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作用及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
27
金字塔状沙丘
金字塔状沙丘
格状沙丘
30
断扩大、展宽,风蚀谷之间的地面便日益缩小,
最后成了残丘,称为风蚀残丘。
14
风蚀谷
风棱石 砾漠中的砾石,经长期的风蚀作用后,变 成棱角明显的、表面光滑的风棱石。有单棱石、 三棱石和多棱石之分,但以三棱石最常见。其 成因:部分突露地表的砾石,经定向风沙长期 打磨形成一个磨光面(风蚀面);以后由于风 向的改变或砾石的翻转重新取向,又形成另一
风力地貌
风力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塑造的地貌形态。
风力作用
风蚀作用:指地表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
的过程。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搬运作用:指风所挟带各种不同粒径的泥沙颗
粒被输移的过程。
风积作用:由于风力减弱或地面障碍,挟沙气
流中的泥沙发生沉落和堆积的过程。
风蚀地貌
风蚀壁龛(石窝) 风蚀垄槽(雅丹) 风蚀谷 风蚀残丘
间堆积。
4)由地形控制而成: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一些山口,风力作 用特别强,可形成顺风向延伸的纵向沙丘。
24
新月形沙丘发育为纵向新月形沙垄图
25
纵向沙丘(沙垄)——沙少风强
多风向作用下形成的沙丘
以金字塔沙丘为典型,它由有一个尖顶和
三个或更多的沙坡面和沙坡面之间的沙脊组成。
沙丘高大如金字塔形,高50—l00m,甚至更高。
8
风蚀垄槽(雅丹)
新疆五彩湾
风蚀洼地:平坦的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基岩地面,
经过长期的风蚀作用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洼地, 平面呈圆或椭圆形,顺主风向延伸,背风壁较 陡。
11
风蚀洼地的形成过程
12
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
变质岩
课后练习
下列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哪种外力作用有关: 1、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2、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的形成?
流水沉积作用
沉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流水的切割流、水侵的蚀侵蚀(溶蚀)
冲(洪)积扇—流水堆积
冲积扇—湿润、半湿润地区 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减慢,导致大量碎石 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麓冲(洪)积扇。
山麓冲(洪)积扇
流水堆积
石钟乳、石笋—流水沉积
风、流水等外力的侵 蚀、搬运、堆积
1、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 风蚀洼地、风蚀城堡等 沉积地貌:沙丘、沙垄等
风蚀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
戈壁 沙漠 黄土
移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受阻堆积下
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 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
风力堆积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外力:风、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
表现形式:
裸露 风化 地表 侵蚀
风化侵 蚀产物
搬运作用
因素变化
物质 沉积
风化壳
形成侵蚀-堆积地形
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 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
堆积作用
堆积作用:岩石风化、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搬运图中, 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的作用。3、冰川侵蚀作用角峰冰斗冰川侵蚀作用
4、5、海浪生侵物蚀作作用用—海蚀地貌
主要是植物根 部对岩石的破 坏作用--使岩 石碎裂。海蚀柱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摘要】外力作用是地球表面形态塑造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力、水体、重力和植被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产生着深远影响。
风力的作用能够通过风蚀和风沙沉积改变地表特征,水体则通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各种地貌景观。
重力则在地质构造运动和地形演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被在保护地表形态和减缓侵蚀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外力作用在地表形态塑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未来地表形态的研究应该关注外力作用的综合效应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为地表形态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具有重要性,研究者应当继续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并加强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的监测和管理。
【关键词】外力作用,地表形态,塑造,形成机制,风力,水体,重力,植被,保护作用,重要性,人类活动,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是地球表面形态塑造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力包括风力、水体和重力等,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影响着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
地表形态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外力作用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风力是一种重要的外力,它通过风刮动地表物质,使其沉积或侵蚀,从而改变地表形态。
风力的作用可见于沙漠中的沙丘、火山口附近的火山锥等地貌特征。
水体也是地表形态塑造的重要因素,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通过侵蚀和沉积作用,造就了许多壮丽的地貌景观。
重力是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力量,在地表形态的塑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山地的形成和崖壁的塑造都与重力密切相关。
植被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保护地表免受风蚀和水蚀的侵害,维护地表的稳定性。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相互作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地球演化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机制,为未来地表形态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 正文2.1 地表形态的形成机制地表形态的形成机制是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变历史和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中地理: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有什么区别?
