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专题

合集下载

丁玲——飞蛾扑火终涅盘,一生荣辱毁举间

丁玲——飞蛾扑火终涅盘,一生荣辱毁举间

丁玲——飞蛾扑火终涅槃,一生荣辱毁举间本文导读:丁玲太复杂,不是一张面孔可以说清楚的。

但不可否认,文学,爱情和政治是丁玲一生的三个主题。

丁玲晚年的知音、诗人牛汉说:“老太太是一个大的历史现象,她一直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五四’以来历史的残酷性、复杂性都可以在她的经历中得到印证。

”瞿秋白早年对丁玲的评价“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对“火”的向往,包含着对“在黑暗中”的现实的反抗,和对“光明”的未来的追逐。

有作家评价:“丁玲是一座大山,一条大河,一道悲壮的风景,足以妆点照耀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

1904年,丁玲生于湖南临澧县一个没落的封建望族家庭。

原名蒋伟,字冰之。

父亲曾留学日本,为人豪侠仗义,常在乡间行医散药,扶贫济困。

人说其“挥金如土”。

四岁的时候,父亲病逝,幸亏丁玲有一个刚毅的母亲,丁母佘曼贞虽然是个小脚太太,但他仰慕新学,自立自强,在丈夫病逝后,不顾族人反对,带着四岁的丁玲和一个遗腹子,千辛万苦辗转求学,最后取得了教师资格,和结拜姐妹向警予办学教书,曾把年幼的丁玲托付给向警予照看,丁玲把向警予叫“九姨”。

丁玲的弟弟夭折了,母亲痛不欲生,姨妈说:“要是冰之(丁玲的原名为蒋冰之,她改名以示与旧家庭的决裂)死了也好一点……要她女儿家又有何用呢!”这给丁玲的心灵带来了极大创伤。

她总想替代母亲心中留给弟弟的位置,怕辜负母亲的期望。

丁玲对异性的认知过程很复杂,其中既有对像父亲、舅舅那样男性的排斥心理,又有对死去弟弟的补偿心理。

外婆把丁玲许配给了舅舅家的表哥,但是丁玲长大后却不愿意给表哥做媳妇,反抗无果后,丁玲写了一篇讨伐舅舅的文章,发表在《常德晚报》上,让舅舅颜面尽失。

1922年,18岁的丁玲顺利解除了与表哥的婚约。

和女友王剑虹逃婚来到上海,入读陈独秀、李达等共产党人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不久经瞿秋白介绍入读上海大学中文系旁听。

1924年暑假王剑虹病逝,丁玲怀着失去闺蜜挚友的痛苦来到北京,住在辟才胡同一处公寓里,在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丁玲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中深刻展现了女性意识。

她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女性解放运动和社会变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从丁玲的文学作品中探究女性意识的表现,以期更好地了解她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和关切。

丁玲的文学作品中展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对被动现状的反抗。

在她的小说《“三八”节有感》中,描写了一个被剥削和压迫的农村妇女,她们因为贫困和封建观念的束缚而无法摆脱压迫。

在小说结尾处,女性主人公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为自己争取权利,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和解放欲望。

她们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认同,这是丁玲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一大特点。

丁玲的作品中呈现了女性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家庭生活的挣扎。

在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女主人公阿儿图像就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妇女形象,她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并且渴望能够有自己的人生和追求。

她在男权社会中饱受压迫,渴望得到解放,这种对家庭生活的挣扎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丁玲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呈现。

丁玲的作品中还展现了女性间的团结和互助。

在小说《赤地之恋》中,女性主人公们在共同的命运压迫下展现出了团结和互助的形象。

她们共同抵抗男权社会的压迫和封建观念的束缚,不断追求自己的解放和幸福。

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丁玲展现了女性间的团结和互助精神,体现了女性在面对压迫时的积极态度和解放欲望。

丁玲的文学作品中还呈现了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和挣扎。

在她的小说《怎样写外交公文》中,女主人公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感到不满,并且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优雅地走出这段婚姻。

她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婚姻的挣扎在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展现,体现了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和觉悟。

