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视触和叩诊

合集下载

体格检查——脊柱检查

体格检查——脊柱检查

脊柱的检查通常以视、触、叩诊相互结合,其主要内容包括脊柱的弯曲度、有无畸形、脊柱的活动度及有无压痛、叩击痛等。

一、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一)棘突定位胸椎棘突定位腰椎棘突定位1.第7颈椎棘突是颈椎棘突最隆起的一个。

当低头时,在项部下方正中线上最突出的一个,能随摇头而左右摇动,而其下方的第1胸椎棘突则完全不动,可资区别。

第七颈椎棘突2.第3胸椎棘突与肩胛冈内侧端平齐。

3.第7胸椎棘突与肩胛骨下角平齐。

4.第12胸椎棘突在第12肋肋角距后正中线5厘米处。

5.第4腰椎棘突(或棘间) 与髂嵴最高点平齐。

6.第5腰椎棘突与髂结节平齐。

为菱形窝的上点。

肥胖者为一凹窝,为下背部正中沟的终点。

7.第2骶椎棘突与髂后上棘平齐。

为蛛网膜下腔的终点。

8.第3骶椎棘突与髂后下棘平齐。

9.骶尾关节在臀裂的上端。

为菱形窝的下点。

10.尾骨尖在肛门的后上方,正常有一凹窝。

(二)椎体定位(以成年人立正姿势为标准)椎体的定位有两种方法:1.以棘突定椎体的位置颈椎、上位胸椎和腰椎的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中、下位胸椎棘突与下一位椎体的下缘平齐。

(1)下胸部的棘突与下一个椎体的中部平齐;(2)腰椎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

2.从躯干前部体表标志定椎体位置:(1)下颌角平齐第2颈椎体;(2)舌骨平齐颈3~4椎间隙;(3)环状软骨平齐颈6椎体;(4)胸骨上切迹平齐胸2椎体;(5)剑突平齐胸9椎体;(6)季肋下缘平面与腰3椎体等高;(7)脐平齐腰3~4椎间隙。

二、脊柱弯曲度(一)生理性弯曲正常人脊柱有四个前后方向的弯曲,即颈椎段稍向前凸、胸椎段稍向后凸、腰椎段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类似“S”形,称为生理性弯曲。

正常人直立位时脊柱无侧弯。

检查脊柱有无侧弯的方法是:检查者用手指沿脊椎的棘突尖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线,以此线为标准,来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二)病理性变形患者站立位,仔细查看是否有畸形,通常可见三种基本的畸形:1.脊柱后凸(kyphosis)指脊柱过度后弯,也称为驼背(hunchback)。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
2.脊柱有无侧弯:让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从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2分)。轻度侧弯时:检查方法是检查者用示、中指或拇指沿脊椎的棘突以适当的压力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痕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2分)。
6
脊柱活动度
颈椎:固定肩部,嘱被检者颈椎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2分)。
(2)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将左手掌置于其头部(1分),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2分)。
6
脊柱特殊试验
1.前屈旋颈试验(Fenz征):嘱被检者头颈部前屈并左右旋转,如颈椎处感觉疼痛属阳性,多提示颈椎小关节的退行改变(2分)。
2.摇摆试验:平卧,屈膝、髋,双手抱于膝前。检查者手扶患者双膝,左右摇摆,如腰部疼痛为阳性。多见于腰骶部病变(2分)。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脊柱四肢检查(40分)
体检内容
分值
得分
脊柱
1.口述脊柱检查方法:患者可处站立位和坐位,按视、触、叩的顺序进行(2分)。
2.口述:病变表现:局部疼痛、姿势或形态异常以及活动度受限等(2分)
4
脊柱弯曲度
1.脊柱有无前后凸:从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椎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2分)。
(2)拇指指甲滑动试验:检查者以拇指指甲背面沿髌骨表面自上而下滑动,如有明显疼痛,可能为髌骨骨折(3分)。
12
腰椎:固定髋部,嘱被检者腰椎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2分)。
4
脊柱压痛
嘱被检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1分)。检查者以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时每个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3分)。
4
脊柱叩击痛
(1)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用中指或叩诊锤垂直叩击各椎体的棘突(2分),因颈椎位置深,一般不用此法检查(1分)。

