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听课记录物理化学科学 生物

合集下载

生物教研活动记录听课

生物教研活动记录听课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学科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升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生物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生物教研活动,活动主题为“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本次教研活动主要包括听课、评课、研讨三个环节。

二、活动内容(一)听课环节本次教研活动共安排了三节课,分别由我校三位生物教师主讲。

以下是三节课的基本情况:1. 课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讲教师:张老师教学内容: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张老师通过实验演示、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光合作用过程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

2. 课程二:《细胞的分裂》主讲教师:李老师教学内容: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李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实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并探讨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3. 课程三:《遗传与变异》主讲教师:王老师教学内容: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王老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遗传与变异的本质,并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评课环节听课结束后,教研组组织了评课活动。

首先,三位主讲教师分别进行了自我反思,就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学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随后,教研组成员针对三节课进行了深入点评。

1. 课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优点:张老师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演示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改进建议:加强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注意课堂纪律,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2. 课程二:《细胞的分裂》优点:李老师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得当,动画演示形象生动,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细胞分裂过程。

改进建议:适当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结合实际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课程三:《遗传与变异》优点:王老师教学思路清晰,问题设计巧妙,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遗传与变异的原理。

实验听课记录生物

实验听课记录生物
3)有1个组的学生进行了有创意的实验设计:他们将2块馒头分别放入2个学生的口腔中,一个在口腔里含着,另一个在口腔里用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再取一个试管模仿B试管放入切碎的馒头、清水、玻棒进行搅拌、33℃水浴中加热。10min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观察
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
三、老师小结
反思与建议
评价等级:A2015.10
实验教学听课记录
l)有6个小组参考书上的实验设计,用了3支试管分别放入:A试管:切碎的馒头、唾液、玻棒进行搅拌B试管:切碎的馒头、清水、玻棒进行搅拌C试管:没有切碎的馒头、唾液
A、B、C3支试管放入37℃水浴中加热10min,滴加碘液,摇匀观察2)有2小组在书本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设置A、B、C试管外)还增加了:D管:与A试管一样,但放入了100℃的水浴中加热,旨在探究在高温下唾液是否会产生作用?
学校
班级
7.1
节次
学科
生物
授课老师
课型
实验
听课人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实验名称: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馒头、唾液、碘液、试管、玻璃管等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程序
一、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开始实验:
教师让学生自己选取材料分工进行实验(在学生选取材料里,教师事先已安排了2个陷讲:有开水、冷水、37℃的温水、大小不一的试管)教师观察学生进行实验:(全班分为11个探究小组)
教师演示动作规范。
注重了关键点的提示和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教师采用分步做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完成实验,这样实验完成率高,且结果准确,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实验操作过程。
注意学生实验时的课堂组了任务目标,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了实验结论。

初中生物教研听课记录(3篇)

初中生物教研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初中生物授课教师:张老师授课班级:八年级(2)班授课时间:2023年4月15日听课教师:李老师、王老师、赵老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公式,能够运用光合作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光合作用。

她通过展示一张光合作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图片展示了什么过程吗?”2. 讲授新课张老师详细讲解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以及光合作用的公式。

她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绿色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等,使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3. 实验探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张老师设计了两个实验:(1)实验一:观察叶片的结构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了解叶片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2)实验二: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张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4. 总结与拓展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拓展了光合作用的应用领域,如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她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发现更多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1. 教学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2)教学方法多样,既有讲解,又有实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不足(1)部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在讲解光合作用原理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加强讲解和辅导。

初中理化教研听评课记录(3篇)

初中理化教研听评课记录(3篇)

第1篇一、会议时间及地点会议时间:2021年9月30日会议地点:学校理化实验室二、会议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提高初中理化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参会人员参会人员包括:初中理化教研组全体教师、学校领导、教务处负责人。

四、听课教师及课题听课教师:张老师课题:《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五、听课记录1. 教学目标张老师在本节课中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3)实验探究: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3. 教学方法张老师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等理论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影响因素;(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4)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5.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等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评课意见1. 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2)教学方法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4)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

2. 改进建议(1)在实验探究环节,可以适当增加实验次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观察、分析实验结果;(2)在课堂小结时,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3)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将信息技术与理化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听课记录

物理听课记录

物理听课记录物理听课记录物理听课记录1一节物理实验课的各个课堂教学环节到底有多少东西值得探究,通过参加泰安市初中物理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观摩,我找到了答案。

