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学教育的含义与内容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会生成许 多属于 自己的理解 , 这样 的理解是教师教
学的依据 。而这 , 不正是“ 以生为本 ” 的教育理念吗?
— —
请 注意 , 这里 我们 不是刻 意去 “ 落实” 这 一理
念, 而 是 自然发 生 的 !
又万 万不 能 沦落 为上 面 所说 的僵 化 式 的 教学 , 否 则
们都是情感丰富的孩子 , 那我们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 文学形象就应当是情感丰富的形象 !当然 , 情有大
1 1 8l 教学
我们的讨论与思考便没有了必要 。于是 , 一个考验
智慧 的问题就 出现了 : 如何将我们对文学教 育形象
关键词 : 初 中语文 文 学教育 途径 思考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6 0 9 7 ( 2 0 1 3 ) 1 0 — 0 0 1 8 — 0 2
作者简介 : 林红燕 ( 1 9 7 6 一) , 女, 江苏南通人 , 本科学历 , 中学一级教师 , 江苏启东市东安中学语 文教师 。 研究方 向: 初 中语文教学 。
2 0 1 3 年 1 0月
语文教学通讯
B u l l e i t n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Te a c h i n g
Oc t . . 2 01 3
第7 5 4卷
第1 0 期
V o 1 . 7 5 4 No . 1 0
者特别强调 , 在文学作品解读的过程中, 只要主 旨不 严重偏离社会核心价值体 系,其结论都是可以接受 的。怕就 怕学生的视角稍一偏离所谓的正确轨道 , 老 师立马就将其拉回来 , 那样 的教育不叫教育, 只是一 种强力的灌输。 事实上, 人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 , 很 多 认识往往都是在有了比较之后 , 才会被真正认同。既
语文现代文学
语文现代文学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现代文学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一门学科,语文既是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思辨能力的个体,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学术兴趣。
本文将围绕语文现代文学的重要性展开论述。
首先,语文现代文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现代文学作品涵盖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以及人性的表达,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见识和对世界的理解。
通过对不同作者的不同观点、立场的理解和比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其次,语文现代文学在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鉴赏能力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它不仅能让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美,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境界。
通过学习和解读现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此外,语文现代文学还能够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
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学习现代文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术研究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学术修养,培养自己对学术研究的兴趣。
然而,要想做好语文现代文学教育,仅仅让学生读懂和欣赏文学作品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到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
现代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和学术规范,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学科知识,才能够真正把握现代文学的本质和特点。
综上所述,语文现代文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及学术兴趣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现代文学的本质,将现代文学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在语文教育中收获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初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文学教育得到广泛推广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学教育的发展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才情。
当时的文学教育主要以私塾为主,由有文学造诣的士人担任教师。
学生们在私塾中学习文学经典,如《诗经》、《楚辞》等,同时也学习古代文学理论和修辞技巧。
教师会指导学生们进行文学创作,通过模仿和创新,培养他们的文学才华和表达能力。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注重实践和应用。
学生们在学习文学经典的同时,也要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
他们要通过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艺术之美,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另外,学生们还会参与到文学创作中,通过写作来锻炼自己的文学才华。
他们会参加文学比赛和作品征集,与其他学生交流切磋,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水平。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也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师们会教导学生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文人,强调诚实、正直和谦虚等品质的培养。
他们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高尚的品格。
因此,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文学成就,更注重他们的道德素养。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唐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如王勃、杨炯、卢照邻等,他们的作品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也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才俊,为后来的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总而言之,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才情,注重实践和应用,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
初唐时期的文学教育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幼儿园文学欣赏故事讲解 幼儿园文学教育
幼儿园文学教育是指以儿童文学作为教学内容,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文学欣赏、故事讲解和阅读活动的一种教育方式。
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的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文学教育中,通过讲解和解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美好情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审美情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文学教育的意义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和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情感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通过文学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和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也是幼儿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培养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加强幼儿园文学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园文学教育的特点1.趣味性强:幼儿园文学教育要以幼儿喜爱的形式呈现,通过趣味性的文学作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2.情感性强:幼儿园文学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在文学作品中渗透爱、友情、诚实等正面情感,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3.启发性强:幼儿园文学教育要注重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文学作品启发幼儿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
