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丁玲小说中时代女性的成长之路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摘要:经过“五四”精神洗礼的女作家丁玲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和认识追求的书写,发出“心理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声音。
文章以丁玲的两部作品为例,来浅析其中所包含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自阶级社会以来,女性就沦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宗法制将女性归诫成无思想的机器,从思想、伦理道德、身体等沦为男性的附庸。
经过“五四”精神洗礼的女作家丁玲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和认识追求的书写,发出“心理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声音。
在此,笔者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阐述了作为开一代先锋的女性主义作家丁玲,是怎样抛开了历史、社会给女性身上实价的重负,在时代的漩涡里表现女性意识的。
“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女性和男性的性别差异, “奠定了女性作为独特的文化群体的类的本质, 而这一本质又是女性作为一个相异于男性的性别主体的历史性出场所必须的”。
性别差异性决定了女性对人生、爱情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一、《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日记”的方式,潜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底部,用躁动而紊乱的,自述、自剖、自白、自辩相杂糅的语调和句式。
表达人物无名的反叛,情绪和苦闷心理。
《日记》中的“我”(主人公莎菲)被摆到了一个对周围的事物具有评判之权的中心位置上,“我”的笑、哭、喜、怒,成了小说叙述的焦点,衡量事物价值的尺度。
在这种叙事格局中,女性的观点和立场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1.大胆的“性爱”意识众所周知,性爱意识是女性意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正是几千年来父权制文化所竭力压抑的对象。
性爱,在道家,是滋养补阴的养生之道;在儒家,是传宗接代之手段,都是指男人而言,女性,只是男人养生货传宗接代的工具罢了。
困境、坚韧与重生——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困境、坚韧与重生——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刘敬伟【摘要】Ding Ling breaks into the literary world with the word "Nv", her works run through the deep concern on female sur- vival valu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life path. In Yan'an period, Ding Ling focused on the depiction of female image in the special times, and unscrambled the female's survival status and age cognition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women and revolutionary politics, women indomitable fortitude life potential, the backwash of traditional chastity view and so on.%丁玲挟“女”字闯入文坛,她的创作贯穿了对女性生存价值的深切关注及其人生道路的探索。
延安时期,丁玲着力于特殊年代女性形象的刻画与塑造,从另一种角度解读了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时代认知。
本文主要从女性与革命政治、女性坚韧不屈的生命潜力、对传统贞节观的反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期刊名称】《河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6【总页数】4页(P73-75,93)【关键词】丁玲;女性;革命;坚韧;贞节观【作者】刘敬伟【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4众多作家包括丁玲都曾热情讴歌延安生活的光明与美好,而随着对生活的深入参与和体验,丁玲笔露锋芒,大胆而又敏锐地捕捉到了延安时代下的落后之处。
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可编辑修改word版)
青海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学生姓名:xx 学号: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 职称:副教授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二○一三年五月六日青海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试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引言20 世纪30 年代,丁玲一踏入文坛,就引发了人们无数震惊的感慨,她那大胆的文风和细腻的描写不仅继承了“五四”时期冰心、淑华女士等一些女作家与封建制度努力作斗争的精神,而且其笔下一些叛逆的典型女性形象颠覆了旧有的思想,让人眼前一亮。
丁玲不但成为了同冰心、淑华女士一样优秀的作家,在一些方面的建树甚至超越了她们。
随着社会、历史不断向前进步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与观念也在逐渐转变着,丁玲的一部分作品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作品大多喊出了旧时代的苦闷,并且由于她自身具有一定的生活历练,使得她的作品到今天依然受到读者们的喜爱与支持。