3月13-15日,泰安市初中物理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泰安市东岳中学进行,我有幸被学校选派去参加了观摩,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个人的一些体会。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对学习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新教材中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贯穿初中物理教学的始终。

这次为参赛教师设置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探究实验。

本节是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以后,对欧姆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也就是伏安法测电阻。

老师们在这节实验课的设计上可谓是各有千秋,亮点纷呈,主要有一下表现:一、导入方式多样1、由问题导入。

比如“物理学中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电阻”,“小灯泡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用电器,那么一个小灯泡的电阻会有多大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实验现象引入。

利用实验演示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学生观察,老师提出问题:小灯泡在亮度改变的过程中有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下面同学们多数会想到电流和电压,但是电阻会不会发生变化,同学们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么到底电阻会不会发生变化,提出问题,引入实验。

二、矛盾问题的处理技巧1、有没有直接测量电阻的工具。

在这个问题上有的老师说没有,这是不对的,肯定是有的,但是这里产生一个问题,如果说有,同学们会说,既然有直接测量的工具,那就像测电流和电压一样去测量电阻不就完了吗,还要做什么探究实验。

所以这个问题,有的老师处理的就很好,他首先承认有,但是他说我们条件有限现在我们实验室不具备,那么除了直接测量以外,我们还有没有办法间接测量呢,引入伏安法的原理,很科学,过度也很自然。

2、测量结果求平均值的问题。

定值电阻随温度变化很小,可以认为电阻不变,可以按照“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消除误差,得到电阻大小。

但是小灯泡有所不同,它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明显,每次测量的数值实际也是不同的,而且是温度越高电阻越大,这个时候,就不能求平均值了。

(完整)实验听课记录化学

(完整)实验听课记录化学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二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三、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四、学生开始进思与建议
教师演示动作规范。
注重了关键点的提示和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指点学生的实验规范动作要及时。
注意学生实验时的课堂组织.
注意后进生的指导.
总评:整个实验教学完成了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和描述实验现象。
评价等级:A2015。9
实验教学听课记录
学校
班级
9.1
节次
学科
化学
授课老师
课型
听课人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实验名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一、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初中生物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

初中生物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

初中生物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听课记录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首先老师讲解了细胞的基本组成,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然后老师通过PPT展示了细胞在人体内的各种功能,比如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的分化等。

最后老师还通过实验展示了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整节课内容紧凑,生动有趣,让我对细胞有了更深的了解。

评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通过PPT和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细胞有了直观的认识。

整节课的内容安排合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听课记录2:细胞的分裂本节课老师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分裂过程。

首先老师讲解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然后通过PPT展示了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

接着老师还结合实验展示了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

整节课生动有趣,让我对细胞分裂的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的过程,让学生对细胞分裂有了直观的认识。

整节课的教学方式多样,内容丰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难点知识。

听课记录3:细胞的呼吸作用本节课老师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呼吸作用。

首先老师讲解了细胞呼吸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PPT展示了细胞如何进行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接着老师还通过实验展示了细胞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整节课内容生动有趣,让我对细胞的呼吸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

评析:本节课通过PPT和实验等多种方式生动地展示了细胞呼吸的过程,让学生对细胞呼吸有了直观的认识。

整节课内容丰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难点知识。

听课记录4:DNA的结构与功能本节课老师主要介绍了DNA的结构与功能。

首先老师讲解了DNA的基本结构,包括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等。

然后通过PPT展示了DNA 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接着老师还通过实验展示了DNA的提取过程。

整节课内容生动有趣,让我对DNA有了更深的了解。

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对DNA有了直观的认识。

整节课的内容安排合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听课记录5:植物的光合作用本节课老师主要介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生物教研组听课活动记录(3篇)

生物教研组听课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生物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听课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主持,全体生物教师参加。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

2. 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活动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四、活动内容1. 教师授课2. 同行评议3. 教研组总结五、活动过程1. 教师授课本次听课活动由生物教师张老师主讲,课题为《细胞的分子组成》。

张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关注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在授课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同行评议听课结束后,全体生物教师对张老师的授课进行了评议。

评议环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肯定优点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流畅,课堂气氛活跃。

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提出建议部分教师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同时,在实验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研组总结教研组长对本次听课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以下几点:(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教师要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六、活动成果1. 通过本次听课活动,教师们对彼此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教师们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