4.体验性强:幼儿园文学教育要注重给幼儿提供文学作品的感受和体验机会,通过朗读、讲解、绘本阅读等方式,让幼儿深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三、如何进行幼儿园文学教育1.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幼儿园文学教育要选择那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情感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如《三只小猪》、《小兔子乖乖》等,并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2.注重讲解和阅读:幼儿园文学教育要注重讲解和阅读活动,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解读,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注重体验和游戏:幼儿园文学教育要通过朗读、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资综合素质文学常识-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教资综合素质文学常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文章1.1 概述: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文学科,对于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文学常识不仅能够拓宽教师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因此,教资考试中的文学常识部分显得尤为重要。
文学常识作为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和研究文学常识,教师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而且,文学常识还能够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文学教育,通过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于文学常识的学习,教师们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和欣赏。
他们可以通过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了解文学常识还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解决学生在文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文学常识在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掌握文学常识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教资考试中,对于文学常识的学习和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仅仅掌握这些常识是远远不够的,将这些常识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决定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逻辑流程,合理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内容。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概述本文要讨论的主题,并简要介绍文学常识的重要性和在教育中的应用。
2. 正文:具体阐述文学常识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2.1 文学常识要点1:详细介绍第一个文学常识的内容、来源和意义。
通过举例和解释,说明该常识对于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儿童文学的趣味性
浅谈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园语言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儿童文学”课程清晰地显示了“学前教育”特征,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与教学技能相结合的特点。
对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学前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培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培养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资源“,儿童文学”课程教学需要凸显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紧密结合儿童园语言教育内容,合理开发教学资源,主动积极地改革,紧随高职高专课程改革步伐。
一、儿童文学文本的特征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儿童游戏,一本儿童图书具有趣味性才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容易被儿童喜爱。
儿童文学从语言、内容、形式到内在精神都体现了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性。
这种游戏性以语言为最基本的承载物,游戏内容主要在语言层面展开。
(一)形式上蕴涵游戏性儿歌以天籁般的优美乐音和风趣幽默的夸张描绘走进儿童生活,伴随儿童快乐的童年时光,愉悦着他们的幼小心灵,在他们心中埋下善良美好的种子,得到最初的听觉享受,成为每个人心中永远的旋律。
儿歌在形式上包含语言游戏的成分,我国传统儿歌中仍然存有大量适合儿童游戏的儿歌,这部分儿歌是儿童游戏活动中不能缺少的“唱词”。
(二)符合儿童的审美儿童文学也是启蒙文学,帮助儿童了解日常生活,初步引导教育儿童的心理和行为。
由于受众年龄小,它除了要具有教育意义更需要符合儿童的審美兴趣,常常使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曲折丰富的故事情节。
有些作品或许并没有深刻的道理和意义,只是向儿童传递快乐、积极、有趣的内容,用语言为儿童成长带来欢乐。
(三)内容上蕴涵游戏性意大利儿童文学家姜尼·罗大里说:“故事其实就是玩具的延伸,也是发展与愉快的种子。
”儿童文学离不开故事的编织,故事中蕴涵着游戏。
短小的儿童诗中包含一个个含有游戏内容的小情节。
除了口头吟唱的儿歌、儿童诗之外,儿童文学中的童话可以基于夸张、离奇的想象刻意制造情节的游戏性。
大学语文文学简介
大学语文文学简介语文文学是大学中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文学批评能力以及文学创作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文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文学创作的技巧,从而拓展自身的审美视野和思维能力。
一、文学的定义与分类文学是人们用语言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展示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以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形式表达出来,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和风格。
根据不同的创作内容和表现手法,文学可分为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等多个派别。
二、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开创了亚洲文学的辉煌时期。
从《诗经》、《楚辞》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中国文学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吸引了广大读者。
其中,《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作品至今仍受到世人的喜爱和推崇。
三、西方文学随着古希腊文化的传播和西方文艺复兴的崛起,西方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
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古罗马的《埃涅阿斯纪》到现代的《傲慢与偏见》、《1984》等,西方文学以其宏大的史诗、深邃的哲思和丰富的人性表达赢得了全球读者的关注和赞赏。
四、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现代文学注重表现现实,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展示出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当代文学则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作品往往以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为主题,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冲突。