丁玲

丁玲
11月24日,丁玲跟随杨尚昆北上前线,参加打击胡宗南的战斗。 月末,毛泽东作《临江仙》词一首,用电 报拍给前方的丁玲。
民国廿九(1940年),毛泽东在审查丁玲历史的结论中,写上“因此,应该认为丁玲同志仍然是一个对党 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毛泽东在高干学习会上保护丁玲。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毛泽东高度赞扬丁玲的《田保霖》,他不仅给丁玲和欧阳山写信约两人到他的 住处谈话、吃饭,而且在高级干部会上还表扬了丁玲,他说:“丁玲现在到工农兵当中去了,《田保霖》写得很 好;作家到群众中去就能写好文章。”毛主席的信和高干会上的讲话为丁玲以后的写文、作人、为文艺工作都铺 了一条平坦、宽广的路,并且为丁玲在群众中恢复声誉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使丁玲终身佩......
参考资料 1 丁玲丈夫陈明逝世,享年102岁 .新京报网[引用日期2019-05-24] 2 读新近刊布的瞿秋白王剑 虹书信-中华读书报 .光明网[引用日期2020-10-16] 3 陈漱渝.丁玲与萧军.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北京鲁迅博 物馆,北京,2010 4 罗守让.丁玲在新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地位.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 1990年:第一期 5 李春雷谈丁玲:延安生活使她的文学创作发生了质变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5-10-27] 6 陈宏 - .萧红与冰心、庐隐、丁玲语言风格比较谈-.《江汉论坛》:【维普网】,1992年:第9期 7 丁玲的第一部作 品集《在黑暗中》 .党史频道-人民网[引用日期2015-10-27] 8 三八节有感(关于丁玲) .豆瓣 9 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 .豆瓣 10 母亲·在医院中 .豆瓣 11 我在霞村的时候 .豆瓣 12 莎菲女士的日记 .豆瓣 13 延安时期丁玲的 女性意识与革命立场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5-07-18] 14 孙犁.《关于丁玲》.《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1986年3月19日 15 专家:丁玲能在作品中提出女性的地位 .中新网[引用日期2015-10-26] 16 初心家书 | 她是 毛泽东眼中的“文小姐”、“武将军” .学习小组-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部.2019-09-11[引用日期2021-05-07] 17 李向东、王增如著.《丁玲传 上》.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05:第1页 18 李向东、王增如 著.《丁玲传 上》.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05:第13页 19 王增如、李向东编.《丁玲年谱长编 : 1904-1986(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3页 20 李向东、王增如著.《丁玲传 上》.北......

丁玲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课件2

丁玲中国知名作家个人生平介绍课件2

丁玲在国际文坛的地位
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丁玲的作品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她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受到赞誉,同时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
丁玲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
提供了文学创作的借鉴和启示
丁玲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丁玲的文学作品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我们夫妇之间》 《在医院中时》
《莎菲女士的日记》 《我在霞村的时候》
丁玲的写作风格与特点
细腻的心理描写
对农村和农民的关注
真实反映时代背景
强烈的批判精神
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丁玲作品的影响与评价
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反映 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
运。
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
人道主义立场
丁玲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 立场,她的作品关注社会 底层人民的命运,呼吁社 会公正和平等。
丁玲的人格魅力与社会影响力
才华横溢
丁玲具有杰出的文学才华,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 远影响。
社会影响力
丁玲的作品和言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她积极参与革命事业和社会改革, 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1924年,丁玲前往北京,在北大旁听课程,并开 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作品。
丁玲的职业生涯与成就
丁玲的职业生涯始于1927年,当时她担任了北平 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助教。
丁玲的代表作之一是中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该小说于1952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 奖。
02
CATALOGUE
丁玲的作品与创作风格
部分。
作品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

第八讲_丁玲的创作道路

第八讲_丁玲的创作道路

新的生活与严峻的现实,促使她的创作迅速 转向。这期间,她写出了《田家冲》、 《水》、《某夜》、《法网》、《夜会》、 《奔》等反映农民、工人以及革命者生活的 小说和散文,并写出了长篇自传体小说《母 亲》的一部份。 《水》具有代表性,它取材于一九三一年发 生于我国的特大洪水灾害。艺术地再现了广 大农民与洪水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力 表现了农民坚强的求生意志和团结一致的巨 大力量,并揭示了水灾和官府的压迫欺骗迫 使走投无路的农民铤而走险,他们成为一支 比洪水更为凶猛的革命力量。

当时,冯雪峰针对丁玲的创作指出:《莎菲 女士的日记》对于丁玲来说,既是她创作上 的“危机”,也是她创作的上的“转机”。 如果作者继续沿着这篇小说的路子走下去, 就将“越写越无力,再也无法写出第二 篇”“同样有力的东西来” 。但是,如果作 家能够从那个伤感、空虚、绝望的圈子和氛 围中走出来,而和人民大众的革命力量结合, 那么,就能找到自己创作的“真的出路”。 丁玲一九三0年的长篇小说《韦护》和《一 九三0年春上海》(一)、(二)显示出创 作上的发展。

一、青少年时期

一九0四年,丁玲出生于湖南西部常德地区一 个没落的封建贵族家庭。祖父做过大官。父亲 曾留学日本,但一无作为,性格洒脱大方,喜 欢挥霍,不会管理家务,公子风度,生平极爱 骑马。在丁玲四岁时他就因病死去,留给丁玲 母亲的,是一个遗腹子和还不清的债。在封建 的旧中国,寡妇的地位是低下的。三十岁的母 亲带着六岁的女儿,从族人虎狼般的包围中, 勇敢地走上了自主的道路,进常德第一所女子 学堂师范科学习。