3. 教研组将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指导,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

化学听课记录20篇1.无机化学: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无机化学的课程。

老师介绍了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我们了解到,无机化学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无机化学可以分为无机物质的合成、反应和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有机化学: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有机化学的课程。

有机化学主要研究的是有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并着重强调了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和分类。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对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反应观察,加深了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3.化学反应速率: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老师通过实际案例向我们解释了速率的概念,并介绍了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加深了对速率的理解。

4.化学平衡: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观察了一个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浓度的变化,加深了对平衡的理解。

5.化学键:我们学习了化学键的种类和特性。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并强调了它们的特点和形成方式。

此外,我们还通过模型制作活动,观察了不同键的结构和性质。

6.分子结构:我们学习了分子结构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键长等相关内容,并展示了一些分子结构的模型。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仪器测量了一些分子的键角,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7.化学反应热力学: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老师向我们讲解了焓变、焓变和自由能等概念,并介绍了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

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实验,通过测量反应的温度变化,计算了焓变的值。

8.化学电泳:我们学习了化学电泳的原理和应用。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电泳的基本概念,以及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电泳方法。

化学听课记录

化学听课记录

化学听课记录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课程名称:化学课程具体名称一、课程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具体化学知识点。

比如,教师讲述了在厨房中常见的白醋与小苏打混合产生气泡的现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对相关化学原理的探讨。

二、知识点讲解1、基本概念教师详细讲解了化学概念的定义、特点和相关例子。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解释某个概念时,将其比作一个形象的比喻,使学生能够迅速抓住重点。

2、化学反应原理对于本节课涉及的化学反应,教师从微观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利用分子模型和动画演示,清晰地展示了原子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过程。

这让学生明白了化学反应的本质,不再只是死记硬背化学方程式。

3、实验演示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教师进行了具体实验名称的演示。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边操作,一边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

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实验现象,不时发出惊叹声。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堂互动1、提问环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问题的设置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对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对于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学生,教师给予了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

2、小组讨论在讲解完一个重要知识点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例如“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们在小组中各抒己见,充分交流,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安排了适量的课堂练习。

练习的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学生们认真作答,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做完练习后,教师对练习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了重点强调。

初中物理教研听课记录(3篇)

初中物理教研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授课教师:张老师授课班级:八年级(1)班授课内容:《光的反射》听课时间:2021年10月15日听课人员:物理教研组全体成员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反射现象,掌握光的反射定律,能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镜子的成像、潜望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现象。

2. 新课讲解(1)光的反射现象张老师通过展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光的反射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反射定律张老师详细讲解了光的反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光的反射过程。

(3)光的反射应用张老师结合实际生活,讲解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潜望镜、汽车后视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课堂练习张老师布置了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光的反射知识的掌握。

4. 总结归纳张老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应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张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反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动画讲解等方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2. 教学内容张老师对光的反射现象讲解清晰,对光的反射定律讲解详细,并举例说明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光的反射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

3. 学生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听讲,对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反射定律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练习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

初中生物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

初中生物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

初中生物听课记录15篇及评析1.主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老师首先从细胞的基本单位开始讲解,指出细胞是构成生物的最基本的单位,其中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接着,老师详细讲解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指出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出入,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随后,老师介绍了细胞质的组成,以及其中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并解释了它们的功能。

最后,老师总结了细胞的功能,包括营养摄取、代谢、增长和繁殖等。

2.评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内容比较基础,适合初中生的学习。

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使用了适当的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结构。

同时,老师对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细胞的基本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本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如果能够加入一些实例或案例分析,将会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3.主题:人体的呼吸系统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体的呼吸系统。

老师首先解释了呼吸系统的基本功能,即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接着,老师详细讲解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随后,老师介绍了肺部的结构和功能,指出肺部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最后,老师讲解了呼吸的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的机制,并提醒学生要注意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

4.评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人体的呼吸系统,内容相对较为复杂,但老师讲解得很清晰易懂。

老师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老师也强调了保护呼吸系统的重要性,引起了学生的重视。

但是,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可以引入一些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5.主题:植物的光合作用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老师首先解释了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即植物通过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养分。

接着,老师详细讲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合色素的作用和光合产物的生成。

化学教研活动听评课记录(3篇)

化学教研活动听评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化学教研组于2021年X月X日开展了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帮助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