《莎菲女士的日记》使她初露锋芒便一鸣文坛;《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使她国内外都赢得了极高的赞誉;她重返文坛的作品《杜晚香》时至今日仍然流光溢彩。
丁玲的作品都是与时代紧密衔接的,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文学事业,在我国文学历史上享有当之无愧的崇高声誉。
因此,对于丁玲文学作品的研究之于我国文学发展来说是极具意义的。
1 丁玲作品的女性主题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女作家,出生在一个家道没落的世族大家庭里。
早年父亲的挥霍,晚年父亲的多病之躯,使得家庭不仅没有给丁玲撑起一张保护伞,反而因为四岁时父亲的撒手西去,丁玲过早的体会到了世事的变化无常,亲戚之间的人情冷暖,世态凉薄。
幸运的是,她有着一位个性坚强、目光长远的母亲,她并没有拿家中的不幸,用悲痛、软弱博取亲朋的同情。
她的母亲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支持女儿追求独立自由的梦想,给女儿撑起一片晴空。
丁玲目睹了母亲带着她生活的艰辛,看到了女人在生活中的弱势,可以说,母亲给了她强大的影响力,是她开始注重女性问题的源头。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昏地倒上了床, 不久便昏昏地迷睡过去 了”。 《日》中的伊萨,“熹微的晨光刚把窗 上的玻璃变白的时候,在床上睡还不久的 伊萨便醒了。 这是一个二十岁上下,早就 失去了天真的女人,脸色因为太缺少阳光 的缘故,已由黄转成苍白,简直是病态的 颜色了”。 同性恋是莎菲女士们对抗社会 生存秩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莎菲女士 日记》中的莎菲:“为了蕴姊千依百顺地疼 我,我便装病躺在床上不肯起来。 为了想 蕴姊抚摩我,我伏在桌上想到一些小不满 意的事而哼哼唧唧地哭。 ”莎菲女士的同 性恋生活方式是她们在理想之爱不能实 现而出现的扭曲、反常的生活状态。
女性意识首先是女性对自我欲望与 情感的肯定。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 大胆流露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爱情的追 求。 莎菲追寻地说:“是的,我了解我自己, 不过是一个女性十足的人,女人只把心思 放到她要征服的男人们身上。 我要占有 他。 我要他无条件地献上他的心,跪着求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摘要:经过“五四”精神洗礼的女作家丁玲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和认识追求的书写,发出“心理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声音。
文章以丁玲的两部作品为例,来浅析其中所包含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自阶级社会以来,女性就沦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宗法制将女性归诫成无思想的机器,从思想、伦理道德、身体等沦为男性的附庸。
经过“五四”精神洗礼的女作家丁玲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和认识追求的书写,发出“心理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声音。
在此,笔者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阐述了作为开一代先锋的女性主义作家丁玲,是怎样抛开了历史、社会给女性身上实价的重负,在时代的漩涡里表现女性意识的。
“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女性和男性的性别差异,“奠定了女性作为独特的文化群体的类的本质, 而这一本质又是女性作为一个相异于男性的性别主体的历史性出场所必须的”。
性别差异性决定了女性对人生、爱情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一、《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日记”的方式,潜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底部,用躁动而紊乱的,自述、自剖、自白、自辩相杂糅的语调和句式。
表达人物无名的反叛,情绪和苦闷心理。
《日记》中的“我”(主人公莎菲)被摆到了一个对周围的事物具有评判之权的中心位置上,“我”的笑、哭、喜、怒,成了小说叙述的焦点,衡量事物价值的尺度。
在这种叙事格局中,女性的观点和立场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1. 大胆的“性爱”意识众所周知,性爱意识是女性意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正是几千年来父权制文化所竭力压抑的对象。
性爱,在道家,是滋养补阴的养生之道;在儒家,是传宗接代之手段,都是指男人而言,女性,只是男人养生货传宗接代的工具罢了。
丁玲小说中女性的成长历程
丁玲小说中女性的成长历程
刘丽红
【期刊名称】《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05)003
【摘要】丁玲走过了漫长的思想和创作历程,从倾吐自己内心的苦闷到描写解放前夕具有蓬勃革命热情的新女性,逐步显示了现代女性的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完美的成长历程.
【总页数】2页(P77-78)
【作者】刘丽红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09.3
【相关文献】
1.莫瑞森20世纪70年代小说中黑人女性成长历程探析 [J], 马海英
2.从性学角度看丁玲小说中女性的成长 [J], 苏桂艳
3.男性眼光与女性眼光的碰撞——对比茅盾与丁玲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J], 万潇潇
4.觉醒·苦闷·危机——丁玲早期小说中女性的心灵历程 [J], 蔡荷芳
5.成长的历程在于抗争--论陈若曦小说中的海外华人女性形象 [J], 曾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扼 住 命 运 的 咽 喉—丁玲〈〈母亲〉〉的女性主义解读