一九二四年秋天,丁玲到了北京。原先她 想到北京大学听大师们讲课,但北京并没 有为好学的青年敞开求知的大门,她只得 蛰居在破旧的公寓里,靠母亲的有限接济, 过着艰难的窘迫的流浪生活。 这期间,她到北京大学附设补习学校补习 过功课,到北京大学听过鲁迅先生讲课, 还在一家私立图画学校学习绘画。 她感叹自己的孤独寂寞,将“伶仃”一词 倒装,为自己取了一个别致的笔名,“丁 玲”。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尊重和关注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特别是她对女性意识的深刻观察和描绘,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探究,探讨她作品中对女性的关注和探讨,以及这种关注如何呈现在她的作品中。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样而丰富。

她的小说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从家庭主妇到知识分子,从农村妇女到都市白领,都在她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她通过塑造这些女性形象,展示了不同社会背景和生活境遇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也揭示了她对不同类型女性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洞察。

丁玲对女性的关注和呈现渗透在她的作品中的方方面面。

她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在封建礼教和现代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困境。

比如在《田野》中,她刻画了一个来自农村的女性的生活,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她在封建社会下的困境和挣扎。

而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则展现了女性在革命时期的坚强和勇敢。

丁玲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故事的叙述,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呈现。

丁玲在她的作品中对女性意识的探讨也表现出了一种思想解放和女性解放的倡导。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不再是被动的附属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她在作品中描绘了许多有思想、有情感的女性形象,她们为自己的命运奋斗,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她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对女性解放的渴望和呼吁,呼吁女性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价值,要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丁玲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不仅仅是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和呈现,更是对女性命运和社会地位的思考和关注。

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揭示了女性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呼吁女性要有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她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女性命运和社会进步的呼唤和探讨。

希望通过对她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关注当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挑战,为女性的解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丁玲与中国女性文学课件

丁玲与中国女性文学课件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
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现代女性主义文 学批评的重要先驱。她指出“女权主义斗争的最 终目的是解构男女两性之间的二元对立”,提出 了“双性同体”的理论观点。伍尔夫是把“双性 同体”引入女权批评的第一人,在《一间自己的屋 子》里,就借双性同体探讨了创作问题。伍尔夫关 于女权主义文学的有关论述,在女权主义文学理论 史上起了开启先河的作用。
一、丁玲的女权思想
丁玲一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中国女性 的生存、地位、价值等问题。不论个人人生 经历如何坎坷,她都怀着对千千万万中国女 性的至爱深情,以杜鹃啼血的执著顽强探求 中国妇女解放之路。她让女性成为文本中的 观察、思维主体,改变了女性被男性言说、 阐释、评判的被动地位和局面,给读者以全 新的女性的体验和感悟。特别是莎菲系列形 象,反映了走出男权传统的现代知识女性在 精神和人格上的超越。
4、独异现象——还原写女人,以张爱玲、苏 青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尖锐地剖析出旧时代女 性的内心世界,是解读女性心灵隐秘的极至。
这一时期,孤岛上海出现了张爱玲现象 (同时期,在上海还有以写“自己”生活为主 的苏青以及潘柳黛等人),在日本占领的特殊 时期和环境里,张爱玲也许是对现实的逃离, 她们在“旧事”之中,以其才华找到了文学。 她们在创作上的独异现象,填补了战争岁月里 中国文学比较单一的状况。她们的作品,描写 社会世态和人性、人情,是社会史、人性史的 昭示,文学语境丰富多彩,风格细腻、真切而
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发展产生重大 影响的三位理论家
法国的西蒙·波伏娃,代表作是《第二 性》;
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代表作是《一 间自己的屋子》;
美国的贝蒂·弗里丹,代表作是《女性的 奥秘》。
西蒙娜·德·波伏娃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以真实、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对于女性角色的描写尤为深刻。

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得到了重要的体现和探究,在她的笔下,女性形象逐渐展现出自信、勇敢、坚韧等特质,下面就对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一番探究。

一、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丁玲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开始表现出了反抗意识的觉醒。

在《湘行散记》中,大妈和湘妹两个女性角色都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尤其是湘妹,她不仅愤怒地指责大妈,更是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得到了一种深刻的思考。

这种反抗意识的觉醒不仅是对于对抗性别歧视和压迫的反抗,还有对于各种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的反抗,这为女性的进步和自我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丁玲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开始表现出了团结意识的觉醒。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天堂蒜薹之歌》中,女性之间的团结协作为其母亲摆脱钱东洋的骚扰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故乡》中,基瑶和小智两个女性角色在互相帮助和支持下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这种女性间的团结意识和互助也为女性的自我解放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她以其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于女性意识的探索而著称。

丁玲的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她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笔触描绘了当时女性的内心世界和遭遇,展现了她对于女性解放和自由的追求。

本文将对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探究,分析其中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丁玲的作品中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承受的压迫和束缚。

在她的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女性被传统的封建观念所束缚,她们背负着种种的社会压力和家庭责任,缺乏自由和独立。