脊柱的视、触和叩诊

脊柱的视、触和叩诊

异常表现
(1)脊柱后凸;俗称“驼背”,多发生于胸段脊柱。常见于佝偻病、胸椎椎体 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老年退行性变或胸椎骨折。 (2)脊柱前凸:多发生在腰段脊柱,腹部明显向前突,臀部明显向后突 。见于 妊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3)脊柱侧凸:(1)姿势性侧凸:无结构的异常,平卧或向前弯腰时可使侧 凸消失。原因有: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不良,下肢长短不齐和肌力不平衡, 如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灰质炎等。 (2)器质性侧凸: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凸得到纠正。 颈段脊柱侧凸:先天性斜颈、颈椎病或一侧颈肌麻痹等。 胸段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症、佝偻病、脊椎损伤、肺 纤维化、胸 膜 肥厚等。 腰段脊柱侧凸:椎间盘突出、腰部外伤和一侧腰肌瘫痪等。
脊柱后凸
脊柱前凸
脊柱侧凸
脊柱活动度
正常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位不同,颈、 腰段活动度较大,胸段活动度小,而骶段几乎不 活动。
颈椎活动度
腰椎前屈90°,后伸30°,左右侧屈 20°一35°,旋转30°。
脊柱活动度受限原因
脊柱活动度受限常见:
相应脊柱节段肌肉棚韧带劳损;
脊椎增生性关节炎;
脊椎的视、触和叩诊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从化院区运动治疗室 ——徐鸿辉
主要内容
脊柱的概述 脊柱的视诊 脊柱的触诊 脊柱的叩诊
脊柱的概述
脊柱亦称脊椎、脊梁骨,由形态特殊 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 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 组成骨盆。 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 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和1块尾 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共26块(成年人) 独立的椎骨。 脊椎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 内有脊髓。
结核或肿瘤所致脊椎骨质破坏; 脊椎外伤所致骨折或关节脱位。

健康评估-脊柱与四肢检查

健康评估-脊柱与四肢检查

1.脊柱脊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姿势或形态异常,活动度受限及疼痛。

检查以视诊为主,结合触诊和叩诊,了解脊柱弯曲度,有无畸形、活动受限及压痛、叩击痛等。

(1)脊柱的弯曲度:嘱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立位,双臂自然下垂,从背后观察其脊柱弯曲度,或以手指沿脊柱棘突自上而下划压,皮肤可见一红线,以此观察脊柱有否侧弯。

正常脊柱背面观直立位时无侧弯,侧面观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椎段稍前凸,胸椎段稍后凸,腰椎段明显前凸.能椎则明显后凸,呈“S”形。

1)脊柱过度后弯:又称驼背,多发生于胸段脊柱,常见于:①佝偻病:多见于小儿或儿童,其特征为坐位时胸段呈明显均匀性后弯,仰卧位时可消失。

③胸椎结核:多见于胸椎下段,常于青少年时起病,因椎体被破坏、压缩,棘突明显向后突出形成成角畸形。

③类风湿性脊柱炎:多见于成人,脊柱胸段呈弓形后弯.强直性固定,仰卧位时不能伸直。

④老年性退行性变:以老年人多见,常发生于胸椎上半部,胸椎椎体因退行性变而被压缩致胸椎明显后凸。

⑤脊椎骨折所致脊柱成角后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

2)脊柱过度前弯:多发生于腰段脊柱,病人腹部多向前膨出,臀部向后突起。

多见于妊娠后期、大量腹腔积液或腹腔巨大肿瘤所致腹部膨隆者。

3)脊柱侧弯:指脊住的一段或多段离开正中线向侧旁偏曲。

根据侧弯的性质可分为姿势性和器质性两种类型。

姿势性侧弯常为单一弯曲,不固定,侧弯、前屈弯腰或平卧时侧弯可消失,见于儿童发育期坐、立姿不端正或长期单肩挎负沉重书包,两侧肢体不平齐,椎间盘脱出症等。

器质性侧弯改变体位时侧弯不会消失,见于佝偻病、慢性胸膜增厚、胸膜粘连、肩或胸廓畸形等。

(2)脊柱的活动度:正常人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活动范围明显不同。

颈段、腰段活动范围最大,其中颈段前屈450。

,后伸450。

,左右侧弯各450。

,旋转600;腰段在臀部固定时前屈450。

,后伸450,左右侧弯各300旋转450;胸段活动度较小;骶段几乎不活动。

嘱被检查者作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动作观察脊柱活动有否异常为检查脊柱活动度的主要方法。