五、语文文学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大学语文文学教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除了传统的阅读分析和写作训练外,还可以通过文学讲座、学术研讨和文学创作等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创作能力。
六、语文文学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文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通过学习语文文学,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文学素养,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和影响力。
文学的意义与教学
文学的意义与教学作者:刘亚雄来源:《湖南教育·D版》2017年第10期文学作品在教材中的地位记者:曹教授好!今年秋季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很多文质兼美、语感鲜明的经典文学作品。
您作为教材的主编,能谈谈为什么要将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科书的优势文本群落吗?曹文轩:全世界的语文教材在文本文类选择上,都将文学作品作为最主要的选择。
中国语文教材在文本文类选择上也是向文学作品倾斜的。
据统计,自民国以来直到新课标问世,其间中小学语文教材有九百多种。
这些教材虽然因时代、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编选者的个人语文观不同而在选文上各有各的取向、各有各的配置、各有各的特色,但大多数教材在文类的选择上有一共同之处,这就是文学作品始终占有很大篇幅,它们是语文教材的主体。
语文教材文学作品所占比例最多的高达65%~70%。
记者:文学作品为什么在教材中占这么大的份额?如此大的比重是否有点过于倾斜?曹文轩:部编版新教材文学作品所占的份额是合适的,文学作品应该成为语文文本的优势群落。
《意大利中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一文中写道:“在学生成长和学习的漫长阶段,文学是极为重要的伦理道德和美学教育。
它通过描绘和想象来开拓人的思维。
对于各类各级学校,从小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中学,突出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而有效的。
每一个意大利学生,从六岁到十八岁,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接触着文学。
”就小学而言,文学教学是与语言教育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因为我们的许多文学作品能够提供一种在句法上严谨、在词源上丰富多样的语言典范。
在初中,文学占有了一个特殊的位置。
它用于开展阅读实践,是为了建立一个日后进行研究和文化适应的过程、传承文明与道德价值以及了解文化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基础。
文学是语言、文化入门的工具,我们必须记住,它作为教学手段的重要性永远都不应该被忽视。
在高中,保持并加强对文学的教育被理解为培养想象力的教育。
在这个意义上,文学课的教育必须有对虚构的文学作品的教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它不应该只是涉及特殊语言的文本,或者只有美学或形式方面的特性,还应该具有在人的培养和认知方面的价值。
对文学教育的反思
对文学教育的反思文学教育是一种跨越时间、文化与语言的教育,它不仅仅是一种培养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的手段,更是一种使人们理解人类历史、文化传统与进步潮流的教育。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文学教育在各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中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一些学术界、社会界甚至是学生本身都对文学教育提出了各种批评和反思。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文学教育的目标、教学方式和师资队伍问题。
一、文学教育的目标文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为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为后代创造自由、和平、富足的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然而,在文学教育的目标方面,我们看到了几种存在的问题。
首先,过于强调文化传承而忽略了对于现实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对于现实问题仍然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重视文化传承同时,也应该注重文学对于社会现实的贡献。
其次,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文学教育目标存在差异。
某些学科的文学教育过于强调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对于文学课程的专业性与普及性需求。
这一点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应该引起注意。
二、文学教育的教学方式在现代教育的范畴中,很多时候教育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机械化的过程。
然而,在文学教育中,过度强调结构、规则、形式等,会使文本之美、情感之美难以通过字句或结构语言得到表达。
因此,对于文学教育的教学方式,应该采取更多的开放性,以让学生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自由地表述自己的意见与思辨。
另外,我们也应该将文学教育的内容拓展至社会大众之外,通过文艺活动、展览会等方式以开放的姿态呈现于公众。
这既能推进文学教学的创新,也能扩大公众的视野。
三、文学教育的师资队伍问题文学教育作为一项含义深远的教育,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还与师资队伍的能力如何密切相关。
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素养,而同时也应该对学生的智力、学习能力、性格等方面具有深刻的认识,并以此来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然而,在国内,文学教育的师资队伍问题却存在着广泛而深刻的困惑。
教师的认知水平、教育理念和质量参差不齐,也造成了文学教育的严重不足。
语文概念释
语文确立科学的语文概念,对于确立科学的语文教育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追本溯源,不同的语文教育观大都和对语文概念的不同理解有关。
如当前较为流行的文学教育观和言语教育观,就与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学和言语有关。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语文概念观,就有什么样的语文教育观。
一、依据正确的语文概念只能有一个。
但在目前,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一是“语文”的构词方式为各种阐释提供了不二法门,提供了可以任意言说的张力。
作为一个并列式合成词,“文”有多种理解,如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于是就有了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等等说法。
可惜,这类说法大多是望文生义,而且概念的外延不很周延。
二是语文教育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为各种解释提供了口实。
如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质量差就强调语文是语言文学,实用写作能力低就说语文是语言文章,文化底蕴低就认为语文是语言文化,文字功底差就释作语言文字,语法不通就释为语言等等,这种易走极端的操作方式,很容易为各种并不科学的“新”说法提供可乘之机。
三是不顾原文,误释前人说法。
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的解释可以说最具权威,研究者纷纷引用。
可惜,大多是脱离语境,断章取义,致使语文概念问题始终得不到科学解决。
这样,对语文概念的阐释就出现了“自语”现象,研究者只根据自己的认识好恶得出结论,出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令一线教师无所适从,大大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正确地把握“语文”概念,就必须历史地、完整地、发展地理解叶老的有关解释和说明。
“语文”一词虽然早就出现在王森然、夏丏尊、鲁迅等先生的有关论述中,但作为课程名称却是叶老首创,而且叶老对于该词的含义在不同的场合也多次作了说明,这些说明前后又不太一致。
所谓“历史地”,就是在理解叶老的论述时,要从“语文”一词的来龙去脉出发,看到其继承性的一面,而不是割裂历史,看不到“语文”与“国语”、“国文”的联系;所谓“完整地”,就是要从上下文入手,联系叶老关于“语文”一词解释的所有论述来全面理解,而不是只搜求个别词句,弃有关不利论述于不顾;所谓“发展地”,就是要以向前看的眼光,看到“语”和“文”两个语素内涵的不断变化,以现有的科学认识来看待这一问题,做到既尊重前人,又不曲解前人。
幼儿园文学作品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基本认识
2.情节要单纯有趣,结构条理要清楚
儿童诗《怎么办》
小虫写信给蚂蚁,他在叶子上, 咬了三个洞,表示:我想你。
蚂蚁收到他的信,也在叶子上, 咬了三个洞,表示:看不懂。
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蚂蚁不 知道小虫的想念,怎么办?