提示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侵蚀作用与地貌
3.搬运作用
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
4.沉积作用与地貌
5.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对应地貌(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以我国为例)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如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6.外力地貌的应用
(1)风向的判定
(2)河流流向的判定
[答题模板]。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1)流水侵蚀:坡面受流水作用,被冲刷、下切形成,例我国
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2)流水溶蚀:在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漏斗、地下,溶洞、石林、峰林等地貌(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林仙境)
(3)流水沉积:山区河流在山谷口形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在入海口处形成.2.风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风力侵蚀:在地区,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城堡等(雅丹地貌).
(2) 风力沉积:风力在搬运沙尘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沙尘会沉积形成,和黄土的堆积,例:黄土高原的黄土.
3.其他外力作用及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分布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2)侵蚀作用:
①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冰蚀洼地等,分布在
和地区.例:挪威的峡湾,北美五大湖.
②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等,多分布在滨海地区.
③搬运作用:风力搬运,使沙丘移动,严重时形成浮尘、扬尘天气;流水搬运,易形成.
④沉积作用:海水沉积形成海岸地貌,如.
温馨提示:黄土高原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作用形成的.。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风力作用(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
“风力作用”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2.1.3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风力作用(鲁教版地理必修一)二、课程标准及分析“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营力因素。
”“风力作用”属于地表形态塑造中的外营力因素,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对地表形态塑造过程的剖析,让学生学会分析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教材中重在介绍风力作用中的搬运和堆积作用,着重介绍了风蚀地貌和沙丘的形成,以此为实例,像学生介绍风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地貌形态的。
四、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对塑造地貌的内营力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外营力中的流水作用,在对风力作用的学习中会更加的得心应手,并且。
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空间感知更强,对这一部分知识一会更加容易理解。
风力作用在人们的日程生活中也有所接触,所以,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理解,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风力对地貌的塑造作用2、知道风力作用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3、知道一些基本的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积地貌如沙丘,并知道如何区分沙丘迎风面和背风面六、重难点1、重点: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2、难点: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塑造过程七、教学过程1、导入:提出问题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黄土来源并呈现黄土高原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导入新内容风力作用。
2、播放西北地区的风蚀地貌(风蚀城堡、风蚀蘑菇、沙丘等),提出问题以上地貌的形成原因,并让学生讨论交流形成过程。
3、向学生详细讲解以上地貌形态形成过程,并进一步对风力作用进行分类: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4、展示沙丘图片提出问题:哪一个面是迎风的哪一个面是背风的?学生回答后讲解。
5、提出问题:风力作用在什么地区最明显?为什么?6、出示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做答。
结束本内容的学习。
八、板书设计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风力堆积:沙丘风力作用风力搬运:沙尘暴、黄土高原成因分布: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九、教学后记本教学设计注重新理念,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他们的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借助图片视频等材料,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理解。
23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河北正定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二十三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要点提示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1.风向的判定2.风力作用与风化作用的区别风化作用指在大气、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的作用。
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会形成风蚀地貌、风积地貌等。