体格检查5脊柱与四肢检查

体格检查5脊柱与四肢检查

1.颈部活动度的检查 (1)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检查 者用手固定其两肩,嘱其头部居正中位,两眼平 视前方,依次做下列动作检查。 1)屈曲:嘱被检查者用颏部触其前胸,从而估计 颈椎的活动度,正常颈椎可屈曲约45度。 2)后伸:嘱被检查者尽量向后仰头,正常人能后 伸约45°。
附:正常人直立、臂部固定的条件下,颈段及腰 段的活动范围见表1-3-7 表1-3-7推及腰的活动范 部位 前屈 后伸 左右侧弯 旋转 颈椎45 45 各45 60°-80 腰椎45 35 各30° 45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1.压痛 检查方法是嘱被检查者取端坐位,身体 稍向前倾。检査者以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 脊椎辣突及椎旁肌肉,若某一部位有压痛,则以 第7颈椎棘突为骨性标志,计数病变椎体位置。正 常情况下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若有压痛多 表示相应的脊椎或肌肉有病变,如脊椎结核、, 椎间盘脱出、脊椎外伤,腰背肌纤维炎或劳损等 。
1.关节变形 常见疾病如下 1)腱鞘滑膜炎:多发生在腕关节背面和掌面,关 节部位呈结节状隆起,触之柔软,有压痛,多影 响关节活动。常由类风湿关节炎或结核病变引起 。 2)腱鞘囊肿 多发生在腕关节背面或桡侧,为圆 形无痛性隆起,触之坚韧。推之可沿肌腱的垂直 方向稍微移动。
(3)腱鞘纤维脂肪瘤 多在腕关节背面。为圆形 无痛性包块,触之柔软或柔韧,推动肌腱时可随 之移动。 (4)其他:腕关节及其附近的软组织炎症、外伤 与骨折等等,均可使关节外形发生改变。
3)侧屈:嘱被检查者用右耳触碰右肩,左耳触碰 左肩.正常两耳至同侧肩峰的距离相等,侧屈约 为45“,事先须注意其两肩要等高,动作时肩不 可抬起。 4)旋转:嘱被检查者用颏部分别去接触左、右肩 ,但不能抬高肩部去触颏部。正常的旋转每侧为 60°-80

脊柱专科查体

脊柱专科查体

Thomas征
又称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 患者仰卧,将健侧髋膝关节 尽量屈曲,大腿紧贴腹壁, 使腰部接触床面,以消除腰 前凸增加的代偿作用。再让 其伸直患侧下肢,若患肢随 之翘起而不能伸直平放于床 面上,即为阳性体征。说明 该患侧髋关节有屈曲挛缩畸 形。
“4字”试验
患者仰卧,健侧下肢伸直, 患侧以“4”字形状放在对侧 膝关节处,并一手按住膝关节, 另一手按压对侧髂嵴上,两手 同时下压。下压时,骶髂关节 出现痛者,或者曲侧膝关节不 能触及床面为阳性。阳性表明 可能存在:骶髂关节病变,腰 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 强直性脊柱炎,及膝关节疾病
4. Chaddock征:沿足背外缘,由后向前轻划足 背外侧皮肤,出现足踇指背伸,即为阳性。
锥体束受损病理征
谢谢各位老师聆听!
方法及意义 腰大肌挛缩 腰椎结核、髋关节病变 髋关节病变 结核、椎弓崩裂 椎间盘突出 坐骨神经受压 股神经(L3/4)
拾物试验
将一物品放在地上,令患者 拾起。脊椎正常者可两膝伸 直,腰部自然弯曲,俯身将 物品拾起;如患者先以一手 扶膝、蹲下、腰部挺直地用 手接近物品,屈膝屈髋而不 弯腰的将物拾起,此即为拾 物试验阳性。
(儿童)腰部伸展试验
患儿俯卧,医生将患儿双小腿提起,正常儿童 腰部柔软,后伸自如,无疼痛反应。若有脊柱 结核的患儿,腰部呈僵硬状,并随臀部抬高离 开床面,且有疼痛。
直腿抬高试验
患者双下肢伸直仰卧,检查者一手扶患者膝部使 其伸直,另一手握踝部并徐徐将之抬高,直至产 生下肢放射痛为止,记录此时下肢与床面的角度 ,即为直腿抬高角度。若抬高不足70度,且伴有 下肢后侧的放射痛,则为阳性。在此基础上可进 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即将患者下肢抬高到最大 限度后,放下约10度左右,嘱患者放松,突然将 足背屈,若能引起下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脊柱与四肢检查