3.主题要健康明朗,内容丰富多样
儿童散文《谢谢你》
一个小男孩玩的时候,不小心 打碎了一只漂亮的碗。爸爸回来, 问道:“谁打碎的?”,小男孩回 答说“是我”,爸爸说:“谢谢你, 因为你说了真话”。
幼儿园文学作品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含义
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含义是指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入手,以这个作 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一系列相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体验作品生动有趣 的主题,学习丰富形象的文学语言,感受艺术性结构语言的美,并通过开展 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的迁移经验活动和创造性语言运用活动,引导幼儿走出作 品,与现实生活结合,帮助幼儿发展完整语言的活动。
1.形象要具体鲜明,语言浅显易懂
小白兔外部特征和神态 小白兔习性和动态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和青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1.形象要具体鲜明,语言浅显易懂
“猴子躲在树上把什 么都看见了”。
“这一切被躲在树上的小 猴尽收眼底”
2.情节要单纯有趣,结构条理要清楚
童话故事《三只小猪》
文学活动是一个包含理解 美、欣赏美、表现美以及表达 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想象 的系列多层次活动,仅仅通过 一次活动就完成一个文学作品 的学习是不够的。
(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基本特征 2.蕴含着审美感染的学习过程
语形情意 言象感境 美美美美
(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基本特征
3.呈现出多个层次的学习环节 文学作品是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结合物。任何一个文学 作品的学习都对幼儿这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一定挑战。
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
叶圣陶先⽣关于“语⽂”含义的论述2019-10-04摘 要:1949年,叶圣陶先⽣主持华北⼈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作,建议把旧有的“国语”和“国⽂”⼀律更名为“语⽂”,从此开始了“语⽂”⼀词⼴为使⽤的新时代。
“语⽂”作为⼀门课程的名称,其基本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
叶圣陶说:“‘语⽂’⼀名,始⽤于⼀九四九年华北⼈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中⼩学课本之时。
前此中学称‘国⽂’,⼩学称‘国语’,⾄是乃统⽽⼀之。
彼时同⼈之意,以为⼝头为‘语’,书⾯为‘⽂’,⽂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之。
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固为读写之事,⽽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
”“语⽂”既作为课程名称,⼜作为教材名称。
关键词:“语⽂”含义;书⾯语;教材中图分类号:C45 ⽂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9.010⽂章编号:1672-0407(2012)09-023-02收稿⽇期:2012-08-221950年6⽉,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出版了全国统⼀的以“语⽂”命名的教材。
这套教材的《编辑⼤意》指出:“说出来的是语⾔,写出来的是⽂章,⽂章依据语⾔,‘语’和‘⽂’是分不开的。
语⽂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
因此,这套课本不再⽤‘国⽂’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课本’。
”⽆论是以“语⽂”作为课程名称,还是以“语⽂”作为教材名称,其基本思想似乎都可以明确表述为:“语⽂”即“语⾔”,包括“⼝头语⾔”(语)和“书⾯语⾔”(⽂)。
叶圣陶解释说:“什么叫语⽂?语⽂就是语⾔,就是平常说的话。
嘴⾥说的话叫⼝头语⾔,写在纸⾯上的叫书⾯语⾔。
语就是⼝头语⾔,⽂就是书⾯语⾔。
把⼝头语⾔和书⾯语⾔连在⼀起说,就叫语⽂。
”叶圣陶先⽣对“语⽂”学科的命名及其解说,曾得到语⽂教育界的普遍认同。
吕叔湘先⽣在1978年4⽉22⽇以《中⼩学语⽂教学问题》为题的讲话中说:“语⽂这门课,是⽼办法⼩学叫国语、中学叫国⽂好呢,还是想法统⼀起来?当时有⼀位同志提议说,我们就叫它语⽂⾏不⾏?语也在⾥头,⽂也在⾥头。
浅谈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对幼儿的发展
浅谈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为基本教材的教育,包括阅读以文学作品为蓝本的绘画本,幼儿文学作品的对象是以3至6岁幼儿为读者的,它都是通过典型的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和生活画面来反映现实生活,以唤起幼儿读者的生活印象,打动读者的心灵。
影响幼儿教育作用,就用幼儿语言文学对幼儿进行教育,从教十多年,我发现幼儿语言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是多方面的,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它的作用是在幼儿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生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那么,幼儿语言文学对幼儿发展在哪些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在这里浅谈几点,与诸位同仁共勉。
一、语言文学教育与幼儿的语言发展间的关系。
典范的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大都简炼、生动、富于情感的,幼儿可以从中学到大量的词汇,幼儿在学习中倾听到的较之日常生活中更为丰富也更为规范的语言,从而可以获得模仿的范例。
如散文诗《小河》中描述词汇,像弯弯的、清清的、微微的波浪等,常常被幼儿运用到讲述活动中去,再者幼儿文学作品使幼儿有机会倾听不同风格的语言,经过翻译的来自不同国家、民族、区域、阶层的作家所写的作品在语言上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构成了语言风格的多样化,如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述小女孩梦中看到富人的生活,多么向往啊,其中有些语言能使幼儿从中体会到人类语言丰富多彩的一面,这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多样化语言的适应,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在学习中,幼儿还能得到一种特别的机会,通过上下文的语言情景来理解和学习新闻,使词汇量迅速增加,由小班学少数实词到大班学习部分虚词,由简单句到复杂句,这都是随词汇量的增加而产生的变化,在大班学习中,如“小兔开商店”学习动词。
我就给他们实际操作和体现语言表达的机会,用动作把动词表现出来,像我“买”什么东西,你“帮”我“拿”一下,“给”你,“递”过去,“装”在包里,请“走”好等等,这样他们就很容易理解并能逐渐运用。
在幼儿园里,语言文学作品的教育是幼儿的“听”紧密相联系的,它为培养幼儿有意识、评析性的、欣赏性的倾听技能创造了机会。
幼儿园大班文学教育实施方案 幼儿园文学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文学教育在幼儿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幼儿园大班文学教育实施方案是教师们在教学中的指导和规划,那么,幼儿园大班文学教育应该怎样实施呢?一、文学教育的基本理念1.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文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对文学产生兴趣,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注重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继承传统,开拓视野通过文学作品,幼儿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也可以通过一些国外文学作品,开拓幼儿的视野,使他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和人物。
3.启发思维,培养情感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引导幼儿思考,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促进他们的情感和思维的发展。