在《狂人日记》中,女主人公对于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家庭的束缚感到无法忍受,她的内心被压抑和扭曲,最终导致了她的精神崩溃。

这种描绘表达了丁玲对于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的深刻认识,她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呼吁对于女性地位的反思和解放。

丁玲的作品中呈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解放。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角色逐渐从被动的受害者转变为主动的追求者,她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记梅花》中的女主人公梅花,在传统的封建社会背景下,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最终赢得了自己的幸福。

这种表现展现了丁玲对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解放的积极态度,她希望女性能够通过自我觉醒和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丁玲的作品中体现了女性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批判。

在她的小说中,通过女性角色的生活遭遇和内心独白,展现了社会现实中女性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不公。

她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种种歧视和压迫,同时也批判了现代社会中对于女性地位和权利的忽视和漠视。

在《三八节有感》中,丁玲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被边缘化和忽视,呼吁女性应当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这种批判现实和呼吁改变的表达,表现了丁玲对于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深刻认识,展现了她对于女性解放和平等的坚定立场。

丁玲的作品中抒发了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怀和热爱。

《丁玲的文学创作》课件

《丁玲的文学创作》课件

II. 丁玲的文学思想
1 现实主义
丁玲以现实主义为指导思想,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民命运来推动社会变革。
2 批判意识
她审视社会不公与压迫,并探讨改变现状的可能性,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
3 人道关怀
关注人民的苦难与斗争,用她的作品传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III. 丁玲创作的背景
动荡时期
丁玲的创作背景受到旧中国的不 平等和社会动荡的影响。
VI.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解读
社会与人物
通过描写农民的斗争和社会 关系,展现了农村社会的复 杂性和人民斗争的韧性。
阶级斗争
作品中的主要矛盾是农民和 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凸显 了社会的不公和剥削。
公正与反抗
作品中的主人公通过反抗和 斗争,呼唤社会的公正和人 民的权利。
VII. 《火花》解读
1
压迫与斗争
社会现实
她亲身目睹了工人和农民的劳作 条件,同时也了解到他们的困境 和斗争。
性别问题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丁玲关注和 探讨了妇女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 和权益问题。
IV. 丁玲的文学创作风格
1 真实写实
以真实为基础,生动地描 绘人物和环境,给人以身 临其境的感受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内 心世界。
2
通过描绘工人的压迫和维权斗争,反映
了工人阶级的困境和呼声。
3
社会背景
以旧中国社会中的阶级矛盾为背景,再 现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命运。
理想与现实
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同时也 展现了现实社会中的挑战和难题。
VIII. 丁玲的散文创作
1 细腻情感
以散文的形式表达情感, 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打动 读者内心。
《丁玲的文学创作》PPT 课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文学作品以“女性”为题材,探讨了女性的境遇、性别意识以及社会地位,展现了丰富的女性形象和意识。

本文旨在探讨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明确她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形式和主题内涵。

在丁玲的文学作品中,女性的境遇往往是困境。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丁玲描绘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遭遇,她们不仅要承受来自男性的压迫和霸凌,还要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种种不公。

而在《赵一曼》中,丁玲则以一个女性的视角,揭示了战争带给女性的痛苦和无奈。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丁玲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弱势群体的情怀,展现出她对女性境遇的深刻洞察和关怀之情。

在丁玲的作品中,对于女性的性别意识得到了深刻的探讨。

在《水》中,丁玲通过女性的视角,揭示了女性对于性的渴望和对于性别认同的思考,她通过女主人公对于性的感悟,展现了女性对于性别角色的反思与认知。

而在《闲话赠予诗人朋友》中,丁玲则以女性作为文学创造者的身份,探讨了女性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存在感,呼吁女性应当争取自己的文学权益,展现了女性担当和自立自强的形象。

这些作品中,丁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对于性别的思考和认知,展现了她对于女性性别意识的关注和反思。

丁玲的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她以女性为切入点,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境遇,同时深刻探讨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追求。

通过对丁玲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探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丁玲对于女性境遇的关注和思考,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她对于女性自我解放和自我成长的呼吁与探索。

丁玲的作品中所展现的女性意识,不仅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同时也具有深远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是我们在当下社会需要深入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真实、深刻地揭示和刻画了中国妇女的命运和内心世界而闻名。

在丁玲的作品中,女性意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探究丁玲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和探索。

丁玲的作品中反映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触动。

在《太太万岁》、《谁是最亲切的人》等作品中,丁玲通过描写女性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行为细节,表现出她们对传统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对自身权利的追求。

这些女性主人公在经历了婚姻生活的艰辛后逐渐觉醒,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梦想。

她们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逐渐显露出来,她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获得自由和解放。

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触动表现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对自身权益的关注和对自由自主生活的向往。

丁玲的作品中反映出女性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困境。

在《太太万岁》、《顾随意》等作品中,丁玲通过描写女性主人公的家庭生活和婚姻关系,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负担。