扼住命运的咽喉—丁玲〈〈母亲〉〉的女性主义解读(2006-05-09 11:01:46)《母亲》是丁玲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作的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女主人公于曼贞的原型是丁玲的母亲余曼贞。
小说的基本情节取自丁玲母亲的生活经历。
女主人公从一个善良贤惠、“从不管闲事”的少奶奶,到因丈夫早逝,家境衰落,带着一双儿女,背着一身债,在世态炎的凉境遇中奋起,自立自强,终于转变为一个自食其力的知识分子的人生经历,启示我们,尤其是女性,面对生活,只有以主体的姿态,挖掘自我生命的潜力,扼住命运的咽喉,才能实现自己人生命运的转换。
千百年来的封建和男权统治,将女性禁锢在家中,压抑在底层,将她们变成弱不禁风,行不方便的寄生虫,可怜者。
于曼贞无疑也是这千千万万中的一个,她从小缠足,又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糊里糊涂地成了百事不管的少奶奶,做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被人安排的生活,完全由他人主宰的命运使她变成了被动生活的弱者,她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对自己的生活一片茫然。
然而丈夫的早夭,来自家族内部的倾轧,将她置于人生命运的转折时刻,生之艰难和家庭责任的问题摆在了她的面前。
现实的迫压,切断了她寄生的生活道路,使她不能也“不愿再依照原来那种方式做人了”,她“要替自己开辟出一条路来,她要不顾一切的讥笑和反对,她不愿再受人管辖,而要自己处理自己的生活了”。
她从现实开始,选择了自己对生命和责任的承当,进行了艰难然而又是充满希望的蜕变。
一性格和气质是人在态度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因素,它是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作用于人的生理素质的结果。
它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性格气质的发生、发展,一方面受“文化的境况”所制约、所规范,另一方面作为性格气质的载体对其“文化的境况”又不是完全被动的承继下来,而是对“文化的境况”有所抉别、有所淘汰、有所创造,特别是主体意识充分觉醒的人尤其如此。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1]”。
何处是归鸿_浅析丁玲早期作品中女性的出路问题
36
2009 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文 学 评 论
何处是归鸿
——浅析丁玲早期作品中女性的出路问题
◎黄 丽
(琼台师专中文系 海南・海口 571100)
摘 要 丁玲作为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女作家, 一直致力于女性关怀, 尤其在她的早期作品中, 女性意识十分明显, 但是 也显示了女性在最初梦醒后无路可走的窘境。丁玲在她的一系列作品中揭示了这一社会问题, 同时作者也在积极探索女 性的出路, 表现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与社会责任。 关键词 丁玲 女性出路
呐喊, 想要倾诉, 于是拿起了手中的笔, 借助笔下的人物来抒 ‘家父’ 决裂, 使她们尝到了独立的意味, 但这也许只是表面上 解自己无从发泄的内心情感。 曾经以 “我卖稿子, ‘女’ 语惊文坛的丁玲, 不卖 字” 在其著 名的 《三八节有感》 里说过: 我自己是女人, “ 我会比别人更懂 得女人的缺点, 但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她们不会是超时 的或是虚假的 ‘独立’因为实际上混乱的 , ‘父亲’ 社会, 旧秩序 并未彻底消除, 新秩序并未建立, 社会并未为她们要创造的新 自我, 提供任何新的插足或容身之地。 她们从 ‘无’ 中回来, 从 传统角色中破壳而出, 夹在无秩序的缝隙中挣扎奋斗。 ”这些
2009 年第
3期
安徽文学
35
文 学 评 论
自己的奋斗。 于是女娲的女儿们 ” “从遥远的地方, 从常规, 从 ‘没有’ 中回来了, 从还住有巫婆的荒野回来了;‘文化’ 从 的潜 层和彼岸回来了; ”丁玲就是其中一员。 当五四革命退潮, 大 革命失败的时候, 丁玲已按耐不住内心的寂寞与苦闷, 她想要 般感到新旧思想冲突的苦闷的女性们” 。 但在丁玲早期的作品中, 作者并没有找到女性的真正出 路。 她们被时代所唤醒, 有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知觉, 却一直找 不到正确的人生道路。 “她们从 ‘父亲’ 的家里跑了出来, 与
从丁玲早期作品看其对女性的命运的思考
评语:你读了不少参考书,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深入。
可惜的是在文章的写作方式上有所偏失。
主要是没有围绕“女性命运”的思考这一论题集中展开论述,别人的观点冲淡了你的理解。
建议你牢牢抓住丁玲对女性命运的思考这一题目来布局谋篇,你要思考丁玲笔下的女性为何多以悲剧告终?这悲剧的原因从文本看有哪些?这才显现出丁玲的思考。
加油改改吧!期待更好的文章。
李跃力从丁玲早期作品看其对女性的命运的思考(汉创二班惠婵 41102337 )摘要:丁玲早期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角度,生动地再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那个风云变幻时代下,受到五四思潮影响的女性,因追求自身理想而不得的悲剧命运。
结合丁玲自身经历,不难了解文本中主人公悲剧的命运,从而探得丁玲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导致那时期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有二:一即女性自身的敏感细腻,二则是那个压抑的使人喘不过气来的社会。
关键字:悲剧命运女性自身因素社会环境的压制丁玲,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豪门望族,父亲早年病逝,思想开放的母亲对她的影响很大。
随母亲在各地读书期间,她接触了一些外国小说,获得了一定的文学滋养。
五四运动影响下,她积极投身于各种学生运动,加之所识先进人士的影响,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放。
1924年,王剑虹的离世,对其打击甚大,这个“在社会革命的追求,对人生的幻想,对世俗的鄙视以及思想兴趣方面”①对丁玲有重大影响的人,其形象因而“成了丁玲早期一些作品女主人公的原型”②。