脊柱与四肢检查

脊柱与四肢检查脊柱与四肢检查脊柱(Spine)脊柱是支持体重保持正常的立位及坐位姿势的重要支柱。

脊柱的椎管可容纳并保护脊髓。

脊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疼痛、姿势或形态异常以及活动度受限等检查时应注意其弯曲度、有无畸形、活动度是否受限、有无压痛及叩击痛。

脊柱与四肢检查内容视诊(inspection):观察对称性活动度肿胀、肿块、色泽、步态、畸形触诊(Palpation):压痛、肿块的部位、范围、深度和性质动诊(Motion):检查关节的活动和肌的收缩力双侧对比叩诊(Percussion):检查局部疼痛直接间接第一节脊柱检查一、脊柱弯曲度)生理性弯曲直立位时从侧面观察:成人脊柱存在的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使脊柱形成“S”形称生理性弯曲颈段、腰段前突胸段、骶椎明显向后凸。

正常脊柱观察:如出现异常说明脊柱存在侧弯。

于直立位从背面观察其两肩有无不对称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两髂嵴最高点连线是否平行两臀皱有无不对称。

脊柱侧凸的检查为检查者用示指、中指置于脊柱棘突两侧自上而下以适当压力划压沿棘突皮肤可出现一条轻度充血线观察此线是否正直以判断脊柱有无侧凸。

)病理性变形、颈椎变形侧偏见于先天性斜颈。

、脊柱后凸也称驼背。

见于佝偻病、结核病、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退行性变等。

)佝偻病:小儿胸段明显均匀性向后弯曲卧位时弯曲可消失。

)脊柱结核:棘突明显向后凸成角畸形病变常累及下胸段及腰段。

)强直性脊柱炎:成年人。

脊柱胸段成弧形后凸常有脊柱强直性固定仰卧位时也不能伸直。

)老年人脊柱后凸:退行性变胸椎椎体被压缩引起。

胸椎明显后凸胸段上半部。

)其他:发育期姿势不良、外伤压缩性骨折、脊椎骨软骨炎。

脊柱后凸脊柱退行性变脊柱后凸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脊柱结核、脊柱前凸多发生在腰椎部位病人腹部明显向前突出臀部明显向后突出多见于晚期妊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髋关节结核、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脊柱前凸脊柱前凸髋关节后脱位、脊柱侧凸姿势性侧凸:无脊柱结构的异常。

脊柱及四肢检查步骤及要求

脊柱及四肢检查步骤及要求

脊柱及四肢检查步骤及要求【脊柱检查】1.脊柱弯曲度:正常人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

颈段稍向前凸;腰段有明显的前凸;骶椎则有较大的后凸。

直立时正常脊柱无侧弯,病理时可出现后凸、前凸及侧凸。

2.脊柱活动度:颈、腰段活动度较大,胸推的活动度极小,骶椎几乎不活动。

正常时颈段可前屈、后伸各45º,左右侧弯45º,旋转60º。

腰段在臀部固定的条件下可前屈45º,后伸35º,左右侧弯30º,旋转45º。

活动受限见于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骨质破坏、骨折、脱位以及椎间盘脱出。

3.脊柱压痛与叩击痛:直接叩击法:用手或叩诊锤叩击检查部位有无疼痛;间接叩击法:嘱病人端坐,医生用左手掌面置于患者头顶,以右半手握拳叩击左手背,观察病人有无疼痛。