这些女性主人公常常要忍受丈夫的虐待和家庭的压迫,她们被束缚于传统的角色定位和家庭的琐碎琐事中。

丁玲通过揭示女性在家庭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呼吁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尊重和关注,以及对封建家庭制度的反思和改革。

丁玲的作品中展示了女性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在《田家少闲月》、《闪闪的红星》等作品中,丁玲刻画了一些女性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她们不甘于现状的困苦生活,不满于传统封建女性角色的界限,她们有让自己的声音和梦想被听见的渴望。

她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进并获得了一些成功和成就。

这些女性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代表了一部分中国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奋斗和进步。

丁玲的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探究表现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觉醒和触动、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困境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她通过真实、深刻的刻画和描写,展示了中国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艰辛和奋斗,为女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文学素材和启示。

浅谈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

浅谈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

浅谈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丁玲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女作家,她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成就非凡。

她的文学作品以批判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多样性为主题,探讨人类的疾苦和希望。

在这个时期,丁玲以其独特的文学观点和才华,对当时的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

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注重批判社会现实。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正处于抗战期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疾苦重重。

丁玲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她通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赵一荻》等作品,描绘了农民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险恶现实。

她用真实的笔触将社会的丑恶面孔揭露出来,唤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她通过文学创作,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农民的命运,促进社会的正义和进步。

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强调人性的多样性。

她深刻地描绘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灵变化,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她在小说《水》中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复杂心理,揭示了人性中的悲欢离合,忠诚和背叛。

她在小说《赵一荻》中刻画了一个女性在革命年代的内心挣扎和追求自由的形象,展现了人性中的执着和矛盾。

她的文学创作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多样性,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

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体现了对人类疾苦和希望的思考。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类疾苦的同情和对希望的追求。

她透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人类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她在小说《赵一荻》中刻画了女性在革命年代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向往,展现了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类疾苦和希望的思考,激励着人们奋发向前,追求美好生活。

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是丰富而多样的,她注重批判社会现实,强调人性的多样性,思考人类疾苦和希望。

她的作品影响深远,成为当时文学领域的重要作品之一,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她的文学创作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激励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丁玲以其深刻的文学见解和才华,成为当时文学界的巨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作家,她的作品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特别是在女性形象的刻画和女性意识的展现上。

本文将从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这一角度,来分析丁玲如何表现女性的角色,在社会中展现女性的形象,以及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首先,在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女性的形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人性的深度,她们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和生育责任。

小说主人公的母亲邱丽英和农村女工小红都是独立,能够自主生活和工作的女性,她们展现出强烈的个性和自我意识。

在丁玲的描写中,女性不再是传统家庭的影子,而是能够在社会中为自己争取权利和尊重的人。

其次,在丁玲的作品中,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也是很突出的。

丁玲的小说《庐山谣》中,女性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父母和婚姻安排的角色。

小说中的女主角澄澜,可以拒绝逼婚和跟随男子的命运,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独立思考,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永远的幸福。

通过澄澜的形象,丁玲表现了女性对自己人生的把握和掌控、对自己命运的主动选择和引导、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希望和信仰。

最后,丁玲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女性的自我价值和独立性,也呼吁了女性的权利和尊重。

在丁玲的小说《水浒传》中,女性的形象往往是受到质疑、压迫和歧视的。

丁玲通过这样的描写揭示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和男女不平等现象的种种弊端和危害。

她呼吁社会应该给予女性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她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和意识去生活和改变社会。

总体来说,丁玲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多样、丰富和立体的,她们有自己的人格和追求,同时也面临社会的挑战和压力。

丁玲通过细腻的叙述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以及女性价值观念的日新月异,呼吁读者关注女性权利和尊重女性,让女性追求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意识。

现代文学-丁玲等

现代文学-丁玲等

“两位是可以各就自己现在能写的题材, 动手来写的。不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 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然而两位都是向着前进的青年,又抱着 对于时代有所助力和贡献的意志,那时 也一定能逐渐克服的生活和意识,看见 新路的。”
鲁迅《二心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
二、三十年代的作品:
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 (1932年)
其他作品集:《土饼》、《苦难》、 《祖父的故事》
重要作品:《丁跛公》、《代理县 长》、《兽道》、《在祠堂里》、 《赶路》
三、主要内容:
1、表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生活 (《法律外的航线》、《老人》、《战 后》)。成就不高。
2、暴露四川农村基层政权的腐败黑幕 (《丁跛公》、《代理县长》)。
三、艺术成就
1、通过个别人物伦理观念的变动反映农 村社会的变动,使作品更加“生活化”, 更耐咀嚼。
2、结尾往往异峰突起,给读者造成震撼。
2、有些作品通过描写农村中地主阶级的内 部冲突和地主与农民的阶级冲突,揭露了 地主凶恶、伪善的嘴脸(《清明时节》、 《万仞约》、《三太爷与贵生》、 《笑》)。
3、表现下层人民的阶级仇恨和反抗情绪 (《小彼得》、《仇恨》、《二十一 个》)。
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三个基本主题: 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
三类讽刺性人物:虚伪、狡诈的地 主官僚形象;动摇、庸俗的小知 识分子、小公务员、小市民形象; 愚昧不幸的城乡底层人民形象。
二、本时期的创作情况:
1935年出版成名作《南行记》,包 括《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 等八篇短篇小说。1935年后转向 表现四川乡土生活。
三、作品内容:
1、流浪者题材:表现边境地区的强盗、盗马 贼、毒贩等游民的生活(《人生哲学的一 课》、《山峡中》、《山中送客记》、《松 岭上》、《海岛上》),是对新文学题材的 重要开拓。这些作品既写出了流浪者们善良 的秉性和豪侠的气度,也没有掩盖他们的阴 暗面。