后期为生活所迫,奔走于各地,这段期间,她的精神很痛苦。
“四·一二”政变后,她说“我精神上痛苦极了。
除了小说,我找不到一个朋友。
于是我写小说了,我的小说就不得不充满了对社会的鄙视和个人孤独的灵魂的倔强挣扎。
”③因此,她笔下的女主人公,都具有一种极度的悲情色彩,性格决定命运,不论是丁玲,还是她笔下的人物,都无法摆脱这一定数,这应该是女性自身所具有的因素,敏感而又细腻的心理,使其无力地反抗着不公的命运却带来了极大的精神苦闷,但绝不退缩,犹如飞蛾扑火一般……莎菲那个知识女青年,其内心是躁动不安的,生活越是平静,这种不安越是剧烈。
从丁玲作品看女性解放
从丁玲作品看新女性及女性解放趋势张筱星摘要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为我们呈示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莎菲型”女性形象。
对社会的反叛与抗争、对自由的渴望与追寻是她们的精神内核。
她们共同造就了丁玲小说的创作成就,并以自身的个性特征给丁玲小说带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即从丁玲的作品中发现近代女性的变化及新时期的女性解放现象。
【关键词】丁玲近代文学新思想女性解放绪论丁玲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里,一直关注着中国妇女问题,这或许缘于她母亲的影响和她特殊的童年经历。
在女权主义视野下,丁玲的作品对女性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外在的社会世界中模糊性别差异以及赋予女人以社会中人的属性,旨在呼吁女性去争取与男人平等的生存权利。
同时在内在的女性世界中凸显女性性别特性,强调女性自身的价值,旨在享受社会赋予女人与男人平等的权利之外,在意识上也要得到真正的觉醒,对女性自身的价值有自觉的认可,以此来达到妇女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她通过《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韦护》《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塑造了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如梦珂、莎菲、阿毛、丽嘉、贞贞、玛丽、母亲、黑妮等。
她们各有各特点,化为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新女性形象。
一、丁玲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丁玲是“五四”以后第二代善写女性并始终持女性立场的作家。
她以第一个革命女作家的姿态,打破了冰心、庐隐等因思想创作上的某种停滞所带来的沉寂,“理解女人”成为丁玲小说的一个独特而举足轻重的女权意识主题。
作者一贯独立思考女性的生活遭遇,借用一支善于描写女性的笔,给读者带来一种细腻、大胆而有富有饱满感情的刻画人物复杂心理的特色。
丁玲塑造的莎菲、梦珂、母亲、玛丽时代女性,无疑是占据着现代小说人物画廊的重要位置的。
(一)早期小说作品1927年秋,丁玲以处女作《梦珂》的发表开始登上文坛。
一代新女性的觉醒与成长自此展开。
梦珂是一个追求新理想、新出路的走出旧家庭的年轻女性,面对时代的“新风潮”,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影响在她的心里产生了激荡与冲撞,传统道德观在她身上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论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摘要】丁玲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鲜明强烈的女性意识写作的女作家,她塑造了一大批性格独具的女性形象。
本文从丁玲笔下早期女性的时代意识的角度来展开论述,从而展现一代女性作家及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成长历程。
【关键词】丁玲;女性主体意识;时代新女性;时代特色泰戈尔曾经说过,当上帝创造男人的时候,他只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在创造女人的时候,他却变成了一个艺术家,在他的皮包里装着画笔、水、调色盒,所以女人才会那么美丽,女人的生命才会那么缤纷。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虽然被封建社会严酷无情的礼教压制了几千年,但当个性解放之风开始吹拂女性心灵之时,女性的创造力和主体意识随即像火山喷发似的喷涌而出,显示出自身的特色。
五四狂飙突进的个性解放之风唤醒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女性作家,但这些女作家却没有一个人敢于从女性自身的性欲追求角度描写时代女性的觉醒,她们笔下的爱情大都是一种“有爱无性”的爱情,而这样的女性形象最终不能不被丁玲笔下那彻底新进的时代新女性形象所代替。
正如王蒙先生在《我心目中的丁玲》一文中写到:“她笔下的女性的内心世界常常比同时代其他作家写过的任何女性典型都更丰满,也更复杂更痛苦,而更令人思量和唏嘘。
”丁玲第一次用真正的独立女性意识写作,第一次正视了女性自身的追求与渴望,对女性心理的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她早期笔下的女性形象:梦珂、莎菲、伊萨等,她们有的孤独倨傲,有的外冷内热,有的失落悲观,有的迷惘彷徨,有的外柔内刚,有的坚忍不拔,有的执着勇敢,她们无一不在寻找自己的社会地位、作用和价值:无一不有着追求独立、向往未来的精神;无一不有着将“人”与“女人”统一起来,追求性别平等的意识。
正是这些杰出的女性形象使得丁玲成为关注女性命运的别具特色的女性小说家。
女性意识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一)社会中女性的悲剧——《梦珂》丁玲在其处女作《梦珂》中塑造了梦珂这一艺术形象,真挚的父爱与无暇的友情培养了梦珂天真开朗、狂放不羁的性情,曾经躲在山洞里偷偷读《西厢记》的梦珂,曾经“像父亲一样狂放的笑”的梦珂,曾经和父亲一起说梦话的梦珂是如此的令人喜爱与欣羡。
丁玲小说三个不同时期女性形象浅析
丁玲小说三个不同时期女性形象浅析丁玲小说三个不同时期女性形象浅析摘要:述了丁玲在上世纪20、30、40这三个不同年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其中以梦珂、莎菲、丽嘉到贞贞、陆萍等女性形象的塑造为代表,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丁玲这三个时期的作品。