二、活动内容1. 听课本次听评课活动,共有三位教师进行了公开课展示,分别是: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

三位教师分别展示了《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三个课题。

2. 评课在听课结束后,教研组成员进行了评课活动。

每位教师都对三位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教师是否明确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2)教学内容: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是否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教学方法:教师是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4)教学过程: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5)教学效果: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课堂纪律是否良好。

三、活动总结1. 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三位教师都能够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丰富:教师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3)教学方法多样: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有序:教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2. 不足(1)部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教学内容存在偏差。

(2)个别教师课堂纪律管理不够严格,部分学生存在纪律问题。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

2. 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完整。

3. 注重课堂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4. 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教研活动记录听课

生物教研活动记录听课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生物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校内外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并组织全体生物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和讨论。

二、活动内容1. 公开课展示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我校生物教师张老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张老师讲授的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一课。

张老师的课堂设计巧妙,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2. 听课环节全体生物教师认真聆听了张老师的公开课。

在听课过程中,教师们仔细观察了张老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师生互动等方面,并做好记录。

3. 评课环节公开课后,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首先,张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就自己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反思。

接着,其他教师依次发言,对张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点评。

大家一致认为,张老师的课堂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同时,教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 在课堂提问环节,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实验环节,可以适当增加实验次数,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机会;- 在课堂总结环节,可以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和拓展。

4. 讨论环节在评课环节的基础上,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讨论的主题包括:- 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生物教学。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通过讨论,大家达成了一些共识,如:-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紧跟时代发展;-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活动总结本次生物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公开课展示、评课和讨论,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听课笔记20篇

听课笔记20篇

听课笔记20篇听课笔记1课程名称:数学分析授课人:李教授日期:2023年12月20日记录重点:1. 李教授详细解释了极限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数学分析中的重要性。

2. 李教授讲解了如何利用极限的定义来判断函数的连续性。

3. 李教授提到了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包括确界定理、柯西收敛准则等。

4. 课程中还讨论了极限的一些性质,如极限的唯一性、局部有界性等。

感悟与思考:通过这节课,我对数学分析中的极限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李教授的讲解非常清晰,让我对极限的应用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实数完备性在数学分析中的基础地位。

听课笔记2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授课人:张教授日期:2023年12月20日记录重点:1. 张教授讲述了先秦文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特点。

2. 详细介绍了《诗经》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分析了《左传》、《论语》等经典著作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

4. 讨论了汉赋、唐诗、宋词等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

感悟与思考:通过这节课,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张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也被先秦文学的思想内涵所吸引,对《诗经》等经典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听课笔记3课程名称:物理化学授课人:王老师日期:2023年12月20日记录重点:1. 王老师讲解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介绍了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讨论了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3. 分析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4. 讲解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如自发反应的方向和熵的概念。

感悟与思考:通过这节课,我对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王老师的讲解非常生动有趣,让我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物理化学在化学反应和能源利用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听课笔记4课程名称:英语口语实践课授课人:英语外教John日期:2023年12月20日记录重点:1. John让我们进行自我介绍,并鼓励我们大胆开口说英语。

教研听课记录初中生物(3篇)

教研听课记录初中生物(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初中生物授课教师:张老师听课时间:2023年4月10日听课地点:XX中学八年级2班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生物的多样性》,主要讲解了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你们能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生物有哪些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2. 新课讲解张老师首先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等。

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了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在讲解过程中,张老师注重结合实际生活,如举例说明不同生物的分类,使学生对生物分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 实验探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张老师安排了一个实验:让学生分组,分别收集身边的生物样本,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亲身体验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增强了环保意识。

4. 课堂讨论在实验结束后,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学生们积极发言,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等。

5. 总结与反思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强调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物多样性,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教学评价1. 教学内容充实,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难点讲解透彻。

2. 教学方法多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态度认真,语言表达清晰,板书规范,课堂氛围良好。

4. 学生参与度高,课堂互动性强,教学效果显著。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物理听课记录及评析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物理听课记录及评析

物理听课记录范文物理听课记录及评析科目:物理课程章节:圆周运动教学过程及方法:1、让学生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共性和个性,展示一些物体的圆周运动情景。

2、通过生活实例或多媒体资料,使学生二要感受到搞圆周运动的物体存有运动快慢与旋转快慢及周期之别。

3、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的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优点:老师在课堂中使用实验模拟、多媒体、电脑动画演示辅助手段,协助学生创建形象直观的重新认识,减少难度。