正常人脊柱无叩击痛。

【四肢检查】1.关节及四肢形态:关节检查应注意形状改变及有无红、肿、痛、热或结节等。

常见的畸形有膝内、外翻畸形,足内、外翻畸形,肢端肥大,杵状指,匙状指(又称反甲,表现为指甲中部凹陷,边缘翘起,表面粗糙有条纹,多见于缺铁性贫血)。

骨折及关节脱位时可显示骨、关节畸形。

2.颈部检查操作步骤及要求【颈部一般检查】1.颈部姿势:有无斜颈,有无抬头不起。

2.颈部运动有无受限。

3.颈部软硬度,有无强直。

4.颈部皮肤及有无肿块。

【气管检查】检查方法: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将食指与无名指分别置于其两侧胸锁关节上,再将中指置于气管中心,然后观察中指与食指和无名指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也可用两指分别置于气管旁,观察气管有无移位。

【颈部血管理】1.颈静脉充盈:(1)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充盈,其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的下2/3处。

(2)颈静脉异常充盈:卧位时颈静脉超过正常水平,可见于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及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

脊柱、四肢与关节检查步骤--风湿科

脊柱、四肢与关节检查步骤--风湿科

脊柱、四肢与关节检查步骤—风湿科四肢和关节的检查包括形态与运动功能二个方面。

正常人左右两侧形态对称,无畸形,关节活动不受限且无反常活动,检查时肢体处于功能位或手的休息位。

一、脊柱检查:观察局部疼痛、姿势或形态异常以及活动度受限等。

患者可处站立位和坐位,按视、触、叩的顺序进行。

①脊柱弯曲度:脊柱有无前后凸,从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椎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

脊柱有无侧弯:让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从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轻度侧弯时:检查方法是检查者用示、中指或拇指沿脊椎的棘突以适当的压力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痕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②脊柱活动度:颈椎:固定肩部,嘱被检者颈椎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

腰椎:固定髋部,嘱被检者腰椎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

③脊柱压痛:嘱被检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

检查者以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时每个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

④脊柱叩击痛:(1)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用中指或叩诊锤垂直叩击各椎体的棘突,因颈椎位置深,一般不用此法检查。

(2)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将左手掌置于其头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

⑤脊柱特殊试验:前屈旋颈试验(Fenz征):嘱被检者头颈部前屈并左右旋转,如颈椎处感觉疼痛属阳性,多提示颈椎小关节的退行改变双膝,左右摇摆,如腰部疼痛为阳性。

多见于腰骶部病变。

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患者仰卧,双下肢平伸,检查者一手握患者踝部,一手置于大腿伸侧,分别做双侧直腿抬高动作,腰与大腿正常可达80°~90°。

若抬高不足70°,且伴有下肢后侧的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

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见于单纯性坐骨神经痛。

摇摆试验:平卧,屈膝、髋,双手抱于膝前。

检查者手扶患者双膝,左右摇摆,如腰部疼痛为阳性。

202X年脊柱外科专科查体

202X年脊柱外科专科查体
第十四页,共四十五页。
特殊(tèshū)检查
感觉 检查 (gǎnjué)
C2 C3 C4 C5 C6 C7 C8 T1 T2
枕骨粗隆 锁骨上窝 肩锁关节的顶部 肘前窝的外侧面 拇指(mǔzhǐ)近节背侧皮肤 中指近节背侧皮肤 小指近节背侧皮肤 肘前窝的内侧面 腋窝的顶部
第十五页,共四十五页。
第十六页,共四十五页。
感觉 检查 (gǎnjué)
L1 L2 L3 L4
L5
S1
S2 S3
S4-5
T12与L2 之间的1/ 2 处 大腿前中部 股骨内髁 内踝 足背第3 跖趾关节
足跟外侧
腘窝中点
坐骨结节 肛门周围(zhōuwéi)(作为1 个平面)
第十七页,共四十五页。
第十八页,共四十五页。
第十九页,共四十五页。
运动 检查 (yùndòng)
肌张力(zhānglì)检查: 肢体下坠试验和上肢伸举试 验
身体两侧各自10个肌节中的关键肌 检查顺序为从上而下 分为6个等级评定(píngdìng)
0 完全瘫痪
1 可触及或可见肌肉收缩 2 在无地心引力下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3 对抗地心引力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深反射 : (fǎnshè)
肱二头肌腱(jījiàn)反射
肌皮神经 反射节段为 C5-6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五页。
肱三头肌腱(jījiàn)反射:
反射(fǎnshè)节段,桡神经,C6-7
第三十页,共四十五页。
桡骨(ráogǔ)膜反射:
前臂曲屈,腕指背伸
反射(fǎnshè)节段为C5-8,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五页。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五页。
上腹壁反射(fǎnshè),支配节段T7、8