但综观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却不止文中所述诸方面,而所论述之各方面,也仅供以后的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丁玲;三个时期;三种女性一、苦闷叛逆的20年代1927年丁玲初登文坛。
第一代五四女作家创作相继陷入沉寂,丁玲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等篇什如晴天霹雳,给文坛带来了不小的惊异和兴奋。
1928年冬天,丁玲发表了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是具有较高现代教养与反封建意识,在自我意识中觉醒,有敏锐感受性的“新女性”的典型代表。
在这部小说中,丁玲生动真实地描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女性复杂、微妙、矛盾的恋爱的心理,这是一个五四运动后追求个性解放、自由,追求所谓的真正爱情的女性形象,一个在革命低潮时失落在个人追求里,对生活感到悲观,甚至绝望的小资产阶级女性作家。
莎菲孤高自傲、愤世嫉俗。
她摆脱了封建束缚,希望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美好生活,她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恋爱上,把恋爱视为生活中的唯一的“大业”。
她疯狂的恋上凌吉士,但又逐渐发现凌吉士的卑劣的灵魂,他倾慕他的丰仪,接受他的“爱”的表示,而后又鄙视自己。
就这样,在灵与肉、爱与恶纠葛厮杀中,她却陷入更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梦想的破灭,使莎菲由追求爱情转为怀疑爱情。
更而怀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直至最后发出痛的绝叫:“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啊!我可怜你,莎菲!”莎菲甚至可以说带有丁玲自我表达的愿望及动因,以莎菲为代表的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大革命前后城市小知识分子生活和心理的客观反映,而且也是丁玲本人自我的表现。
她们生活在自己的小理想天地中,在个人情感的天地里挣扎,固守自我一己的体验,在自由主义、个性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往往有叛逆的行为,她们不仅承受着来自经济、思想、情感各个方面的折磨,而且承受着来自男性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压力与挑战,但她们有对新生活的向往,当冷酷的现实粉碎了她们的理想和追求时,她们在无边的黑暗中思索,由思索感伤苦闷,由感伤苦闷虚无。
关于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妇女解放之路的探索
关于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妇女解放之路的探索作者:杨敏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03期摘要:在我国的现代文学史上,作为最关注妇女命运更是在妇女解放之路上走的最远的战士之一丁玲。
丁玲不但在重要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自我意识觉醒特征的女性形象,更是为我国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丁玲笔下女性形象,其次分析了丁玲笔下妇女解放之路的发展阶段,最后则是阐述了丁玲为妇女解放运动做出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丁玲;女性形象;解放之路丁玲作为我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与伟大的战士,其最高的成就就是通过作品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意识的新女性形象,这为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丁玲笔下女性形象丁玲与冰心等作家一样都是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一代,其不但沐浴在自由民主的光芒当中,更是通过犀利的笔触呼唤人们的觉醒,更是呼唤了女性的觉醒。
她的作品不但体现了强烈的个性主义,更是充满了对于男权以及传统价值观念的挑战,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追求个性解放在丁玲的早期作品当中,往往倾向于描绘一些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
《梦珂》中的梦珂就是其中之一。
梦珂从乡村走走出来到城市,不但打破了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还希望追求爱情与发展。
阿毛姑娘厌恶落后的农村生活,十分向往现代文明与新生活。
[1]在她的笔下,女性们不但不再任人摆布,更是对于新生活充满了追求与向往。
莎菲作为一个塑造较为成功的角色,其虽然存在娇纵任性与卓尔不群的顽劣之处,但是同样具有对于传统道德与价值观念说不的斗争精神。
通过走出家庭、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在女性觉醒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们还应该看到,丁玲的笔下虽然不乏有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但是其却十分真实,并不存在虚构的特点。
比如梦珂虽然热爱生活,讨厌庸俗男女与传统观念,但是同时也存在无法抵御奢华的物质生活诱惑的情况。
而莎菲具有更强的叛逆精神,但是其过分追求灵肉统一的爱情,将爱情视为幸福的唯一标准,同样值得商榷。
简析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命运
简析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命运摘要丁玲是一个以描写女性而著称的著名作家之一。