风化的结果: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状风化物(一般情况);风力作用:侵蚀或堆积(常见)。
风化作用可以与风本身无关(没有风,风化作用也可以进行),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二、典型试题【必做题】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风影迁移雨影区的概念)。
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2.风影沙丘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负相关 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3.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某考察队对深圳西冲海滩进行考察,下图示意该海滩某测量点为起点的海滩地形剖面图及颗粒物特征表。
平均粒径是指颗粒的大小,其数值越大说明其颗粒越小。
分选系数是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其越接近0,说明其分选越好。
据此完成4-5题。
4.形成A地地貌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 B.海浪沉积 C.风化作用 D.流水侵蚀5.B,C两地颗粒物平均粒径大小差异的原因是A.流水侵蚀速度大于流水沉积速度 B.海水涨潮幅度小于海水落潮幅度C.海浪前进速度大于海浪后退速度 D.风力前进速度小于风力后退速度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区多大风,风沙活动频繁,湖区东岸有大面积沙漠。
常见的风力地貌类型及对应案例
常见的风力地貌类型及对应案例
基本类型:风力地貌的基本类型是沙丘。
沙丘的主要类型有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抛物线沙丘、纵向沙垄、新月型沙垄、复合型纵向沙垄、金字塔沙丘、蜂窝状沙丘、沙地等。
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典型案例:
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大多分布在沙漠边缘地区,是横向沙丘的一种,形态非常简单,因平面呈新月形而得名。
沙粒在风力作用下不断顺迎风坡跳跃和滚动,向丘顶运动,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堆积于落沙坡而使丘体不断前移。
若干个新月形沙丘横向连接成链状,形成新月形沙丘链,高度可达90米。
抛物线状沙丘:主要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的沙质草原环境,以及沙质海岸、湖岸和干旱沙漠边缘。
在我国,抛物线状沙丘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等内陆沙区,以及辽东半岛西北岸、冀东滦河口至洋河口间海岸、山东半岛北岸、华南沿海等海岸地区。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库布齐沙漠东南缘和新疆伊犁地区也有分布。
金字塔状沙丘:我国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常见金字塔形沙丘。
在这里,当北风和西北风前进时,山地成为屏障,气流受其干扰,形成巨大漩涡;同时又受山前地带西南风等局部气流影响,风向复杂,相互干扰,将沙吹扬并堆积下来,便形成金
字塔状沙丘。
风力地貌形成总结
风力地貌形成总结风力地貌是指由风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地貌。
风是一种自然力量,在地质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长期的风力作用,地表会发生形态变化,形成多样化的地貌特征。
本文将对风力地貌的形成进行总结。
风力地貌形成过程风力地貌的形成与风的运动和承载物质的颗粒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风力地貌形成过程:1.风蚀作用:风力通过携带着颗粒物磨蚀地表,形成了蚀刻地貌,如沙丘和风蚀沟等。
2.风沉积作用:当风携带的颗粒物失去动力时,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物。
这些堆积物可以是沙丘、沙洲、风成湖泊或风成沉积层等。
3.风成岩: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风也能够形成一些特殊的岩石。
风成的岩石通常是由风沉积物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形成的。
风力地貌分类风力地貌可以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风力地貌类型:1.沙丘:沙丘是由风吹积累形成的,其形状受到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常见的沙丘类型有:弯曲型、纵向型和横向型等。
2.沙漠:沙漠是指大量的沙丘、沙洲等风成地貌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广阔地区。
沙漠通常是干旱地区,地表覆盖着厚厚的沙地。
3.风成湖泊:当风吹来的沙尘沉积在地表上形成堤坝或沙冈时,会导致地势低洼形成湖泊。
这类湖泊称为风成湖泊。
4.风成沉积层:沙尘被风力携带到远离原始来源的地方时会沉积下来,形成风成沉积层。
这些沉积层可以形成厚厚的沙堆,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后变为风成岩。
风力地貌的环境影响风力地貌的形成不仅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风力地貌相关的环境影响:1.生态变化:风力地貌的形成会改变地表的生态系统。
例如,在沙漠地区由于风力的作用,植被覆盖度很低,动植物种类较少。
2.水资源变化:风力地貌的形成可能导致地下水的累积或稀释,对当地的水资源有一定的影响。
3.区域气候变化:地表形态的改变可能会对区域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沙尘暴在沙漠地区较为常见,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影响。
风力地貌的应用风力地貌不仅在地质学领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有一些实际应用价值。
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什么
风⼒作⽤形成的地貌是什么 风⼒作⽤与流⽔作⽤是两种重要的外⼒作⽤,在外⼒作⽤发育的地貌中这两种作⽤占据重要地位。
风⼒作⽤形成的地貌是什么呢?店铺在此整理了风⼒作⽤形成的地貌的资料,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风⼒作⽤形成的地貌介绍 风沙地貌在风⼒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亦称风成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类。
⼀、风沙地貌定义: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形成条件:表到处都可有风,但只有当风吹扬起地表松散颗粒,形成风沙流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各种风沙地貌。
三、风沙地貌分布范围: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旱⽓候区。