融合课件鼓励学生认识到“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间的关系”这几个物理量,之间就是存有联系的,并鼓励学生认知它们之间的关系。

缺点:1、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应向学生指出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2、练时应认输使学生搞题,老师不该在旁边指点。

建议:在讲解圆周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时,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

1整体感觉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

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

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中的亮点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第一节:动物的卵(四年级)在本节课中,学生们观察了动物的卵并记录了它们的特点。

他们还观看了视频,了解了各种动物产卵的过程。

老师演示了照鸡蛋的方法和照蛋壳的方法。

学生们用手电筒和放大镜仔细观察了鸡蛋的外形、蛋壳内壁和打开的鸡蛋。

他们还研究了鸡蛋的结构和功能。

最后,学生们看了鸡蛋的形成视频,谈论了生命的可贵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第二节: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六年级)在本节课中,学生们研究了如何减少生活中的垃圾,以及如何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

老师通过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生们还了解了减少纸袋、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并研究了如何减少包装礼盒。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更加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也掌握了一些实用的环保技巧。

7.高锰酸钾溶解实验说明为了让大家了解观察结果,需要配一份《高锰酸钾实验报告》。

报告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表达:1.高锰酸钾的外观是什么样子的?2.将高锰酸钾颗粒轻轻放入水中,观察颗粒和水的变化。

3.搅拌一下,观察颗粒和水的变化。

4.轻轻搅拌,观察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5.观察整杯液体,还能看到高锰酸钾颗粒吗?描述水的状态。

请将你们的发现写在下面的方框中,建议使用图文并茂或表格。

记录单上要求看到每个组员的笔迹,不同意见也需要记录下来。

20分钟后开始交流。

8.慢慢观察,我只能做一位实验员应该做的事情。

9.颗粒越来越小,水的颜色越来越深,最后消失,看不见,水的颜色一样了——这是溶解。

10.我的思考:在聆听“同行”的交流介绍后,我对今天的观察研究有了新的思考。

例如,像面粉、沙、能否溶解在水中?如何判断?有没有办法将消失在水中的食盐“变”出来?如何实现新的突破?教学评点:优点:1.三位老师的课非常棒!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理念。

实验、白板和黑板的结合突出了实验教学,符合“动手动脑”、“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科学听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科学听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参与人员:XX小学全体科学教师主持人:李老师记录人:张老师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科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科学听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探讨科学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提高全体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流程1. 观摩优秀课例活动伊始,全体科学教师观摩了李老师执教的《力的作用》一课。

李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2. 课堂点评观摩课后,参与教师对李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

大家一致认为,李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是一节成功的科学课。

3. 教学研讨随后,全体教师围绕以下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有效运用实验探究教学方法?(3)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4. 专家点评我校科学教研组长张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教师们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活动总结本次科学听课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观摩优秀课例、课堂点评和教学研讨,全体科学教师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几点收获: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观摩优秀课例,教师们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

2. 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3. 提升了科学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四、后续工作1. 教师们要根据本次活动中的收获,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
班级
节次
学科
物理授Biblioteka 老师课型实验听课人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质量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体积相同的长方形木块、铝块、铁块、墨水瓶和水?
一、教师演示【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平台上,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以及游码标尺上的最小刻度值。?
2、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空调平衡)?
注意学生实验时的课堂组织
指导画实验的示意图时,老师的基本功还有待加强。
总评:整个实验教学完成了任务目标,学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熟悉使用天平的步骤和规则。
评价等级:A
实验教学听课记录
(3)用瓶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就得到一墨水瓶水的质量;?
(4)将以上测量得到的质量数据分别填入记录表中,再把砝码放回盒中。??
二、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并随机指导)
三、学生填写实验记录
四、老师小结
反思与建议
教师演示过程清晰流畅,把实验中的重点注意的细节都点出来了。
注意教师讲解就更应有条理,要符合理科教学的思路逻辑连贯。
3、把长方形木块(铝块、铁块)放在左盘里,向右盘里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计算出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得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填入记录表中。每称量完一个物体,都要把砝码放回盒中。?
5、用天平称出一墨水瓶水的质量:?(1)先称出空墨水瓶的质量;?
(2)墨水瓶装满水后,称出墨水瓶和水的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