第八讲丁玲1

第八讲丁玲1

1)都会色情视窗:《梦珂》
#主题: 通过知识女性梦珂一步步所遭受的污辱, 揭示现代 都市社会中男性色情奴役者与被 奴役的女性之间的矛盾。梦珂的故事象征了 走入资本主义都市生活的女性的共同命运: 从乡村到都市,从反封建到就自由,非但是 一个解放的过程,反而是一个从封建奴役走 向资本主义式性别奴役的过程,也是女性从 男性所有物被一步步出卖为色情商品的过程。
1、《韦护》写的是瞿 秋白与王剑虹的爱情 故事 人物:韦护—知识分 子气质的职业革命家 丽嘉—莎菲式 的个人主义者,正在 转向革命的自由女性
作品意义: 作品写的是革命者的爱情,它的突出意 义即是转变,以及表现转变时期的真实:爱 情从封建礼教的冲突转到与革命的冲突,人 物从个性主义转向大众革命信仰. 展示个人幸福、文明自由与大众身上的 封建观念、狭隘阴暗心理的冲突。 表层的革命与爱情的冲突之下,潜藏着 深层的五四叛逆精神与社会保守成见的冲突。 指出革命大众身上封建保守观念对个性、自 我的压抑,对新女性的冷漠、怀疑、敌意。
2)异化与走出异化:《莎菲女士日记》
茅盾:“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 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 人物: 苇弟:老实、懦弱、不能懂得莎菲的心 凌吉士:漂亮、高贵,有着骑士般的 风度,传奇中理想的情人,但是精神灰色, “这个高贵的美型里,是安置着一个卑劣的 灵魂。”
* 作品分析:
莎菲的苦闷包含了时代的苦闷,即觉醒 了的叛逆一代个性解放与封建礼教束缚之 间的冲突,具体地说追求深刻真诚的爱情 而不可得。
• 过程:艺术梦幻破灭,艺术只不过是满足色欲的 手段——情感被出卖, • 少女的爱情成为都市纨绔子弟的上等玩物——尊 严被出卖, • 电影界的人士当着她的面像谈论商品一样对她评 头论足——色相出卖,梦珂的形象成为满足男性 色情的想象物。 • 在这纯肉感的社会里,梦珂只有异化为资本主 义市场上的色情商品才能生存下来。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丁玲的小说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丁玲的小说

小说专题训练-----丁玲的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丁玲天慢慢地亮了。

没有太阳,愁惨的天照着黄色的滔滔的大水,那一夜淹了汤家阙,又淹了一渡口的一片汪洋的大水,那吞灭了一切的怕人的大水,那还是逞着野性,在向周围的斜斜的山坡示着威的大水。

而且还照着稀稀残留下的几个可怜的人类,无力的,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

经了那么一个夜晚的一渡口,也还逃出了一些人,赵三爷和侄儿大福也踉踉跄跄逃了出来,又在一个路口遇着了,还遇着了一群又一群已经逃散了,又集合了的那些邻近茅棚里的人,也有一些女人,也有一些小孩。