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检查脊柱的疼痛部位时,应使患者俯卧位,使椎旁肌肉放松,准确地找出压痛部位,检查脊椎压痛时用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正常人脊椎无压痛。

脊柱两旁肌肉有压痛时,常为急性腰背肌劳损所致。

腰椎的横突上有腰肌的起止点。

腰肌急慢性损伤时,常在横突上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第3 腰椎横突较其他腰椎横突长,所承受的腰肌拉力较大,如有损伤,局部可有压痛并沿大腿向下肢放射。

一般讲压痛表明病变较浅,而叩击痛说明病变深在,如脊柱结核和其他炎症时,叩击痛较压痛明显。

叩击痛可采用两种方法检查:① 直接叩诊法,是以叩诊锤或手指直接叩击各个脊椎棘突。

深部的椎体疾患如结核或脊椎炎时,叩打局部,出现深部疼痛,而压痛不明显或较轻。

⑧ 间接叩击法,嘱病人取端坐位,医师用左手掌面放在病人的头顶,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叩击左手观察病人有无疼痛,正常人脊椎无叩击痛。

如脊椎有病变,在受损部位可产生叩击痛。

叩击痛阳性可见于脊椎结核、骨折及椎间盘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组织分层触诊法 在组织丰厚,分层多的部位,触诊时可利用肌纤维的走向来区别。一般顺着肌纤维走 向推动,肌肉一般不受较大的刺激;垂直于肌纤维走向推动,肌肉感觉到较大的刺激。 例如在背部,表层是上肢肌,纤维基本上是横行走向;深层是竖脊肌,肌纤维是纵行 走向。手指纵向推动时,被刺激部位出现敏感点,说明病变部位在上肢肌;反之,向 横行方向推动时,被刺激部位出现敏感点,说明病变在竖脊肌。
(1)三指(食、中、无名三指)触诊脊柱法:中指驾在棘突顶上,食、无名 二指分别放在棘突旁,迅速沿脊柱滑动,以觉察生理曲线是否存在,或消失、 反张、成角、后凸、内凹、畸形等。
(2)双拇指触诊法(也称“八”字触诊法):双手四指微屈,拇指轻度背 伸外展,呈外“八”字式,用双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 走行方向,或与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顺序依次左右分拨,检查有无纤维断 离、钝厚、变硬、挛缩、弹性变差等,同时查棘突位置和棘间隙大小的变化 等。
其它方面
脊柱弯曲度
脊柱弯曲度
目的:
侧面观察脊柱有无过度的前凸与后凸; 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 正常表现:
人直立时从脊柱背面观察无侧弯,从侧面观 察可见“s”形弯曲(即颈椎段稍向前凸,胸椎 段稍向后凸,腰椎段明显前凸,骶椎段则明显 后凸。),无前凸或后凸畸形。
异常表现
(1)脊柱后凸;俗称“驼背”,多发生于胸段脊柱。常见于佝偻病、胸椎椎体 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老年退行性变或胸椎骨折。
脊柱后凸 脊柱前凸
脊柱侧凸
脊柱活动度
正常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位不同,颈、 腰段活动度较大,胸段活动度小,而骶段几乎不 活动。
颈椎活动度
腰椎前屈90°,后伸30°,左右侧屈 20°一35°,旋转30°。
脊柱活动度受限原因
脊柱活动度受限常见: 相应脊柱节段肌肉棚韧带劳损; 脊椎增生性关节炎; 结核或肿瘤所致脊椎骨质破坏; 脊椎外伤所致骨折或关节脱位。
(3)单拇指触诊法:用一手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 走行方向一致,或与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次序依次左右分拨2.手背触诊法 主要用于测定皮肤的温度。
3.双手触诊法 主要用于检查关节,一般寻找关节间隙或了解是否有错位。
4.肘压触诊法 对于深部的病变,例如,腰部深层和臀部深层的病变。
脊椎的病变也不仅仅是引起颈腰部的疼痛 和麻木;
它还可以引起心律失常、头痛眩晕、胃痛 腹泻、血压增高、性功能障碍…… 目前 发现,有超过百种的疾病与脊椎有关。
脊柱的视诊
视诊姿势: 治疗师站在评估对象的前面/后面/侧面; 评估对象坐位/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
视诊内容
脊柱活动度
有无畸形
核心内容