文章试就丁玲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我在霞村的时候》五个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来评析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命运。
表现了中国女性追求个性自由,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可贵精神。
关键词丁玲;短篇小说;女性命运一、丁玲作为女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丁玲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继冰心、庐隐之后的第二代著名女作家。
如果说冰心是驾着轻车快马从童年出发,那么丁玲却是在风雨中走过来的。
丁玲以鲜明的“女性立场”登上文坛,她的性别意识所呈现的“现代性”,区别了她与冰心、庐隐、淦女士、张爱玲等女性作家不同层面的性别创作。
是具有强烈女权主义的现代女作家,她从创作伊始就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注,在其很多作品中都反映了女性的内容,突现各种莎菲型女性的形象。
丁玲是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作家,也是最负盛名的女性作家之一。
二、丁玲作品中女主人公命运的评析丁玲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权主义倾向的现代女性,这位被“五·四”个性解放思潮唤醒的新女性,性格倔强而孤傲,充满着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女性自尊意识。
她曾经说过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这样的思想:“旧的应该打毁,要砍断一切锁链!”Ⅲ1927年冬丁玲创作的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日记的形式描绘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子莎菲,她意欲舒展个性,幻想热烈而刺激的爱情生活,但现实生活不如人意,贫病交加,灰暗惨淡,身边的人是那么怯弱卑琐,使她决心要换个活法。
爱她的苇弟并不懂她的心;她心仪的“白马王子”实际是那么猥亵不堪。
最后只能悄然出走,与浊世隔绝,另寻“世外桃园”偷度余生。
莎菲的性格充满对社会的鄙视和个人孤独灵魂的倔强。
她在日记中的申诉,是她给自己抚摸伤痛时发出的叛逆而悲惨的哀嚎!“莎菲女士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二十年代奉献给读者的一部带着“五四”时代烙印负着时代苦闷创伤的女性心灵史,《莎菲女士的日记》奠定了丁玲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
论丁玲小说对女性生存价值及人生道路的探索
作者: 乔以钢
出版物刊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3-66页
主题词: 中国妇女 妇女解放 丁玲 生存价值 封建势力 社会革命 知识女性 新生 知识分子 革命斗争
摘要: <正> 丁玲的创作,起步之初便表现出强烈的女性自尊意识以及探求女性生存价值的执着。
投身革命以后,随着作家思想视野的扩大,这方面的特征不再那么醒目,但她始终深切关注妇女问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富于代表性地展现出中国现代女性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岁月艰难跋涉的身影和她们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心灵历程。
在这一点上,丁玲所取得的成就是一般作家很难比拟的。
女性的寻找——从丁玲创作看现代中国女性的心路历程
女性的寻找——从丁玲创作看现代中国女性的心路历程周凌玉
【期刊名称】《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4(000)003
【摘要】女性的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女性自我世界,即精神世界,女性的主体世界;另一部分是物化世界,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组成,是女性参与的对象世界。
女性寻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女性自我世界、男性世界、整个世界。
这一寻找过程,交织着现代女性对自我的确认与超越,对男性世界的认同与排斥,对外部世界的参与逃避的精神矛盾,呈现出复杂的女性意识。
而伴随并体现这一“寻找”的女性文学,则忠实地记录了现代女性意识的变幻历程和复杂的构成。
【总页数】6页(P76-81)
【作者】周凌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丁玲创作对女性解放的探求 [J], 杜霞
2.从女性孤独主题的创作流变看丁玲小说创作的现代性 [J], 刘飞娥
3.女性寻找:自我世界·男性世界·整个世界——从丁玲创作看现代中国女性的精神历程 [J], 万直纯
4.知识者和知识女性的心路历程——略谈丁玲早期小说创作的艺术视角 [J], 黄健
5.现代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及演变——丁玲创作与西方女性文学美学比较 [J], 万直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丁玲小说中时代女性的成长之路专业: 班级:学号:姓名:[摘要]:作为五四运动的响应者和一位出色的时代女性,丁玲对男女平等和女权独立运动有着近乎疯狂地执着,所以她的作品中不乏站在时代前沿的女性形象,她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也随着她的成长经历更加丰富饱满。
本文结合丁玲自身的成长经历对其小说中时代女性的成长之路进行了分析,旨在更深刻地理解丁玲笔下的时代女性和丁玲。
[关键词]:丁玲;小说;时代女性纵观丁玲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成长过程,我粗浅的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而把这三个阶段连接起来就会淋漓极致的把不同时代女性人物形象表现出来。
这让我们清晰地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丁玲作品中女性的形象也在不断成长,同时,丁玲笔下的不断成长的女性形象也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丁玲自己和她同时代的文学创作者。