大家看见了都抱头大哭,都为过分的悲痛和恐慌压着说不出一句话来。

大家都更觉得亲切了,都不愿分开,都集在一团,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

水在他们后面,有的房屋还半睡在水里,大树的梢也从水里伸出来映在太阳底下,摇摆着茂叶,而且还有一些人的声音从那里传出来,一些求援的声音。

他们也涉过几处渍有浅水的地方,一群人这么慢慢地走去。

沿路也有一些人家,都走出来担心地絮絮叨叨地问。

也有一些不说话,只沉重的将怜悯的眼光落在他们身上。

他们走了一会,因为几个女人和孩子都嚷着走不动,于是便停了下来,坐在一块有坟的乱岗上。

天空没有云,蓝粉粉的,无尽止地延展开去。

下面是水,黄滚滚的,无穷尽地涌了来。

剩下的地方,剩下的人,拖着残留的生命,无力地爬着又爬着。

这坐在乱坟岗上的一群,约莫有三十多个人,一半女人和小孩,一半是男人。

坐了一会又向前走,沉默的时候比说话的时候多,女人们啜泣的时候是更多,小的小孩不懂事的时时吵饿:“妈呀!肚子饿!……”“要走到什么地方才有东西吃呢?……”“我走不动了呀……”“快到了!没有好远了!到了买馍馍给毛毛吃……”吵饿的被哄住了,又有一些哭着要妈要爹的,这些情景真能使一个强壮的人听着也伤心,何况这都是些失去了家,失去了亲人,从死的唇吻上逃去的一些男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莎菲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 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茅盾) • “敢于如此大胆地从女主人公的立场寻 求爱与性的意义,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 丁玲是第一人。 ”(中岛碧)
• 丁玲是五四以来表现女性题材最为集中、 最为自觉、也最为深切的作家。她塑造了 一系列 莎菲们——叛逆的、矛盾的、孤 独的形象: • 梦珂 《梦珂》 • 莎菲 《莎菲女士的日记》 • 阿毛 《阿毛姑娘》 • 伊萨 《自杀日记》 • 贞贞 《我在霞村的时候》 • 陆萍 莎菲《在医院中》
• 4、1942——1949年:延安后期 • 土改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是毛泽东《延座讲话》精神在文 艺创作上的表现,典型的解放区 作品。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 二等奖。
• (二)《莎菲女士的日记》
• 作品以莎菲与苇弟和凌吉士的感情变化为 线索,细腻地描绘了莎菲复杂的心理变化 过程,从女性独特的视角,以细腻的感情、 大胆的笔触表现了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 刻划了莎菲幻灭、彷徨的心态和悲剧命运, 表现了五四运动后知识青年的苦闷与追求。
• 3、1936——1942年:延安前期,创作 了被称为“新问题小说”的一组作品, 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 《在医院 中》、《夜》、散文《三八节有感》 等,暴露了解放区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官僚作风和封建意识进行了批判, 凸现了早期作品中鲜明的女性意识。 是其艺术个性的回归与拓展期。
• 《我在霞村的时候》:女主人公贞贞 • 《在医院中》:女主人公陆萍 • 批判的锋芒指向解放区残留的封建意识、 陈规陋习和官僚主义,显示出可贵的艺 术胆识和勇气。 • 散文《三八节有感》
—1986年)
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 澧人。1923年进上海大学中 文系学习。1927年底发表小 说处女作《梦珂》。1930年 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 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 主编。 1933年5月,被国民 党绑架,拘禁在南京。1936 年9月逃离南京,转赴陕北, 历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 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 《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 等职。
• 莎菲以及丁玲早期作品( 《梦珂》、《莎 菲》、《暑假中》、《自杀日记》等)中的女 性表现了五四之后的新女性所面临的新困惑: 她们是五四以后觉醒了的、受过现代教育有了 一定自由的新女性,她们已经成功地从封建的 家庭走出来,来到社会上,但是人生的路在哪 里,对她们却是一个问题。现代都市并没有给 女性提供更合理的生活空间,反而是新的无路 可走的孤独,从而陷入空虚和绝望中。
• 毛泽东《临江仙》 • 壁上红旗飘落照 保安人物一时新 西风漫卷孤城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 纤笔一支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日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1942年因《三八节有感》等文在文艺座 谈会上受到批评。 1946年,到晋察冀地区参加土改运动。 新中国建立以后,先后任《文艺报》主编、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和《人民文学》主 编等职。 1955年和1957年,先后被错划为“丁玲、 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和“丁玲、冯雪峰右 派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1958年遭到 “再批判”,被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文 革”期间,受到“四人帮” 迫害。1979 年被平反。1986年病逝。