二、文学教育的实施方法1.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实施文学教育时,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故事、诵读诗歌、进行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整合课程内容将文学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各个学科中,如语言、美术、音乐等课程中,使文学作品能够在多个方面得到体现和应用,实现知识的整合和交叉。
3.注重情境创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情境创设,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参与和体验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文学教育。
三、教师的角色和能力要求1. 激发兴趣,引导学习作为幼儿园大班的文学教育者,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通过自身的魅力和激情,吸引幼儿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个性化的指导教师在实施文学教育时,需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那些喜欢阅读、表演等不同方式的幼儿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3. 指导学生,提高素养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行提高,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与家庭的配合与沟通1. 家校合作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家庭作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密切联系和合作,使幼儿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够受到文学教育。
以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论语文教育整合
以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论语文教育整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在教育中,语文教育作为重要的一环,更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语文教育在中国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面对这种情况,可以从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出发,对语文教育进行整合,以促进整个教育领域的转变和优化。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任何系统都是由各种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所组成的,这些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和联系,是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
在语文教育中也同样如此,它由语言、阅读、书写和文学四个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可以相互交叉或相互依存,组成一个完整的语文系统。
在整合语文教育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语言的应用语言的应用是语文教育的基石,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目前,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主要是针对书面语和文言文进行学习,学校应该更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言的能力。
这需要提高学校对语言应用教育的重视程度,学生应该选择相应的语言教材,进行训练和实践。
同时,学校应该广泛开展以语言能力为主题的竞赛,并且组织学生参加讲座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
目前,大多数学生缺乏投入到阅读中的热情,这也造成了阅读难度提升的问题。
因此,学校应该提供文化氛围并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于从小就培养儿童阅读的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还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感觉,让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和理解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以便对其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三、书写技能书写技能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之一。
现在的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字体不规范、填写表格缺乏条理性等。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对书写技能的重视,进行正确笔法的培训,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规范化的要求。
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赛事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四、文学素养文学素养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可以给学生带来开阔视野的体验。
论《狼王梦》的文学教育意义
论《狼王梦》的文学教育意义严静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需要,专为儿童创作,能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文学作品。
它能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的问题,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狼王梦》则生动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方式,并让我们看到当今人类社会中常见的儿童教育问题。
《狼王梦》是沈石溪1980年代的作品,是一部成功的以动物为题材的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的动物小说。
主要讲了一匹母狼紫岚为了继承丈夫黑桑成为狼王的遗志,尝试着各种方法,变换着各种教育方式,努力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想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狼王的故事。
关于动物小说的作用,沈石溪认为:“动物小说是以动物为主人公,展示动物生存状态及生活世界的儿童小说。
其特点是依照丛林法则塑造动物(人物)形象,遵循小说创作的规律营构故事情节,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动物形象的刻画和对动物世界的探求,折射现实社会多方面的生活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狼王梦》作为一部优秀的儿童动物小说作品,用展示动物生存状态和生活的形式充分的折射出了现实社会中多方面的生活内容,有着很强的文学现实的教育意义。
它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现实生活真实的一面,体现了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方式,对当代儿童教育有着很大的警示作用。
1 严酷与“溺爱”的教育黑仔自一出生就受到紫岚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黑仔长得跟她死去的丈夫黑桑一模一样,还因着黑仔有着黑桑的独有的气质。
“紫岚心里一阵欣喜。
它太熟悉这种表情了,过去在黑桑身上曾无数次看到过……这是只有高贵的狼才具备的一种在狼群中也十分罕见的表情……想不到黑仔小小年纪便具备这样的气质……你不容许别的狼来染指!这才是未来狼王的风采和心态”。
黑仔成为了“超狼梦”的寄托者。
在狼的世界里强者生存,紫岚深刻理解强者的含义,为了让黑仔成为强者,紫岚在断奶期间喂奶时“它无缘无故的嗥叫一声,就好像自己的乳房被咬破了似的,一巴掌扇过去……”。
“紫岚再一次抡起前爪,朝着黑仔的脑门扇去。
论《狼王梦》的文学教育意义
论《狼王梦》的文学教育意义作者:严静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3期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需要,专为儿童创作,能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文学作品。
