土地4500亩,东风装备工业园等已经开工建设;C区也即将开工。
在十堰市张湾区还有一个叫做三环专用汽车产业园的项目正在削山造地,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70个有效工作日里,这个项目已开挖土石方580万立方米,外运回填土石方1000余万立方米,在山势落差120米的环境下创造了平均每天开山平沟10余亩的新速度。
“每天119台大型挖掘机、327辆大型装载机满负荷运转,仅是回填土石方就出动大型运输车60万辆次,在宽不足1000米的作业面上,车辆运作率每天超过3500辆次。
”上述项目负责人对于他们创造的纪录显得很自豪。
从造车到造城
按照湖北省政府要求和最近出台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堰将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商洛、安康、神农架、巫溪大约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建成区域中心城市。
十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因车而兴,也因此受困。
由于山多沟长,没有成片的工业用地,大企业难引进,大项目难落地,土地困局一度成为制约十堰发展的最大瓶颈。
十堰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00年到2004年,十堰有100多个重大招商项目因为无地可用远走他乡,300多家企业因为无地可用不能实现产能扩张;特别是东风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两个总部”迁往武汉以后,项目外移、投资外移、企业外迁开始加快,十堰将成为“废都”的论调甚嚣尘上。
在这种背景下,十堰走上了从造车向造城转变的道路,试图通过土地的辗转腾挪,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十堰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多年实践,十堰已经探索出“人造平原”模式(即对高差相对较小的地域采取削山填谷的方式进行土地连片整理)、“工业梯田”模式(即对高差相对较大的地域采取“坡改梯”建设立体化工业园)、“改河增地”模式(即对蜿蜒曲折的河流采取截弯取直等方式进行荒滩整理)等多种模式,大规模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
据记者了解,十堰“工业梯田”增地模式发端于2003年的普林工业园,而“改河增地”模式则发端于万向工业园,这些由企业首创的增地模式,被十堰市政府借鉴以后,成了开启的“潘多拉盒子”——2007年,利用湖北省主要领导到十堰市调研的机会,当时的十堰市市长陈天会趁机上书:能不能给5000亩的用地指标,平几个山头整点平地?
这个建议后来得到了湖北省政府的首肯,随后才大规模铺开。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当时十堰市张湾区国土局熬了两天两夜拿出了《十堰城区西部山地整理选址及规划方案》,“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很快就于2007年8月在湖北省政府正式立项。
同年11月6日,十堰工业新区“人造万亩平川”项目上马。
最近,湖北省关于将十堰打造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想法,让十堰市找到了“二次创业”的良机。
按照湖北省政府要求和最近出台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堰将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商洛、安康、神农架、巫溪大约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建成区域中心城市。
十堰也趁机将此前定下的“三个一百”战略(城区面积一百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一百万,建成100万量级汽车城)做出调整,跃进到了“城区面积1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00万,100万辆以上汽车产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目前,十堰城区面积仅为80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80万,这意味着十堰市将在未来10年实现人口和城区面积的“双翻番”。
“十堰模式”的争议
一块平地的诞生就意味着一片森林的永久消失,谷歌地图上昔日的满目葱绿如今已被一片片的黄褐色取代。
十堰市已被湖北省国土厅誉为“向山要地”的十堰模式。
不过,这个模式在湖北省陷入褒贬不一的争论中。
赞同者认为,“向山要地”意味着十堰二次重生;反对者认为,大规模开山造地使山体、水系遭受重创,未来十堰必将付出惨痛的生态代价。
十堰市政府一位官员表示,十堰模式巧妙地绕开了“土地红线”的限制,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提供了难得的承载空间,“不可浅尝辄止,应该抓住时机大干快上”。
当地居民则担忧生态的恶化。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东区一名学生表示,由于周边都在开山,运输车往来不断,灰尘漫天,“我们都不敢晒被子,洗衣服也不敢晾外面,到处都是灰”。
十堰市茅箭区一位居民则不堪忍受开山炮声和机械轰鸣的困扰,“房子窗户经常震动,就像是地震一样”。
同时,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中央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此推出以退耕还林为主的水土保持工程,投入巨资修复遭过度开发的自然环境,现在因为开山造城,这些生态投入已经大打折扣。
“一块平地的诞生就意味着一片森林的永久消失,谷歌地图上昔日的满目葱绿如今已被一片片的黄褐色取代。
”十堰市一位环保专家表示,山峰被削平搬家,山谷被填平,形成的山石渣土填满了大小沟岔,也使天然行洪通道和自然水系遭受重创。
记者调查得知,十堰市的几条河流,比如百二河、马家河、茅塔河等,现在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干枯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当地一位居民担忧地表示,“野蛮的开山必会付出惨痛的生态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