• 这些女性故事的叙事模式都以左冲右突 后的出走告终,某种程度上正是丁玲自 身的隐喻。带着一颗炽热、敏感、倔强 而孤独的灵魂,在政治风浪浮沉中奋力 挣扎与执著追求。她的坎坷生涯与文学 世界,比她笔下的任何一个女主人公都 更富有深沉丰富的历史与人性内涵。
• “这个并未成功地政治化了的,但确是 在政治火焰中烧了自己也烧了别人的艺 术家典型还没有被文学表现出来。文学 对她的回报还远远不够。……在全国掀 起张爱玲热的时候,我深深地为了人们 没有纪念和谈论丁玲而悲伤而不平。我 愿意愚蠢地而冒昧地以一个后辈作家和 曾经是丁玲忠实读者的身份,怀着对天 人相隔的一个大作家的难以释然的怀念 和敬意,为丁玲长歌当哭。”(王蒙)
• 丁玲的创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1、1927——1930:处女作《梦珂》、代表 作《莎菲女士的日记》。这一时期的作品收在 小说集《在黑暗中》,多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 女性的苦闷。 • 2、1930——1936年:创作转型期 ,多 反映 革命与恋爱的冲突,个性解放主题被淡化,突 出了阶级解放主题。如《韦护》(丽嘉、韦 护)、《一九三0年春上海》,基本属于革命 +恋爱题材。
• 莎菲形象分析: • 莎菲是我国新文学史中真正具有强烈的现 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新女性形象。她是封 建礼教的叛逆者、旧道德的挑战者和黑暗 社会的反抗者。莎菲形象的意义在于: • 1、莎的孤独绝望针对五四落潮后的时代 苦闷和都市的殖民化。 • 她的苦闷、感伤、失落,概括了五四落潮 时期知识女性的心理特征。
• “最难的就是真正了解一个人,更何况 是为时代的激流所裹挟、所塑造的现代 作家?最困难的工作也许还在于。当周 围环境发生频繁的剧变,你的知识、眼 光、经验不能再有效地审视、评价研究 的对象时,那么你会问:我们该怎样回 到故事‘现场’?”(程光炜“旧事与 新知丛书”代序 )
(一)生平与创作(1904年—
• 茅盾也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评析莎菲 的形象,认为她“是心灵上负着时 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 绝叫者” (茅盾:《女作家丁玲》)
• 2、男权传统的挑战者——对女性主 体性的张扬 • 《莎》冲破了恋爱至上主义,超越了 早期女性小说以爱情婚姻为最终目标 的传统女性价值观和子君的语言言说 阶段,让女性掌握了选择的主动权, 开始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主体性的 张扬。
• 在得到凌吉士的表白后,她的反映是 “我胜利了”而不是“他喜欢我了”, 她的自我一直没有迷失。在发现了谁都 不能给她灵肉结合的爱情时,她选择了 放弃爱情,在传统的男性看/女性被看, 男性主动/女性被动,男性言说/女性被言 说的叙事模式中,这是一种属于莎菲们 的历史性的决裂。
• 3、肯定了女性的欲望——女性对自我身体 的凝视和倾听 • 《莎》突破了千年历史中女性欲望的空白 和20年代女性文本中“有情无欲”的真空 状态,第一次大胆地书写了女性的身体和 欲望,某种程度上开启了后来“身体写作” 的先河。 • 身体写作 “即女子的身体女子的差异刻入 语言和文本的行为”。(伊莱恩·肖沃尔特 《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
• 1931年发表的《水》标志丁玲风格的转 变,被认为是左翼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 开始表现工农大众和阶级斗争。 • “从‘离’社会,到‘向’社会,从个 人主义的虚无,向工农大众的革命”。 • 群像描写、场面连缀、重大题材、大众 话语。
“《水》的最高的价值,是在最先着眼到大众自己 的力量,其次相信大众是会转变的地方”, “不拘它还有很多的缺点,这无疑的已是我们的 艺术的一点小小的现兑。我们所应当有的新的小 说的一点萌芽。” ——何丹仁(冯雪峰)《关于新的小说的 诞生》
• 她不是那种仅以追求婚姻自主为目标的女性, 她始终在搏斗,一方面,她与心灵深处的情欲 搏斗,她不断谴责这种原始的、本能的追求; 另一方面,她要征服那个似乎高高在上的男性, 要“让那高小子尝尝我的不柔顺,不近情理的 孤傲和侮弄”。这哪里是恋爱,简直是一场女 人对男人的战斗。《莎菲》无疑是对几千年男 性文化中心的社会扔下一颗重磅炸弹。她寻求 自我主体的决绝和勇气是振聋发聩的。
• “从乡村到都市,从反封建到求自由, 非但不是一个解放过程,而是一个从封 建奴役走向资本主义式性别奴役的过程, 也是女性从男性所有物被一步步出卖为 色情商品的过程。”(贺桂梅)
• 她把第一部小说集定名为《在黑暗中》, 其中的女主人公生活在黑暗之中,却倔强 而孤独地寻找着自我的价值。 • “那时候,这种女性,这种情感还是有代 表性的。她们要同家庭决裂,又要同旧社 会决裂,新的东西到哪里去找呢?她眼睛 里看到的尽是黑暗,她对旧社会实在不喜 欢,连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她也都不 喜欢、不满意。她想寻找光明,但她看不 到一个真正理想的东西,一个真正理想的 人,她的全部不满是对着这个社会而发 的。”(冬晓:《走访丁玲》)
• 埃莱娜·西苏一再强调返回身体对女性的 意义,身体曾经“成了她被压制的原因 和场所。身体被压制的同时,呼吸和言 论也就被压制了……必须让人们听到你的 身体。只有到那时,潜意识的巨大源泉 才会喷涌” (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张京 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2年)
• “到了《水》,她的文学旗帜上的‘女’ 字,才被一群悲愤不已的农民改作左翼 的‘左’字了”(杨义) • “《水》是一片极端紊乱的故事,手法 笨拙不堪。作者的声誉,即使在非左翼 作家的圈子里面,也是相当高的,我们 奇怪的是,那个时代的趣味怎么能够容 忍这一类文艺上的欺骗?”(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