它能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的问题,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狼王梦》则生动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方式,并让我们看到当今人类社会中常见的儿童教育问题。
《狼王梦》是沈石溪1980年代的作品,是一部成功的以动物为题材的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的动物小说。
主要讲了一匹母狼紫岚为了继承丈夫黑桑成为狼王的遗志,尝试着各种方法,变换着各种教育方式,努力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想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狼王的故事。
关于动物小说的作用,沈石溪认为:“动物小说是以动物为主人公,展示动物生存状态及生活世界的儿童小说。
其特点是依照丛林法则塑造动物(人物)形象,遵循小说创作的规律营构故事情节,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动物形象的刻画和对动物世界的探求,折射现实社会多方面的生活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狼王梦》作为一部优秀的儿童动物小说作品,用展示动物生存状态和生活的形式充分的折射出了现实社会中多方面的生活内容,有着很强的文学现实的教育意义。
它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现实生活真实的一面,体现了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方式,对当代儿童教育有着很大的警示作用。
1 严酷与“溺爱”的教育黑仔自一出生就受到紫嵐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黑仔长得跟她死去的丈夫黑桑一模一样,还因着黑仔有着黑桑的独有的气质。
“紫岚心里一阵欣喜。
它太熟悉这种表情了,过去在黑桑身上曾无数次看到过……这是只有高贵的狼才具备的一种在狼群中也十分罕见的表情……想不到黑仔小小年纪便具备这样的气质……你不容许别的狼来染指!这才是未来狼王的风采和心态”。
黑仔成为了“超狼梦”的寄托者。
在狼的世界里强者生存,紫岚深刻理解强者的含义,为了让黑仔成为强者,紫岚在断奶期间喂奶时“它无缘无故的嗥叫一声,就好像自己的乳房被咬破了似的,一巴掌扇过去……”。
幼儿文学 10第十章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方法
第一节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概述
一、 什么是“幼儿文学作品学习”
(二) “早期阅读”与“幼儿文学作品学习” “早期阅读”是与“幼儿文学作品学习”关系比较密 切的一个概念,二者是有差异的。 早期阅读指幼儿凭借图画、色彩、成人的语言、 标记以及文字符号等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
第一节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概述
(二) 促进阅读欣赏的方法
3. 幼儿与成人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与成人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指的是成人 引导者和幼儿共同探求如何理解、感受和体验作 品的学习活动。它的基本形态是讨论、分享。
第三节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方法的选择
一、学习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目标
(一)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目标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幼儿的基本文学 素养。 幼儿具有基本文学素养的表现: ➢一是喜欢阅读文学作品; ➢二是能够比较敏锐地感知儿歌、童话、图画故事等幼 儿文学作品的形式与意蕴。
第二节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常用方法
二、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常用方法
(一) 幼儿文学作品呈现的方法
1. 口述 第一,现场诵读。 第二,现场讲述。
第三,播放诵读、讲述 的录音录像。
2. 呈示展示 第一,以图画、图片、 模型等配合口述。
第二,以动作或动画等 配合口述。 第三,表演。
第二节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常用方法
二、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常用方法
(二) 促进阅读欣赏的方法
1. 成人引导提示的方法 第一,示范。 第二,口述。 第三,呈示展示。
2. 幼儿展开学习的方法 第一,倾听。 第二,诵读、复述。 第三,观察。 第四,游戏、表演活动。 第五,自主阅读。
第二节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常用方法
二、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常用方法
以诗歌语言风格教案为中心进行文学教育的意义
文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观和人文精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在文学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更好地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因此,提倡以诗歌语言风格教案为中心进行文学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以诗歌语言风格教案为中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诗歌语言风格是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通过韵律、节奏、音调等方面的运用营造出了独特的语言美感。
教案以诗歌语言风格为主要内容,教学中采用声、形、义的传达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上诗歌朗诵、音乐欣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通过对各种不同风格的诗歌语言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水平,更可以增加诗歌欣赏的机会和层次。
因此,以诗歌语言风格教案为中心进行文学教育无疑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审美观的一种方法。
二、以诗歌语言风格教案为中心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内涵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追求真理、美和善.学生在了解诗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能够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在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学生可以通过对韵律、节奏和音调的理解,提高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歌背后的含义,并通过这种理解深入到文学创作的世界中去。
三、以诗歌语言风格教案为中心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通过对人的引导来培养其能力和素质。
文学创作能力是文学教育的核心之一,而在文学教育中,以诗歌语言风格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通过诗歌欣赏和创作实践,学生在感受和领悟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具有诗意的语言风格来进行讲解和展示,吸引学生在课后有更多的自己的创作思路,并能够发现自己的文学天赋,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及文学创作技能,更有益于学生终身学习和艺术追求。
文学教育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对策
文学教育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对策摘要: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历史进步的产物。
在新时期,教师务必要对传统文化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关注民族精神的传承。
文学教育这门学科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是一门不容忽视的人文学科,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期间,务必要自觉的宣传传统文化,在文学教育课程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意识,提高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学教育;意义在文学教育教学当中,传统文化教育和文学教育教学并非是独立存在的,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也是学生在学习文学教育文学教育知识时需要汲取的知识养分。