那⾥⽇照强、昼夜温差⼤、物⼒风化盛⾏、降⾬少(⼩于250mm/a)⽽集中,年蒸发量⼤,常超过降⾬量数倍甚⾄数百倍,植物被稀疏矮⼩,疏松的沙质地表裸露,特别是风⼤⽽频繁,所以风沙作⽤就成为⼲旱区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利。
当然,风沙作⽤并不局限于⼲旱区,在半⼲旱区和⼤陆性冰川外缘,甚⾄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有风沙作⽤,也可形成风沙地貌。
风蚀地貌(wind-erosion landform),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壤表⾯物质及基岩进⾏的吹蚀和磨蚀作⽤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我国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区在青海柴达⽊,南疆和⽥、罗布泊,东疆哈密、吐鲁番,北疆克拉玛依附近地区。
风⼒对地⾯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统称风蚀。
风蚀作⽤形成风蚀地貌。
中国沙漠地区的风蚀地貌,除被⼴⼤沙丘所埋没的以外,在⼤风区域还有⼴泛的出露,特别是正对风⼝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
主要分布在柴达⽊盆地的西北部,塔⾥⽊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东疆以及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等地。
风积地貌(wind-accumulated landform)主要是指沙漠地区的沙丘⽽⾔。
沙丘在中国沙漠⾥分布⾯积最⼴⼤,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浩瀚⽆垠的茫茫沙海。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和地形变化。
地表形态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外力作用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外力作用包括风力、水力和冰力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地表造成影响,塑造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风力是一种重要的外力,它通过对地表的吹拂、冲击和搬运作用,对地形进行改造和形成。
风力作用下的地表形态主要表现为风蚀和风沙堆积。
风蚀是指风力将地表松散物质搬运和冲击,使地表形成不同的凹凸地貌,如沙丘、风蚀沟等。
风沙堆积则是指风力将携带的沙尘沉积在地表,形成沙漠、沙丘、沙地等。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著名景点莫高窟就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风沙经过长期的冲刷和堆积,形成了这一壮丽的地貌。
水力是另一种重要的外力,它通过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对地形进行改变。
水力作用下的地表形态主要表现为河流侵蚀和海岸侵蚀。
河流侵蚀是指水流对地表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了河谷、峡谷等地貌。
例如,长江三峡就是长期水流冲刷和侵蚀形成的。
海岸侵蚀是指海水对海岸线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了海蚀崖、海蚀洞等地貌。
例如,我国山东半岛的崂山就是海水长期侵蚀形成的。
冰力是在寒冷地区起作用的一种外力,它通过冰川的形成和运动对地表进行改变。
冰川是由积雪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形成的,在运动中对地表进行切割、侵蚀和沉积。
冰川作用下的地表形态主要表现为冰川侵蚀和冰川沉积。
冰川侵蚀是指冰川对地表的冲刷和切割作用,形成了冰川谷、冰川湖等地貌。
冰川沉积则是指冰川将携带的碎石和泥沙沉积在地表,形成了冰碛、冰湖等地貌。
例如,瑞士的少女峰就是冰川长期侵蚀和沉积形成的。
除了风力、水力和冰力,其他外力如重力、地震和火山活动等也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量,它通过地表的物质下滑和塌陷,对地形进行改变。
地震是地壳发生断裂和位移的现象,它造成地表的地裂和地震波等形态。
火山活动是地壳内部岩浆喷发到地表的现象,它形成了火山口、火山锥等地貌。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归纳高二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归纳高二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归纳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和形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高原、丘陵等。
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结果,涉及地理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进行知识点归纳,具体如下:一、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构造运动:地震、地块运动等地壳构造的变动,能够形成山脉、断裂带等地表形态特征。
2. 地热作用:地下岩浆的喷发、火山爆发等地热活动,能够形成火山口、火山岛等地貌特征。
3. 抬升和沉降:地壳的垂直运动,涉及到地壳的抬升和沉降,可以形成高原、盆地等地表形态。
二、水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侵蚀作用:包括河流侵蚀、冰川侵蚀等,能够形成峡谷、河谷等地貌特征。
2. 沉积作用:河流、海浪等水体的沉积作用,可以形成河口三角洲、海岸平原等地表形态。
三、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风蚀作用:风力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例如沙漠中的沙丘、风化造成的石漠、沙尘暴等。
2. 风积作用:风力对地表的沉积作用,例如风成沉积、黄土高原等地表形态。
四、冰雪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冰蚀作用:冰川的侵蚀和磨蚀作用,可以形成冰碛、冰川湖等地貌特征。
2. 冰积作用:冰川的冰积作用,可以形成冰川三角洲、冰碛平原等地表形态。
五、生物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植被侵蚀:植被根系的侵蚀作用,能够改变地表的物质组成,形成土壤侵蚀。
2. 动物活动:动物的挖掘、穿越等活动,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例如土壤改良、土壤腐蚀等。
六、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 城市建设:人类的城市建设活动,包括建筑物、道路、河道的改造,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
2. 采矿活动:矿山的开采活动,可以形成矿山、采空区等地表形态特征。
3. 农业活动:农田的耕种、水利设施的建设,能够改变地表的利用方式和形态。
综上所述,地表形态的塑造涉及到地壳运动、水力作用、风力作用、冰雪作用、生物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