一、三个阶段的“时代女性”书写(一)早期沉闷痛苦的女性形象。
丁玲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阿毛姑娘》、《梦珂》和《沙菲女士的日记》等。
丁玲借助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讲述旧时代女性追求爱情、独立人格和理想的无奈凄苦结局。
体现了丁玲早期作品对压迫禁锢女性的旧社会的控诉,和对广大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女性的同情。
丁玲早期的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无奈凄苦的,这与时代也十分的吻合,1927年,五四运动刚刚告一个段落,丁玲就发表了处女作《梦珂》,虽然只是一个短篇小说,却奠定了丁玲早期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无奈、凄苦,《梦珂》讲述的是女主人公梦珂,虽然家道中落却接受了新时代五四思想的冲击,对自由的新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爱慕。
但是她发现,封建思想已经侵蚀了整个社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她在这“肉感的社会里面”挣扎,碰的头破血流,夜深人静时凄凉的无法形容1。
而《莎菲女士的日记》更是继梦珂之后又一典型,这部小说以“五四”结束时期为背景,塑造了一个痛苦的女性,这时候,作者笔下的时代女性形象是卑微的、痛苦的、缺乏自主性,两篇小说都是五四之后大多数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文化大动荡的年代,新思想的涌入冲击着旧思想,不少新时代女性想摆脱封建束缚,却始终摆脱不掉,迷茫和痛苦成了最大的主旋律。
丁玲正是看到了中国这种女性心理转变的细微的变化,用大胆的女性艺术和敏锐的文学感觉不留余地的将社会女性浓缩在莎菲的身上,莎菲倔强的个性、反叛精神以及悲剧结构都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所可能得到的悲惨下场,更反映了知识少女在时代的引领下既充满着追求又有着不安2。
丁玲作为时代发展的参与者和年轻的知识女性,在五四运动来临时,年仅15岁的她已经用自己的眼睛从一个独特的视觉用心将一切感知,因为五四运动也在她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23岁的丁玲通过《梦珂》的悲惨经历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女主角的复杂心理写下了自己在那个时期的心理写照。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在变化,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在变化,二十世纪20年代末期,左翼文学运动之风兴起,中国现代文学陷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新时代,丁玲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创作了《阿毛姑娘》,这个故事凝聚了她对中国社会的深切认识,对黑暗腐朽的保守制度进行了分析。
阿毛姑娘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城乡交界处的女孩受到外面的诱惑而心理失衡最后自杀而亡的故事,这时候丁玲笔下的阿毛不再像梦菲那样沉闷,被称为人性的东西也已经渐渐丧失,人性异化、灵魂无所依托,这已经成为这时代女性最鲜明的特征。
丁玲早期的作品没有批判女性的意味,有的只是对中国女性出路的担忧和对悲惨女性的同情,年轻的丁玲将自己的经历与小说人物相结合,更显的有理有据。
(二)中期开始觉醒的女性形象。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韦护》、《母亲》等等。
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顺从时代发展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所觉醒的女性形象,像丽嘉和于曼贞的形象都比丁玲早期作品人物苦闷无奈的形象有了一定的成长,她们开始觉醒,与旧的社会制度抗争,开始试着争取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大胆的追求真爱。
1929年,丁玲25岁的时候以翟秋白与王剑虹的爱情故事为原型,创作了并发表了《韦护》,讲述的是新时代背景下的知识青年在革命大业和爱情之间艰苦抉择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虽然在很长的激烈斗争之后,美丽的爱情、温柔的梦幻和希望都破灭了,但是曾经有过的一种刻苦和前进又让人看见了前途希望,在革命和爱情间,爱情做了牺牲,女性做了牺牲品。
随后丁玲以亲身母亲为原型。
撰写了《母亲》,于曼贞的人物形象和莎菲的人物形象不同,她是出身封建大家庭的好妻子好母亲,在娘家当姑娘的时候她只知道吟诗作画,后来到了婆家也从不问田地里面的事儿。
她的丈夫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却吃不了任何的苦。
本来她的一生都将会这样平平淡淡得走过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使她那安逸的生活不再继续。
丈夫的去世,家境惨淡,身负一身的债,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这时的她便陷入了极度悲伤之中,经过痛苦与绝望的搏斗,死灰般的心又重新点燃了起来,她决定把儿女扶养长大,好好地过活下去。
她决心告别以前的尊贵奢侈生活,重新来过,学会适应一个农妇的生活。
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于曼贞要作这样的决心是非常不容易的。
然而,更加改变曼贞思想性格的是她回到武陵娘家,为了把裹小的脚放大,她挪动着一双小脚在操场跑步,但她总是赶不上别人,有人劝她不要勉强了,但她不能停止。
慢慢的于曼贞开始成为了同学们心目中的榜样,她的朋友多了起来。
她开始试着关心国家大事,不愿孩子们成为亡国奴。
虽然她不是什么叱吒风云的大人物,也不是像秋瑾那样的伟大女英雄,但她却是一位聪颖和坚韧并存的平凡的母亲。
莎菲们的心境是飘忽不定的,但是于曼贞的心境却是清澈而坚定的,莎菲们多耽于幻想和那些浪漫的情调,而于曼贞则是富有吃苦精神的女性,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争取自己的独立人格。