在众多优秀文学教育当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缩影,因此文学教育在文学教育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具有切实可行性的,能够将文学教育学科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实现相互统一,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学生经过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拥有符合社会需要的正能量。
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主导思想的重要时期,文学教育教师在文学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文学教育学科知识的储备,并且也有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
1.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而学校就是最佳的载体之一,学校教育具有代代相传,持续发展的特征,对于继承并且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明具有关键的作用和意义。
在教育阶段中,教师可以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学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及创新,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精神境界,培育学生的精神文明,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以及个人品格。
目前,院校处于改革发展的阶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所以,在文学教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把握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育人的价值,一方面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建设校园的精神文明,推动教育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2期试论文学教育的含义与内容北京市东城区教研中心 薛川东 一、文学教育的含义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我们经常能听到社会各个方面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批评、建议。
其中,涉及文学教育的占了很大的比重。
例如,有人认为“现在中学的语文课没有什么文学味儿,学生当然不爱学”。
更有人建议“文学应当成为语文课的主体”。
这些批评和建议都涉及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应当怎样理解文学教育的含义,怎样确定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语文教学有多项任务,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实施文学教育。
但是,“语文”不等同于“文学”,文学活动不能承担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倘真将“文学”作为语文课的“主体”,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不可能全面实现的。
对此,叶圣陶先生是作为语文教育的基本观念提出来的。
他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中概括的第二个“基本观念”便是“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
他对产生“国文教学就是文学教育”这种误识的主要原因作了精当的分析——“五四运动以前,国文教材是经史古文,显然经史古文是文学。
”“‘五四’以后,通行读白话了,教材是当时产生的一些白话的小说,戏剧、小品、诗歌之类,也就是所谓文学。
”于是不少人认为“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可以阅读的呢”,因而便“偏重文学”,“都以为国文教学是文学教学”。
针对这种沿袭已久的误识,叶老据实拨谬,他说“国文所包的范围很宽广,文学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文学之外,同样包在国文的大范围里头的还有非文学的文章,就是普通文。
其中包括书信、宣言、报告书、说明书等等应用文,以及平正地写状一件东西载录一件事情的记叙文,条畅地阐明一个原理发挥一个意见的论说文。
中学生要应付生活,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就不能不在文学之外,同时以这种普通文为对象。
若偏重了文学,他们看报纸、杂志与各科课本、参考书,就觉得是另外一回事,要好的只得自辟蹊径,去发现那阅读的方法,不要好的就不免马虎过去,因而减少了吸收的分量。
再就写作方面说,流弊更显而易见。
”廓清认识,明了文学教育在语文中的地位,是正确、有效地实施文学教育的前提。
从这个前提出发才可能把握住文学教育乃至整个语文教育的归宿。
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依据——文选式的教科书便将文学作品放置首位。
但在语文教学的背景下,文学的一般属性应是传授语文知识的“实例”和训练语文能力的“情境”,它的特殊属性才是进行文学教育的“文本”。
言至此,一个毋庸置疑的结论已经凸现: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真正意义的文学教育是在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实施的。
因此,在非文学类课文的教学中“没有什么文学味儿”无可指责,而在文学类课文的教学中“没有什么文学味儿”则是语文教学的缺憾;至于“文学应当成为语文课的主体”显然是有悖于语文教学性质的设想。
当前,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对文学教育的含义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为此,试作如下描述。
我们所说的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范畴内的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
・4・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文学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思维品质的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语文课中文学教育的功效,不单见诸文学方面,学生既有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养成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接受文学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再认识和再实践。
对此,教师应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力求取得文学教育的最大功效。
文学教育赋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基本任务是:教师应依据具有文学属性的课文(含有关的“知识短文”),向学生传授文学基础知识,讲析课文中的文学要素,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一般方法,安排学生的文学鉴赏活动。
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建立的背景知识对接受文学教育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反过来说,当学生不能自觉地调动或者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时,文学教育的进程必然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引导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存储的背景知识或者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必要的背景知识。
文学教育的各项任务既是有序的,又不是僵死的程式。
在教师“传授”了某一文学知识后,学生即可能利用这一既得知识发现课文的某一鉴赏点并主动地进入审美或评价的阅读阶段。
在一个教学班内,学生的这种发现往往是不同一的、不平衡的。
有的学生在接受某一知识信息时,头脑里存贮的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即刻被“激活”;这时,该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流向和思维活动便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这些都会增加教学控制的难度。