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在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以下是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的变化说明:1. 风蚀作用:风蚀是指风力作用下,地表松散的颗粒物质被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风力和风沙对地表进行磨蚀,使地表变得粗糙。
2. 细颗粒物的流失:在风蚀过程中,地表松散层中的细颗粒物容易受到风力作用而悬浮在空气中,随后随风飘散,导致细颗粒物逐渐减少。
3. 粗颗粒物的富集:随着细颗粒物的流失,地表剩余的颗粒物中粗颗粒物的比例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粗颗粒物由于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较不容易被风力搬运。
4. 地表形态的变化: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形态会发生明显变化。
风蚀作用使得地表变得起伏不平,出现许多凹凸之处。
此外,风蚀还可能导致地表岩石的破裂,形成碎屑物质。
5. 土壤质量下降: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质量下降。
这会影响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
6. 生态环境恶化:风蚀粗化使得地表颗粒物变得粗糙,风沙侵袭加剧,容易导致土地沙漠化。
此外,风蚀还可能携带有毒物质和病菌,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总之,在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风蚀作用、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富集、地表形态变化、土壤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等。
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在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以下是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的变化说明:1. 风蚀作用:风蚀是指风力作用下,地表松散的颗粒物质被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风力和风沙对地表进行磨蚀,使地表变得粗糙。
2. 细颗粒物的流失:在风蚀过程中,地表松散层中的细颗粒物容易受到风力作用而悬浮在空气中,随后随风飘散,导致细颗粒物逐渐减少。
3. 粗颗粒物的富集:随着细颗粒物的流失,地表剩余的颗粒物中粗颗粒物的比例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粗颗粒物由于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较不容易被风力搬运。
2.2.5+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四)风积地貌——沙垄
作者编号:39006
风向与延伸方向平行
纵向沙垄的成因多样且复杂: (1)草丛沙堆演化而来:两 个以上的草丛沙堆顺主风向延 伸并互相连接。 (2)新月型沙丘演变而来: 在两个风向呈锐角相交时,新 月形沙丘的一翼沿着两个风向 的合成风向伸延,另一翼相对 退缩,最后即形成新月形沙垄。
课堂探究
材料一:库木塔格沙漠,位于甘肃省西部和新疆东南部交界处(简称甘新库木塔 格沙漠),大致位置北接阿奇克谷地-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一线、南抵阿尔金山、 西以罗布泊大耳朵为界、东接敦煌鸣沙山和安南坝国家级保护区,该沙漠面积约2.2 万平方千米。 这一带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下,一天温度最高达80°, 是干燥剥蚀最强的高原区域,几乎所有的地面寸草不生。
盛行风沿着裂隙方向不 断吹蚀,裂隙扩大
形成与盛行风方向一致 的相间排列的垄槽
(三)风积作用
风所搬运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堆积,形成各种形态的沙丘。
作者编号:39006
(四)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 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材料一:河岸沙丘是受风力与水力交互作用而形成。托拉海河地处柴达木盆地南部(间歇性河流), 该地常年盛行风风力强劲,区域内广泛分布形态独特的河岸沙丘,最为典型的是复合新月形沙丘。
材料二:某科研团队运用遥感影像、探地雷达(利用天线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来探测介质内部物 质特性和分布规律的一种方法)探究该地河岸沙丘的分布特点、沉积构造和演变规律。随着沙丘内部 的水分变化,其内部存在明显交界面。在交界面以上,沙质疏松,电磁波传播速度较快;在交界面处 存在盐壳,出现强烈反射;交界面以下附近,含水量较高,快速衰减(如左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训练试题:风力作用及地表形态
一、单选题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下题。
1.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2.风影沙丘()
A. 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 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 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 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3.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 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 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 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 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在坑体地势较低处,会形成一个出水口,为坑内积水外泄的主要路径,坑侧壁呈内凹状(最凹处与出水口高度一致)。
我国亚热带季风区(冬干夏湿)海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就最为典型,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中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拈土矿物转化。
读风化坑景观示意图和风化坑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推测最易发育风化坑地貌的部位是
A. 坡度较大的凸坡
B. 坡度平缓的凸坡
C. 坡度较小的凹坡
D. 坡度陡峭的凹坡
5.较浅的风化坑内无风化碎屑物的主要原因是
A. 旱雨季的风水搬运
B. 潮汐的海浪搬运
C. 光照的物理风化分解
D. 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
某考察队对深圳西冲海滩进行考察,下图示意该海滩某测量点为起点的海滩地形剖面图及颗粒物特征表。