这是在当时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女性争取独立人格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里程碑3。
这部作品以辛亥革命作为背景,那个时代是辛亥革命的准备期,五四思想日益高涨,“民权”和“共和”的呼声此起彼伏,女性有了自己的女学堂,可以接受新的文化,再也不是足不出户的女性,可以说时代的发展和维新思想的崛起,为许多女性的新生活提供了契机,她们看到了凭自己的力量也可以过一种新生活的希望,。
丁玲透过人物命运将一个旧世界的崩塌和新世纪的到来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这部小说的背景时代比莎菲还要早,但是在女性形象塑造上,曼贞却比莎菲更为积极进取,她没有被逆境困住,而是勇敢的寻找新的生活道路和新的希望,这样的女性形象朝气,代表了从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重围中闯出来的勇敢之心。
这两篇小说在丁玲的笔下有了自主意识,以真人真事作为背景使得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更为饱满真实,极具感染力,它反映了知识女性最初的面影,也是丁玲所写的女性中的一个过渡人物,经过初期小说的锻炼和左翼文学革命的影响,丁玲对这两篇小说无论是在人物的塑造还是在遣词造句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时代女性和知识女性追求独立人格不断在文中得到影射,发人深省。
(三)后期投身于革命的女性形象。
丁玲后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跟其自身经历有有着很深的关联,1933年丁玲被捕,被软禁在南京长达3年,脱离苦海后在特殊的历史使其又多次遭受到“左”路线的迫害,在监狱里又呆了5年,伴随着苦难的经历,她不断在变坚强,思想也不断的在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丁玲后期塑造的时代女性大多已经是精神上得到升华,投身于革命大潮的形象。
1941年初,丁玲着手写《我在霞村的时候》,这部作品引自周扬编的《解放区短篇创作选》。
作者赋予了故事主人公少女贞贞一个鲜活的形象,她逃离了封建家长包办婚姻的黑暗牢笼,但是却未能挣脱日寇的魔爪,被日本人禽兽般的凌辱和蹂躏。
虽然如此,她仍然坚毅不拔地呐喊着“我总得找活路,还要活得有意思”。
贞贞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自己跑到山下的教堂里当起了修女,但是意外却发生了,她被扫荡的日本鬼子掳去,遭受蹂躏,被迫成为了日军的营妓。
当她经历了地狱般的磨难回到村子里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歧视她。
但她独自忍辱负重,偷偷的给村里的游击队送出情报,使我军游击队成功的打击敌人。
后来,又因为游击队要她去收集重要的情报,她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复兴,自觉地作出了无法比拟的牺牲,但村里封建落后的人们仍嫌弃他看不起她,使她那饱受伤害的心灵再次遭到了无情的打击,但她却能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坚持,坚持自己的革命信念,这是一个旧社会女人创造的奇迹。
这是千百年来忍气吞声的封建女性开始觉醒的表现,她们不甘心被封建思想压抑,被摧残,在过去的死亡线上徘徊之后,开始了新的成长,特殊题材的选择和作者对于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塑造的时代女性形象高大无比,相比之前的作品,此时作者塑造的女性形象已经超越自我,不再在自己的世界里浑浑噩噩地徘徊,而是将自我价值升华到为革命事业奋斗上4。
而小说《在医院中》也是丁玲后期觉醒女性形象塑造成功的典型,故事里女主人公陆萍是个只有二十岁的女孩子,抗大毕业之后,她不愿当妇产科医生,但她仍然服从了组织上的求分配。
去到一个物质条件极简陋的边区小医院,虽然每天都会遇到了一些不称心的事,但几声初生婴儿的啼哭,却总能使她立刻振奋起来。
事实上,她对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有感情的,也是充满憧憬及希望的。
从她一开始投入工作中去,就付出自己的真心,她没有计较艰苦的工作条件,也没有计较产科医生这样的身份地位,而是认真地做好各种琐碎却又重要的医护工作,她的身上表现出了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严肃认真的革命责任感。
但现实情况是医院各方面条件极差,肮脏、无序、设备不完善、病人营养跟不上,工作人员忙而不均,甚至流言风起。
这样的环境,对她这样一个大孩子,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她可以随波逐流进而独善其身,但是她没有这样做,而是拿出共产主义者改造世界的勇气,积极去推动医院改革,尽管她是幼稚、脆弱的,但事她忠于职守,热爱工作、积极热情,尽其所能地改善医院的工作,表现了十分难能可贵的革命奉献精神。
但是陆萍与周围的人有着一定的矛盾,医院里的一些人,有的只会骂很粗鲁的话,有的只对自己缝制的鞋面或房东的零食感兴趣。
陆萍踏踏实实地工作,既不想脱离艰苦客观环境,也不像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只是在许可的情况下,全力地救护病人。
从一个现代青年女性来说,陆萍具有积极的工作热情、可贵的革命朝气,医学技术和科学知识,是当时的革命青年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
可是她又背负着旧时代的遗骸,为了追求新的生活中而艰难地探索。
陆萍和贞贞都充满着革命的开拓精神,跟莎菲、梦珂相比,他们既能投入到时代浪潮中去,又能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独立人格的个性,既善于与封建落后习俗礼教作斗争,又善于团结群众来一起参加革命,这不仅是女性成长的可喜成果,也是文学家丁玲以不懈的艺术追求,与时俱进的较为完美体现。
丁玲后期的作品受革命潮流和自身经历的影响颇深,所以塑造的女性形象常常会出现自身经历的影子,也可以说,这时候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最初的意识觉醒到中间的实际反抗,再到最后撇开自身投身革命大流完成了女性冲破封建社会变化的全过程,因而她的作品实际上也是女性随时代成长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