出现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是:1.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是社会大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人不可避免地要与其接触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同一班级的学生接受文学教育的起点往往是不同一的;2.学生接受社会化文学教育的自由心态具有很强的“惯性”,他们的学习目的与教师在语文课中实施文学教育的目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并轨”;3.教师的文学素质,学生的知识储备乃至生活环境,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文学教育过程的稳定性。
因此,文学教育目的哪怕是其中一个子项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以数年而计的一个过程;至于文学教育的成果,也难于在学历教育阶段“灿烂辉煌”。
当然,这绝不意味文学教育是苍白羸弱的,恰恰相反,只要我们态度端正并施教科学,学生在接受文学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会更扎实的掌握“精要、有用”的语文知识和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一定会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以优化自己的道德、情操。
我们还应看到,文学教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很难机械确定起讫区间,由于受教材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制约,它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伸缩性和重复性。
还有几点,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以进一步端正对文学教育的认识。
1.从宏观上看,文学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完整的,但在某一篇文学类课文的教学中,不可能也不必要实施文学教育的全过程,大多是在一两个环节上开展文学教育的双边活动。
当文学教育的一个环节相对完成后,下一个环节的衔接既有必然性也有或然性,“程式化”的文学教育往往脱离教材实际脱离学生实际,是造成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一个原因。
2.语文课中的文学教育不能完全为学生创意性活动取代。
如讲解、欣赏了几首律诗,就让学生吟作律诗,恐怕不可取。
因为这样的活动难以成为一个教学班全体成员的学习行为,况且,鉴赏与创作并不存在相依而生的必然联系。
3.为拓宽学生视野而举办的文学讲座,作为文学教育的辅助活动是必要的,它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宽泛些。
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所蕴涵的文学因素的挖掘和讲析则应尽量与学生的知能状况、生活阅历、心理及生理特点相适应、相协调。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以教师个人的文学批评观念、文学批评活动取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二、文学教育的基本内容课堂教学内容是由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提供的。
我国现行的中学各套语文教材为文学教育提供了主体内容,所以,对“内容”的确定,应当从教材的实际出发。
首先,应依据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挖掘、筛选、梳理教材中蕴涵的文学因素,充分考虑到其中与语文基础知识关联紧密的教育项目。
这些项目在语文教学中“高频”出现,易于进入学生的实践活・5・动。
一般来说,这些项目在不同的课文中展现的内容特点与蕴涵的学习价值不尽相同,为多角度、多层次及“合理反复”的进行某一项目的文学教育提供了材料,敷设了由个别到一般,由典型到普遍的教学路径。
中学的文学教育不等同文学理论研究,故“个别”和“典型”的学习内容留给学生的印象会是十分深刻的,并具有“反刍”和“不断熟化”的价值。
文学教育的内容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各有侧重,要求也有深浅之别。
这里,仅从文学教育的整体性出发,谈谈对几项主要内容的理解。
(一)有关中国文学发展、成就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概况,熟悉、喜爱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崇敬为中国文学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作家,是使他们整体认识文学价值的重要教育内容。
这不仅有益于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养成,也有利于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中国文学发展概况及其成就,既包括古典的、近代的,也包括现代的和当代的。
前者是文学中的历史,这“历史”本身就极具有鉴赏价值。
同时,它又是欣赏现实文学艺术的“铜鉴”,实在很宝贵。
后者是文学中的“现实”,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为贴近,教育功能也就更强一些,应予以更多的关注。
中学语文课中有关文学发展概况及其成就的教育,是借助教材进行的,它不同于工具书上“词目”式的陈述,它依托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灵魂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剧本评论等五彩纷呈的文学样式进入学生的视野和思想,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会成为他们终生拥有的文化财富。
目前,基于教材的实际状况,这种教育基本是“散点”式进行的,有些教育因素需要教师挖掘、发现。
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中学生已有的历史编年知识,让他们将有关课文在时代坐标轴上准确定位,这不仅使学生有一种清晰的历史感,也便于从时代背景和作家境况入手体会作品的社会价值,为鉴赏创造条件。
当然,教师还必须对作品从时代、样式、功能等方面作适当的说明,启发学生发现“继承、改造、创新”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课中“有关中国文学发展、成就的教育”也是中学阶段各个学科对学生都要进行的“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公共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它更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带说一下,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成就和著名作家的介绍也是文学教育的内容。
在这方面没有提供足够丰富的材料,因此“轻于言史,重于言文、言人”,通常也不失为可行的手段;在教学上可有意引导学生尝试对中、外作品作合理的比较,体会各自的特点、优势,感悟相互联系,努力发现共性。
如何使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有利于现代意识的传输,是应该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样式文学作品的特征,把握鉴赏方向和重点语文教材几乎包容了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的各种样式,尽管它们都是以语言文字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作者思想、情感的读物,但是,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方式、素材处理手段、艺术加工特点不尽相同,但个性化特征是非常鲜明的。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除了应遵循一般的阅读法则,还必须针对阅读对象的艺术特征,采取“对位”的阅读方法,否则,“读懂”这一关就很难通过,还谈什么鉴赏!所谓“对位”的阅读方法,是破译作品中艺术形式及文学语言内存载的内容信息(即有关事实、思想、情感的信息)的有效手段。
采取“对位”阅读,就有可能在“解读”过程中发现、选取鉴赏点,并进入深层阅读阶段,理解、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功能。
教给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不但是文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优化学生学习素质的重要举措。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对位”的阅读方法,应以教材为实例,逐一讲析各种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