平均粒径是指颗粒的大小,其数值越大说明其颗粒越小。
分选系数是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其越接近0,说明其分选越好。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形成A地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A. 风力沉积
B. 海浪沉积
C. 海浪侵蚀
D. 流水沉积
7.BC两地颗粒物平均粒径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A. 流水侵蚀速度大于流水沉积速度
B. 海水涨潮幅度小于海水落潮幅度
C. 海浪前进速度大于海浪后退速度
D. 风力前进速度小于风力后退速度
灌丛沙丘是风沙流遇到灌丛阻挡,沙物质在灌丛周围堆积而成的沙丘类型。
随着植物体的生长,灌丛沙丘体积不断增大,灌丛沙丘的发育受到风况、沙源、水分等条件影响。
专家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地区柽柳灌丛沙丘剖面沉积物进行了研究,经14C测年显示,自剖面向下330cm处的沉积物年代约为公元1359年。
左图为塔中灌丛沙丘开挖剖面示意图。
右图为自公元1359年以来取样沙丘剖面沉积物中值粒径变化及特征时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图中灌丛沙丘的植被更加茂盛的坡向及其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 西南坡——坡度较小且为背风坡,水分条件较好
B. 西南坡——坡度较小且为向阳坡,光热条件较好
C. 东北坡——坡度较大且为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好
D. 东北坡——坡度较大且为背阴坡,土壤肥力较好
9.关于图中粒径变化及特征时段的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A. 在S1~S5的各时段内,该地风沙活动较强烈
B. 随沙丘高度增加,沉积物平均粒径呈下降趋势
C. 在T1~T4的各时段内,该地风沙活动在减弱
D. 该地风沙活动强度呈波动变化,强弱周期不一
如图示意我国内蒙古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有关图示风蚀坑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势东高两低
B. 向东爬坡最难
C. 周围坡度均匀
D. 东侧侵蚀严重
11.积沙区沙粒大小分布是()
A. 西部最大
B. 东部最大
C. 北部最大
D. 分布均匀
青海省冷湖地区雅丹面积大、形态多、类型完备,近年来,在冷湖雅丹地貌分布区中,西台和东台吉乃尔湖形成了世界唯一的水上雅丹地貌景观。
下图是冷湖水上雅丹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塑造雅丹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A. 风化作用
B. 风力作用
C. 冰川作用
D. 流水作用
13.推测西台和东台吉乃尔湖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
A. 湖水侵蚀
B. 风力与流水共同作用
C. 湖水水位下降,湖底地貌出露
D. 湖水水位上涨,淹没湖岸雅丹地貌
二、综合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柴达木盆地是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曾经是一片汪
洋大海。
柴达木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由海变成了湖,在无数次旱风与干燥的交替演变中,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泱泱大湖渐渐干涸露底。
西北的南八仙有一系列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
东南诺木洪附近的一片荒漠地带中,有数以亿计的贝壳同含有盐碱的泥沙凝结在一起形成贝壳梁。
下图为柴达木盆地局部区域图。
(贝壳梁)
分析南八仙地区地貌形成的原因。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1-2010年福建平潭风统计表
材料二:风级表
材料三: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
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
(1)根据材料一,描述平潭岛风速、风频年变化的特点,指出最大风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出现在此季节的原因。
(2)简述图中沙丘形成的过程。
(3)推测该地“沙不袭村”的原因。
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 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
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
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
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材料二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的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
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1)据材料一,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2)据材料一,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
析原因。
【答案】
1. D
2. D
3. C
4. B
5. A
6. A
7. C
8. A 9. D 10. D 11. A 12. B 13. D
14. 该区域干涸的湖底中,表土因为水分的缺失而干缩裂开,强劲的西北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由于表土的坚硬程度差异,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土墩和沟槽,经过风力的长期作用形成了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
15. (1)风速:全年风速较大,风速最大可达到10级11级狂风暴风级别,秋、冬季平均风速最大,春季次之,夏季相对较小。
一年中以11月份平均风速最大,5月最小。
风频:(冬春秋季)全年多东北风,6~8月(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
风速极大值出
现在夏秋季,受台风影响。
(2)该岛位于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明显,河流带来泥沙在河底沉积,枯水期水位低时河滩出露;海岸带海浪沉积的泥沙,在东北风的吹佛下,沙粒随之运动,在山地的东北方向受到地形阻挡沉积下来形成沙丘。
(3)沙丘位于两河流之间,而村庄位于沙丘东西两侧,此地盛行东北风,沙粒在风的作用下,自东北向西南运动,受河流及两侧地形影响,对村庄影响小。
16. (1)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
(2)变化: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
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