(2)脊柱前凸:多发生在腰段脊柱,腹部明显向前突,臀部明显向后突 。见于 妊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3)脊柱侧凸:(1)姿势性侧凸:无结构的异常,平卧或向前弯腰时可使侧 凸消失。原因有: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不良,下肢长短不齐和肌力不平衡, 如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灰质炎等。 (2)器质性侧凸: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凸得到纠正。 颈段脊柱侧凸:先天性斜颈、颈椎病或一侧颈肌麻痹等。 胸段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症、佝偻病、脊椎损伤、肺 纤维化、胸 膜 肥厚等。 腰段脊柱侧凸:椎间盘突出、腰部外伤和一侧腰肌瘫痪等。
主要内容
脊柱的概述 脊柱的视诊 脊柱的触诊 脊柱的叩诊
脊柱的概述
脊柱亦称脊椎、脊梁骨,由形态特殊 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 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 组成骨盆。
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 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和1块尾 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共26块(成年人) 独立的椎骨。
5.探棒触诊法 对于肌肉丰厚,病变部位较深,面积不大的病变,手指的压力不够,而肘压的面积又 太大,,可以借助探棒(像探针一样,一般用优质木、牛角、塑料制成)来寻找敏感 点。如遇到腰部或臀部深层的病变。
6.探针触诊法 对更细微而较表浅的病变部位,可改用探针或火柴头来按压,以寻找敏感点。如枕大 神经病在枕部可用探针来寻找病变点。
脊椎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 内有脊髓。
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支持和保护功能:(负重、保护、减震) 人体直立时,重心在上部通过齿突,至骨盆则位于第2骶椎前左方约7cm处,相当于髋关节
额状轴平面的后方,膝、踝关节的前方;重力线经过颈椎体的后方——第7颈椎和第1胸椎 的椎体——胸椎之前——胸腰结合部的椎体——腰椎后方——第4腰椎至骶骨岬——骶骨前 方——骶髂关节——下肢。 脊柱上端承托头颅,中间、下端分别与肋、胸骨和髋骨分别组成胸廓和骨盆,对保护胸腔 和盆腔脏器起到重要作用; 上肢借助肱骨、锁骨和胸骨以及肌肉与脊柱相连,下肢借骨盆与脊柱相连。上下肢的各种 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保持身体平衡; 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使脊柱如同一个弹簧,能增加缓冲震荡的能力,加强姿势的稳定性, 椎间盘也可吸收震荡,在剧烈运动或跳跃时,可防止颅骨、大脑受损伤; 运动功能: 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 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 脊柱的弯曲,特别是颈曲与腰曲,随重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曲度。
脊柱畸形
脊柱的触诊
评估体位:治疗师一般取站立位;评估对象可站立 位/端坐位(身体稍前倾)、俯卧位。
触诊内容:脊柱压痛、肌肉紧张程度、皮肤的温度、 皮下结节、条索、硬块等。
正常人脊柱无压痛、皮下结节、条索及硬块等,肌 肉松软、皮肤温度正常。
触诊的方法
治疗师用手触摸患处,体会手下的感觉。有时为了进行比较、鉴别,也要触 摸周围的健康组织(包括对称的部位)。其触诊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手指触诊法 最常用的方法。由于指腹的感觉灵敏,因此可辨别或感觉组织的厚度、硬度、 柔韧度及弹性等,还能准确地给患部适当的压力刺激,以诱发病变部位的疼 痛。手指触诊法在触摸脊柱时,又分为三指、双拇指和单拇指触诊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